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一、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龙,申爱琴,蒋宜馨,吴寒松,王广琛[1](2021)在《基于阻燃抑烟的纳米黏土改性沥青综述》文中提出分析了沥青材料的热解燃烧特性,总结了沥青材料阻燃抑烟性能测试方法,归纳了国内外常用的沥青阻燃剂类型及其优缺点;论述了隧道沥青材料常用的阻燃技术,评析了纳米改性沥青阻燃抑烟机理;探讨了纳米黏土对沥青材料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及老化性能等路用性能的影响,展望了未来隧道阻燃抑烟沥青材料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用于隧道沥青材料阻燃剂应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抑烟效应,而金属氢氧化物和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沥青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测试主要参考聚合物阻燃测试方法,这些试验方法与沥青路面真实燃烧状态明显不符,亟需补充和完善沥青材料阻燃抑烟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以纳米黏土为代表的纳米改性材料对热沥青的烟气释放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纳米材料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方面,针对纳米改性沥青的阻燃抑烟机理缺乏系统性研究;纳米黏土可显着改善沥青的高温、水稳及老化性能,对低温性能的影响方面,国内外研究存在较大争议;应将热拌沥青混合料烟气控制技术、金属氢氧化物和纳米黏土协同阻燃技术及沥青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等方面作为隧道阻燃抑烟沥青材料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罗静云,白世建,张玉霞,周洪福[2](2020)在《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各种纳米粒子,包括生物质基纳米粒子、碳基纳米粒子、纳米黏土等对聚乳酸(PLA)在剪切力场作用下的流变性能影响及其各自含量、表面处理和与PLA基体之间相互作用等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纳米粒子对PLA流变性能的作用机理。

王蕾[3](2019)在《PBS共聚物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熔融加工性和耐热性等优异性能。但与常用的工程塑料相比PBS的生产成本高,机械强度差,因此如何通过低成本的方法改善它的力、热学性能,拓展其在各种应用中的潜力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采用与层状硅酸盐形成复合材料来提高PBS材料的性能,共混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是决定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解决相容性问题的常规方法是将层状硅酸盐先进行改性再与聚酯共混以此来增大材料间的相容性,但此方法对研究PBS还是较为有限,且复合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对PBS的分子主链结构进行改性,在分子主链中先引入改性层状硅酸盐的改性剂,如蒙脱土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和非离子改性剂,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极性的PBS基共聚物,然后再与层状硅酸盐共混制备出复合材料。结合热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研究复合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对PBS改性的同时可使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从而使其应用范围得以扩宽。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将水杨酸(SA)通过熔融共聚法引入PBS主链中,将季铵盐(GTA)在加热回流的条件下接到PBS主链的端基上,制备了 PBSA共聚物,高结晶度的PBSGTA共聚物和低结晶度的PBSnGTA共聚物等三种PBS基共聚物。结果发现,添加少量的SA改性PBS后,PBSA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添加SA后,PBSA共聚物均呈现球晶形貌,SA中苯环的引入改变了 PBS规整的螺旋链结构,共聚物的熔点未变,结晶度降低;因含有SA的链段自由结合能较低,更易断裂从而可提高PBS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含有SA的共聚物具有诱导植物生长的能力,可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经GTA改性后,不同结晶度的PBS和PBSn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 30℃和28℃,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与共聚物的结晶度无关;随着GTA含量的增加,高结晶度PBSGTA共聚物的结晶度升高,而低结晶度PBSnGTA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共聚物的结晶度受原材料结晶度的影响;PBSGTA共聚物均呈现球晶形貌,球晶尺寸逐渐增大,共聚物的晶型未变,而PBSnGTA共聚物球晶尺寸逐渐减小,导致成核密度较高;当GTA的添加量为5%时,PBSGTA和PBSnGTA共聚物都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两种共聚物对大肠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且抗菌性与其结晶度无关。(2)将改性后的PBS基共聚物分别与蒙脱土(MMT)、有机蒙脱土(OMMT)和高岭土(Kaolin)三种层状硅酸盐熔融共混制备了 PBS基共聚物与层状硅酸盐的复合材料:PBSGTA-MMT、PBSGTA-OMMT、PBSGTA-K、PBSnGTA-MMT、PBSnGTA-OMMT、PBSA-OMMT 和 PBSA-K。添加 MMT后,MMT粒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共聚物基体中,在PBSGTA基体中呈分散的剥离态粒状结构,在PBSnGTA基体的非晶相中以包覆状态存在;MMT的添加使PBSGTA的热稳定性比纯PBS提高了 25.5℃,但使PBSnGTA的热稳定性提高的较少,说明结晶度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结晶度低的PBSnGTA是以非晶相为主的部分与MMT共混,其相互作用力弱,相容性较差。添加OMMT后,OMMT在PBSGTA基体中以部分插层状态存在,相容性较好,在PBSnGTA基体中形成相容性差的片状结构;OMMT的添加使PBSGTA的玻璃化转变温Tg增大,但对熔Tm和结晶温Tc影响较小,初始热分解温度最高达到322℃;当分别添加3 wt%MMT和OMMT时,复合材料都具有相对较好的力学性能,添加Kaolin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差;层状硅酸盐与PBSGTA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顺序为OMMT>MMT>Kaolin,与PBSnGTA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顺序为MMT>OMMT;添加OMMT可以改善PBSA复合材料的韧性,但其强度随之减小;Kaolin在PBSA基体中分布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OMMT和Kaolin与PBSA基体相容性较差,不利于材料广泛地成型加工使用。(3)采用弹式热量计测定了 PBSGTA和PBSA共聚物在298.15 K时的燃烧热,通过计算分别得出两种共聚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ΔfHmΘ=-1.51×106±380.23 kJ·mol-1和 ΔfHmΘ=-1.3×106±1211.14 kJ·mol-1;两种共聚物的比热容在293~346 K范围内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测定了 PBSGTA样品热分解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得到了不同方法和机理方程下样品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参数,此方法可以作为PBS改性过程中判断共聚产物热稳定性的一种辅助依据。PBSGTA聚合物在热分解阶段的动力学方程为:(?)(4)利用动态力学分析对共聚物及其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模量、应力松弛和蠕变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GTA中的阳离子基团与共聚物基体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回弹性,使共聚物的储能模量E’升高,特别经GTA改性后,PBSGTA储能模量E’的改变量是PBSnGTA的三倍;GTA的加入使PBSGTA共聚物分子链热运动能力降低的程度比PBSnGTA共聚物的大,导致PBSGT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减小;在10℃和-50℃的温度下PBS基共聚物应力松弛的改变量,PBSnGTA共聚物的约为1%,而PBSGTA共聚物的约为30%,说明共聚物的结晶相是影响材料应力松弛的主要因素;温度对高结晶度PBSGTA共聚物蠕变量的影响较小,但对低结晶度PBSnGTA共聚物蠕变量的影响较大。(5)将PBS基共聚物与层状硅酸盐共混,MMT含量大于3 wt%时会消弱与PBSGTA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复合材料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相对增大,Tg向高温区转移;MMT的添加,同时增大了复合材料的回弹性和粘性,使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增大,从而使材料的损耗因子tanδ基本不变。OMMT对PBSGTA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对PBSnGTA复合材料的粘性没有影响;PBSnGTA损耗模量E"基本未变,但由于OMMT的添加增大了复合材料的回弹性,从而使其损耗因子tanδ的数值降低;Kaolin使复合材料的粘性增大,损耗模量E"增大较快;应力松弛和蠕变表明:当OMMT的添加量为3 wt%时,复合材料应力松弛的改变量最小,且与温度无关,在此比例下复合材料的加工使用性能较好。(6)通过流变仪对GTA改性PBS和PBSn两种共聚物及其与OMMT复合材料在液态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SGTA共聚物比PBSnGTA共聚物的线性黏弹性范围更宽,共聚物材料都表现出牛顿流体的力学行为,但当温度为200℃时,PBS及其PBSGTA共聚物材料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力学行为;添加OMMT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复合材料结晶度的影响,高结晶度PBSGTA共聚物的储能模量G’升高,而低结晶度PBSnGTA共聚物的储能模量G’降低,复合材料结晶度的不同使得OMMT与共聚物材料分子内的基团,如GTA中阳离子基团,PBS中未被改性的-OH和-COOH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不同,储能模量G’的变化相反。

