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探农村小学识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入[1](2021)在《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能力的发展关涉到个体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学前期是早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内幼儿需要初步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语言是少数民族幼儿进入学校教育体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幼儿充分做好语言入学准备,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字源识字法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够促进幼儿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可以较好促进幼儿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进而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因此本文以字源识字法作为切入点,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施路径。首先,从阅读技能、书面语言的感知辨别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三个方面调查M村5-6岁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和总结;其次,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个教育场域出发,分析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现实问题。再次,结合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情况,以环境创设、集中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实践,分为三个主要板块:第一,环境创设:基于汉字文化的时空布置;第二,集中教学活动:字源识字活动的“游戏化”探索;第三,主题活动:与生活环境中的汉字互动。最后分析研究成效,与活动开展前的幼儿前端能力相较发现,幼儿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初步形成阅读技能;字音与字形的联结能力显着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结合活动实施的效果进一步为字源识字法在民族地区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应用提出教育建议:创建有意义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完善成体系的字源识字资源库,推进字源识字绘本的开发;实现字源识字集中教学活动游戏化,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构建字源识字主题活动网,将字源识字渗透到幼儿各项活动中;有效整合字源识字活动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开展字源识字活动。
杨方[2](2021)在《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文中指出性别歧视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性别平等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美好愿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十个国家之一,而且无论是在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方面,或者女性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占比,还是最近的互联网领域中女性创业者数量,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这跟两百年多前的封建社会相比,跟一百多前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比,跟七十多年前的旧中国相比,都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但“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及其早期实践是研究新中国妇女事业的逻辑起点。实现妇女解放的前提是妇女接受教育,成为自身解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注重妇女教育事业。党和国家有关妇女教育的方针、政策如何落地重要、发挥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考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为指导,以局部区域为代表,以当事人为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口述史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相关档案材料,既有利于挖掘、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教育的史料,也有利于发现、梳理妇女解放、妇女教育事业发展的特色、经验、历史贡献和当代启示。泰兴地处苏北,解放初期的广大农村有三种不同类型,即老解放区、恢复区和新解放区,由于战争频繁,男子人口比例长期低于妇女,而且还有不少缺乏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不足的烈军工属。以泰兴为样本,研究这一时期妇女教育问题,具有典型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教育。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时期,基本确立了“人人平等,教育人人”、教育形式上不局限于学校、除了知识技能还要将革命思想融进教育并提高妇女政治参与能力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妇女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是决定中国革命胜败的重要力量,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区妇女教育模式,即妇女干部培养、妇女识字培训、女童学校教育、女工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在民主根据地,妇女支前、妇女生产、妇女参政,无不体现出妇女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主要围绕服务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展开,重点是培养妇女干部和提高妇女觉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全国女性教育重新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大众化改革,使女性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可以设立四个“观测点”,即:女童入学教育,识字扫盲教育,妇女社会教育,妇女干部教育。女童教育既是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的起点,也是从源头上阻隔农村文盲、半文盲妇女产生的重要途径。新中国初期泰兴当地政府加强女童入学教育的政策措施,满足了农村妇女的内在要求,切合了当地社会的具体实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初期泰兴女童入学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提升学龄女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把握好了四个关键点,即:整体设计,协同推进;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深入基层,有的放矢;创新教法,确保质量。泰兴的农村识字扫盲工作开展比较早,早在1941年冬,当时的泰兴抗日民主根据地就开展大规模的冬学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泰兴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农民继续参加冬学运动,并成立了专门的妇女识字班,开展识字扫盲;农村妇女在区乡妇联干部、村妇女干部和妇女代表的动员下,参与积极性远高于男性,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持续时间长,至1956年渐成高潮。泰兴妇女积极参与扫盲识字运动,宏观上讲为开展救灾备荒、实行土地改革、推进互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具体而言,不仅使广大妇女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切实增加了家庭收入,从而也为妇女地位的提升营造了氛围。