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

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

一、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纪伟[1](2021)在《基于芳基化及重排反应合成官能团化联萘化合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芳基阻转异构体存在于众多的天然生物活性分子中,例如万古霉素(vancomycin)可以作为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1,1′-联-2-萘酚(BINOL)、2-氨基-2′-羟基-1,1′-联萘基(NOBIN)和1,1′-联-2-萘胺(BINAM)代表了众多联芳基化合物的优势骨架,作为手性配体或催化剂被广泛用于不对称催化领域。联芳基阻转异构体在荧光传感器、主客体化学、光学开关、分子机器、液晶等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说明了其重要性。因此,联芳基骨架的高效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乃至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交叉偶联反应中化学选择性普遍较差、反应方式较为单一、底物合成繁琐等。两个芳香组分直接偶联形成阻转轴是构建联芳基骨架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之一。本论文主要发展高选择性C-H芳基化反应和串联重排反应来直接形成阻转轴,从而获得官能团化的联芳基化合物。主要内容如下:以乙酸钯为催化剂,实现了2-萘酚或2-萘胺与1-重氮-2-萘醌的高选择性C-H芳基化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以高达98%的收率和高达77%的收率实现了1,1’-联-2-萘酚和2-氨基-2’-羟基-1,1’-联萘衍生物的合成;这两类化合物都能够实现克级规模的合成,反应收率基本保持。选用金属钯结合手性配体特别是手性磷酸作为催化剂尝试2-萘酚的不对称转化,以58%的收率和最高60%的对映选择性获得相应的产物。无过渡金属条件下,以碳酸钠为碱,实现了芳基羟胺与二芳基卤鎓盐的串联芳基化和区域选择性重排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以高达94%的收率和高达95%的收率实现了2-氨基-2’-羟基-1,1’-联萘和芳基化的2-氨基-2’-羟基-1,1’-联萘的合成;能够实现克级规模的合成,反应收率基本保持。排除苯炔和自由基的途径后,碱性条件下配体偶联机理成为芳基化过程的可能机理。随后经历[1,3]迁移、[3,3]重排和重新芳构化的不间断过程得到目标产物。在反应中引入手性辅基,基于非对映选择性重排成功的获得光学纯2-氨基-2’-羟基-1,1’-联萘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将二芳基溴鎓盐和二芳基氯鎓盐引入此串联过程中,经过对反应条件的微调,成功的实现了相应两类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基于二芳基氯鎓盐及一锅两步的方法,以手性卡宾为催化剂实现了2-氨基-2’-羟基-1,1’-联萘衍生物的动力学拆分,以32%的总产率和91%的对映选择性得到NOBIN。以三氟乙酸铜为催化剂,碳酸钠为碱,实现了N-芳基羟胺与二芳基碘鎓盐的芳基化和区域选择性重排串联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高达98%的收率完成了2-氨基-2’-羟基-1,1’-联萘衍生物更高效的合成;选用带合适保护基的2-萘肼,同样条件以中等收率实现了1,1′-联-2-萘胺及衍生物的合成。控制实验表明反应过程中芳基三价铜物种的形成是反应成功的关键。以布朗斯特酸为催化剂,实现了2-萘酚或1-萘酚与芳基碘氧化物的离子交换和区域选择性重排串联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大约60%的收率分别通过[3,3]重排或通过[5,5]重排完成了2-羟基-2‘-碘联萘和4-羟基-4‘-碘联芳基的合成;选用各种手性磷酸催化剂尝试2-萘酚的不对称转化,以55%的收率和最高41%的对映选择性获得相应的产物。2-萘胺与2-亚碘酰萘的[3,3]重排反应也可以得到31%对映选择性的2-胺基-2‘-碘联萘。通过在底物的苄位引入两个甲酸酯基团,成功的实现了首例苄基萘基醚的重排反应。以四氯化锡或四氯化钛为催化剂,实现了2-(2-萘基)-2-(2-萘氧基)丙二酸二甲酯的区域选择性重排反应。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大约70%的收率完成了2-羟基-2’-丙二酸二甲酯联萘的合成。选用手性N-三氟甲磺酰基膦酰亚胺为催化剂,以乙腈为最佳溶剂在80°C尝试立体控制,但是经过大量反应条件的筛选只能得到10%的对映选择性。总之,本论文主要发展了三种形成阻转轴从而合成联芳基化合物的方法。通过高选择性C-H芳基化反应、组装重排的串联反应和C-O连接的二芳基重排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多样性的联芳基化合物。BINOL、NOBIN和BINAM是多种催化剂和配体的核心骨架,其它含有碘或羟基取代基的联芳基产物可以经过简单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功能化的试剂。

王晴晴[2](2021)在《电化学构建C-N键的放氢氧化偶联反应研究》文中指出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有机材料和医药产品中,因此,C-N键的构建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电化学诱导自由基引发的C-H直接官能团化是构建C-N键以及含氮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作为反应中间体,氮自由基可以与各种π电子体系反应构建C-N键,在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相比于通过N-X(X=Cl、O、S等)键断裂的方式产生氮自由基,直接氧化N-H键产生氮自由基的策略,具有更高的原子经济性以及步骤经济性。经过文献调研及讨论,并结合本课题组在氧化偶联领域的研究兴趣,最终研究课题集中在通过电化学氧化偶联实现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并通过相关机理研究手段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和阐述,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与已报道的电化学氧化烯基胺或乙烯基苯胺制备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相比,通过分子间环化反应构建吲哚啉类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阳极氧化N-芳基磺酰胺N-H键的策略产生氮自由基,烯烃作为自由基受体,实现了电化学(3+2)氧化环化反应,以高区域选择性合成了2-取代吲哚啉类化合物。该过程不需要外加化学氧化剂,唯一的副产物是氢气。此外,在不加入支持电解质的情况下,该反应还可以在电化学流动池中进行,显示了该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循环伏安实验表明该反应可能开始于N-芳基磺酰胺的阳极氧化。