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治疗肩周炎32例报告

综合治疗治疗肩周炎32例报告

一、综合疗法治肩周炎3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陈铭慧,李万瑶[1](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提出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成彦斌[2](2018)在《推拿结合PNF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推拿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下简称PNF)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期肩周炎患者,并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推拿结合PNF治疗(先推拿后PNF训练),对照组为单纯推拿治疗,隔天治疗1次,一个疗程为14次,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首次治疗时均收集研究对象的姓名、年龄、病史、病程等基本信息,并如实填写CRF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表、CMS肩关节评分、中医疗效评定标准等量表,并经过多关节等速肌力康复评定训练系统的测定,从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肩周肌群肌力、临床疗效评价等四方面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综合评定。使用SPSS19.0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VAS评分和肩关节CM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缓解肩关节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3.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推拿和推拿结合PNF均可有效改善受限的肩关节活动度,且推拿结合PNF组改善幅度更大。4.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肌力的差值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肩关节周围肌群肌力,且推拿结合PNF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单纯推拿组。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推拿结合PNF组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组。结论:1.推拿结合PNF可以减轻慢性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周肌群的肌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2.推拿结合PNF治疗是一种经济、绿色、安全的疗法,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李祥[3](2018)在《循经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循经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所有研究对象60例均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一门诊及病房的肩周炎患者,且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循经针刺结合推拿)与对照组(口服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病例数各为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针刺结合推拿进行治疗,每次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周六休息,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0.3g/qd,连续治疗3周。每组患者在治疗后每天进行爬墙、划圈、做两手交插,手心向上两臂向上向后伸拉等肩关节功能锻炼。6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接受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对患者的P(疼痛)、ADL(日常活动水平、手的位置)、ROM(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外旋、内旋)进行统计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后,结果显示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通过统计学检验,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肩周炎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较对照组的评分有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评定:治疗组循经针刺结合推拿对30例肩周炎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6%。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0.0001<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循经针刺结合推拿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论(1)两组治疗肩周炎都是有效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肩关节疼痛较于治疗组有优势,而循经针刺结合推拿疗法在改善肩周炎疼痛、功能活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疗效。(2)本课题通过临床实践及研究统计表明,循经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着,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够减轻肩周炎引起的疼痛,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林文源[4](2018)在《平衡针配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平衡针与董氏奇穴具有特定疗效,属于奇穴之运用。本研究旨在透过平衡针配董氏奇穴的客观观察,来探讨此法运用在肩周炎的可行性与推广性。方法: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分组方法依随机原则进行,选取30例订为试验组,施以平衡针配董氏奇穴疗法;另选取30例订为对照组,施以传统针刺疗法。同时,以肩部的疼痛和功能活动做为指针,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本研究平衡针配董氏奇穴疗法结果,具九成三的综合疗效、百分百的首次治疗镇痛疗效,九成的改善功能疗效。显示在肩部疼痛的改善、肩部功能活动的改善、以及实时镇痛与改善肩部功能活动的效果上,平衡针配董氏奇穴疗法皆比传统针刺疗法优异。此外,在远期的整体疗效上,两种疗法均有良好的效果。结论:1、平衡针配董氏奇穴疗法,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二方面可以改善其活动功能·同时,对于肩周炎病人的肩部实时镇痛效果与远期疗效,都有相当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的疗法,其对患者的人身安全性高,操作稳定性亦强,而且经济便利。

兰小春,李俊[5](2016)在《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也被称之为"五十肩""漏肩风"等。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气血不足,风寒湿侵袭,或是外伤迁延不愈所致。针对其病因病机,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针灸、推拿、注射疗法、药物、小针刀等,尤其是近几年逐渐重视和推广应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如关节松动术等)、壮医经筋疗法、新的理疗仪器等,提高了本病的疗效。现笔者对近年来各种中医药疗法治疗肩