张玉霞,刘学,刘本刚,王向东[4](2012)在《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制备方法如原位聚合插层法、溶液插层法、熔融插层法等,详述了聚乳酸添加纳米层状硅酸盐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包括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加工性能、阻隔性能、阻燃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原位聚合插层法、溶液插层法、熔融插层法等能制得插层型、剥离型以及插层与剥离混合型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添加纳米层状硅酸盐后,得到的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结晶速率提高,结晶度增加,说明层状硅酸盐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热稳定性、拉伸模量和冲击强度、阻透性能和阻燃性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流变性能也得到改善。

王彪[5](2008)在《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尼龙1010/碳纳米管、聚丙烯/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在常压下的热稳定性、结晶性能、流变行为、动态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复合体系的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尼龙1010/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压下的结晶行为以及形貌结构;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流变行为、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碳纳米管的引入可以显着的提高尼龙1010和聚丙烯的热稳定性,而且作为成核剂加速聚合物基体结晶,提高结晶温度。碳纳米管的引入显着的提高了聚合物基体的复合粘度、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特别是在低频区尤为明显。碳纳米管的引入使得聚合物基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行为和强烈的剪切稀化行为,同时也减缓聚合物分子链的松弛。碳纳米管的引入明显的提高了尼龙1010基体的拉伸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此外,少量的碳纳米管显着的改善了聚丙烯的导电性能。尼龙1010/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压下熔体结晶和高温退火处理都可以生成熔点和结晶度较高的伸展链晶体;而且,高压熔体结晶的效果更为明显。尼龙1010/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伸展链晶体的形成是转酰氨基作用、碳纳米管成核和链滑移弥散三种机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依赖于温度和有机蒙脱土的含量,并显示强烈的剪切稀化行为和非末端粘弹行为。有机蒙脱土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聚乳酸基体的热稳定性。依据不同的有机蒙脱土含量,可以形成剥离、插层、剥离/插层共存的形貌结构体系。剥离型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要优于插层型的复合材料。

何晓峰[6](2008)在《聚丙烯基、尼龙11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的聚丙烯(PP)/间同1,2-聚丁二烯(s-PB)复合材料和尼龙11(PA11)/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物理性能。研究s-PB交联反应与时间的关系时发现,温度不高于160℃,25分钟之内,流变性能是稳定可靠的。研究PP/s-PB的流变性能时发现复合材料体系的线性粘弹区振幅小于8%,随着s-PB含量的增加,在大振幅下的剪切细化现象越来越不明显。研究PP/s-PB复合材料体系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等温结晶动力学和非等温动力学,发现s-PB的加入对PP的结晶有较大影响,Avrami方程能很好地描述PP和PP/s-PB的等温结晶过程,修正的Avrami方程能很好地描述PP和PP/s-PB的非等温结晶过程。PP/s-PB的屈服强度和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硬度均随s-PB含量增加而递减(P90B10除外),常温冲击强度和低温冲击强度都随s-PB弹性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从PP/s-PB的动态力学松弛普分析,认为两种聚合物可能介于完全相容和完全不相容之间。PP/s-PB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当s-PB含量低于30wt%(包括30wt%)时,s-PB以球形或椭球形颗粒分散在PP连续相中,当s-PB的含量为40wt%和50wt%时,复合材料成双连续相形态,当s-PB含量超过60wt%时,发生了明显的相逆转,PP以球形或椭圆形颗粒分散在连续相s-PB中。PA11/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中,与纯PA11相比,PA11/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高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剪切粘度,然而没有发现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在末端区的平台。

苏泉声[7](2008)在《聚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ACN)是最早为人们所认知的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产业化开发应用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理论和应用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本论文采用熔体共混法制备了聚酰胺/有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它们的环境稳定性(光热氧化和燃烧性能)、与聚烯烃的共混、蒙脱石在基体中的分散分布以及树脂结晶行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聚酰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度研究以及广泛的应用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聚酰胺6/蒙脱石(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光氧化。考察了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与纯PA6薄膜样品在紫外光照下的老化行为,发现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氧化速率要快于纯PA6。这可能是由于蒙脱石自身或蒙脱石有机处理使用的烷基季铵盐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材料纳米结构本身的原因。2.聚丙烯/聚酰胺6/有机黏土三组分熔融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设计了一种界面共混实验以有机黏土存在下聚丙烯(PP)和聚酰胺6(PA6)的熔融共混。研究发现在PP、PA6、有机黏土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共混过程中黏土在界面区域富集,使PP和PA6的分子链在界面区域形成相互交织的结构,促进聚合物分子的界面扩散,同时起到界面相容剂的作用,导致PA6分散相的尺寸减小,在PP连续相基体中的分散得到改善。3.有机蒙脱石在聚酰胺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与分布状态。研究发现有机蒙脱石OMMT片层可以在PA66基体中剥离,但剥离后的纳米黏土片层并不是完全无规分布在聚酰胺66基体中。在注射样条表面附近区域,蒙脱石片层沿着熔体流动方向发生取向,取向层的厚度在1.5~2 mm之间。而在样条的本体区域,蒙脱石片层则围绕熔体流动方向旋转,在垂直于熔体流动方向表现为无规分布状态,但片层表面则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4.