通过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是促进妇女自身解放的重要路径。基于不同阶段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基于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新中国初期泰兴农村妇女社会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2年,在苏北行署领导下,主要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生产救灾、贯彻婚姻法等中心工作开展;1953-1956年,在江苏省委和扬州专区的领导下,主要结合基层普选、增产节约、农业合作化和统购统销运动等开展。但不管哪个阶段,形势政策、思想政治、生产劳动、卫生健康都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苏北妇女社会教育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越发觉醒和增强,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地位显着提升。但也暴露出教育对象的局限性、教育过程的间歇性、教育内容的抽象性和教育形式的有限性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妇女干部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社会整体氛围都是显着的影响因素。培养妇女干部、重视妇女参政是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最具特色的重要举措。泰兴属于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妇女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成长为妇女干部,为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立妇女自己的组织动员机构,将妇女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构,推举妇女干群模范,是这一时期泰兴妇女解放事业的三条战线。围绕这三条战绩,泰兴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培养路径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也日渐丰富;而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学习时势政策,其业务水平也得到相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妇女干部队伍的稳步发展,切实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她们不仅以其成功形象吸引着同辈人的效仿,而且影响、教育了守旧的父母及周遭“他者”,从而既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认可,又反过来触动社会文化转型。但妇女干部教育同样也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环境甚至家庭方面的制约。新中国初期的泰兴农村妇女教育,不仅对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妇女解放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留下了可供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借鉴的历史经验。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其经验就在于,要以农村妇女素质的提升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在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促进妇女解放。新中国初期泰兴妇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村妇女解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其经验对于加强与改善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对于实现《北京宣言》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吴斌[3](2020)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文中研究指明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在了解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吴娟[4](2020)在《小学低年段错别字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葫芦岛市邢屯小学为例》文中提出语文在学生学习的任何时期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学科更是凸显了它的重要性。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在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语文学界对于识字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普遍倾向于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方面,对于错别字的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关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农村学生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这种错别字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识字写字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减少错别字的发生,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参考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整理了错别字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一些策略来改善这种情况。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一共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学生上课情况的观察和对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分析,并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错别字的情况与原因,整理了小学生低年段常犯错别字的类型。错别字主要分为错字和别字两大类,错字主要体现为笔画增减错误和部件错误;别字主要包括音同或音近和形近的别字。第二部分,对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整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其一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尺度把握不当、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低、缺乏正确的识字教学理念、对识字教学意义认识不足;其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群体效应的影响、学生阅读量少,阅读习惯差、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也是导致小学生低年段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正是由于汉字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是造成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第三个原因;最后一个原因也是导致农村地区小学生错别字多发的一个特殊原因,是农村地区的环境影响,家长的不重视。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前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教师方面要提高个人素养、改变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识字教学、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错别字的严重性、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讲解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要改善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尽最大的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环境。
