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麻醉在分娩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麻醉在分娩中的应用

一、神经阻滞麻醉术在产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蒋丹红,樊雅静[1](2020)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限制性会阴切开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限制性会阴切开术应用于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限制性会阴切开术助产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入研究组(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每组120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胎儿娩出时和产后2 h产妇疼痛VAS评分,以及产妇第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胎儿娩出时、产后2 h的产妇疼痛VAS评分为(2.2±0.8)、(1.9±0.4)分,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1±2.3)、(3.6±1.2)分(P值均<0.05)。研究组会阴裂伤发生率为60.0%(72/12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87.5%(105/120,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45.6±14.7) min,显着短于对照组的(69.5±15.2) min(P<0.05);产后出血量为(134.3±26.4) mL,显着少于对照组的(183.5±25.7) mL(P<0.05);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5%(3/120)、1.7%(2/120),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的9.2%(11/120)、8.3%(10/120,P值均<0.05)。结论应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限制性会阴切开术能有效降低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并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赖秋婷,张楠,陈燕娜,郑彩珍,李燕娜[2](2020)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综合护理在降低单胎初产妇顺产会阴侧切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综合护理在降低单胎初产妇顺产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顺产初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5例,所选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局部浸润麻,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给予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情况、会阴裂伤情况、产程持续时间、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依从性情况及护理效果等相关指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会阴侧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VAS评分、依从性及满意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的发生率,减轻分娩时的疼痛,缩短产程,提高产妇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杨娜布齐[3](2020)在《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从而为产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产妇均来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乌海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的头位足月临产的阴道分娩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初产妇,选择150名,随机分组为A组(行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B组(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C组为不使用任何镇痛方式的空白组,每组50人。A组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针灸,在针柄的上1/3分处夹电子针疗仪进行刺激,直到宫口开到10 cm;B组行椎管内麻醉至分娩结束,C组产妇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在三组镇痛前到宫口开10 cm期间,记录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持续时间、助产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等,并进行两两对比。结果:1.三组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1)镇痛前三组VAS评分进行对比H=1.62,P=0.45,无显着差异;(2)三组宫口开10 ccm时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结果示H=139.20,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进行比较:A组宫口开10cm时的VAS评分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时间方面进行比较:(1)第一产程时间比较:A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23.95.P<0.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第二产程时间的比较: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12.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第三产程时间对比:统计分析H=0.31,P=0.86,无显着性差异。(4)总产程时间对比: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H=30.25,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产后尿潴留情况:A组的发生率为8.00%,B组36.00%,C组为32.00%,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示X2=12.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缩宫素使用率:A组使用率18.00%,B组使用率50%,C组42.00%,经X2检验分析结果X2=11.9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2)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缩短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对第三产程无显着影响。(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助产率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无母婴并发症

苗维娟[4](2020)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待产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29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76例、硬膜外阻滞麻醉(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75例和未采取镇痛措施的对照组78例。TEAS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电流强度为15?50 m A,频率为每3秒进行2Hz/100Hz疏密波交替),穴取合谷、内关、夹脊、次髎;PCE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镇痛时间均为宫口开大3 cm到宫口开全。记录镇痛前即刻、镇痛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检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120分钟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经阴分娩各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等为次要研究目标,以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结果:1、镇痛方法实施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硬膜外阻滞组各时段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硬膜外阻滞组下降幅度大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镇痛后120min,血浆β-内啡肽含量TEAS组出现上升,PCEA组出现下降。以镇痛后120minβ-内啡肽含量减镇痛前即刻β-内啡肽含量效应差值为指标,TEAS组与PCEA组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CE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经阴分娩产妇中,第一产程时长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均显着短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一产程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二产程时长显着短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二产程亦短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长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情况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显着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显着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镇痛后三组产妇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经阴分娩产妇中,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做到有效分娩镇痛。2、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体内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β-内啡肽,参与镇痛。3、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长均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镇痛,且不增加缩宫素使用率,不增加剖宫产率,无明显母儿不良反应。4、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虽然逊于硬膜外阻滞,但可明显减轻产痛至产妇能耐受程度,且无创、非药物、经济易操作,值得推广,特别适合基层医院。