聚酰胺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中聚酰胺66的结晶动力学。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不同有机蒙脱石含量的PA66/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蒙脱石起到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它的引入提高了PA66的结晶速率,但也提高了PA66的结晶活化能;发现该纳米复合材料在228℃~234℃范围内结晶对温度不敏感;对非等温结晶过程分析,Ozawa方程不太适用,而应用刘结平—莫志深方程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5.聚酰胺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考察了PA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和微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PA66/黏土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有所降低,但热氧稳定性提高,热失重速率减小,这得益于黏土片层和材料表面形成炭层的阻隔作用。在燃烧实验中,PA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显着的降低。使用SEM和ATR-IR技术表征分析了材料燃烧前表面形成的炭层,发现是一个连续致密的含硅类陶瓷表面,对热量和分解产物具有良好的阻碍作用。6.所开发的技术在辽阳石化成功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建立了粘土改性和聚酰胺6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千吨级规模示范线,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改性聚酰胺树脂,并在家电、机械、汽车、采矿、石油输送和国家兵器等领域进行了推广应用。

李敏[8](2007)在《原位聚合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新型蒙脱土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原位聚合制备的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和物理性能。主要研究了原位聚合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流变行为、结晶行为、动态力学行为。首次发现催化剂负载蒙脱土纳米粒子MMT/MgCl2/TiCl4催化乙烯聚合后,在聚乙烯基材中呈四种形态,完全剥离型、插层型、聚集型和部分剥离的聚集型。其中第四种类型含量最多,其余的三种类型的含量均比较低。由催化剂负载的MMT引发乙烯聚合所得到的聚乙烯粒子呈现多种相形态。模板效应使PE呈层状堆积;片层进一步堆积、聚集成花瓣形表面形状不规则的球体,起因于催化剂负载MMT的边缘效应。对原位聚合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动态流变测试,发现蒙脱土含量为0.1Wt%的情况,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有明显的提高,动态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MMT使固体聚乙烯的储能模量升高。这是由MMT和PE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章君[9](2007)在《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相容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接枝物/蒙脱土(MMT)复合材料的共混制备,主要研究在多相聚合物不相容体系中,添加层状硅酸盐,以期获得分散性良好、具有较高相容性的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制备高接枝率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高密度聚乙烯相容剂;在制备出相容性良好的HDPE/PC/接枝物复合材料的前提下,添加不同种类的蒙脱土层状硅酸盐,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HDPE/PC/接枝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研究接枝物和蒙脱土的加入对体系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阻隔性能、热性能、相容性、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接枝率相容剂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高密度聚乙烯加入HDPE/PC/蒙脱土体系,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提高体系的综合性能。蒙脱土的有机化改性处理对蒙脱土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有重要的影响,采用长链烷基季铵盐插层剂处理的蒙脱土在体系中达到纳米级分散。有机蒙脱土在多相聚合物合金中可以作为相容剂,与接枝物具有协同增容的作用。在体系中添加少量的蒙脱土在HDPE/PC中分散性良好,达到剥离状态,使体系具有较高的阻隔性能,并能提高体系结晶温度,降低剪切粘度。有机蒙脱土在HDPE/PC/相容剂体系中有强烈的选择性分布特征:蒙脱土大部分分布于HDPE/PC相界面处,极少量分布在HDPE基体中,在PC相中无分布。

李光照[10](2006)在《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新兴的一类复合材料,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少量层状硅酸盐,就表现出比传统复合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产量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通用塑料,它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广泛地应用于建材、电子电气、汽车、包装及其它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PVC存在韧性差、热稳定性差、流动性能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进一步发展。采用纳米技术对PVC进行改性,实现对其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改性,使这种传统材料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文根据聚氯乙烯及蒙脱土的结构与特性,主要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PVC/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在实验中将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熔融插层法成功地制备了PVC/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PVC材料的性能,为PV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钠基蒙脱土(MMT)改性的效果,然后筛选出最佳的有机改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EP)共聚物。同时探索用力化学方法和在不同溶液中改性蒙脱土来制备PVC复合材料。 (2) 采用四氢呋喃作溶剂,EP有机化改性钠基蒙脱土。WAXD测试结果表明:EP已经进入MMT的片层。然后将改性蒙脱土与PVC进行熔融共混可以制备插层型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WAXD、SEM、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能够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于PVC基体中,形成插层型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二、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阻燃抑烟的纳米黏土改性沥青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沥青材料燃烧特性与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1.1 沥青材料与沥青路面燃烧特性
    1.2 沥青材料阻燃抑烟测试方法
2 隧道沥青材料阻燃技术及纳米黏土改性沥青阻燃机理
    2.1 隧道沥青材料阻燃技术
    2.2 纳米改性沥青阻燃性能及阻燃机理研究
3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烟气控制技术
4 纳米黏土对沥青材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4.1 纳米黏土性能
    4.2 高温性能
    4.3 低温性能
    4.4 水稳定性
    4.5 老化性能
5 展 望
6 结 语

(2)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纳米粒子对聚合物流变性能的作用机理
    1.1 逾渗理论
    1.2 网络结构理论
2 PLA纳米复合材料流变性能
    2.1 PLA/纤维素纳米晶复合材料
    2.2 PLA/碳基纳米复合材料
        2.2.1 PLA/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2.2.2 PL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2.3 PLA/纳米黏土复合材料
    2.4 PLA/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3 结语

(3)PBS共聚物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1 概论