周海云[5](2020)在《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姜堰区Z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阅读是开阔农村留守儿童眼界的关键,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所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意义深远。随着2019年秋学期部编版新教材的全面使用,阅读素养将成为学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而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在生活中缺少亲情滋润,学习上缺少家庭教育督促,课外阅读更被家长忽视。本次研究选择Z小学,这是一所位于苏中泰州市辖区下的规模农村小学,是留守儿童的集中地。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等方法,调查研究该校3-6年级有一定识字量和阅读能力的留守儿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父母双方或单方(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经商的留守儿童;另一类是父母早出晚归打工,晚上九点后到家,无法正常照顾其学习生活的相对留守儿童。研究发现该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校管理者重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教师指导不到位,重布置,轻指导、评价;家庭监管缺失,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该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参照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团体动力学、目标设定理论,重点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社会家庭支持和留守儿童自我阅读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通过这些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期改善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缺失的现状,为促进规模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范珍珍[6](2020)在《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后续的写作学习影响颇大。本研究以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从问题、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对该校的写话教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研究把写话教学定义为“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语文教学活动”,概括出了写话教学的基础性、直观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基础性体现在写话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上,写话教学对学生后续的习作学习、写作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产生重要影响。直观性和综合性都体现在写话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写话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直观性和综合性。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的写话教学中,学生有很强的写话兴趣,写话动机却偏于消极。在构思写话时,他们不能从生活中搜集材料,在形成书面表达时,受心理转换能力和识字量的束缚较多,运用标点符号的熟练程度也影响着最后的写话结果。在写话习惯方面,检查修改、阅读积累等习惯的养成情况也不理想。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在选择写话教学内容时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写话练习,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写话教学资源,写话教学方式和写话评价方式都过于老套和单一。本研究探讨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写话的认识存在偏差和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思路的僵化以及教学技能上的欠缺。最后,本研究对改进该校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实施建议,包括积极开发写话课程资源、选择合理的写话教学策略和完善写话评价三个方面。积极开发写话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教育教学资源,更新写话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写话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将写话融入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创新写话教学方式。完善写话评价,需要教师围绕课标对学生的写话进行评价,不把课标以外的写话要求纳入评价范围内,减轻学生写话压力,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样,小心呵护学生写话的兴趣,提高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计宇[7](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最常使用的课程载体,但小学语文学习内容是内隐于教科书选文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炼出选文适切的语文学习内容,也就是建构出选文的语文学习意义是其选文使用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建构出体现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本研究围绕建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这一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内涵与变革指向、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状态与如何建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四方面进行层层推进的研究。全文由序言、导论、结语与正文七章共十部分构成。序言与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起点、研究立场、研究意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一章与第二章具体分析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本质功能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全面呈现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变革指向。第三章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进行的理论分析,进而把握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与基本类型。第四章、第五章与第六章则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选文理解实然样态的调查与案例分析,提炼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呈现其专业生存方式的现状。第七章中提出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类型与建构策略。结语部分是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研究结论:第一,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集中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其教学实践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必然集中体现了其专业发展样态。第二,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实用型、意义模糊型、技术惯例型、天真依赖型、语言中心型、思想中心型六种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历史性过强、僵化性突出、模仿性明显,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生存方式也难以呈现出与其他群体的差异,客观呈现出其专业生存处于专业自我的缺失消解、专业实践的困惑焦虑与专业发展的表面被动状态之中。