肖金凤[5](2019)在《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客观评价三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估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筛选出分娩镇痛的优效方案。通过检测多项实验指标,试图探讨分娩镇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8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分别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每组各60例。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分娩镇痛的操作顺序为,先进行椎管内麻醉再行电针。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再进行针刺。针刺双侧的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连接HANS-200A穴位神经刺激仪,同侧的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分别连接为一个环路,先电针合谷-内关20min,再加电针足三里-三阴交5111min,电针参数设定为2Hz/50Hz频率、疏密波、电流强度0.1~5.OmA。每隔2h电针一次,直至宫口开全。椎管内麻醉组和电针组分别只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电针,三组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中均在助产师的指导下进行拉玛泽呼吸以及常规产科护理。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评分(镇痛前即刻,镇痛开始后10min、30min、60min、120min,宫口开全,第二产程末,第三产程末,产后24h,共9个时间点的VAS评分),镇痛后副反应(尿潴留、发热和皮肤瘙痒)。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产程(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阴道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Apgar 评分(1min、5min 和 10min),脐血血气分析(pH、PO2、PCO2、Lac、BB、BE 和 HCO3-)。实验室指标:包括产妇镇痛前和宫口开全时外周血中β-EP、DYN、5-HT、TNF-α、NGF和PGE2的含量,胎盘组织中TRPV1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例共180例,剔除10例,脱落4例,共完成166例。1.基线分析三组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前BMI、临产体重),临床特征(孕周、是否有流产史、宫高、腹围、头盆关系评分、是否胎膜早破、血压、心率、胎心率),这些指标在入组时的基线一致(P>0.05),说明三组产妇的可比性良好。2.主要结局指标(1)疼痛评分:①三组产妇镇痛前即刻分娩痛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三组产妇在镇痛开始后10min、30min、60min、120min,宫口开全,第二产程末,第三产程末和产后24h的VAS评分低于镇痛前(P<0.05);③三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2)镇痛后副反应:①三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和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②三组产妇发热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③三组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要结局指标:(1)产程:①三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P<0.008);②三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P<0.008);③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和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3)三组产妇器械助产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产妇剖宫产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5)产后出血量:①三组产妇产时出血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08);②三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08)。(6)三组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 Apgαr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各项结果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依从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估(1)三组产妇依从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安全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1)外周血中β-EP、DYN、5-HT、TNF-α、NGF和PGE2六种物质含量:①镇痛前即刻,三组产妇外周血中六种物质含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口开全时,三组产妇外周血中六种物质含量均高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口开全时,三组产妇外周血中六种物质含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β-EP、DYN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5-HT、TNF-α、NGF和PGE2的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2)三组产妇胎盘组织中TRPV1蛋白相对灰度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结论:1.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均可缓解产妇的分娩痛;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从镇痛开始到宫口开全,以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产后24h,均发挥最佳的镇痛效果;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2.电针分娩镇痛后的尿潴留发生率和发热率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可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和发热率。3.电针分娩镇痛后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相比于椎管内麻醉,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4.电针分娩镇痛后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椎管内麻醉;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相比于椎管内麻醉,可减少缩宫素的使用率。5.电针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可减少剖宫产率。6.电针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可减少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7.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对皮肤瘙痒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长、阴道器械助产率、胎儿缺氧窒息风险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8.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均能增加产妇外周血中β-EP和DYN的含量,降低5-HT、NGF、TNF-α和PGE2的含量,以及降低产妇胎盘组织中TRPV1的表达量,并且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效果最强。

