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

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

一、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孙春生[1](2021)在《机器人辅助下肢骨折钢板内固定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下肢骨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容易引发术后感染,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外固定手术具有复位、固定效果差,下肢活动受限等问题。为了解决临床骨折治疗中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研究一种精度高,损伤小,患者痛苦较轻的新型骨折复位固定技术。目前钢板内固定仍然是治疗下肢骨骨折的常用办法,针对传统切开的手术方式创伤大、并发症多的弊端,应用机器人辅助钢板内固定小切口手术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但是我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在机器人图像导航技术方向,而开发的机器人辅助手术装置更多的是承担辅助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仍然是操作主体,手术效率受到了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机器人辅助下的钢板内固定装置为研究主体,对装置整体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下一步物理样机的开发和制作打下了基础,旨在提高钢板内固定手术的精度,较小术中创伤和减轻患者的疼痛。研究成果对后续开发物理样机,缩短与国外技术差距,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使用ABAQUS建立不锈钢麻花钻钻削皮质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不同钻削参数下的轴向力和扭矩进行了仿真,得到进给速度20mm/min-40mm/min,转速800r/min-1200r/min范围内的最大钻削轴向力为42.26N,最大扭矩为0.0414N·m,确定了该装置需要提供的扭矩和轴向力。然后根据仿真结果分别分析了钻削参数对扭矩和轴向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当进给速度增大时,需要更大的扭矩钻削皮质骨;当转速增大时,皮质骨钻削需要的扭矩反而会减小。轴向力具有相似的规律,即:当进给速度增大时,需要更大的轴向力钻削皮质骨;当转速增大时,皮质骨钻削需要的轴向力反而会减小。最后基于钻削加工的经验公式建立了皮质骨钻削扭矩和轴向力的预测模型。通过三维建模软件SOLID WORKS自主设计了机器人辅助下肢骨骨折钢板内固定装置的虚拟样机,在钢板内固定装置的机械结构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外壳、钻孔机构、置钉机构、供钉机构、驱动机构和导向套筒进行了细化。根据机械臂末端法兰盘的形状尺寸,对装置的外壳进行了结构设计,实现了装置与机械臂末端的可靠连接;钻孔机构和置钉机构的主体为电批,电批转速可调并与丝杆螺母连接,在丝杆螺母的带动下做轴向进给运动;供钉机构的主体为转盘,转盘上均匀分布8个螺钉收纳孔,结合棘轮工作原理在转盘上设有均布的凹槽,在拨片顶杆的作用下实现单向转动;装置的驱动件是一个步进电机和一个舵机,步进电机带动丝杆转动,实现电批的进给,舵机带动芯轴转动,实现钻孔和置钉工位的转换;导向套筒为一根斜头针,螺钉经过斜头针进入体内,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了置钉位置的精度。基于ADAMS对装置进行仿真,得到各个零部件的运动曲线图,验证了装置工作原理的可行性和设计的机械结构的合理性。在ADAMS Post Processor界面对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舵机受到的力矩值,验证了所选舵机能满足工作要求。基于模态分析理论,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装置进行了模态分析,证明了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不易发生共振,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使用ABAQUS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静力学强度校核,证明了电批推块、钻杆和螺丝刀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结构具有稳定性。

包海波[2](2021)在《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宗教人类学萨满教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进行了综合性考察。通过对乌兰巴托市蒙古包区萨满教职业群体的社会生活及其信仰观念、领神出道、降神治疗、建立合作组织等信仰实践的立体呈现,探究了蒙古国当代社会转型中传统萨满教信仰的复兴、传承与调适过程。论文是一部关于萨满教当代转型发展的海外民族志研究,对于认识和分析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适应问题具有理论启示。在现实层面,关注邻国包括宗教政策、宗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对维护中国的社会稳定、文化安全以及和平崛起均有深远意义。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推行了民主改革。激进式社会转型危机和放任型宗教自由化政策背景下,萨满教信仰在城市环境中得到了迅速复兴。本文在介绍了蒙古国萨满教复兴的社会文化和政策环境的前提下,首先详细梳理了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交融历史,交代了变迁中的萨满教世界观及核心神灵信仰体系。其次,笔者结合案例细致描述了城市蒙古区萨满候选人从“患病者”到“萨满治疗师”的出道过程。再次,介绍了萨满教职业群体基于蒙古国民众的疾病认知,试图以“祖先智慧”、“山水神灵性”和“腾格里气力”等信仰观念应对个人、群体及国家面临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引发的新型社会问题的各类仪式活动。最后,揭示了蒙古国当代萨满教失范化和无序性复兴发展的综合特点,讨论了城市萨满教团体所采取的规范化措施及其相应功能。论文主要观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萨满教信仰在蒙古国的复兴与民主改革后出现的社会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改革中传统生计方式遭到彻底改变,牧民不断迁移至乌兰巴托城市边缘的蒙古包区,导致城市中爆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城市生存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易变性和无序性,产生焦虑和不安感的人们开始将“危机”归咎于被遗忘的祖先和被抛弃的故乡诸神之惩罚。与此同时,与民主和自由思想一齐兴盛起来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蒙古国不少民众将国力强弱、民族认同感的聚散与萨满教信仰的兴衰相结合,呼吁对原生性信仰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扶持。另外,面对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宗教在青年人中的迅速传播,一些藏传佛教信徒以及民族主义者因担心蒙古国民特质及文化风貌的西化而强调复兴蒙古传统信仰形态,为萨满教的复兴创造了机遇。第二、经济贫困和身患疾病是萨满领神出道以及民众信仰萨满教的最主要因素。首先,萨满教信仰观念和治疗仪式,使得一部分身患疾病、生活不顺者将自己苦难的现实生活与天命、山水神和祖灵“戏谑”等神圣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成为萨满,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治愈”,更拥有了神圣资本来平衡世俗生活。其次,萨满教治疗仪式结合了超自然信仰、巫术逻辑和蒙医疗法。萨满的治疗实践为信众不明原因的疼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激发矛盾的反常状况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释和疏解途径。最后,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广大民众将当代蒙古国的国际地位低下、经济落后以及道德崩塌等社会“病痛”归因于对传统生计方式的抛弃和对祖先信仰习俗的遗忘。在宗教社会实践中,萨满教职业群体宣扬保护生态平衡,强调祖先记忆和民族独立,以应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造成的社会失范。第三、随着萨满人数持续激增、萨满教治疗仪式的不断多样化,蒙古国萨满教的当代复兴和发展呈现出了混乱、无序的征兆。为了应对混乱局面,草根萨满和学者型萨满联合起来,建立萨满教团体,对各类萨满进行教学、考核和认证等工作。众多萨满教团体以萨满师徒的裙带关系为组织基础,缺乏相互协调,故而并未起到规范萨满教发展的社会作用。现阶段,这些萨满教团体逐渐发展成萨满共修和具有商业化运营性质的仪式展演平台。这些现象加剧了当代蒙古国萨满教整体发展的无序性,从而造成其社会文化功用难以提升、局限于服务底层民众的性质。

