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在拜耳法分解铝酸钠溶液中的应用

助剂在拜耳法分解铝酸钠溶液中的应用

一、添加剂在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熊平[1](2021)在《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协同焙烧分离铁铝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硫铝土矿是一种难处理的铝土矿资源,拜耳法赤泥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一种有害的高碱度固体废渣。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果能够解决高硫铝土矿中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并同时分离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的铁铝等有价金属,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我国的铝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对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里面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分离进行研究,高硫铝土矿中的黄铁矿(FeS2)作为还原剂和NaOH、Na2CO3作为添加剂协同进行焙烧。考察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对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中氧化铝和氧化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氧化铝和氧化铁分离最优的实验条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计算还原剂黄铁矿和添加剂NaOH、Na2CO3在焙烧过程中与氧化铁和氧化铝反应方程的热力学。黄铁矿及黄铁矿热分解产物(FeS、S)能够与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3O4,当温度低于800℃时,还原剂优先顺序:S>FeS2>FeS;温度高于800℃时,还原剂优先顺序:FeS2>S>FeS。添加剂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能使氧化铝变成铝酸钠,在温度低于900℃时,氢氧化钠比碳酸钠更容易生成固体铝酸钠。(2)以碳酸钠作为添加剂的实验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100℃、焙烧时间60 min,熟料在稀碱溶液中溶出,溶出温度为80℃、溶出时间为25 min、液固比为10 m L/g、NaOH浓度为18 g/L、Na2CO3溶度为8 g/L,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氧化铝溶出率为92.16%。(3)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作为添加剂的实验表明,在添加剂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6:4、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60 min,熟料在水溶液(去离子水)中溶出,溶出温度50℃,溶出时间20 min,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氧化铝溶出率可达94.33%。(4)碱法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升高有助于提高反应物的活性,促进可溶性铝酸钠的形成,增加熟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但是温度过高极易使物质液相化,物质更致密不利于氧化铝的溶出。熟料经过溶出后的溶出渣,溶出渣中的物相主要成分为Fe3O4、Ca2Si O4、Ca Ti O3和CaCO3,熟料中的Na2O·Al2O3进入到溶液中。(5)以高硫铝土矿作为还原剂还原拜耳法赤泥中氧化铁的实验表明,铁精矿的品位和铁回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氧化铁与黄铁矿的摩尔比值,在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60 min、氧化铁与黄铁矿摩尔比为12:1、磁选过程磁场强度为100 k A/m,球磨时间为3 min,铁精矿中铁品位为41.35%,铁回收率为83.97%。

陈湘根[2](2020)在《工业铝酸钠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铝研究及工业应用》文中认为以工业铝酸钠溶液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铝,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是有前景的技术路线。工业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高、硅量指数低,着色物质种类多,影响种分过程和纯度提高。本文以工业铝酸钠溶液为原料,以脱硅热力学为基础,进行溶液的净化脱色,研究种分分解过程,并对产业化流程进行优化改进,生产出高纯氢氧化铝中间体,经焙烧得到高纯氧化铝。为工业铝酸钠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铝提供技术指导。研究了工业铝酸钠溶液的脱硅脱色机理。研究表明:加入CaO后,与铝酸钠溶液生成水合铝酸钙,进而与硅酸根离子生成水化石榴石从溶液中析出,实现脱硅。研究了水化石榴石生成条件和反应热力学,含钙化合物的脱硅能力次序为:CaO>3CaOAl2O3·6H2O>Ca(OH)2。着色物质主要为有机物和含铁物质,过滤可除去大分子有机物;加入CaO可除去小分子有机物及含铁物质。确定了加入CaO,同步脱硅脱色的净化工艺。开展了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氢氧化铝中间体的研究。利用合成铝酸钠溶液,考察了种分过程分解浓度、分解温度对杂质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碳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晶种,以净化后工业铝酸钠溶液为原料种分制备氢氧化铝,研究了温度制度、晶种添加量、添加剂等对杂质含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加入添加剂A或B,可以抑制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析出,提高溶液分解率,降低产品碱含量。种分时间为2436 h时,分解率可达55.29%,氢氧化铝平均粒径小于5μm,纯度达到99.90%以上。对产业化过程关键工艺进行了优化调整,对浮游物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氢氧化铝的白度;对晶种制备过程进行优化,形成活性晶种制备工艺,降低夹带杂质含量;采用两段种分分解工艺,控制种分过程杂质的析出,并辅以脱铁、筛分多级杂质脱除技术,降低了分解产品粒度和杂质含量;根据产品特点和过滤设备运行参数,对产业化过程过滤工艺进行了优化调整,采用浆液立式压滤工艺,以串联过滤洗涤技术、洗水在线控制技术、强化搅洗技术、多点多密度检测控制技术,大幅降低了产品附碱和电导率。经焙烧后得到的高纯氧化铝,白度大于96%,SEM粒度介于13μm,呈长柱状,杂质含量符合3N高纯氧化铝要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高纯氧化铝的目标。该论文有图47幅,表35个,参考文献75篇。

周冰心[3](2019)在《赤泥中钠铝回收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碱度废渣,是有色金属行业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钠和铝。目前传统的筑坝堆存等赤泥处理方式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带来了有价金属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等其他问题。因此,如何将赤泥中的有价金属回收及无害化处理一直是赤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围绕赤泥中钠和铝的回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探究了亚熔盐法处理赤泥过程中水合铝酸钠(MAH)的结晶过程及结晶动力学。MAH结晶是亚熔盐法处理赤泥的重要中间过程之一,在整个工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了MAH在高苛性比、低过饱和度的铝酸钠溶液中的结晶过程和动力学,为亚熔盐法处理赤泥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本文探究了用氧化钙和氧化镁作为添加剂浸出回收赤泥中的碱的工艺。