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一、半日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林恬逸[1](2020)在《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干旱胁迫响应及其矮化突变体变异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Merr.],又名马尼拉草,作为生长力强,观赏性好,整体品质佳的优良暖季型草坪草,在我国南方地区广为应用。因其在养护管理时需要充足供水和定期修剪,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成本,为了降低供水量和减少修剪频率,降低草坪养护管理成本,本研究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抗旱和矮化的沟叶结缕草。本研究以重要暖季型草坪草沟叶结缕草为材料,通过外源施加表油菜素内酯(EBL),探究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对沟叶结缕草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作用,不断优化完善长期离体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维持其高效的再生能力。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筛选具有耐旱性的沟叶结缕草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并外源施加EBL研究BR提高沟叶结缕草逆境胁迫的作用机理。同时,以沟叶结缕草60Coγ辐射诱变的体细胞无性系矮化突变体为材料,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内源激素水平,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沟叶结缕草矮化突变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植物激素调控沟叶结缕草生长作用的潜在机制,筛选调控沟叶结缕草矮化的候选基因,为进行遗传工程改良,提高优良性状提供分子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激素BR能促进沟叶结缕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外源施加EBL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随着EBL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生长态势先升高后降低,高浓度的EBL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有抑制作用。经过形态学和生理学对比分析,0.02μmol·L-1 EBL是外源处理的最优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增殖率和再生率有很大提升。2、干旱胁迫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对体细胞无性系进行定向筛选,分别在5%PEG以及10%PEG处理中获得具有耐旱性的沟叶结缕草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3、植物激素BR能显着提高干旱胁迫下沟叶结缕草的抗旱性,外源EBL能显着缓解并促进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在干旱胁迫下的再生和生长能力,随着EBL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先升高后降低。0.05、0.1、0.5μmol·L-1的EBL分别对不同浓度PEG模拟的干旱胁迫下的愈伤组织再生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并通过促进干旱胁迫下愈伤组织再生过程中的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以及降低MDA含量来调控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4、植物激素IAA和ABA可能通过合成、运输及代谢途径,调控60Coγ辐射诱变的沟叶结缕草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矮化。矮化突变体在无性繁殖5年的过程中表型和生理指标维持长期稳定,表现出茎短、叶宽、低矮和叶色深绿的表型,在生理上,矮化突变体的表型变化与CAT、POD、SOD、MDA、木质素和叶绿素等生理反应有关。在测定的4种内源激素中,突变体的IAA和ABA含量均下降。通过对矮化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的转录组比较,发现36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62个上调,298个下调。内源激素水平和转录组数据表明,突变体的IAA和ABA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下降,IAA合成(Cytochrome P450)、IAA转运(PIN1)、ABA降解(Abscisic acid 8’-hydroxylase 2-like)、细胞壁发育(CESA1)和膨胀素同源基因等主要的DEGs均下调,表明它们是调控矮化突变体的表型的潜在机制。其中,IAA合成及运输、ABA代谢和膨胀素相关蛋白可能是造成该沟叶结缕草矮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0.02μmol·L-1 EBL是外源处理的最优浓度,能显着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再生,在5%PEG以及10%PEG处理中获得具有耐旱性的沟叶结缕草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EBL能通过增强干旱胁迫下沟叶结缕草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愈伤组织的抗旱性。IAA合成及运输、ABA代谢和膨胀素相关蛋白可能是造成沟叶结缕草矮化突变体矮化的主要原因。

王明明[2](2019)在《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文中认为猕猴桃是上世纪人工驯化栽培最成功的野生果树之一,猕猴桃产业对世界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及危害愈来愈重,给猕猴桃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在众多病害中,细菌性溃疡病是栽培猕猴桃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但迄今尚无根治的有效办法,并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抗(耐)溃疡病的栽培新品种选育一直是育种者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在野生猕猴桃资源中,毛花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对溃疡病的抗性较强,这对栽培猕猴桃的抗溃疡病资源创制乃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是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导入栽培种中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起高效的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技术体系,对后续栽培猕猴桃抗溃疡病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红阳猕猴桃以其独特优异的品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该品种高感溃疡病,已对很多产区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本研究以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为试材,对二者不同外植体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条件的筛选,以期建立适宜两种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为后续杂种细胞的分裂和再生植株的获得奠定基础。但研究中发现,两种猕猴桃的原生质体分裂率较低,多种条件下持续继代培养后仅能观察到第2次细胞分裂。为此,笔者以具有高分裂率的烟草原生质体为对照,对红阳猕猴桃及烟草提取原生质体前的愈伤组织结构、及其原生质体分裂期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分裂的理化因子,并调整培养方案进行原生质体生长与分裂的观察,为后续猕猴桃原生质体融合及抗溃疡病体细胞杂种的获得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红阳猕猴桃及毛花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切取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茎尖、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筛选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消毒的最佳方式为:20%次氯酸钠灭菌30分钟,无污染,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70.8%和75%。红阳猕猴桃各外植体在MS+0.2mg/L ZT+1.0mg/L 2,4-D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出现愈伤快,出愈率达100%;愈伤组织颜色为黄白色,质地疏松,易于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将毛花猕猴桃的不同外植体接种在上述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其结果与红阳猕猴桃基本相同。红阳猕猴桃茎段、叶柄、子叶、下胚轴的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N6+1.0 mg/L 2,4-D+1.0 mg/L 6-BA+1.0mg/L NAA,增殖倍数分别为7.83,6.27,5.75,8.17;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N6+1.0 mg/L 2,4-D+0.5 mg/L 6-BA+0.5 mg/L NAA,增殖倍数为6.75;而茎尖则为N6+1.0 mg/L2,4-D+1.0 mg/L NAA,增殖倍数为8.00。毛花猕猴桃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与红阳猕猴桃基本一致。2.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对不同外植体获得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以酶液组合2%纤维素酶+0.5%离析酶+1mmol/L CaCl2·2H2O+0.7mmol/L甘露醇酶解,以及CPW13-CPW25界面离心法纯化的效果最好,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产量在1.70×105-11.2×105个/g FW,原生质体的活力在81.7%-92.3%。