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一、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陈皓,徐发飞[1](2021)在《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缠满难愈,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间。该文综述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单味中药的研究、实验,以及单味中药的一些新思路、配合辨证论治,中医药如汤剂、专病专症专方等,期望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更多的思路。

詹若愚[2](2021)在《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慢性HBV感染不同病程患者的中医体质资料并汇总分析,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程进展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探讨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寻找不同体质可能代表的病情进展和预后,为临床辨证论治慢性HBV感染提供体质病理学依据。方法:以国家在2019年发布的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标准,收集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第九医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30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慢性HBV感染的不同病程分为HBV携带组(96例)、慢乙肝组(106例)、乙肝肝硬化组(58例)、乙肝肝癌组(41例),比较首诊时四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和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因素。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研究的男性患者234例,女性患者67例,男女比例为3.49:1。(2)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区间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39.71±13.92)岁。≤40岁有159例,占52.82%;41~59岁有115例,占38.21%;≥60岁有27例,占8.97%。(3)HBV携带组的平均年龄为(31.06±10.83)岁,慢乙肝组的平均年龄为(35.58±10.11)岁,乙肝肝硬化组的平均年龄为(51.07±10.67)岁,乙肝肝癌组的平均年龄为(54.39±10.37)岁。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病程进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中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4)HBV携带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平和质(73.96%)、气虚质(8.33%)、气郁质(6.25%),慢乙肝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湿热质(27.36%)、平和质(16.98%)、阳虚质(16.04%)、气郁质(13.21%),乙肝肝硬化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29.31%)、湿热质(15.52%)、平和质(15.52%),乙肝肝癌组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34.15%)、气虚质(12.20%)、湿热质(12.20%)。不同病程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多见,男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型肝炎。(6)不同性别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男性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阳虚质、平和质多见,女性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则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乙肝肝癌组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青中年肝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中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则以阳虚质、湿热质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HBV感染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HBV。(2)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进展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其病程进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中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3)慢性HBV感染不同病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辨识体质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杨爽[3](2021)在《八珍荔核抗纤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夹瘀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八珍荔核抗纤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夹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遵循随机分配的原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免煎颗粒剂八珍荔核抗纤方和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检验指标和乙肝病毒DNA定量等的变化,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运用统计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通过统计和对比结果,得出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⑴干预前比较:两组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HBV DNA定量、症状积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均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⑵中医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6%,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⑶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⑷中医各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单项中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仅胁下痞块改善程度较轻(P>0.05);对照组对胁下痞块、身倦乏力、舌质淡暗或有瘀斑等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余各项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大便溏烂、身倦乏力、舌质淡暗或有瘀斑方面,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⑸肝功能指标:对于ALT、AST、TBIL三项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治疗方案对三项指标皆有改善作用(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在改善ALT、AST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对TBIL的改善中,差异性不大(P>0.05)。⑹HBV DNA定量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均具有差异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组为23例,应答率为76.66%,对照组为21例,应答率为70.00%,提示两组均对HBV DNA定量的应答率有较好的效果。⑺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各项安全指标均未见异常;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八珍荔核抗纤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夹瘀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HBV DNA定量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别。

陈梓洋[4](2021)在《基于体质学说之茵陈术附汤治疗慢乙肝黄疸-寒湿阻遏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在体质学说指导下茵陈术附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最终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纳入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平衡饮食,保证休息减少劳累,忌酒健康指导,对照组予服用恩替卡韦胶囊抗病毒;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护肝;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退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陈术附汤(机配免煎颗粒)治疗,每日2次,每次1袋,饭后100ml开水冲服。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ALT、AST、TBIL、DBIL、IBIL、ALB)、凝血功能P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对患者治疗后西医综合疗效的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显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对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TBIL、DBIL、IBIL)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DBIL、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4、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LB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对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PT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T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两组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患者治疗后中医综合疗效的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B轻度黄疸患者,体质为阳虚体质,证属寒湿阻遏者,辨证运用茵陈术附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对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更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清TBIL、DBIL、IBIL、ALT、AST水平,明显减轻身目黄染、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饮食减少、胁肋疼痛、脘腹胀闷等中医临床症候,提高生活质量。2、运用体质学说指导临床,根据患者体质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方,更有利于标本兼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运用前景。

