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阳市和平区18种食品监测结果分析

沉阳市和平区18种食品监测结果分析

一、沈阳市和平区18类食品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1](2019)在《中国膳食碳排放及其与国外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全球气候变暖是由自然与人为力量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近几十年的气候变暖成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所致。遏制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根据欧盟委员会资料,人类的饮食消耗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29%。本文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网公布的各国膳食消费数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及David T等人2014年在《Nature》杂志发布的食物碳足迹系数,计算并相对评价目前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的水平,探讨世界各地区膳食碳排放的趋势。调查沈阳市饭店膳食碳排放情况,对中国居民在外就餐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在FAO给出的数据中,统计146个国家的13种主要食物消耗量,按不同大洲、温度带和收入进行分层,计算经年膳食消费的碳足迹。利用中国和辽宁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给出的数据,分析城乡、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碳足迹。对沈阳市五区的饭店进行调查,分析消费者膳食消费碳足迹。同时进行膳食模式的分析。详细抄录146个国家的大米、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牛肉、羊肉、猪肉、禽肉、海产品、牛奶和鸡蛋13种居民主要膳食消费质量,中国和辽宁省城乡、不同性别和年龄居民的膳食消费质量,沈阳市区不同饭店食物消费量,从而计算碳足迹。计算LBS、HBS、TS、DQD分值,并根据LBS、HBS不同分值组合将膳食分为九种膳食模式,综合评价膳食质量。结果:从1961年至2011年世界及各州的人均经年碳单位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大洋洲、欧洲、南美洲的人均经年碳排放量高于其它州,非洲的人均经年碳排放量位于最后面。2011年与1961年相比,亚洲、北美洲、非洲的食品人均经年碳排放增加的比例高于欧洲、大洋洲和南美洲。说明亚洲、北美洲、非洲的人均膳食消费碳足迹增加速率明显加快。各国家所处的温度带不同,食品人均经年碳排放量也明显不同,膳食消费碳足迹与地理位置、气候、动植物的生存条件等有一定的关系。经济水平也是影响膳食消费碳足迹水平的又一因素,高收入国家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它收入等级,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位于底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居民的膳食结构,从而使人均膳食年碳排放上升趋势加快,近年已超过日本,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通过预测分析,发达国家未来人均食品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同时考虑我国人口基数大,未来中国的食品碳排放不容忽视。对中国及辽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整个周期中碳排放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粮食消费量减少的同时,高碳足迹系数的肉奶蛋类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增加,导致碳排放增加量远远高于因粮食消费减少而降低的碳排放量。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碳排放高于农村居民,说明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消费习惯不利于减少食品消费碳排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1991年有不到30%的居民居住在城市,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有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城市化将达到70%,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未来15年,将有近4亿人口进入城市,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将增加食品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8-59岁年龄段的人群占62%,通过中国和辽宁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碳排放情况的分析,估计这部分人群的膳食碳排放比例超过80%,成为对膳食碳排放贡献最大的人群。本文研究发现,从1982到2016,中国人均每天食物消费从1135.4g下降到974.5g,然而相应的碳排放却增加了一倍。2016年中国居民和沈阳饭店消费者人均食物消费主要为植物源性食物,分别占77.82%和56.54%,但是碳排放却只占到16.54%和5.58%。沈阳饭店消费者人均每餐碳排放为0.9383kgCO2eq,是2016年全国人均的4.07倍。David等人计算2009年世界人均食物碳排放为0.3054kgCO2eq,根据收入预测,2050年人均食物碳排放将达到0.4018kgCO2eq,沈阳饭店消费者人均食物碳排放分别是前面两者的3.07倍和2.34倍。但是沈阳饭店消费者人均食物碳排放低于发达国家,例如芬兰、法国、西班牙、瑞士、新西兰、英联邦等。大型和中型饭店消费者每餐食物碳排放明显高于小型饭店,且中型饭店略高于大型饭店。自助餐碳排放为桌餐的1.5倍。大型饭店和中型饭店,周末消费者每餐食品消费碳排放高于工作日,而小型饭店除粮谷类、水果和食用油,其他种类食物消费碳排放周末和工作日无统计学差异。与2016版中国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上限比较,沈阳市饭店消费者每餐畜禽肉类消费量为推荐量上限的6.06倍,水产品为2.28倍。只有粮谷类和豆类的摄入量在推荐范围内,其中水果和奶类低于推荐量。结论:从1961年至2011年世界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亚洲上升的比例较大。各州之间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说明地理位置对于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有影响。各温度带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温度带之间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说明气候条件对于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有影响。越远离赤道地区,动物类食品的人均碳排放量所占比重越大。各收入等级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中高等收入国家上升的比例较大。各收入等级之间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说明经济条件对于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有影响。收入等级越高,动物类食品的人均碳排放量所占比重越大。中国大陆的人均膳食消费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2011年比1961年的人均膳食碳排放量高5.5倍。动物类食品的人均碳排放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国和辽宁省城市人均膳食碳排放高于农村。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人均膳食碳排放均高于女性,中青年是膳食碳排放的主要人群,他们的膳食选择决定了未来我国居民膳食碳排放的前景。饭店消费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其中畜禽肉和水产品严重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需要引导居民在外就餐的食物选择和消费量,从而达到环境和健康的双赢。

