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臧忠江[1](2020)在《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区位于西昆仑和西南天山两个构造带的结合部,两个研究区带分列于其南北两侧,南侧的玛尔坎苏矿带呈近东西向沿着帕米尔北东缘展布,隶属于西昆仑构造带;北侧的吉根成矿区呈北北东向展布,隶属于西南天山构造带。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不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点),玛尔坎苏一带有奥尔托喀讷什、玛尔坎土和穆呼等锰矿床,已成为新疆最重要的锰矿带。吉根地区的博索果嫩套、铁克列克等锰矿点呈多点带状分布,找矿潜力较大。但是,由于这些矿带发现时间不长,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的研究程度较低,吉根地区研究程度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开展研究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研究,开展研究区容矿地层的对比以及构造格架的研究,探讨锰矿的富集机制、成矿演化及成矿规律,对于新疆克州及其周边国家锰矿资源评价与富锰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沉积型锰矿床,锰矿体常常以层状产出,严格受一定时代的含锰地层(下泥盆统和上石炭统)控制,含锰岩系多样,有以硅质岩为主的,还有碳酸盐岩型居多的。锰矿床形成后受后期构造改造的影响,锰矿体形态、产状发生明显变化。玛尔坎苏锰矿带内火山—沉积型锰矿床(锰质内源外成)伴有块状硫化物矿化(铜锌)。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床主要产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按其岩性分为三个岩性段:(1)生物碎屑灰岩,(2)灰绿色岩屑砂岩,(3)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是区内最主要的沉积型锰矿赋矿层位。吉根一带锰矿床(点)产于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D1s),该组为一套浅变质复理石建造,分为四个岩性段:(1)底部粗碎屑岩段,(2)下部浅变质泥岩—硅质岩—细碎屑岩段,(3)中部碳酸盐岩段,(4)上部浅变质硅质岩—泥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段。在下部硅质岩和中部碳酸盐岩中均发现锰矿体。玛尔坎苏锰矿带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Fe/Ti比值平均为29.79;锰矿石Al/(Al+Fe+Mn)比值为0.14~0.19(平均为0.165),围岩的在0.29~0.74之间,具有热水沉积特征。矿石的Y/Ho比值平均为25.69,与深海热水流体的基本一致。含锰岩系下伏的早石炭世玄武岩锰含量在1000×10-6~1500×10-6之间,锰的背景值较高,说明锰源与深部来源有关。矿石REE总量平均为99.03×10-6,明显偏低,表明成矿过程中有热液活动。碳酸锰矿石及其顶、底板灰岩LREE/HREE比值平均为3.25。锰矿石δCe值平均为1.15;围岩δCe值平均为0.83。这可能是早石炭世地质活动频繁,海底出现基性火山岩喷发等海底火山作用引起的。矿石δEu值平均为0.95,围岩δEu值平均为0.89。均呈微弱的Eu负异常。锰矿床矿体顶、底板围岩δ13C在0.26‰~-2.73‰之间,与海相碳酸盐δ13C值相近。碳酸锰矿石δ13C在-9.47‰~-21.6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锰成矿中存在有机物降解过程,造成碳同位素分馏。δ13CPDB值偏负,推断锰矿石的形成是有机质参与造成的。锰矿石δ18O值在-5.2‰~-11.45之间。计算的围岩温度集中在68.1~78.2℃之间;锰矿石温度范围在42.7~84.1℃之间,也说明锰矿床的形成具有热水沉积特征。吉根一带锰矿床Fe/Ti值平均为24.60;Al/(Al+Fe+Mn)值平均为0.24,REE总量平均为57.99ppm。锰矿石及其顶、底板围岩LREE/HREE比值平均为9.04。锰矿石δCe值平均为1.17,围岩δCe值平均为1.02,说明锰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受到海底火山作用影响。矿石δEu值平均为1.09,围岩δEu值平均为0.96。显示为弱的Eu正异常,反映出岩/矿石沉淀时有海底热水作用参与。玛尔坎苏锰矿带自早石炭世起,在持续拉张的伸展环境下形成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巨厚的基性—中性火山岩。至晚石炭世火山活动基本结束,构造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合,古地理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盆地。锰的成矿作用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成矿模式为:由火山口(火山喷溢VMS)、近源(火山口)以火山—沉积为主导,到远源(火山口两侧)以化学沉积为主的锰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演变过程。西南天山吉根周边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下部和底部对应于河口三角洲沉积环境;中部代表较深水的浅海沉积环境;而上部则是浅海沉积环境。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变质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三个阶段,含矿岩系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锰质来源与其关系密切,锰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变质成因。对研究区及其外围开展以构造要素及其对锰矿体制约(改造)为目的的野外调查研究,构建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玛尔坎苏锰矿带穆呼—玛尔坎土一带的构造轮廓整体为一个近东西向的玛尔坎苏河复背斜,它自北向南包含玛尔坎苏河背斜—玛尔坎土倒转向斜—坦迭尔倒转背斜—玛尔坎阿塔乔库倒转背斜等次级褶皱,倒转褶皱轴面均向南倾斜,反映自南向北的推覆动力。玛尔坎土向斜是研究区主要赋矿构造。在穆呼—玛尔坎土以西,厘定了12线的石炭系构造形态,确立了坦迭尔背斜核部,其南翼向东延伸,划分出南部新的含锰岩带,拓宽了找锰矿范围。在吉根锰矿远景区确定了泥盆系构成一系列NNE向—SN向的褶皱构造,中部的艾提克复式背斜向东、西两翼均有托格买提组下段碳酸盐岩的重复出现,西侧更有托格买提组上段碎屑岩的分布,反映出一个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构造格局。