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一、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龙相君[1](2021)在《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并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旨于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10年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74例确诊IE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基础心脏病史、辅助检查、预后危险因素、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等。按照IE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将病例资料分成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病原学分布、耐药性分析及治疗转归等之间的差异。根据IE发病部位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atural valvular endocarditis,NVE)、早期的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和晚期PVE三个亚组,比较三者间病原学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1.临床特征:174例IE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3例(64.9%),男女比例为1.9:1,平均年龄(52.1±17.2)岁。95例(54.6%)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共24例(13.8%),其次是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21例(12.1%),风湿性心脏病18例(10.3%)等。IE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以发热(76.4%)最为普遍,并发症主要是以心功能不全(42.0%)、栓塞现象(17.2%)为主,其中脑梗死14例,占所有栓塞事件46.7%(14/30)。2.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瓣膜赘生物共141例,占77.6%,主要累及左心系统(87.9%),多侵犯主动脉瓣(46.1%)及二尖瓣(31.9%)。3.病原菌分布:血培养阳性101例(58.0%),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有100例(99.01%),以链球菌属为主占65.35%;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占20.79%;肠球菌属占10.89%和革兰氏阳性杆菌2例(1.98%)。革兰氏阴性菌1例,占0.99%,为布鲁氏菌。同时培育出链球菌及肠球菌株共1例(1%)。4.耐药性分析:血标本中分离出的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偏低(均为6.9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22.2%、85.7%;肠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3.3%、11.1%、22.2%;以上致病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替加环素均未发现耐药。5.治疗及转归:120例(69%)采取单纯内科抗感染治疗,54例(31.0%)采取外科手术联合内科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有10例(5.7%)IE患者因原发病死亡。6.死亡预后分析:单因素显示糖尿病(P=0.001)、肾功能不全(P=0.029)、心功能不全(P=0.022)、白细胞增多(P=0.006)、进行手术治疗(P<0.001)与IE患者预后有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白细胞增多(P=0.017,OR=0.379)、心功能不全(P=0.023,OR=0.392)、早期进行手术治疗(P=0.001,OR=12.08)以及糖尿病(P=0.029,OR=0.349)均是IE的独立预后因素。7.亚组间比较分析:1)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上,2008-2012年组有63例(91.3%)发热患者,2013-2017年有70例(66.7%)发热患者,两组间首发临床症状是发热的病例数呈现减少走向(P<0.01)。出现栓塞并发症呈升高趋势(10.1%vs 21.9%,P<0.05),其中脑栓塞增加最为显着(1.4%vs 12.4%,P<0.01)。2)在病原学分布中,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链球菌占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2年组血培养阳性47例(68.1%),其中链球菌占34例(49.3%),而2013-2017年组血培养阳性54例(51.4%),其中链球菌占32例(30.5%)。3)早期的PVE致病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60%)为主,晚期的PVE致病菌主要以链球菌(3例,50%)居多,NVE致病菌主要是链球菌(63例,73.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属分别在三个亚组中有差异(P<0.05)。结论:近年来,本地区IE发病人数在增加,男性为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等基础心脏病较前增多。症状以发热、心瓣膜杂音等常见,特异性不强。近期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IE患者明显减少,并发症多以心功能不全、栓塞事件为主,且栓塞事件、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呈现增加趋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IE上地位显着,心瓣膜损害多累及左心系统。血培养阳性率仅为5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增加。链球菌属仍然是IE主要致病菌,尤其以草绿色链球菌、血链球菌为主。糖尿病、白细胞增多、心功能不全是影响I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同时发现尽早手术联合规范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雷浩[2](2021)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心脏基础病史、超声心动图表现、手术方式、术后ICU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将资料记录、整理,并比较分析。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及指南,以收治入院治疗开始至进行手术的治疗时间,根据是否完成正规药物抗感染治疗4-6周,分为A、B两组。A组23例:术前完成4-6周抗感染,并完成手术。B组20例:术前行2-3周抗感染并完成手术者。患者内科治疗原则一致,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均送往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情况稳定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结果:全组43例患者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14例完成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修复,7例双瓣置换,8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修补,1例主动脉瓣置换。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4.9%,链球菌属为主。B组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A组,但总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颈椎周围感染,内科治疗未见改善,行心脏手术后进一步内科治疗完全恢复。结论:积极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IE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早期手术风险可控,安全性有保障,能够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栓塞风险,并且能为许多患者提供瓣膜手术修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二尖瓣修复活动期IE临床效果确切。心外感染除急、重并发症外,保守治疗为主,疗效不佳者先行心脏手术治疗。

