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B超诊断(附13例报告)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B超诊断(附13例报告)

一、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附1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1](2021)在《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在对小儿先天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方式中采用B超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该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采用B超诊断的30例小儿先天性总管囊性扩张症患者选取,回顾性分析其术前B型超声检查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资料,评价B型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诊断效果。结果纳入3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患儿经B型超声诊断29例、1例假阴性患儿,诊断准确率达到96.67%;术前ERCP检查确诊30例,确诊率100.00%。B型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与术前ERCP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B型超声诊断可清晰显示出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发生的具体范围、部位、形态与程度,可直观反映出肝内、外组织、大血管与囊状扩张部分胆总管关系,通过B型超声诊断可为此类患者手术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颜丙智[2](2020)在《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术式对于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患者的疗效,为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不典型的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并进行手术的患者44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4例分为A、B两个组:其中A组为胆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组,共26例,其中腹腔镜组即A1组15人,开腹组即A2组11人;B组为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共18例,均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略作阐述,并对A1组与A2组之间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A组与B组、A1组与A2组关于近期并发症:胆漏、术后出血、肠漏以及远期并发症: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复发、胰腺炎、癌变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远期并发症:胆管结石伴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与A2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低于A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典型的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患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和继发性胆管扩张难以鉴别,很易误诊误治。其在影像学表现、胆道镜所见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其手术方式仍应遵循胆管囊肿的治疗原则,采用胆管囊肿切除+Roux-en-Y胆肠吻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胡周[3](2019)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胆总管囊肿发生癌变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6例病例资料。其中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14例,男女比例1:2.28,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38.4岁,临床症状以腹痛多见(86.9%),黄疸(39.1%),发热(34.8%),恶心或呕吐(52.1%),触及腹部包块者(2.17%),合并胆管炎者(21.7%),合并胆囊炎者(21.7%),合并胆管结石者(32.6%),胆囊结石者11(23.9%),既往有胆道引流病史者3例(6.52%),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癌症者8例(17.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发生癌变,分为两组:癌变组与非癌变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引流史、城镇/农村等相关指标,并将单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46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术后病理提示癌变者8例,癌变率17.4%,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引流史、城镇/农村等相关因素,得出:(1)癌变组平均年龄59.4±18.1,非癌变组平均年龄33.8±12.4,癌变组明显高于非癌变组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2)癌变组具有胆道引流史病史比例较非癌变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3)癌变组具有胆囊结石患者占比17.4%,高于非癌变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7),但有倾向性;(4)性别、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城镇/农村与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胆道引流史不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该早期确诊,尽早手术治疗。结论:年龄及胆道引流史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愈小,手术时机最佳(儿童期是最佳手术时机);因此在临床中一旦发现有胆总管囊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避免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或部分囊肿切除,防止癌变,提高生活质量。

刘阳[4](2016)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同时与完全腹腔镜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对比,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治疗上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6月29例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患者,其中15例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14例采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Roux-en-Y吻合组与改良胆肠袢式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1.0±34.8)min和(204.3±32.5)min,p=0.001<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0±30.4)ml和(56.8±33.6)ml,p=0.000<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通气时间分别为(5.1±1.2)d和(3.1±1.1)d,p=0.000<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9±2.0)d和(7.8±1.6)d,p=0.004<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ux-en-Y吻合组术后发生胆瘘1例、胰瘘1例、应激性溃疡1例;改良袢式吻合组术后发生胆瘘1例、腹腔积液1例。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4.29%,p=0.435>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与传统的Roux-en-Y吻合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贾广鹏,夏医君[5](2015)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探讨》文中指出0引言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1916年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指的是一种先天性的异常,使胰液和胆汁在十二指肠管外汇,形成一条较长的共同通道,使胰胆管汇合部位没有十二指肠括约肌的作用而导致胰液与胆汁相互混合同时逆流入胆管及胰管,使胆道和胰腺发生一系列病理损伤[1,2]。1 PBM的解剖学基础生理条件下,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大约在胚胎发育第8