胡晓[5](2021)在《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开展完全随机对照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临床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给予单药恩替卡韦治疗48周,检验及记录各个观察点(0周、24周、48周)两组患者HBs Ag(定量)、肝功能(ALT、AST)、HBV-DNA、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两组患者HBs 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接受治疗2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HBs Ag阴转率均为0,治疗48周后,两组HBs Ag阴转率仍为0。经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00%、96.67%,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6.67%、86.67%,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仍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HBs Ag滴度比较:治疗24周,两组HBs Ag滴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48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比较:治疗后第24周、4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第24周时,观察组AS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观察组ALT、AST仍低于对照组且P<0.05。4.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用药4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的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试验组2名患者出现腹泻,未经其他药物治疗,腹泻症状可在3日内缓解痊愈,不考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余未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Bs Ag定量,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说明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汪士豪[6](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及临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通过分析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肝脏生化指标、HBV-DNA、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以及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出率之间关系,探索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及各项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CHB患者的中医辨证以及治疗提供依据。2.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9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941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结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来检测,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肝脏病理以及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的关系。3.结果本次研究纳入941例CHB患者。(1)分析CHB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ALT、AST、TBiL及HBV-DNA病毒载量水平的关系: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五种证型之间ALT、AST、TBiL及HBV-DNA病毒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以湿热内结证患者最高(133.65±97.45),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T水平以湿热内结证患者最高(68.88±50.02),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结证血清TBiL水平最高(21.94±14.9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结证血清HBV-DNA病毒载量水平最高(7.17±0.88),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s=0.660,P<0.001),说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呈现出加重的趋势。(3)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的关系: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结证病例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较轻,分布以G1~G2、S0~S2为主,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阻络证炎症坏死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最重,分布以G3~G4、S3~S4为主,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HBV标志物在肝组织中检出率与中医证型关系:肝组织中的HBsAg检出率为89.9%,不同证型的HBsAg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中的HBcAg检出率为39.9%,不同证型的肝组织中HBcAg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内结证检出率最高(54.7%),肝郁脾虚证检出率最低(34.6%),两种证型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BV标志物在肝组织中检出率与肝脏病理关系:分析肝组织中HBcAg检出率与炎症活动度分级之间的关系,经卡方检验发现(χ2=7.631,P=0.006<0.05),说明HBcAg检出率与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3-G4阳性表达率更高;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出率与CHB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4.结论CHB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生化指标(ALT、AST、TBiL)和HBV-DNA水平、肝组织中HBcAg检出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医辨证时将患者相关西医检测指标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相结合对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帮助,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马丽[7](2020)在《基于DNA甲基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对CHB的防治已显示其独特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能力,深入阐述CHB的证候生物学基础,似为其主要一环。四川地区CHB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课题组前期从mi RNA对上述两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参与CHB的发生发展,且DNA甲基化与中医证候的形成在理论上似有契合之处,此或许能为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基于前期相关mi RNA研究,多维度综合观察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表达,探讨上述两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是否是通过DNA甲基化与mi RNA相互调控,影响表观遗传,进而调节基因表达,形成不同的证候,以期初步证实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是否为CHB证候差异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为上述两种CHB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提供部分实证依据。方法:1.招募CHB脾胃湿热证(Spleen-stomach damp heat syndrome,SSDHS)患者7例SSDHS组),肝郁脾虚证(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LDSDS)患者7例(LDSDS组)和健康志愿者6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2.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无菌环境下外周静脉血,检测各组间肝功能相关指标、乙肝两对半定性及HBV-DNA含量。3.用ELISA法检测各组间DNA甲基化相关蛋白DNMT1、Me CP2的表达水平及HBV相关蛋白P53、E-cad、P16的表达水平。4.及时分离外周静脉血血清,提取DNA,用Illumina Bead Array TM Infinium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各组间DNA甲基化差异表达的情况,对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5.