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放射性保留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

肾皮质放射性保留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

一、定量测定肾皮质放射性滞留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宇平[1](2021)在《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对单侧肾积水介入治疗分肾GFR评估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结合双血浆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成人单侧肾积水介入治疗分肾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在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成人单侧上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79例,均行介入手术解除梗阻。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得到双肾肾图及Gates′法测定GFR(记为gGFR),同时行双血浆法测定GFR(记为dGFR)。基于肾图的分肾比值,依据介入治疗前患侧肾脏的dGFR将患者分为3个组:轻中度组:40>dGFR≥20 ml·min-1·1.73m-2,34例;重度组:20>dGFR≥10ml·min-1·1.73m-2,24例;极重度组:dGFR<10 ml·min-1·1.73m-2,21例。术后复查肾动态显像和dGFR,分析介入手术后各组患肾GFR恢复值(?gGFR、?dGFR)及疗效评价。采用χ2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轻中度组与极重度组患肾术后Gates′,法、双血浆法GFR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tes′法t值:2.656、2.544;双血浆法t值:2.418、3.335,均P<0.05);重度组患肾术后两种方法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ates′法t值:1.243;双血浆法t值:1.270,均P>0.05)。2、轻中度、重度与极重度组患肾功能恢复值?gGFR分别为(4.33±9.51)、(2.21±8.70)、(3.94±7.09)ml·min-1·1.73m-2,?dGFR分别为(3.07±7.41)、(2.08±8.03)、(3.82±5.25)ml·min-1·1.73m-2(F值:0.445、0.341,均P>0.05)。以分肾比值>5%基础值为手术治疗后分肾功能改善,三组改善率分别为35.3%(12/34)、33.3%(8/24)、47.6%(1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5)。3、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示3组术前及术后两种方法测得患肾GFR相关性较好(术前:r=0.628、0.675、0.819,术后:r=0.797、0.901、0.912,均P<0.01);轻中度与重度组两种方法测得GFR结果一致性欠佳,而极重度组两种方法测得GFR结果一致性较好。4、以术后复查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术后GFR恢复值及改善率均无统计学意义(F=0.563、2.322;χ2=2.092,均P>0.05)。结论:1、单侧肾积水患者术前分肾功能受损状态不能单独预测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2、单侧上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肾GFR评价,Gates′法整体高估GFR,以双血浆法测定GFR结果结合肾动态显像分肾功能较为合适。3、Gates′法较双血浆法测定GFR有一定局限性,但可推荐用于极重度肾积水功能受损患者介入手术前后GFR评价。

曹琳[2](2019)在《CT技术评价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利用CT尿路造影定量评价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单肾功能目的:研究利用CT尿路造影定量分析评价肾肿瘤及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单肾GFR的临床价值,以SPECT肾动态显像盖茨(Gates)法获得的GFR作为参考标准。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肾肿瘤或积水患者,收集其CTU和SPECT肾动态显像影像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Bland-Altman作图法,将单肾CT-GFR与Gates-GFR进行比较,验证CT-GFR在单肾组、肿瘤组、积水组和健康组的准确性,并对Gates-GFR和CT-GFR与RP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肾CT-GFR(48.76±18.50)ml·min-1·1.73m-2与单肾Gates-GFR(45.68±17.95)ml·min-1·1.73m-2之间配对差异为(3.10±11.48)ml·min-1·1.73m-2,P<0.05,显示6.8%轻微系统性高估,在单肾CT-GFR和单肾Gates-GFR之间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0.802,P<0.001)和一致性(±22.50 ml·min-1·1.73m-2,±49.2%测量偏差);肿瘤组、积水组、健康组CT-GFR与Gates-GFR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916、0.80;P值均<0.001),并且一致性良好;与RP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CT-GFR与肾实质体积(renal parenchymal volume,RPV)的相关性均优于Gates-GFR与RPV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证明了利用CTU测定单肾GFR的可行性,验证该方法在肾肿瘤和梗阻性肾积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证明CT-GFR较Gates-GFR与RPV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因此该一站式CT技术尽管有轻微系统性高估,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临床上测量单肾GFR的重要替代方案。二、肌酐法和基于CT技术测定体积的GFR估算方程在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中适用性评估目的:应用CT 3D后处理技术测量肾脏及泌尿系统体积,并比较分析肌酐法和基于CT技术测量体积的GFR估算方程在评估肾肿瘤和积水患者GFR的适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40例肾肿瘤和积水患者的血清学以及影像学资料,以SPECT肾动态成像Gates法获得的GFR(Gates-GFR)为参考标准,应用四种基于肌酐的GFR估算方程(C-G方程、CKD-EPI方程、简化MDRD方程和修订MDRD方程)和三种CT技术测量体积的GFR估算方程(Herts-GFR方程、Choi-GFR方程、CT-GFR方程)计算得到的GFR作为估算的GFR(e GFR),比较e GFR与Gates-GFR的相关性、偏差、准确度和一致性。结果:40例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Gates-GFR水平为(91.30±23.70)ml·min-1·1.73m-2。四种肌酐方程e GFR与Gates-GFR的Pearson相关系数范围在0.4470.602(P<0.05),其中C-G方程相关系数最高,为0.602;三种体积方程e GFR与Gates-GFR的Pearson相关系数范围在0.5210.751(P<0.05),CT-GFR与Gates-GFR相关系数最高,为0.751。同时CT-GFR与Gates-GFR的偏差最小、10%符合率最高,为5.72 ml·min-1·1.73m-2和47.5%,同时Bland-Altman图显示CT-GFR方程一致性区间最小。结论:基于CT技术测量体积的GFR估算方程较肌酐方程更适合于肾肿瘤和积水患者GFR的估算,且CT-GFR适用性最佳。