沈敬崑[6](2013)在《温针配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采用电脑随机分配软件,将病人随机分配成温针组、推拿组、温针与推拿合用组。通过观察温针,推拿,温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结局及对其结果的的分析,来探讨温针和(或)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化温针、推拿及两者同时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提高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为温针、推拿在肩周炎的治疗方面提供实践依据。如能证明该法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则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具有一定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病例来源本研究共收集患者80例,采集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所有病例均为台湾大同中医诊所门诊肩周炎患者。2.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同时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剔除、脱落标准。3.分期标准参考范振华主编《骨科康复医学》对肩周炎的分期标准.4.分组方法随机分组法:根据上述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合格受试者后,采用电脑随机分配软件,将病人就诊的顺序1-80号随机分配到温针组,推拿组,温针配合推拿治疗组。5.治疗方法5.1温针治疗:根据肩部压痛部位,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取患侧肩髑、肩髂、肩前、肩贞、阿是穴、条口、阳陵泉;随证配穴:上臂痛加臂孺、曲池,肩胛痛加曲垣、天宗。患者取健侧卧位,医师用2寸毫针待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直刺,针刺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取肩部3-4穴位,将艾条(长度以1~1.5cm为宜)套在针柄上,艾条下端距皮肤4cm左右。从其上端点燃,待其烧尽自灭除去灰烬后将针取出。为防止表皮意外烫伤,可用中间有圆孔的硬纸板穿过针柄放在皮肤上。每日针灸1次,留针30min。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3d后开始第2疗程。5.2推拿治疗顺次行以下手法:①揉捏法:患者端坐,双手下垂,自然放松,宽衣露出患肩。术者站在患者患侧,用掌心或指腹贴于患者肩部的皮肤上,轻轻揉动3-5min。再用拇指点按肩髂、肩髑、天宗、肩井等穴各lmin。随后用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和肩部痛筋进行捏法,以解除肩部的胀麻和疼痛。②展筋旋转法:术者一手掌按压患肩,另一手握患肢作缓慢的反复外展牵拉、后伸、内旋、内收等上举动作。然后术者站于患者前面,一手按压患肩,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将患肢作耸肩动作5次。接着抬患臂至与肩齐平,作肩关节旋转活动。③抖动法:术者站于患者患侧,两手掌紧握患者鱼际,使其患肢处于外展姿势,然后轻轻抖动患肢1min左右。1次/d,10d为1疗程,中间间隔2-3d后,开始第2疗程。5.3温针结合推拿治疗温针配合推拿治疗组在温针治疗后按推拿方法进行推拿治疗。6.治疗疗程温针、推拿及两者结合治疗,完成2个疗程后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周。7.疗效评价指标两组分别在筛选期治疗前、每次治疗后及随访期对各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疗效评价包括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时间及性质和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研究结果:最终全部完成研究者70例,其中温针治疗组22例,推拿组27例,温针结合推拿组21例。患者年龄为43-62岁,平均发病期1.3个月。三组患者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定、疼痛时间和性质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三组于治疗前后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定,VAS评分,疼痛时间、性质评分结果,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国家标准疗效评定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温针、推拿及两者结合治疗均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三组之间治疗效果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提示随治疗次数增加,温针结合推拿治疗组的止痛效果优于单纯的温针或者推拿。随访期三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疼痛时间、性质评分在随访期结果显示温针结合推拿的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治疗组。但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随访期结果显示温针结合推拿及温针的效果(P>0.05)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P<0.05)。国家标准疗效评定在随访期的结果认为三者在这方面的疗效相当。结论:(1)温针、推拿及温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均能改善肩周炎的局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而且容易实施,安全可靠。(2)温针结合推拿比温针、推拿单独应用在疗程结束后能更有效减少肩关节疼痛,提高治愈率。建议临床上治疗肩周炎时,医者可于治疗后期应用温针配合推拿治疗,用以提高治愈率和减低患者的疼痛。

李家榆[7](2013)在《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平衡针疗法中“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与常规温针疗法对比,评价本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课题纳入70例肩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平衡针法中的“肩痛穴”治疗,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8周。对两组病例的进行-般性临床资料可比性分析,通过统计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表”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观察本疗法对肩周炎患者在止痛功效,以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结果本研究共有合格受试者70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总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率42.86%,显效率31.43%,有效率17.14%,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临床痊愈率22.86%,显效率22.86%,有效率34.28%,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McGill疼痛问卷总得分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结论本研究通过平衡针针刺肩痛穴与对照,证明平衡针组在临床总疗效、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疼痛改善等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平衡针针刺肩痛穴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案。

