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性肠炎阑尾切除致肠瘘一例

节段性肠炎阑尾切除致肠瘘一例

一、节段性肠炎行阑尾切除致肠瘘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妍生[1](2020)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间充质干细胞”等为中文检索词,以“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diopathic Proctocolitis”、“Ulcerative Colitis”、“Crohn’s Enteritis”、“Mesenchymal Stem Cells”等为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等8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另外在中国临床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注册中心查找没有发表过的,但是实验数据已上传至临床注册中心的原始研究。通过阅读检索出相关文献的题目、摘要或全文,结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符合Meta分析要求的文献。通读全文后对最终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主要的结局指标包括临床应答率、内镜下缓解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二分类变量和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活动性评分、组织学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粪钙保护蛋白(Fecal Calcium Protective Protein,FCP)等连续型变量。应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SE-6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上述数据库中共检索出4712篇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4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4篇,非RCT 12篇,单臂研究8篇。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单臂研究中,MSCs治疗IBD的临床应答率、内镜下缓解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95%CI 37%75%)、36%(95%CI19%55%)、18%(95%CI 6%32%)、12%(95%CI 1%27%),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CT和非RCT研究中,MSCs组的临床应答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33(95%CI 0.1830.78)倍、0.41(95%CI 0.035.20)倍、0.33(95%CI0.110.93)倍,前两者的结果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别(p>0.05),后者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组的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活动性评分、组织学评分、CRP、FCP分别比对照组低5.09(95%CI-7.88-2.30)、0.31(95%CI-2.341.71)、0.18(95%CI-0.480.11)、2.41(95%CI-4.58-0.25)、0.92(95%CI-2.881.05),其中疾病活动指数、CRP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活动性评分、组织学评分、FCP的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SCs治疗IBD可以达到临床缓解和内镜下缓解,也存在复发风险。2.MSCs与传统药物相比,治疗IBD的疗效差异存在不确定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长期观察。3.MSCs治疗IBD比传统药物更安全,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李舒[2](2016)在《“克罗恩病前期”病变的伺机性筛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前瞻性地对克罗恩病高危人群进行伺机性筛查,发现“克罗恩病前期”病变,进而给予干预性治疗,为克罗恩病的预防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自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肠病中心或住院病房就诊的高危患者(不明原因慢性腹痛、腹泻患者;健康体检肠镜检查发现回肠末段或结肠阿佛它溃疡患者;阑尾炎手术后,仍有持续腹痛患者;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不明原因的皮肤、关节炎症;疑似IBS患者)接受肠镜筛查。共筛查出109例疑似CD前期患者,其中,失访11例,纳入随访者98例。结肠镜检查时,予以记录其病灶大小、部位,并于病变处取活检。所有入组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排除急、慢性肠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胸片、心电图,必要时行小肠仿真CT检查。进入随访观察的患者,若初步化验筛查中发现组织学抗酸染色阳性、T-SPOT(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或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予以三联抗结核治疗。其余患者给予对症治疗(以口服益生菌为主),每3个月随访一次,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评估病灶转归情况(必要时再次做病理检查)。若第一次随访溃疡或糜烂灶好转或愈合即为治疗“有效”,考虑为回肠末端/结肠自限性非特异性炎症;若第一次随访溃疡或糜烂性病变未见好转者,即为治疗“无效”,考虑可能为“克罗恩病前期”病变,并给予口服5-氨基水杨酸4g/d连续治疗3个月,再进行第二次内镜随访。若第二次随访病变无变化或加重,则改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其后,仍每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病变愈合或加重。结果:通过高危人群的筛查,并经过详细排查和随访的综合分析,进入随访观察的98例“CD前期”病变的可疑患者中,最终诊断为克罗恩病前期的患者29例,肠结核23例,非特异性炎46例。克罗恩前期组11例经3个月5-ASA治疗,病灶消失,18例治疗无效患者改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3例患者病灶消失,1例病变好转,1例因疾病进展(已符合CD诊断标准)改为类克治疗后病灶消失,13例仍在治疗随访中。采用SPSS17.0对是否为克罗恩病前期病变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单因素logistic分析,性别(p=0.5722)、病理(p=0.617)无统计学差异,而症状(p=0.030)、血沉(p=0.004)、C反应蛋白(p=0.021)、T-SPOT(p=0.006)、病灶直径大小(p=0.003)、年龄(p=0.024)及病灶的数目(p=0.021)存在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直径(OR=3.649,p=0.045)、病灶数目(OR=3.468,p=0.031)及T-SPOT(OR=0.037,p=0.001)与克罗恩病前期的发生有关。而血沉、C反应蛋白的升高、年龄、症状是克罗恩病前期的危险因素;T-SPOT的回归系数是负数,说明T-SPOT阳性是克罗恩病前期的保护因素,也就是说T-SPOT阳性的患者诊断为克罗恩病前期的可能性较小,病灶直径越大、越多诊断克罗恩病的可能性越大。结论:1.通过CD患者自然病史观察,发现CD在确诊前,确实存在“CD前期病变”。2.CD高危人群筛查是发现CD前期病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所建立的高危人群克罗恩病前期病变进行伺机性筛查对于提高CD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有一定意义3.目前的筛查和随访方法仍然是肠镜检查。今后应寻找更为简单、有效、依从性好的筛查技术4.T-SPOT及回肠末端/结肠病变直径、数目与克罗恩病前期病变密切相关;T-SPOT阳性是克罗恩病的保护因素,该检查阳性更倾向于肠道结核的诊断,诊断为克罗恩病前期的可能性较小5.5-ASA对CD前期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一旦诊断为克罗恩前期病变,要予以积极治疗并密切观察随访。对处于此阶段的病变进行积极的治疗可能改变克罗恩病的自然病程。

