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义县组湖枕熔岩的发现及意义

辽西义县组湖枕熔岩的发现及意义

一、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波,王旖旎,梁琛岳,李博阳,郑常青,张梅生[1](2020)在《辽西南部中生代地层序列及特征》文中研究表明辽西南部兴城、葫芦岛等地中生代地层由老到新可划分为下三叠统红砬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以及下白垩统义县组。红砬组分布在杨家杖子和喜鹊沟向斜内,海房沟组主要分布于兴城龙回头盆地,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南端的娘娘庙、杨树湾一带,义县组主要分布在小德营子、新台门和兴城—老滩等地。南票虹螺蚬地区原定"红砬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所在层位有可能属于乐平统蛤蟆山组,白马石中华史麦斯果植物群化石层的归属和时代尚需进一步研究,新台门和高桥地区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湖相沉积夹层属于义县组。本区中生代地层缺失较多,海房沟组和义县组均存在不整合于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的情况,是本区独特的燕山运动地质记录,并且表明山海关古陆/隆起在中生代仍然影响着辽西地区的沉积古地理格局。

杨帆[2](2019)在《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赤峰-朝阳地区浅成热液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区位于内蒙赤峰和辽宁朝阳两个地级市接壤部位,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接壤的复合构造区,复杂的构造、岩浆作用使得本区成为倍受关注的金成矿区。目前,已勘探出大中型金矿床20余座,包括撰山子、金厂沟梁、二道沟、奈林沟、小塔子沟等,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带之一。近些年,随着开发的推进,一些中小型矿床资源开采殆尽,亟待开展相关矿区深部和外围金矿的找矿工作,缓解研究区内资源枯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现存的自然科学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对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金矿床(撰山子、金厂沟梁及二道沟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如下:1.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矿石类型以硫化物石英脉(石英大脉和细脉+网脉)型为主,少量为蚀变岩型;成矿作用大体经历四个阶段,依次为黄铁矿–石英阶段(成矿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成矿主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主阶段)、碳酸盐阶段(成矿晚阶段);围岩蚀变及分带现象较为明显,由矿体中心向两侧围岩依次呈现白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青色硅化、青磐岩化、钾化等蚀变现象;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等为主,含少量闪锌矿和黝铜矿等。2.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厂沟梁金矿成矿早阶段发育W型(水溶液)和C型(含CO2水溶液)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356.4416.8℃、盐度为3.3313.07wt.%、密度为0.540.73g/cm3;成矿主阶段发育W型和C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60.5408.9℃、盐度为3.7111.48wt.%、密度为0.600.84g/cm3;成矿晚阶段发育W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02.8334.2℃、盐度为8.9411.11wt.%、密度为0.760.94g/cm3。二道沟金矿成矿早阶段发育W型包裹体,其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34395℃、盐度为7.7211.23wt.%、密度为0.670.74g/cm3;成矿主阶段发育W型和C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14364℃、盐度为0.2023.18wt.%、密度为0.591.00g/cm3;成矿晚阶段发育W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72272℃、盐度为0.355.25wt.%、密度为0.760.93g/cm3。撰山子金矿成矿早阶段发育W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84408℃、盐度为2.236.58wt.%、密度为0.510.79g/cm3;成矿主阶段发育W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00380℃、盐度为0.353.23wt.%、密度为0.540.89g/cm3;成矿晚阶段发育W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45245℃、盐度为0.351.05wt.%、密度为0.810.93g/cm3。三个矿床其成矿早阶段含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成矿主阶段流体演化为中温为主、中低盐度共存的NaCl-H2O-CO2不混溶体系;成矿晚阶段,成矿流体已逐渐演化为以H2O为主的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3.矿物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显示,初始含矿流体主要由深源岩浆提供,并且有幔源物质的加入,成矿过程伴随着大气降水的持续加入;氦–氩同位素显示金厂沟梁金矿的流体并非简单的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而可能是以洋壳俯冲为主的流体交代形成的EMⅡ型富集地幔的产物;硫–铅同位素揭示成矿物质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属性,并且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可能来自下地壳具有Ⅰ型富集地幔属性,而撰山子金矿成矿物质呈现Ⅱ型富集地幔属性,成矿流体上升运移的过程中均萃取了少量围岩中的成矿物质。4.成岩成矿年代学示踪显示,撰山子金矿赋矿围岩的锆石U–Pb年龄介于252.0±1.5Ma252.8±3.2Ma之间,金厂沟梁金矿开展的硫化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在127.6±5.5Ma127.5±2.0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内至少存在2期金成矿事件,依次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252Ma245Ma)和早白垩世(140Ma126Ma)。5.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热事件元素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揭示,撰山子花岗斑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岩石表现为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生成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整体处于兴蒙造山带向华北板块碰撞造山后的拉张构造背景之下;西对面沟岩体(石英二长岩)属于钾玄岩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整体为C型埃达克质岩石,为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其整体处于岩石圈强烈减薄的伸展时期。6.将岩浆作用、流体起源演化与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相结合,认为撰山子金矿成矿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有关,其含矿流体库为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地幔楔形成的玄武质岩浆,该玄武质岩浆底侵至深部下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浆,两者混合形成初始岩浆房,伴随着岩浆的上升,释放出的初始含矿流体沿着撰山子金矿田内早期形成的不同方向的韧脆性断裂继续向上运移并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含矿流体发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致使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由此导致撰山子金矿的形成;金厂沟梁及二道沟金矿的成矿处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的背景下,俯冲板片脱离导致软流圈底侵下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初始岩浆房,岩浆上移释放出的初始含矿流体沿早期形成的断裂继续向上运移并萃取围岩(变质岩系及火山岩)中的成矿物质,而后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含矿流体发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致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并导致金和其他一些金属硫化物发生沉淀形成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

