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征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1](2020)在《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农村金融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如何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落后的问题,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工作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于整体的金融工作核心。尤其是对普惠金融概念深入落实到我国的各农村基层,强化金融体制基层建设,能够对广大农村贫困人口、低收入者和那些弱势群体实现真正的帮扶,也是现在我国农村金融工作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研究以永兴镇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当地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永兴镇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并着重阐述了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状;其次从审批流程、岗位配备、授信额度等角度分析了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再次从工作流程、人才战略、审批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本研究对更好地管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以永兴镇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的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进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贷款很难全面满足农户需求、贷款审批流程存在问题、贷款岗位配备不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结构不合理、信用贷款风险有效控制不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问题;通过大量的调研、访谈和文献查阅,归结为几个层次的原因,如对农户融资需求分析不清、审批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关键岗位人才严重缺失、信贷规模认识不足、农户信用及贷款后期风险控制有漏洞等;就如何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水平提出了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市场吸引力、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强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理配置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有所借鉴。
宁菲[2](2020)在《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发展,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接农村相关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在逐步升温。而无论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村的各项制度改革,还是农民的增收减负,“三农”问题都极大地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旨在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LQ农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又该如何规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解决放贷环节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现实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梳理国内外有关小额信贷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农村小额信贷理论为指导,结合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现状。通过调研近几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现状,剖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问题,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维持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对促进LQ县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有所裨益。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总结梳理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基本理论,阐述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概念、特征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现状,对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剖析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波动、不良贷款的增加和人员队伍结构等方面,为下文的原因分析奠定数据基础。第四部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分析,叙述了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调查信息失真,基层人员缺乏,专业人才缺乏,贷后管理难,不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增多和其他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对策,根据前述分析,得出了应从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本身和农户三方面合力入手,共同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长效发展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从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户三个层面具体的发展对策。解决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问题要有系统的思维,不能从某一方单打独奏,应从政府、LQ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户三方面着手,只有各方齐心协力,联合施策,才能解决好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刘香凝[3](2020)在《中国农业银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农村金融活动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快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农业技术支持,更需要金融保障。我国广大农村金融市场,既出现了蓬勃生机并迅速发展,又暴露出了系列问题。比如金融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对象复杂,个人贷款管理难度较大,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涉农银行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涉农金融机构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大局,深入实践探索,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榆树市是全国产粮第一大县,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涉农金融机构桥头堡,两者对于研究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金融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本文从榆树市农户小额贷款实践出发,并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来考察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管理,以期为农村金融环境改善提供相关建议。本文梳理小额贷款的基础定义、类型和发展趋势、风险表现及管理机理和机制等,精准把握农户小额贷款及风险防范的理论;深入介绍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做法,准确把握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实践;深刻剖析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主要表现,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榆树市农户小额贷款需求旺盛,存在逾期贷款数量不断上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本文结合政策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提出建立“环境+人才+制度+平台”的系统管理模式,加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管理。