东部与上—顶志留系塔尔特库里组接触的是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偏上层位。东部一系列以托格买提组下段为核部的向斜构造,识别出两个倒转的向斜构造,对于找锰矿是最为有利的。西昆仑和西南天山结合部沉积型锰矿床具有以下特点:(1)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锰成矿作用表现出“内源外成”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所引起的深源富锰含烃热液(水)喷流沉积。(2)都有热水溶液参与成矿的迹象,玛尔坎苏锰矿带属于近火山—沉积建造,含锰建造中伴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吉根一带则属于远离火山—沉积建造,含锰建造以陆源碎屑岩类为主,偶见少量火山物质,但是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热水沉积特层。(3)容矿岩石均有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富含炭质,硅质岩中出现复杂的微量元素组合。吉根锰矿远景区北部博索果嫩套是硅质岩砂页岩容矿,南部克尔克昆果依山则是碳酸盐岩容矿。玛尔坎苏锰矿带坦迭尔锰矿点产于火山岩建造顶部的凝灰岩中。(4)锰矿石类型均为富锰矿石,但是两个成矿带矿石的矿物组合有明显差别。玛尔坎苏锰矿带以原生碳酸锰矿石为主,少量次生氧化锰矿石。矿石中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居多,少量肾硅锰矿和硫锰矿。而吉根锰矿远景区矿石中锰的硅酸盐相占较大比例。(5)锰矿具有成群(带)分布特点,吉根锰矿远景区可能是被动性大陆边缘的岛弧沉积岩带火山弧间洼地—弧后盆地,玛尔坎苏锰矿带为主动性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带,属于浅海较深水洼地。两者均属于复杂的拉张构造环境中生成的海底热水沉积型锰矿床。(6)锰矿体形成后明显受后期构造运动所改造,构造改造是矿体的结构和矿物组成由简单、完整到复杂、破损的变化过程。现存的锰矿体多定位于向斜构造的核部和两翼。(7)锰矿成矿时间均属于晚古生代,玛尔坎苏锰矿带以石炭纪为主,二叠纪次之;吉根地区锰矿的成锰时代为早泥盆世。锰的聚集具有区域同时性。对比玛尔坎苏锰矿带与吉根锰矿远景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含锰建造类型、成锰期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以及探明的富锰矿石资源和构造改造程度等成矿要素表明,前者具备形成大中型富锰矿床的良好条件,其中,长期大量的中基性岩浆喷发以及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与海水的水岩交换提供充足的Mn源,而火山岩建造之上的相对沉积凹陷区域起到很好的聚矿作用,以及充足的生物有机质对矿质的沉淀和固着等尤为重要,因此区域找矿潜力较大;而后者成矿条件较为复杂,在锰源、含锰建造和古地理环境、成矿后构造改造等方面对成锰矿及矿体定位的贡献较小,增大了找矿难度。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物探、化探和遥感找矿信息,在玛尔坎苏锰矿带划分出3个Ⅰ级找矿靶区和1个Ⅱ级找矿靶区。在吉根锰矿远景区提出3个值得进一步找矿区段:即Ⅰ-1靶区、Ⅰ-2靶区和Ⅱ-1靶区。
于杰,李诺,张博,疏孙平,陈衍景[2](2018)在《西天山小于赞金矿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玉髓-黄铁矿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小于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可分为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PL类)、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类)和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类)。石英-黄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0~190℃,盐度w(NaCleqv.)为0.2%~8.0%;石英-玉髓-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5~161℃,盐度w(NaCleqv.)为0.7%~3.4%;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0~138℃,盐度w(NaCleqv.)为0.2%~3.4%。鉴于赋矿角砾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3.8±1.8)Ma,且被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不整合覆盖,故可将小于赞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53.8±1.8)Ma至早石炭世维宪期。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4.1~+8.4,平均值+6.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822~1 095 Ma,指示该区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考量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时代,认为小于赞矿床为早石炭世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罗新涛[3](2018)在《浅析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文中提出吐拉苏-也里莫顿火山岩带是也列莫顿地区的分布所在,吐拉苏盆地主要分布在也里莫顿偏西方向的区域上,具有非常良好的成矿背景,是吐拉苏-也里莫顿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区带。上叠晚古生代火山岩以及哈沙克斯坦板块与博古克努早古生代岛弧带和伊犁-中天山陆壳板块相互交接的区域是该矿的大地构造所在,阿恰勒河组以及大哈拉军山组(下石炭统)是该区的主要地层出露,碎屑岩以及中酸性火山岩是其主要的建造特点。目前在区内已经发现多处金矿床(点),显示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文中深入分析了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旨在为区内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蔡显俊[4](2017)在《西天山门克廷地区水系沉积物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文中认为天山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成矿区带,已发现有阿希、京希-依尔曼德、萨瓦亚尔顿、喇嘛苏、乌拉根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金铜铅锌矿床,境外天山更是产有muruntau、kumtor、kalmakyr等巨型金矿床和世界级铜矿床,天山地区找矿潜力巨大。