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心肺血管变化的研究

煤工尘肺心肺血管变化的研究

一、煤工尘肺患者心肺血管改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布沙热穆·斯迪克[1](2021)在《PIK3R1、HIF-1α基因多态性与煤工尘肺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煤工尘肺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探讨PIK3R1、HIF-1α基因多态性与煤工尘肺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煤工尘肺高危人群筛查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于2019年至2021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职业病医院收集就诊的煤工尘肺患者100名,同时收集在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职业史和煤工尘肺患者患病情况;采集空腹静脉血和动脉血,对相关临床指标:动脉氧分压、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采用KASP技术方法对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上关键基因PIK3R1、HIF-1α,2个基因4个SNP(Single n ucleotide polymorphism)进行分型。利用SPSS21.0软件和SHEsis在线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100例煤工尘肺患者一般情况分析:100例煤工尘肺患者首发年龄为62.50±10.39岁;2)100例煤工尘肺病患者职业特征分析;3)100例煤工尘肺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分析:(1)BMI和血压分析:对不同分期的煤工尘肺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各组间BMI、收缩压、舒张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血常规指标分析:血常规指标在不同分期的煤工尘肺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在不同分期的煤工尘肺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动脉血氧分压分析:对不同分期的煤工尘肺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值进行比较,分别是(80.68±13.40,75.24±13.15,65.30±8.89),两两比较显示,煤工尘肺壹期与煤工尘肺叁期动脉血氧分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分布情况: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在不同分期煤工尘肺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煤工尘肺组和对照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1)BMI和血压分析:煤工尘肺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值分别是(133.25±23.59,122.11±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舒张压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血常规指标分析:白细胞(6.57±2.14,5.71±1.26)、血小板(148.58±17.61,151.90±18.13)值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血常规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生化指标分析:尿素(5.95±1.1.40,5.31±1.01)、尿酸(367.08±66.73,314.77±70.47)、葡萄糖(6.55±3.20,5.41±0.68)、谷草转氨酶(26.13±12.59,23.85±11.90)、总胆红素(15.54±7.69,12.81±5.35)、甘油三酯(2.12±0.93,1.51±0.61)、总胆固醇(5.45±1.61,5.02±1.30)等指标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这些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对PIK3R1和HIF-1α2个基因4个位点(rs3756668,rs11549465,rs11549467,rs2057482)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验,符合遗传平衡(P均>0.05)。6)PIK3R1和HIF-1α2个基因4个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煤工尘肺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HIF-1α基因3个位点(rs11549465,rs11549467,rs2057482)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D?值均<0.8,这三个位点关联性不强。8)对PIK3R1和HIF-1α2基因4个位点进行相关性分析,显性模、隐性模和相加模型下2个基因的4个SNP位点均无煤工尘肺无相关性,(P均>0.05)。9)PIK3R1基因rs3756668位点GG基因型与GA基因型和A A基因型之间动脉血氧分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基因3个位点基因型之间氧分压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PIK3R1基因rs3756668位点GG基因型和GA基因型之间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HIF-1α基因rs2057482位点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之间甘油三酯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煤工尘肺分期是影响煤工尘肺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水平。2.煤工尘肺病患者收缩压、白细胞、血小板、尿素、尿酸、葡萄糖、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临床指标水平易出现异常变化。3.本次研究尚未发现PIK3R1、HIF-1α基因的4个位点(rs3756668,rs11549465,rs11549467,r s2057482)基因多态性与煤工尘肺的关联,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4.PIK3R1基因的rs3756668位点AA基因型煤工尘肺患者更容易表现为较严重缺氧。5.PIK3R1基因rs3756668位点GG基因型煤工尘肺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偏低。6.HIF-1α基因rs2057482位点CC基因型煤工尘肺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偏高。

刘敏,余春晓,化静,张建红[2](2021)在《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参麦应用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给予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就组间疗效数据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0.05)。结论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呈现出体征不典型、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重、病情长、易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多等系列特点,并且患者表现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肺栓塞以及预后不良等疾病概率较为显着,治疗期间,参麦注射液的有效应用,可实现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疗效增强,最终实现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有效预后。