其中,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茎段愈伤组织,产量为11.2×105个/g FW;原生质体活力为85.0%,活力最高的是叶片愈伤组织,为92.3%。而毛花猕猴桃而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下胚轴愈伤组织,产量为9.5×105个/g FW,原生质体活力为81.7%;活力最高的是茎尖愈伤组织,为89.7%。3.原生质体培养方法与分裂。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分析,研究发现,红阳猕猴桃与毛花猕猴桃自第7-12d开始原生质体的第1次分裂,且叶柄、子叶来源的原生质体的分裂能力高于其他;但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裂频率均较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原生质体培养20d的分裂频率为4.9-15.7%。其中,红阳猕猴桃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利用液体浅层培养方法,在N6+1.0 mg/L 2,4-D+0.03 mg/L ZT+1.0%蔗糖+0.2 mol/L葡萄糖+200mg/L CH+0.45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上,培养密度5×104个/ml,光照强度1500lx,光照时长16h,培养温度24℃时效果最好,培养7-8d开始分裂,20d后其分裂频率达15.7%,且仅在此条件下观察到原生质体的第2次分裂。各培养条件下,持续继代培养6个月后,未发现持续分裂的情况。毛花猕猴桃叶片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用N6+1.0mg/L 2,4-D+0.025mg/L ZT+1.0%蔗糖+0.2mol/L葡萄糖+200mg/L CH+0.45mol/L甘露醇培养基,培养密度5×104个/ml,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6h,培养温度26℃时,7d开始分裂,20d统计分裂频率13.4%,但持续培养仅观察到2次分裂。4.红阳猕猴桃与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理化因子差异分析。烟草叶片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的分裂能力高于猕猴桃,培养14d的分裂频率为67.9%,植板率为26.3%,培养30d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细胞团。对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和红阳猕猴桃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结构进行石蜡切片发现,烟草愈伤、红阳猕猴桃叶柄、子叶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较疏松,茎尖、下胚轴和叶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较紧密。结合原生质体培养结果,发现原生质体的生长分裂与愈伤组织的状态关系密切,排列较为疏松的愈伤组织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培养。对红阳猕猴桃和烟草愈伤组织所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14d后,进行激素含量(IAA、ABA、ZR)、酶活性(POX、SOD)、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酚酸、二胺(腐胺和尸胺)和多胺(精胺和亚精胺)等理化指标测定发现,对于内源激素ZR、IAA和ABA的含量,各参试材料内源激素ZR、IAA和ABA的含量呈现茎尖>叶柄>子叶>茎段>叶片>烟草>下胚轴的趋势;且所有材料的ABA含量最高,而ZR与IAA的质量比维持在2.64-2.85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烟草的SOD、POX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猕猴桃的各种材料,分别是猕猴桃含量的1.3-16、2.0-4.5、1.7-3.0、1.6-2.4倍,且甘氨酸仅在烟草中检出。红阳猕猴桃除下胚轴的酚酸含量比烟草高之外,其余材料比烟草低1.1-2.9倍。红阳猕猴桃的胺类总量均显着高于烟草。为此,笔者推测烟草原生质体分裂中,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说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且渗透调节和生长分裂所需蛋白质合成能力等均较红阳猕猴桃好;而烟草的POX活性高、酚酸含量也较高,说明烟草分裂旺盛,产生的酚酸类较多,而POX的活性强,能较快清除自由基和酚酸类,从而对原生质体伤害较小。这些可能是导致烟草和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分裂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5.为了提高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中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在上述获得的优化培养方案下,在额外添加20mg/L椰乳,以及不同浓度PVP、甘氨酸、V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以0.05mol/L的甘氨酸处理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分裂频率达20.1%,比不加入抗氧化剂的数值(15.7)提高了1.3倍,植板率由2.3提高到2.9.增长了1.3倍。7d开始分裂,培养60d后观察到小细胞团。但未能得到再生植株,其再生条件尚需进一步优化。

邹玉霞,马云桐,申婵,钟芙蓉,裴瑾[3](2018)在《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生理生化层面探讨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与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关系,并确定愈伤组织最佳继代时间。方法自转接分化培养基起,每隔7 d测定愈伤组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5 d左右达到最高值; SOD、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PPO在14-35 d间活性相对较低。结论根据生理生化指标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可推断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情况;愈伤组织最佳继代时间为28-35 d。

邹玉霞[4](2018)在《瘤毛獐牙菜组培快繁及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瘤毛獐牙菜Swertia pseudochinensis Hara为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是重要的蒙药,具有清湿热、健胃的功效。商品主要来自野生,由于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植物组织培养已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的快繁,并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途径。开展瘤毛獐牙菜组培快繁及相关技术能有效解决该药材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变量是影响瘤毛獐牙菜分布的重要因素,对其产地关键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有助于瘤毛獐牙菜的栽培引种工作。为此,本课题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得到影响瘤毛獐牙菜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为年降水量,其次为年均温,表明湿度和温度是瘤毛獐牙菜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植物组培苗快繁体系的建立,首要条件是消毒。瘤毛獐牙菜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建立快繁体系时,其消毒条件是用70%的84消毒液消毒3 min;然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温度为(25±1)℃、光照强度为1500 lx、光照时间为12h/d的条件下培养30 d,即可获得无菌苗。通过对瘤毛獐牙菜脱分化以及再分化条件的筛选,最终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差异显着。嫩茎的诱导效果较好,其出愈时间早,诱导率高。光照培养下,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2,4-D+0.3 mg/L ZT+1.0mg/L 6-BA;黑暗条件下,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6-BA+0.3 mg/L ZT。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3 mg/L NAA;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0.1 mg/L NAA+1.0 mg/L 6-BA。通过对瘤毛獐牙菜组培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发现:胚性愈伤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1.11mg/g、15.91mg/g,均显着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所含有的量;CAT活性为显着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SOD含量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但未达到显着,POD含量显着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分生快,组织代谢旺盛,有利于再分化的发生。通过对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发现: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为28-35 d时急剧升高,其余时间相对平稳;SOD活性和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PPO活性先降低然后升高。