    1.1 引言
    1.2 PBS基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1.2.1 PBS基聚酯的合成
        1.2.2 PBS基聚酯的应用
    1.3 PBS基聚酯的改性
        1.3.1 PBS基聚酯的共聚改性
        1.3.2 PBS基聚酯的共混改性
        1.3.3 PBS基聚酯的研究进展
    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
        1.4.1 层状硅酸盐简介
        1.4.2 聚合物/(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
        1.4.3 聚合物/高岭土复合材料
    1.5 高分子材料的热、力学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1.5.1 高分子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
        1.5.2 高分子材料的流变分析
        1.5.3 高分子材料动态力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设备
        2.1.2 实验原料
    2.2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研究方法
        2.2.1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合成
        2.2.2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合成
        2.2.3 共聚物薄膜的制备
        2.2.4 表征及测试方法
    2.3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结果与讨论
        2.3.1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2.3.2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2.3.3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结晶形态
        2.3.4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热性能
        2.3.5 季铵盐改性PBS共聚物的亲疏水性能
    2.4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结果与讨论
        2.4.1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2.4.2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2.4.3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结晶形态
        2.4.4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热性能
        2.4.5 季铵盐改性PBSn共聚物的亲疏水性能
    2.5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结果与讨论
        2.5.1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2.5.2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2.5.3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结晶形态
        2.5.4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热性能
        2.5.5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亲疏水性能
        2.5.6 季铵盐改性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抗菌性能
    2.6 小结
3 季铵盐改性PBS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实验原料
        3.1.3 季铵盐改性PBS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
    3.2 季铵盐改性PBS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3.2.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3.2.2 复合材料的SEM形貌观察
        3.2.3 复合材料的EDS分析
        3.2.4 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3.2.5 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3.2.6 复合材料的TG分析
        3.2.7 复合材料的Molau测试
    3.3 季铵盐改性PBS与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2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及结晶形态
        3.3.3 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3.3.4 复合材料的Molau分析
    3.4 季铵盐改性PBS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3.4.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4.2 复合膜材料的断面形貌及结晶形态
        3.4.3 复合膜材料的热性能
        3.4.4 复合材料的Molau分析
    3.5 季铵盐改性PBS与高岭土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3.5.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5.2 复合膜材料的断面形貌及结晶形态
    3.6 小结
4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设备
        4.1.2 实验原料
    4.2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研究方法
        4.2.1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合成
        4.2.2 表征及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4.3.2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4.3.3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4.3.4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结晶形态
        4.3.5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热性能
        4.3.6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降解性能
        4.3.7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的分子对接模拟
        4.3.8 水杨酸改性PBS共聚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4 小结
5 水杨酸改性PBS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仪器与设备
        5.1.2 实验原料
        5.1.3 水杨酸改性PBS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
    5.2 水杨酸改性PBS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5.2.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5.2.2 复合材料的SEM形貌观察
        5.2.3 复合材料的EDS分析
        5.2.4 复合材料的XRD测试
    5.3 水杨酸改性PBS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5.3.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3.2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及结晶形态
    5.4 水杨酸改性PBS与高岭土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5.4.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4.2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及结晶形态
    5.5 小结
6 PBS基改性物的热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仪器与设备
        6.1.2 实验原料
    6.2 PBS基改性物的热力学研究方法
        6.2.1 PBS基改性物燃烧焓的测量
        6.2.2 PBS基改性物比热容的测定
        6.2.3 PBS基改性物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季铵盐改性PBS改性物的热分析
        6.3.2 水杨酸改性PBS改性物的热分析
        6.3.3 季铵盐改性PBS改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6.4 小结
7 PBS基改性物及复合材料的粘弹性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仪器与设备
        7.1.2 实验原料
    7.2 测试方法