王维[3](2019)在《功能磁共振评估移植肾纤维化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如移植肾排斥反应、新发/复发的肾小球疾病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移植肾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移植肾活检虽是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本身是一项有创操作,有移植肾出血、肾周感染甚至是移植肾破裂等潜在风险。肾脏纤维化是决定移植肾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评估需借助肾活检来明确。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肾活检本身具有的侵入性使得其尚未得到普遍开展。故而无创性地评估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移植术后众多并发症中,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能够显着的缩短移植肾存活时间。血肌酐水平是临床上肾移植患者术后随访最常用来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指标,但是移植肾ABMR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使用肌酐评估移植肾功能敏感性差。虽然血清中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的存在是诊断移植肾ABMR的重要依据,但是其特异性较差,DSA阳性(DSA+)的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无ABMR并不少见。目前移植肾活检仍被认为是诊断ABMR和评估其病理损伤程度的金标准。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无创性地测量人体组织、器官多种生理病理参数,并以此来对脏器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常用于肾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包括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imaging,BOLD)的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BOLD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之间的比例间接反应组织的氧合状态;ASL通过标记动脉中流动血液的氢质子来定量组织的血流灌注量;DWI可以分析水分子的运动速度间接反应组织微结构。既往研究提示这些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可以用于评估肾功能,但是鲜有将其与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相结合来评判移植肾的间质纤维化及ABMR中微循环损伤的研究。第一部分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目的:以移植肾活检病理为标准,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48例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移植肾指征活检且病理证实有移植肾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经移植肾常规活检证实为正常肾组织的20例肾移植患者。在GE MR750 3.0 Tesla磁共振仪上采集所有患者的BOLD、ASL和DWI图像,并使用ADW 4.6工作站中的Functool软件包中的后处理软件生成相应的磁共振功能图像,得到相应功能磁共振参数的数据。所有移植肾穿刺标本经Masson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行全切片数字病理扫描,用Aperio软件分别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根据Banff标准,将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分为ci 0(纤维化<5%)、ci 1(纤维化5-25%)、ci 2(纤维化25-50%)和ci 3(纤维化>50%)。正常移植肾皮、髓质功能磁共振指标的比较使用配对Student t检验。利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检验检测功能磁共振参数与间质纤维化、管周毛细血管密度等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功能磁共振指标独立以及联合临床指标诊断不同程度纤维化的能力。结果:1.正常移植肾皮质的ASL(皮质191.1±45.5ml/min/100g v.s.髓质25.8±7.9 ml/min/100g,P<0.001)、ADCT(皮质2.23±0.17×10-3mm2/s v.s.髓质2.04±0.19×10-3mm2/s,P=0.03)和fp(皮质0.382±0.054 v.s.髓质0.351±0.060,P<0.001)均显着高于髓质,而髓质R2*则明显高于皮质(皮质16.3±1.8Hz v.s髓质30.1±4.0Hz,P<0.001)。2.移植肾损伤组主要病理诊断以移植肾排斥反应和新发/复发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该组皮质ASL、ADC、fp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皮质R2*则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在移植肾损伤组中,皮质ADC、R2*与移植肾间质纤维化显着相关;皮质ASL、fp均与管周毛细血管密度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皮质ADC、R2*、ASL和fp区分≤Banff ci 1和≥Banff ci 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74、0.86和0.82;区分≤Banff ci 2和Banff ci 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7、0.88和0.88。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e GFR、ADC、R2*和fp均为预判纤维化的独立因子。在e GFR(r2=0.48)的基础上加用功能磁共振指标可显着提升预判纤维化的能力(r2=0.69)。5.联合使用ADC、fp和ASL早期发现轻度纤维化,曲线下面积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34、93.6%和78.1%;联合使用e GFR、ADC和蛋白尿水平识别重度纤维化,曲线下面积为0.926、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6.6%。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无创性评估移植肾的纤维化。第二部分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目的:探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ABMR的早期发现及病理病变评估中的价值。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可疑ABMR(DSA+但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59例DSA+且移植肾活检病理证实为ABMR的患者、6例DSA+但移植肾活检提示为正常肾组织的患者(Normal/DSA+)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18例DSA-、移植肾功能稳定且行移植肾常规活检的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定义为活检时血肌酐上升不超过基线水平的25%。所有患者均行BOLD、ASL和DWI检查,并使用Functool软件包中的后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各功能磁共振参数指标。由两名病理医师对移植肾穿刺标本病理病变按照Banff2015标准进行相应地评分。移植肾穿刺组织经CD34免疫组化染色、全切片数字扫描后,利用Aperio软件分析管周毛细血管密度和平均单个管周毛细血管的大小。使用Student 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组间的差别。三组或以上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Wallis检验。利用ROC曲线评估功能磁共振指标早期发现移植肾ABMR的能力。结果:1.59例ABMR中有2例合并有移植肾积水和移植肾动脉狭窄而被排除,故最终有57例ABMR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8例移植肾功能稳定者和39例移植肾功能受损者。2.移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的病理病变并不轻微,体现在其微循环炎症评分与移植肾功能受损ABMR组无统计学差异。3.功能磁共振在移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中即可显示移植肾皮质缺血、缺氧,移植肾功能受损组皮质缺血更为显着。4.移植肾皮质ASL与微循环炎症评分(ρ=-0.65,P<0.001)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r=0.47,P<0.001)显着相关。5.Normal/DSA+和对照组之间皮质血流灌注水平和组织氧合状态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着高于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组。6.功能磁共振成像区分Normal/DSA+和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特异性为88.9%,敏感性为100%。结论:移植肾功能正常的ABMR病理改变并不轻微。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探测到微循环损伤从而早期发现此类ABMR。功能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对存在DSA但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的临床决策。

