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瘢痕切除包皮植入术后尿道狭窄13例

尿道瘢痕切除包皮植入术后尿道狭窄13例

一、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3例(论文文献综述)

田永峰[1](2020)在《姜黄素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尿道狭窄作为一种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尿道成形等,但伤口瘢痕性增生导致尿道再狭窄这一难题是各种术式及治疗方法所要面临且很难解决的。近年来有学者对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腔内放射治疗,疗效满意。但作为一种放射性治疗方法,它仍然有潜在诱发肿瘤的风险。大量研究证明姜黄素(Curcumin,Cur)是多种肿瘤细胞的放射增敏剂,本课题旨在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是否具有放疗增敏作用,是否能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及姜黄素联合放疗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CCK-8实验及平板克隆实验确定合适的姜黄素实验浓度及放疗剂量;平板克隆实验明确姜黄素的放疗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UNEL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姜黄素联合放疗对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并检测TGF-β1通路在其中的作用。结果:(1)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SER=2.030)。(2)姜黄素联合放疗促进了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P<0.001),使大量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0.001)。(3)姜黄素联合放疗抑制了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蛋白(P<0.001)及III型胶原蛋白(P<0.001)的合成,TGF-β1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能促进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于G2/M期,同时通过TGF-β1通路抑制细胞I型胶原蛋白和II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杨喆[2](2017)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和远期随访研究目的针对应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长期随访,系统地评估该术式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总结手术治疗经验;通过长期随访对患者术后生殖器外形、再造尿道形态学及术后尿道功能等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对随访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评价各预后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我院尿道下裂手术修复成功率,建立并完善具有整形外科专科特色的尿道下裂术后形态和功能客观评价的标准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的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阴茎矫直术,尿道外口开大,阴茎头成形,应用口腔粘膜卷管移植预制尿道,双侧颊粘膜采取术;二期手术包括尿道吻接术,局部皮瓣再造尿道,一侧阴囊筋膜皮瓣或阴囊中隔筋膜皮瓣转移覆盖,膀胱造瘘术。对上述患者进行术后长期随访,借助尿道下裂术后相关评价和量表(HOSE量表、下尿路症状评价、性功能调查问卷和IIEF-5量表)、尿流率测定和尿道超声显像检查等指标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随访患者183例,随访率70.1%,随访时间6-79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其中≥24个月的术后远期随访患者共102例(55.7%)。患者获得随访时的年龄为2.3-49岁,平均14.6±9.0岁,中位数为13岁。随访患者中133例在随访期内手术成功,无再造尿道并发症,随访手术成功率为72.7%。对患者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是否原发初治(p=0.018)和本术式的成功率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原发初治(矫正OR=2.54,p=0.020)是导致本术式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临床效果评价:183名随访患者均获得HOSE评分,结果为7-16分,平均14.3±1.6分。其中HOSE评分≥14分术后效果满意者151例,满意率为82.5%,并且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时,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越高(p=0.001)。在对58例无并发症、随访年龄≥7岁且能配合检查的随访者进行尿流率测定和下尿路症状的观察中,31例(53.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下尿路症状;术后最大尿流率测定结果为:6.2-25.5 ml/s,平均15.09±3.88ml/s;将患者最大尿流率数据在Siroky尿流率列线图上描点,43例患者(74.1%)位于正常人群-2X标准差曲线以上。