目前中国西天山的勘查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通过中大比例尺地质矿产调查为找矿提供远景和靶区,对找矿战略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天山门克廷达坂和廷铁克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基础,对Cr、Co、Cu、Zn、Pb、As、Sb、Bi、Sn、Ag、W、Mo、Au、Hg等14种元素进行了特征参数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探讨了它们的共生组合关系。选取Cu、Pb、Zn、Mo、Ag、Au等6种元素作为主攻矿种,采用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推荐方法进行异常提取,并对主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另用数字高程模型法作为参照和补充。传统方法共圈定六种元素单元素异常110个,其中Cu异常12个,Pb异常7个,Zn异常8个,Mo异常16个,Ag异常24个,金异常43个,数字高程模型法增加了对低背景区弱异常的识别。测区为矿产空白区,以空间距离为基准,搜集到测区100公里范围内近30处矿床、矿点,制作区域矿产分布图。参考大地构造及成矿区带划分,对与测区条件最相近,有代表性的15处矿床(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对它们的成矿类型、围岩岩性与时代、侵入体特征与时代、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控矿因素等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结合测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具体地质条件,圈定了两个找矿靶区和一个成矿远景区:东多果勒金铜找矿靶区,面积25km2,以金为主,主要目标为受断裂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和构造角砾蚀变岩型金矿,铜矿以斑岩-热液脉型为主;廷铁克铅锌银找矿靶区,面积38km2,极有可能成为一处碳酸盐岩型铅锌银矿床产地,为区域上提供一个新的成矿类型;乌兰萨德克上游金找矿远景区,沿河流水系展布,以找沙金为主,兼顾岩金。
郑少华[5](2017)在《新疆加曼特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文中研究表明加曼特金矿床作为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铜钼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产于也列莫顿盆地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岩屑晶屑凝灰岩和同期花岗斑岩中的一个热液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北北西向(F5)、北北东向(F6、F7)断裂及火山角砾岩筒控制,矿石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角砾岩型和蚀变岩型三种。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次为辉铋矿、辉铜矿和铜蓝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和方解石,次为绢云母和绿泥石等。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为主,次为交代反应边结构和交代假象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梳状构造,晶洞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以矿体为中心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低温蚀变组合,其中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成矿热液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2)方解石阶段。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岩屑晶屑凝灰岩、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分别为365.9±3.0Ma和362.3±4.3Ma,结合上覆阿恰勒河组地层中生物化石的时代,加曼特金矿的成矿时代被约束在362~331Ma之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LREE、Th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Ba、Sr、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HREE,具有同源性和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岩石形成于古准噶尔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主要为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混合了少量洋底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幔源岩浆。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加曼特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从早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到晚期方解石阶段,均一温度、盐度、成矿深度具有降低的趋势。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硫和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壳幔混合成因的赋矿围岩。