朱宝平[6](2018)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而位居第二。过度疼痛对母胎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也是造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一个主要原因。分娩镇痛对广大产妇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且在国内开展的历史已逾六十余年,可惜研究表明即使在一线城市,分娩镇痛率仍不足10%。究其原因,除了传统观念局限、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人员短缺等之外,其实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其对母婴的影响。腰-硬联合阻滞是临床上主要的分娩镇痛方式,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点,不足在于容易引起产时发热。当孕妇出现产时发热,尤其是高热时,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胎死宫内、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亟需对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其引起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从而实现真正的无痛安全分娩。研究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分娩过程及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对分娩过程及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引起产时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分娩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共242例为镇痛组;确立同一时期非分娩镇痛产妇242例为非镇痛组。其中镇痛组根据是否产时发热,划分发热组82例、无发热组160例。比较各组间对产程及分娩方式、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发热相关原因。研究结果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相比,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延长(P<0.05);催产素应用率、会阴侧切率、产时发热率均增高(P<0.05);两组间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新生儿窒息率与非镇痛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转科率明显高于非镇痛组(P<0.05)。发热组与无发热组相比,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延长(P<0.05),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增加且产后出血量增加(P<0.05);新生儿转科率亦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镇痛前基础体温和分娩镇痛后产程时间是产时发热的高危因素(OR>1.0,P<0.05)。结论1.实施分娩镇痛虽然可能会延长产程、增加产时发热风险和会阴侧切比率,但其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妇的健康均无显着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分娩镇痛可增加新生儿转科率,可能与镇痛组产时发热比率增高有关。2.实施分娩镇痛后出现产时发热的产妇,产程时间可延长、剖宫产率增加,同时可伴有出血量增加的风险;并可增加新生儿转科率。需积极处理产时发热以避免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3.分娩镇痛产妇的产时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镇痛前基础体温和分娩镇痛后产程时间。避免分娩镇痛后产程过度延长;对分娩镇痛初始体温较高者严密监护、积极处理,是避免产时发热的有效措施。

邓振宇[7](2018)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对阴道分娩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对比无创接生产妇、分娩镇痛仪配合无创接生产妇以及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产妇的相关临床指标,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对阴道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300例纳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初产妇;(2)产妇在妊娠期间身体状况良好;(3)结合超声BPD、FL、AC等指标及临床测量的宫高、腹围的数据,再结合临床经验综合评估,选取估计2500g≤胎儿体重<4000g,胎儿发育状况良好,无先天性疾病;(4)骨盆正常,胎位正常,估计头盆相称;(5)产妇或(及)家属同意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及统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头盆不称;(2)年龄超过35岁;(3)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4)有不良妊娠史;(5)本人或其家属不同意进行相关统计或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产妇。入选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胎儿大小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可比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妇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三组:无创接生组(A组,简称无创组)、分娩镇痛仪配合无创接生组(B组,简称镇痛仪+无创组)以及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组(C组,简称神经阻滞+无创组),每组100例。A组产妇采用无创分娩技术。B组在产程中采用导乐镇痛仪进行镇痛处理,采用无创分娩技术接生。C组产妇在宫口开全后注射10 ml 1%利多卡因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后进行无创分娩接生。1.在分娩结束后统计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产妇发生会阴裂伤的人数,计算三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以及会阴裂伤程度。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对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产妇在第二产程的疼痛感进行评估。分别统计三组产妇感觉到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的人数。3.记录所有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对比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产妇的平均第二产程时间。