杨宏瀚[8](2013)在《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统计方法,采用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初步探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共收治60例肩周炎病人,按随机化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四物汤配合外洗、功能锻炼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例均随访2个月,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主观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总结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的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愈显率46.67%;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43.33%。治疗后及随访,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及随访两组患者肩部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肌力积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统计学上均无差异(P>0.05)。结论:1.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肩周炎(气血虚型)总有效率达93.33%,近期、远期有一定疗效。特别在改善患者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有优势。2.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肩周炎(气血虚型)在改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及近期、远期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开发应用。3.养血柔肝汤配合温经洗药熏洗在临床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黄龙祥,黄幼民[9](2012)在《从三个着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孔最穴治疗痔疮"、"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作为当代针灸穴位临床应用新发现的三个代表,对国内外针灸学教科书及针灸临床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案例的层层剖析,揭示了这三项针灸治疗经验在传播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明显失误,指出了当代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特别是近年来国外着名医学刊物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萧碧英[10](2011)在《齐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患。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在40-60岁,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肩周炎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到20.6%。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3年,甚至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就医就是治疗肩周炎的关键。肩周炎的发展可循着病期的自身规律发展和结束。但肩周炎患者每因肩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而致工作及生活素质受到影响。故此,如何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减轻痛楚、加速肩关节活动的恢复,仍然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及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等优点,是重要的中医康复手段。研究目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研究齐刺法结合自我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以期找到一种痛苦小,疗效好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研究方法:将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通过设立治疗组(齐刺法结合自我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结合自我功能锻炼组)来对疗效进行观察比较,通过观察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积分的改善来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齐刺法结合自我功能锻炼组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二、综合疗法治肩周炎3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疗法治肩周炎3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推拿结合PNF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对象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分期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4 临床疗效观察
        4.1 量表式指标
        4.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5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2.1 性别比较(见表2-1)
        2.2 年龄和病程比较(见表2-2)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3)
        3.2 治疗前后肩关爷CMS评分情况比较(见表2-4)
        3.3 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5、表2-6)
        3.4 治疗前后肩关节肌力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7、表2-8)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事件统计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病名的来源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因素
        2.3 病理机制
        2.4 治疗方法
    3 PNF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
        3.2 PNF的解剖学基础
        3.3 PNF的特点
        3.4 PNF的生理学基础
    4 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
        4.1 缓解疼痛方面
        4.2 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
        4.3 改善肌力方面
    5 PNF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
        5.1 缓解疼痛方面
        5.2 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
        5.3 改善肌力方面
    6 推拿结合PNF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
    7 疗效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8 研究结果的分析
        8.1 —般资料
        8.2 VAS评分的比较
        8.3 肩关节CMS评分的比较
        8.4 关节活动度方面的比较
        8.5 肌力比较
        8.6 疗效评价比较
    9 创新性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附录三 肩周炎的分期标准
    附录四 推拿手法操作
    附录五 PNF操作
    附录六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录七 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功能评分(CMS)
    附录八 全身多关节等速肌力康复训练评估系统
    附录九 中英文对照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循经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辨证、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4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3 研究方法分析
    4 研究结果探讨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平衡针配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肩关节周围炎的西医学研究
    2 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学研究
    3 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4 小结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案
    4 结果
讨论
    1 奇穴的临床应用
    2 平衡针配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的机理探讨
    3 结果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5)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一疗法
    1.1 针灸疗法
    1.2 推拿疗法
    1.3关节松动术
    1.4针刀疗法
    1.5 注射疗法
    1.6中药治疗
2 综合疗法
    2.1 针灸配合推拿
    2.2 针灸推拿配合壮医经筋疗法
    2.3针灸配合康复疗法
    2.4针灸配合小针刀疗法
    2.5 小针刀配合注射疗法
    2.6推拿配合注射疗法
    2.7针灸配合药物疗法
    2.8 推拿配合康复护理
    2.9 中西医结合治疗
3结语

