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保证担保要谨慎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王进[1](2021)在《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邮储银行FZ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 80%左右的就业以及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对于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然而,伴随着国家大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为当前银行业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商业银行展开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而是为了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保证自身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覆盖贷前、贷中和贷后整个流程,且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同时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经营不善很容易导致银行出现坏账,使得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邮储银行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的大型零售银行。因此,在当前政策环境下,邮储银行具有相对成熟的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本文以邮储银行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以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其风险管理现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对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进行风险识别,从外部环境风险、信用道德风险、信贷流程风险和银行系统机制风险四个方面明确相应风险评估指标,结合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对比各指标权重得到影响当前FZ分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因素为贷前调查不尽责、分析预警机制不健全、贷中审查审批不全面、贷后检查不到位、客户信用评价体系落后和客户准入机制不到位,最终从优化银行系统机制、完善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FZ分行信贷风险控制提出具体建议。
李怡飒[2](2020)在《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高,不断涌现的小微企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据所有企业总量的90%以上。发展到今天,大经济环境下的小微企业,却依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面临着生存压力比较大、流通资金少、融资难等问题,使其无法快速成长,为了扩大规模,不得不经常性发生借贷。由于小微企业本身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各地的金融机构为了压降不良贷款率,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不贷或少贷,导致一大批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也被拒之门外。小微企业融资难,其源头就是风险难以控制,商业银行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时收回贷款,一旦贷款无法收回,即使银行收取再高的利息,也难以覆盖贷款本金损失。G银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支持小微企业,G银行N分行作为G银行的二级分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使得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也不断加大,控制风险成为G银行N分行目前发展运营的主要抓手。本文对G银行N分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访谈的形式介绍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风险控制现状,同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梳理了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组织构架、控制制度以及控制流程。针对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控制中的出现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市场变化不敏感、内控机制不完善、担保方式单一产品创新不够等问题,结合G银行N分行的实际情况,从信用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控制、担保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提出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改进措施,具体有:1)健全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加强信用风险全流程控制;2)利用信贷组合分散市场风险、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成本;3)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组织构架、成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团队、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制定科学合理奖惩制度;4)完善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创新产品优化担保结构、健全风险化解体系。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希望能帮助G银行N分行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持续完善和改进,进而提高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保全资产的质量,更好地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