林成发[3](2019)在《华北燕山褶皱-逆冲带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及区域构造意义》文中提出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是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的典型陆内变形构造带,自中生代以来在多向汇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形成复杂的盆-山格局。燕山构造带在早白垩世(约135 Ma)之后全面处于伸展构造背景的观点已广为接受,但燕山构造带侏罗纪的构造性质以及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燕山构造带山间盆地沉积地层忠实记录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开展盆-山系统同构造沉积及其控制构造关系研究是揭示构造带侏罗纪构造变形机制、演化过程及大地构造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选取燕山构造带西段张家口地区的中生代下花园盆地和宣化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研究、物源分析、盆缘断层相关褶皱构造解析和生长地层识别与解释,恢复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并建立“源-汇”体系,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张家口地区侏罗纪期间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学研究和物源分析结果指出,燕山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发育完整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受盆缘逆冲断层活动控制,下花园盆地和赤城盆地表现为典型的挠曲盆地,盆缘和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和相关的生长地层。基于古沉积环境恢复结果和盆缘生长构造解析,结合生长地层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重建张家口地区由褶皱-逆冲带和挠曲盆地构成的晚三叠-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晚侏罗-早白垩世”源-汇“体系。“源-汇”体系的演化表明燕山构造带在中侏罗世发生构造体制转变,由晚三叠-早侏罗世N-S向挤压背景转为中侏罗-早白垩NW-SE挤压构造背景,可能代表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主导燕山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程。