        7.2.1 动态力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7.2.2 流变分析的研究方法
    7.3 材料动态力学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7.3.1 季铵盐改性对PBS共聚物的影响
        7.3.2 季铵盐改性对PBSn共聚物的影响
        7.3.3 季铵盐改性对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影响
        7.3.4 季铵盐改性对PBS与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3.5 季铵盐改性对PBS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3.6 季铵盐改性对PBSn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3.7 季铵盐改性对PBS与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3.8 水杨酸改性对PBS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4 材料流变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7.4.1 季铵盐改性对PBS共聚物的影响
        7.4.2 季铵盐改性对PBSn共聚物的影响
        7.4.3 季铵盐改性对不同结晶度PBS共聚物的影响
        7.4.4 季铵盐改性对PBS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4.5 季铵盐改性对PBS与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7.5 小结
8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制备方法
    1.1 溶液插层法
    1.2 熔融插层法
    1.3 原位聚合插层法
    1.4 扩链改性
2 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的微观结构
3 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3.1 结晶行为
    3.2 流变性能
    3.3 力学性能
        3.3.1 拉伸性能
        3.3.2 动态力学性能
    3.4 热稳定性
    3.5 阻燃性能
    3.6 阻透性能
4 成型加工技术
    4.1 不同成型加工过程对聚乳酸/纳米黏土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2 聚乳酸/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吹塑薄膜
    4.3 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发泡
5 结语

(5)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体系
        1.1.1 碳纳米管的制备
        1.1.2 碳纳米管的纯化
        1.1.2.1 物理方法
        1.1.2.2 化学方法
        1.1.3 单壁碳纳米管的修饰
        1.1.3.1 化学修饰
        1.1.3.2 物理吸附、包裹
        1.1.4 碳纳米管的结构、分类和形态学
        1.1.4.1 碳纳米管的结构
        1.1.4.2 碳纳米管的分类
        1.1.4.3 碳纳米管的形态学
        1.1.5 碳纳米管的性能
        1.1.5.1 电磁性能
        1.1.5.2 光学性能
        1.1.5.3 力学性能
        1.1.6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1.6.1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制备
        1.1.6.2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
        1.1.7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存在的问题
        1.1.7.1 碳纳米管的分散和界面结合力问题
        1.1.7.2 碳纳米管在基体中取向的问题
        1.1.7.3 碳纳米管成本的问题
        1.1.7.4 其他问题
    1.2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体系
        1.2.1 蒙脱土的结构与物化性能
        1.2.2 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
        1.2.2.1 有机季铵盐
        1.2.2.2 偶联剂
        1.2.2.3 有机鏻鎓离子
        1.2.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表征
        1.2.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2.5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2.5.1 力学性能
        1.2.5.2 热性能
        1.2.5.3 阻燃性
        1.2.5.4 气体阻隔性能
        1.2.5.5 其他性能
        1.2.6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2.7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常压下尼龙1010/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样品制备
        2.2.3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2.3.2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熔融行为
        2.3.2.1 非等温结晶与熔融行为
        2.3.2.2 平衡熔点的确定
        2.3.2.3 等温结晶动力学
        2.3.3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
        2.3.3.1 线性流变行为
        2.3.3.2 非线性流变行为
        2.3.4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
        2.3.5 CNT、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
        2.3.6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下尼龙1010/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2 样品制备和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高压结晶样品的熔融结晶性能
        3.3.1.1 结晶压力对熔融结晶的影响
        3.3.1.2 结晶温度对熔融结晶的影响
        3.3.1.3 结晶时间对熔融结晶的影响
        3.3.1.4 分段加压对熔融结晶的影响
        3.3.2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高压结晶样品的结构特征
        3.3.2.1 红外光谱分析(IR)
        3.3.2.2 广角X 射线分析(WAXD)
        3.3.3 PA1010/CNT 纳米复合材料高压结晶样品的形貌特征
        3.3.4 PA1010/CNT 复合材料高压结晶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密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丙烯/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样品制备
        4.2.3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热稳定性
        4.3.2 非等温结晶行为
        4.3.3 流变行为
        4.3.3.1 线性流变行为
        4.3.3.2 非线性流变行为
        4.3.4 导电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样品制备
        5.2.3 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LA/O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5.3.2 PLA/O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
        5.3.3 PLA/O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5.3.4 PLA/O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文章及其他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6)聚丙烯基、尼龙11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间同1,2-聚丁二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1.1.1 聚丙烯概况
        1.1.2 聚丙烯的改性技术
        1.1.2.1 化学改性
        1.1.2.2 物理改性
        1.1.3 聚丙烯共混改性技术
        1.1.3.1 聚丙烯共混改性
        1.1.3.2 1,2-聚丁二烯的概况
        1.1.3.3 弹性体增韧改性聚丙烯机理
        1.1.4 聚丙烯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1.1.4.1 反映挤出共混技术
        1.1.4.2 各种改性技术的复合化