第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由其专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构成,通过知其所为:理解观念真实回归于语文学习意义的探寻;知其所由:理解方法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特质的需求;知其所至:理解内容切实回归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三知”策略,建构出专业发展型、批判反思型与素养中心型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能够明确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从而使其专业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另外,又对整体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后续的研究展望:小学教师教育中的语文学科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纵向历时研究都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冉小凤[8](2019)在《铜仁市碧江区农村小学低段识字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低段识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一直没有动摇过,识字被视为学好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进行正常阅读与写作的必备条件。课标指出:“识字是低段的中心任务”,即低段的语文得抓牢抓实识字教学,为今后各科学习铺好路子。语文界很多专家、研究者都致力于识字研究,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归纳关注的焦点:有的偏向于识字兴趣的研究,有的偏向于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的探讨,还有的偏向识字理论探索等等,其研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识字教学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城乡孩童的成长与学习的差异性也是有目共睹的,识字必须因材施教、识字策略必须取舍得当。然而,在实际的农村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区和偏差,误把识字简单理解为“多认几个生字”或“重复地抄字记字”,识字方法固化,没有具体考虑农村小学孩童的学情。农村小学孩童厌字情绪越演越烈,导致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水平较低下,语文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农村小学,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农村小学孩童这一“特殊群体”。论文的绪论部分重点围绕选题缘由、研究理论现实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等内容展开详细概述,在借鉴、总结前人识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论文有用的理论依据。从而分析农碧江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力图探析出切合碧江农村小学实际的识字策略,丰富识字形式,提升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论文除了结语和绪论外,正文共有三章,现简要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是对识字教学的相关理论概念、地位及目的进行简要的阐述研究。主要是对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概念的界定,清晰认识研究的目标范围。重点阐述了识字的地位和目的,为后文写作提供理论方向,让一线教师对识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识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识字更不是简简单单的记住几个生字,识字过程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童的表达交流、提升阅读、习作品质的能力的过程。同时,识字不仅是在传承古人优秀文化,也是在培养孩童的智慧。第二章主要是关于碧江区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和问题分析,笔者根据师生识字问卷重点分析出如下问题:一是农村小学孩童来源特殊,特殊于“源于农村小学家庭、家校沟通不到位、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少数民族居多,以方言交流为主”;二是农村小学孩童学习力特殊,特殊于“识字动力不足、识字方法单一、识字习惯欠缺”;三是农村小学教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文教师非语文类专业、识字方法固化、盲目抄写等等。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的识字教学现状,笔者试图探究出优化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主要从三个大方面入手,一是想方设法提兴趣,二是通力协作抓习惯,三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资源。
杜兰[9](2019)在《写作心理“三级转换”理论下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单幅或者多幅图画进行初级阶段的书面言语表达的过程。看图写话训练是小学生进行书面言语表达的入门阶段,是小学中段、高段习作的重要基础,意义重大。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看图写话教学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既有基于实践经验的研究,也有基于本质认识,即写作心理过程理论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看图写话教学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看图写话中表现出观察、思维、表达等诸多问题。如何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写作心理“三级转换”理论下的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研究。本文除结语部分外,分四章来进行相关论述。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以及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章:通过现状调查,总结了小学低段看图写话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来自教与学两方面的原因;第三章:“三级转换”理论的缘起及其与看图写话的联系,系统阐述了“三级转换”理论与“一级转换”理论、“二级转换”理论之间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并论述了“思维转换内部言语转换初表达转换精表达”的转换理论与看图写话“词、短语——串联的事件——一句话、一段话”思维操作流程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三级转换”理论在小学低段看图写话中的教学研究,第一节阐述了从培养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着手,指导学生找准图画中的物,形成单个的词、短语再理清图画的顺序,形成串联的事,从而实现从思维到内部言语的第一级转换。第二节阐述了运用内部言语功能指导学生抓住要素写一句话;抓住细节,发挥想象写一段话从而实现从内部言语到表达的第二级转换。第三节阐述了从强化训练着手如何提升看图写话书面言语表达能力,提出了口头言语训练、口述写话、写放胆文的建议。本研究立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希望对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后面的习作、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放飞小学生的写作梦想。
