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文,金文杰,尹丽云,蒙曙光,孙玲[1](2019)在《云南高炮与火箭防雹作业效果对比试验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在云南冰雹多发区的玉溪市和曲靖市的人工防雹作业点,2015年在玉溪市江川区设置2个试验点,在曲靖市马龙县和麒麟区各设1个试验点,2016年在曲靖市沾益区增设2个试验点,共6个试验点开展高炮与火箭人工防雹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分析表明:高炮与火箭人工防雹作业均对强对流云(雹云)具有抑制作用,作业后10~15 min的作业效果表现较为明显;对于相对较强的雹云,高炮作业的抑制效果表现更好.
高艳春,张晓辉,彭九慧,王宏,杨杰[2](2016)在《2015年7月27日承德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文中认为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NCAR 6h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7月承德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是500h Pa冷涡、850h Pa暖湿气流、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形成的。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增大,风向风速辐合,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上移,促进了低层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为对流云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较高K指数、CAPE值及整层上升运动意味着此次过程具备了较好的热力、能量和动力条件。卫星、雷达资料揭示低云顶亮温发展前端高梯度区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较大;在强风暴发展阶段存在弱回波区、低层风速辐合、风暴顶辐散、垂直累积液态水大值区;当低层偏东风转为西南风并逐渐加强时,雨强达到最强,当中低层逐渐转为西北气流,降水开始减弱。
沈鹰[3](2014)在《提高火箭防雹效果的几点建议》文中指出通过对各方面条件相似的滇中地区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后,烤烟受冰雹灾害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不论是使用火箭还是高炮,防雹作业都是有效的,这几个地方防雹效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种作业装备的作用方式不同引起的。针对火箭防雹作业特点,提出了提高火箭防雹效果的5点建议:(1)提高雹云识别能力;(2)合理布设防雹作业网;(3)使火箭具备爆炸催化能力;(4)采用自旋方式改善火箭飞行的稳定性;(5)采用爆炸自毁方式或其它快速自毁方式。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4](2011)在《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文中指出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0个测站逐月冰雹资料,分析了近50年云南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云南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全年冰雹日数从云南西北到东南大致呈多—少—多—少相间隔的区域分布特征;夏季与秋季分布相似,滇西北偏多,滇西南偏少;春季与冬季分布相似,滇西北及滇东北偏少,从西北到东南有增加的趋势。(2)云南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特征,云南全年各月都有冰雹发生,主要集中于2~4月,最多的月份是4月。从季节分布来看,云南属典型的春雹发生区。从不同气候带来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温带属于典型春季冰雹发生区,最大月是4月;高原气候带属于典型夏雹发生区,最大月是7月。(3)近50年来云南四季及年的总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呈减少趋势,6个气候带年冰雹频次近50年总的变化趋势也呈减少趋势。(4)云南年及四季冰雹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个气候带年冰雹频次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云南各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不一致,滇中及以西以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滇东南大部分冰雹频次对气候变暖有着极好的响应,即偏暖时期,冰雹频次偏少,而偏冷时期则偏多。
唐勇,王燕[5](2008)在《2008年7月10日曲靖市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2008年7月10日发生在曲靖市的强降雹过程,分析得出:7月10日的降雹天气是在两高辐合的背景下,曲靖位于辐合区边缘,其影响系统主要为700 hPa弱的偏南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静止锋加强。此次过程物理量场符合上干冷、下暖湿的降雹条件。雷达回波有典型的"v"型缺口特征,在冰雹云的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合并导致能量加强的情况。在降雹过程中,闪电频次、正负闪比例、闪电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唐勇,王燕[6](2008)在《2008年7月10日曲靖市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文中提出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2008年7月10日发生在曲靖市的强降雹过程,分析得出:7月10日的降雹天气是在两高辐合的背景下,曲靖位于辐合区边缘,其影响系统主要为700 hPa弱的偏南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静止锋加强。此次过程物理量场符合上干冷、下暖湿的降雹条件。雷达回波有典型的"v"型缺口特征,在冰雹云的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合并导致能量加强的情况。在降雹过程中,闪电频次、正负闪比例、闪电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涛,李静,詹继锋[7](2004)在《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曲靖市711B数字化雷达冰雹云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总结2002年~2003年曲靖市防雹工作3年取得的经验,以期提高县级防雹指挥人员雷达回波分析能力和作业指挥能力,在防雹作业中科学的安排防雹炮弹的使用量。
