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康复

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王逸康[1](2021)在《平衡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平衡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为平衡针疗法运用于该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初次接受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镇痛治疗,术后予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配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疗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后48h内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次数;并在干预前、术后第7天、第14天评估患者HSS功能评分。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KL分级、术前VAS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干预治疗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VAS评分均较术后干预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泵使用次数: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8h拆除镇痛泵,48h内试验组镇痛泵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患者术后干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后干预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干预治疗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干预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天、第14天试验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减轻患者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确切,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有助于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促进术后膝关节整体功能恢复,具有安全、取穴少、见效快的临床特点。

赫子懿[2](2021)在《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辅以康复前移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理论培训前移、心理干预前移、物理治疗前移、肌力训练前移四方面,即患者入院至术前期间:进行1次康复指导教学,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方式方法;2次心理护理干预支持;每天进行1次患侧膝关节光子治疗仪治疗,每次照射20分钟;每天进行3次直腿抬高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踝关节伸展屈曲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在患者术后1个月,对各组患者的下肢伸肌肌力、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膝关节综合能力给予分析研究。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对各组患者的下肢伸肌肌力、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膝关节综合能力给予分析研究。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选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吸烟史、饮酒史、患病肢体、活动形式及患侧肌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HSS评分,试验组得分(42.17±5.44),对照组得分(42.00±5.57),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3.术后1个月时复查患者30秒连续座椅试验,试验组(11.81±2.90),对照组(10.53±2.41);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试验组(109.08±8.90),对照组(104.14±8.60),及HSS膝关节评分,试验组得分(81.25±5.26),对照组得分(77.75±5.50)。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康复前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伸肌肌力、AROM及膝关节综合能力等。

左青青[3](2021)在《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构建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多个结局指标,探讨分析该方案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产生的影响;2.探讨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及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特点,构建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并进行专家咨询、修改等过程,形成最终的干预方案;2.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02月湖州市某三级医院82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将所收集的资料使用Excel表格进行双人录入、核对,确认无误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婚姻、工作、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包括:疼痛年限、疼痛评分、疼痛知识评分、手术部位、术前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恐动症评分(TSK)、疼痛灾难化量表评分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48.83±5.77),对照组(40.90±5.06),P<0.001;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59.88±9.86),对照组(46.83±8.79),P<0.001;术后第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67.05±5.36),对照组(56.85±9.53),P<0.001。3.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ROM)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84.27±12.73),对照组(77.93±10.58),P=0.016<0.05;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99.37±5.56),对照组(95.78±6.19),P=0.007<0.05;术后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118.17±5.36),对照组(115.78±4.90),P=0.038<0.05。4.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57.68±4.37),对照组(54.10±4.88),P=0.001<0.05;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68.17±4.09),对照组(64.37±3.57),P<0.001;术后第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74.61±6.00),对照组(70.78±6.13),P=0.005<0.05。研究结论:1.试验组方案与对照组方案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结果更较为满意。故可以得出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2.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切实可行,同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思绪。

蔡龙云[4](2021)在《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针刺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患者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病区住院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 OArthritis,KOA)并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从1-60进行编号,采用SPSS24.0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为药物组和针刺组各30例。药物组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每日2次;1周后改口服塞来昔布200mg,每日2次。针刺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进行黄帝内针针刺治疗,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根据黄帝内针取穴原则,于患者手术部位肢体的对侧上肢肘关节曲池穴、曲泽穴以及天井穴附近寻找疼痛点为主要针刺部位,嘱患者适当屈伸患膝关节行导引配合,留针45min,共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综合运动功能测试评分(aggregated locomotor function score,ALF)、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指标,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完成病例59例,针刺组脱落1例。