益气养阴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

益气养阴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

一、益气养阴法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恺[1](2021)在《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比较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清化湿热汤治疗前后症状及血清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明确清化湿热汤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清化湿热汤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肝胆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纳入标准选取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给予清化湿热汤中药汤剂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血清胃功能改善情况等,及安全性评价。设计病例观察表,建立数据资料表,应用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Hp感染情况及病理分级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对血清胃功能PGI、PGR、G-17及抑郁症状的改善,组内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以上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PGI的改善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3.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湿热汤在改善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功能和临床症状方面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宇金美[2](2020)在《理气通便汤加减治疗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理气通便汤加减及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及分析,了解理气通便汤加减治疗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该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老年性便秘的中医内治法提供良好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专家门诊接受治疗并明确诊断为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以理气通便汤加减(基本组方:黄芪40g,白术15g,厚朴30g,大腹皮15g,陈皮10g,枳壳6g,苦杏仁10g,郁李仁10g,火麻仁10g,川牛膝10,大黄3g,并随症加减),日一剂,每日2次,200ml/次,早晚餐后1 h口服;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0),20ml/次,1次/天,晨起顿服;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性状、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所需时间、排便费力情况、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临床安全性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门诊/电话随访,评估其疗效的长远性。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各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理气通便汤加减和乳果糖口服液对于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4.各症状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平均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阐明理气通便汤加减可有效改善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症状;对照组治疗后在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需时间、排便频率、排便困难、腹胀、纳食欠佳几个方面症状平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力怒挣时气短、疲倦乏力、肛门坠胀感几个方面与治疗前相比症状平均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症状平均评分,两组在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时长、排便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排便困难、用力怒挣时气短、腹胀、疲倦乏力、肛门坠胀感、纳食欠佳等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平均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理气通便汤加减和乳果糖口服液均可改善粪便性状、缩短每次排便时长及排便间隔时间,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下降,治疗组的平均分下降8.93,对照组的平均分下降4.33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气虚气滞型老年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6.远期疗效比较:疗程结束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每周自主排便≥3次所占人数比例为56.3%,对照组为28.6%,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7.75±2.20,对照组为10.72±2.9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照组停药后便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生活质量比治疗组低,说明治疗组通过内服中药调整人体脏腑气机可显着降低便秘复发率。7.安全性指标: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完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在治疗后复查,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提示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结论理气通便汤对于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患者有显着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合疗效高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廖志远[3](2017)在《加减—贯煎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针对临床西医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并且证属中医胃阴亏虚的患者,观察运用中药汤剂加减一贯煎联合PPI(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该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内镜下糜烂愈合效果、复发率等进行对比研究,以评定加减一贯煎对糜烂性胃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和病房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的共72例病例,均符合西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和中医胃阴亏虚辨证标准。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证候在统计学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以中药汤剂一贯煎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一日两次)治疗,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两次,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服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一日两次)及瑞巴派特片(10mg一日三次)口服,2周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最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临床综合疗效及两组间治疗后胃镜下糜烂灶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1)中药治疗组(加减一贯煎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临床痊愈16例,临床显效10例,临床有效8例,无效2例,临床愈显率72.2%,总有效率94.4%;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瑞巴派特片)临床痊愈9例,临床显效11例,临床有效8例,无效8例,临床愈显率55.6%,临床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临床愈显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疗程结束后,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差异(P<0.05),治疗组在单项临床症状效果上优于对照组。