综合以上研究,认为加曼特金矿床是一个低硫型向中硫型过渡性质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陶剑丰[6](2017)在《新疆西天山依什基里克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其地质找矿意义》文中认为新疆西天山发育一套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该地层与金、铜、铁等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成也与西天山古生代洋盆演化密切关联。依什基里克山位于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西南部,其主体地层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系。前人对于该地层已有一定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果。然而关于其时代、形成环境以及在该地区大哈拉军山组与成矿的关系等问题暂未统一看法。文章通过在依什基里克山西段、中段以及东段地区分别进行5km的实测剖面,得到该区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大量火山碎屑岩。其中,区域西段以中基性岩石为主,中段、东段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区内火山岩主量元素显示高硅(Si O2含量平均值60.43%),过铝质(Al2O3为11.27~17.74%),里特曼指数δ(1.2~9.7),多显示钙碱性到碱性特征,K2O-Si O2特征显示钙碱性岩浆系列。火山岩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有一定Eu负异常,尤其中酸性岩较为明显。微量元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等,亏损Nb、Ti、Ta、P等高场强元素,显示明显的右倾型特征。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都倾向于弧环境火山岩特征。本次研究共获得五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西段328.8±8.4Ma,中段346.5±4.1 Ma、346.3±4.1 Ma,东段341.2±4.6 Ma和344.4±2.6,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依什基里克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年龄范围在329Ma~356Ma,主体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维宪期。区内玄武岩岩浆源区性质显示过渡型到亏损地幔的特征,安山岩为地幔楔部分熔融并接受了陆壳物质的沉积加入而形成,酸性岩源区则是下地壳被底侵的地幔热岩浆烘烤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综合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学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年龄数据,认为依什基里克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反映北天山洋向南俯冲过程产物。通过对比吐拉苏-也列莫敦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带,阿吾拉勒火山岩型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与本次研究区依什基里克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组合、岩石系列、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以及构造环境,认为在依什基里克地区有着很大的寻找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铜金矿的潜力。
郑少华,顾雪祥,章永梅,王春山,马海杰,胡耀华[7](2017)在《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矿床赋矿围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加曼特金矿床是西天山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一个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岩屑晶屑凝灰岩和花岗斑岩中。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岩屑晶屑凝灰岩、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分别为(365.9±3.0)Ma和(362.3±4.3)Ma,结合上覆阿恰勒河组地层中维宪阶生物化石的时代,加曼特金矿的成矿时代被约束在362331 Ma之间。矿区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Th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Ba、Sr、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同源性和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岩石形成于古准噶尔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主要是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混合了少量洋底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幔源岩浆。
郑子军,汪立今,马海杰,王彦新,杨荣,王敏[8](2016)在《新疆伊犁铁列克特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铁列克特金矿的地质特征观察与分析,并对矿体中的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铁列克特金矿的流体包裹体有三种类型:纯液相流体包裹体、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气液固三相流体包裹体,其中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占有大多数,但是含子晶的流体包裹体较少,未发现含有CO2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可知均一温度在105347.2℃,主要集中在130220℃之间,冰点的温度为-0.56.7℃之间,计算得出的盐度在0.5310.24Wt%NaCl.eqv,流体密度为0.61.0g/cm3.运用Flincor软件计算获得流体包裹体的压力为528bar.其流体特征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趋于一致.