康巧丽[4](2020)在《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普惠金融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当前普惠金融主要实践区域在农村,而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则因立足村居社区、服务三农、网点遍布城乡各地等特点,成为践行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力量。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支农手段,对有效解决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融资问题起到了巨大作用,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仍较弱,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也存在贷款管理成本及违约率高、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既要承担起践行国家大政方针、服务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责任,又要兼顾风险和收益以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长期地为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这一社会目标,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仍然是一个重大问题。N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本土金融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在农户小额信贷方面建立起了相应的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机制,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年轻客户群体的进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以N市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研究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及相关理论基础,并对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了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总结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接着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自然风险、声誉风险等方面,对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进行风险识别。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并结合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研究结果来看,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其业务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提高空间,需进一步提升当前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研究所得的结论,给N市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借鉴及参考价值。
陈维泽[5](2020)在《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提出应以农户小额贷款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农户小额贷款尚存诸多瓶颈性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缓解农村资金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H市四家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对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H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产品发展滞后,门槛较高,手续繁琐,成本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并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及普惠金融理论,总结出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即信贷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及服务农户意识较低、农户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性、信息不对称及担保机制不完善、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人行征信系统不完善、农户贷款存贷差逐渐降低等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不同性质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的先进经验,吸收其先进做法,可采取创新担保方式,优化产品、简化流程,利率市场化,政府积极支持等方式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银行、农户、政府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银行方面,要提高信贷人员的服务意识,完善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简化贷款流程;农户方面,要提高信用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方面,要加强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机制,扶持融资担保机构和加大支农信贷政策激励力度。希望通过以上建议为农商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
郜祥安[6](2020)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研究 ——以F农信社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片区的金融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支农贷款的需求变得更加急迫。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信用社主动扛起金融先行旗,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农村地区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投放农户小额贷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户小额贷款作为一款支农的信贷产品,在解决农户资金困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但目前在经济、信用双下行的背景下,同时受农户小额贷款投向面广、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逐步暴露,不良率居高不下。本文以F农信社为研究对象,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展开,以理论到实践,逐步完成了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识别和防控的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包括农户小额贷款和信贷风险核心概念,信息不对称、内控制度缺失和风险防控等相关理论;其次,基于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主要包括自然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分析了风险成因;再次,建立风险因素评估模型,分析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对同业风险防控进行比较;最后,针对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及风险影响因素,提出联合净化社会信用环境、构建良好信贷文化、着力防控信贷领域风险、完善外部保障机制等控制对策。本文主要得到以下三点研究结论:一是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F市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为F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二是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主要为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信贷团队素质偏低、内控管理流于形式、还款保障有待完善等。三是信用风险是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最主要风险。在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中,农户信用状况,员工素质水平、合规意识,区域信用环境,农户的违约成本,信贷操作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等因素对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影响较大,在风险防控时应重点关注。
