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延长 Q 间期综合征:病例报告

特发性延长 Q 间期综合征:病例报告

一、特发性Q间期延长综合征——附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爱红[1](2014)在《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集的2例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例患者误诊为癫痫,通过吸痰、吸氧、镇静、倍他乐克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针对抽搐、昏厥等病因不明显患者应当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对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诊断率,降低误诊情况,对其进行倍他乐克持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鲁端[2](2007)在《特发性和继发性短QT综合征》文中认为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以短QT间期为特征和可致心律失常性猝死的综合征。按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SQTS和继发性SQTS。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3](2002)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佑善,浦寿月,陈灏珠[4](1982)在《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七例及其部分家族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报道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7例。其中5例家族中发现有本征的症状或(和)Q-T间期延长者。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有2次以上晕厥发作史,发作前几乎均有明显诱因,5例入院前被误诊为癫痫、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或心肌病等。发作时心电图示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间或伴有心室扑动颤动,发作间歇期示QTc期延长,T波变化。发作时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心得安或氯化钾合并异丙肾上腺素可终止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间歇期用心得安及(或)苯妥英钠、酰胺咪嗪可预防发作。

孟娟,雷娟,方昶,袁桂仪,周淑娴[5](2015)在《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国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现状、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中以"Brugada"为自由词或关键词,检索国人发表的Brugada病例182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Brugada综合征患者男女之比14.7∶1,中位年龄41岁;25例有家族猝死史,5例有家族Ⅰ型Brugada波。72.3%有晕厥史,晕厥年龄(43.0±12.0)岁。39.0%记录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71例行心电生理检查,阳性率49.3%。药物激发试验阳性率为92.9%。10例误诊。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占指南推荐的19.8%。猝死率8.2%,猝死年龄(48.7±16.7)岁。结论近15年来中国报道182例Brugada综合征,其特点:累及年龄广,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晕厥为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药物激发试验及心电生理检查阳性率高,治疗现状不规范,ICD植入率低,猝死率高。

鲁端[6](2008)在《短Q-T间期与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文中认为近10余年来,短Q-T间期受到心血管领域的关注。国外由Algra等[1]于1993年首次报道,对6693例连续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研究随访2年发现,Q-TC(correctedQ-T,校正的Q-T)间期<400ms者猝死的危险较Q-TC间期正常(400~440ms)者增加

姜兴源,王晓穗,张乾忠[7](2004)在《小儿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2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祝秀文,汪家凯[8](1997)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型与治疗(附5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报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5例,病因:低钾软麻病1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冠心病1例。合并高血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血钾2例。Ⅰ型2例首选利多卡因病情加重,改用异丙肾上腺素尖端扭转型室速中止,合用或续用硫酸镁痊愈出院。低钾软麻病1例,给予硫酸镁及氯化钾中止了发作。Ⅱ型1例利多卡因有效。1例冠心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有效,但终因未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而猝死。

二、特发性Q间期延长综合征——附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发性Q间期延长综合征——附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疗方法
2 结果
3 病例分析
4 讨论

(5)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及人口学特征
    2.2 临床表现
    2.3 诱发因素
    2.4 基础心脏病
    2.5 辅助检查
        2.5.1 心电图
        2.5.1. 1 Brugada波
        2.5.1. 2 P波和QRS波时限
        2.5.1. 3 QT/QTc间期
        2.5.1. 4 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Tp-e)[73]
        2.5.1. 5 自发的心律失常
        2.5.1. 6 其他
        2.5.2 超声心动图
        2.5.3 冠状动脉造影
        2.5.4 心电生理检查(EPS)
        2.5.4. 1 EPS检查结果
        2.5.4. 2 影响EPS结果的因素
        2.5.5 药物激发试验
    2.6 遗传基因学
    2.7 误诊
    2.8 治疗现状
        2.8.1 非药物治疗
        2.8.1. 1 ICD治疗
        2.8.1. 2 射频消融术
        2.8.1. 3 起搏器治疗
        2.8.2 药物治疗
    2.9 预后
3 讨论

(6)短Q-T间期与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Q-TC间期的测量方法
    1. Bazett公式
    2. Framingham公式由于计算公式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所得, 又称Q-T线性公式。
    3. Fridericia公式
    4. 列线图公式 (nomogram formula) :
二、短Q-T间期及短Q-TC间期的推荐标准
三、短Q-T间期及短Q-TC间期的流行病学
    1. 短Q-T间期
    2. 短Q-TC间期
四、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
    1. 常见病因、诱因
    2. 建议诊断标准[16, 21]
    3. 发生机制
    4. 心电图表现
    5. 短Q-T间期综合征的治疗

四、特发性Q间期延长综合征——附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误诊分析[J]. 郭爱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14)
  • [2]特发性和继发性短QT综合征[J]. 鲁端.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05)
  • [3]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02)
  • [4]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七例及其部分家族调查[J]. 林佑善,浦寿月,陈灏珠.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2(05)
  • [5]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孟娟,雷娟,方昶,袁桂仪,周淑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02)
  • [6]短Q-T间期与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J]. 鲁端. 心电学杂志, 2008(02)
  • [7]小儿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2例报告[J]. 姜兴源,王晓穗,张乾忠. 辽宁医学杂志, 2004(06)
  • [8]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型与治疗(附5例报告)[J]. 祝秀文,汪家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7(S1)

标签:;  

特发性延长 Q 间期综合征:病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