崔勤勤[3](2020)在《改良简易外固定架对犬胫骨骨折的治疗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探讨一种改良简易外固定架对犬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可行性分析。目前为止,我国小动物的四肢长骨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案仍以内固定为主。但是由于内固定本身所存在的弊端较多,例如手术时间长、创口大、血流多、骨折愈合时间长,恢复慢、感染率高、需二次手术和手术费用高昂等。因此,为了可以给小动物提供更加优良的骨折治疗方法,使其可以在矫正的同时恢复它的肢体功能活动。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良简易外固定架代替内固定和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犬胫骨干闭合性骨折。传统的外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针、连接杆和固定架三个部分。而简易外固定架是将连接杆与固定器的部分合二为一,单纯使用髓内针进行连接与固定。经过实验证明,固定效果显着,且包扎效果更美观。先将2只健康的实验犬建立胫骨骨干横骨折的模型,然后进行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手术治疗,最后通过X光片、血常规与生化指标鉴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这种方法于我们动物医院(在畜主的同意下)进行临床实验,从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一共有11只病例采用了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治疗。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鉴别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手术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2只实验犬与11只临床病例的骨折经过治疗最终均实现骨愈合且无骨髓炎发生。所有患畜的改良简易外固定架也未出现移位、变形等情况,最终都在我院在非麻醉情况下拆除。拆除后,也并未发生再骨折的情况。实验犬没有并发症发生,11只临床病例中,仅有一例在针孔处出现轻微感染,经过消炎抗菌药物处理后,情况得到解决,最终也并未影响骨折的愈合。同样采用Johner-Wruhs专业评分标准,实验犬与11只患畜的评分等级均为优。

于新月[4](2020)在《改良克氏针对犬股骨骨折的治疗》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宠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随之宠物的健康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以及宠物数量的逐渐增多,宠物犬的骨折病例也不断增多,而股骨骨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骨折,常由于暴力因素如车祸或暴力殴打所致,少部分由病理性因素导致;股骨骨折不同于其他骨折,因为股骨处肌肉丰富,张力大,骨折不稳定,一般的治疗手法主要以钢板固定术为主,而对于小型动物来讲,钢板固定对其损伤较大,伤口大,且需要一定的外固定来辅助,愈合后需要再次开刀手术取出钢板,不但增加了动物的痛苦,而且对幼龄动物的成长发育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实验基于此问题对克氏针进行改良,针对小型动物的股骨骨折进行固定,实现对小型动物股骨骨折的治疗达到伤害最小又不影响幼龄动物以后的生长发育。本实验选用8只犬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饲喂7-10天无异常表现后,首先对实验犬股骨进行造模,待一周后肿胀不明显然后将其麻醉进行骨折手术治疗,一组采用微创手术方法,而另一组选用无创手术方法,术前均对实验犬拍X光片测量出股骨的长度和直径,选用合适规格的克氏针加以改良,将骨折断端徒手闭合复位固定之后,掌握克氏针应进入的合适长度,微创手术法是在滑车沟处先用普通克氏针用骨钻钻孔,然后用手钻将改良克氏针钻入骨髓腔,最后将多余的克氏针用骨钳剪断,用骨锤将暴露在外的部分完全锤入股骨后缝合皮肤即可;无创手术方法则是在大转子窝处先用电钻用普通克氏针钻出一个孔后,用手钻将改良克氏针慢慢钻入股骨内,最后将多余部分用骨钳剪断,将留在大转子外的部分用骨锤完全锤入即可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微创手术方法和无创手术方法的手术平均用时均在30-38分钟左右,手术时间较普通内固定大大缩短;且经过X光结果显示,患肢复位良好,负重情况明显,骨骼生长速度较快,且愈后结果良好;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炎症细胞相对降低较快;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正常,碱性磷酸酶含量较高,并且都没有术后感染以及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情况的发生。实验证明用改良克氏针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犬股骨骨折是可行的,并且与普通内固定相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减少很多,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本实验采取了中兽医的正骨方法将骨折处闭合复位,而且研制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改良克氏针并申请了专利。

张炎[5](2019)在《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乌头煎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Pilon骨折6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动静结合”为理论基础观察中药熏洗结合主、被动功能锻炼在诊疗pilon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归纳乌头煎配合功能锻炼与单纯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缺点。为临床中能有效的诊疗pilon骨折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实验数据支撑,为pilon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减少pilon骨折并发症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6年10月到2018年4月之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A、B组;A组(治疗组)应用乌头煎熏洗治疗配合适当的踝关节功能锻炼和B组(对照组)单纯的进行适当的踝关节功能锻炼,每组30例,两组均以“动静结合”为理论基础进行。通过分析研究以上两种方法对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影响情况,总结分析两种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两周拆除缝合线后进行这一临床研究,临床观察时间为12个月。对样本中对象进行12月的临床随访,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以“动静结合”为理论基础中药熏洗结合主、被动功能锻炼是对于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pilon骨折并发症的更为优良治疗方式。结论:以“动静结合”为理论基础中药熏洗联合主、被动功能锻炼比单纯功能锻炼对恢复pilon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更加理想。前期,可帮助减缓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程度;后期,有利于减少pilon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庄伟康[6](2019)在《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研究中医传统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探讨微创髓内钉内固定联合中医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优势,为临床选用小夹板外固定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2016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股骨粉碎性骨折并于我院行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碎骨片游离距离大于2cm且无软组织嵌顿的病例。