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56例疗效分析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56例疗效分析

一、ANALYSI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2656 CASES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论文文献综述)

李崖雪,陈小雨,刘小华,吴民民,刘潇[1](2021)在《不同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现状》文中认为三叉神经痛常以三叉神经所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尤以针刺效果更加突出,因其能够通过刺激腧穴、经络等来调整人体机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目前学者多对治法进行总结,单纯从刺法角度总结的比较少见。本文从针刺深度、多针运用、特殊针刺等方面将不同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发现针刺治疗能够加快病变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供氧情况,加速神经水肿吸收,最终消除炎性物质。因此,针刺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疗法之一,但临床刺法种类较多,刺法间缺少比较分析,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阐明。

蔡政东[2](2021)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价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标准评价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新的循证依据。方法:由2名独立工作的人员严格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e)、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VIP)、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选择文献发布时间由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RCT。对检索得到的RCT进行质量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并对森林图结果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对RCT进行异质性分析、对不同疗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共纳入32篇RCT,2251例患者,但RCT质量较差2.总体有效率森林图显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与假针灸在内的所有对照组[RR=1.31,95%CI(1.25,1.36),(P<0.00001)]。3.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仅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与假针灸在内的所有对照组[RR=1.31,95%CI(1.20,1.42),(P<0.00001)]。4.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西药对照组[RR=1.39,95% CI(1.24,1.55),(P<0.00001)]。5.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联合其它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对照组[RR=1.30,95%CI(1.23,1.38),(P<0.00001)]。6.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仅艾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与西药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1.14,95%CI(0.96,1.35),(P=0.12)]。结论:1.针刺无论是单独治疗HFS还是联合其他疗法治疗HFS,均优于西药、假针灸,值得临床推广。2.仅用艾灸治疗HFS疗效与卡马西平片接近,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到艾灸成本低,副作用少的特点,同样值得临床推广。

赵悦[3](2021)在《散瘀定痛汤联合中药鼻吸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从中医的整体观的出发,辨病与辩证相结合,采用内服与外治的治疗方法,观察散瘀定痛汤联合中药鼻吸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中医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探索一种更加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将江西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接收的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展开卡马西平常规治疗与自拟方散瘀定痛汤联合中药鼻吸入治疗,连续治疗21天,疗程结束后2月随访,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2月后随访对患者的疼痛发作频度、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进行记录与评分,其中患者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中医症状则采用专门针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制定的中医症状积分观察表进行量化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将记录的各项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分析来得出结果,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资料(性别、诱发因素、病程、罹患分支、年龄及平均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经过为期3周治疗,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6.67%)更高,与对照组(76.67%)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相比较,观察组为4.93±1.86,对照组为5.03±1.94,经t检验得t=-0.204,P=0.839>0.05,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下降为3.77±1.83,对照组为4.20±2.01,两组组间比较,P=0.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发作频度相比较,观察组为18.37±7.71,对照组为18.53±8.31,经t检验得t=-0.081,P=0.936>0.05,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后观察组发作频度降为10.77±4.88,对照组降为11.50±5.64,两组组间比较,P=0.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较,观察组为25.67±12.12,对照组为26.06±12.36,经t检验得t=-0.127,P=0.900>0.05,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为10.57±3.87,对照组降为13.63±4.88,两组组间比较,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积分较前均有一定改善。3.2月后随访,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经秩和检验分析,P=0.01,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并且在改善疼痛程度、疼痛发作频度、中医症状积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3周及2月随访时,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5.本研究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的出现,而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头晕等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等其他安全性指标检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散瘀定痛汤联合中药鼻吸入能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度与疼痛程度,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并且对中医临床症状的减轻更为有利,远期疗效显着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方案。

傅强[4](2020)在《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针刺相关疗法进行排序,筛选出最佳干预方案,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指导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信息,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结局指标绘制“证据网络图”、“比较-校正漏斗图”、“排序概率表”、“排序概率图”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9项研究,合计患者6200例,涉及14种干预措施,其中67项报告了总有效率,31项报告了VAS评分,7项报告了疼痛发生频率,19项报告了不良事件发生,8项报告了复发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排名前4位的治疗措施分别为:针刺+穴位注射(SUCRA=98.0%)、电针+穴位注射(SUCRA=79.0%)、针刺+中药+西药(SUCRA=75.4%)、针刺+中药(SUCRA=73.0%)。(2)降低VAS评分方面,排名前4位的治疗措施分别为:电针+穴位注射(SUCRA=86.4%)、针刺+灸法(SUCRA=74.0%)、针刺+中药+西药(SUCRA=64.9%)、电针+西药(SUCRA=57.8%)。(3)减少疼痛发生频次方面,排名前4位的治疗措施分别为:电针+刺络(SUCRA=87.1%)、电针+穴位注射(SUCRA=78.8%)、针刺+西药(SUCRA=75.4%)、电针+西药(SUCRA=48.8%)。(4)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由高到低治疗措施分别是:西药(31.29%)、电针+西药(12.63%)、针刺+西药(9.69%)、针刺(9.04%)、针刺+中药+西药(7.30%)、电针+穴位注射(3.33%)、针刺+中药(2.17%)(5)控制复发率方面,由高到低治疗措施分别为:针刺+中药(SUCRA=88.6%)、针刺+灸法(SUCRA=76.0%)、电针+西药(SUCRA=51.2%)、针刺(SUCRA=31.8%)、西药(SUCRA=2.3%)。(6)以总有效率和VAS评分作聚类分析提示:电针+穴位注射干预措施最优。结论:在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电针+穴位注射最优,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且安全性优于西药疗法,各类联合疗法也互有优劣。由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结论尚需更多设计合理、方法得当的RCT进一步予以证实。