王铁晖[4](2018)在《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段沉积环境及演化》文中研究表明早白垩世辽西地区火山沉积盆地发育,如义县盆地、金-羊盆地,盆地内以巨厚的火山岩系充填为主,并出现多个沉积夹层。义县组沉积层中发现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以恐龙、鸟类和古果等最为世人所瞩目。国内外诸多学者投入到对“热河生物群”化石、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收集以往资料及全面野外地质学工作基础上,对义县组中段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展开更加深入研究。通过对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标准剖面详细的描述,划分岩相类型,并依据岩相组合识别出多种沉积相。在建立垂向沉积序列基础上,分析其沉积环境的演化,探讨沉积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重点对沉积层中出现的纹泥和火山碎屑泥灰岩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地球化学手段,分析物源特征、古气候特征及火山活动对沉积层的影响。根据岩石结构和构造,砖城子层中可识别出17种岩相类型,包括:基质支撑砾岩相(Gm)、凝灰质含砾粗砂岩相(Sm)、平行层理含砾粉砂岩相(Sp)等。垂相沉积序列特征指示该时期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包括:泥石流相、滨浅湖相和深-半深湖相。沉积初期湖泊环境演化受构造活动控制明显,中-晚期主要受古气候控制。大康堡层中可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包括:杂基支撑砾岩相(Gm)、平行层理凝灰质中-粗粒砂岩相(Sp1)、平行-交错层理中-细粒砂岩相(Sp2)等。垂相沉积序列特征指示该时期为湖泊沉积,包括:滨浅湖相和深-半深湖及浊流相。古气候变化是沉积期湖泊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学工作表明大康堡层沉积中纹泥占据很大的比例(约60~70%),沉积期周期性(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纹泥厚度变化,指示了沉积期降水量的波动及温度(高温季节)的变化。大康堡层沉积期降水量逐渐减少,沉积速率逐渐降低。沉积初期洪水频发,气候相对温暖。纹泥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在65~67之间,变化幅度较小。Rb/Sr值较低,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大康堡层沉积期气候较温暖、湿润,存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变化的趋势。成分变异指数ICV值在1.3~11.6之间,均大于1,代表了初始沉积的产物,沉积期活动的构造环境。据标准化稀土模式分配图、A-CN-K、Co/Th-La/Sc源岩属性判别图解,大康堡层物源以偏酸性火山岩为主,主要为下伏义县组主期火山岩。沉积期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Lan/Ybn值均明显大于1,且下部值略大,向上存在变小的趋势,代表了沉积物沉降速率加快,湖水盐度升高。通过与近现代湖相纹泥对比,大康堡层湖相纹泥发育于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于火山口湖环境,沉积物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沉淀(河流携带碎屑、化学沉降、大气粉尘等)。湖泊处于封闭状态,湖水发生分层。湖泊周围植被较好,针叶林比重较大,较现代气候略冷,东部高原可能存在于辽西地区。沉积期火山活动会对沉积层影响较大,表现为对沉积物的控制和改造。砖城子层火山碎屑泥灰岩(火山事件层)和纹层状泥灰岩夹层、大康堡层纹层状泥灰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事件层富集SiO2、K2O、Li、Sc、As、Sr和Ag元素。样品CIW值在82~91之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指示风化作用强烈。沉积层中出现多层特殊沉积,包括:老公沟层紫红色-红褐色中细粒砂岩,为典型的陆相红层沉积,指示义县组早期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砖城子层纹层状硅化白云岩沉积,指示该时期炎热的古气候;各个沉积夹层中均可见湖相碳酸盐岩及钙质沉积,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存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分析各沉积层样品CIA值、CIW值、Rb/Sr比值及氧同位素,老公沟层、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元素比值与古温度(通过氧同位素计算)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金刚山层元素CIA值较低,而古温度值极高,认为沉积层中碳酸盐岩沉积与沉积期火山活动有关。本文通过对火山活动间歇沉积层特征的变化,把义县盆地的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持续裂陷作用阶段、裂陷作用最强阶段、裂陷作用末期、裂陷作用结束。义县盆地的演化受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强烈。