肖坤[3](2020)在《尘肺病人肠道菌群的差异及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综合运用16Sr DNA基因测序技术及代谢组学方法,以尘肺病人为研究对象,从肠道菌群和血浆代谢组学两个角度分析,探索尘肺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尘肺病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从北戴河煤矿工人疗养院,选取15例尘肺患者为实验组并收集血液、粪便。在邢台东庞煤矿医院选取15例接尘非患者为对照组并收集血液、粪便。采用16Sr DNA基因测序技术通过OTU分析、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的分析、菌群β多样性分析、组间样品LEf Se分析等方法分析各实验组肠道菌群的差异,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PCA分析、OPL-DA分析、KEGG等分析方法分析各实验组间血浆代谢物的差异。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尘肺病人组的血浆代谢物与正常人群组差异明显。以fold change>2;vip>1;P<0.05为筛选标准,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10种差异代谢物,分别是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二肽(Leu-Leu)、谷氨酸(L-Glutamate)、色氨酸(L-Tryptophan)、苯基丙烯酰基色氨酸(Phe-trp)、甲酰亚胺酸(Formylanthranil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肌苷(Inosine)、阿坎酸(Acamprosate)、苯乙酰脲(Phenacemide),上述代谢物在尘肺病人组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对差异代谢物的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共得到7条代谢通路分别是甘油磷脂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氰氨酸代谢、氨酰t RNA生物合成、氮代谢、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其中氨酰t RNA生物合成通路在两组之间变化最为明显。采用16Sr DNA技术对尘肺病人组和正常人群组的肠道菌群进行ɑ多样性分析分析发现,尘肺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煤工尘肺患者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尘肺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尘肺患者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丰度降低,Negativicutes的丰度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降低,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的丰度降低,Selenomonadales丰度降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丰度降低,Bifidobacteriumuncultured丰度降低,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丰度降低,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降低,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丰度增加。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尘肺病人的肠道菌群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丰度降低,Negativicutes的丰度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降低,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的丰度降低,Selenomonadales丰度降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丰度降低,Bifidobacteriumuncultured丰度降低,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丰度降低,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降低,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丰度升高。2尘肺病人的血浆代谢物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二乙醇胺、二肽、谷氨酸、色氨酸、苯基丙烯酰基色氨酸、甲酰亚胺酸、二十碳五烯酸、肌苷、阿坎酸、苯乙酰脲上调。对差异代谢物的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共得到7条代谢通路分别是甘油磷脂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氰氨酸代谢、氨酰t RNA生物合成、氮代谢、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其中氨酰t RNA生物合成通路在两组之间变化最为明显。为进一步研究尘肺病的发病机理、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图27幅;表11个;参79篇。

王苗苗[4](2020)在《染尘大鼠的肠道菌群差异及粪便代谢组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合运用16SrDNA基因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方法,从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两个角度探讨尘肺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为尘肺病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SPF级的健康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煤矿粉尘组(1 mL煤矿井下粉尘悬浊液)、二氧化硅组(1 mL二氧化硅粉尘悬浊液)和对照组(1 mL无菌生理盐水)。将采集及筛检完的煤矿井下粉尘和购买的纯二氧化硅粉尘研磨,分别配置成50 mg/mL的粉尘悬浊液,经高压灭菌后,采用非气管暴露法对实验大鼠进行一次性染尘。在染尘24 w收集大鼠血液、肺组织及粪便样本,并记录大鼠体重。利用肺组织病理切片以及血液炎症因子(IL-6和IL-11)来评价尘肺模型反映实验对象的疾病状态,并采用16SrDNA基因测序技术和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各组间的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的差异。结果1染尘24 w后,二氧化硅组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煤矿粉尘组(P<0.05),且其血浆IL-6和IL-1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煤矿粉尘组(P<0.05),并在其肺表面可见乳白色凸点,同时肺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并有明显的矽结节;煤矿粉尘组的大鼠血浆IL-6和IL-11表达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肺表面粗糙且可见粉尘蓄积,肺部炎症剧烈,有大量细胞结节;而对照组的大鼠的肺表面光滑柔软,肺泡结构正常,且少见炎症反应。2肠道菌群检测:1)ɑ多样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煤矿粉尘组和二氧化硅组的大鼠肠道菌群ACE和Chao1指数均无差别(P>0.05);煤矿粉尘组的大鼠肠道群的Shannon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和二氧化硅组(P<0.05),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这两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二氧化硅组的大鼠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偏低(P<0.05),而Shannon指数无明显差异;2)β多样性分析:煤矿粉尘组与对照组、二氧化硅组与对照组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3)群落构成:从细菌门分类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煤矿粉尘组大鼠的酸杆菌门丰度较高(P<0.05),二氧化硅组大鼠的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较高(P<0.05)。