        1.1.4.3 界面相容剂开发
        1.1.5 本部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2 尼龙11/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1.2.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的研究现状
        1.2.1.1 层状硅酸盐的结构特点
        1.2.1.2 粘土的改性
        1.2.1.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1.2.1.5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2.2 本部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间同1,2-聚丁二烯(s-PB)流变性能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仪器与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线性流变性能
        2.3.2 非线性流变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丙烯(PP)/间同1,2-聚丁二烯(s-PB)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样品制备
        3.2.3 测试仪器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材料体系的线性粘弹性
        3.3.1.1 聚合物线性粘弹性的基本特征
        3.3.1.2 复合材料线性粘弹区的测定
        3.3.1.3 温度对复合材料体系线性粘弹性的影响
        3.3.1.4 时间对复合材料体系线性粘弹性的影响
        3.3.1.5 动态剪切角频率对复合体系线性粘弹性的影响
        3.3.2 复合材料体系的非线性粘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s-PB 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样品制备
        4.2.3 测试仪器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4.3.2 复合材料体系的平衡熔点
        4.3.3 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P/s-PB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样品制备
        5.2.3 测试仪器与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2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5.3.3 复合材料体系的形貌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尼龙11/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流变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料和样品制备
        6.2.2 测试仪器与表征方法
        6.2.2.1 复合材料结构
        6.2.2.2 流变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6.3.2 纳米复合材料的线性粘弹性行为
        6.3.3 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行为
        6.3.4 Cox-Merz 定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摘要
Abstracts
致谢

(7)聚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1.1.1 层状硅酸盐的结构
        1.1.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
        1.1.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
        1.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4.1 单体原位插层聚合法(in-situ intercalation polymerization)
        1.1.4.2 聚合物溶液插层法(intercalation of polymer from solution)
        1.1.4.3 聚合物熔融插层法(polymer melt intercalation)
        1.1.5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1.5.1 力学性能
        1.1.5.2 热变形温度(HDT)
        1.1.5.3 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1.1.5.4 气液阻隔性能
        1.1.5.5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与其它聚合物材料的作用
    1.2 聚合物材料的环境稳定性
        1.2.1 聚合物材料的紫外光氧化
        1.2.2 聚合物材料的热降解
        1.2.2.1 聚合物材料的热降解
        1.2.2.2 聚合物材料的热氧降解
        1.2.2.3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降解
        1.2.3 聚合物材料的燃烧
        1.2.3.1 聚合物材料的燃烧与阻燃
        1.2.3.2 聚合物材料阻燃的测试
        1.2.3.3 阻燃聚合物材料的进展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酰胺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氧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试样制备
        2.2.3 聚酰胺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2.2.4 紫外光氧化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酰胺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2.3.2 聚酰胺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氧化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丙烯/聚酰胺6/有机黏土三组分熔融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
        3.2.2 密炼机熔融共混
        3.2.3 界面共混实验
        3.2.4 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熔融共混过程
        3.3.2 界面共混中的流变性质
        3.3.3 界面共混样品的界面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机蒙脱石在聚酰胺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与分布状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熔融复合
        4.2.3 分析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有机蒙脱石OMMT的表征
        4.3.2 有机蒙脱石的分散状态和空间分布
        4.3.3 有机蒙脱石对聚酰胺66结晶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酰胺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中聚酰胺66的结晶动力学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
        5.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5.2.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等温结晶过程
        5.3.2 非等温结晶过程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酰胺6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料
        6.2.2 PA66/黏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6.2.3 PA66/黏土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6.2.4 TGA测试
        6.2.5 燃烧实验
        6.2.6 炭层的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A66/黏土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6.3.2 热稳定性分析
        6.3.3 燃烧实验分析
        6.3.4 炭层分析结果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聚酰胺6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工业化试验
    7.1 引言
    7.2 千吨级工业示范线的建设
    7.3 聚酰胺6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指标
    7.4 聚酰胺6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原位聚合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
    1.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