主要对两种添加剂浸出碱过程中赤泥的物相变化以及相关反应动力学等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为赤泥中碱的资源化回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采用间歇操作的方式对MAH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结晶温度、搅拌速率和初始苛性比(初始αk)对粒径分布、形貌和结晶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晶体的生长,降低成核速率,进而使得晶体的粒径增大。搅拌速率的增加会导致晶体粒径减小。初始αk的降低意味着过饱和度的增大,随着初始αk的降低,结晶体系的结晶率升高,晶体平均粒径增大,晶体的微观形貌逐渐从复合片层状变为截锥体。(2)采用间歇结晶方法研究了亚熔盐体系浸出赤泥后铝酸钠溶液模拟液的结晶动力学。基于粒数衡算,研究了成核动力学、生长动力学和聚结动力学。结果表明,MAH晶体的生长动力学符合粒度无关生长-聚结模型。通过分段计算聚结因子,比较不同粒度晶体的聚结因子的大小得到,小粒度晶体的长大主要依赖于聚结,而大粒度晶体的生长是晶体粒度变大的主要因素。(3)首次采用水热法以氧化钙和氧化镁作为添加剂从赤泥中浸出碱,实现赤泥中碱资源的回收。在最优条件下,使用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混合物作为添加剂浸出碱,赤泥中的钠硅比为0.03,碱的回收率为89.3%。当使用氧化镁作为添加剂时,在温度低于200℃时,该反应受化学反应控制;但是当温度高于200℃时,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当使用氧化钙作为添加剂时,反应总是受内扩散控制。在碱回收过程中,使用氧化镁作为添加剂会生成类水滑石类物质。碱的回收率受到反应动力学和固体产物的微观形貌共同影响。

蒋涛[4](2018)在《拜耳法脱硅产物矿相演变规律及其析出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氧化铝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国外铝土矿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拜耳法过程水解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抑制溶出液稀释沉降过程的水解损失即保证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成为诸多拜耳法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在计算拜耳法不同种类复杂脱硅产物生成热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不同类型铝土矿溶出时的脱硅反应体系,利用XRF、XRD、IR、Raman、SEM-EDS等多种现代测试手段并结合粒度、粘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分析,系统研究 Na2O-Al2O3-SiO2-H2O 系、CaO-Na2O-Al2O3-SiO2-H2O系和铝土矿实际溶出体系脱硅产物的矿相演变规律、微观组织形态和不同条件下铝酸钠溶液结构变化特征,建立了有助于降低拜耳法水解损失的脱硅产物固相和铝酸钠溶液液相调控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方法。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计算了不同类型复杂脱硅产物的生成热力学,并系统研究了 Na2O-Al2O3-SiO2-H2O系水合铝硅酸钠在不同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和预脱硅下的矿相演变行为及其析出活性。在0~300℃下沸石、方钠石、碱性方钠石、水化石榴石等标准吉布斯生成自由能均为负值,且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方钠石与碱性方钠石的标准吉布斯生成自由能较低,而水化石榴石与沸石相对较高。Na2O-Al2O3-SiO2-H2O系水合铝硅酸钠主要由无定型沸石、A型沸石、方钠石、碱性方钠石和沸石等组成,高温且碳酸钠存在下还能生成霞石;A型沸石只在脱硅推动力很大时生成,呈八面体状,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沸石和方钠石(碱性方钠石)为水合铝硅酸钠中的稳定物相,分别呈圆片结构团聚成的球状和立方体状;脱硅产物的结晶度、矿相组成与含量、微观组织形态均能影响其析出活性,水合铝硅酸钠对铝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顺序为:沸石>方钠石>A型沸石>无定型沸石。提高脱硅温度和时间能够显着增加水合铝硅酸钠的结晶度,降低其团聚度,并提高沸石含量,有利于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研究了不同阴离子杂质及其浓度对145℃下水合铝硅酸钠析出行为及其活性的影响规律和机理。铝酸钠溶液中的Cl-、SO42-、CO32-、CH3COO-均参与脱硅反应,并生成相应的含氯方钠石、黝方石、碳酸根方钠石和羟甲基方钠石,而C2O42-不参与脱硅反应;阴离子杂质对生成水合铝硅酸钠的微观形貌影响不大,但改变沸石圆形片状结构的厚度;随着阴离子杂质浓度的提高,析出水合铝硅酸钠各物相结晶度降低、析出活性提高,并提高了方钠石含量、降低了沸石含量;无机阴离子杂质参与脱硅反应能力顺序为:CO32->SO42->Cl-;脱硅过程添加水合铝硅酸钠晶种,可以提高铝酸钠溶液的脱硅深度,并提高生成水合铝硅酸钠中各物相的结晶度,有利于提高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系统研究了 CaO-Na2O-Al2O3-SiO2-H2O系脱硅产物在不同温度、时间、CaO加入量、碳酸钠浓度下的矿相演变行为及其析出活性。CaO-Na2O-Al2O3-SiO2-H2O系脱硅产物主要由水化石榴石、沸石和六水铝酸三钙组成,无定型沸石含量很少,A型沸石只在低温脱硅时存在;当铝酸钠溶液中存在碳酸钠和加入CaO时,145℃的脱硅产物由水化石榴石、六水铝酸三钙和两种不同形貌的沸石组成,245℃的脱硅产物由水化石榴石、六水铝酸三钙和钙霞石组成;随着碳酸钠浓度的提高,脱硅产物的结晶度逐渐降低,其中水化石榴石的含量逐渐降低,沸石或钙霞石的含量逐渐提高。增加预脱硅后的两步脱硅能够提高脱硅产物的结晶度,其中不添加CaO时降低非晶含量并提高沸石含量,添加CaO时增加水化石榴石含量并降低沸石含量;在预脱硅时加入CaO明显提高水化石榴石含量,大幅降低脱硅产物的析出活性。钙系脱硅产物稳定铝酸钠溶液顺序为:水化石榴石>沸石>钙霞石;提高脱硅温度和时间,能够提高脱硅产物的结晶度,使六水铝酸三钙不断向水化石榴石转化,并提高了水化石榴石的SiO2饱和系数,同时降低沸石含量。系统研究了铝酸钠溶液体系的拉曼光谱特征,并结合粘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变化,建立了铝酸钠溶液离子结构变化影响其稳定性的微观机制。随着铝酸钠溶液温度的提高、溶液分子比和SiO2浓度的增加,溶液中的Al(OH)4-离子分别向Al2O(OH)62-离子和[(HO)3Al-O-Al(OH)3]2-离子转化,同时SiO2浓度的增加使溶液中Al2O(OH)62-离子的Al-O-Al键逐渐转化为结构更稳定的Al-O-Si键,导致Al(OH)4-离子数量减少,有利于提高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铝酸钠溶液中的CO32-和SO4促进Al(OH)4-离子向Al2O(OH)62-离子转化,有利于提高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C2O42-和CH3COO-使铝酸钠溶液中Al(OH)4-离子和Al2O(OH)62-离子增多,同时Al2O(OH)62-离子向Al(OH)4-离子发生转化,能够促进铝酸钠溶液的水解。最后研究了铝土矿实际溶出过程脱硅产物的析出行为和溶出液的稳定性。预脱硅和添加石灰能够提高矿石溶出时的脱硅性能,提高水化石榴石的含量、降低沸石含量有利于降低脱硅产物的析出活性;预脱硅和添加石灰能够大幅度提高溶出液的稳定性,尤其是二者结合时几乎不发生水解。

张涛[5](2017)在《拜耳法过程降低赤泥N/S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碱耗是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氧化铝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氧化铝厂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拜耳法过程造成碱耗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赤泥中钠硅比(N/S)较高。本文对国内某氧化铝企业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石灰拜耳法较佳的溶出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不同添加剂对赤泥中N/S的影响,找到合适的添加剂,降低生产过程碱耗,并使氧化铝溶出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国内某铝土矿进行石灰拜耳法溶出研究。通过改变石灰添加量(C/S)、搅拌强度、液固比、粒度、反应时间、母液碳酸钠浓度、矿石铝硅比、母液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溶出实验。研究表明,在温度265℃,石灰按C/S=1.3添加,液固比3.8,粒度小于0.074 mm的矿石比例占90%以上,搅拌转速500 r/min的条件下,赤泥中N/S降到0.32,赤泥中A/S约为1.3,氧化铝溶出率达到95%以上,符合企业外排标准。然后,分别用氧化镁、铁酸二钙、水化铁酸钙、赤泥选铁制水化铁酸钙替代石灰进行拜耳法溶出。研究表明,氧化镁部分替代石灰对降低赤泥中N/S基本不起作用,添加量过大会降低溶出率。用铁酸二钙替代石灰进行溶出,少量添加铁酸二钙对于降低赤泥N/S效果不明显,但是溶出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当铁酸二钙添加量按C/S=2.0添加时,赤泥N/S=0.28。水化铁酸钙完全替代石灰对降低赤泥中N/S和增加氧化铝溶出率是有效果的,当水化铁酸钙添加量按C/S=1.75添加时,赤泥N/S可降至0.26,氧化铝溶出率为94.16%。赤泥选铁制备的水化铁酸钙对降低赤泥中N/S也是有效果的。通过分析渣相成分,赤泥物相的改变是氧化铝溶出率提高的原因。通过本研究可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新型添加剂,为氧化铝生产企业节能减排增产提供参考。