李杨[3](2020)在《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并发症、预后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本地区的疾病特征,为本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心脏疾病、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原菌组成、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人口学特征:根据纳入标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1.2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男女比例约为2:1,以中年患者居多,青年患者比例略高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及合并疾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有62例(77.5%),60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发热超过38℃。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脏杂音、贫血、血尿、类风湿因子阳性、肝脾大。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其次是器官栓塞。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还引起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病原微生物特点:有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57.5%。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草绿色链球菌次之,粪肠球菌和咽峡炎链球菌比例较低。基础心脏病情况:本研究中具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有72例(90%),无基础心脏病患者有8例(10%)。这些基础心脏病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本研究中心脏瓣膜病以非风湿性瓣膜病为主,瓣膜的病变部位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为主。这些具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中有30例(37.5%)进行过心脏手术,包括人工瓣膜手术、先心病手术、起搏器植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超声心动图表现:62例患者超声显示瓣膜或者心腔赘生物,阳性率约为77.5%。本研究中赘生物的部位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及右房和右室。从超声结果看,赘生物主要附着在左心系统,而右心系统比例较低。除赘生物外,心脏瓣膜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包括:瓣膜返流、瓣膜狭窄、瓣周漏、瓣膜穿孔、主动脉瓣钙化、瓣周脓肿。这些病变仍然以左心系统为主。内外科治疗效果及转归: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54例接受手术治疗,26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以静脉抗菌药物为主。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瓣膜置换47例(86.4%),瓣膜成型3例(5.6%),瓣周脓肿电灼1例(1.8%)和单纯赘生物清除3例(5.6%)。内外科治疗组临床特征合并症并无显着差异,但内科治疗组有5例出现了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这也是内科治疗组6例患者未愈或者死亡的最主要病因。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中青年为主,且男性比例显着高于女性;发热、心脏杂音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心脏瓣膜病是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以左心系统为主,先天性心脏病占比例较低;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其次是草绿色链球菌;超声检查心脏赘生物阳性率高,主要附着在左心系统;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其次是器官栓塞、肝肾损伤;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好,患者预后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显着优势,因此,满足外科手术条件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李杨,王中素,刘鲁祁,刘天起,王东,柳雪,王明华,侯应龙[4](2020)在《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因学、临床特征、并发症、预后等因素,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本地区的疾病特征,为本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础心脏疾病、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原菌组成、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人口学特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临床表现及合并疾病: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心力衰竭。病原微生物特点:血培养阳性率为57.5%,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草绿色链球菌次之。基础心脏病情况:90%患者合并基础心脏病,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非风湿性瓣膜病为主,30例患者进行过心脏手术。超声心动图表现:超声检查心脏赘生物阳性率高,主要附着在左心系统。内外科治疗效果及转归:内外科治疗组年龄以及发热、心脏杂音等临床表现和合并症并无显着差异,外科治疗较内科治疗预后较好。结论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以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心脏瓣膜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危害较大,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好,患者预后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显着优势,因此,满足外科手术条件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陈虹,高单,刘军[5](2020)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指导临床抗感染预防与治疗。方法收集471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监测临床发病患者特点。鉴定患者感染病原菌组成类型并对流行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链球菌耐药基因。结果 471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占61.36%和38.64%;≥65岁和<65岁患者占58.60%和41.40%;接受和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53.08%和46.92%。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胸闷、心力衰竭、栓塞的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占90.02%、50.11%、39.92%、29.94%、9.98%。共分离2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各占60.87%、36.23%、2.90%。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棒杆菌属及其他G+分别占22.83%、15.22%、9.06%、3.99%、3.99%、5.8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G-分别占14.49%、10.87%、5.80%、1.09%、3.99%。真菌中,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1.81%、1.09%。链球菌属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克拉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50.93%、38.89%、56.48%、21.30%、12.96%、4.63%、1.85%、0.00%,大肠埃希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四环素、头孢克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24%、33.33%、80.30%、27.27%、19.70%、10.61%、7.58%、0.00%。链球菌中ermB和mefE阳性率分别为47.22%和33.33%,未检出其他耐药基因。结论≥65岁且接受过手术的男性患者是主要发病人群。发热是主要临床表现。链球菌属抗感染治疗时可优选利奈唑胺,大肠埃希菌抗感染治疗时可优选美罗培南。