从属水平上看,与对照组相比:煤矿粉尘组大鼠的Lachnospiraceaeuncultured、Ruminococcus1、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和瘤胃球菌属的丰度较低(P<0.05);二氧化硅组大鼠的乳酸菌属丰度较低(P<0.05),杜氏杆菌属和双歧杆属丰度较高(P<0.05)。4)差异菌群:煤矿粉尘组大鼠肠道菌群中的梭菌纲和梭菌目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硅组大鼠肠道菌群中的放线菌门、放线菌纲、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杜氏杆菌属、棒状杆菌目和Dubosiellauncultured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而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和Lactobacillusuncultured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3粪便差异性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煤矿粉尘组大鼠粪便中L-岩藻糖和1,4-二羟基苯含量升高,主要参与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二氧化硅组大鼠粪便中DL-2-氨基己二酸、β-香茅醇、4-硝基喹啉-1-氧化物、苦马豆素、全顺式(6,9,12)-亚麻酸、鞘氨醇、四氢可的松、去氧胆酸和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含量升高,主要参与鞘脂代谢。结论1粉尘暴露后,机体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煤矿粉尘组大鼠梭菌纲和梭菌目丰度降低;二氧化硅组大鼠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棒状杆菌目、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杜氏杆菌属和Dubosiellauncultured丰度升高,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和Lactobacillusuncultured丰度降低。2粉尘暴露后,机体粪便代谢出现紊乱:煤矿粉尘组与对照组中共鉴定出2个潜在代谢标志物即L-岩藻糖和1,4-二羟基苯,且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L-岩藻糖参与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二氧化硅组与对照组中共鉴定出9个潜在代谢标志物即DL-2-氨基己二酸、β-香茅醇、4-硝基喹啉-1-氧化物、苦马豆素、全顺式(6,9,12)-亚麻酸、鞘氨醇、四氢可的松、去氧胆酸和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且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鞘氨醇参与鞘脂代谢。图31幅;表13个;参133篇。

张婷[5](2019)在《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并对两者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住院治疗的103例男性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尘肺病分期分为尘肺壹期组(58例)、尘肺贰期组(29例)、尘肺叁期组(16例)。并以同期3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各组对象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并对各组对象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M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MEF25)。为了消除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等影响,除FEV1/FVC以实测值分析,余各指标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析。右心室形态结构及功能指标包括:右室基底段横径(RV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率(S’)、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分析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肺通气功能的分析:尘肺各组FVC%、FEV1%、FEVi/FVC、MMEF%、MEF50%、MEF25%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叁期组 FVC%、FEV1%、FEV1/FVC、MMEF%、MEF50%、MEF25%较尘肺壹期组、尘肺贰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尘肺壹期组与尘肺贰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接尘时间及合并症,FVC%、FEV1%、FEV1/FVC、MMEF%、MEF50%、MEF25%与尘肺分期均呈负相关(r=-0.43,r=-0.50,r=-0.42,r=-0.22,r=-0.28,r=-0.20,P<0.05)。2、右心室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分析:尘肺叁期组RVD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叁期组S’比对照组、尘肺壹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各组TAPSE降低、RIMP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叁期组TAPSE降低、RIMP升高与尘肺壹期组、尘肺贰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壹期组与尘肺贰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接尘时间及合并症,TAPSE与尘肺分期呈负相关(r=-0.22,P<0.05),RIMP与尘肺分期呈正相关(r=0.31,P<0.05),RVD、S’与尘肺分期无相关关系(P>0.05)。3、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控制接尘时间、合并症及尘肺分期后,尘肺患者 FEV1%、FEV1/FVC 与 RIMP 呈负相关(r=-0.20,r=-0.21,P<0.05),余各指标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1、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早期以肺小气道通气功能降低为主,随病变进展逐渐引起较大气道通气功能降低,且尘肺病变越严重肺通气功能降低越明显。2、尘肺患者右心室功能降低,右心室功能降低较右心室形态结构变化出现早,且尘肺病变越严重右心室功能降低越明显。RIMP及TAPSE能较敏感的反映尘肺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是早期评估右心室功能不全有价值的指标。3、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肺通气功能受损的尘肺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右心室功能不全,有利于评估病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张惠[6](2019)在《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下降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的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2只,采用HPOE-ED8050动式染尘控制系统构建矽肺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1)对照24 w组(n=6):吸入纯净气,3 h/d,持续24 w;(2)染尘24 w组(n=6):吸入40μg/m3 SiO2粉尘,3 h/d,持续24 w。HE染色观察肺、骨(股骨、胫骨)的病理形态,VG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和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磷、血钙、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含量。