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各生理生化指标在愈伤组织不同阶段其含量和活性发生相应变化,为后期愈伤组织的再分化以及组培苗培养条件的优化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中主要药效成分进行初步测定,结果发现:原植物中獐牙菜苷含量为0.028%,獐牙菜苦苷含量为0.68%;愈伤组织与组培苗中含量均较低,表明不同材料中的药效成分尚存在差异,引起差异的原因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综上,通过对瘤毛獐牙菜组培快繁中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为下一步建立瘤毛獐牙菜组培快繁体系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孟新亚,王政,何松林,贺丹,娄雪源,宋盈龙[5](2018)在《不同NAA和6-BA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文中提出以牡丹品种‘凤丹白’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NAA和6-BA对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果,以及其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中以添加NAA0.2 mg/L+6-BA0.5 mg/L处理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该处理下愈伤组织于诱导培养的第20天胚性细胞形成,第25天出现大量胚性细胞,第30天有少量早期球形胚,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存在非胚性细胞与胚性细胞、球形胚共存的现象。在此处理下POD、CAT活性在2025 d呈显着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其它处理,SOD活性在整个处理期间比较稳定,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胚性细胞出现和分化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对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有促进作用。

钟亚丽[6](2018)在《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及低剂量刺激效应研究》文中认为费约果(Acca sellowiana Berg),为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桃金娘科(Myrtaceae)科南美稔属(Feijoa Berg or Acca Berg)植物,属于常绿木本植物。为提高费约果苗木质量,分别进行扦插繁殖和种子实生苗育苗试验研究。前期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处理影响研究,后期进行物理辐射刺激费约果育苗研究:(1)利用物理辐射(Ar+离子注入、X射线和60Co-γ射线)刺激枝条成活;(2)利用物理辐射(X射线、60Co-γ射线)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及幼苗生长。(1)不同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对费约果扦插生根的影响。各因素对生根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对根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对根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品种>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Gemini’品种半木质化枝条经1000 mg/L ABT浸泡两分钟,以腐叶土+珍珠岩为基质,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0%,平均根长8.85 cm,平均根数10.22根/穗。(2)物理辐射对费约果枝条成活率的影响。Ar+离子注入均抑制枝条的成活率。嫩枝适合采用10 Gy X射线辐射处理,其成活率为16.77%,为对照组的106.77%。全木质化枝条适合采用6 Gy X射线辐射处理,其成活率为56.67%,为对照的106.00%。半木质化枝条适合采用5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其成活率为53.33%,为对照的106.00%。(3)物理辐射对费约果枝条生理特性的影响。嫩枝经10 Gy X射线辐射处理后,其叶片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着增强及可溶性糖含量、含水量显着增加。全木质化枝条经6 Gy X射线辐射处理后,其叶片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强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均达到峰值。半木质化枝条经5 Gy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其叶片氧化酶(SOD、POD)活性增强及可溶性糖含量、含水量增加。(4)物理辐射对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的影响。25 Gy X射线和60Co-γ射线辐射提高‘Unique’种子发芽率,抑制其幼苗成活率。20 Gy60Co-γ射线辐射提高‘Unique’、‘Coolidge’、‘Gemini’、‘Opal Star’、‘David’种子发芽率,提高‘Gemini’幼苗成活率,均抑制‘Unique’、‘Coolidge’、‘Opal Star’、‘David’幼苗成活率,为97.68%。五个品种敏感性程度顺序:‘Gemini’>‘David’>‘Coolidge’>‘Opal Star’>‘Unique’。(5)物理辐射对费约果幼苗生长的影响。25 Gy X射线辐射促进‘Unique’幼苗茎生长,25 Gy 60Co-γ射线辐射促进‘Unique’幼苗茎和叶生长,均抑制根生长;20 Gy60Co-γ射线辐射促进‘Unique’、‘Coolidge’、‘Gemini’、‘Opal Star’、‘David’幼苗叶和茎生长,促进‘Coolidge’、‘David’幼苗根生长,抑制‘Unique’、‘Gemini’、‘Opal Star’幼苗根生长。

徐茵[7](2017)在《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是华南地区极具应用前景的经济林木和常绿观赏树种。长期以来以种子繁殖为主,存在严重的变异分化现象,而扦插繁殖能较好的保存母本的优良性状。本文从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入手探索短序润楠的扦插繁殖技术体系,运用多重比较、极差分析及隶属函数评价等方法对扦插效果进行判断;此外通过动态监测插穗内的6项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来研究短序润楠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学特性。旨在提高短序润楠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繁殖效率,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形成所需时间较长,属于较难生根树种。短序润楠扦插不定根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愈伤组织形成阶段、不定根表达阶段和不定根伸长阶段;ABT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愈伤组织最早形成期基本一致,均在扦插后的20d左右,但前者不定根形成期比后者提前15d左右。(2)5种不同基质处理对短序润楠插穗的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期、根系形态和生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以黄心土+河砂+珍珠岩(1:1:1,V/V)复合基质综合表现最优,生根率为47.62%,黄心土+河砂(1:1,V/V)复合基质综合表现最差,生根率仅为21.43%。(3)正交试验中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短序润楠插穗的根系形态和生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短序润楠扦插繁殖的最佳处理为处理3(A1B3C3),即使用浓度为800mg/L的生长调节剂ABT,处理短序润楠插穗30min可使扦插综合效果最优,生根率为48.89%;短序润楠扦插生根效果的主次水平均为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即生长调节剂种类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余依次为处理浓度和时间。(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插穗生根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扦插过程中二者含量的高低以及变动幅度的大小,直接会对扦插效果造成影响;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率与SOD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并与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IAAO活性及MD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了插穗内SOD活性,减缓了叶绿素(a+b)的分解速率,降低了IAAO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插穗抵御逆境能力和促根激素IAA含量,延缓插穗衰老,从而促进生根,提高生根率。(5)短序润楠扦插过程中各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十分密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b)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SOD、叶绿素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MDA呈极显着负相关;SOD与MDA呈显着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叶绿素a相关性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在短序润楠的扦插生根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并不是单一的对插穗生根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

金玉佩,刘佳,纪若璇,梁宏伟,张丽萍[8](2017)在《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5种酶的活性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组织为材料,分析测定体胚发生过程不同阶段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ATP)、淀粉酶(AMY)、酯酶(EST)这5种酶类的活性,以探讨楸树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这5种酶类的活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POD、SOD和EST酶活反应在旺盛增殖分化的黄色胚性愈伤组织(YEC)的活性最高,ATP和AMY酶活反应在开始萌发的绿色子叶胚(GCE)中活性最高。在黑色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中,SOD、AMY和EST酶的活性很低,与此类组织的不能分化及处于生长停滞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