(2)本论文实现了无金属无化学氧化剂条件下N-烷基磺酰胺与烷基烯烃的分子间氧化胺化反应,高选择性的合成了一系列烯丙基胺类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实验筛选和比较p Ka值的策略,我们选择了匹配的胺源,与烷基烯烃反应实现选择性构建C=C双键。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未活化的烯烃如内烯、端烯、三取代烯烃、四取代烯烃、环烯烃以及芳香烯烃化合物均可以在该反应体系中被兼容。同时,克量级实验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具有潜在应用价值。(3)本论文通过电化学氧化的金属C-H键活化,实现了2-胺基联苯类化合物的分子内C(sp2)-H/N-H的氧化偶联反应,并应用于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中。该方法可以在电化学一体池中进行,通过调控电流的大小以及使用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减缓金属钯的析出。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底物易制备,为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简单、高效的策略。

梁花,李马娟[3](2020)在《牛仔样品中有害芳香胺的情况和分析》文中指出为了了解牛仔样品中的有害芳香胺现状,我们对其做了简单研究。发现牛仔样品用GB/T 17592—2011方法进行检测时,主要有以下有害芳香胺检出:苯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些有害芳香胺的危害以及来源,并对牛仔服饰相关企业给出个人建议。

俞钰萍[4](2020)在《联苯吡菌胺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由拜耳、富美实和住友化学联袂打造、拜耳公司生产的联苯吡菌胺(Bixafen)杀菌剂,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重要成员之一。当前,联苯吡菌胺的合成方法都涉及到Suzuki偶联,反应步骤较多,Suzuki偶联时所需的催化剂的价格较高。本文对现有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改进,在制备重要中间体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的过程中避开使用较昂贵的钯催化剂,通过重氮化偶合反应得到。并对部分中间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 1H NMR和13C NMR的结构表征。重氮化反应成本较低,这是一条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首先,以3,4-二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反应得到芳基重氮盐,然后与4-氟苯胺偶联制得重要中间体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A)。其次,以二氟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Claisen缩合,合成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再与原甲酸三乙酯反应制得2-乙氧基亚甲基-4,4-二氟乙酰乙酸乙酯,然后与甲基肼通过α,β不饱和醛酮加成-消去的反应,水解得到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酸,再与氯化亚砜发生酰化反应生成中间体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氯(B)。最后,中间体(A)与中间体(B)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联苯吡菌胺。本文通过对联苯吡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各个步骤中影响反应收率的优化,经过6步反应得到最终产物联苯吡菌胺,各步反应收率较高。该路线所需要的原料价格低且来源广泛,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张越[5](2020)在《环状α-亚胺酯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与氰基吡唑及烯烃的合成转化研究》文中认为手性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在药物等许多生理活性分子中也广泛存在,发展其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对α-亚胺酯的不对称转化是快速构建此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另一方面,氰基是一类重要的含氮官能团,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多样性合成转化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六元环状α-亚胺酯与烯酰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基于氰基吡唑的合成转化制备杀菌剂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及其类似物、一锅法合成顺式-1,2-二氰基烯烃三个部分,总共合成了103个新化合物:第一部分发展了Br(?)nsted酸催化六元环状α-亚胺酯与烯酰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最优催化剂是3,3’-位2,4,6-三甲基苯取代手性联萘二酚衍生的磷酸,该反应底物范围广,条件温和,对映选择性优异(大多数情况下ee值大于95%),能够高效构建一系列?-氨基酮衍生物,随后通过Pd(OH)2/C、氢气还原可以转化为非天然手性α-氨基酸类衍生物。第二部分利用实验室发展的1,4-二取代-3-氰基吡唑为关键砌块,对氰基进行一系列官能团化反应得到1,4-二取代-3-单氟甲基或二氟甲基吡唑,后续对C4位呋喃基进行氧化酰化转化,以5-6步反应成功合成了杀菌剂Fluxapyroxad及7种类似物,并针对14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离体杀菌活性测试比较,其中单氟甲基吡唑衍生物具有良好杀菌活性。第三部分采用1,1-二苯磺酰基乙烯为原料,以KCN作为氰基化试剂,一锅法合成一系列顺式-1,2-二氰基烯烃。该反应在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NH4Cl/K3PO4存在的相转移条件下进行,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获得双氰基产物,进一步转化可得含氮杂环3-芳基二甲酰亚胺和1,2-二羧酸类化合物。