利用Target Scan7.2与miRDB数据库对不同中医证候中部分相同mi RNAs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Cytoscape3.6软件构建DNA甲基化基因与mi RNAs预测靶基因共表达网络图。结果:1.SSDHS、LDSDS组分别与HC组相比,在DNMT1、p16表达水平、性别、年龄、病程、生化指标、乙肝两对半定性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E-cad表达水平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Me CP2、P53表达水平在SSDHS组中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LDSDS组中有显着性差异(P<0.05)。2.Illumina Bead Array TM Infinium 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HB患者组与HC组有7868个显着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高甲基化位点2310个,低甲基化位点5558个;经过筛选高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3278611位于基因NLGN4Y,低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3670113位于基因TAZ;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蛋白质去泛素化、I-kappa B激酶/NF-kappa B信号、脂肪颗粒、各种酶等;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3.SSDHS组特有的高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21898358位于基因LILRA3,低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9323788位于基因CHTF18,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T细胞共刺激、Rho蛋白信号转导、Rho GTPases相关的功能等;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AMPK信号通路及肿瘤相关通路;LDSDS组特有的高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9857096位于基因BMPR1B,低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9972436位于基因LCE3C,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树突棘、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c GTPase等;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氮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SSDHS组与LDSDS组间最显着的高甲基化位点为cg10765459位于基因COL6A2,最显着的低甲基化位点为cg07445365位于基因STK32C,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相关细胞及组织,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Erb B信号通路及代谢通路等。4.SSDHS、LDSD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分别与mi R-122-5p、mi R-1228-3p、mi R-191-3p预测靶基因进行对比分析:两证候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22-5p预测靶基因均有6个基因重合,其中SSDHS组独有基因为RIMS1,LDSDS组独有基因为SLC41A1;SSDH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228-3p预测靶基因有21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OTUB、AMPH、SEMA3C、ZC3H12B、PCGF3、JAKMIP3,LDSD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228-3p预测靶基因有17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ARID1B、NUDT7;SSDH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91-3p预测靶基因有2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MPP7、LDSDS组差异甲基化基因与mi R-191-3p预测靶基因有3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SPTB2、CCNY。结论:1.Me CP2、P53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修饰参与CHB肝郁脾虚证的形成;E-cad可能是CHB脾胃湿热证或肝郁脾虚证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2.CHB患者存在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具体机制可能与NLGN4Y、TAZ等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质去泛素化、I-kappa B激酶/NF-kappa B信号、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有关。3.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均存在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同时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DNA甲基化谱。LILRA3、CHTF18等基因的甲基化及T细胞共刺激诱导肝脏炎症等,可能是CHB脾胃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BMPR1B、LCE3C等基因的甲基化及树突棘的改变和物质代谢异常等,可能是CHB肝郁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DNA甲基化可能为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差异的表观遗传机制之一。4.不同证候出现部分相同mi RNA的原因可能与其影响不同靶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差异性有关,具体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郭欣[8](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CHB的临床意义,为CHB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标准的CHB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100例(抗病毒西药常规治疗)和中西药组100例(西药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两组进行中医分型,其中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结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治疗前乙肝病毒标记物及肝功能相关指标。以36周为总疗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12、24、36周HBV-DNA、HBeAg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复常率;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bright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百分比、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TGF-β水平。结果(1)HBeAg、HBV-DNA阴转率和ALT、AST、ALP复常率: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CHB患者在12周、24周、36周中西药组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性T细胞比较:5种中医证型CHB患者治疗24周、36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细胞百分比均有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CHB患者治疗24周、36周,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相比,细胞百分比均下调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它证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5种中医证型CHB患者治疗24周、36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细胞百分比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CHB患者治疗24周、36周,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相比,细胞百分比均升高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它证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CHB患者中西药组治疗24周、36周与治疗前相比,穿孔素-颗粒酶B阳性细胞率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证型治疗24周、36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治疗24周、36周,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相比,穿孔素-颗粒酶B阳性细胞率均增加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它证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比较:5种中医证型CHB患者治疗24周、36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血清IL-10、TGF-β浓度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CHB患者治疗24周、36周,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血清IL-10、TGF-β浓度均下降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它证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通过提高HBV-DNA、HBeAg阴转率和ALT、AST、ALP复常率,能够有效提高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CHB患者中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明显改善肝功能。(2)中西医联合用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状态和下调IL-10、TGF-β细胞因子的水平,能够显着改善5种中医证型CHB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中对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调控作用最强。