在随访年龄≥16岁的青春期后及成人患者中,25例(32.5%)有性体验者填写了性功能调查问卷,性功能满意度为66.7%,但17例(68%)患者报告了射精无力。对12例有性交经历患者进行了IIEF-5量表测定,无勃起功能障碍者6例(50%)。对面诊随访患者中26例进行再造尿道超声显像检查,20例患者结果基本正常(76.9%),发现再造尿道内残余尿者1例,可疑尿道狭窄者5例,位置均为再造尿道与原尿道吻合口部位,需定期密切观察。结论(1)口腔粘膜卷管分期再造尿道是修复尿道下裂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安全可靠,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伴有30°以上阴茎下弯的近段型尿道下裂和反复修复失败的严重型患者。(2)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阴茎矫直,足够的粘膜移植和妥善的支撑固定是预制尿道成活的关键;二期转移血运丰富的阴囊中隔肉膜皮瓣覆盖再造尿道是尿道吻接术成功的保障。(3)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排除失访后,本术式随访手术成功率为72.7%。临床效果满意率为82.5%,统计学结果提示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术后远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越高。(4)是否为原发初治与手术成功率相关,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既往有失败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史时,手术失败的风险相对提高了2.54倍。(5)术后患者远期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基本满意,但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随访患者数量和更长随访时间验证。(6)尿道超声显像检查简单无创,可作为术后再造尿道形态学观察的常规检查,与尿流率测定、HOSE评分、排尿功能和性功能评价一同作为我院术后随访的客观评价指标。第二部分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组织学观察目的以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利用模型兔模拟临床手术应用口腔粘膜再造尿道,术后定期通过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测等形态学手段,观察粘膜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和转归;观察粘膜移植后粘膜下组织和白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推断其对阴茎海绵体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孕兔饲喂非那雄胺诱导建立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在模型兔4月龄时,选取阴茎体型或阴囊会阴型兔20只,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行阴茎矫直后,取兔口腔颊粘膜片,在阴茎海绵体背侧白膜浅层的创面上游离移植口腔粘膜再造尿道,术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和36周分别取材,通过标本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Stirus染色)研究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后的组织学变化及转归和粘膜下及白膜的病理变化。结果(1)动物模型建立情况:诱导尿道下裂模型兔22只,阴茎头型1只(4.3%),阴茎型15只(65.2%),阴囊会阴型6只(26.1%)。(2)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大体观察移植口腔粘膜全部成活,可以辨认。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后仍保持其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学特性,并仍可能有分泌功能。移植后1周主要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粘膜下层与白膜难以分辨;2周后,上皮逐渐增厚,粘膜下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可见新生胶原纤维,与白膜间层次欠清晰;4周后上皮层排列渐规则,粘膜下毛细血管增多变粗,血运建立,炎性反应减轻,新生胶原纤维继续增多,可见部分成熟胶原纤维;12周后上皮厚度接近移植前,粘膜下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管径较粗,炎性细胞已显着减少,粘膜下层成熟胶原纤维增多排列逐渐规则,且平行于粘膜层,其深面白膜完整,与粘膜下层可以明确区分;24周至36周后移植粘膜镜下表现为与移植前相似的复层鳞状上皮,与周围尿道粘膜融合良好,炎性反应基本消失,粘膜下层毛细血管管径和数量和正常尿道粘膜下层相近,成熟胶原纤维平行于粘膜层,形态规则疏松,无瘢痕增生,与白膜分界明显,移植粘膜区和周围尿道粘膜下白膜连续完整,组织形态无差异。结论(1)非那雄胺(10 mg · kg-1 · d-1给药7天)可以诱导兔尿道下裂动物模型,利用模型兔进行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实验研究的方法可行。(2)口腔粘膜再造尿道后仍保持其本身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学特性。粘膜移植后4周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粗大,血运建立;12周后瘢痕趋于稳定,与白膜分界清楚;移植后24周粘膜成活稳定良好,无瘢痕增生,临床上可进行二期手术。(3)口腔粘膜移植(12周后)对白膜和阴茎海绵体发育无明显限制和影响。