滕昊[7](2019)在《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小微企业,贷款用途也多是用于满足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需要,面临着农业的固有风险受自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大、个体户和小微企业的收入低以及改制时间短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其小额贷款业务风险较高。由于这一现象已经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小额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以降低小额贷款风险,实现健康发展。本文以W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现状,风险点与其内部控制流程,结合其控制实施现状指明W农村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提出其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第一,分离不相容岗位,明确岗位权限职责。第二,建立激励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逐层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方便追查责任与核实工作完成情况,设置相应奖惩措施,发挥激励作用。第三,建立多人复核制,打破审查审批“一言堂”,重大决定层层复核以减少风险。第四,完善贷后管理制度。建立贷款资料信息数据库,统一催收临期贷款,确保通知到人。最后,内外结合实现全方位监督。内部监督贯穿全程,引入外部监督,改善监督效果。本文对于W农村商业银行完善健全小额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强化其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不良小额贷款率、进一步促进其小额信贷业务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芳瑜[8](2019)在《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案例分析》文中认为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农户小额信贷作为服务农村的一项特殊金融工具,能有效提升农户贷款可得性,但由于其贷款对象与贷款模式的特殊性,农户小额信贷与其他信贷业务相比面临较大风险。在此背景下,X农商行通过多项举措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改革,本文选取此次改革作为案例,结合该市C乡地区的调研数据,围绕各项风险管理要素及不良率控制成因展开改革前后对比分析。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的理论分析,农户小额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不足。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提升的外部要素包括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内部要素包括改良信贷评级技术、优化风险组织架构与风险管理方法。对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降低的成因分析,宏观层面上得益于信用环境的改善。银行层面上,一方面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能够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根据金融排斥理论,农商行在面对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下会出现使命偏移现象。对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的案例分析,通过系统梳理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前后的管理要素、风险案件、管理绩效展开对比分析,发现在2016年X农商行展开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后,C乡地区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显着下降,但同时出现了贷款农户结构偏移的现象。成因分析认为一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使得外部信用环境改善;二是信用评级管理技术的改进使农户信贷违约因素得以有效控制;三是银行全面风控体系的初步建立与高风控下支农目标的偏移,商业化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虽然使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使得贷款对象向更富裕阶层转移,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扶贫支农初衷。最后,本文基于案例分析得到了一些启示。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方努力,宏观层面而言,应强化农业社会风险抵御能力、推广农业保险以实现风险转移,继续健全农业社会信用体系,加大支农信贷政策激励;银行层面而言,应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商业效益与支农目标的关系。
孙梓淇[9](2019)在《精准扶贫背景下P农商行扶贫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对于农民的扶贫开发工作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该项工作的力度也持续的推进。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精准扶贫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由此可见,精准扶贫工作已由政府常规工作转化为全国工作的战略规划。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金融体系逐步得到改革和完善,作为经济基础薄弱同时发展步调滞后的农村,却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金融需求。我国的国有银行和各地商业银行的服务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地区的企业和个人,农民的融资需求,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却很难满足。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地区分布最广,网点分布最多,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最多的金融机构。它们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各地农商行受制于其体量小,基础薄弱,风险控制体系单一等先天因素,它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还会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识别农村商业银行扶贫信贷的风险,提高扶贫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扶贫贷款、精准扶贫和扶贫贷款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减贫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进行概述。先阐述精准扶贫背景下P农商银行扶贫贷款业务发展的概况,并对P市农商银行小额信贷服务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做了说明,然后使用调查法对P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的风险来源及风险存在的原因做了分析。最后,对P农商银行扶贫贷款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进行流程再造,以期对P农商银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贷款业务的风险处置对策,提高扶贫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