张玉通[6](2013)在《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草酸钠的结晶析出行为》文中指出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随着溶液的循环,系统中有机物经氧化分解形成的草酸钠不断积累,直至过饱和析出,影响生产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蒸发结晶法脱除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具有流程简单、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溶液体系的复杂性,还存在草酸钠析出率较低、沉降分离性能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草酸钠的结晶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获得如下进展:1)利用Bromley方程构建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草酸钠的溶解度计算模型,从热力学上明确了草酸钠在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的析出规律;2)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组成对草酸钠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明确了腐殖酸钠是造成蒸发过程中草酸钠析出率降低、粒度变小、沉降分离困难的主要原因;3)研究了蒸发工艺条件对草酸钠结晶粒度的影响规律,明确了通过提高蒸发温度、延长蒸发时间、添加结晶助剂等可促进草酸钠晶体颗粒长大,最佳条件下草酸钠结晶粒径可达10μm;4)研究了碳酸钠、硫酸钠等对草酸钠-碳(硫)酸钠共析出渣沉降分离的作用,明确了种分母液蒸发过程中碳酸钠、硫酸钠的共析出有助于改善共析出渣的沉降分离性能。论文研究结果对简单经济解决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草酸钠的危害具有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作用。全文包含图36幅,表27个,参考文献85篇。

阎丽[7](2012)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颗粒行为及其调控》文中提出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工序,提高分解率与改善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氧化铝生产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体系热力学与界面性质的研究,明晰了Al(OH)3颗粒在晶种分解过程中成核、附聚与长大的规律,提出了协同调控晶种分解过程Al(OH)3颗粒行为的技术,在提高分解率的同时,保证和改善了产品质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发展和完善了基于铝酸钠溶液中Al(OH)3溶解度数据计算NaOH-NaAl(OH)4-H2O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模型,从而奠定了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研究的热力学基础。利用Debye-Hiickel模型与Pitzer方程的关联性构建了三水铝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反应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模型:logK=-161.1495+4629.7868/T+26.69591n(T)-0.0256T根据该平衡常数与溶解度数据的关系,获得了NaAl(OH)4的Pitzer模型参数,即β(0)NaAl(OH)4,β(1)NaAl(OH)4和C①NaAl(OH)4,Al(OH)4-与OH-的二离子混合参数θOH-Al(OH)4-,以及Al(OH)4-与OH-和Na+的三离子混合参数ΨNa+OH-Al(OH)4-,从而形成了NaOH-NaAl(OH)4-H2O体系的活度系数计算模型。适用性分析表明,所得模型和参数可准确计算三水铝石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平衡溶解度。2)分析了铝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铝溶解度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为控制分解不同时期体系细粒子含量以提高分解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测定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氢氧化铝固体表面能以及固-液接触角等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铝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铝之间的固-液界面能。以此为基础,结合Ostwald熟化公式,对铝酸钠溶液中Al(OH)3溶解度与其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以及临界核尺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水铝石细粒子的溶解度大于粗粒子的溶解度,且其临界核尺寸随碱浓度、苛性比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细粒子的存在是限制分解深度的重要因素。3)明晰了Al(OH)3成核、附聚与长大的规律,为调控晶种分解过程粒子数平衡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分析分解过程中各粒度区间粒子数变化规律,发现:二次成核主要发生在晶种分解前期(<10h);分解中期(10~34h),晶种系数在0.7~1.4范围内的体系,颗粒附聚占主导作用,而对于晶种系数在2.0~4.0范围内的体系,以晶体长大为主;分解末期(>34h),粒子数变化不大,晶体缓慢长大。4)明晰了添加剂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机理,为筛选和开发改善固-液界面性质的高效表面活性剂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类添加剂对分解过程的影响:添加500mg/L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可提高分解率4%,产品平均粒径增大~10μm,而添加15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可提高分解率3.8%,产品平均粒径提高-20μm。理论分析表明,添加剂通过提高晶种表面Zeta电位、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等方式,改善了固-液界面性质,从而使分解过程得以强化。5)研究开发了协同调控晶种分解过程Al(OH)3颗粒行为的技术,为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通过调控溶液中含铝离子向有利于分解的简单四面体铝酸根离子Al(OH)4-转化、添加剂改善固-液界面性质和分解后期控制体系处于Ostwald熟化过程等措施强化晶种分解过程。与传统分解工艺制度下的实验结果比较,可提高分解率6~8%,而Al(OH)3未见明显细化。