4.根据Apgar评分表,分别在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3组新生儿出生的第5分钟进行窒息情况评分。分别统计三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以及重度窒息的人数。5.对比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产妇的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会阴感染、产后出血、尿潴留)等临床指标。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的产妇在分娩后发生会阴裂伤的人数分别是31例(31%)、19例(19%)以及9例(9%)。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会阴裂伤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创组)发生Ⅰ度裂伤、Ⅱ度裂伤、Ⅲ度裂伤的产妇人数分别是19例、10例、2例,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9%、10%以及2%;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发生Ⅰ度裂伤、Ⅱ度裂伤、Ⅲ度裂伤的产妇人数分别是12例、6例、1例,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2%、6%以及1%;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发生Ⅰ度裂伤、Ⅱ度裂伤、Ⅲ度裂伤的产妇人数分别是6例、3例、0例,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3%以及0%。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会阴裂伤程度显着低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组(无创组)有2例(2%)产妇第二产程中感觉到轻度疼痛,27例(27%)产妇感觉到中度疼痛,71例(71%)产妇感觉到重度疼痛;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有43例(43%)产妇第二产程中感觉到轻度疼痛,53例(53%)产妇感觉到中度疼痛,仅有4例(4%)产妇感觉到重度疼痛;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有68例(68%)产妇第二产程中感觉到轻度疼痛,32例(32%)产妇感觉到中度疼痛,没有产妇感觉到重度疼痛。3.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别是(55.68±7.41)min,(44.31 ±7.59)min,(35.02±6.26)min。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4.A组(无创组)共有2例(2%)产妇的新生儿在出生5分钟时出现窒息情况,均为轻度窒息;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均仅有1名(1%)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情况。三组均无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A组(无创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13±0.11)kg,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01 ±0.27)kg,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21±0.11)kg。三组新生儿的体重没有显着差异。5.A组(无创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为(2.51±0.22)天,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为(2.78±0.26)天,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为(2.64±0.13)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创组)、B组(分娩镇痛+无创组)以及C组(神经阻滞+无创组)三组产妇的住院天数分别是(2.23±0.57)天、(2.79±0.41)天及(2.31±0.38)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分别有20例(20%)、18例(18%)、15例(15%)产妇发生产后并发症(会阴感染、产后出血、尿潴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术能够显着降低产妇会阴裂伤的发生率以及裂伤程度、缓解第二产程疼痛感、减少第二产程时间,有效提高阴道分娩质量;该技术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刘心慧[8](2017)在《产程中对会阴部进行局部阻滞麻醉避免会阴撕裂伤25例》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分析产程中对会阴部进行局部阻滞麻醉避免会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产妇25例,列为实验组,在临产前,对产妇使用20毫升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阻滞麻醉。另选取同时间段的产妇25例,列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掌保护措施,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有4例产妇发生会阴裂伤,其中包括3例初产妇和1例经产妇,会阴裂伤概率为16.00%;对照组有16例产妇发生会阴裂伤,其中包括10例初产妇和6例经产妇,会阴裂伤概率为64.00%;实验组产妇会阴裂伤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中,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局部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避免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闫素芹,李月琴[9](2017)在《西宁地区双侧会阴体阻滞麻醉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西宁地区第二产程中经双侧会阴阻滞麻醉后行会阴体按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3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0例。以进入第二产程采用会阴阻滞麻醉后行会阴体按摩的初产妇为观察组。产时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常规分娩方式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会阴裂伤及侧切率,孕妇对疼痛忍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疼痛程度达到Ⅲ级及产后总出血量分别为16.3%,51.3%,1.9%,(120±26)mL,对照组分别为35%,55.0%,51.3%,(200±18)mL,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在西宁地区初产妇进入第二产程运用会阴阻滞麻醉后行会阴体按摩,能促进第二产程进展,降低会阴侧切及撕裂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阴道出血,提高产科分娩质量。