龙俊杰[10](2019)在《A银行在绵阳地区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实现乡村振兴等“三农”问题。从这些方面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政府要大力发展三农、促进三农稳步发展。而要解决“三农”发展过慢的问题就需要金融机构金融活水的注入、需要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鼎力帮扶,只有农户扩大生产经营的资金得到有效解决,金融调控体系及资金配置有效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发挥金融助力三农发展。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拳头产品,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增长。A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之一,自成立之初便主要承担了繁荣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2007年以来,A银行在服务三农上迈出重大步伐,专门设立三农板块,开展金融服务三农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并推出“农户小额贷款”特色产品,进一步增加服务三农的贷款产品,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同时以该特色产品来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从2014年至2017年末,A银行在绵阳地区现有存量农户小额贷款2970笔,贷款总金额达15693.46万元。虽然A银行在农户小额贷款投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该产品在前期调查、抵押担保、贷后管理以及控制风险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截止2017年末,A银行所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中有244户农户出现了贷款逾期,逾期金额1332.58万元,农户小额贷款的不良发生率高达8.49%,远超该银行各项贷款不良率2.37%。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该项业务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本文采用了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典型案例研究和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概括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以A银行在绵阳地区的农户小额贷款实际情况为案例,对该行开办农户小额贷款的内外部金融环境、准入条件、发展现状、风险成因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了全面、仔细和深度的剖析,并提出相应方面的防控措施及建议,力争实现该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品种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内容的大体框架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农户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资料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总结;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农户、农户小额贷款的相关理论概念,商业银行审批贷款运作流程,并对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信贷风险风险的界定等相关的理论进行详细叙述;第三章详细介绍了绵阳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就A银行绵阳地区农户小额贷款的相关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从地区发展、用途、担保等方面予以剖析,具体表现为农户小额不良贷款地区发展不均衡、用途较为集中和担保方式单一等;第四章深入研究了农户小额贷款的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银行内部的管理风险,并通过举例的形式对风险的发生进行详细介绍,主要阐述了农户小额贷款易受自然灾害、农户意识淡薄、存在多贷一用、市场供需失衡、行业集中度过高、银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到位、担保体系不完善和内部信贷制度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第五章主要是以A银行安州支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因为A行安州支行在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及风险管控上做得较好,以安州支行作为典型案例以此来分析其风险防控手段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第六章主要为文中已探讨出的风险原因提出自己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主要从提高农户信用意识、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创新担保方式、扎实开展信贷调查、加强渠道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第七章主要根据前面的探究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及本论文的不足之处。通过以上章节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分析,以此得出降低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的办法,在现实中指导A行控制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促进该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良性发展。
二、仪征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仪征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信用社 |
2.1.2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
2.2 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
2.2.1 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 |
2.2.2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作用 |
2.3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件 |
2.3.1 普惠金融理论 |
2.3.2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理论 |
第3章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状 |
3.1 宜宾市农户小额信贷政策支持 |
3.1.1 评级授信 |
3.1.2 金融产品 |
3.1.3 财政贴息 |
3.1.4 贴息方式 |
3.1.5 风险补偿 |
3.1.6 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 |
3.1.7 保险保障 |
3.2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
3.2.1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发展历 |
3.2.2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现状介绍 |
3.3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状分析 |
3.3.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分布 |
3.3.2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流程 |
3.3.3 近5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情况 |
3.3.4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目前的管理架构 |
第4章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贷款无法满足农户需求 |
4.2 贷款审批流程存在问题 |
4.3 贷款岗位配备不齐 |
4.4 小额信贷的结构不合理 |
4.5 信贷风险有效控制不足 |
第5章 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贷款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原因分析 |