(4)疗程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电话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率约为16.7%,对照组复发率约为58.3%,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治疗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加减一贯煎对于胃阴亏虚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有显着的临床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显示该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促进镜下糜烂愈合。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组,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有效方剂,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相关科学研究和临床推行试用。

邢恩龙[4](2017)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候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研究其与血型、饮食、季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黏膜萎缩等因素的相关性,为本病在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社区全科医生对居民进行本病的健康宣传教育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阅读学习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该研究病种的临床调查表,在亚运村社区、东方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集1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2011年《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提供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总结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证型分布规律,并初步分析该分布规律与季节,饮食,血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黏膜萎缩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样本量为165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87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构成比为:1:1.2。经卡方检验P=0.484>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患者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纳入本次研究的16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8岁,年龄最大者89岁,平均年龄59.00±11.03岁。年龄在50-79岁之间的人们得本病的多,共占85.4%。3.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发病人群中,0型血的人数最多,共77例,其次是B型血的患者51例,AB型和A型分别为24例和13例。经过卡方检验,P<0.05,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患者的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胃镜及病理报告,本次收集的165例患者中,单纯胃窦部存在糜烂的有102例,单纯胃角处存在糜烂的有1例,单纯胃底部存在糜烂的有4例,单纯胃体部存在糜烂的有7例,剩下的51例患者均存在两个部位或多个部位散在的糜烂,且多部位的糜烂以胃角、胃窦部散在糜烂的居多。经卡方检验,P=0.000<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患者糜烂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各证型分布,通过卡方检验,P=0.000<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各个证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6.饮食方面,饮食过烫者脾胃湿热型比较多见;饮食辛辣者胃络瘀血型比较多见;食速过快者脾胃湿热、肝胃郁热以及肝郁气滞型比较多见;三餐不规律者肝胃郁热和肝郁气滞型比较多见。7.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经卡方检验,P=0.085>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显着性差异。8.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年龄段的关系:以年龄段为分组标准,经卡方检验,P=0.173>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年龄段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以中医证型为分组标准,经Kruskal-Wallis H检验,P=0.242>0.05,说明中医各证型的年龄段分布无统计学差异。9.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季节的关系:经卡方检验,P=0.001<0.05,说明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季节有显着性差异。10.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血型的关系:经卡方检验,P=0.070>0.05,说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型无显着性差异。11.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以中医证型为分组标准,经Kruskal-Wallis H检验,P=0.181>0.05,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各证型的Hp感染分级无显着性差异。以Hp感染分级为分组标准,进行卡方检验,P=0.037<0.05,说明Hp感染的程度不同会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Hp感染分级不同的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12.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黏膜萎缩程度的关系:以证型为分组标准,经Kruskal-Wallis H检验,P=0.026<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各证型的黏膜萎缩程度有显着性差异。以胃黏膜萎缩程度为分组标准,进行卡方检验,P=0.0496<0.05,说明黏膜萎缩程度不同的各组间中医证型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各个证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证型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肝郁气滞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和脾胃虚寒型。2.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糜烂部位有统计学差异,糜烂部位以胃窦部最为多见。3.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及年龄段没有相关性。4.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有相关性。5.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患者的血型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血型和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没有相关性。6.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中医证型与Hp感染有相关性,Hp感染的程度不同会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7.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型与黏膜萎缩程度有相关性。

