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

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

一、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梁翠萍,耿岚岚,叶丽萍,李慧雯,任路,陈佩瑜,龚四堂[1](2021)在《广州市单中心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广州市某医院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回顾在该院接受Hp根除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p感染、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接受Hp根除治疗的560例患儿中男288例、女272例,年龄(7.94±2.63)岁。45.4%(254/560)患儿行胃镜检查,54.6%(306/560)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所有患儿1次根除成功率为60.0%(336/560),3联14 d方案(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成功率(70.0%)最高,3联序贯方案(PPI+阿莫西林5 d,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 d)次之(53.6%),3联10 d方案根除率最低(49.4%)。102例患儿在首次根除失败后放弃再次根除治疗,112例患儿接受再次根除治疗。2次根除成功率为69.2%,3次根除成功率为75.0%。86例患儿行Hp耐药检测,Hp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显示培养阳性率为77.9%(67/86),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7.9%(12/67)。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方法检测克拉霉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9.8%(17/86)。结论目前该医院未严格采用基于胃镜检查的侵入性方法进行Hp感染诊断,Hp根除成功率较低,应该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根除成功率,避免扩大根除治疗范围。

谢丹萍[2](2021)在《13碳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慢性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慢性腹痛儿童使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14例慢性腹痛患儿展开研究,所有患儿均检测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依次给予其13C-UBT、粪便HP抗原检测(HPSA)和血清HP抗体检测(HP-LgG),并以胃镜下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在H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阳性检出率方面,HPSA检测12.32%、HP-LgG检测12.8%、13C-UBT检测13.53%、金标准14.01%,四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效能方面,13C-UBT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HPSA检测以及HP-LgG检测(P<0.05),但HPSA检测和HP-LgG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C-UBT检测在阳性检出率方面和与HPSA检测、HP-LgG检测基本一致,但在诊断效能方面,13C-UBT检测的应用价值明显更高,临床诊断优势更加显着,值得推广实施。