胡秋红[9](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陈四清老师临床诊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陈四清老师临床诊治该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总结陈四清老师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陈四清老师2008年04月—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门诊诊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病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2诊次(71例)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处方用药等逐项录入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和SPSS26.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构建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数据挖掘运算模型,应用强化FPGrowth算法、K-MEANS算法,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本课题收集的632诊次病案中,共纳入71例患者,男性患者46例,共410诊次,女性患者25例,共222诊次。龄最大者为77岁,年龄最小者为27岁。患者年龄段在30-69岁之间,累计约为95.89%,其中年龄段在40-49岁之间所占比例最高,频次为189诊次,频率为29.91%。2.本次研究中临床以便溏、右胁隐痛、乏力、面黄、口干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其中便溏出现频率最高,高于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舌象分布共有25个,频率大于10%的舌质有质暗红、质红、质淡红、苔薄、苔淡黄腻、苔薄黄腻、苔薄黄、苔薄白。其中质暗红频率最高,高于其他舌象的频率;脉象分布共有7个,出现频率大于10%的脉象有细脉、弦脉、滑脉,以细脉出现频率最高,其与弦脉频率之和为145.25%,大于100%。3.用药方面,陈四清老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范围广泛,病案中所涉及的中药达271味,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是:垂盆草、金钱草、郁金、土茯苓、黄连、黄芩、五味子、败酱草、麸炒白术、忍冬藤;其中郁金与金钱草、垂盆草与金钱草、土茯苓与郁金、土茯苓与垂盆草是陈四清老师治疗该病常用药对;其用药范围涉及清热解毒药、利湿退黄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解表药、收涩药等;按药物归经分类常用药物主入肝经,其次入肺、胃、脾经,部分入肾、心经;聚类分析得出陈四清老师诊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处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犀角地黄汤加减方及陈四清老师的自拟方“肝郁脾虚方”为主。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位主要在肝(胆),涉及脾、胃,部分可及肺、心、肾等;病理因素以湿热、痰湿、疫毒、肝郁、气滞、瘀热、阴虚等为主;病理性质有寒有热,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瘀郁、肝脾肾功能失司。治疗上实证以清热解毒、利胆化湿、凉血化瘀、疏肝解郁为主,虚证以健脾化湿、补益肝肾为主。核心处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犀角地黄汤加减方及“肝郁脾虚方”为主。

罗明理[10](2020)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约3.5亿~4亿人的严重健康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是乙肝病毒感染呈现慢性持续性病程长,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形成肝功能不可逆损害。目前尚无法彻底根治,现有药物仅能抑制病毒复制,需要长期治疗,并存在停药后再发的风险,且患者肝脏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下易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者有发展至肝癌的风险。患者因病情反复,病程迁延,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恐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担心肝炎的传染等因素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致使相当数量的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较多表现为以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问题也将成为治疗乙肝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目的:通过观察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CHB合并抑郁症患者SDS评分、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探索解郁合欢汤加减在CHB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选择,为今后探讨该类患者的中医治疗的组方思路及用药选择提供新的思路,为后续药理研究做铺垫。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取于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27例CHB合并抑郁症患者,给予解郁合欢汤加减中药口服治疗4周,对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分析解郁合欢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在对患者抑郁程度的评价方面,患者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方面,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总分及腹部症状(AS)、乏力(FA)、活动(AC)、情感功能(EF)、焦虑(WO)五个维度评分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症状(SS)维度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未产生统计学差异;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经治疗后患者肝郁主症即胁胀、情致抑郁、善太息的症状改善明显,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80%,兼症方面,治疗后患者胸闷、腹胀、纳差、乏力、便溏、失眠多梦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嗳气、嘈杂吞酸、口干口苦症状评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解郁合欢汤加减可以改善患者SDS抑郁评分及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对患者肝郁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对部分兼症也具有明显疗效。表明解郁合欢汤加减对于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有一定疗效,且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慢乙肝的认识
2 辨证论治
3 专方论治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5 单味中药的研究
6 外治法
7 小结

(2)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古代中医学对肝脏病变的认识
    2 古代中医学对体质的论述和研究
    3 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对象分组
        1.5 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和中医体质类型的总体分布
        2.2 HBV携带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3 慢乙肝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5 乙肝肝硬化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6 乙肝肝癌组的体质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2.7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体质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中医体质量表
附图1 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报告单(正面)
附图2 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报告单(背面)
文献综述
    1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及研究概况
    2 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3 慢性HBV感染人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八珍荔核抗纤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夹瘀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1.1 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案
        1.5 相关检验指标及意义
        1.6 小结
    2 祖国医学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1 病名的探讨
        2.2 病因病机
        2.3 证候分型
        2.4 治疗
        2.5 其他辅助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2 病例纳入、排除、终止和脱落的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终止和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方法
        3.4 疗效评价
        3.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对比
    2 疗效比较
        2.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证候总积分变化比较
        2.3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2.5 HBV DNA应答情况比较
        2.6 安全性指标
第四部分 讨论
    1 罗伟生教授肝胆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1.1 病机分析
        1.2 辨证分析
        1.3 辨证与辨病、“衷中参西”
        1.4 八珍荔核抗纤方方药组方分析
        1.5 单味药物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中医疗效分析
        2.3 指标疗效分析