田侣[8](2012)在《高浓度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高白超细氢氧化铝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细氢氧化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机化工原料,相较于冶金级氢氧化铝,其附加值高、利润较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主要基于低浓度铝酸钠溶液通过种分法或碳分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成本高、产出率低。我国类似产品与国外相比,主要存在粒度分布不均匀、颗粒形貌不规整、杂质含量较高等问题。为此,本论文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色差计等测试手段,对以我国拜耳法处理一水硬铝石的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为原料种分制备高白超细氢氧化铝粉的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种分制备高白超细氢氧化铝粉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了温度、晶种类型、原液成分、杂质等因素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铝过程分解率、产品形貌、粒度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种制备段温度越低,晶种粒度越小,种分产品粒度也越小;新鲜晶种种分产品粒度分布均匀性差、形貌不好,以老化晶种和产品作晶种的种分产品形貌好,粒度分布均匀;分解原液越纯净,浓度越低,种分分解率越高,种分产品形貌越规整、纯度越高;母液中Na2C03、Na2SO4、SiO2杂质使分解率降低,Si02还会使产品粒径变细;(2)净化处理后的工厂铝酸钠溶液,添加晶种引发剂制得合适晶种进行晶种分解,种分温度45-60℃,分解时间40-60h,粉体经充分洗涤至洗水pH<10。所得种分产品呈片状,平均粒径1-2μm,白度达98%,产品中Fe2O3、SiO2含量<0.03%,Na2O含量≤0.3%;(3)探讨了晶种及产品中Na2O的存在形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晶种和产品中以钠硅渣形式存在的碱极少,降低晶种制备段晶种引发剂添加量、提高晶种制备温度可降低晶种碱含量;种分产品中碱含量随种分过程进行逐渐减少,提高分解初温,控制种分初期分解速度可有效降低种分产品中的Na20含量。

李小斌,赵东峰,王丹琴,阎丽[9](2011)在《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铝酸钠溶液分解是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的关键环节。总结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论述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宏观动力学、铝酸钠溶液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氢氧化铝颗粒行为、分解体系固-液界面作用调控以及铝酸钠溶液分解技术等。认为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有利于氢氧化铝析出的含铝离子是Al(OH)-4,调控溶液中其他复杂含铝离子结构向该类结构转变则有利于氢氧化铝析出;增大分解末期体系中最小颗粒尺寸是提高分解深度的关键;协同调控分解过程中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离子结构和固-液界面作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强化铝酸钠溶液分解技术研究的基础。

冷学坤[10](2011)在《降低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溶出过程碱耗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铝土矿多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资源丰富具有高铝高硅的特性。在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拜尔法溶出过程中,为了消除硅、钛矿物的危害作用,通常在溶出过程中添加石灰以提高氧化铝的溶出速度、降低碱耗。但通常情况下,溶出赤泥的铝硅比为1.5-2.0,钠硅比为0.4左右。这部分溶出赤泥,如不进行回收,则造成碱的大量损失,并使矿石的利用率下降;若进行回收,则需采用能耗较高的烧结法处理,使整个生产过程的能耗升高。因此氧化铝生产的高碱耗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高硅铝土矿的利用。本文研究了矿石溶出性能的差异对于拜耳法溶出过程碱耗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焙烧后铝土矿中氧化物变得更加活泼,溶出后赤泥中的氧化钠、二氧化硅含量增大,钠硅比升高。其中,广西矿溶出后赤泥的钠硅比升高了28.8%,河南矿溶出后赤泥的钠硅比升高了19.5%。本文对高铝硅比的广西铝土矿和低铝硅比的河南铝土矿进行对比溶出实验,研究在拜耳法溶出条件下,不同矿石溶出性能的差异对于拜耳法溶出过程碱耗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广西矿溶出后赤泥中的活性二氧化硅的含量为82%,高于河南矿的65%,因此广西矿溶出后赤泥中的N/S高于河南矿溶出后赤泥中的N/S。本文合成一种适合拜耳法溶出的添加剂-水化铁酸钙,与石灰作为拜耳法溶出添加剂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水化铁酸钙较之氧化钙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拜耳法溶出赤泥中的钠硅比以及铝硅比,当溶出温度为260℃、溶出时间为90min、水化铁酸钙的添加量为C/S等于2.0时,广西矿溶出赤泥中的钠硅比为0.23,铝硅比为0.89,河南矿溶出赤泥中的钠硅比为0.13,铝硅比为0.98,有效的降低了拜耳法溶出过程的碱耗,提高了矿石的利用效率。

二、添加剂在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添加剂在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协同焙烧分离铁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1.3 拜耳法赤泥的现状
        1.3.1 赤泥的危害
        1.3.2 赤泥综合利用
    1.4 高硫铝土矿的现状
        1.4.1 高硫铝土矿的分布
        1.4.2 拜耳法生产过程中硫的危害
    1.5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拜耳法赤泥与高硫铝土矿
        2.1.2 辅助药品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方法
        2.4.1 铝酸钠溶液的分析方法
        2.4.2 固体样分析方法
第三章 还原-碱法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3.1 黄铁矿与氧化铁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3.2 碳酸钠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3.3 氢氧化钠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酸钠碱法焙烧分离氧化铝
    4.1 氧化铝浸出过程动力学
        4.1.1 模型
        4.1.2 动力学分析
    4.2 焙烧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4.2.1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2.2 焙烧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3 浸出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4.3.1 溶出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3.2 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3.3 液固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3.4 氢氧化钠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3.5 碳酸钠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焙烧分离氧化铝
    5.1 氢氧化钠与氧化铝焙烧的研究
    5.2 焙烧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5.2.1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5.2.2 焙烧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5.2.3 质量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5.3 溶出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5.3.1 溶出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5.3.2 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5.3.3 溶出条件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5.4 溶出渣成分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中铁的回收