何蕾[3](2020)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再发性腹痛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对入选患儿进行血清Hp-IgG抗体、Hp-CagA抗体、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并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98例儿童再发性腹痛患儿中有33例Hp-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3.67%; 33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Hp-CagA抗体检测,有26例患儿血清Hp-CagA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78.79%; 9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阳性34例,阳性检出率为35.69%。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作息,对提高儿童再发性腹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惠霖[4](2020)在《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儿童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中医证候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地区分布、饮食情况、疾病发病情况、生长发育、既往史、过敏史等相关性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儿童再发性腹痛的病例,共计122例。收集患儿病史及症状表现,填写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应用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Excel及SPSS 23.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RAP临床特点:本次研究共收入122例患儿,年龄分布在3岁至14岁之间,平均7.96±2.94岁,男女比例约为1.07:1;病程多集中在6个月至3年,腹痛多无明显诱因,发作时间多无规律或出现在餐后,多数患儿3月内腹痛发作频率在60次以下,平均0-1.5天疼痛发作1次,每次多在半小时内可缓解;临床表现以脐周或上腹部隐痛为主,疼痛并不剧烈,可表现出无或一种或多种伴随症状,伴随纳差的患儿最多,面色多红润正常,少数有白斑,舌苔脉象多表现为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患儿多无既往相关病史和过敏史。2.122例RAP患儿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湿阻中焦证(42.63%)>脾胃湿热证(22.13%)>肝胃不和证(20.49%)>乳食积滞证(5.73%)>脾胃虚寒证(4.92%)>腹部中寒证(2.46%)>胃阴不足证(1.64%),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型分布与一般情况:各证型间身高分级经统计分析有相关性,经回归分析认为身高偏高的患儿证型为湿阻中焦证的可能性偏低。经检验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城区及非城区分布无显着相关性,与患儿的饮食时间是否规律、挑食与否、食量多少、喜食肉类与否、喜食甜食与否无相关性,与患儿的体重、既往相关病史、过敏史也无相关性。4.中医证型分布与疼痛性质有相关性:腹部中寒证中绞痛病例最多,脾胃湿热证中灼痛病例最多,肝胃不和证中胀痛病例最多,乳食积滞证中隐痛与胀痛病例比例相当,湿阻中焦证、脾胃虚寒证中均以隐痛病例最多,胃阴不足证中隐痛病例与灼痛病例比例相当。经回归分析也提示表现为灼痛分型为脾胃湿热证可能性更高,表现为胀痛分型为肝胃不和证可能性更高,表现为隐痛分型为湿阻中焦证可能性更高。5.中医证型分布与疼痛缓解方式有相关性:脾胃虚寒证中自行缓解与按揉后或热敷后缓解的病例比例相当,胃阴不足证中自行缓解与不能缓解的病例比例相当,余证型中均以能自行缓解的病例最多。在所有自行缓解、按揉后或热敷后缓解的病例中,均是湿阻中焦证分布最多。6.中医证型分布与伴随症状有相关性:伴随症状中,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口臭、纳差、大便干分布于各证型间,影响中医证型分布,其中嗳气、腹胀、口臭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密切。经回归分析,伴随口臭的病例分型为脾胃湿热证的可能性更高;伴随嗳气、但不伴随口臭的病例分型为肝胃不和证的可能性更高;不伴随腹胀的病例分型为湿浊中阻证的可能性更高。7.中医证型分布与主症轻重程度有相关性:胃阴不足证中中症、重症病例比例相当,余证型中均为中症病例最多。8.中医证型分布与有无诱因、疼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次症轻重程度均未提示有相关性。9.122例RAP病例中Hp感染24例,阳性率为19.67%,年龄分布在3岁至14岁之间,平均9.17±3.25岁,男女比例为1.4:1,经检验,Hp感染与年龄有统计学差异,与性别、病程、地区分布、症状轻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10.Hp阳性患儿的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为:湿阻中焦证(41.67%)>脾胃湿热证(29.17%)>肝胃不和证(25.00%)>脾胃虚寒证(4.16%)>腹部中寒证(0%)=乳食积滞证(0%)=胃阴不足证(0%)。经检验,不同证型间Hp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儿童RAP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疼痛性质多样化,可自行缓解但易反复,诱因不明,发作时间规律性不强,中医证型分布以湿阻中焦证最多,其分布与疼痛性质、疼痛缓解方式、主症轻重程度有相关性,与Hp感染、年龄、性别、病程、地区、饮食情况、有无诱因、疼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生长发育、既往相关病史、过敏史、次症轻重程度无相关性。2.本研究提示腹部中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湿阻中焦证、乳食积滞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的证候特点。3.本研究提示RAP证候变化规律,热证演变:初起湿阻中焦证,中期以乳食积滞证、脾胃湿热证为主,后期以胃阴不足证为主;寒证演变:初起腹部中寒证,后期则以脾胃虚寒证为主。4.Hp阳性患儿中湿阻中焦证最多,脾胃湿热证次之,提示与Hp感染相关。湿邪内阻,久生湿热,湿阻中焦证可为脾胃湿热证前期状态,可能为Hp的易感性埋下祸根。