王新利[9](2015)在《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位于新疆西天山北缘的博罗科努成矿带发育一套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矽卡岩型矿床包括哈勒尕提-木祖克铁铜铅锌矿床和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斑岩型矿床包括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热液脉型矿床包括七兴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典型岩体研究显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总体具高硅、准铝-弱过铝质、富碱且富钾的特点,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和Rb、Th,亏损重稀土和Ta、Nb、Ba、Sr、P、Ti,具铕负异常和微弱的铈负异常,显示出俯冲带岩浆作用的特点。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呼斯特岩体为(363386)Ma,大瓦布拉克岩体为(365376)Ma,奈楞格勒岩体为312Ma。典型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斑岩型矿床及矽卡岩型矿床的矽卡岩至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总体属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体系,流体不混溶(沸腾)是导致金属矿物沉淀的重要机制。矽卡岩型矿床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热液脉型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成矿压力均相对较低,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明显。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各矿床的硫源均为岩浆硫。铅为壳幔混源铅,但以岩浆来源为主。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两个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在矽卡岩期以岩浆水为主,石英-硫化物期则演变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和七兴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均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哈勒尕提-木祖克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66Ma,与其成矿岩体-大瓦布拉克岩体的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88Ma,与其成矿岩体-呼斯特岩体的成岩年龄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包括:第一,呼斯特岩体为复式岩体,矿区深部可能存在二叠纪侵入体,成矿与其关系密切,而与晚泥盆世岩体无关;第二,在晚泥盆世矽卡岩型矿化的基础上,叠加了早二叠世成矿作用。本区成矿后遭受了强烈剥蚀,3571铜矿床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王敏,吴艳爽,汪立今,肖飞,王永,王见蓶,马海杰,胡耀华[10](2015)在《新疆加曼特金矿与阿希金矿的成矿条件及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阿希金矿与加曼特金矿位于西天山北段的近东西向晚古生代吐拉苏-也列莫顿成矿带。本文着重对两矿成矿条件、矿物学特征、成矿期次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有一些相同点与差异性,初步认为:加曼特金矿可能属中低温热液过渡型金矿;两矿在成矿温压、金赋存态、成矿流体、成矿期次等方面尽管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成因类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锰矿研究现状 |
1.2.1 全球锰矿资源概况 |
1.2.2 锰矿床成因类型 |
1.2.3 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现状 |
1.2.4 我国锰矿研究与勘查历史 |
1.2.5 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锰矿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层 |
2.2.2 区域构造 |
2.2.3 区域岩浆岩 |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3.1 区域重力特征 |
2.3.2 区域航磁特征 |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5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典型锰矿床地质特征 |
3.1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
3.1.1 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 |
3.1.2 穆呼—玛尔坎土锰矿床 |
3.2 西南天山吉根锰矿远景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4.1 玛尔坎苏锰矿带 |
4.1.1 主量元素特征 |
4.1.2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
4.1.3 碳和氧同位素特征 |
4.2 吉根锰矿远景区 |
4.2.1 主量元素 |
4.2.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成锰期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
5.1 石炭系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
5.1.1 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 |
5.1.2 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C1w) |
5.2 下泥盆统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
5.2.1 沉积相 |
5.2.2 沉积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 |
6.1 锰的物质来源 |
6.2 锰沉积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
6.3 锰的成矿作用 |
6.3.1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
6.3.2 西南天山吉根地区锰的成矿作用 |
6.4 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锰矿床富锰矿石形成机制 |
6.4.1 锰质供给具有多来源特点 |
6.4.2 Mn与Fe分离与富集 |
6.4.3 含炭质含锰岩系具热水沉积特征 |
6.4.4 沉积成岩—成矿过程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 |
6.4.5 小结 |
第七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
7.1 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
7.2 锰矿床保存的构造因素——构造改造 |
7.3 锰矿床成矿规律 |
7.4 玛尔坎苏锰矿带与吉根锰矿远景区对比 |
7.5 物探、化探和遥感找矿信息 |
7.5.1 玛尔坎苏锰矿带喀拉苏勘查区 |
7.5.2 吉根远景区 |
7.6 成矿预测 |
7.6.1 预测准则 |
7.6.2 主要找矿标志 |
7.6.3 锰矿床找矿靶区预测 |
7.7 沉积型锰矿床有效的找矿方法 |
第八章 结论 |
8.1 主要认识和结论 |