雷蕾[5](2016)在《芩连生肌愈疡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芩连生肌愈疡汤结合西医三联疗法对于脾胃湿热型HP阳性、重度糜烂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内镜下糜烂愈合效果及HP清除率的改善,以评定芩连生肌愈疡汤对糜烂性胃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笔者导师门诊就诊的共42例病例,均在1周内经胃镜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并经碳13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同时按中医标准诊断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证候上均无明显差异。2.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先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胶囊50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2次;共10天。10天后对照组继续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周,治疗组改服中药芩连生肌愈疡汤,每7天为一个疗程,共服用4个疗程。3.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及组内临床证候积分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临床证候疗效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分级及糜烂愈合疗效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HP转阴率的比较;4.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收集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对于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得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对比两组样本间的性别、年龄、病程、证候疗效积分均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对比组间治疗后临床证候疗效,治疗组21例,临床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对照组21例,临床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2%。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后P<0.05,提示其临床证候疗效有统计学差别。3.对比组间治疗后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治疗组21例,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21例,临床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19%。经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后,P>0.05,提示两组疗法对于胃镜下糜烂愈合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对比组间治疗后HP转阴率,治疗组21例,阴性19例,阳性2例,转阴率为90.48%;对照组21例,阴性17例,阳性4例,转阴率为80.95%。经c2检验,P=0.05,提示两组疗法对HP清除最终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就样本而言,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生肌愈疡汤是湖北省中医大师张介眉教授的经验方,笔者导师在此基础上加黄连、黄芩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型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显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对于HP阳性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使用,有助于提高HP清除率及促进镜下糜烂愈合。尤其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效用优于泮托拉唑,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阮青河俊[6](2012)在《“芪芩乌贝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且中医药治疗该病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没有明显副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导师验方“芪芩乌贝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疗法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为以后进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更好地防治癌前病变及癌变。方法:在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010年09月到2011年12月收集120例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结果。总结资料,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运用描述性分析,由于总体分布不知,故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根据Wilcoxon W值,可以接着计算出其对应的Z值,而Z值近似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因此再由Z值计算出其对应的P值。结果:通过本研究发现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脾胃湿热型是本病的主要证型,研究结果表明芪芩乌贝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促使糜烂愈合,缩短糜烂愈合时间。

朱倩,叶柏[7](2011)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由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程长,迁延日久则深入血分,故疾病演变过程中常有虚实夹杂症出现。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的关键。临床上各医家主要根据临床经验采取辨证分型治疗。

朱倩[8](2011)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总结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 CEG)的中医证型临床表现特点,探索CEG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病程、Hp感染、胃镜、病理表现等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为CEG的临床科研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收集CEG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和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总结出CEG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病程、Hp感染、胃镜下表现、病理表现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共收集333例病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98例,男女比例为0.68:1.00;年龄最小15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52.216±12.038)岁。患病女性高于男性,中年人患病人数最多。患者职业分布以职员最多,其次依次为退休、农民、工人、无业、干部、学生。发病人群的文化程度依次为中学、大学、小学、文盲、大学以上。发病病程以3月-1年的患者最多。饮食不当与情志因素为主要诱因。经统计,中医辨证可分为五型:脾胃虚弱证(48.05%)、肝胃不和证(28.03%)、胃阴不足证(13.21%)、脾胃湿热证(8.71%)和胃络瘀血证(1.20%)。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青、中年患者多见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老年患者多见脾胃虚弱证和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多出现在中、青年患者,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多出现在中、老年患者。肝胃不和证及脾胃湿热证病程多较短,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血证的病程则相对较长。研究结论:临床上脾胃虚弱证最多,肝胃不和证也占有较高比例,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程有关,性别、Hp感染、胃镜下分型分级、胃镜下黏膜表现、合并症及病理组织学表现(除外上皮内瘤变)与CEG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