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骨组织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波形蛋白(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D34、CD68的表达。结果1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24 w组肺泡壁结构清晰完整,肺泡壁薄,无明显炎细胞渗出;染尘24 w组可见肺泡壁增宽,多量炎细胞浸润,出现典型的矽结节和间质纤维化,矽结节面积为10.74%±4.5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0.00%±0.00%(P<0.05)。2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24 w组相比,染尘24 w组胫骨、股骨出现骨髓纤维化及多量破骨细胞活化。Micro-CT结果显示,染尘24 w组大鼠股骨、胫骨BMD值分别为0.25±0.11 g/mm3、0.40±0.11 g/mm3,均显着低于对照24w组的0.51±0.04 g/mm3、0.65±0.11 g/mm3,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骨测量参数显示,与对照24 w组相比,染尘24 w组大鼠股骨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高、骨小梁数量减少,胫骨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05)。3 ELISA结果显示,染尘24 w组大鼠血清中血钙及25-(OH)-D3含量分别为1.33±0.12 mmol/L和203.42±29.29μg/L,较对照24 w组的1.57±0.19 mmol/L和246.46±11.04μg/L明显下降(P<0.05)。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Vimentin、TGF-β1可在破骨细胞内阳性表达,二者阳性细胞数在染尘24 w组中(15.92±8.81、16.50±4.63)显着高于对照24 w组(2.75±0.81、5.29±1.02);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标记物Osterix在染尘24w组大鼠中阳性细胞数(123.29±35.57)显着低于对照24 w组(232.08±45.44),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VG染色结果显示,染尘24 w组骨髓纤维化区域胶原沉积较为明显,偏振光显微镜结果显示骨髓纤维化区域有游离的SiO2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24 w组α-SMA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血管平滑肌,CD34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Vimentin可表达于软骨细胞、间质细胞,CD68阴性;而在染尘24 w组骨髓纤维化区域α-SMA(-)、CD34(+)、Vimentin(+)、CD68(-),而在肺组织矽结节中α-SMA(+)、CD34(-)、Vimentin(+)、CD68(+),提示骨髓纤维化非胸外矽结节的形成。结论矽肺大鼠可伴发BMD下降,可能与吸入性SiO2介导的破骨细胞活化有关。图7幅;表4个;参36篇。

姚良苹,金鑫,李亚,张园园[7](2018)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合并尘肺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肺心病属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引发的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易产生并发症,预后不理想。本研究探讨肺心病合并尘肺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6-01-15-2017-01-15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尘肺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为(7.00±1.00)mPa·s,低于对照组(9.10±1.20)mPa·s,t=9.506,P<0.001;研究组低切变率全血黏度为(4.90±0.80)mPa·s,低于对照组(5.40±0.90)mPa·s,t=2.936,P=0.004;研究组血浆比黏度为(1.57±0.08)mPa·s,低于对照组(1.77±0.16)mPa·s,t=7.906,P<0.001;研究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为(1.39±0.07)mPa·s,低于对照组(1.46±0.08)mPa·s,t=4.656,P<0.001,研究组血细胞比容为(41.00±4.30)mPa·s,低于对照组(47.60±5.20)mPa·s,t=6.916,P<0.001,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为(0.48±0.06)mPa·s,低于对照组(0.62±0.11)mPa·s,t=7.901,P<0.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68.0%,χ2=10.42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P=0.182。结论针对肺心病合并尘肺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王玉辉[8](2018)在《煤工尘肺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北京京煤集团下属的四个矿区的758例职业性煤工尘肺病住院患者的既往病历查阅,以期了解职业性煤工尘肺不同并发症的发生时序,以及并发症与职业性煤工尘肺期别、接尘工龄、患者肺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总结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多发并发症的特点。为今后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不同时期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减少多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方法搜集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住院病例,通过Epidata数据库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平行双录入,对所得数据进行筛选,通过本次研究制定的相关入选标准剔除不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患者,最终获得患者的相关数据,通过职业性煤工尘肺期别、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分组,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法、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多发并发症以同时存在25种为主(81.5%);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P<0.01)、慢阻肺(P<0.05)、气胸(P<0.01)在期别之间的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职业性煤工尘肺并发症的发生时间(脱离粉尘作业的时间)会随期别增加而缩短;当职业性煤工尘肺发展到叁期后,患者的年平均感染次数与壹期、贰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肺功能的表现上,VC%、FVC%、FEV1%、FEV1/FVC等指标在壹期与贰期之间差异仅FEV1/FVC(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壹期与叁期之间、贰期与叁期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在肺功能评定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型中的发生次数与正常肺功能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职业性煤工尘肺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高达97.6%,并且以多发并发症为主,多发并发症(3种以上)发生率高达67.3%;2.职业性煤工尘肺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时序性;3.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会使患者并发症的数量增加;4.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随着期别增加,患者并发症种类会增多;5.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感染次数是影响肺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期别的患者肺功能也有差异。