樊维[6](2020)在《过渡金属配合物对二氧化碳转化为聚碳酸酯的催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O2作为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已经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威胁到各种生物的生存。但同时,CO2具有的廉价、丰富、安全的特点也使其成为绿色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已经有丰富的研究并已进入到工业化的程序。目前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开发高效、低廉的新型催化剂。席夫碱(SalenMX)催化体系合成方法简单、易于修饰,且相对其他催化体系,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高、聚合产物的选择性高、分子量分布窄,催化机理也较为明确,故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引入水杨醛衍生物与邻苯二胺、3,3’-二氨基联苯胺制备了一系列Salen配体骨架,并将其与钴离子、铬离子进行配位,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单金属、双金属的SalenMX催化剂。首次合成并报道了双金属SalenMX催化剂46b、46c、46d的合成方法以及结构特征。这些配合物与PPNX组成双功能催化体系,可以高效催化CO2与环氧丙烷(PO)进行交替共聚反应。本文系统考察了化学结构,包括苯环上取代基、金属离子、轴向阴离子对共聚反应的影响,提出了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原则;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优选出共聚反应的理想条件;系统考察了催化体系,包括催化剂用量、助催剂类型、助催剂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催化体系的设计原则。采用Guassian 16计算程序,通过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方法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优化计算,构建出用于CO2与PO共聚反应的理想催化剂模型:配体上苯环取代基的供电性和空间位阻越大、轴向阴离子的空间位阻越大时,配合物的催化性能越好。同时,结合实验和计算结果,提出了Salen型双核催化体系催化CO2与PO共聚可能的反应机理,解释了双金属协同作用的基本方式。

石至平[7](2020)在《偶氮颜料的连续化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偶氮颜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而目前我国偶氮颜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是间歇釜式工艺,在产品质量稳定及环保方面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连续化工艺不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本论文搭建了连续化反应装置,并研究颜料黄12的连续化合成控制机制,优化了其工艺过程,并研究颜料红146的连续化合成工艺。首先,以微溶性3,3’-二氯联苯胺(DCB)盐酸盐为原料,以碰撞式混合器为连续重氮化反应的混合与反应单元,连续化合成了DCB重氮盐水溶液。在DCB质量浓度为70g/L、进料温度为20℃、流速为1.1m/s、n(HCl)∶n(DCB)=4的条件下,合成了重要中间体DCB重氮盐,连续工艺重氮化收率达到98.3%。与间歇工艺相比,该工艺降低了酸用量,提高了反应效率,且反应可以在20℃的室温下进行,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在连续偶合反应前,探索了偶合组分浆料制备工艺,得到了以下较优条件:醋酸滴加时间为20min、酸析搅拌时间为20min、酸析温度为5℃、打浆时间为2h。然后,在偶合反应条件为偶合剂初始p H=11.2、乙酸钠用量为30g、反应温度为15℃、物料流量为40L/h、加热温度85℃,在该条件下合成了收率为98.5%、色光与标样相近、着色力提高12%、透明度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的颜料黄12。最后,在n(HCl)∶n(红色基KD)=3、重氮化进料温度为20℃、重氮化流速为1.1m/s、偶合出口产液p H=5.0、偶合反应温度为15℃、偶合流速为0.88m/s、后处理加热温度85℃的条件下,连续化合成了重要的红色偶氮颜料红146,收率达到98.1%。

肖莉春[8](2020)在《基于氧杂芳环的共价有机框架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材料是一种由有机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且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多孔结晶聚合物。因具有孔道规则、密度低、结晶性较高和稳定性较好等特点,COFs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光电、吸附和药物传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首次设计合成了几例新COFs,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初探索了已合成COFs材料在染料吸附和载药方面的应用。第二章首先合成了四个二连接、三个三连接单体,并基于以上单体成功合成了三例[3+3]连接的基于吩恶嗪的新COFs材料:以10-(4-氨基苯基)-3,7-吩恶嗪二胺为底物,分别与1,3,5-三(3-羟基-4-甲酰基苯基)苯、1,3,5-三(4-甲酰基苯基)苯和10-(4-甲酰基苯基)-3,7-吩恶嗪二醛反应,合成了基于吩恶嗪的COF-X1、COFX2和COF-X3。并通过PXRD、FTIR、BET、TGA和分子模拟等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所得COFs均具有二维层的AA堆积结构。之后对合成的新COFs材料进行了染料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COFs材料对所选染料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其中COF-X1对刚果红染料在1 min时能达到50%的高去除速率。第三章合成了二个三连接的芳基三乙酮单体,结合第二章合成的二连接单体,设计合成了三例基于苯并吡喃鎓的新COFs:以1,3,5-三(4-乙酰基苯基)苯为底物,分别与3,3’-二羟基-4,4’-联苯二甲醛、2,5-二羟基对苯二甲醛、1,5-二羟基-2,6-萘二甲醛反应,合成了基于苯并吡喃鎓的COF-X4、COF-X5和COF-X6。经PXRD、FTIR、BET和TGA等的结构表征,表明所得材料均与分子模拟得到的经典模型不匹配,可能为更复杂的晶态材料。要得到对应的经典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合成条件。初步载药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对于异硫氰酸罗丹明B均具有良好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载药率均高于70%,包封率都在80%左右。细胞实验表明,进入到细胞内的材料对细胞低毒,这为今后其在药物传输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的参考。