5.1.1 信贷需求量小 |
5.1.2 信用社需求调查工作不足 |
5.2 贷款审批流程缺陷原因分析 |
5.2.1 借贷者征信情况不了解 |
5.2.2 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 |
5.2.3 操作不规范 |
5.3 岗位不齐原因分析 |
5.3.1 人才严重缺失 |
5.3.2 现有人员存在全责交叉 |
5.3.3 职位风险与报酬不匹配 |
5.4 信贷的结构原因分析 |
5.4.1 问题对农业发展信贷规模认识不足 |
5.4.2 考核引导存在误区 |
5.4.3 金融政策限制 |
5.4.4 小额信贷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
5.4.5 农户金融信贷认识不足,违约率较高 |
5.5 信贷风险有效控制不足原因分析 |
第6章 改进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策建议 |
6.1 厘清农户需求,提升小额信贷额度 |
6.2 优化贷款审批流程 |
6.3 强化小额信贷人员培养和配置 |
6.4 提升农户小额规模,扩大贷款市场吸引力 |
6.4.1 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 |
6.4.2 强化营销布局 |
6.5 防范小额信贷风险 |
6.5.1 强化对农户信用等级的管理 |
6.5.2 对恶意违约农户采取多重手段催收 |
6.5.3 加强贷后管理和信用风险的防范 |
第7章 研究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2.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概念的界定 |
2.2 基本理论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贷款五级分类”理论 |
2.3 农户小额信贷的特征 |
第三章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
3.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 |
3.1.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
3.1.2 机构设置及人员队伍结构 |
3.1.3 客户群体 |
3.1.4 贷款特点 |
3.1.5 业务办理流程 |
3.1.6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 |
3.2 互联网小额贷款对LQ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影响 |
3.3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SWOT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遇 |
3.3.4 威胁 |
第四章 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
4.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问题 |
4.1.1 调查信息失真 |
4.1.2 营业网点信贷人员缺乏 |
4.1.3 专业人才缺乏 |
4.1.4 贷后管理难 |
4.1.5 信用风险较大 |
4.1.6 不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骤增 |
4.2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引起调查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
4.2.2 内部制度不健全形成营业网点信贷人员缺乏 |
4.2.3 发展理念落后导致专业人才缺乏 |
4.2.4 贷款风险意识淡薄造成贷后管理难 |
4.2.5 农村整体较差的环境加重信用风险 |
4.2.6 禁止“借新还旧”的贷款方式引起不良贷款骤增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对策 |
5.1 研究结论 |
5.2 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对策 |
5.2.1 政府层面 |
5.2.2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层面 |
5.2.3 农户层面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1 研究不足 |
5.3.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国农业银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 农户小额贷款及风险内涵 |
2.1.1 农户小额贷款定义 |
2.1.2 农户小额贷款产品类型 |
2.1.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概念 |
2.1.4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类型 |
2.2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
2.2.1 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
2.2.2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
2.2.3 贷款风险回避机制 |
2.2.4 贷款风险转移机制 |
2.2.5 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
2.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2.3.1 “三性原则”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1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简介 |
3.1.1 农行榆树市支行概况 |
3.1.2 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
3.1.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情况 |
3.2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
3.2.1 联保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3.2.2 直补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3.2.3 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3.2.4 农担通贷款风险管理做法 |
第4章 农业银行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逾期贷款数量不断上升 |
4.1.2 “垒户”现象比较严重 |
4.1.3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偏低 |
4.1.4 客户经理道德风险突出 |
4.2 农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农户对农户小额贷款缺乏正确认识 |
4.2.2 农户小额贷款经营管理滞后 |
4.2.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控力度不够 |
4.2.4 农户小额贷款违规现象惩处力度不够大 |
4.2.5 农户小额贷风险管理共享平台缺失 |
第5章 加强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农户小额贷款信用体系建设 |
5.1.1 广泛开展“三农”金融活动宣传教育 |
5.1.2 加快金融机构与农户联系沟通互动 |
5.1.3 加快乡村创建金融诚信文化 |
5.1.4 建立客户优化和退出机制 |
5.2 加强农户小额贷款人才队伍建设 |
5.2.1 强化客户经理选拔管理 |
5.2.2 加大客户经理培训教育 |
5.2.3 优化客户经理管理机制 |
5.2.4 完善人才队伍激励机制 |
5.3 加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建设 |
5.3.1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内部管理制度 |
5.3.2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操作制度 |
5.3.3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服务制度 |
5.3.4 优化农户小额贷款纠错制度 |
5.4 加快农户小额贷款增信保障平台建设 |
5.4.1 发展各类保险机构 |
5.4.2 培育涉农金融中介组织 |
5.4.3 发挥人行纽带作用 |
5.4.4 建立“三农”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4)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关于小额信贷风险评估的研究 |
1.2.3 关于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农户小额信贷的界定 |
2.1.2 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 |
2.1.3 信贷风险管理的界定 |
2.2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篮子理论 |
2.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 小额信贷风险的度量方法 |
2.3.1 德尔菲法 |