许江[5](2018)在《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环境意义》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西地区产出大量种类繁多、保存精美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宝库。然而研究区沉积学和古环境的研究相对薄弱,且随着对该地区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问题愈发凸显。湖相碳酸盐岩作为分布范围最广的陆相碳酸盐岩,对古气候,古水动力,古水介质化学条件,陆源物质等条件非常敏感,然而其研究程度较低,还处于对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单个盆地沉积特征的研究中。本位以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为切入点对义县组地层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为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义县盆地是义县组地层非常发育的中生代盆地,同时也是辽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产出规模最大、沉积层数最多的盆地。本文查明盆地内8个义县组剖面中共计40层湖相碳酸盐岩的层位和空间分布。依据颗粒物的种类、基质类型、沉积构造以及生物化石等特征,在义县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7个标准微相类型。通过镜下观察,在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5种生物构造,包括微核形石,微生物-石蚕巢礁及单体石蚕巢化石,似生物球粒和钻孔遗迹Petroxestes。其中微核形石,微生物-石蚕巢礁和单体石蚕巢化石,似生物球粒以及Petroxestes均为首次在义县组中发现。论文中详细描述了这5种生物构造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成因类型,形成机制,生长模式以及可能的建造者。论文中还对这些生物构造对古气候,古水动力等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辽西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内包含多种沉积构造,包括泥晶构造、纹层构造、石盐假晶、燧石结核,滑塌构造和纹层状泥灰岩角砾等。论文对每种沉积构造指示的古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特别对产出于英窝山北剖面顶部碳酸盐岩层内的滑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探讨了其对古沉积环境的指示。根据义县组碳酸盐岩中生物构造,沉积构造以及野外特征,辽西义县盆地碳酸盐岩形成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总体可划分为6类。1.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弱,沉积速率缓慢,的静水环境中的碳酸盐岩,微相类型以LMF1和LMF2为主;2.形成于极端干旱气候环境中的碳酸盐岩,以出现大量的石盐假晶、燧石结核构造特征;3.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强,快速沉积的环境中的碎屑碳酸盐岩,以出现大量的岩屑、长石石英颗粒为特征;4.碳酸盐岩中的颗粒物以微核形石为主,形成于水体动荡,富氧,且沉积速率相对缓慢,适宜微生物大量繁衍的环境中;5.介形虫灰岩,以大量介形虫壳为特征,指示短期适宜介形虫生存环境的出现;6.SFT-1为藻灰岩,指示水动力条件中等,富氧,富营养条件下,水体中碎屑含量低,沉积速率缓慢的水体环境。利用义县组碳酸盐岩中分布范围广、单个剖面内重复性低的沉积构造和生物构造,分析了盆地内各剖面层位关系。总体而言,业南沟剖面层位较低,其顶部YNG-1和英窝山北剖面中下部YWS-B-1具有可对比性;英窝山北剖面中部(YWS-B-3,YWS-B-5-5),英窝山南剖面底部(YWS-N-1),王家沟剖面中上部(WJG-0,WJG-1,WJG-2),四方台剖面顶部(SFT-2,SFT-3),潘家沟剖面下部(PJG-1),形成时期相近;枣茨山剖面中部(ZCS-1,ZCS-3)和英窝山北剖面中部(YWS-B-4-4,YWS-B-5-3)形成于同期。老公沟剖面与英窝山北剖面和枣茨山剖面顶部沉积于同期。根据义县盆地义县组各剖面中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沉积特征,义县湖盆的演化经历了早期逐渐发育,前期动植物繁盛,中期干旱湖泊萎缩,晚期短暂恢复和末期繁荣5个阶段。伴随湖盆的演化,湖泊的沉积中心不断向东转移,并终止于枣茨山剖面附近。

张志斌[6](2018)在《平庄断陷盆地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西部地区中生代构造盆地非常发育,盆地充填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岩相变化较大、间断多,古生物化石分布不均一,从而导致区域性地层对比困难。平庄盆地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华北陆块北缘与兴蒙复合造山区结合部位,为一个北北东向延伸的断陷盆地,其东、北、西缘均以断裂为界。研究区处于平庄盆地的北缘,其地质构造复杂,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地质体呈孤岛状且不连续展布。本次研究在详细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及剖面测制,系统采集了各类测试样品,运用野外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采用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貌学等多学科相联合的方法,对中生代平庄断陷盆地北缘的基底及盆地内充填序列进行了剖析,进而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中生代平庄断陷盆地基底由变质表壳岩、变质深成岩及岩浆岩组成: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及朝阳沟片麻杂岩;岩浆岩包括早三叠世大萝卜沟岩体及晚侏罗世烧锅营子岩体。中生代平庄断陷盆地发育于早白垩世,底部由下白垩统义县组构成,盆地依次充填下白垩统九佛堂组、阜新组及上白垩统孙家湾组地层,盆地顶部发育古新统五枝箭组、太平地组,渐新统昭乌达组及中、上更新统,全新统沉积地层。依据岩石组合、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将研究区内义县组划分为三个段,义县组火山岩LA-ICP-MS测年结果为127-114Ma,时代为早白垩世,推断辽西地区义县组火山岩活动结束时间大约114Ma。义县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有壳源岩浆的典型特征,应是下地壳基性火山岩部分熔融作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上地壳物质的混染造成。九佛堂组依据其岩石组合及化石种属总体显示为湖泊沉积特征,九佛堂组为断陷盆地快速沉降至稳定沉降的产物,古地理景观为扇三角洲-湖泊环境组合。阜新组沉积时期冲积扇始终较发育,并与河流共同作用,对泥炭沼泽相和煤层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理景观为三角洲-河流相环境组合。孙家湾组沉积时期为干旱—半干旱,到半潮湿、半干旱交替,最终形成潮湿-暖温的古气候。孙家湾组上段灰色砂砾岩层是在晚白垩世干旱炎热古气候的大背景上出现的短暂半潮湿—潮湿古气候条件下的沉积产物。通过钻孔分析隐伏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状态,平庄盆地为断陷盆地,控盆断裂明显,盆地北缘物源区为晚侏罗世烧锅营子岩体,盆地北缘的控盆断裂为同沉积构造的控盆断裂,盆地的演化模型为簸箕状形态,展布趋势南东方向逐渐变薄,西南方向逐渐变厚。