王涛,李静,詹继锋[8](2004)在《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曲靖市711B数字化雷达冰雹云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总结2002年-2003年曲靖市防雹工作3年取得的经验,以期提高县级防雹指挥人员雷达回波分析能力和作业指挥能力,在防雹作业中科学的安排防雹炮弹的使用量。
王涛,李静[9](2003)在《一次冰雹云雷达回波演变分析及人工防雹作业》文中认为2 0 0 3年 7月 5日曲靖境内出现一次强冰雹云天气过程。对 711B数字化雷达回波演变、防雹作业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这是一次强单体对流云合并形成“带”状强冰雹云系的天气过程。在此次过程中雷达监测、防雹作业时机、用弹量把握的好坏 ,直接影响作业效果
二、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论文提纲范文)
(2)2015年7月27日承德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强对流天气实况 |
2 强对流天气背景分析 |
3 卫星云图资料分析 |
4 雷达资料分析 |
5 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
5.1 水汽条件 |
5.2 能量条件 |
5.3 动力条件 |
6 结论 |
(3)提高火箭防雹效果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降雹时空分布特征 |
1. 1 降雹时间分布 |
1. 2 降雹空间分布 |
2 防雹效果分析 |
3 提高火箭防雹效果的建议 |
3. 1 提高雹云识别能力 |
3. 2 合理布设防雹作业网 |
3. 3 改变火箭作用方式 |
3. 4 改善火箭飞行稳定性 |
3. 5 改变火箭回收或自毁方式 |
4 结语 |
(4)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资料选取和方法介绍 |
2.1 资料选取 |
2.2 方法介绍 |
2.3 气候带的划分 |
3 结果分析 |
3.1 冰雹的分布特征 |
3.2 冰雹的月际变化 |
3.3 冰雹的年际变化 |
3.3.1 云南年及四季冰雹频次的时间演变特征 |
3.3.2 6个气候带年冰雹频次的时间演变特征 |
3.4 云南冰雹变化的空间分布 |
3.5 气候变暖对云南冰雹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5)2008年7月10日曲靖市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大尺度环境场及影响系统分析 |
2 物理量条件分析 |
2.1 温度平流 |
2.2 比湿 |
2.3 K指数和沙氏指数SI |
2.4 垂直速度 |
3 回波特征分析 |
3.1 冰雹云初生, 发展阶段 |
3.2 冰雹云增强、降雹过程 |
3.3 冰雹云消亡阶段 |
4 闪电特征 |
4.1 冰雹过程闪电频次的变化 |
4.2 正负闪比例 |
4.3 闪电密度分析 |
5 小结 |
(9)一次冰雹云雷达回波演变分析及人工防雹作业(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利用雷达回波识别冰雹云 |
3 天气背景 |
4 冰雹云雷达回波演变过程 |
4.1 雷达站东南部雷达回波分析 |
4.2 雷达站北部雷达回波分析 |
5 防雹作业情况分析 |
5.1 防雹作业情况 |
5.2 防雹作业分析 |
6 本次防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7 结语 |
四、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高炮与火箭防雹作业效果对比试验与分析[J]. 刘春文,金文杰,尹丽云,蒙曙光,孙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2015年7月27日承德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 高艳春,张晓辉,彭九慧,王宏,杨杰. 内蒙古气象, 2016(04)
- [3]提高火箭防雹效果的几点建议[J]. 沈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01)
- [4]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J].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 高原气象, 2011(04)
- [5]2008年7月10日曲靖市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 唐勇,王燕.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S1)
- [6]2008年7月10日曲靖市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A]. 唐勇,王燕. 2008年滇黔桂三省区七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 2008
- [7]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J]. 王涛,李静,詹继锋.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S1)
- [8]曲靖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及防雹[A]. 王涛,李静,詹继锋. 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 2004
- [9]一次冰雹云雷达回波演变分析及人工防雹作业[J]. 王涛,李静. 贵州气象,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