王月[5](2020)在《电针阳陵泉与丘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远端取阳陵泉与丘墟加电针强刺激从而探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新思路。针刺常规取穴与电针强刺激阳陵泉及丘墟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常规取穴相对比。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isual Reference Scale,VRS),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客观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门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予1-72编号,奇数号入选治疗组,偶数号入选对照组。治疗组:取患侧阳陵泉及丘墟加电针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束后通过疗效评定标准、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AS视觉模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客观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39%。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治疗组疗效更佳。2.主诉疼痛程度:两组治疗前后主诉疼痛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VAS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在局部痛、部位、触发痛、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各方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面部抽搐、面部灼热感、发作间歇不适感、面部感觉障碍方面治疗差异不显着。结论:针刺可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采取患侧阳陵泉及丘墟加电针强刺激配合局部取穴与常规取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应存在差异,就病症整体调节效应来看,远端电针配合常规选穴充分发挥了单一针刺的作用特点,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曹高雨[6](2020)在《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夏寿人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及治疗思想,探寻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于北京中医医院选取符合条件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名,并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由于2名患者脱落或剔除,最终每组各有患者14例,两组均口服卡马西平片0.2g,1日3次。对照组为假针(破皮浅刺),治疗组为采用夏寿人经验穴。取穴:内关、列缺、蠡沟、合谷、太冲、公孙、照海、阳陵泉。留针30分钟,3次/周,连续4周,共12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疼痛发作天数、发作频率、VAS评分、BAI评分、BDⅠ-Ⅱ评分、SF36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体疗效的比较。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综合疗效评价。结果:(1)基本资料:治疗前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疼痛发作天数、发作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疼痛发作天数、疼痛发作频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疼痛发作天数、疼痛发作频率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着(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疼痛发作天数、疼痛发作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BAⅠ、BDⅠ-Ⅱ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Ⅰ、BDⅠ-Ⅱ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BAⅠ、BDⅠ-Ⅱ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BAⅠ、BDⅠ-Ⅱ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无显着意义(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8.57%,经卡方检验,P<0.05,结果具有差异性。(7)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夏寿人经验穴进行针刺,可有效控制患者疼痛的发作天数和发作频率,以及缓解疼痛程度,不仅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有较好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水平和总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应用价值突出且显着,可广泛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

塔宇芹[7](2020)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项研究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通过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门诊收集该类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作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独服用卡马西平治疗此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讨论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作用机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差异,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改变,进一步明确此种疗法的疗效及可适用性,属于临床研究。旨在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患者找到一种更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明确疗效,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卡马西平。两组均以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变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情况,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改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出结论。结果:经数据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量化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证候量化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候量化积分,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比较均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均有效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临床试验表明,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是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缓解症状,降低疾病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且疗效较单纯口服卡马西平明显,具有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临床观察中未见不良反应,得到患者一致好评,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优先选择。

陈铭慧,李万瑶[8](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提出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刘梦晗[9](2019)在《项七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项七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项七针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简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症状积分、焦虑自评表(SAS)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SA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疼痛症状积分:两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情绪状态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焦虑情绪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

王飞[10](2019)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证实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PTN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及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PTN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卡马西平片(Carbamazepine,CBZ)治疗,每日治疗1次,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日,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VAS评分、PTN症状积分,并运用其症状积分量表对相应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比率占86.20%,对照组总有效比率占71.43%。(2)治疗后两组之间的比较,VAS评分、疼痛总积分、疼痛范围、疼痛时间、疼痛触发、发作频次、面部感觉异常等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3)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PTN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等症状。(2)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PTN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CBZ。

二、ANALYSI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2656 CASES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ALYSI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2656 CASES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浅刺法
    1.1 皮肤针法
    1.2 皮内针法
    1.3 扬刺法
2 深刺法
    2.1 合谷刺法
    2.2 输刺法
3 多针刺法
    3.1 傍刺法
    3.2 齐刺法
4 特殊刺法
    4.1 焠刺法
    4.2 络刺、赞刺、豹纹刺
    4.3 透穴刺法
5 讨论