李怡[5](2020)在《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及证素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11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与147例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生活饮食习惯、疾病诱因、消化道症状、合并症、内镜下表现、特别是中医证素和证候的对比分析研究,探索HP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出HP感染与PU患者证候证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HP感染、中医药辨证论治辅助根除HP,促进溃疡愈合与防止溃疡复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收集2019年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二住院的内镜确诊3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初步研究对象,进行HP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况、职业、文化程度、初发、复发、家族史。3.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活饮食习惯、发病诱因。4.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及合并症情况。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内镜下表现特点。6.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两组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并比较两组中医证素、证候信息。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按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得出及按中医证素分析得出中医证候的异同。8.进行HP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3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测结果为Hp阳性者211例、Hp阴性者147例。2.两组患者中男性均多于女性(P>0.05);Hp阳性组溃疡发病年龄高峰为60-69岁,Hp阴性组为50-59岁(P<0.05);HP感染与患者婚姻状况不相关(P>0.05);Hp阳性组职业中司机、体力劳动者比例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Hp阳性组复发率、溃疡病家族史患者比例均高于Hp阴性组(P<0.05)。3.两组患者饮食嗜好比较,Hp阳性组中偏嗜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饮食、酗酒患者比例较高,Hp阴性组中偏嗜过酸过甜、粗硬饮食、饮咖啡患者比例较高(P<0.01);两组患者生活习惯比较,Hp阳性组中卫生习惯较差、不规律饮食、吸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Hp阴性组,Hp阴性组患者习惯分餐、暴饮暴食比例高于Hp阳性组(P<0.01);在发病诱因方面,Hp阳性组精神刺激比例较高,Hp阴性组劳累、受凉、NSAIDs比例较高(P<0.01)。4.Hp阳性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及消化道出血及梗阻的概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1)。5.内镜下比较:Hp阳性组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复合性溃疡(compound ulcer,CU)、多发溃疡、胃体溃疡、胃底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深凹溃疡比例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溃疡周围的粘膜点状发红、弥漫性发红、充血水肿、红斑样改变明显多于Hp阴性组(P<0.01),伴胆汁反流的比例低于Hp阴性组。6.经聚类分析,提取Hp阳性患者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属实者气滞、湿、热、血瘀,属虚者为阴虚、阳虚。提取类证共有6个,分别为类脾胃湿热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胃络瘀阻证、类胃阴不足证、类脾胃阳虚证。提取Hp阴性患者病位证素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属实者气滞、湿、热、血瘀,属虚者为阴虚、阳虚。提取类症共有5个,分别为类胃络瘀阻证、类胃阴不足证、类脾胃虚弱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肝胃不和证。经因子分析,提取Hp阳性患者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属实者气滞、热、湿、血瘀,属虚者为阴虚、阳虚、气虚。提取类证共有6个,分别为类脾胃湿热证(25.1%)>类脾虚湿热证(17.1%)=类肝胃郁热证(17.1%)>类胃阴不足证(16.5%)>类肝胃不和证(13.3%)>类胃络瘀阻证(10.9%)。提取Hp阴性患者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属实者热、气滞、湿、血瘀,属虚者为阴虚、阳虚、气虚。提取类证共有6个,分别为类肝胃不和证(24.5%)>类胃阴不足证(19.7%)>类脾胃湿热证(15.6%)>类肝胃郁热证(15.0%)>类脾胃虚弱证(14.3%)>类胃络瘀阻证(10.9%)。经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证素、证候分析分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依据共识意见,经中医医师辨证得出的证候分布为:Hp阳性组:脾胃湿热证(32.7%)>肝胃不和证(21.8%)>胃阴不足证(15.2%)>肝胃郁热证(14.7%)>脾胃虚弱证(8.1%)>胃络瘀阻证(7.6%)。Hp阴性组:肝胃不和证(36.1%)>胃阴不足证(14.2%)>脾胃虚弱证(13.6%)>脾胃湿热证(12.2%)>肝胃郁热证(12.2%)>胃络瘀阻证(11.6%)。经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证候分析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对专家辨证与因子分析-证素辨证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Hp阳性患者专家辨证与因子分析-证素辨证法结果有所差异(P<0.01)。而Hp阴性患者专家辨证与因子分析-证素辨证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Hp阳性患者专家辨证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比例较高;而通过因子分析的证素辨证结果示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比例明显较高。8.HP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有年龄、受教育程度低、饮食偏嗜、不规律饮食(可能与职业相关,如司机)、不习惯分餐、不良卫生习惯、精神刺激因素、经常聚餐、吸烟、酗酒等。结论:1.HP感染与年龄、受教育程度低、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偏嗜、不规律饮食以及精神刺激因素等有关,与患者性别、婚况无明显相关。2.Hp阳性组的消化性溃疡有特征性的粘膜表现,其溃疡往往多发、深大、十二指肠球部及胃体、胃底多见,更容易出现合并症,临床症状相对偏重。3.Hp阳性PU患者最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属实者气滞、热、湿、血瘀,属虚者为阴虚、阳虚、气虚。其中湿、热证素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PU患者最多见的中医证候为脾胃湿热证。Hp阴性患者最为多见的证候类型为肝胃不和证。提示湿、热可能是Hp感染的特征性表现。4.Hp阳性患者专家辨证及因子分析-证素辨证存在差异,提示对PU患者的中医辨证诊治仍需更多的规范化研究与培训。