甘红润[10](2018)在《贵州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凤冈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起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逐步发展,我国的识字教学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识字教学面临许多困惑,识字量提不上去,识字效率低下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和相关学者关心的问题。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促进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效率就成为了教育部门及有关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贵州省凤冈县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对教师的识字教学、学生的识字学习、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家庭识字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发对农村识字教学现状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改进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及相关文献综述,指明了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贵州省凤冈县农村识字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识字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家庭环境都是影响识字教学的因素。第三部分为农村小学识字困难成因分析。本章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及家庭层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不高对识字教学有较大影响;教师缺乏正确的识字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方法传统严重阻碍了识字教学的发展;学校和家庭识字氛围的缺失更是令识字教学发展举步维艰。第四部分为对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建议。本章针对影响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因素,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教师首先应树立好正确的识字教学理念,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学校应调动各种因素,为学生的识字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应密切联系学校,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家庭识字氛围。第五部分为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提出了对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希望。
二、浅探农村小学识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探农村小学识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基于阅读早期介入于民族地区儿童发展重要性的关注 |
2.基于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的反思 |
3.基于字源识字法与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间较强适切性的思考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
1.研究过程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综述 |
1.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 |
2.字源识字法的相关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1.早期阅读 |
2.字源识字法 |
二、M村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培养现状分析 |
(一)研究场域 |
1.幼儿园 |
2.怒族幼儿家庭 |
3.怒族社区 |
(二)研究对象 |
(三)M村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
1.阅读技能 |
2.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 |
3.理解能力 |
(四)M村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现实问题 |
1.缺失:早期阅读的环境创设不足,时间、空间得不到保障 |
2.偏移:早期阅读活动目标制定“就低不就高” |
3.随机:早期阅读活动内容无计划生成 |
4.单一:早期阅读活动实施形式完全依托集体教学,指导形式以问答法为主 |
5.片面:早期阅读活动评价方式侧重于可视化结果性评价 |
6.藩篱:幼儿园、社区、家庭三者间缺乏有效交流 |
三、字源识字活动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研究设计 |
(一)字源识字法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实施的可行性 |
1.以形表义——文字符号与怒族儿童示物的共通之处 |
2.文化认同——怒族幼儿字源识字的心理基础 |
3.理解融通——字源识字与早期阅读的内在联系 |
(二)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目标的制定 |
(三)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内容的选择 |
1.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体现汉字构形规律 |
2.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关注汉字实际意义 |
3.整合怒族的社区资源,尊重汉字语用环境 |
(四)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过程的实施 |
(五)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过程的评价 |
四、字源识字活动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研究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 |
(一)环境创设:基于汉字文化的时空布置 |
1.字源识字活动的时空环境创设 |
2.阅读习惯我知道:阅读规则的符号化规约 |
3.我的小天地:汉字符号的妙用 |
(二)集中教学活动:字源识字活动的“游戏化”探索 |
1.字源识字活动一:汉字从哪里来 |
2.字源识字活动主题二:五官争功 |
3.字源识字活动主题三:马夫奇遇记 |
(三)主题活动:与生活环境中的汉字互动 |
1.社区、幼儿园共育活动:家乡的旅游手册 |
2.家园共育活动:设计我的名字 |
3.家园、社区共育:字源识字绘本亲子共读 |
(四)实践研究的结果 |
1.幼儿对书籍概念有所了解,阅读兴趣显着提高 |
2.幼儿的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提升,喜欢用符号表现故事 |
3.幼儿的文本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的将图文结合 |
4.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早期阅读教育,对字源识字法产生了解 |
5.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字源识字活动方案,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基本达成 |
6.幼儿园、社区、家庭在字源识字活动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
五、字源识字法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教育建议 |
(一)创建有意义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
(二)完善成体系的字源识字资源库,推进字源识字绘本的开发 |
(三)实现字源识字集中教学活动游戏化,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
(四)构建字源识字主题活动网,将字源识字渗透到幼儿各项活动中 |
(五)有效整合字源识字活动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开展字源识字活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 |
一、传统中国妇女教育及其近代嬗变 |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
三、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问题的基本主张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理论与实践 |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教育 |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学制改革与女童入学教育 |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根据地学制与女童入学教育 |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女童教育概述 |
三、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与小学教育 |
四、学校教育恢复中的女童入学教育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学校教育 |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