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及术前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1)术后第5天针刺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被动活动状态下,术后第5、7、14天针刺组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活动度:(1)术后第3、7、14天针刺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较药物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术后第3、7、14天针刺组较药物组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LF测试时间: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针刺组完成ALF测试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药物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CRP水平:术后第14天针刺组血清CRP值下降更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药物组有9例,针刺组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多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黄帝内针针刺有助于缓解单侧TKA患者的术后疼痛,尤其对患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疼痛的改善效果联合黄帝内针针刺干预优于单纯使用非甾体类药物。2.黄帝内针针刺辅助镇痛下可以更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并有效减少膝关节功能ALF测试所用的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3.和单纯运用非甾体类药物相比,联合黄帝内针针刺可以更有效降低患者术后CRP水平,减轻术后应激反应。4.黄帝内针针刺用于TKA术后镇痛与功能康复在穴位选择上有法可循,操作简单,安全性较好,并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王旭[5](2021)在《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共选取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后第二天,对照组:单纯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100mg/粒;早晚餐后各1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龙琥定痛颗粒,一日一剂,早晚餐后分服。(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月,第1月服用2周;第2,3月每月各服用1周)。术前第一天记录两组患者的ESR、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手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记录ESR、VAS评分;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记录HSS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左右肢侧别无差异(P>0.05);(2)、术前第一天两组患者ESR、VAS评分和H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3)、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ESR和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前后,组内ESR、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5)、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HSS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琥定痛颗粒可明显减轻患者TKA术后疼痛,减轻患者抗拒功能锻炼心理,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对于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效果显着,明显改善TKA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这种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疗效明确、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认为可以在骨科术后疼痛及康复治疗中广泛运用。

何利雷[6](2020)在《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分析容积CT扫描数据结果,进行运动轨迹曲线分析,研究髌骨运动轨迹的变化,得出相应的结论。2.通过先进光学定位跟踪技术为基础的Opti-Knee关节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对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后的KOA患者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统计,探讨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KOA患者运动学的影响。3.对比研究单纯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和术后联合中药外洗干预的疗效,得出相应的结论。方法:1.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髌骨运动轨迹分析、运动学分析及术后中药外洗干预的影响。(1)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行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设为单髁组;并招募20例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健康组志愿者分别在0-105°不同屈曲角度时行容积CT扫描;单髁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行容积CT扫描,获得动态膝关节数据,并测量膝关节在0°、15°、30°、45°、60°、75°、90°、105°时髌骨在三维坐标中髌骨内外倾角度、髌骨内外旋角度、髌骨中心相对纵向位移、髌骨内、外侧移位大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观测指标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患者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观测指标差异。(2)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行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设为单髁组;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并收集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的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单髁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个月收集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运动学参数采集采用先进光学定位跟踪技术为基础的Opti-Knee关节三维运动测量系统,主要观测指标是最大伸直角、最大屈曲角、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前位移、最大后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髁组在术前与术后12个月上述观测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个月观测指标的差异。(3)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接受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访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舒筋洗外用颗粒热敷、热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术后第3周开始使用舒筋洗外用颗粒溶于约2L温开水(约42℃)中对患膝进行热敷、热洗,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对照组则不使用该药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单髁置换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评估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结果:1.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髌骨内外侧位移相比,除75°外,其余屈膝角度下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12月屈膝角度下的髌骨内外侧位移数值与健康组比较,屈膝60°和105°的髌骨内外侧位移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屈膝角度下测量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中心相对纵向位移两两比较中,健康组与单髁术后12月、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组相比较,所有屈膝角度测量值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倾角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的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倾角测量值比较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比较,除屈膝0°外,其余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在75°屈膝角度时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运动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运动学参数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与健康组运动学参数对比,其中最大外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伸直角三个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的运动学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较术前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较术前的Lysholm评分、KSS评分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严格纳入标准下选择合适病例并进行第四代Oxford假体单髁置换术对KOA患者的近期髌股关节运动恢复效果满意,能恢复髌骨运动轨迹趋近正常生理情况。2.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关节功能趋向于正常生理状态。3.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有效改善KOA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术后联合中药外洗可进一步提高该疗效。