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第3天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固定3周;对照组只做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治疗。比较在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前后,两组病例游离碎骨片到股骨中轴距离的变化;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后,比较两组病例在疼痛程度(NRS评分)、焦虑程度(S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无差异;以及对小夹板外固定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分析。整理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前后,两组病例游离碎骨片到股骨中轴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具有复位作用。3.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前,两组病例在NR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后,两组病例在NRS评分、S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小夹板能够缓解患肢疼痛,减轻焦虑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4.安全性评定: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肢的末梢循环、感觉、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且无严重张力性水泡、压迫性溃疡、神经血管的受压损伤情况、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具有安全性;结论1.微创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小夹板对游离碎骨片具有一定的复位作用,并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焦虑,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2.微创髓内钉内固定后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复位游离碎骨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备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毕春强[7](2016)在《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拇外翻术后截骨端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发病率约为10%,主要表现为足部拇囊炎,拇趾跖趾关节内侧红肿疼痛、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拇外翻治疗术式存在对软组织损伤大,采用内固定或石膏支具外固定,费用较高,患者痛苦大,恢复慢,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等缺点。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合并症少、疗效确定等优点,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科技部推荐参加了德国举行的“新思维、新发明、新技术”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十大优秀项目向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经前期986足拇外翻患者随访证实,其优良率达98.5%。近30年来经过导师团队的不断完善、创新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拇外翻规范化的诊疗体系。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是采用第1跖骨头颈斜行截骨矫正畸形,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外翻畸形及关节脱位,依据小夹板纸夹垫原理及“筋束骨”理论,基于“裹帘”法,采用“8”字绷带和分趾垫固定截骨端,摒弃传统的钢板螺钉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方法。该方法技术要点为:①微创技术在中医足踝外科的应用;②采用第1跖骨头颈斜行截骨矫正畸形;③中医正骨手法纠正畸形及关节脱位;④依据小夹板纸夹垫原理及“筋束骨”理论,基于“裹帘”法采用“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近年来,随着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尤其在对人体骨骼结构进行力学研究时,传统力学实验几乎无法直接进行,所以在模拟力学实验时有限元分析方法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对生物体无损伤,且可以模拟活体组织内部的生物力学行为,不局限于模型的几何形状、受力条件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参数等的不断完善,模拟生物力学环境及测试精度越来越高。足部力学结构上,包括26块骨骼、1对籽骨,复杂的韧带、跖腱膜、肌腱等软组织维持足部三维结构,在功能上,足踝起到支撑承重、吸收震荡、传递运动和杠杆平衡等作用,随着足部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人体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中,足部生物力学研究随着足外科的发展在近几年内广泛兴起,从技术角度来说,各种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为足部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包括运动捕捉系统、压力平台、CT和MRI三维扫描技术、逆向工程软件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等,使足部生物力学研究中有限元模型仿真精度越来越高。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基于“裹帘”法采用“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术后患者即能下地行走,曾受到部分骨科学者的质疑。现代医学认为截骨的愈合需要稳定固定,截骨复位后必须保持稳定才能愈合。人体在负重时足部负荷增大,尤其是在第1跖骨处压力较大。一些骨科医生认为在此处截骨不做内固定,又不制动,会影响截骨端稳定,可能会出现截骨端的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但事实是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方法,通过近30年的临床应用,3万余例随访,并未出现截骨不愈合现象。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基于“裹帘”法采用“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是否可以维持截骨端有效固定?允许患者早期下地行走是否会影响截骨端愈合?“裹帘”法外固定是否科学?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目前,对拇外翻足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的报导较少,多数为静态模拟,我们有必要建立足部拇外翻有限元模型,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相关生物力学机制进行研究,使得我们进一步了解拇外翻术后不同状态(静态和步态周期中)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探讨“裹帘”法外固定对第1跖骨截骨端稳定和生物力学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的生物力学机制,为本疗法的完善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建立和完善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模拟微创截骨手法整复和“裹帘”外固定,建立“裹帘”法外固定的有限元模型。2.探讨“裹帘”法外固定在准静态和步态周期中对截骨端的位移和应力影响。3.观察拇外翻微创截骨手法整复“裹帘”法外固定后,不同时间点影像学上的截骨端成角和距离的变化。4.