曹柏[9](2016)在《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及再生体系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玉蝉花(Iris ensata Thunb)为主要研究材料,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脱水处理及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的生理特性影响、影响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和玉蝉花愈伤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研究,以实现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和愈伤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玉蝉花优良种质长久保存和玉蝉花的开发利用及转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蝉花种子具有较强的耐脱水性,种子脱水至含水量5.0%时发芽率达91.00%,种子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未脱水处理的种子,且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低于未脱水处理的种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适当的脱水处理可以提高玉蝉花种子的生活力。分析认为5.0%左右的含水量是玉蝉花种子常温脱水最适含水量。2.玉蝉花种子可通过超低温方式进行保存,种子的含水量和化冻方式是影响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关键因素。超低温保存后含水量3.6%、自来水化冻的玉蝉花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含水量种子,并且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种子培育实生苗高且粗壮、颜色浓绿、出苗整齐,生长状况表现最佳,是最适合进行超低温保存的含水量及化冻方式。3.以玉蝉花茎尖为外植体,75%酒精浸摇30s、0.1%HgCl2消毒8min对其消毒作用效果最佳,其最佳的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51.51%。叶片不适合作为玉蝉花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 KT1.0mg/L,分化率最高为72.31%。5.愈伤组织诱导的不定芽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NAA 1.5 mg/L,生根率100.00%,生根系数9.80,根多且较粗。

刘艺平[10](2015)在《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胚性相关基因PsSERK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世界着名的观赏花卉,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芳香四溢,备受人们喜爱。本研究以牡丹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克隆牡丹体细胞胚相关SERK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量PCR技术进行了SERK基因的表达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了适用于牡丹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本试验选择牡丹‘凤丹白’和‘乌龙捧盛’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CaCl2、H2O2和硝普纳(SNP,NO供体)进行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这3种细胞信号转导因子对牡丹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和显微切片观察,从总体表现来看,‘乌龙捧盛’在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的褐化程度比‘凤丹白’严重得多,已经影响到愈伤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培养30 d后,愈伤组织的形态上出现了结构变疏松,质地变软,有雪花状和凸起状愈伤组织的形成,这些变化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关。在这3种因子中,以SNP处理下的变化最显着。通过不同时期内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发现,CaCl2诱导牡丹胚性愈伤中应保持较高浓度1.6 mmol·L-1以上,诱导时间约在10-20 d;H2O2在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并不显着;SNP在较低的浓度水平50μmol·L-1以下就可以促进牡丹胚性愈伤的形成,并可能促进体细胞胚的形成。2.牡丹体细胞胚发生相关SERK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本研究应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首次从牡丹?凤丹白‘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中成功克隆得到了SERK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PsSERK,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为KF876175。该基因的cDNA全长2362 bp,包括299 bp的5非编码区、179 bp的3′非编码区和1884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627个氨基酸。在GenBank中检索发现牡丹PsSERK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SERK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相似性均在82%以上。对牡丹PsSERK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编码627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中,具备跨膜结构,4个保守结构域,24个磷酸化位点,具有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α螺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为主。与不同植物来源的SERK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95%。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分析了在牡丹的叶子、花和胚性愈伤组织中PsSERK基因的转录水平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低,叶子中稍有表达,而在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非常高。这表明PsSERK基因的表达与牡丹胚性愈伤的形成密切相关。3.农杆菌介导的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本试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进行初步的研究。对遗传转化过程中菌株的选择、影响转化率的各项影响因子(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了初步筛选,初步建立植物组织培养液侵染法的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潮霉素浓度3 mg·L-1为临界筛选浓度;头孢霉素初始抑菌浓度为200 mg·L-1,在继代培养时降低至100 mg·L-1。不经过预培养,直接用OD600=0.6的菌液侵染20 min,在22℃黑暗环境下共培养3 d,用200 mg·L-1头孢霉素水涮洗浸泡愈伤30 min后,接入含有100mg·L-1头孢霉素的液体增殖培养基,振荡培养24 h后,接至含有100 mg·L-1头孢霉素和3mg·L-1潮霉素的固体筛选培养基中,20 d转接一次。牡丹愈伤组织转化后GUS染色温度为24℃,染色后均能成功检测到GUS瞬时表达活性。

二、半日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日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干旱胁迫响应及其矮化突变体变异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绪论
    1.1 暖季型草坪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1.1.1 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1.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1.1.3 遗传转化的研究
        1.1.4 转录组学的研究
    1.2 植物激素与生长调控
        1.2.1 生长素参与植物生长调控
        1.2.2 油菜素甾醇参与植物生长调控
        1.2.3 脱落酸参与植物生长调控
    1.3 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1.3.1 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1.3.2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1.3.3 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油菜素甾醇调控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再生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EBL处理下愈伤组织的继代生长
        2.1.3 EBL处理下愈伤组织的再生
        2.1.4 EBL处理下愈伤组织继代和再生过程中的生理测定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EBL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EBL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