二、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
三、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入学的基本状况 |
四、影响女童入学教育的多元因素 |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入学教育成就 |
一、苏北农村女童入学率的提升 |
二、苏北农村女童辍学率的降低 |
三、苏北农村女童教育环境的改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 |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识字扫盲教育政策与措施 |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概述 |
二、全国农村识字扫盲的方针政策 |
三、江苏农村识字扫盲的具体措施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识字扫盲运动中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状况 |
一、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文盲率 |
二、“三区”并存下的妇女参与社会变革 |
三、政府主导的升级识字扫盲教育 |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的识字扫盲教育成就 |
一、苏北农村妇女能力素质的提高 |
二、苏北农村妇女家庭收入的增加 |
三、苏北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 |
四、苏北农村识字扫盲教育的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概述 |
二、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内容 |
一、形势政策教育 |
二、思想政治教育 |
三、生产劳动教育 |
四、卫生健康教育 |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主要成效 |
一、农村妇女主体作用的显现 |
二、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
三、农村妇女自我意识的增强 |
四、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 |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
一、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成就 |
一、苏北农村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 |
二、苏北农村妇女干部培养路径多样 |
三、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内容丰富 |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的意义 |
一、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妇女解放 |
二、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社会进步 |
三、妇女干部教育与妇女自身解放 |
四、妇女干部教育的制约因素探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 |
一、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 |
二、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
三、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 |
四、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当代启示 |
一、为新时代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二、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改革提供方法 |
三、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口述材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加大教学实践力度,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
四、彰显学生主体,审视开放效果 |
五、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4)小学低年段错别字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葫芦岛市邢屯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四)研究意义 |
(五)学校情况介绍 |
一、农村低年级小学生错别字情况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错别字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展示与分析 |
二、错别字类型 |
(一)错字类型 |
(二)别字类型 |
三、错别字原因分析 |
(一)学生原因 |
(二)教师原因 |
(三)汉字结构特点原因 |
(四)环境原因 |
四、减少错别字的策略 |
(一)从学生方面减少错别字 |
(二)从教师方面入手,减少学生错别字 |
(三)根据汉字特点减少错别字 |
(四)改善环境,减少学生错别字 |
结语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二 、调查问卷(教师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姜堰区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查阅 |
1.4.2 问卷调查 |
1.4.3 访谈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情况调查 |
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3 调査问卷过程 |
2.4 调查情况的分析 |
2.4.1 参加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2.4.2 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基本现状分析 |
2.4.3 学校课外阅读管理的成效分析 |
2.4.4 学校课外阅读管理的问题分析 |
2.4.5 与非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对比分析 |
第三章 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问题及成因 |
3.1 学校管理者不重视 |
3.1.1 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未纳入日常管理 |
3.1.2 图书室(角)书籍资源不足 |
3.1.3 阅读时间未有效监管 |
3.1.4 阅读活动缺乏有效组织、评价 |
3.2 教师重布置,轻指导 |
3.3 家庭监管缺失 |
第四章 完善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 |
4.1 完善学校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措施 |
4.1.1 加强留守儿童日常管理 |
4.1.2 统筹规划课外阅读管理 |
4.1.3 丰富书籍来源 |
4.1.4 明确课外阅读管理内容 |
4.1.5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
4.1.6 加强师资培训 |
4.1.7 助力家庭教育提升 |
4.2 强化教师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责任 |
4.2.1 分层级强化管理 |
4.2.2 加强阅读指导和督导 |
4.2.3 组建阅读团体 |
4.2.4 及时评价鼓励 |
4.3 提升社会、家庭对留守儿童阅读的支持 |
4.3.1 广泛动员宣传,共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
4.3.2 加强家庭监管,延续学生阅读习惯 |
4.3.3 发挥“教育+互联网”优势,丰富阅读内容 |
4.4 培养留守儿童自我阅读管理能力 |
4.4.1 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
4.4.2 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 |
4.4.3 制定自身阅读发展计划 |
4.4.4 实施有效的激励教育 |
4.4.5 强化自我管理训练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1.1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
5.1.2 必须采取措施,实施有效管理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访谈纲要 |
(6)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相关研究及启示 |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写话教学概述 |
(一)写话教学的概念 |
(二)写话教学的特点 |
1.基础性 |
2.直观性 |
3.综合性 |