分析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对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响,提高对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科学性的认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理论丰富和完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手法整复后拇外翻模型1.1选取青年女性拇外翻志愿者,右足HAV角24。,IM角13。,PASA角7。,DASA角7。,体质量58kg,无足部其它畸形及足部手术史,采用CT对患足进行扫描,层厚1mm,间隔1mm,扫描从足尖至足后跟,获得足的CT图像。扫描时受试者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患足非负重。1.2利用Mimics10.01导入足部CT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填充,生成3D模型,导入到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通过拟合曲面,生成实体模型,然后进行骨骼、韧带等的装配,在ABAQUS中定义材料属性,都设定为单一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四面体自由网格,将所有骨骼、软骨、韧带等装配起来,在ABAQUS中建立长方体模型,作为地面模型,划分六面体网格。1.3模拟拇外翻患者在双足平衡站立时双足受力情况,定义作用载荷跟腱力、足底压力、足底摩擦力。支撑结构上表面和足底表面定义为接触关系,摩擦系数为0.6,固定平板完全约束,双足处在平衡站立时中立位,胫腓骨上端加载。以Foot scan力板测试系统,静态下测量受试者足底压力,通过测试结果与有限元足底云图比较,进行模型验证。1.4利用CATIA软件在拇外翻模型上模拟截骨,削磨掉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在第1跖骨头颈部截骨,水平面与第1跖骨轴线的垂线成20。角,方向从远端内侧向近端外侧,矢状面与第1跖骨轴线垂线成15。角,方向从远端背侧向近端跖侧,模拟手法复位,将远端截骨块向外侧推移3mm,通过机械载荷模拟皮肤,建成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手法整复后拇外翻有限元模型。2.研究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截骨手法整复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在准静态条件下的对截骨端位移和应力的影响2.1采用已建立的拇外翻足三维有限元截骨模型,在ABAQUS软件中,采用机械载荷方式,模拟基于“裹帘”法“8”字绷带及第1、2趾间分趾垫、粘膏外固定系统的工况。外固定绷带的弹性模量根据实测为44.61 MPa。分趾垫和“8”字绷带的外固定力,经术后外固定包扎实际测得,在分析时以载荷的方式表示,其它设定同前工况。2.2模型的约束与加载:模型的约束和加载同前工况。2.3有限元模型数据的计算:计算和分析截骨远端截骨面四个节点(上、下、内、外)的应力分布,方向、大小及位移的大小与方向以及截骨面间总应力(Miles Stress)和总位移量。2.4数据采集及统计学处理:采集在有/无外固定的两种工况下,截骨端的位移和应力变化的有限元计算数值进行对比,观察和研究截骨端基于“裹帘”法外固定对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3.研究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截骨手法整复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在步态周期中对截骨端位移和应力的影响3.1通过足底压力测试和同步的三维运动测试两种步态分析技术,获取足底反力-时间曲线和下肢胫骨轴线与地面垂线的角度-时间曲线,确定足底反力和胫骨角度对应关系。3.2模型的约束与加载:选取步态周期中支撑时相中两个波峰和一个波谷共三个特征点,通过对应的胫骨轴线角度、地面垂直反力和足外在肌力进行约束和加载。模型中的足外在肌,全部通过机械载荷的方式模拟,约束胫腓骨的自由度,模拟地面,对模型进行垂直加载。3.3有限元模型数据的计算:计算和分析步态周期中,不同时刻加载前后四个节点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4.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拇外翻术后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价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的拇外翻患者63例(120足),基于“裹帘”法采用“8”字绷带、分趾垫外固定,术后即刻、2周、6周、3个月均行足负重位X光片检查,记录不同时间点角度位移指标(∠α、∠β),位移指标(距离M、距离N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时间点角度位移和位移指标的差异。结果1.建立了拇外翻足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重建了骨骼、软骨、内在肌、皮肤等组织,总节点209832,总单元数333776,以Foot scan力板测试系统,静态下测量受试者足底压力,通过测试结果与有限元足底云图比较,压力主要集中在跟骨、第2、3跖骨下,受力区域大致相同。2.利用ABAQUS软件的Load模块采用机械载荷方式,模拟了基于“裹帘”法“8”字绷带及第1、2趾间分趾垫、粘膏外固定系统的工况,远端截骨面4个节点中,无外固定工况最大应力0.067 MPa,有外固定工况最大应力1.258 MPa,应力主要分布在截骨端的外侧边缘部位。无外固定工况最大绝对位移0.363mm,有外固定工况最大绝对位移0.716mm,均在Z轴方向位移最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无外固定工况,4个节点应力和绝对位移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选取近端、远端截骨面4个节点相互对应,对应的2个节点的变形距离:无外固定工况最大相对位移0.101mm,有外固定工况最大相对位移0.046mm,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无外固定工况4个节点相对位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第1个波峰瞬间:出现在足跟着地后,支撑期0.24s时,胫骨轴线与地面垂线成角约为-4.30,垂直加载力为621N。波谷瞬间:全足支撑阶段,支撑期0.40s时,胫骨轴线与地面垂线成角约为4.5。,垂直加载力为564N。第2个波峰瞬间:出现在加速蹬离(PushOff)阶段,支撑期0.63s时,胫骨轴线与地面垂线成角约为27.3。,垂直加载力为632N。在步态周期支撑期中有限元分析:第1波峰工况总位移0133mm, Von Mises应力1.3MPa;波谷时工况总位移0183mm, Von Mises应力3.4 MPa;第2波峰工况总位移0.115mm, Von Mises应力24.8 MPa。X轴相对位移、Z轴相对位移和总相对位移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Y轴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α、距离M无统计学差异(P>0.05),∠β有统计学差异(P=0.032<0.05),距离N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7<0.05),而在多重分析比较中,∠β、距离N值组间多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CT平扫、逆向工程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成功建立了拇外翻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的术后模型,通过Footscan力板测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可靠性检验,证实模型可靠。2.通过准静态有限元分析证实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基于“裹帘”法采用“8”字绷带及第1、2趾间分趾垫、粘膏外固定系统外固定,可有效减少截骨端位移,保持截骨端微动、应力适中,不影响截骨端骨折愈合。3.通过步态分析技术,对步态周期中支撑期三个特征时相进行有限元分析,证实了在步态周期中“裹帘”法外固定可以维持截骨端相对稳定,应力适中,有利于截骨端骨折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法。4.通过对拇外翻患者120足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截骨端稳定性测量和分析,从临床实践证实了“裹帘”法外固定,可以有效保持截骨端稳定,同时截骨端存在微动,骨折愈合属于间接愈合,符合“弹性固定”准则。5.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生物力学机制的有限元分析,提高了对此方法治疗拇外翻机理和科学性的认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理论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实验依据。创新点1.建立了拇外翻足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基于“裹帘”法外固定的有限元模型,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评价及预后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2.