    3 问题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附表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体质学说之茵陈术附汤治疗慢乙肝黄疸-寒湿阻遏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黄疸的认识
        1.1 黄疸的中医病名起源
        1.2 黄疸的病因病机
        1.3 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1.3.1 阳黄的中医辨证治疗
        1.3.2 阴黄的中医辨证治疗
        1.3.3 胎黄的中医辨证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的认识
        2.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基础
        2.2 黄疸的分类及发病机制
        2.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的西医治疗
    3 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治疗的指导
        3.1 中医体质学说的起源
        3.2 中医体质学说指导疾病治疗的意义及优势
        3.3 中医体质学说的现代研究
    4 导师对体质学说指导下茵陈术附汤治疗CHB轻度黄疸的学术思想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主要研究内容
    2 方案设计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诊断标准
        2.3.1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黄疸的西医诊断标准
        2.3.2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2.3.3 中医辨证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2.6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7 治疗方法
        2.8 观察指标
        2.8.1 检测指标
        2.8.2 安全性观测
        2.9 疗效评价标准
        2.9.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2.9.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3.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病例纳入情况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的比较
        4.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2.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的比较
        4.2.3 两组患者慢乙肝病程长短比较
        4.2.4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DBIL、IBIL、ALB)及凝血功能(PT)的比较
        4.2.5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4.3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4.3.1 治疗后西医综合疗效评价
        4.3.2 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IBIL的比较
        4.3.3 治疗前后血清ALT、AST、ALB的比较
        4.3.4 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的比较
        4.3.5 治疗后中医综合疗效评价
        4.3.6 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评价
        4.4 安全性观测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治疗CHB轻度黄疸的不足
    2 中西医结合治疗CHB黄疸的优势
    3 茵陈术附汤的运用依据
        3.1 附子
        3.2 茵陈
        3.3 白术
        3.4 干姜
        3.5 甘草(炙)
        3.6 肉桂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对改善患者西医综合疗效的分析
        4.2 对改善患者肝功能的疗效分析
        4.3 对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疗效分析
        4.4 对改善患者中医综合疗效的分析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6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黄疸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理论研究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
        1.1.1 慢性乙型肝炎的概述
        1.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1.3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自然史分期
        1.1.4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研究
        1.2.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概述
        1.2.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1.2.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1.2.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与方案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标准
        2.1.3 实验方案
        2.1.4 观察指标
        2.1.5 疗效评价
        2.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
    2.2 研究结果
        2.2.1 两组患者HBs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
        2.2.2 两组患者HBsAg滴度比较
        2.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2.2.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2.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
        2.2.6 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2.2.7 脱落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难点和挑战
    3.2 补肾健脾方临床疗效探讨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1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及临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病例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仪器
    4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5 肝组织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6 统计学分析
    7 结果
        7.1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7.2 CHB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及HBV-DNA水平的关系
        7.3 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7.4 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7.5 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出率之间的关系
        7.6 CHB患者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出率关系
第二部分 讨论
    1 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及HBV-DNA的关系
    2 CHB患者肝脏病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3 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出率之间的关系
    4 CHB患者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出率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1.个人简介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DNA甲基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概述
        1 中医对CHB病名的认识
        1.1 肝着
        1.2 肝毒
        1.3 胁痞
        1.4 异湿
        2 中医对CHB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湿热疫毒是本病的始动因素
        2.2 毒损肝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2.3 正气之盛虚决定本病的转归及预后
        2.4 发则有证可辨,伏则无机可循为本病的发病特点
        3 CHB中医证候分型指南与标准
        4 影响CHB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因素
        4.1 不同地域的CHB证候分布具有差异性
        4.2 体质类型与CHB证候分布具有相关性
        4.3 情志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是部分CHB证候分布的易感性因素
        5 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
        5.1 肝功能指标
        5.2 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
        5.3 肝脏硬度及肝纤维化值
        5.4 细胞因子及免疫蛋白
        5.5 HBV基因型
        5.6 基因组学
        5.7 转录组学
        5.8 蛋白组学
        5.9 代谢组学
        6 小结
    文献研究二 DNA甲基化在中医证候的应用研究
        1 DNA甲基化概述
        2 DNA甲基化在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1 DNA甲基化与HBV
        2.2 Cp G岛与HBV基因型
        2.3 DNMTs与 HBV
        2.4 甲基化相关蛋白与CHB
        3 DNA甲基化在中医证候的应用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及HBV相关蛋白的研究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2 方法