    2.3 讨论
        2.3.1 BR调控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再生
        2.3.2 BR激活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再生过程中抗氧化体系
    2.4 小结
3 油菜素甾醇调控沟叶结缕草再生的干旱胁迫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愈伤组织的再生
        3.1.3 EBL处理干旱胁迫下愈伤组织的再生
        3.1.4 EBL处理干旱胁迫下愈伤组织再生的生理测定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浓度PEG处理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形态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PEG处理对沟叶结缕草再生生理的影响
        3.2.3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EBL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形态的影响
        3.2.4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EBL对沟叶结缕草再生植株生理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干旱胁迫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
        3.3.2 干旱胁迫下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3.3.3 BR参与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4 小结
4 沟叶结缕草矮化突变体矮化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矮化突变体遗传稳定性的形态学评估
        4.1.3 矮化突变体遗传稳定性的生理学测定
        4.1.4 矮化突变体内源激素分析
        4.1.5 RNA提取和文库构建
        4.1.6 RNA-Seq测序、组装和注释
        4.1.7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与功能注释
        4.1.8 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
        4.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矮化突变体形态特征的稳定性
        4.2.2 矮化突变体生理变化的稳定性
        4.2.3 矮化突变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4.2.4 Unigene组装和注释
        4.2.5 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与聚类分析
        4.2.6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4.2.7 矮化相关DEGs的 RT-qPCR分析
    4.3 讨论
        4.3.1 突变体表型的长期稳定性
        4.3.2 抗氧化酶活性和其他与矮化相关的生理变化
        4.3.3 植物激素对矮化突变体的调控作用
        4.3.4 细胞壁与植物矮化
    4.4 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猕猴桃概述
    1.2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概述
        1.2.1 红阳猕猴桃概述
        1.2.2 毛花猕猴桃概述
    1.3 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1.3.1 初始分离材料的选择
        1.3.2 分离与纯化
        1.3.3 原生质体的培养
        1.3.4 植株再生
        1.3.5 原生质体的融合
        1.3.6 无性系变异研究
    1.4 植物原生质体生长分裂过程中理化因子的变化
        1.4.1 内源激素的变化
        1.4.2 活性酶、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1.4.3 多胺的变化
        1.4.4 酚酸的变化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用于游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2 主要培养基
        3.1.3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消毒灭菌
        3.1.4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幼苗培养
        3.1.5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幼苗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诱导
        3.1.6 猕猴桃幼苗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增殖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消毒方式对猕猴桃种子灭菌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同来源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
        3.2.3 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增殖
    3.3 讨论
第4章 猕猴桃高活力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4.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4.1.3 猕猴桃愈伤组织的酶解
        4.1.4 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
        4.1.5 原生质体的培养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酶液组合筛选
        4.2.2 原生质体适宜纯化方法筛选
        4.2.3 猕猴桃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条件优化
        4.2.4 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结果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影响原生质体生长分裂的生理生化因子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
        5.1.2 愈伤组织结构观察
        5.1.3 激素含量测定
        5.1.4 过氧化物酶(POX)活性测定
        5.1.5 超氧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测定
        5.1.6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5.1.7 氨基酸含量测定
        5.1.8 酚酸测定
        5.1.9 二胺和多胺测定
        5.1.10 不同抗氧化剂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5.2 结果与分析
        5.2.0 烟草原生质体培养
        5.2.1 愈伤组织结构分析
        5.2.2 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ZR、IAA和 ABA的差异
        5.2.3 POX、S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5.2.4 氨基酸含量差异
        5.2.5 酚酸含量
        5.2.6 多胺含量
        5.2.7 不同抗氧化剂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及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发表论文、获奖及科研情况
    一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或会议摘要
    二 获奖情况
    三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愈伤组织的培养
    2.2 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3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
    3.4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3.5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PPO活性的变化
4 讨论
    4.1 可溶性物质含量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4.2 抗氧化酶与体细胞胚胎发生之间的关系
    4.3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最佳继代时间

(4)瘤毛獐牙菜组培快繁及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立题依据
    2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瘤毛獐牙菜资源分布与适生环境因子分析
    1.1 数据采集
        1.1.1 瘤毛獐牙菜的分布信息
        1.1.2 资源环境数据信息
    1.2 数据处理
        1.2.1 MATLAB绘地区分布图
        1.2.2 power map绘详细分布热力图
        1.2.3 相关性分析
        1.2.4 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
    1.3 结果与分析
        1.3.1 瘤毛獐牙菜国内区域分布特征
        1.3.2 瘤毛獐牙菜详细分布热力图
        1.3.3 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3.4 环境变量重要性评分
        1.3.5 瘤毛獐牙菜适生土壤类型分析
    1.4 讨论
第二章 瘤毛獐牙菜组培苗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种子萌发实验
        2.2.2 种子预处理
        2.2.3 种子消毒
        2.2.4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2.5 炼苗移栽