    1.3 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催化剂的制备
    2.2 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熔融共混法制备的PE/MMT 复合材料
    2.4 凝胶含量的测定
    2.5 高温凝胶色谱仪(GPC)
    2.6 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
    2.7 热重(TG)分析
    2.8 动态力学分析(DMA)
    2.9 偏光显微镜(PLM)观察
    2.10 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 观察
    2.11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2.12 超薄切片机
    2.13 透射电镜(TEM)
    2.14 瑞士RHEOLOGICA 流变仪
第三章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特征
    3.1 引言
    3.2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子形态
    3.3 原位聚合PE
    3.4 透射电镜(TEM)分析
    3.5 大功率X 射线(WAXD)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的研究
    4.1 引言
    4.2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
    4.3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稳态流变行为
    4.4 小结
第五章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的研究
    第一部分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行为的研究
        5.3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平衡熔点
        5.4 等温结晶动力学
        5.5 球晶生长速率
        5.6 小结
    第二部分 原位聚合样品和熔融共混样品的热性能的研究
        5.7 MMT 对PE 熔融和结晶行为的影响
        5.8 MMT 与PE/MMT 复合材料的平衡熔点
        5.9 MMT 对HDPE/MMT 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5.10 小结
第六章 原位聚合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相形态
    6.1 引言
    6.2 动态力学分析
    6.3 PE 及PE/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9)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相容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分子合金
        1.2.1 聚合物合金的发展史
        1.2.2 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
        1.2.3 共混物的相容性表征方法
        1.2.4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增容
        1.2.5 增韧机理
    1.3 HDPE研究现状
        1.3.1 HDPE研究和应用现状
        1.3.2 PE接枝改性研究简况
    1.4 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1.4.1 聚碳酸酯的结构、主要性能和应用现状
        1.4.2 聚碳酸酯共混改性概况
        1.4.3 PE/PC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
    1.5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1.5.1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简述
        1.5.2 层状硅酸盐结构特点
        1.5.3 层状硅酸盐改性
        1.5.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5.5 PLS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
        1.5.6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
        1.5.7 热力学研究进展
        1.5.8 动力学研究进展
        1.5.9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6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2.1.1 主要原料
        2.1.2 仪器及设备
    2.2 材料制备
        2.2.1 接枝物的制备
        2.2.2 HDPE/PC复合材料制备
        2.2.3 HDPE/PC/MMT复合材料制备
        2.2.4 HDPE/PC/MMT复合材料母料法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接枝物的测试与表征
        2.3.2 接枝物接枝率测定
        2.3.3 力学性能
        2.3.4 阻隔性能
        2.3.5 流变性能
        2.3.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2.3.7 XRD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2.3.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2.3.9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HDPE/P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3.1.1 不含相容剂时不同PC含量下复合材料HDPE/PC性能
        3.1.1.1 力学性能
        3.1.1.2 流变性能
        3.1.1.3 阻隔性能
        3.1.1.4 热性能
        3.1.2 含相容剂时不同PC含量下复合材料HDPE/PC/相容剂性能
        3.1.2.1 相容剂的表征
        3.1.2.2 力学性能
        3.1.2.3 流变性能
        3.1.2.4 阻隔性能
        3.1.2.5 热性能
        3.1.2.6 SEM分析
    3.2 HDPE/PC/相容剂/MMT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3.2.1 不含相容剂时不同蒙脱土含量下复合材料HDPE/PC/MMT性能
        3.2.1.1 力学性能
        3.2.1.2 流变性能
        3.2.1.3 阻隔性能
        3.2.1.4 热性能
        3.2.1.5 XRD分析
        3.2.1.6 TEM分析
        3.2.2 含相容剂时复合材料性能
        3.2.2.1 力学性能
        3.2.2.2 流变性能
        3.2.2.3 阻隔性能
        3.2.2.4 热性能
        3.2.2.5 SEM分析
        3.2.2.6 TEM分析
    3.3 HDPE/PC/MMT/不同种类相容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3.3.1 力学性能
        3.3.2 流变性能
        3.3.3 阻隔性能
        3.3.4 热性能
        3.3.5 XRD分析
    3.4 不同加工工艺对HDPE/PC/相容剂/MMT合金体系的性能影响
        3.4.1 力学性能
        3.4.2 流变性能
        3.4.3 阻隔性能
        3.4.4 热性能
        3.4.5 XRD分析
        3.4.6 TEM分析
    3.5 HDPE/PC/相容剂/不同种类MMT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3.5.1 力学性能
        3.5.2 流变性能
        3.5.3 阻隔性能
        3.5.4 热性能
        3.5.5 XRD分析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纳米材料简介
        1.1.2 纳米复合材料定义
        1.1.3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
        1.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1.1.5 蒙脱土有机化改性的意义、方法
        1.1.6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1.1.7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
        1.1.8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分析
        1.1.9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动力学分析
        1.1.10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1.2 聚氯乙烯
        1.2.1 聚氯乙烯概况
        1.2.2 聚氯乙烯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3 纳米复合改性PVC概述
        1.2.4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VC