杨霞[9](2010)在《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药理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益气养阴方由西洋参、生地黄、玉竹、山芝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抗疲劳,增加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益气补肾方由人参、菌灵芝、黄精等组成,具有益气补肾、调养五脏、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的功能。两方均为补益剂,共同点在于都具有益气作用,两方不同点在于,益气养阴方还具有养阴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疾病,益气补肾方还具有补肾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于(预防)衰老疾病。本课题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据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功效与应用,结合目前运动性疲劳和衰老的产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采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的抵抗作用及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和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的抗应激能力,同时分别采用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和自然衰老大鼠模型进一步探讨益气养阴方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及益气补肾方抗衰老机制。结果表明:1.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具有增强免疫作用: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均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益气补肾方还能提高脾脏指数,两方药能明显抵抗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器官减重。2.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具有一定的抗应激耐缺氧作用:益气养阴方16.8g/kg、8.4 g/kg剂量组和益气补肾方14.28g/kg、7.14g/kg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的喘息时间,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各剂量组仅有延长小鼠耐常压缺氧时间的趋势,有一定增强动物机体应激能力的作用。3.益气养阴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制:(1)免疫器官脾、胸腺指数的影响:益气养阴方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较模型组仅有升高的趋势。(2)对Hb的影响:益气养阴方6.68g/kg剂量组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的Hb含量有显着提高的作用。(3)对代谢产物LD、NH3、BUN及相关酶CK、LDH的影响:益气养阴方各个剂量组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LD、CK、NH3含量仅有下降的趋势,但能明显降低BUN含量、显着提高LDH含量。(4)干预内分泌T、C:益气养阴方各个剂量组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的T含量有上升的趋势,而C含量显着下降,其中以13.36g/kg剂量作用为优。(5)对肌、肝糖原的影响:益气养阴方13.36g/kg剂量组能显着提高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的肌、肝糖原储量,改善能量代谢。(6)对肾、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益气养阴方对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明显改善作用,而睾丸无明显变化。4.益气补肾方抗衰老作用机制:(1)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益气补肾方各剂量组对衰老模型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仅有升高的趋势。(2)对血细胞数量(WBC、RBC、HB、PLT)的影响:益气补肾方各剂量组对衰老模型大鼠的WBC、RBC、HB、PLT无影响。(3)对血脂(GLU、TG、TC、LDL-C、HDL-C)的影响:益气补肾方11.42g/kg、5.71 g/kg剂量组对衰老模型大鼠的TG含量有显着下降作用,而对GLU、TC含量无明显变化、对HDL-C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对HDL-C含量有降低的趋势。(4)对老化代谢产物SOD、MDA、肝、脑脂褐质含量及相关酶MAO的影响:益气补肾方11!.42g/kg、5.71g/kg剂量能使衰老模型大鼠的SOD含量显着升高、而使MDA、MAO及肝、脑脂褐质含量显着下降。(5)对性激素T的影响:益气补肾方各个剂量组对衰老模型大鼠的T含量仅有升高的趋势。(6)对肾、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益气补肾方对睾丸部分曲细精管生精细胞缺如和间质纤维增生有明显改善作用,而肾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抗应激耐缺氧作用;益气养阴方有较好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Hb、T、LDH、肌、肝糖原含量和降低C、BUN含量有关;益气补肾方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SOD含量、降低TG、MDA、MAO、肝脑脂褐质的含量有关。研究结果为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许娟[10](2007)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通过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与病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病理诊断中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更好地防治癌前病变及癌变。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查,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05年3月到2007年3月的147例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辨证分型、病理学诊断结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等数据。总结资料,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运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a=0.05。结果:在本研究收集的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脾胃湿热证81例,占55.10%,肝胃不和证27例,占18.37%,脾胃虚弱证18例,占12.24%,胃络瘀阻证9例,占6.12%,脾虚气滞证9例,占6.12%,胃阴不足证3例,占2.04%。在收集的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萎缩、肠腺化生及异型增生均以脾胃湿热证占大多数,其中萎缩在六个中医证型的次序是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肠腺化生在六个中医证型的次序是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异型增生在六个中医证型的次序是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在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萎缩24例,占16.33%,病理检查结果中萎缩的检出,脾胃虚弱证与其他证型相比,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肠腺化生27例,轻度肠腺化生18例,占12.25%,中度肠腺化生9例,占6.12%;病理检查结果中肠腺化生的检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与其他证型相比,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异型增生6例,轻度异型增生3例,占2.04%,中度异型增生3例,占2.04%。病理检查结果中异型增生的检出,脾胃湿热证与其他证型相比,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脾胃湿热型是本病的主要证型。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六种证型中脾胃虚弱证出现萎缩和肠腺化生的可能性较小,脾胃湿热证出现肠腺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可能性更大,这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益气养阴法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养阴法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论文提纲范文)

(1)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治疗方案
    3.药物制备
        3.1 清化湿热汤
        3.2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3.3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4.安全性评价
    5.签署知情同意书
    6.疗效评价标准
        6.1 症状分级标准
        6.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3 血清胃功能
    7.统计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比较