(6)温针配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1 祖国医学肩周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1.2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
    1.2 针刺及温针对肩周炎治疗
        1.2.1 针刺选穴
        1.2.2 温针的应用
        1.2.3 其他针刺方法
    1.3 推拿对肩周炎治疗
    1.4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5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
    1.6 肩周炎的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人的收集及分组治疗
        2.1.1 资料与方法
        2.1.2 分期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病例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病人分组及治疗
        2.2.1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3.1 温针治疗
        2.3.2 推拿治疗
        2.3.3 温针结合推拿治疗
    2.4 器具选择
    2.5 治疗疗程
    2.6 疗效评价指标
        2.6.1 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定
        2.6.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2.6.3 疼痛时间及性质评分
        2.6.4 肩关节活动度
        2.6.5 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7.1 数据处理
        2.7.2 统计分析
        2.7.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统计结果
    3.1 试验完成基本情况
        3.1.1 治疗前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3.1.2 局部症状评分及VAS评分
        3.1.3 ROM及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
    3.2 局部症状病情程度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组内评定
        3.2.1 温针组局部症状病情程度的组内评定
        3.2.2 推拿组局部症状病情程度的组内评定
        3.2.3 温针结合推拿组局部症状病情程度的组内评定
        3.2.4 局部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组间评定
    3.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3.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三组组内比较
        3.3.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三组组间比较
    3.4 疼痛时间、性质评分结果
        3.4.1 温针组的组内评定
        3.4.2 推拿组组内评定
        3.4.3 温针结合推拿的组内评定
        3.4.4 温针、推拿及温针结合推拿的组间评定
    3.5 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
        3.5.1 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三组组内比较
        3.5.2 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三组组间比较
    3.6 国家标准疗效评定比较
第四章 结果讨论分析
第五章 研究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古代医家认识
    2. 本病的现代中医学认识
        2.1 中药治疗概况
        2.2 针灸治疗概况
    3.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概况
        3.1 病因
        3.2 治疗
第二章 临床观察
    1. 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2.1 临床研究设计
        2.2 随机化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程
        2.5 观测指标
    3.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可比性检查
        5.3 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检测
        5.5 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1.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机理
    2. 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机理
        2.1 平衡针的理论来源
        2.2 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靶点靶位
        2.3 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效应
    3. 肩痛穴的定位及功能探讨
    4. 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分析
    5.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的研究现状
        1.2.1 肩关节功能解剖和组织病理学
        1.2.2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1.2.3 临床分期
    1.3 肩周炎的治疗现状
        1.3.1 西医治疗
        1.3.1.1 药物疗法
        1.3.1.2 非药物疗法
        1.3.2 中医治疗
        1.3.2.1 中药内服
        1.3.2.2 中药外用
        1.3.2.3 针灸治疗
        1.3.2.4 手法推拿
        1.3.2.5 拔罐治疗
        1.3.2.6 针刀疗法
        1.3.2.7 功能锻炼
    1.4 评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2.1 疾病诊断标准
        2.1.2.2 中证候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3.1 观察指标
        2.3.1.1 肩部疼痛的主观评分(visual arialogue scale,VAS)
        2.3.1.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 Murley score,CMS)
        2.3.1.3 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2.3.1.4 安全性指标
        2.3.2 临床疗效标准
        2.3.2.1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2.3.2.2 肩关节疼痛主观评分(VAS)
        2.3.2.3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
        2.3.3 病例观察力法
    2.4 统计方法
    2.5 研究结果
        2.5.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2.5.2 总体疗效比较
        2.5.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2.5.2.2 两组患者随访总体疗效比较
        2.5.3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防疼痛评分比较
        2.5.4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5.5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口常生活能力(ADL)积分比较
        2.5.6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肩关节活动度(ROM)积分比较
        2.5.7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肌力积分比较
        2.5.8 安全性指标观察
        2.5.9 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3.1 肩周炎的中医病因机及治则
    3.2 养血柔肝汤的组方依据和现代药理分析
    3.3 中药熏洗的作用机理及温经洗药的方药组成、用药特点
        3.3.1 中药熏洗的作用机理
        3.3.2 温经洗药的方药组成、用药特点
    3.4 研究结果分析
        3.4.1 总体疗效比较
        3.4.2 两组组内比较
        3.4.3 两组组间比较
    3.5 研究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从三个着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与现状
    1.1 孔最治痔
    1.2 迎香透四白治胆道蛔虫症
    1.3 条口透承山治肩周炎
2 缺失的思考与迟到的发现
    2.1 运动本身对于疼痛调控的意义
    2.2 刺激量对于针刺穴位效应的影响
    2.3 有效性与特异性的区别
3 机遇与难关
    3.1 穴位本身效应规律
    3.2 对疾病本身的认识
    3.3 现代医学本身的局限
4 结语

(10)齐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部分
    一、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一) 中医病名探讨
        (二)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三) 经脉和肩周炎的关系
        (四)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二、西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一) 肩周炎的特征
        (二) 常见的诱因如下
        (三) 肩周炎的现代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意外事故的预防
        4 意外事故的处理
        5 疗效评定
        6 观察指标
        7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3 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
        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5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四、综合疗法治肩周炎3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2]推拿结合PNF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成彦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7)
  • [3]循经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李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平衡针配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D]. 林文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J]. 兰小春,李俊. 广西中医药, 2016(05)
  • [6]温针配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D]. 沈敬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D]. 李家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8]养血柔肝汤配合外洗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杨宏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从三个着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J]. 黄龙祥,黄幼民. 科学通报, 2012(14)
  • [10]齐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萧碧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综合治疗治疗肩周炎3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