将有限元分析软件和三维运动测试系统、Foot 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相结合,模拟了拇外翻术后患者在平衡站立和步态周期中支撑时相工况。通过对截骨端静态和动态的有限元分析,证实“裹帘”法外固定的科学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理论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经端,古恩鹏[8](2016)在《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骨折治疗体系中,国外遵循AO、BO治疗原则,国内基于中国传统医学提出中西医结合的CO治疗原则与AO、BO理论并称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对于三大原则选择有很多争论,在疗效上却是有殊途同归之感。这种现象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三大骨折治疗原则的理论的内在区别与联系以及临床方案的最优选择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将基于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理论这一哲学观点对三大原则的特点、关系与临床决策进行探索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何静[9](2014)在《基于俄汉语料的论辩性对话的语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属于语用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论辩性对话。论辩性对话是论辩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对话类型,属于阿鲁丘诺娃所划分的第三种对话类型(旨在做出决定或者辨明是非曲直的交换意见型对话)。论辩性对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国内语言学界对该对话类型的语用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本文将对论辩性对话进行语用分析,探讨其在言语行为、话轮结构、合情推理、语用评估标准和语用策略等多方面的语用特征。全文由绪论、五章主要内容和结论组成。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和研究意义,界定论文中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简述关于论辩和论辩性对话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运用最小论辩性对话的理论,分析论辩性对话中的话轮结构特征;第四章分析论辩性对话中的推理的语用特点,借用语用学理论,分析被传统形式逻辑视为“谬误”的推理形式——合情推理;第五章总结论辩性对话中经常使用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语用策略;最后一个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俄罗斯语言学家巴兰诺夫(A.H.(?))创立的最小论辩性对话理论具有普适性和概括性。该理论中的最小论辩对话意向结构分析模式为研究汉语论辩性对话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2、论辩双方的话轮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意向互动关系。依据意向结构的不同,在俄汉论辩性对话中可划分出平行型、连续型、回指型和离散型四种最小论辩性对话,这些意向结构模型准确直观地刻画了论辩双方的意向互动关系及其论辩的动态发展过程。3、合情推理虽然被传统形式逻辑视为“谬误”,但其在论辩性对话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的评估标准,论辩性对话中推理的评估标准是一种特殊的标准,亦称为语用评估标准。它包括可接受性、相关性、充分性、义务性和明晰性五个方面的内容。4、依据语言表达手段的不同,最小论辩性对话中的宏观语用策略可分为步步为营策略、迂回策略和让步策略,微观语用策略分为预设策略、模糊策略、指代策略、称呼策略等类型。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语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日常交际中的论辩性对话,首次全面地揭示了论辩性对话中的合情推理的重要作用和推理的语用评估标准,系统地总结出论辩性对话中的宏观语用策略和微观语用策略。本文是基于我国论辩方面的语用整合研究相对不足的现状而进行的一次尝试。本文的研究使论辩性对话这个日常交际中随时随处都在使用的语言现象从语用维度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在应用层面上,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论辩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吴迪[10](2013)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与动静结合理论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与“动静结合”理论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9月-2011年6月对59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33例,女26例:年龄8-72岁,平均45.8±15.8岁。患者均有颈椎活动受限、枕颈部疼痛、颈部僵硬。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CT和MRI检查,均诊断为寰枢椎脱位。术后随访患者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定期行颈椎X线片。结果:JOA评分术前、末次随访分别为:(9.7±2.3)、(15.4±1.3)分;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术前分别为:(41.81±9.83)、(41.64±11.25)、(35.99±6.38)、(36.40±6.89)、(61.02±12.26)、(62.71±11.2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8.81±8.07)、(48.52±7.87)、(44.33±5.37)、(44.00±5.48)、(74.33±7.27)、(74.29±6.14)。。术后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短节段复位技术,在为失稳的寰枢椎提供坚固有效的静态稳定的同时,也为寰枢椎相邻节段的功能锻炼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有效地改善颈椎活动度,与中国接骨学所提出的“动静结合”理论相吻合,表明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与“动静结合”理论有密切相关性。

二、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人辅助下肢骨折钢板内固定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骨折内固定技术
        1.2.2 螺钉植入方法
        1.2.3 骨钻削仿真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ABAQUS的皮质骨钻削有限元模型
    2.1 ABAQUS概述
    2.2 皮质骨钻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材料参数
        2.2.2 皮质骨本构模型和失效准则
        2.2.3 网格划分
        2.2.4 接触关系的设定
        2.2.5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定义
    2.3 皮质骨钻削仿真结果及预测模型
        2.3.1 仿真结果及分析
        2.3.2 扭矩和轴向力的预测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板内固定装置结构设计
    3.1 钢板内固定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3.2 钢板内固定装置的各组成部分设计
        3.2.1 钻孔机构
        3.2.2 置钉机构
        3.2.3 供钉机构
        3.2.4 机构行程确定
        3.2.5 驱动机构
        3.2.6 导向套筒和外壳
    3.3 装置工作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样机技术及ADAMS仿真分析
    4.1 虚拟样机技术
    4.2 ADAMS软件
    4.3 应用ADAMS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4.3.1 应用ADAMS运动学分析理论基础