何涛[3](2014)在《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后粘膜愈合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后尿道粘膜愈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尿道狭窄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后尿道狭窄住院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术前均行顺行尿道造影和逆行尿道造影以确定尿道狭窄段长度,均行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术后1月采用导尿管周围造影、尿道镜观察尿道狭窄处愈合情况、测尿流率三种方法,评估尿管留置时间对尿道粘膜愈合情况的影响。结果25例(83.3%)导尿管留置时间在12周以上,4例(13.3%)导尿管留置时间在8周以内,1例(3.3%)失败行2次手术治疗,留置时间最短者4周,最长者20周。以尿流率≥15ml∕s为标准,1例于4周后尿流率≥15ml∕s;4例于8周后≥15ml∕s;24例于12周后≥15ml∕s;27例于16周后≥15ml∕s;29例于20周后≥15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24个月,排尿正常者20例(66.7%),尿流率均≥15ml∕s;排尿基本正常者9例(30%),需半年扩尿道一次;1例(3.3%)拔除导尿管后再次形成狭窄,2次行手术治疗后失访。结论1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尿道愈合、疗效呈正相关关系2在积极的控制感染和加强营养的情况下,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后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间为812周左右。而导尿管周围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尿流率的测定可为导尿管的拔除提供可靠依据。

管域[4](2014)在《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院使用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50例尿道狭窄患者的过程。通过记录和监测患者尿道狭窄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IPSS评分、QQ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治愈率等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该手术方式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并对该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等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min-70min,平均45.7±4.8min,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0ml,术后拔管时间为3-29d,平均(20.7±4.2)d,首次拔管后均排尿通畅,无尿潴留发生,复查Qmax平均(21.4±4.4)ml/s, IPSS平均(8.7±2.3),QOL平均(1.3士0.5)较术前有显着性差别(P<0.05),术后第3个月复查Qmax平均(20.3±4.2) ml/s, IPSS平均(8.1士1.6),QOL平均(1.0±0.4),术后第6个月Qmax平均(19.6±3.7)ml/s, IPSS平均(8.4±2.3),QOL平均(1.5士0.2)。进行为期3-17个月的随访观察,49例患者随访至今,失访1例,其中X<1cm的患者11例治愈,无复发;25例1cm≤X≤3cm的患者中19例治愈或好转,6例复发,其中5例行定期尿道扩张,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13例X>3cm的患者中6例治愈或好转,7例复发,其中5例行尿道成形术,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23例单纯性尿道狭窄治愈或好转19例,成功率为82.6%;26例复杂性尿道狭窄治愈或好转17例,成功率为65.4%,二者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均无尿道出血、尿道穿孔、尿瘘、尿失禁、尿道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1.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可靠,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2.其疗效与尿道狭窄的长度相关,X<lcm,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效果确切,可作为首选;1cm≤X≤3cm,可先选择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失败后可选择其他治疗,如开放手术;X>3cm,应选择开放手术。3.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可作为治疗单纯性尿道狭窄首选方法,对复杂性尿道狭窄也具有明显效果。

李春光[5](2013)在《开放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传统开放性手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2年6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7例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患者。其中35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狭窄段同时行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患者,为开放手术组,32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的患者,为钬激光内切开组。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包括规范的术前、术后尿道镜、泌尿系造影、尿道动力学检查数据结果等),并结合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的咨询或电话咨询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费用、再狭窄等。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开放手术组和钬激光内切开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9.5±72.3min,45.3±23.8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2.6±64.9ml、23.1±10.5ml,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开放手术组和钬激光内切开组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分别为17.3±5.8h,11.4±4.1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9±4.3d、4.7±2.5d。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分别是14077.3±6188.3元,11426.4±2830.3元,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术后12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开放手术组和钬激光内切开组分别为1例,10例;分别占2.9%和31.3%;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尿道狭窄长度≤1cm的患者术后12月内开放手术组再狭窄的发生率为0.0%,钬激光内切组再狭窄的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尿道狭窄长度>1cm、<2.5cm的患者术后12月内再狭窄发生率开放手术组为4.8%,钬激光内切开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术后均随访12个月,开放手术组35例患者,34例治愈,占97.1%,钬激光内切开组32例患者,22例治愈,占68.7%,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损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治疗狭窄长度≤1cm的单纯性及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尿道狭窄的患者。(2)开放性手术在狭窄长度>1cm的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3)开放性手术是治疗狭窄长度>1cm、<2.5cm的后尿道狭窄,尤其是复发性后尿道狭窄的最佳方法。

杨飞,周祥福,湛海伦,周琦[6](2012)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并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避免其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67.8岁;狭窄段尿道长度为1.63.5cm(平均2.3cm);最大尿流率为414ml/s,平均7.5ml/s;术后出现狭窄的时间为1个月17年,平均25个月。其中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15例,膀胱颈口处狭窄2例。对于明确的尿道狭窄患者,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尿道扩张、尿道内冷刀切开、残留前列腺组织切除或瘢痕切除处理。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23例患者中6例前尿道狭窄经定期尿道扩张后症状消失,疗效满意。后尿道狭窄的15例患者,2例采用定期尿道扩张的方法治愈,3例行残留腺体切除后症状逐渐缓解,另外1例因后尿道瘢痕较多,于尿道内行冷刀切开后复发,其余后尿道狭窄患者疗效满意。膀胱颈口处狭窄的2例患者,行膀胱颈口冷刀切开及瘢痕切除后治愈。术后23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929ml/s,平均24.4ml/s。结论尿道狭窄是TUR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操作损伤、术后留置尿管过粗、置管时间过长、腺体残留等因素密切相关。