马薇[3](2020)在《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最近十年间,与小微企业有关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因为小微企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之路十分坎坷,处处充满了荆棘,融资成为根本性问题。近年来,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让无数小微企业看到了希望,我国将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出现重大转机。各银行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在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适时的调整自身的信贷政策,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并使小微企业的业务成为本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当前各银行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研究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贷款风险识别、贷款风险度量和贷款风险防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宏观背景;其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为识别出更多会对贷款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在量化的基础上用相关系数来描述贷款风险,将贷款风险具象化,从而更加具体直观的去分析和控制信贷风险;最后从B支行的信贷政策、信贷风险、授信模式展开分析,主要对现在针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以Q企业为例子,探讨小微企业的信贷运行模式和风险点,从实际出发,结合研究分析提出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瓶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分析,为解决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道路。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对其他银行普惠金融大的政策环境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蔡芸琪[4](2020)在《论担保贷款双重诈骗的刑民交叉及界分》文中研究表明担保贷款双重诈骗,顾名思义即存在先后两重欺诈行为,互相牵连成就。现实中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而明确的定罪分析与路径却非常缺乏。司法实践中往往采取刑事构成要件的直接判断,在犯罪圈内进行随意取舍,最终导致同案不同罚,甚至因担保民事责任的承担而纠结于刑事罪名的选择。在“先刑后民”的传统理念下,很难保障民事属性承认的合理空间。因而在解决各类刑民交叉的困惑之前,首先须得做出刑民事欺诈概念的清晰界分。因此,本文旨在对双重欺诈行为的刑民事属性进行厘定,并在特定行为划分成立刑事诈骗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成立要件判断、被害人过错以及刑民责任的分担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首先,为避免“先刑后民”的判断逻辑下刑事处罚范围的扩大,需要确定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界限的划分。现行理论研究的主流观点包括“非法占有目的”的主观区分,“损失认定”的结果划分,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内容界定等,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遗漏。故在对上述理论与观点进行反思借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虚假交易”为区分宗旨的新主张,从交易身份到交易结果综合考量并具体分析。其次,刑民事欺诈属性的划分标准一经确定,则必然需要进一步解释与判断具体犯罪构成的符合性。详言之,就是在欺诈成立核心的“损失”要素的判断下具体分析刑事诈骗的构成类型。其中的关键在于,双重诈骗案件中究竟存在几种类型的财产损失?此时,既要谨慎反思传统思路中“民事损失倒推刑事认定”的逻辑结构,也要重新审视担保权益本身既有的特殊财产价值属性,并在数罪成立的基础上考虑其相互关联以决定最终的定罪处置。然后,在金融机构陷入错误认识的症结中,不得不承认被害人过错的存在与干扰。机构自身的懈怠与失职通常带来严重的审批过错,如此以致错误法律责任的划分。然而,撇开责任层面上的过错考察,在掺杂不法原因给付的特殊过错情况下,诈骗犯罪的成立也同样须慎重考量与权衡。实践中,“坏账处置”的巨大压力往往导致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私下的“不良资产”处置交易,进一步就带来贷款审查下的疏忽与放松。而在否认民事返还救济的背景下,不法原因给付的数额是否因此须从诈骗结果中相应地被排除?换言之,需要探究不法原因给付中返还请求权的否认是否会导致诈骗犯罪的承认障碍。最后,刑事犯罪的制裁并不能代替民事权益的补偿,诈骗犯罪认定后必然需要考虑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一方面,探究担保合同的效力存续问题。因涉及合同从属性原则,担保合同实际效力的考察需要借助贷款合同的认定。在刑事犯罪成立的背景下,合同效力的探究看似只需要进行法条的阐释解读,但关键是如何在统一法秩序的合理要求下,寻求独立判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另一方面,考察被害人过错下的责任影响。尽管于定罪无关,但被害人过错的影响必然在量刑甚至是民事责任的承担上予以体现。鉴于过去金融机构始终勤于转移风险而怠于监管约束,考虑对侵害人的民事责任进行一定的减免,则既是对金融机构过错的有效惩罚,也是对财产利益的合理分配。
卢渊明[5](2020)在《论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的权利限制》文中研究表明在重整程序中,如果担保债权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权利,重整程序将因困境企业丧失继续经营的物质基础或者重整计划草案无法通过,以失败告终,企业挽救失败,其他债权人只能获得极少清偿。为了确保重整程序顺利进行,《企业破产法》第75条与第87条分别规定了担保权暂停行使制度以及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限制担保债权人担保权和意思自治。所有类型的公司在进入重整程序后,担保债权人的担保权和意思自治都受到限制。但是,《企业破产法》上述规定存在担保权限制范围过宽以及强制批准条件认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担保债权人的权利在重整程序中受到过度限制。本文通过研究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权利的限制,试图探讨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权利限制的边界,协调担保债权人权利与重整程序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现行法规范进行检讨,提出解释论上的意见,确保在重整程序能顺利进行的同时,担保债权人权利不受过度限制。第一章通过分析担保债权人在重整程序不受限制地行使权利对企业挽救以及各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影响,指出如果担保债权人可以不受重整程序限制行使其权利,将导致企业挽救失败、债权人仅能从破产程序中获得极少清偿、职工失业等不利后果,损害社会利益,与重整程序的意旨相悖。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高重整程序中各利害关系人的分配数额,重整程序限制担保债权人权利具有正当性。另一方面,在重整程序限制担保债权人权利的同时,应当兼顾担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明确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权利限制的边界。笔者指出,应当适用比例原则确定重整程序限制担保债权人担保权以及意思自治的合理边界,协调担保债权人权利与重整程序的关系。第二章通过对担保权暂停行使制度的规范意旨进行分析,本文指出,只有当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担保权的限制符合两个条件,即担保财产为重整程序所必需,以及担保权在重整程序中受到充分保护,这一限制才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才能协调担保债权人的担保权与重整程序的关系。具体到《企业破产法》第75条,担保权暂停行使制度应当只适用于不移转占有的担保权中的变价权。《企业破产法》第75条适用范围过宽,应当进行目的性限缩。第三章通过分析强制批准制度的规范意旨,指出如果法院要强制批准担保债权组未通过的重整计划草案,必须确保担保债权组所获利益不低于该组通过清算程序所获利益,即担保债权人就担保财产变价优先受偿所获得的利益,否则该裁定不具正当性。具体到《企业破产法》第87条第2款第1项所规定的条件,本文指出,重整计划草案应当向担保债权人支付在重整期间中所产生的利息以及自重整计划批准之日至实际清偿之日所产生的利息,否则,法院不得认定该重整计划草案已对担保债权延期清偿所受损失进行补偿。关于“担保权未受到实质性损害”条件之认定,本文指出,重整计划草案不得向担保债权人提供金钱或担保财产以外的清偿,否则将显着增加担保债权人的风险,担保权将遭受实质性损害。其次,如果担保财产在重整期间贬值,且担保财产贬值后价值低于担保债权数额,重整计划草案必须对担保债权人清偿利益损失部分进行补偿。否则,法院不应认定该重整计划草案满足“担保权未受到实质性损害”条件。