2.3.2 信用评分法 |
2.3.3 层次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现状 |
3.1.1 N市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3.1.2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概况 |
3.1.3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分类 |
3.1.4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流程 |
3.2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2.1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2.2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3.2.3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信用情况评价体系 |
3.3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 |
3.3.1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2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识别 |
4.1 自然风险识别 |
4.1.1 农作物减收风险 |
4.1.2 基础设施损毁风险 |
4.2 信用风险识别 |
4.2.1 借款人欺诈风险 |
4.2.2 尽职调查风险 |
4.2.3 农户信用信息缺失风险 |
4.3 操作风险识别 |
4.3.1 信贷审批流程风险 |
4.3.2 人员风险 |
4.3.3 信息系统风险 |
4.4 声誉风险识别 |
4.4.1 客户投诉风险 |
4.4.2 不当宣传风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评价 |
5.1 风险评估方法阐述 |
5.1.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5.1.2 层次分析法运算步骤 |
5.2 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5.2.1 指标选取原则 |
5.2.2 风险评价模型及指标选择 |
5.3 构建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评价模型 |
5.3.1 矩阵构建 |
5.3.2 指标权重 |
5.3.3 评价结果 |
第6章 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风险控制措施 |
6.1 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
6.1.1 完善借款人准入机制 |
6.1.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6.1.3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
6.2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
6.2.1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
6.2.2 加大科技系统支撑 |
6.2.3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
6.3 声誉风险控制措施 |
6.3.1 规范业务宣传方式 |
6.3.2 提升舆情管理能力 |
6.4 自然风险控制措施 |
6.4.1 分散资金投向 |
6.4.2 落实农户保险制度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农户小额贷款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农户小额贷款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户小额贷款的概念 |
2.1.2 农户小额贷款的特征 |
2.2 农户小额贷款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普惠金融理论 |
3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 |
3.1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
3.1.1 H市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3.1.2 H市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发展基本情况 |
3.1.3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
3.2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现状分析 |
3.2.1 贷款对象 |
3.2.2 贷款期限 |
3.2.3 贷款担保方式 |
3.2.4 业务办理流程 |
3.2.5 贷款用途 |
3.2.6 贷款利率 |
3.2.7 贷款不良率 |
4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
4.1 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
4.2 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发展滞后 |
4.3 农户小额贷款办理门槛偏高 |
4.4 农户小额贷款办理流程过于繁琐 |
4.5 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 |
5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信贷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及服务农户意识较低 |
5.1.1 信贷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 |
5.1.2 信贷人员服务农户意识较低 |
5.2 农户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性 |
5.2.1 银行缺乏复合型人才 |
5.2.2 产品研发过程信息传递效果较差 |
5.3 信息不对称及担保机制不完善 |
5.3.1 银行与农户间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
5.3.2 农村产权抵押机制不完善 |
5.3.3 第三方担保机制不健全 |
5.4 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人行征信系统不完善 |
5.4.1 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
5.4.2 人行征信系统不完善 |
5.5 农户贷款存贷差逐渐降低 |
5.5.1 银行资金成本上升 |
5.5.2 农户贷款利率非市场化 |
6 国内外小额贷款经验借鉴 |
6.1 国内先进小额贷款经验借鉴 |
6.1.1 汇丰村镇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
6.1.2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
6.1.3 中国农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
6.2 国外先进小额贷款经验借鉴 |
6.2.1 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业务 |
6.2.2 BRI银行小额信贷模式 |
6.3 国内外先进小额贷款经验的启示 |
6.3.1 创新担保方式 |
6.3.2 优化农户贷款产品 |
6.3.3 利率市场化 |
6.3.4 政府积极支持 |
7 完善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建议 |
7.1 完善银行内部机制及管理体系 |
7.1.1 提高信贷人员的服务意识 |
7.1.2 完善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
7.1.3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
7.1.4 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
7.1.5 简化贷款流程 |
7.2 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及发挥主观能动性 |
7.2.1 提高农户信用意识 |
7.2.2 发挥主观能动性 |
7.3 政府应加强信用建设及完善担保机制 |
7.3.1 加强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建设 |
7.3.2 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机制 |
7.3.3 扶持融资担保机构 |
7.3.4 加大支农信贷政策激励力度 |
8 结论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研究 ——以F农信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农户小额贷款 |
2.1.2 信贷风险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内控制度缺失理论 |
2.2.3 风险防控理论 |
3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识别 |
3.1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 |