柯翠连[9](2020)在《轴手性联苯和联菲类PTC构建及催化不对称烷基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转移催化剂因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特性,在学术和工业上有着广泛的运用。其中,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在制备手性医药化合物、天然产物的核心结构、手性功能分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开发制备C2轴手性联苯类季铵盐催化剂的核心结构,即光学纯C2轴手性联苯骨架,本论文采用廉价易得的手性拆分剂(R)-α-甲氧基苯乙酸与2,2’-联苯二酚类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成功地获得手性2,2’-联苯二酚类化合物,经重结晶后,其ee值经高效液相仪鉴定大于99%。将手性拆分所得的光学纯C2轴手性2,2’-联二苯酚类化合物经铃木反应引入芳基、碘甲烷保护羟基获得甲氧基、苄甲基的溴化反应、胺化成盐反应,以及使用三溴化硼对羟甲基去保护等反应,成功制备了8个光学纯C2轴手性联苯类季铵盐催化剂,同时探究所得的光学纯联苯骨架季铵盐催化剂对甘氨酸衍生物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光学纯联苯骨架季铵盐催化剂催化所得烷基化产物的产率高达97%,对映体选择性高达96%,为人工制备手性α-氨基酸提供良好的催化合成方法。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C2位和C2’位为甲氧基有助于提高催化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如催化剂(S)-14、(S)-16、(R)-24、(R)-26;C3位和C3’位带有叔丁基则不利于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如催化剂(S)-13、(S)-15、(R)-23、(R)-25;C5位和C5’位为3,4,5-三氟苯基和3,5-双(三氟甲基)苯基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和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如催化剂(S)-(13–14)、(R)-(23–26)。另外,本论文成功地合成了新型光学纯联菲骨架季铵盐类催化剂。采用9-羟基菲在手性配体的催化下进行不对称合成构建手性联菲骨架。经重结晶后,其ee值经高效液相仪鉴定大于99%。将所得的光学纯C2轴手性联菲骨架经三氟甲磺酸酐保护羟基、格式试剂甲基碘化镁甲基化、对苄基碳进行溴化反应、胺化成盐反应等反应,分别制备了新型手性联菲类相转移催化剂(S)-42和(S)-45。将所得的光学纯裸骨架手性空腔的联菲类季铵盐催化剂初步用于甘氨酸衍生物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的催化研究中,所得烷基化产物的产率高达95%,立体选择性为23%。新型手性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有望开拓新型的催化反应条件,有助于为手性医药化合物以及手性功能分子提供高效的制备方法。

刘洁妮[10](2020)在《基于席夫碱配体的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感应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邻香兰素及3,5-二氯水杨醛与不同的二胺进行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席夫碱配体H2L1-5,并通过核磁共振等谱图对这些配体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这5个配体与不同金属盐反应得到了5种系列的稀土多核配合物,包括含H2L1配体的一维链状稀土配位聚合物[Sm(HL1)2(NO3)]n(1),含H2L2配体的单核稀土配合物[Ln L2(HL2)](Ln=Sm(2),La(3)),含H2L3配体的四核Cd-Ln配合物[Cd2Ln2(L3)2(OAc)2(OH)4(CH3OH)2](Ln=Yb(4),Nd(5),La(6)),含H2L4配体的四核Cd-Ln配合物[Cd2Ln2(L4)2(OAc)4(OH)4](Ln=Nd(7),Dy(8)),及含H2L5配体的四核稀土配合物[Nd4(L5)4(OH)4(DMF)2](9)。确定了这9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XRD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性质表征。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能,并对配位聚合物1和配合物7进行了荧光感应研究。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对金属离子表现出配体中心与稀土中心的双发射荧光感应现象,并对Co2+具有很强的荧光识别作用,其感应浓度可达到ppm级。据报道,这是首例利用席夫碱长链配位聚合物,对阳离子的双发射荧光感应。配合物7对阴离子及硝基苯爆炸物具有稀土近红外荧光感应性能,尤其是对H2PO4-和2,4,6-三硝基甲苯(PA)表现出很高灵敏性,其感应浓度可达到ppm级。

二、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芳基化及重排反应合成官能团化联萘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合成BINOL的研究进展
        1.2.1 早期合成BINOL的方法
        1.2.2 基于不对称催化合成BINOL的方法
    1.3 合成NOBIN的研究进展
        1.3.1 基于化学转化合成NOBIN的方法
        1.3.2 基于交叉偶联反应合成NOBIN的方法
    1.4 合成BINAM的研究进展
        1.4.1 基于重排反应合成BINAM的方法
        1.4.2 基于偶联反应合成BINAM的方法
        1.4.3 基于化学转化合成BINAM的方法
    1.5 基于二芳基重排反应合成联芳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6 基于二芳基碘鎓盐合成联芳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6.1 金属催化的芳基化反应
        1.6.2 无过渡金属参与的芳基化反应
    1.7 基于芳基重氮醌合成联芳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8 目前的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
    1.9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化合物的表征方法
    2.4 手性磷酸的合成方法
第3章 基于钯催化C-H芳基化反应合成BINOLS和 NOBINS
    3.1 引言
    3.2 钯催化C-H芳基化反应合成BINOLS和 NOBINS