李玉倩[6](2020)在《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善与发展,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汽车金融、住房金融等各种类型的个人贷款业务,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外资银行相关业务先后进入我国而爆发。以上原因造成的个人贷款业务量的日益增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个人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其风险也初见端倪,再加上个人的抗风险能力相比较于组织来说比较低,影响个人贷款还款的因素比较多,使得个人贷款发生风险的频率增加。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一些银行不断攀升的不良贷款率上面,所以银行要在从事个人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风险管理,但这一过程受社会外界及银行内部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需要对如何进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范风险的措施出台及政策的制定等行为都势在必行。本论文以A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管理进行研究。论文以风险评估、信息不对称等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A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种类、业务流程以及个人贷款业务风险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归纳出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管理存在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内部组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同时按照业务流程提出优化贷前调查和审核标准、加强贷中审核与风险评估、强化贷后监管与风险处置的解决思路。论文研究的结论强调要加强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管理,强化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优化贷前调查与审核标准,加强贷中审核与风险评估,强化贷后监控与风险处置,提高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高A商业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竞争能力。
李大明[7](2020)在《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业不断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持续增收,“三农”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成效显着。但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财政支农政策效应逐步降低,金融资源倾斜“三农”力度不够等因素,也使农业“融资难”矛盾不断加剧。2016年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各省级农业担保公司相继成立运行,全国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大大缓解了农业融资难题。但是在农担业务开展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内外部风险的发生。若要保障农业担保公司的持续运转,就要对其运营中所面对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所以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制控制对于农业担保公司而言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管理现状,并通过查阅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发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在对问题进行剖析后,从建立细分产业额度测算模型、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以及丰富反担保措施等方面给出具体的风险化解方案。本文共分六个部分,首先为绪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做出说明;其次是对本文研究理论基础的阐述;再次是对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通过对公司基本情况、业务开展流程及风险管理制度的介绍与分析,并在风险管理及担保理论的指导下发现公司在风险防控中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方案改进,文章针对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改进方案;第五部分对于风险管理改进方案提出了保障措施。最后是对文章的总结及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国家农业担体系内的其他兄弟公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侯国跃[8](2019)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合同效力裁判规则的体系解释》文中研究说明高质量的司法审判是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科学适用民商事法律规范处理合同纠纷是高质量司法审判外显的重要表征。是故,法官准确找法、科学用法是提升案件审判质效的核心工作。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维护交易安全,法官应以"有效推定"作为合同效力裁判的逻辑起点。就"找法"而言,法官应以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等法律适用方法认真对待《民法总则》与《合同法》的不一致规定;就"适法"来看,法官不应拘束于法律规范的文义解释,而应综合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把准公序良俗、强制性规定等不确定概念的确定意蕴。
肖端端[9](2019)在《达特照明公司现金流管理体系构建》文中指出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规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垫支建设项目是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的工程毛利越来越低。如何提高现金流的流量及流速的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优化现金流管理流程,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本文以达特公司现金流管理为研究案例,首先,分析了施工企业现金流特点,然后描述了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现状,并对达特公司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行业特性从现金流运营管理、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几个方面构建了公司现金流管理体系。在公司日常经营方面着重优化企业融资方式、各职能部门支付及投标支付等流程方面的管理;在项目投资方面着重优化工程回款、材料采购及施工费用支付等流程;强化现金流流速的管理,并通过指标体系对现金流流量进行监控。全面加强了公司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增加了财务预警机制。还以预算为基础,用现金流流量对公司整体现金流进行控制,最后通过相关财务指标对该体系进行了评价。本文关于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对小型施工企业具有有一定的普适性,希望能为同行业公司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行公司的现金流管理。