贾真[6](2020)在《运和饮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湿阻中焦证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用运和饮治疗儿童Hp感染相关RAP湿阻中焦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丰富和规范儿童RAP的治疗方案。方法:严格按照本课题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Hp 阳性的RAP湿阻中焦证患儿,共44例,随机人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运和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PPI+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总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症次症和Hp感染情况,比较两组证候疗效、Hp转阴率及总疗效。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①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比较:在减少腹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腹痛发作次数和改善腹胀程度、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脉象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1列,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 0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③Hp转阴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转阴6例,Hp转阴率为28.6%,对照组转阴18例,Hp转阴率为81.8%,两组Hp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逊于对照组。④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9%,治愈2例,显效1 1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⑤见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腹胀积分、食欲不振积分和次症积分治疗1周后显着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无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见效快于对照组。⑥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方剂运和饮能明显缓解和改善Hp感染相关RAP湿阻中焦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对Hp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在证候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西药三联疗法,但其在Hp转阴方面虽有一定疗效,却逊于西药三联疗法。其疗效值得肯定,具有应用价值。

刘晓芬[7](2019)在《婴幼儿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婴幼儿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胃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数和肥大细胞数在婴幼儿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中的变化。方法:分析2016年9月到2018年12月因腹痛、呕吐、呕血、便血为临床表现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01例婴幼儿,以食物过敏组(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均阳性)和食物不耐受组(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阴性)为研究组,以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均阴性为对照组,分析三组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采用统计分析胃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数、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数在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中的变化,及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的变化。结果:1.三组胃镜下均表现为胃炎、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有的伴点、片状糜烂,溃疡,其中食物过敏组中胃炎有22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十二指肠炎1例,食道炎1例;食物不耐受组中胃炎有59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食道炎3例;对照组中胃炎有20例,十二指肠球炎3例,食道炎1例。病理结果均示浅表性胃炎,其中食物过敏组和食物不耐受组中EOS计数大于20个/HPF分别有2例、12例;MCs计数大于15个/HPF分别为5例、11例。病理结果还显示食物过敏组中EOS数显着增多者大多不伴有MCs数增多,MCs数显着增多者大多不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食物过敏组、食物不耐受组与对照组中胃黏膜EOS计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食物不耐受组胃粘膜EOS计数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食物过敏组、食物不耐受组与对照组胃黏膜MCs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食物不耐受组合并Hp感染与对照组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EOS计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不耐受组合并Hp感染与食物不耐受组未合并Hp感染胃粘膜EOS计数相比,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合并Hp感染与对照组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EOS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合并Hp感染与食物过敏组未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EOS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食物过敏组同时合并Hp感染和食物不耐受组同时合并Hp感染与对照组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MCs计数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合并Hp感染与食物过敏组未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MCs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不耐受组合并Hp感染与食物不耐受未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MCs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物过敏组和食物不耐受组中胃粘膜EOS数、MCs数显着增多的患儿较对照组多。2.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中胃粘膜EOS数增多。3.Hp感染后可能导致食物过敏相关胃病的胃粘膜MCs数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的胃粘膜EOS数、MCs数的增多。4.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中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的有14例,即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发病有关。

王文好,邓朝晖[8](2017)在《儿童腹痛19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病因所致腹痛的特点及差异,增强对其病因认识,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门急诊及住院部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192例,病史采集、随访辅助检查及转归,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92例患儿,14例重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172例轻度或无痛。内科疾病172例(89.6%),腹内疾病164例(85.4%),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急慢性胃炎53例,周期性呕吐1例,炎症性肠病5例,慢性结肠炎3例,嗜酸性细胞胃肠炎3例,肠易激综合征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急性胃肠炎22例,消化性溃疡12例,便秘25例,胰腺炎及胰腺损伤14例;腹外疾病6例(3.1%),其中寄生虫伴结核感染3例,过敏性紫癜2例,铅超标1例。原因不明腹痛2例(1.0%),心因性腹痛不能排除。外科疾病20例(10.4%),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3例,胆管结石3例,卵巢囊性占位1例,肠套叠4例,阑尾炎及阑尾粪石9例。结论儿童腹痛病因复杂,需准确评估患儿疼痛,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赵加维,陈信发,董杨[9](2016)在《13C尿素呼气试验在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在检测、明确腹痛儿童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中的应用。方法:对702例在我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腹痛患儿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2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40.7%,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且随着年龄增加Hp感染率递增。结论:儿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可作为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有效方法。