    6.1 氧化铁还原焙烧过程研究
        6.1.1 黄铁矿与氧化铁焙烧过程
        6.1.2 黄铁矿与赤泥焙烧过程
    6.2 焙烧温度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6.3 焙烧时间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6.4 配料摩尔比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6.5 磁选强度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6.6 球磨时间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6.7 最优实验条件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参加的科研项目

(2)工业铝酸钠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铝研究及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高纯氧化铝性能与用途
    1.3 高纯氧化铝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工业铝酸钠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铝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1.6 论文结构
2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研究方法
    2.3 分析表征方法
3 工业铝酸钠溶液净化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水化石榴石生成条件和反应热力学分析
    3.3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深度脱硅过程研究
    3.4 铝酸钠溶液的净化脱色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氢氧化铝中间体
    4.1 引言
    4.2 合成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氢氧化铝
    4.3 工业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氢氧化铝
    4.4 种分氢氧化铝产品粒度分布曲线
    4.5 本章小结
5 工业铝酸钠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铝产业化研究
    5.1 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净化技术产业化研究与优化
    5.2 高活性晶种制备技术产业化研究及优化
    5.3 种分分解技术产业化研究与优化
    5.4 产品过滤、洗涤产业化研究与优化
    5.5 高纯氧化铝产品表征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赤泥中钠铝回收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氧化铝概况
        1.1.1 我国铝土矿资源
        1.1.2 我国氧化铝生产概况
        1.1.3 氧化铝生产工艺
    1.2 赤泥概况
        1.2.1 赤泥的产生及特点
        1.2.2 赤泥的组成及形貌
        1.2.3 赤泥的危害
        1.2.4 赤泥的处理方法
    1.3 铝酸钠溶液结晶
        1.3.1 铝酸钠溶液
        1.3.2 溶液结晶
        1.3.3 Na_2O-Al_2O_3-H_2O体系溶解度
        1.3.4 固体铝酸钠的用途和制备
        1.3.5 水合铝酸钠结晶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2章 水合铝酸钠结晶过程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装置
        2.2.2 实验过程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合铝酸钠晶体的物相
        2.3.2 实验条件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合铝酸钠结晶动力学研究
    3.1 前言
        3.1.1 晶体的成核
        3.1.2 晶体的生长
        3.1.3 结晶动力学
        3.1.4 粒数衡算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装置
        3.2.2 实验过程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合铝酸钠晶体的性质
        3.3.2 生长速率
        3.3.3 成核速率
        3.3.4 聚结因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赤泥碱浸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实验过程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赤泥的性质分析
        4.3.2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4.3.3 物相分析
        4.3.4 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水化
        4.3.5 反应动力学研究
        4.3.6 红外分析
        4.3.7 电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拜耳法脱硅产物矿相演变规律及其析出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氧化铝工业发展新特点
        1.1.1 我国氧化铝产量及其分布
        1.1.2 我国铝土矿供应发展新特点
    1.2 拜耳法过程水解及其抑制
        1.2.1 拜耳法溶出过程矿相转变
        1.2.2 铝酸钠溶液水解及其抑制
    1.3 钠系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1.3.1 钠系脱硅产物基本性质
        1.3.2 钠系脱硅产物析出动力学及其机制
    1.4 钙系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1.4.1 水化石榴石基本性质
        1.4.2 水化石榴石析出动力学及其机制
        1.4.3 其它钙系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1.5 铝酸钠溶液结构及其性质
        1.5.1 铝酸钠溶液结构拉曼光谱研究
        1.5.2 铝酸钠溶液结构其他方法研究
    1.6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铝酸钠溶液的配制
        2.2.2 脱硅试验
        2.2.3 铝酸钠溶液稳定性试验
        2.2.4 铝土矿溶出试验
    2.3 分析测试方法
第3章 Na_2O-Al_2O_3-SiO_2-H_2O系脱硅产物矿相演变行为
    3.1 脱硅产物生成热力学计算
    3.2 常压下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3.2.1 SiO_2浓度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2.2 反应时间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2.3 Al_2O_3浓度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3 中压下脱硅产物析出行为及其活性
        3.3.1 反应时间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3.2 SiO_2浓度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3.3 预脱硅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3.4 脱硅产物生成量对水解的影响
    3.4 高压下脱硅产物析出行为及其活性
        3.4.1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4.2 碳酸钠浓度对脱硅过程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阴离子杂质对脱硅产物矿相演变及其活性的影响
    4.1 无机阴离子对脱硅产物析出过程的影响
        4.1.1 Cl~-对脱硅行为的影响
        4.1.2 SO_4~(2-)对脱硅行为的影响
        4.1.3 CO_3~2对脱硅行为的影响
    4.2 有机阴离子对脱硅产物析出过程的影响
        4.2.1 乙酸根对脱硅行为的影响