        3.2.1 基于钯催化C-H芳基化反应合成BINOLs
        3.2.2 基于钯催化C-H芳基化反应合成NOBINs
        3.2.3 克级规模合成及机理探讨
        3.2.4 不对称催化合成BINOL的初步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串联芳基化和[3,3]重排反应合成联萘化合物
    4.1 引言
    4.2 无过渡金属参与的串联芳基化和[3,3]重排反应
        4.2.1 N-萘基羟胺与二芳基碘鎓盐的串联反应
        4.2.2 O-萘基羟胺与二芳基碘鎓盐的串联反应
        4.2.3 二芳基氯鎓盐或二芳基溴鎓盐参与的串联反应
    4.3 铜催化串联芳基化和[3,3]重排反应
        4.3.1 铜催化N-萘基羟胺与二芳基碘鎓盐的串联反应
        4.3.2 铜催化2-萘肼与二芳基碘鎓盐合成BINAM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重排反应合成联芳基化合物的探索
    5.1 引言
    5.2 基于重排反应合成联芳基化合物
        5.2.1 亚碘酰萘与2-萘酚的[3,3]重排反应
        5.2.2 亚碘酰萘与2-萘胺的[3,3]重排反应
        5.2.3 二醋酸碘苯与1-萘酚的[5,5]-重排反应
        5.2.4 C-O连接的二萘基[3,3]重排反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附录2 典型化合物的核磁谱图和HPLC谱图
附录3 化合物的单晶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电化学构建C-N键的放氢氧化偶联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氧化偶联发展简介
        1.1.2 有机电化学合成简介
        1.1.3 氮自由基简介
    1.2 过渡金属催化的C-N偶联反应
        1.2.1 铜催化构建C-N键
        1.2.2 钯催化构建C-N键
    1.3 非过渡金属催化的C-N偶联反应
    1.4 可见光催化的C-N偶联反应
        1.4.1 磺胺类化合物作为氮亲核试剂
        1.4.2 唑类化合物作为氮亲核试剂
        1.4.3 二芳基胺化合物作为氮亲核试剂
    1.5 电化学氧化的C-N偶联反应
        1.5.1 磺酰胺、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氮亲核试剂
        1.5.2 唑类化合物、吗啉作为氮亲核试剂
        1.5.3 二芳基胺化合物作为氮亲核试剂
        1.5.4 其他胺(伯胺、仲胺、亚胺等)作为氮亲核试剂
    1.6 本章小结与选题思路
    1.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氧化N-H/C-H交叉偶联反应合成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电化学氧化环化反应合成含氮化合物
        2.1.2 吲哚啉化合物的合成
    2.2 设计思路以及方案设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探索
        2.3.2 反应底物拓展
        2.3.3 反应应用研究
        2.3.4 反应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2.5 实验部分
        2.5.1 主要仪器
        2.5.2 主要试剂
        2.5.3 实验具体操作
    2.6 化合物数据表征
    2.7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氧化N-H/C-H交叉偶联反应合成烯丙基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设计思路以及方案设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最初尝试
        3.3.2 反应条件探索
        3.3.3 反应底物拓展
        3.3.4 反应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3.5 实验部分
        3.5.1 主要仪器
        3.5.2 主要试剂
        3.5.3 实验具体操作
    3.6 化合物数据表征
    3.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电化学钯催化芳烃C-H胺化反应合成咔唑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设计思路以及方案设计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最初尝试
        4.3.2 反应条件探索
        4.3.3 反应底物拓展
        4.3.4 反应应用研究
        4.3.5 反应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4.5 实验部分
        4.5.1 主要仪器
        4.5.2 主要试剂
        4.5.3 实验具体操作
    4.6 化合物数据表征
    4.7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论文总结
简称与缩写
新化合物一览表
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牛仔样品中有害芳香胺的情况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苯胺
    1.1 标准考核要求
    1.2 危害
    1.3 苯胺的来源
        1.3.1 靛蓝染料
        1.3.2 其他染料
2 联苯胺
    2.1 标准考核要求
    2.2 危害
    2.3 来源
3 3,3′-二甲氧基联苯胺
    3.1 标准考核要求
    3.2 危害
    3.3 来源
4 结语

(4)联苯吡菌胺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酰胺类杀菌剂概述
        1.2.1 芳酰胺类杀菌剂的变迁
        1.2.2 酰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3 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1.3.1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1.3.2 SDHIs的作用机制
        1.3.3 SDHIs杀菌剂的分类
    1.4 重氮化反应的应用
        1.4.1 生物学中的应用
        1.4.2 食品中的应用
        1.4.3 偶氮染料的合成
    1.5 联苯吡菌胺的简介
        1.5.1 联苯吡菌胺的理化性质
        1.5.2 联苯吡菌胺的作用机制
        1.5.3 联苯吡菌胺的毒性
        1.5.4 联苯吡菌胺的合成研究