严玲娣[10](2019)在《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现在朝着经济强国迈进。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就业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增长。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敢贷款给亟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限。本文以邮储银行S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分析,探讨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目前的风险管控方法进行有效提升。首先,对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贷款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微普适产品,尤其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贷款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客户行业过于集中,存在较大的隐性风险,同时反映客户经理获客渠道单一且能力不足,审查审批人员对新兴行业把握不够,较为审慎。其次,笔者从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三方面入手,分析评估了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揭示目前该行存在较大的风险敞口。同时,结合现状对该行的贷款风险成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宏观方面存在内部经济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原因;银行方面存在贷款管理能力不足、队伍能力欠缺、客户管理体系不健全、客户粘合度低、营销简单粗放、贷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企业方面存在外部环境导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经营风险和信用缺失、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最后,笔者对该行目前所采用的关键信贷技术和信贷业务流程风险管控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的风险管理敞口,并提出改善对策。本文通过分析邮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抵押、关系型信贷、信用评分模型等信贷技术,以及在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为银行构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控提供良好的制度机制和基本对策,降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扩大其中小企业贷款的潜在对象,向潜在对象发放贷款的额度和意愿,更好地服务当地中小企业,服务当地经济。
二、企业保证担保要谨慎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保证担保要谨慎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1)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邮储银行FZ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小微企业界定与特点 |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
2.1.2 小微企业的特点 |
2.2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信贷风险 |
2.2.3 信贷风险管理 |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信贷配给理论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FZ分行简介 |
3.1.1 FZ分行基本情况概述 |
3.1.2 组织架构 |
3.2 FZ分行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3.3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分析 |
3.3.1 主要信贷产品分析 |
3.3.2 主要岗位职责与分工 |
3.3.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四章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
4.1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经典案例 |
4.1.1 案例描述 |
4.1.2 案例分析 |
4.1.3 案例总结 |
4.2 FZ分行小微信贷风险识别 |
4.2.1 银行外部环境风险 |
4.2.2 道德信用风险 |
4.2.3 银行信贷流程管理风险 |
4.3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 |
4.3.1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依据 |
4.3.2 项目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
4.3.3 项目风险评估结果 |
第五章 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控制 |
5.1 优化银行系统机制 |
5.1.1 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
5.1.2 健全小微企业信贷准入机制 |
5.1.3 健全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
5.2 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 |
5.2.1 加强贷前风险调查 |
5.2.2 规范贷中审查审批 |
5.2.3 强化贷后风险管理 |
5.3 加强FZ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FZ分行信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
致谢 |
(2)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划分 |
2.1.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
2.1.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征 |
2.2 信贷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2.2.1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2.2.4 内部控制理论 |
2.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类型与控制方法 |
2.3.1 信用风险及其控制 |
2.3.2 市场风险及其控制 |
2.3.3 操作风险及其控制 |
2.3.4 担保风险及其控制 |
3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与风险现状 |
3.1 G银行N分行发展简介 |
3.2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3.2.1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规模 |
3.2.2 G银行N分行不良贷款情况 |
3.3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及控制现状 |