朱玉树[7](2020)在《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对TKA术后患肢肿胀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对TKA术后患肢肿胀的疗效、快速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样本,均接受同一手术者操作和相同的常规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服用一周。分别测量并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的患肢髌骨中点上10cm、髌骨中点、髌骨中点下10cm处的肢体周径,计算肿胀值;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的静息痛VAS评分、血浆D-2聚体的变化和术前1天、术后第7天的HSS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共选择60例患者,实际完成57例。治疗组实际完成29例,1例因中途停药而脱落;对照组实际完成28例,2例因转科治疗而无法进行观察指标而脱落。1.一般资料: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行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6,p=0.381>0.05)。2.肿胀值:两组在髌骨中点上10cm、髌骨中点、髌骨中点下10cm的术前肢体周径、术后第1天肿胀值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肿胀值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肿优于对照组。3.静息痛VAS评分: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静息痛VAS评分行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静息痛VAS评分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4.HSS功能评分:两组术前1天HSS评分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HSS评分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利于术后功能恢复。5.血浆D-2聚体水平: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D-2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对减轻TKA术后患肢肿胀有确切的疗效,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的快速康复。

郁嘉娴[8](2020)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炎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减轻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患者术后仍需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康复锻炼以减轻功能障碍,促进康复。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低,导致膝关节康复未达到预期效果。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主要用于预测预防性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属于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IMB模型将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分为信息、动机和技巧三个方面。本研究探讨IMB理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模式,丰富IMB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通过IMB理论制定更加全面、具体、系统的功能锻炼应用模块,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72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0月纳入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3月纳入标准的36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采取常规宣教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进行功能锻炼宣教,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给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上的干预,在信息干预上制作功能锻炼宣教手册,在动机干预上制订半开放式访谈提纲,在行为技巧干预上采取讲解示范的方式。在入院时、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采用患者的一般资料问卷、数字评定量表、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分别调查或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和膝关节功能,并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在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共完成63例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结果显示(1)实验组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ROM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2)实验组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NRS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实验组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4)实验组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的SF-36量表总平均分、生理机能维度得分、躯体疼痛维度得分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夏京花[9](2020)在《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采用设计思维方法,构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并基于此APP平台对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院外管理,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1.以设计思维为理论框架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设计过程分为移情、定义、设想、原型及测试五部分。移情阶段通过质性访谈法,深入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期望与真实感受;定义阶段通过构建典型用户角色帮助开发人员明确用户特点;设想阶段根据对医学及信息学专家的访谈建议初步构思移动医疗APP系统功能框架;原型阶段由研究者采用Axure RP8.0设计APP原型;测试阶段应用启发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评价APP原型可用性。综合启发式评估人员及用户测试结果,由研究者与软件工程师协作进行APP迭代,最终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2.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 9年5月15日至9月22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骨科病房72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预实验。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1~36号患者为对照组,37~72号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对其进行院外管理,包括康复视频推送、健康知识宣教、医患在线沟通与指导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健康教育,出院时由骨科医生或护士进行术后常规出院指导,教会其出院后康复锻炼方法,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在手术前及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分别收集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以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在术后三个月时对移动医疗APP干预进行评价。