        1.2.5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改性PVC
    1.3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主要实验设备
    2.3 PVC-U/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2.4.1 拉伸性能测试
        2.4.2 冲击性能测试
        2.4.3 热稳定性测试
        2.4.4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
        2.4.5 扫描电镜(SEM)分析
        2.4.6 透射电镜(TEM)分析
        2.4.7 热失重(TG)分析
        2.4.8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2.4.9 流变性能测试
        2.4.10 烟密度
第3章 力化学方法等改性蒙脱土及制备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聚氯乙烯树脂的基本配方及制备
        3.2.2 有机改性剂的选择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3.2.3 力化学振磨改性蒙脱土
        3.2.3.1 PVC/MMT/EP31配方Ⅰ的振磨实验
        3.2.3.2 PVC/EP31/MMT配方Ⅱ的振磨实验
        3.2.3.3 MMT/EP31配方Ⅲ的振磨实验
        3.2.4 在溶液中改性蒙脱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OMMT对PVC性能的影响
        3.3.2 MMT对PVC性能的影响
        3.3.3 有机改性剂的筛选
        3.3.3.1 PEG改性蒙脱土及PVC复合材料的性能
        3.3.3.2 PVC-U/PE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3.3 PEG改性蒙脱土及PVC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3.3.3.4 其它有机改性剂改性蒙脱土及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4 力化学振磨改性蒙脱土及其对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1 PVC/MMT/EP配方Ⅰ改性蒙脱土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3.3.4.2 PVC/MMT/EP配方Ⅱ改性蒙脱土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3.3.4.3 MMT/EP配方Ⅲ改性蒙脱土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3.4 溶液改性MMT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4.1 PVC-U/MMT-PVC
        3.4.2 PVC-U/MMT-EP-PVC
        3.4.3 PVC-U/MMT-EP
    3.5 小结
第4章 EP有机改性蒙脱土及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EP改性MMT的制备
        4.2.2 PVC-U/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P有机化蒙脱土的WAXD分析
        4.3.2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WAXD分析
        4.3.3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4.3.4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分析
        4.3.5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4.3.6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TG分析
        4.3.7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8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4.3.9 PVC-U/MMT-EP纳米复合材料的抑烟性能
    4.4 水溶剂中EP改性蒙脱土及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4.4.1 水溶液中EP改性MMT的制备
        4.4.2 PVC-U/MMT-EP-W复合材料的制备
        4.4.3 PVC-U/MMT-EP-W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5 小结
第5章 偶联剂、EP改性蒙脱土及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5.2.1 硅烷偶联剂对蒙脱土的作用机理
        5.2.2 硅烷偶联剂对聚合物的作用机理
    5.3 硅烷偶联剂改性方法
    5.4 实验部分
        5.4.1 偶联剂改性MMT的制备
        5.4.2 偶联剂和EP改性MMT的制备
        5.4.3 PVC-U/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偶联剂及EP改性蒙脱土的WAXD分析
        5.5.2 PVC-U/MMT-KH复合材料的WAXD分析
        5.5.3 PVC-U/MMT-KH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5.5.4 PVC-U/MMT-KH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5.5.5 PVC-U/MMT-KH复合材料的TG分析
        5.5.6 PVC-U/MMT-KH-EP复合材料的TG分析
        5.5.7 PVC-U/MMT-K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5.7.1 硅烷偶联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5.7.2 蒙脱土含量对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5.8 PVC-U/MMT-KH-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5.9 PVC-U/MMT-KH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5.5.10 PVC-U/MMT-KH-EP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5.5.11 PVC-U/MMT-KH及PVC-U/MMT-KH-EP复合材料的抑烟性能
    5.6 小结
第6章 PEG、EP改性蒙脱土及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PEG、EP改性MMT的制备
        6.2.2 PVC-U/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EP、PEG改性蒙脱土的WAXD分析
        6.3.2 PVC-U/MMT-PEG-EP纳米复合材料的WAXD分析
        6.3.3 PVC-U/MMT-PEG-EP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6.3.4 PVC-U/MMT-PEG-EP纳米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6.3.5 PVC-U/MMT-PEG-EP纳米复合材料的TG分析
        6.3.6 PVC-U/MMT-PEG-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6.3.7 PVC-U/MMT-PEG-EP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6.3.8 PVC-U/MMT-PEG-EP纳米复合材料的抑烟性能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阻燃抑烟的纳米黏土改性沥青综述[J]. 杨小龙,申爱琴,蒋宜馨,吴寒松,王广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05)
  • [2]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进展[J]. 罗静云,白世建,张玉霞,周洪福. 中国塑料, 2020(09)
  • [3]PBS共聚物与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王蕾.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4]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张玉霞,刘学,刘本刚,王向东. 中国塑料, 2012(10)
  • [5]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王彪. 吉林大学, 2008(11)
  • [6]聚丙烯基、尼龙11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 何晓峰. 吉林大学, 2008(11)
  • [7]聚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 苏泉声. 东华大学, 2008(12)
  • [8]原位聚合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 李敏. 吉林大学, 2007(03)
  • [9]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相容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章君. 浙江工业大学, 2007(06)
  • [10]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 李光照.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