3.3.1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主要风险 |
3.3.2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4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
4.1 内部访谈 |
4.2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
4.2.2 市场变化不敏感 |
4.2.3 内控机制不完善 |
4.2.4 担保方式单一产品创新不够 |
4.3 本章小结 |
5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改进措施 |
5.1 信用风险控制 |
5.1.1 完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
5.1.2 加强全流程信用风险控制 |
5.2 市场风险控制 |
5.2.1 利用信贷组合分散市场风险 |
5.2.2 降低小微企业市场风险控制成本 |
5.3 操作风险控制 |
5.3.1 建立专门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组织架构 |
5.3.2 成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团队 |
5.3.3 制定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 |
5.3.4 建立完备的奖惩制度 |
5.4 担保风险控制 |
5.4.1 完善贷款担保信用体系 |
5.4.2 创新产品优化担保结构 |
5.4.3 健全风险化解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3)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2.1 中国银行B支行概况 |
2.2 普惠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概况 |
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3.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外部影响因素 |
3.2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总结 |
4 中国银行B支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析 |
4.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种类 |
4.2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度量 |
4.3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
5 中国银行B支行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以Q企业为例 |
5.1 小微企业Q基本情况 |
5.2 Q企业在B支行授信流程分析 |
5.3 B支行对小微企业Q的信贷风险分析 |
5.4 中国银行B支行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
6 促进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6.1 加强贷前准入机制 |
6.2 完善评级系统 |
6.3 风险缓释并重 |
6.4 做好内部管理工作 |
6.5 规范贷后管理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论担保贷款双重诈骗的刑民交叉及界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担保贷款双重诈骗刑民交叉的突出问题 |
(一)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的典型案例 |
(二)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的聚集焦点 |
二、担保贷款诈骗案件刑事介入的红线划定 |
(一) 刑民事违法性区分的可行性分析 |
1. 刑民事欺诈行为界分的理论合理性 |
2. 刑民事欺诈行为区分的实践合理性 |
(二) 刑民事欺诈现有区分路径的反思 |
1. 主观目的区分之否定 |
2. 客观内容划定之否定 |
3. 侵害结果界别之否定 |
(三) 刑民事欺诈具体界分的综合判断 |
(四) 担保贷款双重欺诈属性的重新厘定 |
1. 担保欺诈的行为属性分析 |
2. 贷款欺诈的行为属性分析 |
三、损失认定下刑事诈骗构成的深入分析 |
(一) 贷款欺诈行为下的“损失”认定 |
1. 担保仅为诈骗既遂后的损失赔偿 |
2. 刑民事的规范对象存在差异与区分 |
(二) 担保欺诈行为下的“损失”认定 |
1. 担保方财产性利益的丧失 |
2. 贷款方财产性利益的否定 |
(三) 数罪成立下的相互关联与处置 |
四、不法原因给付下贷款诈骗成立的辨明 |
(一) 贷款机构审查过错的反思 |
1. 贷款审批下被害人过错的成立 |
2. 不法交易下不法原因给付的成立 |
(二) 不法原因给付下的刑民规范冲突 |
(三) 法律关系与利益冲突的解决路径 |
五、双重诈骗成立下民事权益恢复的反思 |
(一) 诈骗不法行为下的担保责任承担 |
1. 合同效力认定的观点概览 |
2. 合同效力独立判断的合理性 |
3. 合同效力法律关系的再判断 |
4. 可撤销合同效力存续的选择 |
(二) 被害人过错下的赔偿责任处断 |
1. 金融机构过错下的放纵与隐患 |
2. 金融机构过错下的惩罚与处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论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的权利限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权利限制的边界 |
一、重整程序限制担保债权人权利的制度价值 |
(一)挽救困境企业 |
(二)最大化困境企业资产价值 |
二、重整程序限制担保债权人权利的正当性 |
(一)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于担保债权人的私人利益 |
(二)提高各利害关系人的分配数额 |
三、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权利限制边界的确定 |
第二章 担保权暂停行使制度 |
一、担保权暂停行使的前提条件 |
(一)担保财产为重整程序所必需 |
(二)担保权在重整程序中受到充分保护 |
二、暂停行使的担保权类型 |
(一)典型担保权 |
(二)非典型担保 |
三、暂停行使的担保权利内容 |
第三章 强制批准制度对担保债权人意思自治的限制 |
一、强制批准制度限制担保债权人意思自治的前提条件 |
二、因延期清偿所受的损失将公平补偿的认定 |
(一)担保债权在重整期间中产生的利息 |
(二)重整计划批准后延期清偿担保债权产生的利息 |
三、担保权未受到实质性损害的认定 |
(一)担保债权人就担保财产变价所得价款全额受偿 |
(二)重整计划草案不得变更清偿方式 |
(三)担保财产价值贬损之补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6)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个人贷款业务及风险概述 |
2.1.1 风险概念 |
2.1.2 银行风险概念 |
2.1.3 银行个人贷款业务 |
2.2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的类型和管控 |
2.2.1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的类型 |
2.2.2 个人贷款的风险控制管理概述 |
2.2.3 个人贷款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方法 |
2.3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3.1 风险评估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预期收入理论 |
2.3.4 信用脆弱理论 |
第三章 A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业务状况 |
3.1.1 个人贷款主要业务品种 |
3.1.2 个人贷款业务结构分析 |
3.2 A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现状及风险现状 |
3.2.1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种类 |