彭永喜[2](2019)在《沈阳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可以感染动物细胞且在胞内寄生的原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弓形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犬和猫作为常见的两种伴侣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充分了解犬、猫的弓形虫感染及发病特点等流行病学资料,对于进一步制定控制措施,有效防控宠物的弓形虫感染,降低弓形虫在宠物与人类之间的传播等都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弓形虫Ig G抗体ELISA方法,对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采集的沈阳地区犬、猫血清弓形虫抗体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家养宠物犬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27.75%,家养宠物猫为20.47%,流浪猫为43.15%。家养宠物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家养猫(P<0.05),流浪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家养犬、家养猫(P<0.05)。家养犬、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家养犬、猫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家养犬、猫弓形虫阳性率可能与季节(月份)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冬季弓形虫感染率低于夏季。不同品种和地区的家养犬和猫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别不明显,说明犬猫的品种及所在区不会明显影响弓形虫的感染。

温立海,赵常志,刘漪[3](2016)在《2013年沈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了解沈阳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研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律,预警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2013年度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监测乳及乳制品、速冻发面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等9类样品235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2份,总检出率9.36%。检出的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蜡样芽孢杆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10株。结论:2013年沈阳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本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

李娜[4](2015)在《“小圈”猪肉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圈"猪肉作为沈阳市场一个新兴的猪肉品牌,旨在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健康的、安全的、肉香淳厚的长龄放心猪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小圈"猪肉找到出路并脱颖而出,让顾客认识"小圈"、认可"小圈"、并成为"小圈"的忠实客户,这些都关系到"小圈"品牌的存亡与发展。因此,制定出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收集法对市场营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作为"小圈"猪肉营销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通过资料收集从国内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两个方面对"小圈"猪肉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其中宏观环境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口环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行业环境分别从行业的发展与趋势、行业技术和竞争环境三个层面进行细化的分析;再次,通过企业调研对从品牌建设、营销能力、生产和采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对"小圈"猪肉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第四,在外部、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SWOT分析矩阵分析"小圈"猪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并对四者加以组合形成相应的应对策略,综合猪肉市场细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消费者消费需求分析确定"小圈"猪肉的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提出"小圈"的营销策略,并对具体的策略实施细则加以阐述。最后为营销策略的实施建立了保障措施。

戴莉[5](2012)在《沈阳市和平区小学食堂午餐营养与食品安全调查》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的饮食状况也随之改变,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营养不良以及营养过度都会损害健康,而且国内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为少年儿童的营养与健康蒙上了阴影。本研究结合工作实际,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供方(小学集体食堂)和需方(食堂就餐小学生)两方面出发,收集沈阳市和平区小学食堂午餐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对其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午餐食物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品、蔬菜及植物油摄入量过多,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量不足,没有奶类及其制品;学生午餐钙、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量不足;民工子弟小学食堂加工场所面积小,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水平较低;食堂从业人员呈现年龄老化现象;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库房贮存和供餐备餐合格率低;部分从业人员工作期间佩戴首饰与留指甲。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减少肉类摄入,适量增加鱼虾等海产品摄入,以达到减少蛋白质总量但提高蛋白质质量的效果;在午餐中应尽可能提供富含钙的食品,如豆制品、虾皮、海带等,同时可在早上或午饭后作为加餐,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适量增加鱼类、动物肝脏、豆制品和黄绿色蔬菜等,以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不足;食堂在招募从业人员的时候要限制年龄,增加年轻从业人员数量;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及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并定期考核食堂从业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积极有效地落实监管制度,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尤其做好库房和分餐人员的监督检查;建议将是否佩戴首饰与留指甲列入检查表,作为食堂监督检查考核项目。

王伟,赵娇,米向前[6](2011)在《市场销售日常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分析》文中提出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2010年1-2月,本研究对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和和平区农贸市场销售日常生活食品卫生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样品来源:随机抽取沈阳市苏家屯区和和平区农贸市场销售的日常生活食品样品,共抽取肉制品、