        2.2.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瘤毛獐牙菜种子消毒剂的筛选
        2.3.2 不同浓度84消毒液对瘤毛獐牙菜种子萌发率和污染率的影响
        2.3.3 瘤毛獐牙菜种子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的优化
        2.3.4 瘤毛獐牙菜无菌苗生长发育特征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的脱分化与再分化条件的筛选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外植体处理
        3.2.2 培养基的制备
        3.2.3 实验处理
        3.2.4 培养条件
        3.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筛选
        3.3.2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3.3.3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瘤毛獐牙菜不同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前期准备
        4.2.2 实验处理
        4.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瘤毛獐牙菜不同愈伤组织在宏观形态上的差别
        4.3.2 瘤毛獐牙菜不同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4.4 小结与讨论
        4.4.1 EC与N-EC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4.4.2 EC与N-EC中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第五章 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前期准备
        5.2.2 实验处理
        5.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5.3.2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5.3.3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
        5.3.4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5.3.5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PPO活性的变化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及再生植物中主要药用成分的测定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仪器与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样品处理
        6.2.2 标准溶液的制备
        6.2.3 色谱条件
        6.2.4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线性关系的考察
        6.3.2 稳定性试验
        6.3.3 精密度试验
        6.3.4 重复性试验
        6.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6.3.6 供试品测定结果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7.1 瘤毛獐牙菜资源分布与适生环境因子分析
    7.2 瘤毛獐牙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7.3 瘤毛獐牙菜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7.4 展望
第八章 文献综述
    8.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与发展概况
        8.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
        8.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概况
    8.2 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8.2.1 快速繁殖
        8.2.2 脱毒苗的生产
        8.2.3 品种选育
        8.2.4 种质保存
        8.2.5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
    8.3 组织培养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8.3.1 可溶性糖变化
        8.3.2 可溶性蛋白变化
        8.3.3 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8.3.4 丙二醛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8.4 瘤毛獐牙菜的研究进展
        8.4.1 瘤毛獐牙菜的生药特征
        8.4.2 瘤毛獐牙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不同NAA和6-BA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指标测定及统计分析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解剖结构观察
    2.2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2.1 POD活性
        2.2.2 SOD活性
        2.2.3 CAT活性
    2.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6)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及低剂量刺激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费约果简介
        1.1.1 植物学特性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国内外引种简介
        1.1.4 费约果育苗技术简介
    1.2 国内木本植物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1.2.2 扦插生根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1.2.3 扦插基质研究进展
        1.2.4 气候(季节)对植物扦插生根研究进展
        1.2.5 植物的不同品种扦插生根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低剂量辐射刺激木本植物生长育苗研究进展
        1.3.1 离子束注入辐射育苗研究进展
        1.3.2 X射线辐射育苗研究进展
        1.3.3 γ射线辐射育苗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流程图
        1.6.1 试验内容
        1.6.2 试验流程图
2 费约果扦插育苗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分析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对三个品种费约果扦插生根的影响
        2.2.2 夏季不同基质对‘Unique’品种费约果扦插生根影响
    2.3 本章讨论
        2.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对三个品种费约果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
        2.3.2 夏季不同基质对费约果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低剂量辐射刺激费约果营养繁殖育苗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分析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Ar~+离子注入对费约果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3.2.2 X射线辐射对费约果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3.2.3 ~(60)Co-γ射线辐射对费约果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3.3 本章讨论
        3.3.1 Ar~+离子注入对费约果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分析及耐辐射性评价
        3.3.2 X射线辐射对费约果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影响分析及耐辐射性评价
        3.3.3 ~(60)Co-γ射线辐射对费约果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影响分析及耐辐性射评价
    3.4 本章小结
    3.5 本章展望
4 低剂量辐射费约果种子实生苗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分析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X射线辐射对‘Unique’品种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及幼苗生长影响
        4.2.2 ~(60)Co-γ射线辐射对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及幼苗生长影响
        4.2.3 ~(60)Co-γ射线辐射对五个品种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及幼苗生长影响
    4.3 本章讨论
        4.3.1 X射线辐射对‘Unique’品种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及幼苗生长影响分析
        4.3.2 ~(60)Co-γ射线辐射对品种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及幼苗生长影响分析
        4.3.3 ~(60)Co-γ射线辐射对五个品种费约果种子发芽成活及幼苗生长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表
1 前言
    1.1 短序润楠的研究概况
        1.1.1 短序润楠的生物学特征
        1.1.2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
        1.1.3 短序润楠的应用前景