黄丽珍[10](2016)在《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促进自然分娩的护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以及综合护理服务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4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传统阴部神经和正中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双侧会阴阻滞麻醉以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会阴情况、疼痛程度、依从性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比例为18.5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29%(P<0.05);同时观察组发生会阴撕裂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产妇的依从性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疼痛程度显着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中给予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以及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和会阴撕裂程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二、神经阻滞麻醉术在产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阻滞麻醉术在产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限制性会阴切开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评估方法
        1.3.1 疼痛评估方法
        1.3.2 会阴裂伤评估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产妇和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比较
    2.3两组产妇疼痛VAS评分比较
    2.4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和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3 讨论

(2)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综合护理在降低单胎初产妇顺产会阴侧切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两组麻醉方法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1.2.3 观察组护理方法
        (1)分娩前保健教育:
        (2)导乐分娩:
        (3)早期母婴干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会阴损伤情况调查比较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调查比较
    2.3 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VAS评分、产后出血、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对象来源
        2.2.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2.2.3 研究对象病史采集
    2.3 医院技术考核
    2.4 伦理委员会讨论
    2.5 主要使用器材及药品
    2.6 研究方法
        2.6.1 分组
        2.6.2 蒙医针灸选穴原则及取穴分寸
        2.6.3 分娩镇痛实际操作
        2.6.4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3.2 专科查体资料统计与分析
    3.3 疼痛评分对比
        3.3.1 三组VAS评分比较
        3.3.2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镇痛效果对比
    3.4 缩宫素使用率的分析
    3.5 产程时间对比
    3.6 助产率比较
    3.7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3.8 产后出血量比较
    3.9 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4 讨论
    4.1 蒙医传统针灸在妇产科的应用
    4.2 一般信息与专科差异检查结果讨论
    4.3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的分娩镇痛作用
    4.4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4.5 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4.6 对助产率的影响
    4.7 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4.8 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
    4.9 缩宫素使用情况
5 不足之处及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1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1.1 导乐分娩镇痛法
        1.2 拉玛兹呼吸镇痛
        1.3 自由体位分娩镇痛
        1.4 分娩球
        1.5 水中分娩镇痛
        1.6 穴位灸法
    2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表1: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的观察表
    附录2: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4)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药品
        1.4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TEAS治疗方法
        2.2 PCEA治疗方法
        2.3 对照组产程观察
        2.4 标本采集
        2.5 标本检测
        2.6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2 产妇镇痛效果评价
    3 镇痛前即刻及镇痛后120分钟β-内啡肽含量比较
    4 经阴分娩产程时长比较
    5 缩宫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6 中转剖宫产率比较
    7 经阴分娩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非药物性的分娩镇痛方法
        一、拉玛泽呼吸法
        二、导乐和导乐仪
        三、水中分娩法
        四、针灸分娩镇痛法
    第二节 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一、常用分娩镇痛药物
        二、常用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第三节 联合分娩镇痛畅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案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
        二、治疗前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三、治疗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四、依从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估
        五、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针刺分娩镇痛的中西医探讨
        一、中医理论探讨
        二、西医理论探讨
    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确立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电针方案的选择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一般基线资料
        二、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检测指标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依从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
        四、优势方案的筛选
    第四节 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一、创新点
        二、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6)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麻醉镇痛方法
        2.2.3 体温测定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结果
    3.1 镇痛组及非镇痛组的比较
        3.1.1 一般情况比较
        3.1.2 体温情况的比较
        3.1.3 产程情况的比较
        3.1.4 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3.2 镇痛发热组及镇痛无发热组的比较
        3.2.1 一般情况比较
        3.2.2 体温情况的比较
        3.2.3 分娩镇痛情况的比较
        3.2.4 产程情况的比较
        3.2.5 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3.2.6 分娩镇痛组发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讨论
    4.1 分娩镇痛的裨益及其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4.1.1 分娩镇痛为产妇所带来的裨益
        4.1.2 分娩镇痛对产妇安全性的影响
        4.1.3 分娩镇痛的对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
    4.2 分娩镇痛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
        4.2.1 分娩镇痛的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
        4.2.2 分娩镇痛的对产程的影响
        4.2.3 分娩镇痛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4.3 分娩镇痛对产时体温的影响
        4.3.1 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相关性
        4.3.2 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机制
    4.4 产时发热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
        4.4.1 产时发热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4.4.2 产时发热对产妇结局的影响
        4.4.3 产时发热的处理措施
    4.5 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高危因素
        4.5.1 产时发热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5.2 产时发热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对阴道分娩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自然分娩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产程中对会阴部进行局部阻滞麻醉避免会阴撕裂伤25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西宁地区双侧会阴体阻滞麻醉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操作方法
    3阻滞麻醉方法
    4会阴体按摩
    5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10)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促进自然分娩的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第二产程时间
    2.2 会阴情况
    2.3 依从性评分
    2.4 分娩疼痛程度
3 讨论

四、神经阻滞麻醉术在产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限制性会阴切开术的临床研究[J]. 蒋丹红,樊雅静. 上海医学, 2020(11)
  • [2]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综合护理在降低单胎初产妇顺产会阴侧切中的应用效果[J]. 赖秋婷,张楠,陈燕娜,郑彩珍,李燕娜. 广州医药, 2020(06)
  • [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娜布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4]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D]. 苗维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D]. 肖金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朱宝平.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7]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创接生对阴道分娩质量影响的研究[D]. 邓振宇. 山东大学, 2018(01)
  • [8]产程中对会阴部进行局部阻滞麻醉避免会阴撕裂伤25例[J]. 刘心慧. 智慧健康, 2017(08)
  • [9]西宁地区双侧会阴体阻滞麻醉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闫素芹,李月琴. 青海医药杂志, 2017(03)
  • [10]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促进自然分娩的护理研究[J]. 黄丽珍. 临床医学工程, 2016(12)

标签:;  ;  ;  ;  ;  

神经阻滞麻醉在分娩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