郑月娟,陈树旺,丁秋红,李永飞,王杰,张健,李晓海,郜晓勇,苏飞[7](2011)在《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文中指出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关系一直存有分歧.综合分析前人生物地层学资料,并结合同位素年代学,提出老公沟层、业南沟层、尖山沟层和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12段及34段下部相当,大康堡层可与大店子组34段上部对比,金刚山层与西瓜园组大致相当.

杨芳林,王五力,张宏,李之彤,张立君,郑少林,郑月娟[8](2005)在《辽西义县组中淬碎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近年在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研究,在该区首次发现了多处湖盆环境水下急速冷却机制形成的淬碎熔岩(不同于一般的枕状熔岩),这些淬碎熔岩分别与义县组中不同层位的沉积夹层伴生,其就位年龄应分别代表着相应沉积夹层的年龄.淬碎熔岩分布的主要层位是在北票义县组四合屯(尖山沟)沉积层的上部,义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沉积层的中部、大康堡沉积层上部.即出露于北票四合屯观察哨南侧,义县金家沟、腰马山沟、二道河子、上下崔家沟、陶西沟北部、大康堡地区.本淬碎熔岩的发现及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解决一直争论中的北票地区义县组和义县地区义县组的对比问题提供依据,还将为进一步正确厘定义县组的范畴、火山活动规模和火山岩层的厚度,探讨义县地区义县火山旋回主喷发期跨越的时限,进而为探讨辽西地区主体引张作用的时限提供重要证据.

陈树旺,金成洙,张允平,张立东,郭胜哲[9](2005)在《论辽西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构造-火山活动及生物事件》文中研究说明四合屯地区位于一个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之中。该区早白垩世的主要构造行迹为NE向和NW向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控制着火山沉积盆地的边界和一些火山机构的分布。野外填图表明,该盆地内的早白垩世地层仅出露有义县组。义县组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段:第1段为含有沉凝灰岩夹层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第2段是含有凝灰岩夹层和枕状熔岩的陆相沉积岩;第3段主要为玄武岩类。热河生物群(其中包括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植物)化石主要产于义县组一段沉凝灰岩和二段的湖相泥质页岩中。化石发掘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热河生物群经历了集群死亡和快速掩埋,火山活动的有毒气体是生物灾难事件的主要因素。根据同位素测年,义县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构造火山活动与生物事件的演化阶段:A阶段为盆地雏形的产生和早期的热河生物群;B阶段为第一次火山活动和生物灾难事件;C阶段为火山活动间歇期和热河生物群的繁衍;D阶段为火山喷汽与热河生物群的灾难事件;E阶段为火山灰沉降;F阶段为结束期。