焦炜亮[6](2020)在《2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2018年收治的的2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致病菌变化和药敏试验、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针对性治疗,以达到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住院资料,该资料均是从电子病历系统调阅,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及耐药情况、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绝对计数和百分比描述,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2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2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7.6+16.5)岁,中老年人是发病的主体,男性患者较多,大约是女性患者的1.7倍。(2)发热和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和并发症,分别有174例(87%)和61例(30.5%),超过一半的患者有心脏杂音(108例,54%),合并栓塞的有54例(27%)。(3)本研究中发现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感染性疾病科、全科医疗科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收治前四位科室,分别占35%,15%,14%,5%。(4)本研究共检测到赘生物158例,阳性率79%。分布以左心系统为主,主动脉瓣50例(25%),二尖瓣26例(23%),同时累计二尖瓣和主动脉瓣24例(12%),三尖瓣24例(12%),同时累计二尖瓣和三尖瓣的4例(2%),同时累计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的有12例(6%)。(5)本研究200例患者中有150例(75%)存在易感因素,包括透析、手术、口腔操作(拔牙等)、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病。(6)存在瓣膜病变的有120例(60%),包括先天性心脏病58例(29%),人工瓣膜28例(14%),风湿性心脏病20例(10%),退行性瓣膜病14例(7%),无心脏疾病80例(40%)。(7)本次研究血培养阳性的有93例,阳性率为46.5%,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例,26.9%)、草绿色链球菌(20例,21.5%)、革兰阴性菌(15例、16.1%)。真菌(10例、10.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5岁、心力衰竭、栓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意识障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心脏并发症、血管栓塞为主,症状体征复杂、多样化。(2)患者广泛分布于内科、心脏外科、全科医疗科。(3)超声心动图仍是IE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赘生物检出率高,赘生物的位置与心脏基础疾病有关。(4)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对青霉素逐渐耐药。(5)当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加重不可控制、栓塞、心力衰竭时,应尽早行外科治疗。

Expert Panel for Compiling Expert Opinion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ptomycin;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Evidence-Based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Research Hospital Association;[7](2019)在《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文中研究说明全球范围内,革兰阴性杆菌是威胁患者安全的主要耐药菌,但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导致的治疗失败同样是临床难题。随着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药物不敏感以及最低抑菌浓度不断高漂移,体外检测敏感而临床治疗失败的病例不断增多,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的、新型抗菌药物用于救治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达托霉素是一种新型环脂肽类抗生素,具有全新抗菌靶点和快速杀菌活性,可穿透生物膜,因其不导致菌体溶解,从而避免细菌内容物炎症介质释放引发的严重炎症反应,在治疗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合理应用达托霉素有效救治患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

谢京甫[8](2019)在《感染性心内膜炎216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E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IE发病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IE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培养、血清学检测、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等,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88.9%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其中非风湿性瓣膜病最常见(45.8%),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28.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仅为14.8%,11.1%IE患者无基础心脏病。亚组分析:(1)在23例非成人IE中,以先心病最常见(65.2%),其次是非风湿性瓣膜病(30.4%)。(2)在99例非风湿性瓣膜病合并IE中,最常见是二尖瓣疾病(55.6%),尤其是二尖瓣脱垂合并关闭不全,其次是主动脉瓣病(26.3%)。(3)在61例先心病合并IE中,无论是成人还是非成人,左至右分流先心病是最常见类型,成人二叶主动脉瓣IE(37.0%)比例明显高于非成人(6.7%)。(2)216例IE患者中有58例(26.9%)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占比分别是:心脏外科手术27例(46.6%),静脉吸毒史12例(20.7%),2型糖尿病患者10例(17.2%),癌症患者3例(5.1%),冠脉造影检查2例(3.4%),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3.4%),血液透析2例(3.4%)。(3)84.7%IE患者有发热症状,54.6%有心功能不全,15.7%发生栓塞,并且大多为单脏器栓塞(94.1%),25.0%有肾功能损害,3.2%发生急性肾衰竭。(4)52.8%IE患者有白细胞(WBC)增高,中度以上贫血有42.8%。(5)IE病人的血培养病原菌阳性率44.1%,其中链球菌占58.2%,葡萄球菌21.5%,肠球菌5.1%,真菌6.3%,其他菌8.9%。在无基础心脏病的IE患者中,44.4%血培养出葡萄球菌,33.3%培养出链球菌,22.2%为其他菌。(6)IE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83.4%。