    1.2 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1.2.2 影响扦插繁殖的内在因素
        1.2.3 影响扦插繁殖的外部因素
    1.3 扦插繁殖生理学研究
        1.3.1 营养物质与生根
        1.3.2 酶活性与生根
        1.3.3 扦插生根过程中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处理
    2.3 试验设计
        2.3.1 基质对短序润楠扦插生根影响试验
        2.3.2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正交试验
        2.3.3 短序润楠生根生理基础研究试验
    2.4 扦插与插后管理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2.5.1 生根情况指标测定
        2.5.2 生理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质对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的影响
        3.1.1 对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期的影响
        3.1.2 基质对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3.1.3 不同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3.1.4 不同基质扦插生根效果的综合评价
    3.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1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3.2.2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3 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的主次分析
        3.2.4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效果影响的综合评价
    3.3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
        3.3.1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进程
        3.3.2 ABT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生根性状的方差分析
        3.3.3 生根进程中插穗内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4.1.2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的研究
        4.1.3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类型的讨论
    4.2 结论
        4.2.1 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4.2.2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说明

(8)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5种酶的活性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粗酶液提取
        1.2.2 酶活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发育阶段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2.2 不同发育阶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2.3 不同发育阶段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活性变化
    2.4 不同发育阶段的淀粉酶活性变化
    2.5 不同发育阶段的酯酶活性变化
3 讨论

(9)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及再生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玉蝉花研究进展
    1.2 种子脱水耐性研究
    1.3 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
        1.3.1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
        1.3.2 超低温保存的方法
        1.3.3 超低温保存的常用材料
        1.3.4 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
    1.4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4.1 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1.4.2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1.4.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1.4.4 鸢尾属植物组织培养概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2.1 脱水处理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2.1.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分析
    2.2 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2.2.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脱水处理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2.3.2 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玉蝉花愈伤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外植体的获取及处理
        3.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3.2.3 芽的分化与增殖
        3.2.4 生根培养
    3.3 数据处理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消毒方式对无菌外植体得率的影响
        3.4.2 外植体对玉蝉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4.3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4.4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的分化影响
        3.4.5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生根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脱水处理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4.2 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
    4.3 玉蝉花愈伤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
    4.4 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胚性相关基因PsSERK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
    2 影响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与发育的因素
        2.1 内在因素
        2.2 外在因素
    3 细胞信号转导与植物体细胞发生
        3.1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3.2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CA~(2+)信号系统
        3.3 活性氧与体细胞胚发生
        3.4 NO的信号转导途径
    4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酶代谢动态及内源激素变化
        4.1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酶代谢动态
        4.2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5 体细胞胚发生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ERK)研究进展
        5.1 SERK基因的发现及基本结构
        5.2 SERK基因的表达与体细胞胚发生
        5.3 SERK的信号转导
    6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6.1 植物遗传转化概述
        6.2 植物遗传转化途径与方法
        6.3 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应用
        6.4 影响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
        6.4.1 农杆菌菌株类型对转化的影响
        6.4.2 外植体类型对转化的影响
        6.4.3 转化条件对转化的影响
        6.4.4 选择性抗生素对转化的影响
    7 牡丹体细胞胚诱导研究现状
    8 本研究主要内容与意义
        8.1 研究内容
        8.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细胞信号转导因子与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培养
        1.3.2 细胞信号转导因子(H_2O_2、CA~(2+)、NO)对牡丹愈伤组织影响的实验设计
        1.3.3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1.3.4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1.3.5 显微切片观察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ACL_2处理对牡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2.1.1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的形态学观察
        2.1.2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中相关酶活性变化