        4.2.2 草酸根对脱硅行为的影响
    4.3 阴离子共存对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4.3.1 阴离子共存对脱硅产物矿相组成的影响
        4.3.2 阴离子共存对脱硅产物析出活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aO-Na_2O-Al_2O_3-SiO_2-H_2O系脱硅产物矿相演变行为
    5.1 常压下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5.1.1 反应时间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1.2 CaO加入量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2 中压下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5.2.1 反应时间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2.2 CaO加入量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2.3 预脱硅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2.4 碳酸钠浓度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3 高压下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5.3.1 温度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3.2 碳酸钠浓度对含钙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铝酸钠溶液结构与性质研究
    6.1 不同温度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
        6.1.1 温度对溶液Raman光谱的影响
        6.1.2 温度对溶液粘度和电导率的影响
    6.2 不同苛碱浓度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
        6.2.1 苛碱浓度对溶液Raman光谱的影响
        6.2.2 苛碱浓度对溶液粘度和电导率的影响
    6.3 不同分子比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
        6.3.1 分子比对溶液Raman光谱的影响
        6.3.2 分子比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6.3.3 分子比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6.4 硅浓度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4.1 SiO_2浓度对溶液Raman光谱的影响
        6.4.2 SiO_2浓度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6.4.3 SiO_2浓度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6.5 无机阴离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5.1 CO_3~(2-)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5.2 SO_4~(2-)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6 有机阴离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6.1 C_2O_4~(2-)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6.2 CH_3COO~-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6.7 铝酸钠溶液结构影响其稳定性的微观机制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拜耳法溶出过程脱硅产物生成行为
    7.1 三水铝石矿溶出过程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7.1.1 添加石灰对溶出过程的影响
        7.1.2 预脱硅对溶出过程的影响
    7.2 一水硬铝石矿溶出过程脱硅产物析出行为
        7.2.1 石灰添加量对溶出过程的影响
        7.2.2 温度和时间对溶出过程的影响
    7.3 不同类型铝土矿溶出液稳定性研究
        7.3.1 预脱硅和添加石灰对三水铝石矿溶出矿浆稳定性的影响
        7.3.2 添加石灰对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矿浆稳定性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5)拜耳法过程降低赤泥N/S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氧化铝工业发展现状
    1.2 氧化铝生产方法概述
    1.3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流程中的碱耗
    1.4 影响拜耳法溶出过程赤泥中N/S的因素
    1.5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流程中降低赤泥中N/S的相关研究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数据计算方法
    2.5 检测方法
第三章 石灰拜耳法降低赤泥中N/S的研究
    3.1 石灰拜耳法降赤泥中N/S的理论基础
    3.2 石灰添加量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3 反应时间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4 矿石的粒度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5 液固比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6 搅拌强度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7 循环母液Na_2CO_3浓度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8 循环母液中微量元素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9 矿石A/S对赤泥中N/S及溶出性能的影响
    3.10 综合实验及结果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其他添加剂对拜耳法降低赤泥中N/S的研究
    4.1 氧化镁部分替代石灰对铝土矿溶出性能的研究
    4.2 铁酸二钙对铝土矿溶出性能的研究
    4.3 水化铁酸钙对铝土矿溶出性能的研究
    4.4 赤泥合成水化铁酸钙添加剂对降低赤泥中N/S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草酸钠的结晶析出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中草酸钠的产生
    1.2 草酸钠对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影响
        1.2.1 草酸钠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1.2.2 草酸钠对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影响
        1.2.3 草酸钠引起的设备结垢
        1.2.4 草酸钠对赤泥沉降过程的影响
    1.3 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化学沉淀法
        1.3.2 吸附法
        1.3.3 煅烧法
        1.3.4 结晶析出法
    1.4 草酸钠脱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课题提出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及表征手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研究方法
    2.3 分析及检测方法
        2.3.1 溶液分析方法
        2.3.2 结晶产物分析
3 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的溶解度计算模型及应用
    3.1 模型理论基础
        3.1.1 草酸钠溶解热力学基础
        3.1.2 Bromley模型原理
    3.2 草酸钠Bromley参数的确定
    3.3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3.1 NaOH-Na_2C_2O_4-H_2O体系验证