        1.5.5 合成路线的选择
第二章 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的合成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反应方程式
        2.1.4 实验过程
        2.1.5 反应机理
    2.2 讨论与小结
        2.2.1 4-氟苯胺预热温度及反应温度的筛选
        2.2.2 4-氟苯胺用量的筛选
        2.2.3 亚硝酸钠用量的筛选
        2.2.4 盐酸用量的筛选
        2.2.5 时间的筛选
        2.2.6 保护气体的筛选
    2.3 小结
第三章 二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反应方程式
        3.1.4 实验过程
        3.1.5 反应机理
    3.2 讨论与小结
        3.2.1 温度的筛选
        3.2.2 时间的筛选
        3.2.3 保护气体的筛选
        3.2.4 投料比的筛选
    3.3 小结
第四章 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氯的合成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反应方程式
        4.1.4 实验过程
        4.1.5 反应机理
    4.2 讨论与小结
        4.2.1 2-乙氧基亚甲基-4,4-二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筛选
        4.2.2 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酸的合成筛选
    4.3 小结
第五章 联苯吡菌胺的合成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1.3 反应方程式
        5.1.4 实验过程
        5.1.5 反应机理
    5.2 讨论与小结
        5.2.1 投料比的筛选
        5.2.2 时间的筛选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5)环状α-亚胺酯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与氰基吡唑及烯烃的合成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六元环状α-亚胺酯与烯酰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
    1.1 α-亚胺酯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1.1.1 非环状α-亚胺酯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
        1.1.2 环状α-亚胺酯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
    1.2 烯酰胺作为亲核试剂对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1.3 立题思想
    1.4 六元环状α-亚胺酯与烯酰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
        1.4.1 反应条件筛选
        1.4.2 底物扩展
        1.4.3 克级实验及产物的合成转化
        1.4.4 控制实验及推测机理
    1.5 本章小结
    1.6 本章实验部分
        1.6.1 实验仪器与试剂
        1.6.2 反应原料合成
        1.6.3 六元环状α-亚胺酯与烯酰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
        1.6.4 合成转化及控制实验
    1.7 产物数据表征
第2章 基于氰基吡唑的新合成转化研究
    2.1 1,4-二取代-3-二氟甲基吡唑的合成研究进展
        2.1.1 二氟甲基取代α,β-不饱和化合物与肼缩合
        2.1.2 二氟甲基取代肼/腙的环化反应
        2.1.3 二氟重氮乙烷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
        2.1.4 吡唑的3 位-二氟甲基化反应
    2.2 3-单氟甲基吡唑的合成研究进展
    2.3 立题思想
    2.4 基于氰基吡唑的新合成转化研究
        2.4.1 氰基的转化
        2.4.2 底物扩展
        2.4.3 杀菌剂Fluxapyroxad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2.4.4 杀菌活性测试结果
    2.5 本章小结
    2.6 本章实验部分
        2.6.1 原料的合成
        2.6.2 1,4-二取代-3-醛基吡唑和1,4-二取代-3-二氟甲基吡唑的合成
        2.6.3 1,4-二取代-3-羟甲基吡唑和1,4-二取代-3-单氟甲基吡唑的合成
        2.6.4 α-乙酰氧基-氰基乙基吡唑14的合成
        2.6.5 SDHI杀菌剂Fluxapyroxad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2.7 产物数据表征
第3章 一锅法合成顺式-1,2-二氰基烯烃
    3.1 研究背景
    3.2 1,2-二氰基烯烃的合成研究进展
    3.3 立题思想
    3.4 一锅法合成顺式-1,2-二氰基烯烃
        3.4.1 反应条件筛选
        3.4.2 底物扩展
        3.4.3 控制实验及机理推测
        3.4.4 产物的合成转化
    3.5 本章小结
    3.6 本章实验部分
        3.6.1 原料二苯磺酰基乙烯37的合成
        3.6.2 一锅法合成顺式-1,2-二氰基烯烃
        3.6.3 合成转化实验
    3.7 产物数据表征
第4章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NMR谱图
附录B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HPLC图
附录C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过渡金属配合物对二氧化碳转化为聚碳酸酯的催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反应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及机理
    1.3 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的催化体系
        1.3.1 席夫碱钴类催化体系
        1.3.2 席夫碱铬配合物催化体系
        1.3.3 席夫碱其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1.3.4 席夫碱双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方法