        2.2 H_2O_2处理对牡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2.2.1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的形态学观察
        2.2.2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中相关酶活性变化
        2.3 SNP处理对牡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2.3.1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的形态学观察
        2.3.2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中相关酶活性变化
        2.3.3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中内源激素变化
        2.4 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显微组织切片观察
    3 结论与讨论
        3.1 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形态和显微切片观察
        3.2 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3.3 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内源激素变化
第三章 牡丹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基因PSSER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1.3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1.3.1 总RNA提取
        1.3.2 总RNA质量检测
        1.4 牡丹PSSERK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1.4.1 CDNA第一链合成
        1.4.2 保守区的扩增
        1.4.3 PCR产物的检测与回收纯化
        1.4.4 PCR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1.4.5 菌液的PCR验证
        1.4.6 序列测定
        1.5 牡丹PSSERK基因 3′ RACE的克隆
        1.5.1 3′RACE引物设计
        1.5.2 3′RACE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5.3 3′ RACE扩增
        1.6 牡丹PSSERK基因 5′RACE的克隆
        1.6.1 5′RACE引物设计
        1.6.2 5′RACE-READY CDNA合成
        1.6.3 5′末端的PCR扩增
        1.7 牡丹PSSERK基因全长ORF序列的PCR扩增
        1.7.1 CDNA第一链合成
        1.7.2 ORF序列的扩增
        1.8 牡丹PSSERK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牡丹PSSERK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1.9.1 牡丹RNA提取
        1.9.2 表达分析引物设计
        1.9.3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9.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提取结果与检测
        2.1.1 浓度与纯度检测
        2.1.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2.2 牡丹PSSERK基因CDNA全长克隆
        2.2.1 牡丹PSSERK基因保守区扩增结果
        2.2.2 牡丹PSSERK基因 3′ RACE扩增结果
        2.2.3 牡丹PSSERK基因 5′ RACE扩增结果
        2.3 牡丹PSSERK基因CDNA全长克隆
        2.4 牡丹PSSERK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
        2.5 牡丹PSSERK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PSSERK蛋白序列理化参数
        2.5.2 PSSERK蛋白亲疏水性分析
        2.5.3 PSSERK蛋白跨膜区分析
        2.5.4 PSSERK蛋白信号肽预测
        2.5.5 PSSERK蛋白螺旋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2.5.6 PSSERK蛋白亚细胞定位
        2.5.7 PSSERK蛋白规则的二级结构预测与分析
        2.5.8 PSSERK蛋白的三维结构预测与分析
        2.5.9 PSSERK蛋白家族及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
        2.5.10 PSSERK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与分析
        2.5.11 PSSERK蛋白功能基序预测与分析
        2.6 牡丹PSSERK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
        2.6.1 总RNA提取
        2.6.2 标准曲线结果
        2.6.3 牡丹不同组织PSSERK基因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菌株与质粒
        1.1.3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筛选剂HYG的选择及敏感性试验
        1.2.2 抑菌剂(CB、CEF)的选择及敏感性试验
        1.2.3 侵染方式的筛选
        1.2.4 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1.2.5 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
        1.2.6 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
        1.2.7 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
        1.2.8 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抑菌培养
        1.2.9 转化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和检测
        1.2.10 试验观察统计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质粒DNA纯度及浓度的检测
        2.2 转化农杆菌的检测
        2.2.1 转化农杆菌抗性筛选
        2.2.2 GUS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
        2.3 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
        2.3.1 选择性抗生素HYG的选择及敏感性试验
        2.3.2 抑菌性抗生素(CB、CEF)的选择及敏感性和抑菌试验
        2.3.3 侵染方式的筛选
        2.3.4 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温度
        2.3.5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2.3.6 菌种的选择
        2.3.7 侵染浓度及时间的筛选
        2.3.8 共培养时间及温度的筛选
        2.3.9 抑菌培养方式及CEF浓度的筛选
        2.3.10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培养
        2.3.11 转化愈伤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3 结论与讨论
        3.1 菌株类型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3.2 抑菌性抗生素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3.3 遗传转化体系中相关影响因子对转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ABSTRACT

四、半日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干旱胁迫响应及其矮化突变体变异机理的研究[D]. 林恬逸. 浙江大学, 2020(01)
  • [2]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D]. 王明明. 西南大学, 2019(01)
  • [3]瘤毛獐牙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 邹玉霞,马云桐,申婵,钟芙蓉,裴瑾.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6)
  • [4]瘤毛獐牙菜组培快繁及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邹玉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不同NAA和6-BA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孟新亚,王政,何松林,贺丹,娄雪源,宋盈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2)
  • [6]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及低剂量刺激效应研究[D]. 钟亚丽.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7]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D]. 徐茵.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5种酶的活性变化研究[J]. 金玉佩,刘佳,纪若璇,梁宏伟,张丽萍.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2)
  • [9]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特性影响及再生体系建立[D]. 曹柏.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10]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胚性相关基因PsSERK的初步研究[D]. 刘艺平.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