        3.3.2 NaOH-NaAl(OH)_4-Na_2C_2O_4-H_2O体系验证
    3.4 计算模型的扩展
        3.4.1 复杂铝酸钠溶液体系中草酸钠的溶解度
        3.4.2 苛性比对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溶解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铝酸钠溶液组成对草酸钠结晶过程的影响
    4.1 碳酸钠的影响
    4.2 硫酸钠的影响
    4.3 腐殖酸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草酸钠粒度的控制
    5.1 蒸发作业温度的影响
    5.2 搅拌强度的影响
    5.3 蒸发速度的影响
    5.4 蒸发深度的影响
    5.5 晶种的影响
        5.5.1 粗晶种的影响
        5.5.2 返回晶种的影响
    5.6 添加剂的影响
        5.6.1 添加剂种类的影响
        5.6.2 添加剂浓度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蒸发过程草酸钠-碳(硫)酸钠共析出渣的沉降分离
    6.1 铝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硫酸钠的溶解度计算
        6.1.1 碳酸钠的溶解度
        6.1.2 硫酸钠的溶解度
    6.2 碳(硫)酸钠对草酸钠-碳(硫)酸钠共析出渣沉降分离的作用
        6.2.1 种分母液中碳(硫)酸钠浓度对共析出渣沉降分离性能的影响
        6.2.2 絮凝剂对共析出渣沉降分离性能的影响
        6.2.3 种分母液蒸发深度对共析出渣沉降分离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颗粒行为及其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铝的性质和用途
    1.2 氧化铝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1.3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研究现状
        1.3.1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热力学与宏观动力学研究
        1.3.2 铝酸钠溶液物理化学性质及晶种分解体系的粒子行为与界面作用
        1.3.3 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选题意义、难点与研究思路
        1.4.1 选题意义
        1.4.2 难点与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及表征手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实验
        2.2.2 标准溶液的配置
        2.2.3 分析及表征方法
3 三水铝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热力学模型
    3.1 三水铝石溶解反应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模型
        3.1.1 Debye-Huckel模型应用假设和参数取值
        3.1.2 利用Debye-Huckel模型与Pitzer方程的关联性构建拟合模型
        3.1.3 平衡常数理论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3.2 NaOH-NaAl(OH)_4-H_2O体系电解质的模型参数
    3.3 NaOH-NaAl(OH)_4-H_2O体系热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铝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铝的溶解度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
    4.1 铝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铝间固-液界面能的确定
        4.1.1 氢氧化铝的固体表面自由能
        4.1.2 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
        4.1.3 固-液界面能
    4.2 铝酸钠溶液中Al(OH)_3的溶解度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
    4.3 计算结果讨论与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Al(OH)_3颗粒的行为
    5.1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单位体积溶液中颗粒数的变化
        5.1.1 单位体积溶液中Al(OH)_3颗粒数的计算
        5.1.2 晶种分解过程单位体积溶液中Al(OH)_3颗粒数的变化
    5.2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单位质量固体中颗粒数的变化
        5.2.1 单位质量产品中Al(OH)_3颗粒数的计算
        5.2.2 晶种分解过程单位质量产品中Al(OH)_3颗粒数的变化
    5.3 本章小结
6 添加剂改善晶种分解过程固-液界面性质研究
    6.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6.1.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原理
        6.1.2 添加剂A对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6.1.3 添加剂A对铝酸钠溶液结构的影响
        6.1.4 添加剂A对固-液界面性质的影响
    6.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6.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原理
        6.2.2 添加剂B对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6.2.3 添加剂B对固-液界面性质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协同调控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技术
    7.1 溶液结构调控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
        7.1.1 调控铝酸钠溶液的结构
        7.1.2 调控结构对分解率的影响
        7.1.3 调控方式对分解率的影响
        7.1.4 调控溶液结构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7.2 温度制度调控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
        7.2.1 温度制度对晶种分解过程后期Ostwald熟化的影响
        7.2.2 晶种系数和粒度对晶种分解过程后期Ostwald熟化的影响
        7.2.3 碱浓度对晶种分解过程后期Ostwald熟化的影响
        7.2.4 苛性比对晶种分解过程后期Ostwald熟化的影响
        7.2.5 搅拌速度对晶种分解过程后期Ostwald熟化的影响
    7.3 协同调控晶种分解过程Al(OH)_3颗粒行为技术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8)高浓度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高白超细氢氧化铝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理论概述
        1.2.1 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
        1.2.2 铝酸钠溶液分解机理
        1.2.3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1.3 超细氢氧化铝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1.3.1 超细氢氧化铝的用途
        1.3.2 超细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4 以铝酸钠溶液为原料制备超细氢氧化铝
        1.4.1 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粉
        1.4.2 铝酸钠溶液种分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粉
    1.5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药品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及检测方法