张伟[6](2010)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小儿外科最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因其胆汁引流受阻等病理改变,公认的观点是:一经确诊,应尽早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目前胆肠内引流手术方法比较多,但术后各种并发症特别是肠内容物返流者并不少见。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设计了较多的改良术式以增强抗返流效果,收到了一定疗效,尚缺乏一种公认的方法预防上行性胆管炎的发生。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并发返流性胆管炎仍是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立医院应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及随访,以评价该术式的疗效,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1993-2009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37例进行回顾分析和远期随访,男53例,女84例,年龄21天-13岁2月,平均(3.22±2.90)岁。其中用改良术式即在Roux-Y上升支空肠设置高压区,近端空肠顺蠕动并行固定者为117例,共获访60例,填写调查问卷,了解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恢复情况,对来院复查患儿从术前状况及近期并发症、远期临床症状、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及特殊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测、血常规、B超和上消化道钡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37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82例,黄疸75例,腹部肿块49例,发热35例,呕吐66例,囊肿三联症16例。用改良术式117例中曾有穿孔史为二期根治术者有7例,年龄为1岁4月~3岁3月;术后近期并发症有肠粘连2例,刀口感染1例,刀口裂开3例,年龄21天~2月。获访60例术前均经B超和CT确诊,其中12例行MRI检查。随访时按临床症状评价:优40例(66.7%)即无腹痛症状,不需饮食控制;良17例(28.3%)即偶有腹痛,无发热无黄疸,不需特殊治疗;差3例(5%)即腹痛经常发生,有时需门诊或住院治疗。B超随访肝门积气11例(18.3%),胆管结石1例(1.7%);钡餐检查者21例,其中胃炎5例,其余无明显异常。60例中6例(10%)患儿因刀口瘢痕而性格内向,全部患儿肝功能和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内。所有获访病例身高体重测量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将获访的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婴儿组(12个月以下),幼儿组(13个月~3岁),儿童组(3岁-14岁),因术后并发症各年龄不同,又分为婴儿组(≤1岁)和非婴儿组(>1岁)。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非婴儿组,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并发穿孔患儿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组病例均采取一期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3-4个月后行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效果较好。(2)3个月以下婴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虽然少见,但病理生理改变明显,肝功能、营养条件差,术后近期容易产生肠粘连、肠梗阻、刀口裂开等并发症,应早期诊断并采取合理治疗,远期效果较满意。(3)术后肝门有无积气与临床症状没有直接关系,结石者也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4)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临床主要症状:婴儿主要以黄疸为主,儿童则主要以腹痛、呕吐等为主,三联症者较少,临床极易误诊,B超、CT、MRI有助于早期诊断。(5)随访中患儿术后的日常生活和群体生活、性格、生长发育、精神状态并未受到明显影响。(6)此改良术式抗返流机制较接近生理功能,术后患儿婴儿、幼儿、儿童分组中临床症状“优”“良”“差”有所差异,患儿治疗越早术后远期并发症越少,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越低。应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多数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低,术后结石发生率低。但应尤其重视年龄较小及入院时较重者如穿孔等患儿,应采取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Roux-Y上升支空肠设置高压区,近端空肠顺蠕动并行固定术是胆道重建手术可选择的较理想术式。

孙喜元[7](2009)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文中指出

李宇海,杨冬华,刘源强,汤绍辉[8](2007)在《第348例——间断右上腹痛半年,加重三天》文中研究表明 病历摘要患者女,17岁。因"间断右上腹痛半年,加重3d"于2006年2月4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痛,呈间断隐痛,每次疼痛时间不等,能自行缓解,无放射痛,与体位改变及进食无关。患者3 d 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痛,较前加剧,外院查 B 超提示肝囊肿,约为17.5 cm×15.6cm,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病、心脏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无疫区生活史;无烟酒嗜好;个人史、月经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人院体检:T 37℃,R 18次/min,P 96次/min,血压128/84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体型偏

孙学军,石景森[9](2002)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以往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管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囊状扩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该病在东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检查手段的日益增多和完善,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发病机理 目前仍未完全明了,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1.1 胚胎学说 在胚胎发育期的胆管发生过程中,因为胆管上皮增殖异常和空泡化不均衡,导致胆管各处的

黄观有[10](2000)在《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附13例报告)》文中认为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往往误诊。本科从1993年12月~1999年10月共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13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二、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附1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附1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4)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5)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PBM的解剖学基础
2 PBM的病理解剧
3 PBM分型
4 PBM的病因
5 PBM临床表现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
    6.2 影像诊断
        6.2.1 X线诊断PBM
        6.2.2 B超诊断PBM
        6.2.3 ct诊断PBM
        6.2.4 Mrc P诊断PBM
        6.2.5 erc P诊断PBM
        6.2.6 其他
7 PBM的相关疾病
    7.1 PBM与胆道疾病
        7.1.1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
        7.1.2 胆囊癌
        7.1.3 胆管癌
        7.1.4 胆囊、胆道结石
    7.2 PBM与胰腺疾病
        7.2.1 胰腺炎
        7.2.2 胰腺癌
8 治疗

(6)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讨 论

四、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附1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价值分析[J]. 刘佳. 系统医学, 2021(10)
  • [2]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D]. 颜丙智.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D]. 胡周.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4]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疗效评价[D]. 刘阳. 郑州大学, 2016(03)
  • [5]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探讨[J]. 贾广鹏,夏医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8)
  • [6]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评价[D]. 张伟. 山东大学, 2010(08)
  • [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J]. 孙喜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15)
  • [8]第348例——间断右上腹痛半年,加重三天[J]. 李宇海,杨冬华,刘源强,汤绍辉. 中华内科杂志, 2007(06)
  • [9]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治研究[J]. 孙学军,石景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02(02)
  • [10]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附13例报告)[J]. 黄观有.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01)

标签:;  ;  ;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B超诊断(附1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