二、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写话教学的现状 |
(一)第一学段学生写话现状 |
1.第一学段学生写话现状调查 |
2.学生写话的现存问题 |
(二)第一学段教师写话教学现状 |
1.教师写话教学现状调查 |
2.教师写话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
三、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写话教学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分析 |
1.学生对写话的认识有所偏差 |
2.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 |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不足 |
2.教师的写话教学思路僵化 |
3.教师的写话教学技能欠缺 |
四、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实施的建议 |
(一)积极开发写话课程资源 |
1.充分利用教材 |
2.引入优质绘本 |
(二)选择合理的写话教学策略 |
1.变“应试”为“应需” |
2.变娱乐为学习 |
3.变作业为“作品集” |
(三)完善写话评价 |
1.围绕课标进行评价 |
2.评价主体多元化 |
3.评价标准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7)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话语转型 |
(二)教科书选文研究思维的转换 |
(三)21世纪社会生活变革的要求 |
(四)个人的实践反思与研究旨趣 |
二、研究起点 |
(一)研究现状 |
(二)概念诠释 |
三、研究立场 |
四、研究意义 |
(一)衔接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
(二)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反思自身专业性,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
(三)深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研究视域,丰富教科书研究理论 |
五、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与主体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体结构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本质功能探寻 |
一、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特色流变 |
(一)传承为主:选文体系初建期(1902年-1912年) |
(二)实用为先:选文第一次变革期(1912年-1949年) |
(三)应时开拓:选文第二次变革期(1949年-1977年) |
(四)多元并存:选文第三次变革期(1978年-2000年) |
(五)素养指向:选文第四次变革期(2001年-现在) |
二、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编写特点 |
(一)选文标准明确 |
(二)选文特征突出 |
三、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本质功能 |
(一)教科书选文是学习语言规范的首要材料 |
(二)教科书选文是掌握思维方法的有力工具 |
(三)教科书选文是唤醒审美体验的重要媒介 |
(四)教科书选文是建构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 |
一、追寻与创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双重意蕴 |
(一)作为普通读者对选文个体本身意义的追寻 |
(二)作为专业教师对选文语文学习意义的创建 |
二、历史与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双重对话 |
(一)作为普通读者与选文的对话 |
(二)作为专业教师与选文的对话 |
三、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 |
(一)明确自身身份的复合性 |
(二)把握理解过程的立体对话 |
(三)强调理解内容的素养指向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理论分析 |
一、文本解读范式与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辨析 |
(一)文本解读范式的内涵 |
(二)文本解读范式的主要类型 |
(三)“文本解读范式”与“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差异 |
二、“文本解读范式”形成的教师选文研究困境 |
(一)宏观研究模糊 |
(二)中观研究散乱 |
(三)微观研究浅表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与类型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可能类型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
(二)调查范围与样本 |
(三)调查工具的编制 |
(四)数据与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
二、调查结果呈现 |
(一)理解观念现状呈现 |
(二)理解方法现状呈现 |
(三)理解内容现状呈现 |
三、调查发现 |
(一)“知”“行”反差大 |
(二)教师身份单一性强 |
(三)理解过程单向度强 |
(四)理解内容适切性差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主要类型 |
(一)不同理解观念形成的范式类型 |
(二)不同理解方法形成的范式类型 |
(三)不同理解内容形成的范式类型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特点 |
(一)理解范式历史性过强 |
(二)理解范式僵化性突出 |
(三)理解范式模仿性明显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实然样态成因探析 |
(一)理解观念:对选文语文学习意义思考不足 |
(二)理解方法:对批判性思维缺乏全面运用 |
(三)理解内容: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握模糊 |
第六章 基于专业生存方式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案例分析 |
一、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 |
(一)案例选择 |
(二)分析框架 |
二、案例分析 |
(一)专业意识的独特性分析 |
(二)独有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
(三)特有的专业能力情况分析 |
三、根基不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方式现状 |
(一)独特的专业意识片面固化 |
(二)独有的专业知识与学科疏离 |
(三)特有的专业能力单一薄弱 |
四、根基不牢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方式成因探析 |
(一)对学科任务特质认知不清 |
(二)具备的学科知识结构不良 |
(三)对学科思维方法掌握不足 |
第七章 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 |
一、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特点 |
(一)理解观念明确指向于专业发展 |
(二)理解方法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 |
(三)理解内容聚焦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二、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类型 |
(一)类型:专业发展型、批判反思型与素养中心型 |
(二)专业生存方式独特性的体现 |
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策略 |
(一)知其所为:理解观念真实回归于语文学习意义的探寻 |
(二)知其所由:理解方法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特质的需求 |
(三)知其所至:理解内容切实回归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结语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集中体现 |
(二)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 |
(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过程 |
二、研究反思 |
(一)理解范式的内涵本质:在文本解读与选文理解的差异中明确 |
(二)理解范式的变革指向:在选文使用的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清晰 |
(三)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在选文使用的调查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 |
(四)理解范式的应然建构:在选文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生成 |