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录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通过设计思维方法,构建了包括康复计划、知识学习、康复日记、在线互动、测一测以及我的信息六大功能模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2.最终共有69例患者完成本次干预研究,其中对照组34例,干预组35例。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BMI、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在手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基线资料可比。②术后一个月,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三个月,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对象对APP的整体可用性评价较高。结论:1.本研究以老年患者为中心,将设计思维理论应用于APP的构建过程,结果显示基于设计思维理论构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能够满足老年患者需求,具有较好的可用性。2.基于移动医疗APP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院外康复管理,结果表明该管理方法可能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居家康复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的有利工具。

魏梦萍[10](2020)在《散结活络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散结活络汤预防TKA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价散结活络汤预防TKA术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预防TKA术后关节僵硬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骨伤一科住院行初次单侧TKA的KOA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2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对照组:术后指导常规康复训练(主动训练+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术后1-2天行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组30次,每次持续5秒,每天8组;术后3-7天在前期训练基础上行膝关节屈伸交替训练,每组30次,每次持续5秒,每天8组,并嘱患者助行器辅助下适当床边站立,病房内短时间走动,以患者能耐受为主;术后8-10天在前期训练基础上行上下楼梯训练,以患者不感觉不适为度。被动训练:术后第2天于弹力绷带解除后行CPM机训练,每组持续20min,每天2组,每组训练结束后于冰袋冷敷10min,7天为一疗程,持续训练一疗程后停止。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术后第1-14天口服散结活络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监测患者VAS评分;术前及术后第3、7、14天测量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前、术后第7、14天及术后1个月进行HSS评分;术后7、14天,1个月及3个月行ROM测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侧别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后一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间点低(P<0.05);术后1天,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天,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天差异最为显着。3、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后一观察时间点的ROM均优于前一观察时间点(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诊断为膝关节僵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7、14天,1个月及3个月时ROM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后一观察时间点的膝关节肿胀程度均小于前一观察时间点(P<0.05,);术后3天,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14天,试验组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后一观察时间点的HSS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间点高(P<0.05);术后7、14天及1个月,试验组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未出现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及血红蛋白降低等不良反应。结论:TKA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散结活络汤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及膝关节肿胀程度,增加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黏连及僵硬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平衡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3 膝骨性关节炎KL分级(X线)
    4 手术适应症
    5 病例纳入标准
    6 病例排除标准
    7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7.1 剔除标准
        7.2 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2.3 试验组治疗方案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指标
        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2 镇痛泵使用次数
        3.3 膝关节活动度
        3.4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
    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术后观察指标分析
        2.1 术后VAS评分
        2.2 镇痛泵使用次数
        2.3 术后关节活动度
        2.4 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疼痛的认识
        1.1 TKA术后疼痛原因
        1.2 TKA术后疼痛机制
        1.3 西医对TKA术后疼痛的治疗
    2 中医学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证型研究
        2.3 术后中医证型分析
        2.4 中医治疗
    3 平衡针疗法
        3.1 理论基础
        3.2 平衡针的现代理论研究
        3.3 平衡针疗法特点
        3.4 选穴依据
    4 结果分析
        4.1 VAS评分分析
        4.2 镇痛泵使用次数分析
        4.3 膝关节活动度分析
        4.4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4.5 安全性评价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膝骨关节炎保膝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膝关节置换术
        1.1 膝关节置换术概念
        1.2 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现状
    2 康复前移护理干预
        2.1 康复前移概念
        2.2 康复前移护理干预的应用
        2.2.1 在骨科中的应用
        2.2.2 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3 康复前移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小结
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人群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纳入、排除、脱落标准
        3.2.1 诊断标准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脱落标准
        3.3 样本量计算及分组
    4 干预方法
        4.1 干预小组的设立
        4.2 康复前移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
        4.2.1 理论培训前移
        4.2.2 心理干预前移
        4.2.3 物理治疗前移
        4.2.4 肌力训练前移
        4.3 两组患者干预措施的实施
    5 观察指标
    6 数据采集
    7 统计学方法
    8 质量控制
    9 相关伦理学
    10 技术路线
结果
    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 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HSS评分比较
    3 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3.1 30秒连续座椅试验(30s CST)结果对比
        3.2 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对比
        3.3 HSS膝关节评分对比
讨论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术前HSS评分的比较分析
    2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30s CST、AROM及 HSS评分的比较分析