        1.1 基本资料比较
        1.2 治疗前基本病情比较
    2.血清胃功能比较
        2.1 组间比较
        2.2 组内比较
    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1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4.2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4.3 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5.安全性评价
讨论
    1.湿热证与CAG
        1.1 湿热证文献研究
        1.2 湿热证为CAG主要证型
    2.血清胃功能检测在CAG中的应用
        2.1 血清胃功能检测的价值和意义
        2.2 血清胃功能检测的原理和机制
    3.对照组药物介绍
        3.1 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
        3.2 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
    4.清化湿热汤分析
        4.1 清化湿热汤立方依据
        4.2 清化湿热汤药物分析
    5.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5.1 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5.2 血清胃功能结果比较分析
        5.4 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分析
        5.5 安全性评价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理气通便汤加减治疗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与用药
        2.2 服药方法
        2.3 疗程
        2.4 注意事项
        2.5 疗效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结果评定
    4.结论
讨论
    1.中医关于便秘、老年性便秘的认识
        1.1 病名的演变
        1.2 便秘分类
        1.3 病因病机的认识
    2.西医关于便秘、老年性便秘的认识
        2.1 定义与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分类及检查方法
    3.理气通便汤组方理论依据
    4.理气通便汤配伍方义分析
    5.理气通便汤组方现代药理学研究
    6.理气通便汤加减治疗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
    7.问题和展望
    8.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老年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
附录3 中医症候评分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3)加减—贯煎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证候分级及量化积分标准
        1.5 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年龄比较(见表 3)
        3.2 治疗前组间病程比较(见表 4)
        3.3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对照(见表 5)
        3.4 治疗前后组间、组内证候量化积分比较
        3.5 胃镜下糜烂愈合疗效比较
        3.6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对照(见表 8)
讨论
    1 西医学对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1.1 病因
        1.2 治疗
    2.袓国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认识
        2.1 胃脘痛
        2.2 痞满
        2.3 吐酸与嘈杂
        2.4 传统医学对胃阴亏虚证的认识
        2.5 治疗
        2.6 组方配伍单味中药分析
    3 临床疗效分析
        3.1 中医临床证候量化积分及疗效分析
    4 胃镜下糜烂愈合疗效分析
    5 试验研究过程具有的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诊疗研究进展
    1 CEG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2 慢性糜烂性胃炎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名研究
        1.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治疗
        2 西医研究进展
        2.1 定义及临床表现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诊断
        2.4 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胃黏膜糜烂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临床分级及分型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4.1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4.2 中医病因病机
        5 治疗
        5.1 西医治疗
        5.2 中医治疗
        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候规律探讨
        3.3 问题与不足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芩连生肌愈疡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证候分级及量化积分标准
    1.5 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临床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3.3 胃镜下糜烂愈合疗效比较
    3.4 HP根除率比较
讨论
    1 祖国传统医学对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机
    2 祖国传统医学对脾胃湿热的认识
        2.1 历史沿革
        2.2 治疗
    3 西医对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3.1 病因
        3.2 治疗
    4 芩连生肌愈疡汤的立方依据及组成、分析
        4.1 立方依据
        4.2 组成及分析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分析
        5.2 胃镜下糜烂愈合疗效分析
        5.3 HP疗效分析
        5.4 药物不良反应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诊疗研究进展
    1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2 慢性糜烂性胃炎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芪芩乌贝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目的与范围
    2. 研究设想、方法与试验
    3. 预期结果和意义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胃的认识
        1.1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1.2 胃主通降
        1.3 胃喜润恶燥
        1.4 人以胃气为本
    2. 中医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证候研究
        2.3 治疗进展
    3. 现代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3.1 病名探讨
        3.2 病因病机
        3.3 与胃癌的关系
        3.4 诊断
        3.5 内镜及病理特点
        3.6 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试验设计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内容与方法
        1.5 疗效标准
        1.6 病例资料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芪芩乌贝汤配伍及加减
        3.2 芪芩乌贝汤药理研究
    4. 典型病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成方加减
    2.3 自制验方

(8)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的认识
        3. 病机的认识
        4. 辩证分型
        5. 治疗
        6. 问题与展望
    二、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治疗现状
        3. 现状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处理
        7. 质量控制
    二、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表现