麦子健[9](2017)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疗效及血清MDA、SOD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课题背景:尘肺作为一种职业性疾病,病因十分明确。虽然国内外学者不断进行探索,但本病仍被认为是不能治愈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Mason首先创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国于1986年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对尘肺的治疗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着尘肺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机制不断被揭示。吕林[45]等指出,尘肺期别与尘肺患者的接触粉尘时间、接触粉尘浓度、接触粉尘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同时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大量超氧阴离子(O2-),这些阴离子多数是由于外部因素诱发机体所产生的。通过这一机制,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属于一种保护性因子,因此其在尘肺早期阶段可能会因被消耗而减少,但随着粉尘不断吸入,自由基在体内不断产生,机体会保护性地使SOD呈代偿性增加,从而使机体的氧化/抗氧化体系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本研究采用通过对60例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前后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SOD及MDA水平对比,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0+、I期患者疗效及SOD、MDA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职业病科及胸外科收治的尘肺0+、I期住院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尘肺诊断标准、本研究纳入标准,均有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手术指征。患者经全麻后行双侧同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术前术后分别记录患者一般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OD及MDA水平,分析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电焊工尘肺35人、矽肺16人、煤工尘肺9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前后,患者术后咳嗽咳痰、胸闷、胸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VC、FVC、FVC%、FEV1.0、M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MD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洗回收液平均灰粉、游离SiO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总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容量全肺灌洗术能清除尘肺肺泡、支气管内堆积的粉尘、二氧化硅及巨噬细胞,减轻肺内粉尘负荷。(2)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后肺功能VC、FVC、FVC%、FEV1.0、MVV%提升,其余指标没有明显变化。(3)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患者动脉血气有所改善,血气分析结果中氧分压提高和二氧化碳分压降低。(4)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能升高患者SOD,降低患者MDA,说明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张晓雨[10](2017)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接触煤尘的工人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确定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并评价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影像在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这些特征性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的好发部位。利用高分辨率CT对同样的研究对象的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进行筛检,随后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探讨和研究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在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4月起始至2016年12月为止,在此期间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及煤炭总医院相关病例中,筛选研究所需的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例110例,依据诊治指南经过数字X线胸片摄影结合痰细菌学、临床治疗效果明确诊断。同样顺序选取经上述方法明确诊断为煤工尘肺并发非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例11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调查问卷,掌握其基本资料,随后采用胸部多层螺旋CT及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收集的所有资料。另外分别收集单纯诊断为煤工尘肺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各110例用来行相关性分析。上述资料均应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时,尤其是当患者的煤工尘肺进展到贰期、叁期时,以上病人采用胸部多层螺旋CT获得的影像学资料,通常情况下以结合型为主要特点,单纯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往往并不典型。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时,多层螺旋CT表现以多发播散小结节、多发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以及树芽征为主(P<0.05),而纤维索条影、大结节、气道壁增厚、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征象则少见于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0.05),表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多发播散小结节、多发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以及树芽征这5种表现对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有显着贡献。3利用单纯煤工尘肺、活动性肺结核以及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研究对象对上述5种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它们对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有较强的相关性。