左心赘生物75.8%,右心赘生物18.7%,左右心均有赘生物5.5%。有基础心脏病IE病人赘生物主要发生在二尖瓣(40.1%)及主动脉瓣(33.3%),而无基础心脏病主要发生在三尖瓣(45.0%)及主动脉瓣(30.0%)。(7)68.5%的IE患者接受静脉抗菌药物治疗,31.5%的IE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外科手术治疗。(8)73.1%的IE患者达到临床治愈,22.7%的IE患者自动出院,院内死亡率4.2%。单因素分析示手术治疗及白细胞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相关(均P<0.05)。结论:(1)IE大多有基础心脏病,最常见为非风湿性瓣膜病,尤其二尖瓣脱垂合并关闭不全,先心病在非成人IE患者中最常见。(2)心脏外科或介入手术是IE主要危险因素,静脉吸毒、癌症、糖尿病、用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等也应引起重视。(3)发热是IE的主要症状,可伴贫血、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及栓塞等。(4)IE病原菌谱仍以链球菌为主,但葡萄球菌是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的主要病原菌。(5)超声心动图仍是IE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赘生物检出率高,赘生物的位置与心脏基础疾病有关。(6)IE住院临床治愈率仅73.1%,疗效有待提高,必要时早期外科手术可能有利减少住院死亡率。

董明亮[9](2019)在《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情况、心脏彩超和治疗、临床结局等因素,以期提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2009.01-2018.08)我院收治的、符合改良Duke确诊标准,且年龄大于14周岁的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病原学检查、抗生素应用、外科手术及转归等,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9.49±17.118岁,男女比例为2.97:1,男性为主。在高危因素中,78.3%患者至少合并有一种基础心脏病,其中非风湿性心脏病比例最高(39.1%),先天性心脏病次之(18.3%),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下降(12.2%);无基础心脏病比例增加(21.7%),心脏内人工材料置入占比亦有所上涨(10.4%),成为IE的高危因素之一。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99.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发现率为100%,以左心系统赘生物为主(85.2%),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尖瓣(Mitral valve,MV)(46.1%)。血培养阳性率为65.2%(73/112),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50.7%,37/73),其次为葡萄球菌(19.2%,14/73)。链球菌对青霉素依旧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0.5%)。万古霉素是应用最多的抗菌素(43.5%)。65.2%的患者至少伴有1项并发症。40.0%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院内死亡率为3.5%。结论:IE发病年龄呈增长趋势,基础心脏病分布变化显着。IE临床表现多样化,但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赘生物主要发生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易受累,与其所受的血流压力高相关。病原菌谱改变不明显,仍以链球菌感染为主。抗生素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IE的主要治疗手段。IE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总体预后尚可。提高对IE的认识是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王佳茂[10](2019)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相邻瓣膜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相邻瓣膜病理改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2017年间我院心脏外科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单个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于我科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共收集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32岁至79岁,平均年龄(50.88±11.14)岁,记录研究对象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史,同时抽取静脉血监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a)等。其中按照术中瓣膜冲洗液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5例(运用稀释的0.25%聚维酮碘纱布擦拭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B组24例(单纯运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后反复冲洗),全组患者均为首次进行心脏相关手术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心电图,胸部CT,经胸心脏彩超等检查。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大于等于2年,每年复查一次心脏彩超。结果:在本研究中,全组共59例患者无术中及术后死亡,随访时间≥2年。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无复发,随访过程中无再发。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瓣膜增厚组与瓣膜无增厚组两组间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54.45±13.41岁比45.86±7.62岁,P<0.05),两组间Lp(a)有统计学差异(220.32±106.10mg/L比157.51±93.31mg/L,P<0.05)。两组间的冲洗液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研究患者中,接受相邻瓣膜再次手术患者7例,均为接受第一次手术前彩超结果报告相邻瓣膜功能正常,第一次手术时运用稀释的0.25%聚维酮碘纱布擦拭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瓣周及心内膜腔,与单纯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后冲洗相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年龄增高、Lp(a)升高均能促使相邻瓣膜增厚,术中运用稀释的0.25%聚维酮碘与生理盐水冲洗瓣周及心内膜腔能增大相邻瓣膜增厚的可能性,因此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瓣膜能有效清除瓣周及心内膜腔微生物,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还能避免损伤瓣膜内皮细胞造成二次手术,单纯运用生理盐水擦拭后反复冲洗相较稀释的0.25%聚维酮碘纱布擦拭后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后冲洗有更好的预后,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二、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与内容
    3.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流行病学特点
    2.基础心脏病
    3.临床表现
    4.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情况
    5.超声心动图
    6.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
    7.本研究局限性及不足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IE的诊断
    3.2 IE手术时机选择
    3.3 IE手术方式
    3.4 IE 心外感染治疗