8.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西天山小于赞金矿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矿床地质特征 |
3 测试方法 |
3.1 流体包裹体 |
3.2 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 |
4 流体包裹体研究 |
4.1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
4.2 流体包裹体显微热力学测试 |
4.3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 |
5 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 |
5.1 凝灰岩岩相学 |
5.2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
5.3 锆石Lu-Hf同位素 |
6 讨论 |
6.1 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 |
6.2 矿床成因 |
6.3 成岩成矿时代 |
7 结论 |
(3)浅析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演化 |
2 也列莫顿火山盆地地质 |
3 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
4 找矿前景分析 |
(4)西天山门克廷地区水系沉积物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1.3 西天山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
1.3.1 区域地质调查 |
1.3.2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与成矿 |
2.2 测区区域地质 |
2.2.1 地层 |
2.2.2 构造 |
2.2.3 岩浆岩 |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3.1 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
3.1.1 克拉克值 |
3.1.2 地球化学背景 |
3.1.3 研究区背景分析 |
3.2 元素分布离散特征 |
3.3 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
3.3.1 相关分析 |
3.3.2 聚类分析 |
3.3.3 因子分析 |
第四章 异常提取与特征分析 |
4.1 化探异常提取方法概述 |
4.2 传统统计学方法异常提取 |
4.2.1 地球化学等值线图 |
4.2.2 地球化学异常图 |
4.2.3 异常特征分析 |
4.3 数字高程模型法异常提取 |
4.3.1 方法步骤 |
4.3.2 异常分析 |
第五章 成矿远景预测 |
5.1 区域矿产 |
5.1.1 成矿区带划分 |
5.1.2 区域矿产特征 |
5.2 区域成矿规律总结 |
5.3 找矿靶区划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新疆加曼特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和项目依托 |
1.2 工作区概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
1.3.2 加曼特金矿床研究现状 |
1.3.3 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及认识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格架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3.1 断裂构造 |
2.3.2 褶皱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4.1 侵入岩 |
2.4.2 火山岩 |
2.5 区域矿产 |
2.6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简史 |
3 赋矿围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3.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3.2 岩相学特征 |
3.3 锆石U-Pb年龄 |
3.4 地球化学特征 |
3.4.1 主量元素特征 |
3.4.2 微量元素特征 |
3.5 讨论 |
3.5.1 成岩成矿年代学 |
3.5.2 构造环境分析 |
3.5.3 岩石成因分析 |
4 矿床地质特征 |
4.1 矿区地层 |
4.2 矿区构造 |
4.3 矿区岩浆岩 |
4.4 矿体地质特征 |
4.4.1 矿体类型及产出特征 |
4.4.2 矿石组分特征 |
4.4.3 矿石组构特征 |
4.5 围岩蚀变 |
4.6 成矿阶段划分 |
5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5.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5.3 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 |
5.3.1 均一温度 |
5.3.2 盐度 |
5.3.3 流体密度、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 |
5.4 成矿流体特征 |
6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6.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6.2 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
6.3 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
6.4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
6.5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
7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7.1 矿床成因类型 |
7.2 矿床成矿机制 |
7.3 成矿过程简析及成矿模式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新疆西天山依什基里克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其地质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自然地理条件 |
1.2 选题背景和项目依托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西天山研究现状 |
1.3.2 依什基里克山勘查历史 |
1.3.3 大哈拉军山组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完成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3 大喀拉干特剖面 |
3.1 剖面测量基本情况 |
3.2 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
3.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3.3.1 分析方法 |
3.3.2 岩石主量元素特征 |
3.3.3 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3.4 火山岩锆石U-Pb年龄 |
4 苏阿苏剖面 |
4.1 剖面测量基本情况 |
4.2 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 |
4.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4.3.1 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 |
4.3.2 火山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4.3.3 火山岩锆石U-Pb年龄 |
5 伊里给代布拉克剖面 |
5.1 剖面基本情况 |
5.2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
5.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5.3.1 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 |