第三章 高浓度下种分制备高白氢氧化铝微粉
    3.1 种分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种分过程及形貌控制
        3.1.1 杂质对种分过程的影响
        3.1.2 种分原液成分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
        3.1.3 晶种量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
        3.1.4 添加剂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控制的影响
        3.1.5 晶种老化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
        3.1.6 溶液浓度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
        3.1.7 晶种类型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
        3.1.8 晶种添加方式对种分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
    3.2 种分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粒度及纯度控制
        3.2.1 溶液中二氧化硅浓度对种分产品粒度的影响
        3.2.2 种分原液成分对种分产品粒度及纯度的影响
        3.2.3 晶种添加量对种分产品粒度及纯度的影响
        3.2.4 添加剂对种分产品粒度及纯度的影响
        3.2.5 溶液浓度对种分产品粒度及纯度的影响
        3.2.6 晶种老化对种分产品粒度及纯度的影响
        3.2.7 产品作晶种对种分产品粒度及纯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细氢氧化铝中碱含量控制
    4.1 高温、低晶种引发剂量对产品碱含量的影响
    4.2 晶种制备温度制度对种分产品的碱含量的影响
    4.3 晶种制备方式对种分过程及产品碱含量变化的影响
    4.4 晶种引发剂量及分解温度对种分产品碱含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降低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溶出过程碱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铝工业概述
    1.2 铝土矿资源特点
        1.2.1 世界铝土矿资源概况
        1.2.2 我国铝土矿资源概况
    1.3 氧化铝生产的基本方法
        1.3.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原理
        1.3.2 拜耳法的基本的工艺流程
    1.4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流程中的碱耗
        1.4.1 化学损失
        1.4.2 赤泥附液损失
        1.4.3 其他损失
    1.5 影响拜耳法溶出过程中碱耗的因素
        1.5.1 溶出温度对碱耗的影响
        1.5.2 母液中Na_2CO_3含量对碱耗的影响
        1.5.3 循环母液中硫化物含量对碱耗的影响
    1.6 铝土矿中与碱耗相关的杂质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1.6.1 含硅矿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1.6.2 含钛矿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1.6.3 含铁矿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1.7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流程中降低碱耗的相关研究
        1.7.1 溶出添加剂降低碱耗的相关研究
        1.7.2 选矿法降低碱耗的相关研究
    1.8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铝土矿
        2.1.2 循环母液
        2.1.3 石灰
        2.1.4 其他试剂
    2.2 实验设备
        2.2.1 高压群釜和高压釜
        2.2.2 主要分析仪器
        2.2.3 其他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溶出配料计算
        2.3.2 分析方法
第三章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的研究
    3.1 广西矿拜耳法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的研究
        3.1.1 广西矿原矿的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研究
        3.1.2 广西矿焙烧后的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研究
    3.2 河南矿拜耳法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研究
        3.2.1 河南矿原矿的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研究
        3.2.2 河南矿焙烧后的溶出过程碱耗变化研究
    3.3 广西矿与河南矿溶出性能的差异对于溶出过程碱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化铁酸钙的合成研究
    4.1 水化铁酸钙降低铝土矿溶出过程碱耗的理论分析
    4.2 水化铁酸钙的合成方案
    4.3 铁酸二钙(2CaO-Fe_2O_3)的制备
        4.3.1 2CaO·Fe_2O_3的烧成原理
        4.3.2 不同物料条件下合成铁酸二钙
        4.3.3 不同物料配比条件下合成铁酸二钙
        4.3.4 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合成铁酸二钙
        4.3.5 不同烧结时间条件下合成铁酸二钙
    4.4 铁酸二钙的水化
        4.4.1 铁酸二钙的水化原理
        4.4.2 水化温度对合成水化铁酸钙的影响
        4.4.3 水化时间对合成水化铁酸钙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化铁酸钙为溶出添加剂时铝土矿的溶出性能研究
    5.1 广西铝土矿溶出对比实验
        5.1.1 广西矿添加石灰溶出实验
        5.1.2 广西矿添加水化铁酸钙溶出实验
    5.2 河南铝土矿溶出对比实验
        5.2.1 河南矿添加石灰溶出实验
        5.2.2 河南矿添加水化铁酸钙溶出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添加剂在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协同焙烧分离铁铝的研究[D]. 熊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工业铝酸钠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铝研究及工业应用[D]. 陈湘根.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赤泥中钠铝回收的基础研究[D]. 周冰心. 天津大学, 2019(06)
  • [4]拜耳法脱硅产物矿相演变规律及其析出活性研究[D]. 蒋涛. 东北大学, 2018(02)
  • [5]拜耳法过程降低赤泥N/S的研究[D]. 张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6]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草酸钠的结晶析出行为[D]. 张玉通. 中南大学, 2013(06)
  • [7]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颗粒行为及其调控[D]. 阎丽. 中南大学, 2012(03)
  • [8]高浓度铝酸钠溶液种分制备高白超细氢氧化铝粉的研究[D]. 田侣. 中南大学, 2012(02)
  • [9]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J]. 李小斌,赵东峰,王丹琴,阎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10)
  • [10]降低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溶出过程碱耗的研究[D]. 冷学坤. 中南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助剂在拜耳法分解铝酸钠溶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