3.2.2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担保方式 |
3.2.3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现状 |
3.3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流程分析 |
3.3.1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贷前现状 |
3.3.2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贷中现状 |
3.3.3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现状 |
3.4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项目存在的风险调查分析 |
3.4.1 信贷风险的厚尾特征描述 |
3.4.2 问卷设计 |
3.4.3 数据收集 |
3.4.4 数据分析 |
3.5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3.5.1 贷前调查关键环节缺失 |
3.5.2 贷中审核制度存有疏漏 |
3.5.3 贷后检查监管衔接不畅 |
3.6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3.6.1 风险防范制度不规范 |
3.6.2 银行内部组织机制不健全 |
3.6.3 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四章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
4.1 优化贷前调查与审核标准 |
4.1.1 运用大数据提高风险控制力 |
4.1.2 健全业内个人征信体系 |
4.1.3 严格执行贷前调查程序 |
4.2 加强贷中审核与风险评估 |
4.2.1 规范内部操作管理制度 |
4.2.2 完善抵质押物的管理 |
4.2.3 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 |
4.3 强化贷后监控与风险处置 |
4.3.1 做好贷后客户回访 |
4.3.2 完善贷后风险管理制度 |
4.3.3 妥善做好资产风险处置 |
第五章 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控制的保障措施 |
5.1 强化个人业务贷款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
5.2 完善个人贷款业务的防范管理流程 |
5.3 建立个人贷款业务数据信息采集与管理 |
5.4 个人贷款业务经营模式的结构优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信用担保理论 |
2.1.1 信用担保概念 |
2.1.2 信用担保原则 |
2.1.3 信用担保的功能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概述 |
2.2.2 风险管理的目标 |
2.2.3 风险管理的原则 |
2.2.4 风险管理流程 |
2.3 内部控制理论 |
2.3.1 内部控制的产生 |
2.3.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三章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运行现状分析 |
3.1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组织架构 |
3.1.3 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
3.1.4 公司担保业务流程 |
3.2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2.1 农业信贷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
3.2.2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3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保前环节缺少风险评估模型 |
3.3.2 额度测算模型存在局限性 |
3.3.3 反担保措施单一 |
3.3.4 保后项目跟踪管理不到位 |
第四章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改进策略及案例分析 |
4.1 国外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 |
4.1.1 美国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现状及经验 |
4.1.2 印度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现状及经验 |
4.1.3 启示 |
4.2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改进策略 |
4.2.1 建立项目信用评价体系 |
4.2.2 建立农业细分产业额度测算模型 |
4.2.3 丰富反担保措施 |
4.2.4 加强保后监控管理 |
4.3 案例分析 |
4.3.1 申保项目概况 |
4.3.2 信用评价及额度测算模型运用 |
第五章 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改进策略实施与保障 |
5.1 实施步骤 |
5.1.1 加强组织领导 |
5.1.2 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
5.1.3 管理办法制定及实施 |
5.1.4 持续优化 |
5.2 保障措施 |
5.2.1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
5.2.2 建立奖惩机制 |
5.2.3 强化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
5.2.4 完善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基本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合同效力裁判规则的体系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同效力的一般原则 |
(一)合同效力属于必审事项 |
(二)鼓励交易、意思自治、诚实信用 |
(三)有效推定 |
二、因违法而无效的合同 |
(一)法律依据 |
(二)因违法而无效的合同 |
1. 通谋行为 |
2. 违法合同 |
3. 超越意思自治范围或违背法律基本原理的合同 |
三、因悖俗而无效的合同 |
(一)法律依据 |
(二)具体化 |
(三)悖俗无效与违法无效 |
(四)合同无效与诚实信用 |
四、可撤销与效力待定的合同 |
(一)可撤销合同 |
1. 撤销事由 |
2. 撤销权的行使 |
(二)效力待定合同 |
1. 概念界定 |
2. 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 |
3. 缺乏决议时公司对外担保的合同效力 |
五、合同因不成立而无效 |
(一)何为“合同因不成立而无效” |
(二)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 |
(三)担保合同成立之特殊之点 |
1. 担保合同成立宜从严把握。 |
2. 穿透式1审判思维与担保合同成立 |
(四)合同成立的特别要件 |
1. 履行期届满后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第44条)。 |
2. 履行期届满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第45条)。 |
(五)因不成立而无效的合同之实例 |
六、合同效力的发生与消灭 |
(一)合同效力的发生 |
1. 合同效力之状态 |
2. 合同审批 |
3. 合同生何效力 |
3.合同效力的一个实例 |
5. 合同对谁生效 |
(二)合同效力的消灭 |
1. 合同解除的定性:守约方救济路径 |
2. 通知是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
3. 特殊情形下违约方解除合同的通道 |
4. 合同解除需以严重违约为条件 |
(9)达特照明公司现金流管理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1.3 研究的现状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现金流 |
2.1.2 现金预算 |
2.1.3 现金流管理 |
2.2 相关理论 |
2.2.1 现金流相关指标分析理论 |