邢德和[10](2005)在《辽宁西部义县组地层及古地理特征》文中指出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辽宁西部地区义县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古地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参考现代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研究手段,重点对义县、金岭寺—羊山(简称金-羊)、建昌和凌源—三十家子四个盆地义县组发育特征、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化石产出层位、火山岩特征、构造演化特点和其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义县组重新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确定了六个含化石层位,提出了沉积层具有指状分插特征,较好的解决了重要(珍稀)化石层位之间的对比等问题。在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一段首次发现了鹦鹉嘴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内容;在义县组二段发现了湖相枕状熔岩,确定为同沉积火山喷发。将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四个亚旋回及若干个小旋回,指出了火山活动具有由两向东迁移的规律性。认为义县组沉积时期总体上反映是一种亚热带-暖温带、半干旱-半潮湿而又富于季节性变化的气候、半~微咸水-淡水及河流相(局部发育冲积扇相)-湖相沉积环境,在此基础上,对义县组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并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

二、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辽西南部中生代地层序列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自然地理概况和地质调查简史
    1.2 区域地质特征
2 中生代地层序列的特征和对比
    2.1 下三叠统红砬组
    2.2 中侏罗统海房沟组
    2.3 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
    2.4 上侏罗统土城子组
    2.5 下白垩统义县组
3 盆地及区域构造演化意义
4 结论

(2)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赤峰-朝阳地区浅成热液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研究现状
        1.1.2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浅成热液金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3 存在问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项目依托与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概况
        2.1.1 燕辽地层分区
        2.1.2 赤峰地层分区
    2.2 区域侵入岩概况
        2.2.1 晚古生代侵入岩
        2.2.2 中生代侵入岩
        2.2.3 新生代侵入岩
    2.3 区域矿产
    2.4 区域构造与地壳演化阶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金厂沟梁金矿床
        3.1.1 矿床地质概况
        3.1.2 矿脉地质特征
        3.1.3 矿体类型、矿物组成与矿石组构
        3.1.4 围岩蚀变、矿化特征及矿化阶段
    3.2 二道沟金矿
        3.2.1 矿床地质概况
        3.2.2 矿脉地质特征
        3.2.3 矿体类型、矿物组成与矿石组构
        3.2.4 围岩蚀变、矿化特征及矿化阶段
    3.3 撰山子金矿
        3.3.1 矿床地质概况
        3.3.2 矿脉地质特征
        3.3.3 矿体类型、矿物组成与矿石组构
        3.3.4 围岩蚀变、矿化特征及矿化阶段
第4章 流体包裹体地质、物理化学特征
    4.1 样品、实验方法及参数计算
        4.1.1 样品采集
        4.1.2 实验方法
        4.1.3 相关参数计算方法
    4.2 显微岩相学特征
    4.3 显微测温结果及盐度、密度、压力估算
        4.3.1 金厂沟梁矿床
        4.3.2 二道沟矿床
        4.3.3 撰山子矿床
    4.4 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
        4.4.1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
        4.4.2 包裹体群体分析
第5章 矿物和矿物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和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氢、氧同位素
        5.1.1 样品与试验方法
        5.1.2 实验结果
    5.2 氦、氩同位素
        5.2.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2.2 测试结果
    5.3 硫、铅同位素
        5.3.1 样品与实验方法
        5.3.2 实验结果
    5.4 亲硫元素、铁族元素、PGE元素
第6章 成岩成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6.1 锆石U-Pb测年
        6.1.1 样品与实验方法
        6.1.2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
    6.2 硫化物Rb-Sr定年
        6.2.1 样品与实验方法
        6.2.2 硫化物Rb-Sr定年结果
第7章 矿床成因探讨
    7.1 矿床地质证据
    7.2 流体包裹体证据
    7.3 氢-氧同位素证据
    7.4 成矿时代与相关岩浆热事件证据
    7.5 典型矿床对比
第8章 与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8.1 地质、岩相学特征
        8.1.1 撰山子岩体
        8.1.2 西对面沟岩体
    8.2 地球化学特征
        8.2.1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8.2.2 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9章 成岩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9.1 岩浆起源与演化
        9.1.1 撰山子岩体(花岗斑岩)
        9.1.2 西对面沟岩体
    9.2 成岩构造背景
        9.2.1 撰山子岩体
        9.2.2 西对面沟岩体
    9.3 流体演化与成矿机理
    9.4 成矿模式
        9.4.1 撰山子金矿成矿模式
        9.4.2 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成矿模式
    9.5 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动力学模式
        9.5.1 成矿地质背景
        9.5.2 成矿动力学模式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华北燕山褶皱-逆冲带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及区域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地构造演化
    2.2 燕山构造带西段京西-张家口地区地层概况
        2.2.1 中生代沉积盆地基底地层序列
        2.2.2 张家口地区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层序和地层年代
3 方法学
    3.1 古沉积环境重建
    3.2 构造解析
    3.3 生长地层
    3.4 地质年代学
4 燕山构造带西段下花园盆地侏罗纪沉积-构造演化
    4.1 下花园盆地地质背景
        4.1.1 盆缘构造概况
        4.1.2 充填地层序列
    4.2 下花园盆地古沉积环境
        4.2.1 下花园组沉积相分析
        4.2.2 九龙山组沉积相分析
    4.3 下花园地区侏罗纪构造演化
        4.3.1 下花园盆地北缘晚侏罗世逆冲活动:来自盆地沉积过程的约束
        4.3.2 下花园盆地南缘早侏罗世逆冲活动:来自生长地层的约束
5 燕山构造带西段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构造演化
    5.1 赤城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5.1.1 赤城地区基本构造格架
        5.1.2 赤城盆地地层格架
    5.2 赤城盆地古沉积环境
        5.2.1 沉积相分析
        5.2.2 沉积物源分析
        5.2.3 赤城盆地古沉积环境演化
    5.3 赤城盆地生长地层
        5.3.1 梁家沟地区
        5.3.2 沈家沟-三合地区
        5.3.4 后城地区
    5.4 赤城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构造演化
6 燕山构造带侏罗纪构造体制转换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I
附录 II