    2.1 试剂与纯化
        2.1.1 化学原料与试剂
        2.1.2 药品纯化
    2.2 实验仪器
    2.3 聚合反应装置
    2.4 聚合反应流程
    2.5 测试方法
        2.5.1 元素分析(EA)
        2.5.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3 热重分析(TG)
        2.5.4 核磁共振波谱(NMR)
    2.6 催化剂活性评价
        2.6.1 环氧丙烷(PO)转化率
        2.6.2 产物选择性
        2.6.3 产物催化效率
        2.6.4 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选择性
        2.6.5 聚合产物的区域结构选择性
第三章 Salen型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3.2.1 配体的制备及表征
        3.2.2 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3.3 Salen型钴配合物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的研究
        3.3.1 化学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3.3.2 反应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3.3.3 催化体系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3.3.4 聚合物结构表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alen型铬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Salen型铬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2.1 单核铬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4.2.2 双核铬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4.2.3 配合物4d的结构分析
    4.3 Salen型铬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测试
        4.3.1 配合物的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2 反应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3 催化体系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4 聚合物结构表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及反应机理分析
    5.1 引言
    5.2 量子化学研究
        5.2.1 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5.2.2 轴向阴离子的影响
        5.2.3 金属离子的影响
    5.3 反应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偶氮颜料的连续化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有机颜料概述
        1.1.1 有机颜料的概念
        1.1.2 有机颜料的分类
        1.1.3 有机颜料的性能与评定
    1.2 偶氮颜料概述
        1.2.1 常见的偶氮颜料
        1.2.2 偶氮颜料的合成
    1.3 连续化有机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 连续化装置的研究现状
        1.3.2 重氮化反应的连续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1.3.3 偶合反应的连续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1.3.4 其他有机合成反应的连续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4.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颜料黄12 的连续化合成工艺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原料和实验仪器
        2.1.2 连续化实验装置
        2.1.3 偶氮颜料连续化合成装置的混合效率
        2.1.4 微溶性芳胺DCB的连续重氮化反应
        2.1.5 颜料黄12连续偶合反应
        2.1.6 颜料的后处理实验
        2.1.7 颜料的表征实验
        2.1.8 间歇与连续化工艺的综合比较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偶氮颜料连续化合成装置的混合效率的考察
        2.2.2 颜料黄12的连续化合成工艺设计
        2.2.3 颜料黄12重氮化反应工艺的研究
        2.2.4 颜料黄12偶合反应工艺的研究
        2.2.5 颜料的后处理研究
        2.2.6 颜料的表征
        2.2.7 间歇与连续化工艺的综合比较
    2.3 小结
第3章 颜料红146的连续化合成工艺探索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料和实验仪器
        3.1.2 实验装置
        3.1.3 两种方法合成颜料红146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颜料红146重氮化反应的工艺的探索
        3.2.2 颜料红146偶合反应工艺的探索
    3.3 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氧杂芳环的共价有机框架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COFs材料简介
    1.2 COFs材料的合成
        1.2.1 拓扑结构设计
        1.2.2 反应类型
        1.2.3 合成方法
        1.2.4 后修饰策略
    1.3 COFs材料的应用
        1.3.1 气体吸附与分离
        1.3.2 电化学储能
        1.3.3 催化
        1.3.4 荧光传感
        1.3.5 染料吸附
        1.3.6 药物传输
    1.4 论文的立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第二章 基于吩恶嗪的COFs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单体的合成实验
        2.2.1 2,5-二羟基对苯二甲醛的合成
        2.2.2 2,3-二羟基对苯二甲醛的合成