        2.1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30s CST结果比较分析
        2.2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AROM结果比较分析
        2.3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HSS评分比较分析
        2.3.1 理论培训前移的相关影响
        2.3.2 心理干预前移的相关影响
        2.3.3 物理治疗前移的相关影响
        2.3.4 肌力训练前移的相关影响
    3 未来研究方向
    4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介绍及流行病学现状
        1.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及其效果
        1.1.3 TKA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1.1.4 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1.1.5 恐惧回避行为对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1.1.6 恐惧回避模型理论
        1.1.7 恐惧回避模型理论框架
        1.1.8 恐惧回避模型的应用现状
        1.1.9 总结及立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2.4 样本量估算
    2.3 研究工具
        2.3.1 基础资料调查表
        2.3.2 疼痛灾难化量表
        2.3.3 恐动症量表
        2.3.4 疼痛知识问卷
        2.3.5 疼痛数字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2.3.6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2.3.7 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2.3.8 膝关节活动度(ROM)
    2.4 研究方法
        2.4.1 伦理原则
        2.4.2 研究分组
        2.4.3 基础资料收集
        2.4.4 试验组干预内容
        2.4.5 对照组干预内容
        2.4.6 评价指标收集
        2.4.7 质量控制
        2.4.8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础资料
        3.1.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活动度的效果分析
    3.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分析
        4.1.1 人口学特征
        4.1.2 疾病学特征
    4.2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4.3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4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5 结论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恐惧回避模型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镇痛方法
        2.2.4 术后处理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分析
    5.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情况
        5.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
        5.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比较
        5.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比较
        5.2.5 两组术后综合运动功能(ALF)测试评分对比
        5.2.6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的比较
        5.2.7 两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5.2.8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第二章 文献研究
    1.KOA概论
    2.骨关节炎的治疗
    3.TKA术后疼痛的因素
        3.1 手术创伤
        3.2 手术麻醉方式
        3.3 术中止血带的应用
        3.4 术前镇痛
        3.5 性别
        3.6 术前心理状态
    4.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镇痛方式
        4.1 加速康复外科在TKA术后的应用
        4.2 全身性药物镇痛
        4.3 局部浸润麻醉
        4.4 椎管内镇痛
        4.5 外周神经阻滞
        4.6 冷冻镇痛
        4.7 经皮电刺激
        4.8 超前镇痛
        4.9 中医综合镇痛
第三章 讨论
    1.针刺镇痛的理论基础与运用现状
    2.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
    3.黄帝内针用于TKA术后的临床疗效
        3.1 黄帝内针镇痛的理论基础
        3.2 黄帝内针减轻TKA患者术后疼痛
        3.3 黄帝内针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
        3.4 黄帝内针对TKA术后功能康复的作用
        3.4.1 黄帝内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3.4.2 黄帝内针减少患者ALF测试评分
        3.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针刺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的研究
        1.1 TKA的发展
        1.2 TKA术后炎症反应
        1.3 TKA术后疼痛
        1.4 TKA术后康复
    2 中医学对TKA术后的研究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历采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常规治疗
        2.4 分组治疗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实验室指标比较
        3.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TKA术后疼痛的治疗
    2 TKA术后镇痛与加速康复锻炼的联系
    3 龙琥定痛颗粒的组方分析及药理分析
    4 龙琥定痛颗粒对ESR水平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1.1.1 病因病机
        1.1.2 辨证分型
        1.1.3 膝骨关节炎的古代中医治疗
        1.1.4 膝骨关节炎的现代中医治疗
    1.2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1.2.1 药物治疗
        1.2.2 其他非手术疗法
        1.2.3 手术治疗
    1.3 牛津单髁假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
        1.3.1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历程
        1.3.2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3.3 牛津单髁假体的研发历程
        1.3.4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难度
        1.3.5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步态分析与运动轨迹
第二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髌骨运动轨迹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2.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2.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2.3 手术操作
    2.4 术后康复计划
    2.5 随访
    2.6 观测指标与方法
    2.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2.8 结果
        2.8.1 一般资料比较
        2.8.2 3D坐标数据与髌骨内外侧位移
        2.8.3 髌骨内外倾角
        2.8.4 髌骨内外旋角
    2.9 讨论
第三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步态分析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3.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3.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3.3 处理
        3.3.1 一般资料
        3.3.2 病例的处理
    3.4 术后康复计划
    3.5 随访
    3.6 观测指标与方法
        3.6.1 手术基本情况
        3.6.2 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
    3.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3.8 结果
        3.8.1 一般情况
        3.8.2 膝关节步态分析结果
    3.9 讨论
第四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后中药外洗干预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4.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4.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4.3 处理