三、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调查问卷 |
附录2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访谈提纲 |
附录3 :六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典型案例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铜仁市碧江区农村小学低段识字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目标 |
五、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识字教学相关理论概念、定位及目的 |
第一节 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基本概念定义 |
一、农村小学 |
二、低段 |
三、识字教学 |
第二节 识字在语文“课标”中的定位及识字目的 |
一、识字在课标中的定位 |
二、识字教学的目的 |
第二章 关于碧江区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关于问卷调查说明 |
第二节 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问卷反馈 |
一、农村小学生源特殊 |
二、农村小学孩童学习力特殊 |
三、农村小学教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
第三章 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想方设法提识字兴趣 |
一、识字,从训练说普通话话开始 |
二、用“趣”激发“识”的动力 |
三、激励的语言激发“识”的兴趣 |
四、用比较的情景培养“观”的能力 |
五、寓识字于生活来巩固识字 |
六、归类识字,学以致用 |
第二节 通力协作培养识字习惯 |
一、家校携手,共育孩童习惯 |
二、培养自觉的识字习惯 |
三、培养孩童主动表达和交流的习惯 |
第三节 优化教师资源 |
一、语文教师应知应晓的识字方法 |
二、为农村小学配备专业语文教师 |
三、培养“学习、实践、反思”型教师 |
四、加强文字学学习,灵活运用字理识字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写作心理“三级转换”理论下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基于实践的研究综述 |
1.4.2 基于理论的研究综述 |
2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与“学”现状及成因 |
2.1 看图写话“教”与“学”的现状 |
2.1.1 对学生“学”的现状调查 |
2.1.2 对教师“教”的现状调查 |
2.2 看图写话“教”与“学”出现的问题 |
2.2.1 观察不得法,写话无方向 |
2.2.2 思维欠活跃,写话不生动 |
2.2.3 表达欠功底,写话痛点多 |
2.3 看图写话“教”与“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2.3.1 学生“学”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2.3.2 教师“教”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3 “三级转换”的理论缘起及其与“看图写话”的联系 |
3.1 “三级转换”的理论缘起 |
3.1.1 从“两因素”说到“一级转换”理论 |
3.1.2 从“写作过程的双重变换特性”理论到“二级转换”理论 |
3.1.3 从“二级转换”理论到“三级转换”理论 |
3.2 “三级转换”理论与“看图写话”的联系 |
3.2.1 “思维转换内部言语”(“物”—“意”)与“看图写话”的联系 |
3.2.2 “内部言语转换表达”(“意”—“文”)与“看图写话”的联系 |
3.2.3 “初表达转换精表达”(“文”—“文”)与“看图写话”的联系 |
4 “三级转换”理论在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中的研究 |
4.1 从培养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着手指导看图写话,实现第一级转换 |
4.1.1 培养观察能力,找准物及其联系,实现第一级转换 |
4.1.2 培养思维与联想能力,激活写话思路,拓展第一级转换 |
4.2 从内部言语功能着手指导看图写话,实现第二级转换 |
4.2.1 述谓功能训练学生抓图画要素写一句话 |
4.2.2 简约排列功能训练学生找细节、加想象扩展成一段话 |
4.3 从强化训练着手指导看图写话,提升书面言语表达能力 |
4.3.1 通过训练口头言语以提高书面言语 |
4.3.2 通过口述写话以降低书面写话难度 |
4.3.3 鼓励写放胆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贵州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凤冈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情况调查 |
一、凤冈县农村小学现状概述 |
二、教师识字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二)随堂听课与访谈记录 |
三、学生识字基本情况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二)访谈记录 |
四、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调查 |
第二章 农村小学识字困难成因分析 |
一、教师层面原因分析 |
(一)教师年龄梯队不合理 |
(二)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低 |
(三)教师缺乏正确的识字教学理念 |
(四)教师识字教学方法单一 |
(五)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
二、学生层面原因分析 |
(一)学龄儿童识字心理机制的特殊性 |
(二)农村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特殊性 |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识字习惯 |
三、学校层面原因分析 |
(一)缺少对教师的指引培训 |
(二)学校识字氛围淡薄 |
(三)物质条件有限且利用率低 |
四、家庭层面原因分析 |
(一)家长文化素养较低 |
(二)多为留守儿童 |
(三)家庭轻视教育 |
第三章 对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建议 |
一、对教师的建议 |
(一)把握识字教学目标,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 |
(二)加强识字相关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三)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识字能力 |
(四)发挥农村优势,拓展识字资源 |
(五)巧设作业,科学评价 |
二、对学校的建议 |
(一)加强对教师的指引培训 |
(二)调动各种因素,营造校园识字氛围 |
(三)加强阅读环境建设,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
(四)开展各种识字比赛活动 |
三、对家庭的建议 |
(一)密切联系学校,建立家校协作 |
(二)创设家庭识字氛围,引导学生生活中识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后记 |
四、浅探农村小学识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 王思入. 大理大学, 2021(08)
- [2]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D]. 杨方. 扬州大学, 2021
- [3]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 吴斌. 青海教育, 2020(12)
- [4]小学低年段错别字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葫芦岛市邢屯小学为例[D]. 吴娟.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5]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姜堰区Z小学为例[D]. 周海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6]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研究[D]. 范珍珍.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D]. 计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铜仁市碧江区农村小学低段识字现状分析与对策[D]. 冉小凤.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 [9]写作心理“三级转换”理论下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研究[D]. 杜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贵州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凤冈县为例[D]. 甘红润. 贵州师范大学,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