张克青[10](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及意义传统中医药事业要发展要进步,需要每一代中医人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才能地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事业。闫慧敏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0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取得卓越的成绩。尤其在儿科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更为突出。通过电子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研究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胃肠粘膜微观改变的关系。将辨病与辨证和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疗疾病取得显着的效果。闫老师勤奋好学,研读古籍,躬行实践,博采各家之长,探索治病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治病经验。全面继承、挖掘整理,传播交流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寻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渊源,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特色及临床经验。并通过运用闫老师的临床经验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患儿的进行病例研究,试图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2.研究方法通过跟随老师临床诊疗全过程,对诊治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汇总,总结跟师笔记,认真撰写月记,典型及复诊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定期老师讲课,并按照老师要求再次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及《幼幼集成》等书籍。检索文献了解现代儿科相关资料,汇集多方面的资料,从学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及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初步总结。选取14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辨证为湿毒内蕴型的患儿,分为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过敏性紫癜复发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图找到减少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方法。3.研究成果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闫慧敏学术思想渊源概述闫慧敏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次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一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接触到京城儿科名医“小儿王”王鹏飞老师,跟随王老临诊学习儿科临证经验得到了提升。闫老师成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拜着名中医儿科专家刘韵远主任为师,跟师期间努力学习刘老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特色,继承并发扬刘老的学术思想。从医40年,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不忘研读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及《幼幼集成》对其学术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继承刘韵远、王鹏飞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同时,并注重运用现代手段及科研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第二部分闫薏敏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1学术思想及特点进行研究总结《黄帝内经》中整体观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黄帝内经》提出“治病必求于本”,闫老师谨遵古训,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查找病因,不能被疾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了闫老师的“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学术思想。闫老师跟随刘韵远主任学习,刘老精于《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典范。闫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为我所用,开展胃镜检查,对小儿胃镜特点及胃肠道疾病临床宏观辩证与镜下微观辨证作了深入研究。从而发展并完善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增加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从《素问》、《伤寒论》到《小儿药证直诀》无一不体现后天脾胃的重要性。加之王鹏飞老师对于“小儿脾常不足”特点的重视,更时时顾护脾胃。逐渐闫老师形成了“重视脾胃,调中运脾,调畅气机”的学术思想。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肌骨嫩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及“脏腑柔弱”。病理特点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刘韵远老师认为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小版有其自身的特点。闫老师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的研读及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学术思想。儿科俗称“哑科”,儿科诊法历来首重望诊。在望诊中刘老尤为重视望舌,具有独到之处。闫老师尤其重视四诊合参,尤重望诊及舌面的望诊,判断疾病的病情病势。小儿“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病情多呈寒热并存,虚实夹杂,因此使用药物也根据病情寒热并用。善用对药,对药互相协同,以助药力。2临床经验总结通过跟师三年的诊疗过程中,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闫老师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脾系疾病,多由于小儿嗜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失和,日久易酿成湿热,壅塞中焦,阻滞气机,不通则痛。因此小儿胃脘痛多以湿热中阻证为常见证型。治以清热祛湿、理气和中。秋冬季常见病轮状病毒性肠炎辨证为湿热。故治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功能性便秘辨证以虚实为纲,热秘及气秘属实,虚秘及寒秘属虚。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虚实夹杂症候多见。故治疗以表里同治、肝脾同调、健脾行气为法。其次肺系疾病,哮喘易反复难治,本病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夙根伏痰为标。急则治其标,祛除伏痰。缓则治其本。治疗哮喘从肺、脾、肾入手。痰湿咳嗽属于脾阳不振,湿痰不化,阻于肺络,应突出“湿痰”两字。治以健脾化湿,化痰止咳。反复呼吸道感染认为正气不足是复感儿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可归为风、热、湿(毒)、瘀、虚。疾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邪去则正安”,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小儿“易虚易实”,注意病情的变化及虚实夹杂的情况。腺样体肥大病机为:肺虚邪扰,脾虚痰聚,痰瘀互结。治则:运脾化瘀通窍散结。反复发作的霰粒肿,也应从养血通络调畅气机论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应以开肺通闭为大法。第三部分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部分对过敏性紫癜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临床研究报告部分旨在探讨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学术经验。本研究选取符合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病人1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西药)及治疗组(西药加中药解毒利湿行气化滞方),分析统计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进一步研究闫老师临床经验。结果:治疗组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近期综合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2月过敏性紫癜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利湿法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测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能较长时间抑制幽门螺杆菌。结论: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减少复发。解毒利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值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能较长时间抑制幽门螺杆菌。4.意义通过三年跟随闫慧敏教授的学习,研读经典古籍及跟师临诊过程,探究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学习老师学术思想,整理老师临床宝贵经验。对于年轻医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机会。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是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市单中心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Hp感染的诊断及根除标准
        2. Hp感染的根除治疗方法
        3. Hp根除治疗的疗效判断
        4. Hp对克拉霉素耐药检测
        4.1 Hp的分离培养与药敏试验
        4.2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行克拉霉素耐药基因检测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儿童Hp感染诊断结果
        1. 基本情况
        2.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二、儿童Hp感染治疗结果
        1.根除治疗适应证
        2.根除治疗效果
        3. 根除治疗方案
    三、Hp耐药检测结果
讨论