4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较多,但是以下五种表现如多发播散小结节、多发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树芽征,经过χ2检验,它们的好发部位与单纯肺结核的好发部位是基本一致的。5多发播散小结节、多发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树芽征,将这些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与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以及煤工尘肺并发非活动性肺结核做对比,统计学上对资料进行χ2检验,并计算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度、约登指数。通过计算,上述各影像表现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以上五种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诊断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有显着的提示性意义。6多层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活动性肺结核和非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的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方法对于诊断无差异,进一步验证了多层螺旋CT对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价值。结论1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在多层螺旋CT影像中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多发播散小结节、多发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树芽征。2上述5种表现对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有显着贡献。3上述5种表现对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有显着的相关性。4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的代表性影像学表现,其好发部位与单纯肺结核的好发部位较一致。5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代表性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煤工尘肺并发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有重要价值。6通过与高分辨率CT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多层螺旋CT对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煤工尘肺患者心肺血管改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工尘肺患者心肺血管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PIK3R1、HIF-1α基因多态性与煤工尘肺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变量赋值定义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缺氧诱导因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参麦应用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尘肺病人肠道菌群的差异及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1.1.3 血浆和粪便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1.4 血浆样品预处理
        1.1.5 代谢组学的检测
        1.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7 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1.1.8 代谢通路的检索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总离子流色谱图
        1.2.3 质控(QC)样品分析
        1.2.4 正负离子模式下的PCA得分图与OPLS-DA得分图
        1.2.5 置换检验
        1.2.6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鉴定
        1.2.7 代谢通路分析
    1.3 讨论
    1.4 结论
第2章 研究对象粪便样品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3 粪便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1.4 肠道菌群的检测
        2.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2 16SrDNA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2.2.1 菌群测序量及序列长度分布
        2.2.2 OTU分类
        2.2.3 物种注释及聚类分析
        2.2.4 Alpha多样性的分析
        2.2.5 菌群β多样性分析
        2.2.6 组间样品LEfSe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3.1 肠道菌群概述
    3.2 代谢组学的概述
    3.3 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其优缺点
    3.4 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在尘肺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染尘大鼠的肠道菌群差异及粪便代谢组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1.1.3 粉尘的筛选与悬浊液的制备
        1.1.4 实验大鼠的分组与处理
        1.1.5 尘肺大鼠病理评价
        1.1.6 大鼠血浆IL-6和IL-11水平检测
        1.1.7 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检测
        1.1.8 粪便代谢组学检测
        1.1.9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大鼠一般情况
        1.2.2 16SrDNA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1.2.3 粪便样品代谢检测结果分析
    1.3 讨论
        1.3.1 尘肺模型评价
        1.3.2 不同组间肠道菌群比较
        1.3.3 不同组间代谢比较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探讨
    2.1 肠道菌群概述
    2.2 肠道菌群与代谢
    2.3 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
    2.4 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在尘肺病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华北理工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部分: 超声心动图评估尘肺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下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染尘24 w大鼠BMD下降
        1.2.2 大鼠血清中血磷、血钙、PTH及25-hydroxyviaminD的测定
        1.2.3 染尘24 w大鼠破骨细胞活化、成骨细胞数目下降
        1.2.4 染尘24 w大鼠伴发骨髓纤维化
    1.3 讨论
        1.3.1 动式染尘构建的矽肺模型大鼠并发密度下降
        1.3.2 动式染尘构建的矽肺大鼠模型伴发骨髓纤维化
        1.3.3 动式染尘构建的矽肺大鼠模型骨密度下降的可能机制
        1.3.4 局限性和展望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呼吸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