        2.1 常规检测方法
        2.2 ELISA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收集结果
        3.2 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
        3.3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3.4 HBV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3.5 DNA甲基化及HBV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证候与DNMT1间关系的探讨
        4.2 中医证候与MeCP2间关系的探讨
        4.3 中医证候与P53间关系的探讨
        4.4 中医证候与E-cad间关系的探讨
        4.5 中医证候与P16间关系的探讨
        5 小结
    实验二 慢性乙型肝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研究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采集
        2 方法
        2.1 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850K甲基化芯片简介
        2.2 DNA抽提
        2.3 DNA样本质检
        2.4 DNA甲基化芯片实验流程
        2.5 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分析流程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DNA样本质检结果
        3.2 实验质控结果
        3.3 样本beta值密度曲线
        3.4 数据归一化
        3.5 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结果
        3.6 GO功能富集结果
        3.7 KEGG pathway富集结果
        3.8 差异甲基化区域结果
        4 讨论
        4.1 差异甲基化位点结果分析
        4.2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分析
        4.3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5 小结
    实验三 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中医证候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结果
        3.2 不同中医证候GO功能富集结果
        3.3 不同中医证候KEGG pathway富集结果
        3.4 不同证候差异甲基化区域分布结果
        4 讨论
        4.1 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是四川地区CHB常见的中医证候
        4.2 中医证候与DNA甲基化在理论上有共通之处
        4.3 不同中医证候差异甲基化表达分析
        5 小结
    实验四 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与mi RNA联合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中医证候中4条相同miRNA靶基因预测结果
        3.2 不同中医证候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筛选结果
        3.3 miRNA预测靶基因与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联合分析
        4 讨论
        4.1 mi RNA与 DNA甲基化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
        4.2 miR-122-5p与不同中医证侯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融合分析
        4.3 miR-1228-3p与不同中医证侯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融合分析
        4.4 miR-191-3p与不同中医证侯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融合分析
        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干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8)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1 病历收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主要试剂和耗材
        1.5 主要仪器
        1.6 治疗药品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治疗疗程
        2.3 观察内容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治疗前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3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HBe Ag、HBV-DNA阴转率比较
    4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ALT、AST、ALP复常率比较
    5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调节性T细胞(CD4~+CD25~(bright) CD127~(low) Treg)变化情况
    6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CD8~+T细胞变化情况
    7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
    8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血清IL-10浓度变化情况
    9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治疗CHB患者血清TGF-β浓度变化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汇表及中文对照
致谢

(9)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理论研究
    1.中医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西医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2.3 诊治进展
    3 陈四清老师从湿热疫毒辨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探
        3.1 湿热疫毒是其根本病因
        3.2 湿热是其病机关键
        3.3 清热利湿解毒是其治疗大法
        3.4 疗效评价宜客观化
    4 数据挖掘技术简介及应用
        4.1 数据挖掘应用背景
        4.2 数据挖掘技术简介
        4.3 数据挖掘主要研究方法
        4.4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信息纳入方法
        2.2 病例的预处理
        2.3 医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2.4 医案信息数据挖掘方法
    3.研究内容
    4.研究结果
        4.1 病例基本信息
        4.2 频数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4.3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结果
        4.4 药物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病理因素
    3 病位
    4 病理性质
    5 基本治法
    6 核心方药分析
        6.1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
        6.2 犀角地黄汤加减方
        6.3 肝郁脾虚方
    7 验案举隅
        7.1 验案一
        7.2 病案二
        7.3 病案三
第四部分 总结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
        2. 慢乙肝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联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乙肝合并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1.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2. 慢乙肝与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联系
        3. 慢乙肝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
    2. 试验方案
    3. 数据处理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孙凤霞教授运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情志障碍经验探析
    1. 慢性乙型肝炎与情志障碍
    2. 分型加减
    3. 验案举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1
附录2 慢性肝病问卷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 陈皓,徐发飞. 现代医药卫生, 2021(24)
  • [2]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詹若愚.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八珍荔核抗纤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夹瘀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D]. 杨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体质学说之茵陈术附汤治疗慢乙肝黄疸-寒湿阻遏证的临床研究[D]. 陈梓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 胡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及临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D]. 汪士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DNA甲基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D]. 马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恩替卡韦联合保肝中药辨证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作用研究[D]. 郭欣. 青岛大学, 2020(01)
  • [9]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研究[D]. 胡秋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D]. 罗明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