5.3.2 火山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5.3.3 火山岩锆石U-Pb年龄 |
6 讨论 |
6.1 依什基里克山大哈拉军山组地层时限 |
6.1.1 西天山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时代 |
6.1.2 依什基里克大哈拉军山组地层时限 |
6.2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组合 |
6.2.1 区域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组合 |
6.2.2 依什基里克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组合 |
6.3 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
6.3.1 岩石成因 |
6.3.2 构造背景 |
6.3.3 火山岩与洋盆演化 |
6.4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与成矿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矿床赋矿围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
引言 1 |
区域和矿床地质 2 |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3 |
分析结果 3.1 |
岩相学特征 3.2 |
锆石U-Pb年龄 3.3 |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3.4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 |
讨论 4.1 |
成岩成矿年代 4.3 |
岩石成因 5 |
结论 |
(9)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区勘查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5 区域矿产 |
2.6 区域构造演化 |
第3章 晚古生代侵入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
3.1 岩相学特征 |
3.1.1 呼斯特岩体 |
3.1.2 大瓦布拉克岩体 |
3.1.3 莱历斯高尔岩体 |
3.1.4 奈楞格勒岩体 |
3.2 岩石地球化学 |
3.2.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3.2.2 主量元素特征 |
3.2.3 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
3.2.4 岩石成因类型 |
3.2.5 构造背景分析 |
3.3 成岩年代学 |
3.3.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3.3.2 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
4.1 哈勒尕提-木祖克铁铜铅锌矿床 |
4.1.1 矿床地质特征 |
4.1.2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4.1.3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 |
4.1.4 矿床成因 |
4.2 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 |
4.2.1 矿床地质特征 |
4.2.2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4.2.3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 |
4.2.4 矿床成因 |
4.3 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 |
4.3.1 矿床地质特征 |
4.3.2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4.3.3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 |
4.3.4 矿床成因 |
4.4 七兴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
4.4.1 矿床地质特征 |
4.4.2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4.4.3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 |
4.4.4 矿床成因 |
第5章 区域铁铜钼多金属成矿系统 |
5.1 成矿地质背景 |
5.2 成岩成矿基本特征 |
5.2.1 岩体-矿床空间分布 |
5.2.2 成矿岩体特征 |
5.2.3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 |
5.2.4 成岩-成矿时代 |
5.2.5 成矿系统厘定 |
5.3 成矿系统要素 |
5.3.1 成矿物质 |
5.3.2 成矿环境 |
5.3.3 成矿能量 |
5.4 成矿系统控制因素 |
5.4.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 |
5.4.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
5.4.3 区域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
5.5 成矿系统与区域构造演化 |
5.6 成矿系统的变化与保存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新疆加曼特金矿与阿希金矿的成矿条件及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条件对比 |
2 矿物学特征对比 |
2.1 主要矿物组合对比 |
2.2 结构构造对比 |
2.3 蚀变类型对比 |
3 成矿期次划分对比 |
4 讨论 |
四、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D]. 臧忠江. 中国地质大学, 2020
- [2]西天山小于赞金矿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于杰,李诺,张博,疏孙平,陈衍景. 地学前缘, 2018(05)
- [3]浅析西天山也列莫顿地区金矿成矿条件[J]. 罗新涛. 世界有色金属, 2018(06)
- [4]西天山门克廷地区水系沉积物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D]. 蔡显俊. 长安大学, 2017(04)
- [5]新疆加曼特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郑少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6]新疆西天山依什基里克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其地质找矿意义[D]. 陶剑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7]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矿床赋矿围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郑少华,顾雪祥,章永梅,王春山,马海杰,胡耀华. 现代地质, 2017
- [8]新疆伊犁铁列克特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J]. 郑子军,汪立今,马海杰,王彦新,杨荣,王敏.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9]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D]. 王新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4)
- [10]新疆加曼特金矿与阿希金矿的成矿条件及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J]. 王敏,吴艳爽,汪立今,肖飞,王永,王见蓶,马海杰,胡耀华. 中国矿业,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