陈斌[7](2009)在《男性后尿道狭窄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后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难治疾病,治疗手段有尿道扩张,支架植入,内镜下狭窄段切开,开放手术等。其中狭窄段瘢痕切除,无张力下端对端直接吻接术以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成为后尿道狭窄治疗的金标准。然而仍存在一定比例复发、勃起障碍和尿失禁等并发症,尤其对于复杂型后尿道狭窄。这与会阴部解剖复杂,支配勃起与控尿功能的血管神经束的解剖定位不明确,操作空间狭小,瘢痕组织不能彻底切除有关。为了避免在后尿道重建术中误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彻底切除瘢痕,保证尿道重建后的长期通畅,有必要对前列腺和尿道膜部周围的结构进行解剖定位,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手术入路,克服传统入路操作空间狭小,瘢痕切除不彻底,尿道重建困难的缺点,提高尿道重建的成功率。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后尿道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重点是对支配勃起功能的海绵体神经的走行分布,阴部神经的走行分布,与尿流节制相关的尿道括约肌的形态和神经支配进行观测。应用大体解剖,显微解剖,整体解剖与断层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对5具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和5具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海绵体神经的定位测量。解剖发现海绵体神经在前列腺尖部位于其后外侧,向下经耻骨前列腺提肌与前列腺之间的间隙穿过,在肛提肌的下方穿过尿生殖膈上筋膜,分向前、向内、向外的分支走行,向前的分支紧邻尿道外括约肌,一部分纤维穿经尿道外括约肌,前行到达阴茎门进入海绵体;后侧部在尿道外括约肌的后方分成细小分支,穿入尿道外括约肌支配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海绵体、尿道及尿道球腺;外侧部是细小的横向分支,连接各海绵体神经,阴部神经的各个分支,使海绵体神经与阴部神经之间形成交通。横行向外连接于海绵体神经之间、海绵体神经与阴部神经之间的交通支,与纵向前行的海绵体神经分支、阴部神经分支在尿道腔的后外侧构成一个三角形的网状的结构,位于膜部尿道后外侧。此三角形的网状结构被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包在尿生殖膈内,是尿流节制,阴茎勃起神经穿行的部位,是后尿道手术的危险三角,后尿道手术要避免损伤这个区域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在对勃起、尿流节制神经和尿道括约肌解剖定位的基础上,对两个经典的后尿道重建手术入路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目的是通过解剖比较,明确两个手术入路的适应症;解释临床上无法确定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指导手术操作的安全实施。方法是对3个经过橡胶乳浆灌注的新鲜尸体模拟会阴入路和经耻骨入路,然后进行解剖,观察手术操作路径所涉及的组织结构;测量海绵体神经距中线和膜部尿道的距离:观测可能影响海绵体神经的操作步骤。结果发现,海绵体神经在中线旁5.4±1.7mm,距离膜部尿道7.2±1.1mm;在尿生殖三角的两个底角、两侧边和顶角是支配勃起功能的神经血管走行的部位;球海绵体具有很大的延展性,经耻骨入路的术野比会阴入路宽广。选择手术入路的指针应当是狭窄段的位置,而不是狭窄段的长度,会阴入路适用于球膜部交界处的低位狭窄,经耻骨入路适用于前列腺膜部交界处甚至更高部位的狭窄;勃起功能障碍和尿失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中线操作,中线操作的程度和海绵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呈正相关。第三部分针对会阴入路术野小、操作空间狭窄,瘢痕难以切除彻底的局限性,解剖研究了会阴旁入路的可行性。对2具新鲜尸体模拟会阴入路与改良后的会阴旁入路,观测手术中可能损伤的解剖结构,重点是海绵体神经;对比二者术野的大小,分别观测对尿道膜部和前列腺尖暴露的程度。结果发现会阴旁入路可以从侧方显露尿道膜部,处理膜部到前列腺尖的瘢痕组织,术野为三角形,牵拉下可达到大部分尿生殖三角,操作空间较会阴入路广。会阴旁入路有助于改善术野和彻底切除瘢痕,适用于狭窄位置高,瘢痕严重的情况,对海绵体神经的影响与会阴入路相似。

金锡御[8](2004)在《男性尿道狭窄的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余强国,陈伯川[9](2003)在《包皮移植及气囊导尿管固定治疗后尿道长段狭窄与闭锁23例》文中提出 1995年5月~2001年12月,我院采用包皮移植、气囊导尿管固定法治疗后尿道长段狭窄与闭锁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廖志武[10](2002)在《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手术治疗》文中提出