        4.3.2 运用ADAMS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4.4 ADAMS仿真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
        4.4.1 建立仿真模型
        4.4.2 创建运动副和驱动
        4.4.3 施加载荷
        4.4.4 运动控制设计与实现
    4.5 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限元模态分析及关键部件静力分析
    5.1 模态分析
        5.1.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5.1.2 内固定装置模态分析
    5.2 关键部件静力分析
        5.2.1 电批推块静力分析
        5.2.2 钻杆屈曲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一、选题缘由
        二、问题意识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先行研究
        一、民族学人类学的萨满教研究
        二、国内萨满教研究历程与特点
        三、聚焦蒙古国的萨满教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介绍
        三、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萨满教复兴的文化政策环境
    第一节 蒙古国社会转型
        一、蒙古国生态人文概况
        二、社会转型与民众生计变迁
        三、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第二节 蒙古国城市生境
        一、亦城亦乡的蒙古包区居住环境
        二、蒙古包区的居民及其生活状况
        三、困境中居民对宗教解禁的呼吁
    第三节 蒙古国宗教政策与宗教复兴现状
        一、当代蒙古国宗教政策法规
        二、传统与非传统宗教发展现状
        三、蒙古国的宗教格局与萨满教复兴
第三章 萨满教观念体系的变迁与调适
    第一节 蒙古萨满教发展史
        一、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萨满分层
        二、明清时期的萨满教衰落与萨满分类
        三、蒙古人民共和国宗教肃清时期的“佛博一体”
        四、宗教解禁后蒙古国边区的萨满教遗存
    第二节 萨满教世界观的调适
        一、对三界宇宙观的新型解释
        二、灵性自然观的代际传承
        三、城市居民的灵魂观
    第三节 萨满教核心神灵信仰的传承
        一、不断丰富的腾格里信仰
        二、山神、水神与山水神
        三、驱使萨满领神的翁滚祖灵
第四章 萨满领神出道的过程及其调适策略
    第一节 作为神圣资本的萨满病
        一、萨满病与加入式梦境
        二、萨满师徒关系的缔结
        三、唤醒萨满特性与入迷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体现圣俗身份转换的萨满服饰和法器
        一、萨满神服及其象征意涵
        二、脱魂与附体的工具:口弦琴和单面鼓
        三、进攻与防护的法器:神杖、铜镜及其他
    第三节 确立正统萨满身份的领神出道全过程
        一、确立萨满身份的初次公开领神
        二、获得社会认可的祭祀山水神仪式
        三、巩固萨满身份和强化族人信仰的祭灶仪式
第五章 萨满教治疗仪式类型及其功能调适
    第一节 地方性疾病认知
        一、大众疾病观
        二、医院条件与治疗缺陷
        三、萨满教的病因论
    第二节 平衡个体身心的祛污净化仪式
        一、亲历净化仪式
        二、治疗躯体性污染的仪式
        三、治疗心性污染的仪式
    第三节 调节个体与他者关系的治疗仪式
        一、缓解家庭矛盾的治疗仪式
        二、了结邻里恩怨的萨满教仪式
        三、破除萨满诅咒的降神仪式
    第四节 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禳灾祈福仪式
        一、向自然神祈福的祭祀圣湖仪式
        二、禳解新冠疫情的血祭大地仪式
        三、为国祈福的不儿罕山祭天仪式
第六章 应对与调适失范状态的萨满教社团
    第一节 当代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失范状态
        一、萨满教传承的失范性
        二、萨满教仪式与治疗实践的无序性
        三、萨满牵线“病人”的随意性
    第二节 萨满教社团及其创立
        一、萨满教组织的创立流程及发展现状
        二、学者与草根萨满合作创办的“灶火中心”
        三、统合萨满教组织的联合会及其创新型社会角色
    第三节 萨满教组织领导人物的互动与博弈
        一、共推的“典型”:国家大萨满边巴道尔吉
        二、萨满之父:奥德格日乐
        三、共谋与博弈的领导关系
    第四节 规范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团体性活动
        一、对萨满的教学、考核与认证
        二、组织恢复萨满教传统祭祀与祈福的习俗
        三、推动多元社会文化活动的萨满教组织
结论
    一、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传承与调适
    二、萨满教当代复兴与若干宗教社会问题
    三、蒙古国萨满教研究的学术启示
参考文献
西里尔体及畏兀儿体蒙古文字母的拉丁转写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3)改良简易外固定架对犬胫骨骨折的治疗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骨折固定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1. 骨折固定治疗的早期研究景况
        2. AO理论的发展历程
        3. BO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 CO理论的发展过程
    二、胫骨
        1. 胫骨的解剖结构
        2. 胫骨骨折特点
        3. 骨折部位复位原则
    三、骨折外固定支架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1. 外固定支架的组成
        2. 外固定支架分类
        3. 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
    四、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组成、使用方法
        1.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组成
        2.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使用方法
    五、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病例来源
        1.3 改良外固定架及配套骨科器械
        1.4 实验药品
        1.5 实验器械
    2. 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犬胫骨横骨折造模手术方法
        2.3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手术过程
        2.4 术后护理
        2.5 骨折手术各项指标的判定与测定方法
        2.6 实验动物骨折部位愈合后的骨切片制作及染色
结果
    1. 实验结果
        1.1 手术时间记录结果
        1.2 出血量的测定结果
        1.3. 手术创口大小测定
        1.4. 胫骨骨折部位的X光片记录
        1.5 外固定架手术后的胫骨功能恢复情况记录
        1.6 实验室检查记录
        1.7 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程度评估
        1.8 并发症发生记录表
        1.9 拆除改良外固定架
        1.10 改良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痊愈后切片观察
    2. 临床病例统计结果
讨论
    1.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的适用对象及适应症
        1.1 适用于小型犬、猫
        1.2 适应症
    2.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与简易外固定支架的比较
    3. 实验室检查在改良简易外固定架手术中的应用
    4.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手术要点
        4.1 闭合复位
        4.2 进针要点
        4.3 外固定架与皮肤的距离