(4)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段沉积环境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区域构造背景
    2.4 义县盆地义县组火山旋回特征
第3章 义县组中段砖城子层、大康堡层沉积环境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3.1 砖城子层岩石序列特征
    3.2 砖城子层沉积相分析
    3.3 砖城子层沉积环境演化及控制因素
    3.4 大康堡层岩石序列特征
    3.5 大康堡层沉积相分析
    3.6 大康堡层沉积环境演化及控制因素
    3.7 义县组中段湖泊环境特征
第4章 大康堡层纹泥特征及意义
    4.1 纹泥特征
    4.2 纹泥的古环境意义
    4.3 纹泥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4.4 义县组湖相纹泥与近现代湖相纹泥沉积环境对比
第5章 沉积层对火山活动响应
    5.1 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分布特征
    5.2 火山活动对沉积层的控制
    5.3 火山活动背景下沉积物特征及形成机制
    5.4 火山事件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第6章 沉积期古气候及义县盆地演化
    6.1 沉积期古气候
    6.2 义县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作者简介
附表

(5)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1.1 国外湖相碳酸盐岩研究
    1.2 国内湖相碳酸盐岩研究
    1.3 辽西地区义县组碳酸盐岩研究
    1.4 湖相碳酸盐岩受控条件和一般特征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构造
    2.3 中生代盆地演化特征及分布
    2.4 义县盆地地层构架
        2.4.1 太古宇
        2.4.2 中生界
    2.5 义县组地层划分
第3章 辽西义县组碳酸盐岩产出层位及特征
    3.1 老公沟剖面
    3.2 业南沟剖面
    3.3 英窝山北剖面
    3.4 英窝山南剖面
    3.5 王家沟剖面
    3.6 四方台剖面
    3.7 潘家沟剖面
    3.8 枣茨山剖面
第4章 义县盆地义县组碳酸盐微相类型
    4.1 老公沟剖面
    4.2 业南沟剖面
    4.3 英窝山北剖面
    4.4 英窝山南剖面
    4.5 王家沟剖面
    4.6 四方台剖面
    4.7 潘家沟剖面
    4.8 枣茨山剖面
第5章 义县组碳酸盐岩生物、沉积构造识别
    5.1 义县组碳酸盐岩生物构造
        5.1.1 微核形石
        5.1.2 微生物-石蚕巢礁及单体石蚕巢化石
        5.1.3 介形虫壳化石
        5.1.4 似生物球粒
        5.1.5 钻孔遗迹Petroxestes
    5.2 义县组碳酸盐岩沉积构造
        5.2.1 滑塌构造
        5.2.2 具纹层构造泥灰岩角砾
第6章 义县组碳酸盐岩古环境分析及层位对比
    6.1 义县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6.1.1 古环境研究依据
        6.1.2 义县组碳酸盐岩形成环境
        6.1.3 各沉积剖面形成环境
    6.2 义县盆地义县组剖面地层对比
    6.3 义县期湖盆演化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6)平庄断陷盆地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认识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地层概况
        2.1.4 区域岩浆岩
        2.1.5 区域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 遥感解译
第3章 盆地基底分析
    3.1 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Pt_1by)
        3.1.1 岩石学特征
        3.1.2 地球化学特征
    3.2 大萝卜沟岩体(ηγ~fT_1)
        3.2.1 岩石学特征
        3.2.2 地球化学特征
    3.3 烧锅营子岩体(ηγJ_3)
        3.3.1 岩石学特征
        3.3.2 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盆地充填序列
    4.1 义县组(K_1y)
        4.1.1 岩石地层特征
        4.1.2 地球化学特征
        4.1.3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1.4 区域同位素测年对比
    4.2 九佛堂组(K_1jf)
        4.2.1 岩石地层特征
        4.2.2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2.3 沉积环境分析
    4.3 阜新组(K_1f)
        4.3.1 岩石地层特征
        4.3.2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3.3 区域生物化石年代地层对比
        4.3.4 沉积环境分析