    4.4 随访
    4.5 观测指标与方法
        4.5.1 手术基本情况
        4.5.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4.5.3 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
        4.5.4 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
        4.5.5 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4.6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4.7 结果
        4.7.1 一般情况
        4.7.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
        4.7.3 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4.7.4 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
        4.7.5 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
    4.8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
        3.5 统计学处理
        3.6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4. 临床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肿胀机制的探讨
    2.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肿胀的治疗
    3. 检测血浆D-2聚体的意义
    4. 祖国医学对TKA术后肿胀的认识
    5. 祖国医学对TKA术后肿胀的治疗
    6. 典型案例临床观察
    7. 复元活血汤加减的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8. 疗效分析
    9.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TKA术后功能锻炼现状
        3.1 TKA术后功能锻炼内容
        3.2 TKA术后功能锻炼影响因素
        3.3 TKA术后功能锻炼干预方式
        3.4 TKA术后功能锻炼效果评价指标
第二章 正文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总体与样本
        2.2 抽样方法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样本含量的计算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干预内容
        3.4 技术路线
        3.5 研究指标和工具
        3.6 资料收集
        3.7 质量控制
        3.8 资料分析
        3.9 伦理原则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4.2 研究对象干预后比较
    5 讨论
        5.1 对于研究对象的分析
        5.2 IMB模型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

(9)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概述
        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概述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害
        1.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
    2 全膝关节置换术概述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3.1 国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模式
        3.2 国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模式
        3.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锻炼依从性低
        3.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管理干预方式
    4 空巢老人现状
    5 移动医疗APP在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
        5.1 国内移动医疗APP发展现状
        5.2 移动医疗APP在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6 小结
第三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
    1 理论框架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
        2.1 移情阶段一-质性访谈
        2.2 定义阶段一-用户角色分析
        2.3 设想阶段---构建APP功能系统框架
        2.4 原型阶段---构建APP原型
        2.5 测试阶段
    3 小结
第四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在空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3 干预方法
    4 研究指标及测量工具
    5 资料收集
    6 统计分析
    7 伦理原则
    8 研究结果
        8.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8.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8.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8.4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干预评价
    9 讨论
        9.1 基于移动医疗APP干预对TKA术后空巢老年患者整体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9.2 基于移动医疗APP干预对TKA术后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9.3 移动医疗APP使用评价
第五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10)散结活络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样本量估算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骨痹(KOA)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脱落及剔除标准
    7 试验所需器械及药物
研究方法
    1 病例选择及随机分组
    2 术前准备
    3 治疗方案
        3.1 术前常规检查
        3.2 手术治疗
    4 观察指标
        4.1 患者一般资料
        4.2 VAS评分
        4.3 ROM测量
        4.4 HSS评分
        4.5 膝关节肿胀程度
        4.6 安全性分析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1 病例完成及脱落情况
    2 一般资料
    3 两组术前观察指标情况分析
    4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5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ROM比较
    6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
    7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HSS评分比较
    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关节僵硬的认识
        1.1 TKA术后关节僵硬的形成机制
        1.2 TKA术后关节僵硬的影响因素分析
    2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关节僵硬的预防
    3 祖国医学对TKA术后关节僵硬的认识
    4 中医药在TKA术后临床应用
    5 散结活络汤出处、组方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6 散结活络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7 结果分析
        7.1 散结活络汤对TKA术后VAS评分的影响
        7.2 散结活络汤对TKA术后ROM的影响
        7.3 散结活络汤对TKA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7.4 散结活络汤对TKA术后HSS评分的影响
    8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衡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D]. 王逸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赫子懿.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 左青青.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D]. 蔡龙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D]. 何利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D]. 朱玉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的应用研究[D]. 郁嘉娴. 江苏大学, 2020(02)
  • [9]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D]. 夏京花. 山东大学, 2020(11)
  • [10]散结活络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D]. 魏梦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康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