(2)13碳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慢性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不同检测方式阳性检出情况
    2.2 3种非侵入性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
    2.3 3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的比较
3 讨 论

(3)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血清Hp-Ig G抗体检测方法[5]
        1.2.3 血清Hp-Cag A抗体检测方法[6]
        1.2.4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7]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再发性腹痛儿童Hp-Ig G抗体阳性率
    2.2 再发性腹痛儿童Hp-Ig G抗体阳性患儿血清Hp-Cag A抗体阳性率
    2.3 儿童再发性腹痛13C尿素呼气阳性检出率
    2.4 胃镜检查结果与再发性腹痛儿童Hp-Ig G抗体阳性率情况
3 讨论

(4)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RAP中医文献研究
        1.1. 病因病机研究
        1.2. 辨证分型研究
    2.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2. 消化功能紊乱
        2.3. 饮食
        2.4. 社会心理因素
        2.5. 血铅含量超标或微量元素缺乏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整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RAP患儿一般资料分析
        2.2. RAP患儿证候学特点
        2.3. 既往相关疾病史
        2.4. 过敏史
        2.5. Hp阳性及影响
        2.6.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RA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1.1. 一般情况
        1.2. 临床特点
    2. RAP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1. 总体分布规律
        2.2. 地区分布规律
    3. RAP中医证型分布相关因素分析
        3.1. 与一般情况的关系
        3.2. 与疾病特点的关系
        3.3. 与Hp感染的关系
    4. RAP中医证候演变规律
    5. RAP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6. 问题与展望
        6.1. 问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及证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辨证标准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饮食习惯、发病诱因比较
        2.3 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合并症比较
        2.4 两组患者内镜下表现比较
        2.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证素分析比较研究
        2.6 两组患者因子分析-证素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比较
        2.7 HP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PUSRS量表
    附表二 CRF表知情同意书
    附表三 Hp阳性组患者四诊信息分布
    附表四 Hp阴性组四诊信息分布
    附表五 Hp阳性组总方差解释
    附表六 Hp阴性组总方差解释
    附表七 Hp阳性组公因子得分
    附表八 Hp阴性组公因子得分
综述一 Hp感染性上消化道疾病中医证候、证素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运和饮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湿阻中焦证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文献研究
        1.1 再发性腹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1.2 再发性腹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3 现代中医对Hp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的认识及治疗
    2 西医文献研究
        2.1 西医对儿童再发性腹痛的认识
        2.2 西医对Hp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的认识及治疗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内容
        2.3 疗效评价标准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4.3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4.4 证候积分比较
        4.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较
        4.6 疾病疗效评价比较
        4.7 安全性指标比较
        4.8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导师学术思想
        2.1 对儿童再发性腹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儿童再发性腹痛的治疗
    3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
        3.3 治疗后证候积分及总疗效比较
    4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婴幼儿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相关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分组
    2.6 研究方法
        2.6.1 实验主要试剂
        2.6.2 实验主要器材
        2.6.3 标本采集和处理
        2.6.4 MCs、EOS染色
        2.6.5 Hp的检测
        2.6.6 采用欧蒙印迹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2.7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胃镜、病理结果