路国慧[7](2009)在《沈阳地区多介质环境样品中全氟有机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文中指出沈阳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数十年的工业发展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周边环境中,这些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积累,并通过大气、水体、土壤或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以沈阳西部浑河、细河、蒲河和沈抚灌区沿岸为研究区域。通过研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在水、土壤和生物中的积累与分布,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本研究测得沈阳市区地表水中PFOS及PFOA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8 ng/L和3.67 ng/L,两者污染水平相当。沈阳市水体中普遍存在PFOS和PFOA污染,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处于较低水平。2.在浑河的沈阳上游段,PFASs与PFCAs相比占有PFCs的比较低(PFASs/PFCAs:0.05~0.20),在流经沈阳市区后,PFASs占的比重明显增加((PFASs/PFCAs:0.24~0.53)。细河中PFASs与PFCAs的比值为0.73~1.44。3.除了浑河与细河合并处站点的PFOS含量丰水期低于枯水期外,枯水期与丰水期的PFOS及PFOA的浓度未见明显不同。4.沈阳市浑河、细河、蒲河,杭州市钱塘江水及上海市长江水中PFOS环境暴露浓度对鱼类、水生浮游生物及藻类的风险表征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地表中PFOS属于低风险水平,上述水体不会对鱼类、水生浮游生物类及藻类产生急性毒性效应。5.沈阳地区人群通过鱼肉、禽肉和饮用水途径摄入的PFOS及PFOA的危害比值均小于1,即不存在对当地人群的急性毒性效应。6.沈阳地区地表水VOCs污染主要集中在细河,且细河沿岸地下水的VOCs污染严重。沈阳市彰驿镇双树坨子村处河水及地下水均受到VOCs污染,且对当地人群存在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健康风险。

孟庆义,高秀媛[8](2008)在《北京市宣武区2002~2006年食品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淑艳,陈新秋,刘长晟,李清,宋钰,李淑清,杨景波[9](2007)在《127例腹泻患者细菌性致病因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发生40~60亿例食源性腹泻,仅发展中国家每年就有