    4.4 孙家湾组(K_2sj)
        4.4.1 岩石地层特征
        4.4.2 区域岩石地层对比
        4.4.3 区域生物化石年代地层对比
        4.4.4 沉积环境分析
    4.5 研究区多重地层划分
第5章 断陷盆地分析
    5.1 同沉积断裂
    5.2 盆地分析
    5.3 盆地演化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与创新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获奖情况
作者从事科研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7)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序列
    1.1 辽西地区
        (1) 脊椎动物 (不包括鱼类)
        (2) 鱼类
        (3) 叶肢介
        (4) 双壳类
        (5) 昆虫类
        (6) 介形类
    1.2 冀北滦平盆地
2 共有化石对比
    2.1 叶肢介
    2.2 介形类
3 年代地层对比
    3.1 生物年代对比
    3.2 同位素年代学对比
4 结论

(10)辽宁西部义县组地层及古地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述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区域地层
    第三节 区域构造
    第四节 区域岩浆岩
第二章 义县组的划分和对比
    第一节 剖面介绍
    第二节 义县组的划分
    第三节 义县组的对比
第三章 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第一节 义县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第二节 金-羊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第三节 建昌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第四节 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第五节 义县组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
第四章 义县组构造背景分析
    第一节 义县盆地
    第二节 金-羊盆地
    第三节 建昌盆地
    第四节 凌源-三十家子盆地
    第五节 义县组沉积时期构造演化
第五章 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
    第一节 义县组的沉积岩石学特征
    第二节 义县组的古生物学特征
    第三节 义县组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义县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在读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辽宁西部义县组湖相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辽西南部中生代地层序列及特征[J]. 李晓波,王旖旎,梁琛岳,李博阳,郑常青,张梅生. 地层学杂志, 2020(03)
  • [2]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赤峰-朝阳地区浅成热液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杨帆. 吉林大学, 2019(02)
  • [3]华北燕山褶皱-逆冲带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及区域构造意义[D]. 林成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4]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段沉积环境及演化[D]. 王铁晖. 东北大学, 2018
  • [5]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环境意义[D]. 许江. 东北大学, 2018
  • [6]平庄断陷盆地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研究[D]. 张志斌. 东北大学, 2018(01)
  • [7]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J]. 郑月娟,陈树旺,丁秋红,李永飞,王杰,张健,李晓海,郜晓勇,苏飞. 地质与资源, 2011(01)
  • [8]辽西义县组中淬碎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 杨芳林,王五力,张宏,李之彤,张立君,郑少林,郑月娟. 地质与资源, 2005(04)
  • [9]论辽西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构造-火山活动及生物事件[J]. 陈树旺,金成洙,张允平,张立东,郭胜哲. 地球学报, 2005(03)
  • [10]辽宁西部义县组地层及古地理特征[D]. 邢德和. 吉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辽西义县组湖枕熔岩的发现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