    2.1 尘(矽)肺与OP
    2.2 COPD与 OP
    2.3 支气管哮喘与OP
    2.4 IPF与 OP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合并尘肺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情况
    2.2 治疗效果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8)煤工尘肺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煤工尘肺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职业性煤工尘肺诊断标准及并发症诊断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的一般情况
        1.3.2 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3.3 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肺部感染情况
        1.3.4 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情况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职业性煤工尘肺并发症综述
    2.1 职业性尘肺病及相关概念
        2.1.1 职业性尘肺病的概念
        2.1.2 职业性煤工尘肺并发症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职业性尘肺病研究现状
        2.2.2 国内职业性煤工尘肺并发症研究现况
        2.2.3 国外职业性尘肺研究现状
        2.2.4 国外职业性煤工尘肺并发症研究现状
    2.3 目前职业性煤工尘肺的预防与治疗
        2.3.1 从源头预防,防尘降尘第一
        2.3.2 定期筛查,完善二级预防
        2.3.3 加强三级预防,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3.4 职业性煤工尘肺患者治疗研究进展
    2.4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疗效及血清MDA、SOD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诊断标准
    1.6 材料
    1.7 研究方法
    1.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肺功能结果
    2.3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4 SOD、MDA结果
    2.5 灌洗回收液分析结果
讨论
    3.1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机理
    3.2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临床疗效
    3.3 尘肺灌洗回收液所含物的意义
    3.4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
    3.5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安全性及远期生存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1.1 研究背景
        1.1.1 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
        1.1.2 诊断方法的现状
        1.1.3 相关研究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资料与方法
        1.3.1 研究资料的选取
        1.3.2 研究方法
        1.3.3 统计学分析
    1.4 结果
        1.4.1 对CT影像学表现的描述
        1.4.2 多层螺旋CT表现的统计分析
        1.4.3 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多层螺旋CT表现发病部位分析
        1.4.4 多层螺旋CT 5 种影像学表现在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果的评价
        1.4.5 多层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各影像学表现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1.5 讨论
        1.5.1 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响及诊断
        1.5.2 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及其对诊断的意义
        1.5.3 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展望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WP肺结核的相关概念
        2.1.1 CWP
        2.1.2 肺结核
        2.1.3 CWP肺结核
        2.1.4 诊断
    2.2 胸部X线平片检查
        2.2.1 X线胸片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
        2.2.2 胸部平片在CWP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2.2.3 胸部平片在CWP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3 胸部CT检查
        2.3.1 胸部CT主要涉及的技术参数
        2.3.2 CWP及其并发肺结核胸部CT各种表现及病理基础
        2.3.3 胸部CT检查在CWP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4 胸部X线平片与CT在诊断中的比较
    2.5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煤工尘肺患者心肺血管改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PIK3R1、HIF-1α基因多态性与煤工尘肺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 布沙热穆·斯迪克.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2]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参麦应用的效果研究[J]. 刘敏,余春晓,化静,张建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2)
  • [3]尘肺病人肠道菌群的差异及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分析[D]. 肖坤.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染尘大鼠的肠道菌群差异及粪便代谢组学特征分析[D]. 王苗苗.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张婷.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3)
  • [6]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下降的机制研究[D]. 张惠.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合并尘肺临床观察[J]. 姚良苹,金鑫,李亚,张园园. 社区医学杂志, 2018(13)
  • [8]煤工尘肺并发症的相关研究[D]. 王玉辉.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9]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疗效及血清MDA、SOD的影响[D]. 麦子健. 广州医科大学, 2017(05)
  • [10]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煤工尘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D]. 张晓雨.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煤工尘肺心肺血管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