    3.5 典型病例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实验部分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第2章 讨论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学及手术治疗进展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学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主要临床表现
    2.2 病原微生物
    2.3 基础心脏病情况
    2.4 合并症
    2.5 超声心动图表现
    2.6 内外科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5)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2.1 病原菌类型鉴定
        2.2 耐药性分析
        2.3 链球菌DNA提取
        2.4 链球菌耐药基因检测
        5 链球菌耐药基因检出情况
结果
    1基本临床特点
    2临床表现
    3 病原菌类型检测
    4 耐药性分析
讨论

(6)2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3.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基本资料
    2.临床症状和体征
    3.收治科室
    4.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
    5.易感因素及既往心脏基础疾病
    6.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7.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讨论
    1.基本资料
    2.临床症状和体征
    3.收治科室
    4.IE的超声诊断
    5.IE的易感因素和心脏基础疾病
    6.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7.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和预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 一般情况
    二、 个人经历
    三、获奖情况

(7)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革兰阳性球菌的治疗现状
    1.1 革兰阳性球菌致病情况及预后
    1.2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现状
    1.3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药物
        1.3.1 链球菌
        1.3.2 肠球菌
        1.3.3 葡萄球菌
2 达托霉素药物特点
    2.1 简介
    2.2 作用机制
    2.3 达托霉素抗菌谱
    2.4 达托霉素的PK/PD
        2.4.1 药代动力学特点[34-35]
        2.4.2 药效动力学特点
3 达托霉素临床应用
    3.1 达托霉素在我国医保目录的适应证
        3.1.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S.aureus bactere-mia,SAB)
        3.1.1.1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血症的治疗
        3.1.1. 2 MRSA菌血症的治疗
        3.1.1.3剂量及疗程
        3.1.1. 4 其他措施
        3.1.2 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1.3 右心心内膜炎(MSSA、MRSA引起)
    3.2 达托霉素其他适应证
        3.2.1 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cSSTI)[58](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MRSA、VRE引起)
    3.3 达托霉素超说明书使用
        3.3.1 MSSA、MRSA左心自体瓣膜感染(LIE)
        3.3.2 MSSA、MRSA左心人工瓣膜感染(PVE)
        3.3.3 IE补救治疗
        3.3.4 MSSA、MRSA、肠球菌人工关节感染(PJI)
        3.3.5 细菌性骨髓炎
        3.3.6 VRE感染
        3.3.6. 1 心内膜炎
        3.3.6. 2 菌血症
        3.3.6. 3 腹腔感染
        3.3.6. 4 尿路感染
        3.3.6. 5 cSSTI
        3.3.6. 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4 达托霉素使用注意事项
    4.1 达托霉素耐药现状及机制
        4.1.1 耐药现状
        4.1.2 耐药机制[91-93]
        4.1.2.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4.1.2. 2 肠球菌
    4.2 达托霉素临床使用评估[94-96]
    4.3 达托霉素主要不良反应
        4.3.1 肌酸激酶升高
        4.3.2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4.3.3二重感染
    4.4 药物相互作用
    4.5 特殊人群用药
        4.5.1 老年人
        4.5.2 儿童
        4.5.3 妊娠及哺乳[104]
        4.5.3. 1 妊娠期
        4.5.3. 2 哺乳期
    4.6 达托霉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4.7 达托霉素卫生经济学评价
    4.8 达托霉素超说明书使用的伦理与管理建议

(8)感染性心内膜炎216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超声心动图诊断
    4 病原菌的判别及药敏试验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相邻瓣膜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观察指标
    2 手术相关
        2.1 手术适应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D]. 龙相君. 青岛大学, 2021(02)
  •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D]. 雷浩.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D]. 李杨. 山东大学, 2020(04)
  • [4]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J]. 李杨,王中素,刘鲁祁,刘天起,王东,柳雪,王明华,侯应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6)
  • [5]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 陈虹,高单,刘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03)
  • [6]2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 焦炜亮.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J]. Expert Panel for Compiling Expert Opinion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ptomycin;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Evidence-Based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Research Hospital Associatio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11)
  • [8]感染性心内膜炎216例的临床分析[D]. 谢京甫.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9]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D]. 董明亮.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相邻瓣膜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D]. 王佳茂.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