(2)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资料
        1.1 文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文献评价方法
        2.2 数据提取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筛选流程
    3 纳入RCT基本情况
    4 RCT 偏倚风险评估
    5 Meta分析结果
        5.1 有效率森林图
        5.2 发表性偏倚
        5.3 敏感性分析
        5.4 亚组分析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面肌痉挛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散瘀定痛汤联合中药鼻吸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级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安全性观察
    3.3 疗效性观察
    3.4 观察时间点
    3.5 疗效评定标准
    3.6 安全性评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数对比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发作频度、疼痛程度、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5.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5.4 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度、疼痛程度、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5.5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5.6 安全性分析
6.讨论
    6.1 选题目的和意义
    6.2 与本研究相关的西医理论依据
    6.3 本研究的中医治疗依据
    6.4 本研究治疗结果分析
    6.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4)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述
        1.1 历史沿革与流行病学
        1.2 三叉神经解剖概述
        1.3 定义及分型
        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5 诊断及鉴别诊断
        1.6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述
        2.1 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分型
        2.4 治则治法
        2.5 针刺治疗TN优势
第二章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
        3.2 网状Meta结果分析
        3.3 研究局限性
        3.4 研究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5)电针阳陵泉与丘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2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现代临床应用
        2.1 针刺疗法
        2.1.1 针刺
        2.1.2 电针
        2.1.3 火针
        2.1.4 梅花针
        2.1.5 腕踝针
        2.1.6 舌针
        2.1.7 眼针
        2.1.8 头针
        2.1.10 芒针
        2.2 刺血疗法
        2.3 灸疗法
        2.4 中药贴敷
        2.5 穴位注射
        2.6 穴位埋线
    3 西医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的现代研究
        3.1 微血管减压术
        3.2 行射频热凝术
        3.3 缝隙连接蛋白43 阻滞
        3.4 A型肉毒杆菌毒素
        3.5 伽玛刀放射治疗
        3.6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3.7 药物
    小结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受试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剔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治疗组
        2.1.2 对照组
        2.2 腧穴定位
        2.3 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疗效判定标准
        2.4.2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2.4.3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
        2.4.4 中医症候评分
        2.5 疗效指标的观察时点
        2.6 不良反应的处理
        2.6.1 晕针
        2.6.2 滞针
        2.7 统计学处理
        2.8 研究流程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材料
        3.1.1 性别
        3.1.2 年龄分布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3.3 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3.4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
        3.5 中医症候积分
讨论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疾病特点
    2.选题依据
    3.针刺的镇痛作用
    4.电针的治疗作用
    5.取穴思路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1 PTN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 PTN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3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和剔除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实验器材
        3. 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
        5. 观察指标
    (三) 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
    (二)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天数、发作频率
    (三)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四)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I、BDI-Ⅱ评分
    (五)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
    (六)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七)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分析与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三) 夏寿人经验穴针刺治疗理论依据
    (四) 选穴依据
    (五) 夏寿人经验穴针刺可缓解疼痛并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
    (六) 夏寿人经验穴针刺可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七) 研究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VAS量表
    附录2: BAI量表
    附表3: BDI-Ⅱ量表
    附录4: SF36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7)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
        1.1 中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分型
        1.4 治疗方法
        1.4.1 中药内治
        1.4.2 针刺治疗
        1.4.3 推拿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1.4.4 小针刀治疗
        1.4.5 其他中医方法治疗
    2.现代医学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的认识
        2.1 三叉神经的解剖结构
        2.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2.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2.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现代医学病因学说
        2.4.1 血管压迫学说
        2.4.2 周围病因学说
        2.4.3 中枢病因学说
        2.5 现代医学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进展
        2.5.1 药物治疗
        2.5.2 手术治疗
        2.5.3 封闭疗法
临床研究
    1.采用的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3.病例来源
    4.病例选择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诊断标准
    5.纳入标准
    6.排除病例标准
    7.脱落病例标准
    8.治疗方法
        8.1 分组
        8.2 腧穴定位
        8.3 药物选择
        8.4 治疗
        8.5 疗程
        8.6 注意事项
        8.7 疗效性观测
        8.8 安全性评价
    9.疗效性指标
        9.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9.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积分
        9.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表
    10.疗效评定
    11.数据分析
    12.研究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年龄分析
        12.3 性别分析
        12.4 两组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
        12.5 两组治疗前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量化积分比较
        1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量化积分各项症状比较
        12.7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12.8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12.9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2.10 小结
讨论
    1.针刺对本病的镇痛作用
    2.针刺促进血液循环对本病的影响
    3.选穴分析和解剖学研究
    4.卡马西平(得理多)针对本病的作用机制
    5.临床疗效的分析
结论
本试验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积分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项七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标准
        (五)脱落标准
        (六)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标准
        (五)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临床总疗效比较
        (二)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
        (三)焦虑自评表(SAS)比较
        (四)疼痛症状积分比较
讨论
    一、中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中医治疗方法
    二、西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西医治疗方法
    三、选穴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组方各穴分析
    四、结果分析与针刺机制探讨
        (一)结果分析
        (二)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 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三 传统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四 传统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实验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三 临床资料统计处理方法
    四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ANALYSI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2656 CASES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现状[J]. 李崖雪,陈小雨,刘小华,吴民民,刘潇. 中医药信息, 2021
  • [2]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D]. 蔡政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散瘀定痛汤联合中药鼻吸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赵悦.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D]. 傅强. 暨南大学, 2020(03)
  • [5]电针阳陵泉与丘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 曹高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临床观察[D]. 塔宇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9]项七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D]. 刘梦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王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56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