        4.4 术后护理
    5. 改良简易外固定架手术的优、缺点
        5.1 优点
        5.2 缺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4)改良克氏针对犬股骨骨折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骨的概念
    2. 股骨的解剖形态及血液循环
    3. 骨折的分类
    4. 骨折固定研究进展
    5. 克氏针组成分类及应用
    6. 改良克氏针的组成
    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和器械
        1.3 实验药品
    2. 方法
        2.1. 改良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2.2 造模过程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过程
        2.5 术后护理
        2.6 骨折愈合标准
        2.7 骨切片的制作
结果
    1. 手术时间
    2. 手术伤口大小
    3. 骨折部位X光片观察结果
    4. 血常规的检查结果
    5. 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
    6. 愈合后骨组织切片的观察
    7.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讨论
    1. 股骨骨折的特点
    2. 改良克氏针的适用对象
    3. 改良克氏针与其他内固定术的比较
    4. 两种改良克氏针手术方法的比较
    5. 手术前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
    6. 手术前后生化检测结果的比较
    7. 两种手术方法X光片的比较
    8.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8.1 生物学因素
        8.2 机械力学因素
        8.3 临床因素
    9. 优点
        9.1 微创或无创
        9.2 手术时间短
        9.3 出血量少
        9.4 无需二次手术
        9.5 术后恢复快
        9.6 不会发生移位
        9.7 手术成本低廉
        9.8 无需繁琐的包扎
        9.9 只需一根克氏针即可完成固定
    10. 缺点
        10.1 只适用于小型犬
        10.2 改良克氏针制作困难
        10.3 改良克氏针不易取出
        10.4 不适合于关节内骨折
        10.5 不适用于骨折部位过于肿胀的骨折
    11. 确保手术成功的难点要点
        11.1 术者要有良好的解剖知识
        11.2 无菌操作及抗感染治疗
        11.3 改良克氏针进入的长度以及规格的选择
        11.4 微动有利于骨折愈合
        11.5 先用骨钻,后用手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简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乌头煎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Pilon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方法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终止和剔除标准
    3 临床治疗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时机
        3.3 手术方法(取其中一例阐述)
        3.4 术后处理
        3.5 术后随访
    4 疗效评价
        4.1 骨折愈合标准
        4.2 总体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讨论
    1 关于“动静结合”理论
        1.1 我国“动静结合”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1.2 西方医学“动静结合”理论的发展进程
        1.3 “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的术后功能锻炼
    2 关于Pilon骨折
        2.1 Pilon骨折的解剖
        2.2 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
        2.3 Pilon骨折手术时机选择
        2.4 Pilon骨折治疗
        2.5 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
    3 关于中药熏洗的探讨
        3.1 中药熏洗的历史演变
        3.2 中药熏洗的作用
    4 乌头煎的理法方药分析及药物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
    1 Pilon骨折的解剖应用
    2 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
    3 Pilon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分型
    4 Pilon骨折的诊断
    5 Pilon骨折的治疗
    6 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附录
    1 典型案例
    2、AOFAS评分
    3、Pilon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致谢
发表论文

(6)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股骨干骨折分型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中止标准
        1.8 病例脱落标准
        1.9 质量控制
        1.10 伦理审查
    2 样本量的计算
    3 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脱落病例的处理
        3.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病例临床基线数据对比
    2 观察指标差异性比较
    3 安全性评估
    4 典型病例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股骨干骨折的认识
    2 游离碎骨片对股骨干骨折预后的探讨
    3 钢板内固定及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优劣性的分析
    4 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的探讨与分析
    5 AO原则及BO原则指导下的游离碎骨片处理方法的探讨
    6 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7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探讨与分析
    8 研究结果的分析
    9 中止病例分析
    10 研究局限性
    11 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股骨干骨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NRS疼痛评分问卷
    附录4 SAS焦虑评分问卷
    附录5 病例观察记录表
    附录6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7

(7)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拇外翻术后截骨端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一 “裹帘”法理念及在拇外翻治疗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足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拇外翻足Footscan系统足底压力测试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3.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验证
    4. 讨论
        4.1 有限元分析的特点与优势
        4.2 足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足底压力测试与模型验证
        4.4 有限元建模的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拇外翻微创截骨整复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准静态有限元分析
    1. “裹帘”法外固定步骤及外固定力学检测
        1.1 “裹帘”法外固定方法
        1.2 “裹帘”法外固定力学测试