二、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姜黄素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来源
        1.1.2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1.1.3 常用试剂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1.2.3 平板克隆实验
        1.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1.2.5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1.2.6 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蛋白表达
        1.2.7 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鉴定
    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鉴定
    2.2 姜黄素能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2.3 姜黄素对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2.4 姜黄素联合放疗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2.5 姜黄素联合放疗促进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2.6 姜黄素联合放疗通过TGF-Β1 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I型及II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3 讨论
    3.1 尿道狭窄的治疗现状
    3.2 尿道内近距离放疗防治尿道狭窄的优势及风险
    3.3 姜黄素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3.4 姜黄素联合放疗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3.5 姜黄素联合放疗对TGF-Β1 通路的作用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临床部分): 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和远期随访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附录: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组织学观察
    前言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3)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后粘膜愈合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名词缩写与对照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设备及方法
        2.2.1 手术设备
        2.2.2 术前准备
        2.2.3 手术方法
        2.2.4 术后处理
    2.3 手术评价标准及随访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尿道狭窄的术中术后情况
    3.2 尿道狭窄病因组成
    3.3 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3.3.1 狭窄类型与手术效果关系
        3.3.2 狭窄长度对手术效果影响
        3.3.3 术前合并症与手术效果关系
        3.3.4 狭窄部位对手术效果影响
4 讨论
    4.1 尿道解剖
    4.2 尿道狭窄病理
    4.3 开放手术特点
    4.4 腔内手术特点
    4.5 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特点
    4.6 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技术的特点
    4.7 球囊扩张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4.8 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并发症
    4.9 球囊扩张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手术体会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开放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综述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方法
    2.3 疗效评价及随访
    2.4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术中、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后尿道损伤早期的治疗方式
    4.2 后尿道外伤及狭窄的延期手术治疗
    4.3 延期开放手术治疗与激光手术治疗的对比
    4.4 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7)男性后尿道狭窄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目的与内容
材料
    1 尸体标本
    2 仪器设备
    3 试剂
第一部分 男性后尿道手术应用解剖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会阴入路经耻骨入路比较解剖学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耻骨支开窗会阴旁入路可行性的解剖学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男性尿道狭窄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原则
2 治疗方法
    2.1 尿道扩张术
    2.2 尿道内切开术
    2.3 尿道内切开及电切或电灼术
    2.4 激光治疗
    2.5 液电去除瘢痕尿道成形术
    2.6 尿道支架
        2.6.1 临时性尿道支架
        2.6.2 永久性尿道支架
    2.7 尿道内尿道成形术
    2.8 尿道瘢痕切除对端吻合术
    2.9 尿道拖入术 (pull through operation)
    2.10 开放尿道成形术
3 男性尿道狭窄治疗失败原因及预防

(10)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会师法尿道扩张术
2 后尿道瘢痕切除尿道套入法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3 后尿道瘢痕切除膀胱粘膜移植术
4 后尿道瘢痕切除游离睾丸鞘膜片代尿道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5 后尿道瘢痕切除尿道端端吻合术
6 后尿道瘢痕切除皮管代尿道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7 尿道支架在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应用
8 腔内手术治疗
9 带蒂膀胱肌瓣管代尿道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10 展 望

四、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姜黄素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D]. 田永峰.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2]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D]. 杨喆.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2)
  • [3]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后粘膜愈合影响因素分析[D]. 何涛. 郑州大学, 2014(02)
  • [4]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研究[D]. 管域. 中南大学, 2014(03)
  • [5]开放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比较[D]. 李春光. 吉林大学, 2013(04)
  • [6]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J]. 杨飞,周祥福,湛海伦,周琦.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01)
  • [7]男性后尿道狭窄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D]. 陈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11)
  • [8]男性尿道狭窄的治疗[J]. 金锡御. 医师进修杂志, 2004(04)
  • [9]包皮移植及气囊导尿管固定治疗后尿道长段狭窄与闭锁23例[J]. 余强国,陈伯川.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04)
  • [10]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手术治疗[J]. 廖志武. 广西医学, 2002(07)

标签:;  ;  ;  ;  ;  

尿道瘢痕切除包皮植入术后尿道狭窄1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