    3.3 食物过敏组、食物不耐受组和对照组EOS计数
    3.4 食物过敏组、食物不耐受组和对照组胃粘膜MCs计数
    3.5 食物过敏组、食物不耐受组和对照组同时合并感染Hp后胃粘膜EOS计数
    3.6 食物过敏组、食物不耐受组和对照组同时合并Hp感染后胃粘膜MCs计数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
    4.2 食物过敏组胃粘膜EOS数和MCs数的改变
    4.3 胃粘膜EOS数和MCs数在FA相关性胃病中的作用
    4.4 食物不耐受组胃粘膜EOS数和MCs数的改变
    4.5 胃粘膜EOS数和MCs数在FI相关胃病中的作用
    4.6 Hp感染与胃粘膜EOS数和MCs数
    4.7 Hp感染与胃粘膜EOS数和MCs数的改变
    4.8 局限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9)13C尿素呼气试验在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
2 方法
    2.1 材料:主机:13C红外光谱仪。选用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试剂盒。
    2.2 操作步骤:
3 结果
4 讨论

(10)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1. 简介
    2. 学术思想渊源
        2.1. 中医经典古籍
        2.2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闫慧敏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概述
        1.1 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1.2 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1.3 重视脾胃,调中运脾,调畅气机
        1.4 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5 四诊合参,尤重望诊及舌面望诊
        1.6 寒热并用,善用对药
    2. 临床经验总结
        2.1. 闫老师治疗脾系疾病的经验
        2.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儿胃脘痛)
        2.1.2 功能性便秘
        2.1.3 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泄泻)
        2.2 闫老师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2.2.1 哮喘
        2.2.2 痰湿咳嗽
        2.2.3 反复呼吸道感染
        2.2.4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3 闫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2.4 闫老师治疗腺样体肥大经验
        2.5 闫老师治疗霰粒肿经验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符号说明
    综述
        1. 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西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1.1.1 发病机制
        1.1.2 病理改变
        1.1.3 诊断标准
        1.1.4 治疗
        1.2 中医辨证论治
        1.2.1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1.2.2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1.2.3 现代医家的辨证论治
        1.2.4 专方专药
        1.2.5 中成药
        1.2.6 其它治疗
        2 幽门螺杆菌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1 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1.1 HP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2.1.2 HP感染的西医治疗
        2.1.3 HP与HSP相关性研究进展
        2.2 中医辨证论治
        2.2.1 病因病机
        2.2.2 辨证分型
        2.2.3 辨证论治
        2.2.4 单味中药治疗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案
结果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单中心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现状分析[J]. 梁翠萍,耿岚岚,叶丽萍,李慧雯,任路,陈佩瑜,龚四堂. 新医学, 2021(11)
  • [2]13碳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慢性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谢丹萍. 贵州医药, 2021(10)
  • [3]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 何蕾.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
  • [4]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张惠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及证素比较研究[D]. 李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运和饮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湿阻中焦证疗效评价[D]. 贾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婴幼儿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胃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D]. 刘晓芬. 南昌大学, 2019(01)
  • [8]儿童腹痛192例临床分析[J]. 王文好,邓朝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06)
  • [9]13C尿素呼气试验在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J]. 赵加维,陈信发,董杨. 健康之路, 2016(11)
  • [10]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D]. 张克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1426例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