邵诵[3](2014)在《浅谈阑尾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体会》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克罗恩病误诊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及相关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克罗恩病误诊急性阑尾炎临床情况。结果对于有些轻症或不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特点的阑尾炎,须与克罗恩病作仔细鉴别,而对于因"右下腹痛"就诊的患者,临床医生首先会想到阑尾炎,且与胃肠道穿孔、输尿管结石及某些妇产科疾病的鉴别考虑较多,容易忽略与克罗恩病的鉴别,从而导致误诊。结论对于克罗恩病,临床医师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多查阅资料掌握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临床肠内镜病理结果、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以降低误诊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李春华[4](2013)在《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16例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患者,其中12例行手术治疗:行病变段肠管切除吻合8例,结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24个月,12例手术患者中1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仍有慢性腹泻症状,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再无肠梗阻发生。经内科保守治疗的4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仍间断有不全肠梗阻的表现。结论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患者如果有手术指征,应积极行手术治疗,相对保守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姚雪洁[5](2013)在《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根据蒙特利尔分型标准,分析我国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表型特点;通过与回结肠型、结肠型C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单纯小肠型克罗恩病(small bowel crohn’s disease,SBCD)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而为临床医生提高对SBCD的认识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2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均行小肠方面检查的138例CD患者进行蒙特利尔临床分型。对其中62例SBC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及影像学特征进行临床总结,并对其药物治疗、手术及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38例CD患者的蒙特利尔临床分型本中心CD患者男女比例为3:1。诊断年龄方面,A1型(<16岁)共10例(7.2%);A2型(17-40岁)共93例(67.4%);A3型(>40岁)共35例(25.4%)。病变部位方面,L1型(回肠末端型)共28例(20.3%);L2型(结肠型)共36例(26.0%);L3型(回结肠型)共32例(23.2%);L4型(近端消化道型)共42例(30.8%)。疾病行为以B1型(非狭窄非穿透型)为主,共85例(61.6%),其次为B2型(狭窄型)共34例(24.6%),P(肛周病变)共29例(21.0%),B3型(穿透型)共19例(13.7%)。2.62例SBC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53例(85.5%)SBCD患者为男性。SBCD平均诊断年龄为35.3岁,诊断年龄在40岁以下者共42例(67.7%)。SBCD出现狭窄性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回结肠型及结肠型CD患者(P=0.037)。空肠受累(OR3.481,95%CI1.250-9,693)是CD患者出现狭窄性病变的危险因素。SBCD以梗阻症状为首诊症状者明显多于结肠型CD者(P=0.022),以腹泻为首诊症状者明显少于结肠型及回结肠型CD者(P=0.039)。SBCD出现2种及2种以上肠外表现的比例明显少于回结肠及结肠型CD者(P=0.019)。CDAI评分值普遍较低,与ESR及CRP等血清学炎症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黏膜病变敏感性高。CT小肠成像术(CT enterography, CTE)对肠壁及肠外病变诊断价值最高。手术确诊SBCD者共15例(24.2%),术后未治疗者的临床复发率及再手术率高于术后服用氨基水杨酸者,但缺乏统计学差异。临床确诊SBCD者共47例(75.8%),其中17例(36.2%)患者服用氨基水杨酸类诱导缓解,19例(40.4%)患者需服用糖皮质激素,16例(34.0%)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诱导缓解,5例(10.6%)患者需服用生物制剂诱导缓解。SBCD氨基水杨酸诱导缓解率低于回结肠及结肠CD患者(P=0.001)。SBCD自确诊至临床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回结肠及结肠CD患者(P=0.040),然而在临床复发率及手术率方面尚未观察到SBCD与回结肠及结肠型CD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本中心CD患者男性比例高。绝大部分CD患者的诊断年龄小于40岁,老年CD少见。近端消化道(L4型)患者比例较高。穿透型(B3型)患者比例较低。2. SBCD患者在CD中所占比例大。SBCD,尤其是空肠CD更容易发生狭窄性病变。SBCD患者自临床确诊至出现临床复发的时间更短。有关SBC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陈新,黄智铭,杜勇[6](2012)在《克罗恩病5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至2011年收治的56例CD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D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为1.5:1,以青壮年为主,呈慢性病程。腹痛(占76.78%)、腹泻(占41.07%)、便血(占30.35%)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外及全身表现主要为发热(占35.71%)、贫血(占57.14%)、体质量下降(占39.28%)等。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占14.28%)及肛门或肛周病变(占23.21%);病变主要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病变、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等;手术病理活检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结节样肉芽肿。结论:CD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和误诊。肠镜检查在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内镜联合病理活检,加强临床和病理医师沟通是作出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段立纪,杨云江,徐财文[7](2012)在《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80例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腹腔镜探查和剖腹探查术,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40全部获得诊断,漏诊2例,同时完成治疗28例,无需手术治疗4例,中转开腹8例,两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上有显着差异。结论:腹腔镜技术用于急腹症既可明确诊断又能同时进行治疗,且具有诊断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有局限性,必要时剖腹探查是避免漏诊的保证。