    2. 拇外翻术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准静态有限元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3.1 “裹帘”法的源流
        3.2 “裹帘”法外固定的应力分析与作用机理
        3.3 “裹帘”法外固定准静态有限元分析中截骨端的位移情况与分析
第三部分 拇外翻微创截骨整复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在步态周期中截骨端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1. 步态分析概念
        1.1 步态周期基本参数
        1.2 步态分析的参数
    2. 步态周期中的足部相关肌肉及功能解剖
    3. 拇外翻术后患者步态周期中的足底压力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4. 拇外翻术后患者步态周期中的三维运动测试
        4.1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 运动数据采集实验方法
        4.3 运动学测试结果与分析
    5. 拇外翻术后基于“裹帘”法外固定在步态周期中特征时相的有限元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6. 讨论
        6.1 步态分析在足踝外科的应用
        6.2 截骨端位移与应力分析
        6.3 截骨端微动与骨折愈合
        6.4 应力与骨折愈合
        6.5 “裹帘”法弹性固定与骨折愈合
第四部分 基于“裹帘”外固定拇外翻术后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负重位X线片摄片
        2.2 测量指标的定义
        2.3 测量工具和方法
    3. 质量控制
    4. 数据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术后不同时间点角度指标比较
        5.2 术后不同时间点距离指标比较
    6. 术后X光片中截骨端稳定性与骨折愈合情况
    7. 讨论
        7.1 “裹帘”法的中医理念
        7.2 观测指标的选择及足部负重位X线的重要性
        7.3 骨折愈合的机制与方式
第五部分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8)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大骨折治疗原则
2 三大骨折治疗原则的特点
3 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理论与三大理论的关系
4 临床决策
5 总结

(9)基于俄汉语料的论辩性对话的语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动机、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四节 基本概念
        一、论辩的概念和论辩的形式
        二、对话的界定和对话类型的划分
        三、论辩性对话的界定
第一章 论辩理论研究综述
    一、欧美论辩理论研究概况
    二、俄罗斯论辩理论研究概况
    三、国内论辩理论研究概况
    四、总体评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最小论辩性对话理论
        一、最小对话单位
        二、最小论辩性对话
    第二节 合情推理理论
    第三节 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语用策略理论
        一、合作原则
        二、礼貌原则
        三、语用策略
第三章 论辩性对话中的话轮结构分析
    第一节 最小论辩性对话意向结构分析模式的普适性
        一、实例分析:汉语语料中最小论辩性对话的意向结构
        二、最小论辩性对话意向结构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最小论辩性对话的主要类型
        一、平行型
        二、连续型
        三、回指型
        四、离散型
    第三节 最小论辩性对话中的特殊话轮
        一、初始话轮
        二、结束话轮
        三、重复话轮
        四、问答话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论辩性对话中推理的语用特点
    第一节 论辩性对话中推理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论辩性对话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一、论辩性对话中的演绎推理
        二、论辩性对话中的归纳推理
    第三节 论辩性对话中的合情推理
        一、论辩性对话中合情推理的主要特征
        二、论辩性对话中合情推理的主要类型
        (一) 依据专家意见的推理
        (二) 依据个人品格的推理
        (三) 依据既定规则的推理
        (四) 其他合情推理类型
    第四节 论辩性对话中推理的语用评估标准
        一、可接受性
        二、相关性
        三、充分性
        四、明晰性
        五、义务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辩性对话中的语用策略
    第一节 论辩性对话中语用策略的指导原则
        一、合作原则和论辩性对话中的语用策略
        二、礼貌原则和论辩性对话中的语用策略
    第二节 论辩性对话中语用策略的类型
        一、宏观语用策略
        (一) 步步为营策略
        (二) 让步策略
        (三) 迂回策略
        二、微观语用策略
        (一) 预设策略
        (二) 模糊策略
        (三) 指代策略
        (四) 称呼策略
        (五) 其他策略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语料来源

(10)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与动静结合理论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动静结合”理论的形成
    2 “动静结合”理论的含义
    3 “动静结合”理论的先进性
        3.1 “动静结合”理论对西方接骨学发展的影响
        3.2 “动静结合”的生物力学
        3.3 “动静结合”的养生理念
    4 “动静结合”理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5 “动静结合”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6 “动静结合”理论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观察项目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人辅助下肢骨折钢板内固定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D]. 孙春生. 山东大学, 2021
  • [2]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D]. 包海波. 兰州大学, 2021(09)
  • [3]改良简易外固定架对犬胫骨骨折的治疗及临床应用[D]. 崔勤勤. 延边大学, 2020(05)
  • [4]改良克氏针对犬股骨骨折的治疗[D]. 于新月. 延边大学, 2020(05)
  • [5]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乌头煎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Pilon骨折60例临床观察[D]. 张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D]. 庄伟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拇外翻术后截骨端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 毕春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8]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探索[J]. 刘经端,古恩鹏. 医学与哲学(B), 2016(01)
  • [9]基于俄汉语料的论辩性对话的语用分析[D]. 何静.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09)
  • [10]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与动静结合理论相关性研究[D]. 吴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7)

标签:;  ;  ;  ;  

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