3.1.1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2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基本概况 |
3.1.3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业务运行模式 |
3.2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主要风险 |
3.2.1 自然风险 |
3.2.2 信用风险 |
3.2.3 操作风险 |
3.2.4 市场风险 |
3.3 F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3.3.1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 |
3.3.2 信贷团队素质偏低 |
3.3.3 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
3.3.4 还款保障有待完善 |
4 风险因素实证研究 |
4.1 风险因素评估模型建立 |
4.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2 风险因素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 |
4.2.1 选取风险因素指标 |
4.2.2 构建风险因素判断矩阵 |
4.2.3 风险因素层次排序并一致性检验 |
4.3 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结果分析 |
5 同业风险防控比较研究 |
5.1 风险状况比较 |
5.1.1 总体风险状况 |
5.1.2 沿海县市风险状况 |
5.1.3 山区县域风险状况 |
5.2 风险防控比较 |
5.2.1 自然风险防控比较 |
5.2.2 信用风险防控比较 |
5.2.3 操作风险防控比较 |
5.2.4 市场风险防控比较 |
6 加强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的对策研究 |
6.1 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
6.1.1 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
6.1.2 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
6.1.3 整合信用查询平台 |
6.2 构建良好信贷文化 |
6.2.1 加强信贷团队建设 |
6.2.2 推进信贷文化建设 |
6.3 着力防控信贷领域风险 |
6.3.1 强化内控制度执行 |
6.3.2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
6.3.3 加大风险化解力度 |
6.4 完善外部保障机制 |
6.4.1 提升农业保险保障 |
6.4.2 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
2.1 小额贷款业务的概念、特征与流程 |
2.1.1 小额贷款业务的概念 |
2.1.2 小额贷款业务的特征 |
2.1.3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流程 |
2.2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
2.2.1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
2.2.2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3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 |
3 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1 W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
3.1.1 W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1.2 W农村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
3.2 W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情况 |
3.2.1 小额贷款业务类别 |
3.2.2 小额贷款业务资产规模与不良贷款率 |
3.3 W农村商业银行银行小额贷款业务流程与关键风险点 |
3.3.1 贷前环节 |
3.3.2 贷中环节 |
3.3.3 贷后环节 |
3.4 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程序 |
3.4.1 贷前阶段控制 |
3.4.2 贷中阶段控制 |
3.4.3 贷后阶段控制 |
4 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4.1 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岗位职责不明晰 |
4.1.2 贷前调查不充分 |
4.1.3 审查审批单人负责 |
4.1.4 未建立还款提醒制度 |
4.1.5 贷后检查缺乏内部监督 |
4.2 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不相容职位未分离 |
4.2.2 缺乏激励制度 |
4.2.3 未建立多人复核制 |
4.2.4 贷后管理较为松懈 |
4.2.5 忽视贷后监督 |
5 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5.1 分离不相容岗位 |
5.2 建立激励制度 |
5.2.1 逐层落实责任 |
5.2.2 设置奖惩措施 |
5.3 建立多人复核制 |
5.4 完善贷后管理制度 |
5.4.1 统一催收临期贷款 |
5.4.2 建立贷款资料信息系统 |
5.5 内外结合实现全方位监督 |
5.5.1 内部监督贯穿全程 |
5.5.2 引入外部监督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农户小额信贷定义及其风险特征 |
1.2.2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
1.2.3 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与使命偏移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农户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
2.1.1 小额信贷基础理论 |
2.1.2 农户小额信贷概念界定 |
2.2 农户小额信贷主要风险来源 |
2.2.1 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 |
2.2.2 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
2.2.3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不足 |
2.3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3.1 信贷风险管理概念及组成 |
2.3.2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目标 |
2.3.3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提升机制 |
2.4 农村金融机构的双重目标与使命偏移 |
2.4.1 农村金融机构的双重目标 |
2.4.2 金融排斥与使命偏移 |
本章小结 |
第3章 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案例介绍 |
3.1 背景介绍 |
3.1.1 X农商行基本情况 |
3.1.2 C乡农户小额信贷相关情况 |
3.2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要素变革 |
3.2.1 政策引导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 |
3.2.2 信贷评级技术与制度的更新 |
3.2.3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 |
3.3 改革前后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对比分析 |
3.3.1 信贷风险典型案件 |
3.3.2 改革前后的信贷风险对比分析 |
3.4 改革前后风险管理绩效对比分析 |
3.4.1 不良贷款率显着下降 |
3.4.2 贷款农户结构偏移 |
本章小结 |
第4章 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账面质量提升成因分析 |
4.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 |
4.1.1 降低信用风险监督管理成本 |
4.1.2 建立信用风险长效管理机制 |
4.2 X农商行农户信贷评级技术的改进 |
4.2.1 农户信息的实地审查 |
4.2.2 评价指标赋分更科学 |
4.2.3 信息更新更具实效性 |
4.3 X农商行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
4.3.1 初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
4.3.2 高风险下的使命偏移 |
本章小结 |
第5章 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案例启示 |
5.1 宏观层面:优化支农信贷发展环境 |
5.1.1 强化农业社会风险抵御能力 |
5.1.2 推广农业保险 |
5.1.3 继续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
5.1.4 加大支农信贷政策激励 |
5.2 银行层面: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