2.2.2 最佳现金持有量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2.2.4 现金流预警理论 |
2.3 现金流管理体系理论框架 |
2.4 施工企业的行业现金流 |
2.4.1 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 |
2.4.2 施工企业现金流的特点 |
第三章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现状描述 |
3.1 企业概况 |
3.2 达特照明经营状况 |
3.3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现状 |
3.3.1 达特照明现金流结构和获现能力情况 |
3.3.2 达特照明现金流量情况 |
3.3.3 达特照明现金流运营管理现状 |
3.3.4 达特照明现金流预算管理现状 |
3.3.5 达特照明现金流风险管理现状 |
第四章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现金流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2 现金流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3 现金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4.2.1 现金流管理意识淡薄 |
4.2.2 现金流管理制度不合理与执行相脱离 |
4.2.3 现金流管理模式分散 |
4.2.4 现金流管理没有形成体系 |
4.2.5 公司战略定位不合理 |
第五章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
5.1 构建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5.2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体系构建的设计思路 |
5.3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
5.3.1 现金流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 |
5.3.2 现金流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5.3.3 现金流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
5.3.4 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六章 达特照明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
6.1 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实施原则 |
6.2 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
6.3 达特照明现金持有量管理 |
6.4 现金流管理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
6.5 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基本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评价及发展动态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关理论 |
2.1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概念 |
2.1.3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定义 |
2.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
2.2.1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类型 |
2.2.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特征 |
第3章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3.1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现状 |
3.1.1 业务发展情况 |
3.1.2 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分布情况 |
3.1.3 中小企业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
3.2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 |
3.2.1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风险 |
3.2.2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操作风险 |
3.2.3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 |
第4章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目前所采用的关键信贷技术 |
4.1.1 现有的担保形式 |
4.1.2 信用评级模型 |
4.1.3 关系型贷款 |
4.2 信贷业务流程风险控制 |
4.2.1 贷前环节的风险控制 |
4.2.2 贷中环节的风险控制 |
4.2.3 贷后环节的风险控制 |
4.3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5章 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改善对策 |
5.1 丰富担保渠道及担保形式 |
5.1.1 担保物的多样化 |
5.1.2 引入多渠道的第三方担保机构 |
5.2 健全客户管理体系 |
5.2.1 构建客户分级管理体系 |
5.2.2 创新存量客户分类管理 |
5.2.3 充分运用信息科学技术 |
5.3 优化贷后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
5.3.1 信用风险防控措施 |
5.3.2 定制一户一策方案 |
5.3.3 推行押品普查常态化 |
5.3.4 推进信贷系统智能化 |
5.3.5 优化信贷队伍整体能力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企业保证担保要谨慎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微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邮储银行FZ分行为例[D]. 王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 李怡飒.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6)
- [3]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马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论担保贷款双重诈骗的刑民交叉及界分[D]. 蔡芸琪. 苏州大学, 2020(03)
- [5]论重整程序对担保债权人的权利限制[D]. 卢渊明.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6]A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研究[D]. 李玉倩. 长安大学, 2020(06)
- [7]江苏ND农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 李大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8]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合同效力裁判规则的体系解释[A]. 侯国跃.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24卷 总第24卷)——海南大学椰林法学团队文集, 2019
- [9]达特照明公司现金流管理体系构建[D]. 肖端端. 兰州大学, 2019(02)
- [10]邮储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严玲娣. 湖北工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