        3.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表现
        4.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基本证型分布
        5. 中医各证型与年龄、性别、病程及胃镜下表现相关性分析
        6. 中医各证型与病理组织学表现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1. 对研究结果的现代医学分析
        2. 对研究结果的中医理论探讨
    四、结论
    五、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实验研究
    2.1 试验流程图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药品
        2.2.2 主要试剂
        2.2.3 实验环境和实验动物
        2.2.3.1 实验环境
        2.2.3.2 实验动物
        2.2.4 主要仪器
        2.2.5 数据处理
    2.3 方法与结果
        2.3.1 益气养阴方
        2.3.1.1 急性毒性实验
        2.3.1.2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2.3.1.3 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2.3.1.4 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的影响
        2.3.1.5 对小鼠急性力竭跑台的作用
        2.3.1.6 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1) 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制备及益气养阴方的给药方式
        (2) 对模型动物免疫器官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3) 对模型动物Hb的影响
        (4) 对模型动物LD、BUN、H_3的影响
        (5) 对模型动物CK、LDH的影响
        (6) 对模型动物肌、肝糖原的影响
        (7) 对模型动物血T、C含量的影响
        (8) 对模型动物肾、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
        2.3.2 益气补肾方的实验研究
        2.3.2.1 急性毒性实验
        2.3.2.2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2.3.2.3 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2.3.2.4 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的影响
        2.3.2.5 对自然亚衰老大鼠的影响
        (1) 大鼠自然亚衰老模型的制备及益气补肾方的给药方式
        (2) 对模型动物免疫器官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3) 对模型动物血细胞计数(WBC、RBC、HB、PLT)的影响
        (4) 对模型动物血脂(GLU、TG、CHOL、LDL-C、HDL-C)的影响
        (5) 对模型动物SOD、MDA、MAO的影响
        (6) 对模型动物肝、脑脂褐素含量的影响
        (7) 对模型动物血T含量的影响
        (8) 对动物模型肾、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 讨论
    3.1 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作用效应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2 运动性疲劳疾病及其治疗
        3.2.1 运动性疲劳疾病的认识
        3.2.1.1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3.2.1.2 现代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3.2.1.3 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疾病的治疗
    3.3 关于益气养阴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3.3.1 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3.3.2 对Hb的影响
        3.3.3 对内分泌T、C的影响
        3.3.4 对代谢产物LD、NH3、BUN及相关酶CK、LDH的影响
        3.3.5 对肌、肝糖原的影响
        3.3.6 对肾、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4 衰老疾病及其治疗
        3.4.1 衰老疾病的认识
        3.4.1.1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
        3.4.1.2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4.1.3 中医药对衰老疾病的治疗
    3.5 关于益气补肾方抗衰老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3.5.1 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3.5.2 对血细胞计数(WBC、RBC、HB、PLT)的影响
        3.5.3 对血脂(GLU、TG、CHOL、LDL-C、HDL-C)的影响
        3.5.4 对老化代谢产物及相关酶的影响
        3.5.4.1 对SOD、MDA、MAO的影响
        3.5.4.2 对肝、脑脂褐质含量的影响
        3.5.5 对性激素T的影响
        3.5.6 肾、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6 问题与展望
        3.6.1 动物模型问题
        3.6.2 益气养阴方抗运动性疲劳机制研究不足
        3.6.3 益气补肾方抗衰老机制研究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研究概况
        2.1 专病专法
        2.2 成方加减
        2.3 自拟方
    3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4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报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
        1.4 观察项目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分级的分布情况
        2.2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2.3 病理检查结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变量分级结果
        2.4 病理检查结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比较
        2.5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检查结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的关系
    3 讨论
        3.1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2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益气养阴法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D]. 张家恺.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理气通便汤加减治疗气虚气滞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 宇金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3]加减—贯煎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D]. 廖志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候研究[D]. 邢恩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芩连生肌愈疡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D]. 雷蕾.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6]“芪芩乌贝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 阮青河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7]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朱倩,叶柏. 吉林中医药, 2011(04)
  • [8]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朱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药理作用研究[D]. 杨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 许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益气养阴治疗糜烂性胃炎2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