5.2.1 增强人力资源管理 |
5.2.2 正确处理商业效益与支农使命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X农商行农户评级授信信息表 |
个人简历 |
(9)精准扶贫背景下P农商行扶贫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扶贫贷款 |
2.1.2 精准扶贫 |
2.1.3 扶贫贷款风险分析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金融减贫理论 |
2.2.3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2.2.4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 |
第三章 精准扶贫背景下P农商行扶贫贷款业务概述 |
3.1 P农商行精准扶贫贷款业务发展概况 |
3.1.1 P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
3.1.2 P农商行简介 |
3.1.3 P市农户贫困概况 |
3.2 精准扶贫背景下P农商行扶贫类贷款品种及政策 |
3.2.1 扶贫小额信用贷款 |
3.2.2 扶贫再贷款 |
3.2.3 扶贫类贷款贴息政策 |
3.3 精准扶贫背景下P市贫困农户的情况分析 |
3.3.1 贫困农户收入来源 |
3.3.2 贫困农户致贫原因 |
3.3.3 贫困农户借款意愿 |
3.3.4 贫困农户扶贫贷款金额需求状况 |
3.3.5 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情况 |
3.3.6 贫困农户还款意愿 |
第四章 P农商行扶贫贷款风险来源及原因分析 |
4.1 P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的风险来源 |
4.1.1 P农商银行扶贫贷款风险比较 |
4.1.2 贫困农户的信用风险 |
4.1.3 农产品的市场风险 |
4.1.4 银行业务流程的操作风险 |
4.2 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
4.2.1 借款人信用等级不符 |
4.2.2 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
4.2.3 扶贫贷款业务流程不规范 |
4.2.4 银行职员风险意识不强 |
第五章 P农商银行扶贫贷款风险控制的对策 |
5.1 贫困农户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
5.1.1 增强客户信用意识 |
5.1.2 评定信用等级 |
5.1.3 提供保险措施 |
5.2 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流程再造 |
5.2.1 P农商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点梳理 |
5.2.2 P农商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流程再造方案 |
5.3 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
5.3.1 实行片区主管负责制 |
5.3.2 形成扶贫贷款常规检查机制 |
5.3.3 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风险合规意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P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现状调查问卷 |
附件2:P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贷款风险分析调查问卷 |
致谢 |
(10)A银行在绵阳地区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2.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2 相关概念 |
2.2.1 关于农户的相关定义 |
2.2.2 关于农户小额贷款的操作实务 |
3 A银行绵阳地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现状 |
3.1 绵阳经济状况 |
3.2 A银行绵阳地区农户小额贷款运作现状 |
3.2.1 农户小额贷款各县发展情况 |
3.2.2 农户小额不良贷款的用途分析 |
3.2.3 农户小额不良贷款的担保分析 |
4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1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 |
4.1.1 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 |
4.1.2 农户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 |
4.1.3 存在户贷企用的现象 |
4.2 农户小额贷款遭遇的农产品市场风险 |
4.2.1 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 |
4.2.2 贷款投向行业集中度过高 |
4.3 银行内部的管理风险 |
4.3.1 银行贷前调查缺乏责任心 |
4.3.2 银行贷后管理不到位 |
4.3.3 担保体系不完善 |
4.3.4 银行信贷制度制约 |
5 典型案例分析:A行安州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分析 |
5.1 案例背景 |
5.2 A行安州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
5.3 安州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机制的效果 |
5.4 安州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 |
6 加强A银行绵阳地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
6.1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
6.1.1 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提高农户信用意识 |
6.1.2 政府部门需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6.1.3 加强农业保险的供给与宣传 |
6.2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
6.2.1 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
6.2.2 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制订相关优惠政策 |
6.3 内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
6.3.1 创新采用多种担保方式,分散化解风险 |
6.3.2 制订任务与县域实际相结合,做好有序投放 |
6.3.3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强化正面激励 |
6.3.4 加快农村地区渠道建设,缓解难管问题 |
6.3.5 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仪征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兴镇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波. 西南大学, 2020(05)
- [2]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 宁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3]中国农业银行榆树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D]. 刘香凝.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4]N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康巧丽. 华侨大学, 2020(01)
- [5]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D]. 陈维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6]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研究 ——以F农信社为例[D]. 郜祥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7]W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 滕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1)
- [8]X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改革案例分析[D]. 张芳瑜. 湘潭大学, 2019(02)
- [9]精准扶贫背景下P农商行扶贫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D]. 孙梓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A银行在绵阳地区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龙俊杰.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三农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