        2.2.3 1,5-二羟基-2,6-萘二甲醛的合成
        2.2.4 3,3'-二羟基-4,4'-联苯二甲醛的合成
        2.2.5 1,3,5-三(3-羟基-4-甲酰基苯基)苯的合成
        2.2.6 10-(4-氨基苯基)-3,7-吩恶嗪二胺的合成
        2.2.7 10-(4-甲酰基苯基)-3,7-吩恶嗪二醛的合成
    2.3 COFs的合成与表征
        2.3.1 COF-X1的合成
        2.3.2 COF-X2的合成
        2.3.3 COF-X3的合成
    2.4 COFs的染料吸附实验
        2.4.1 目标染料的选取
        2.4.2 染料分子的紫外吸收和标准曲线
        2.4.3 染料吸附实验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苯并吡喃鎓的COFs的合成与表征
    3.1 单体的合成实验
        3.1.1 1,3,5-三(4-乙酰基苯基)苯的合成
        3.1.2 9-(4-乙酰基苯基)-3,6..咔唑二乙酮的合成
    3.2 小分子模拟反应
    3.3 COFs的合成与表征
        3.3.1 COF-X4的合成
        3.3.2 COF-X5的合成
        3.3.3 COF-X6的合成
    3.4 载药实验
    3.5 细胞实验
    3.6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9)轴手性联苯和联菲类PTC构建及催化不对称烷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_2轴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1.1 C_2轴手性联萘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
        1.1.2 C_2轴手性联苯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
        1.1.3 其他C_2轴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
    1.2 联苯和联菲轴手性骨架的构建方法
        1.2.1 联苯类轴手性骨架的构建方法
        1.2.2 联菲类轴手性骨架的构建方法
    1.3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联苯类相转移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催化研究
    2.1 引言
    2.2 联苯类相转移催化剂的设计
    2.3 联苯类相转移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路线优化
        2.3.1 设计合成路线1及问题讨论
        2.3.2 设计合成路线2及问题讨论
        2.3.3 设计合成路线3及问题讨论
    2.4 联苯类相转移催化剂的不对称烷基化及构效关系研究
    2.5 本章小结
    2.6 实验部分
        2.6.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6.2 实验仪器
        2.6.3 实验步骤
第三章 联菲类相转移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3.1 引言
    3.2 联菲类相转移催化剂的设计
    3.3 联菲类相转移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路线优化
    3.4 手性联菲类季铵盐催化剂的催化研究
    3.5 本章小结
    3.6 实验部分
        3.6.1 实验仪器
        3.6.2 实验药品
        3.6.3 实验步骤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附录

(10)基于席夫碱配体的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感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基于刚性配体的多核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1.3 基于柔性配体的多核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1.4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5 金属配合物在荧光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席夫碱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
    2.3 章末小结
第三章 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3.1 配合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合物的荧光传感研究
    4.1 仪器和化学药品
    4.2 引言
    4.3 离子感应测试
    4.4 爆炸物感应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芳基化及重排反应合成官能团化联萘化合物的研究[D]. 张纪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2]电化学构建C-N键的放氢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 王晴晴. 武汉大学, 2021(02)
  • [3]牛仔样品中有害芳香胺的情况和分析[J]. 梁花,李马娟. 中国纤检, 2020(11)
  • [4]联苯吡菌胺的合成研究[D]. 俞钰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环状α-亚胺酯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与氰基吡唑及烯烃的合成转化研究[D]. 张越. 天津大学, 2020(01)
  • [6]过渡金属配合物对二氧化碳转化为聚碳酸酯的催化作用研究[D]. 樊维.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7]偶氮颜料的连续化合成工艺研究[D]. 石至平. 天津大学, 2020(02)
  • [8]基于氧杂芳环的共价有机框架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D]. 肖莉春. 郑州大学, 2020(02)
  • [9]轴手性联苯和联菲类PTC构建及催化不对称烷基化研究[D]. 柯翠连.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10]基于席夫碱配体的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感应研究[D]. 刘洁妮. 温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3,3'-二氯联苯胺合成技术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