张华[8](2011)在《克罗恩病个案护理报道》文中提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程常在克罗恩病数月至数年

邓荆,韩真[9](2011)在《克罗恩病2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克罗恩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X线、内镜检查和手术情况。结果:CD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程建华,刘新慧,张博,王彬华[10](2010)在《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二、节段性肠炎行阑尾切除致肠瘘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段性肠炎行阑尾切除致肠瘘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克罗恩病前期”病变的伺机性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收集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入组后的观察治疗
        2.2 病例资料统计内容
        2.3 疗效评定
    3.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人口资料
    2. 随访观察结果
    3. 克罗恩病前期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浅谈阑尾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临床体会
3 结论

(4)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5)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析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我院克罗恩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蒙特利尔分型
    3.2 SBCD与回结肠型、结肠型CD的临床特征分析
    3.3 SBCD与回结肠型、结肠型CD的实验室检查分析
    3.4 SBCD检查手段的分析与比较
    3.5 SBCD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3.6 SBCD与回结肠型、结肠型CD的治疗及随访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克罗恩病5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病变分布
    2.3 临床症状
    2.4 既往史
    2.5 实验室检查
    2.6 影像学表现
    2.7 内镜特点
    2.8 病理特点
    2.9 诊断方法及诊疗情况
    2.1 0 误诊情况
3 讨论

(7)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节段性肠炎行阑尾切除致肠瘘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D]. 张妍生.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2]“克罗恩病前期”病变的伺机性筛查[D]. 李舒.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3]浅谈阑尾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体会[J]. 邵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2)
  • [4]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疗体会[J]. 李春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13(S1)
  • [5]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探讨[D]. 姚雪洁. 中南大学, 2013(05)
  • [6]克罗恩病56例临床分析[J]. 陈新,黄智铭,杜勇.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05)
  • [7]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 段立纪,杨云江,徐财文. 河北医学, 2012(04)
  • [8]克罗恩病个案护理报道[J]. 张华.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7)
  • [9]克罗恩病25例临床分析[J]. 邓荆,韩真.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02)
  • [10]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临床观察[J]. 程建华,刘新慧,张博,王彬华. 临床医学, 2010(05)

标签:;  ;  ;  ;  ;  

节段性肠炎阑尾切除致肠瘘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