戴孟阳,王萍,孙百军,张红,孙瑛,李宁,郭延哲,蒋东梅[10](2005)在《甲型病毒性肝炎预警指标的探讨》文中认为

二、沈阳市和平区18类食品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沈阳市和平区18类食品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膳食碳排放及其与国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世界各国膳食碳排放水平及趋势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世界13种主要消费食物人均经年消费量变化
        3.2 各洲13种主要消费食物人均经年消费量变化
        3.3 不同温度带13 种主要消费食物人均经年消费量变化
        3.4 不同收入等级13 种主要消费食物人均经年消费量变化
        3.5 世界及不同洲、温度带、收入等级的碳排放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营养膳食调查全国膳食碳排放和膳食模式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中国城乡居民膳食消费量及碳排放
        3.2 中国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膳食消费量及碳排放
        3.3 2002 年中国居民家庭和外餐碳排放
        3.4 中国居民膳食模式与碳排放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营养膳食调查辽宁省膳食碳排放和膳食模式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3.1 辽宁省城乡居民膳食消费量和碳排放
        3.2 辽宁省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膳食消费量和碳排放
        3.3 辽宁省居民膳食模式和碳排放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基于饭店调查沈阳居民外餐碳排放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调查范围
        2.2 计算和分析
    3 结果
        3.1 沈阳市不同规模饭店消费者每餐各种食物消费碳排放分析
        3.2 沈阳市饭店消费者自助餐和桌餐每餐各种食物消费碳排放分析
        3.3 沈阳市不同规模饭店工作日和周末各种食物消费碳排放分析
        3.4 沈阳市饭店与全国、城市和农村人均碳排放的比较
        3.5 中国及沈阳市饭店食物消费及碳排放构成比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沈阳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弓形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1.1.1 速殖子
        1.1.2 缓殖子与组织包囊
        1.1.3 虫体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2 弓形虫感染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2.1 犬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
        1.2.2 猫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
        1.2.3 不同人群弓形虫病流行病学
    1.3 弓形虫病诊断方法
        1.3.1 病原学检查
        1.3.2 血清学检测
        1.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检测试剂盒
        2.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2.1.3 血清样本
    2.2 方法
        2.2.1 样本采集及处理
        2.2.2 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方法
        2.2.3 统计与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犬猫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3.2 家养犬弓形虫感染因素分析
        3.2.1 不同采集月份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2.2 不同性别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2.3 不同年龄段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2.4 不同地区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2.5 不同品种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3 家养猫弓形虫感染因素分析
        3.3.1 不同采集月份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3.2 不同性别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3.3 不同年龄段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3.4 不同地区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3.5 不同品种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
    3.4 流浪猫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圈”猪肉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STP理论
    2.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2.1 4Ps营销组合策略
        2.2.2 营销6Ps、10Ps和11Ps组合策略
        2.2.3 营销4C组合策略
    2.3 波特五力模型
第3章 "小圈"猪肉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人口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发展趋势
        3.2.2 行业技术
        3.2.3 行业竞争环境
第4章 "小圈"猪肉营销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小圈"猪肉的品牌
    4.2 "小圈"猪肉的营销能力
        4.2.1 市场营销队伍建设
        4.2.2 大型商超营销资源构建
    4.3 生产和采购能力
    4.4 经营管理能力
第5章 "小圈"猪肉的营销策略
    5.1 "小圈"猪肉SWOT分析
        5.1.1 优势(Strengths)
        5.1.2 劣势(Weaknesses)
        5.1.3 机会(Opportunities)
        5.1.4 威胁(Threats)
    5.2 目标市场定位
        5.2.1 猪肉市场细分
        5.2.2 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2.3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分析
        5.2.4 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
    5.3 "小圈"猪肉营销策略的制定
        5.3.1 产品策略
        5.3.2 品牌策略
        5.3.3 定价策略
        5.3.4 渠道策略
        5.3.5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第6章 "小圈"猪肉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建立战略目标及实施反馈机制
    6.2 加强公司营销队伍组织能力建设
    6.3 建立市场营销人员激励机制
第7章 结束语
    7.1 主要结论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5)沈阳市和平区小学食堂午餐营养与食品安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办小学
        2.1.2 民工子弟小学
        2.1.3 膳食调查
        2.1.4 食品安全
        2.1.5 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法
    2.2 相关法律法规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方法
        3.2.1 营养状况调查
        3.2.2 食品安全调查
        3.2.3 食堂从业人员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行为、态度调查.
        3.2.4 食堂满意度调查
        3.2.5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被调查对象营养状况
        4.1.1 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4.1.2 被调查对象膳食结构
        4.1.3 被调查对象食堂营养中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
        4.1.4 被调查对象食堂营养中蛋白质、脂肪来源
        4.1.5 能量来源构成
        4.1.6 钙、铁来源
    4.2 食品安全状况
        4.2.1 食堂一般情况
        4.2.2 食品安全管理调查
    4.3 食堂从业人员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行为态度调查
    4.4 食堂午餐满意度调查
第5章 讨论
    5.1 公办小学、民工小学食堂现状
        5.1.1 公办小学、民工小学食堂现状合格率较高,民工小学食堂餐饮现状有所提高
        5.1.2 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有待加强
        5.1.3 贮存的合格率亟待提高
        5.1.4 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有待加强
        5.1.5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有待调整
    5.2 小学食堂膳食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5.2.1 膳食结构不合理
        5.2.2 能量和营养素不符合国家推荐标准
        5.2.3 维生素供给不符合标准
        5.2.4 公办小学食堂条件与管理优于与民工小学食堂
        5.2.5 小学生午餐营养摄入营养素超标
    5.3 食堂午餐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沈阳地区多介质环境样品中全氟有机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全氟有机化合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概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意义、思路和创新处
    4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1 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2 浑河、细河流域概况
    3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第三章 沈阳污灌区全氟有机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1 样品及实验部分
    2 沈阳地区PFCs污染现状
    3 沈阳市人群血液中PFCs来源讨论
    4 PFCs风险评估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沈阳市水体及土壤中VOCS污染及风险评估
    1 样品及实验测试
    2 沈阳地区水体中VOCs
    3 土壤中VOCs的检出情况
    4 沈阳地区地下水、地表水中VOCs风险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1 结论
    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甲型病毒性肝炎预警指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群甲肝病毒感染状况和甲肝抗体水平的监控及预警指标
2 甲肝疫苗接种率及接种成功率的监控及预警指标
3 生活环境甲肝病毒污染状况的监控及预警指标
4 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水平的监控及预警指标
5 各项卫生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控及预警指标
6 人群文化程度、人口流动状况和经济状况监控及预警指标
7 甲肝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监控及预警指标

四、沈阳市和平区18类食品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膳食碳排放及其与国外的比较研究[D]. 王月.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2]沈阳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彭永喜.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3]2013年沈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 温立海,赵常志,刘漪. 中国社区医师, 2016(19)
  • [4]“小圈”猪肉的营销策略研究[D]. 李娜. 东北大学, 2015(06)
  • [5]沈阳市和平区小学食堂午餐营养与食品安全调查[D]. 戴莉. 吉林大学, 2012(03)
  • [6]市场销售日常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分析[J]. 王伟,赵娇,米向前. 中国公共卫生, 2011(03)
  • [7]沈阳地区多介质环境样品中全氟有机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D]. 路国慧.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9(07)
  • [8]北京市宣武区2002~2006年食品监测结果分析[J]. 孟庆义,高秀媛. 中国公共卫生, 2008(11)
  • [9]127例腹泻患者细菌性致病因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 刘淑艳,陈新秋,刘长晟,李清,宋钰,李淑清,杨景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11)
  • [10]甲型病毒性肝炎预警指标的探讨[J]. 戴孟阳,王萍,孙百军,张红,孙瑛,李宁,郭延哲,蒋东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01)

标签:;  ;  ;  ;  ;  

沉阳市和平区18种食品监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