李卓文[4](2019)在《不同公式计算肾脏深度对Gates法测定GFR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CT图像上实际测量的肾脏深度为评价标准,评价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对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以及肾脏深度的计算结果与腰围因素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间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肾动态显像患者93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4例,年龄16~89岁,平均55.68±14.53岁。所有患者按《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提出的腰围标准进行分组,腰围正常组:共收集42例,其中男性19例,平均年龄49.11±17.39岁;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87±15.07岁。腰围超常组:共收集51例,其中男性30例,平均年龄55.33±12.83岁;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71±12.11岁。所有患者于检查当日测量并记录年龄、身高、体重及腰围等个人信息。对93例患者行肾动态显像,显像完成后保持体位行肾区CT扫描。检查完成后分别使用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计算肾脏深度的预测值,并在CT图像上实测肾脏深度。分别将测算出的三组肾脏深度结果代入图像处理工作站计算相应的左、右肾eGFR。应用SPSS20.O及MedCalcv18.11.3统计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将两组患者使用Tonnesen公式和李乾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eGFR与CT校正结果行配对资料t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Bland-altman法行一致性分析,所有数据使用偏倚(d±Sd);以及一致性界限(d±1.96Sd)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腰围正常组中李乾公式计算的左、右肾脏深度与CT图像上测量的左、右肾脏深度最为接近,无统计学差异(t=0.59、1.23,P>0.05);而Tonnesen公式计算的左、右肾脏深度低于CT实测的肾脏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15.17,P<0.01)。腰围超常组中李乾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较CT测量的肾脏深度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3.74,P<0.01);Tonnesen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明显低于CT实测肾脏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12.81,P<0.01)。腰围正常组中李乾公式得出的eGFR,与CT校正得出的eGFR结果最为接近,无统计学差异(t=1.06、0.93,P>0.05);而Tonnesen公式得出的eGFR较CT测量值校正的eGFR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12.98,P<0.01)。腰围超常组中李乾公式得出的 eGFR较 CT校正后得出的 eGFR偏低(t=-3.81、-4.09,P<0.01);Tonnesen公式得到的eGFR明显低于CT校正的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11.79,P<0.01)。腰围正常组的一致性分析:李乾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eGFR与CT测量的肾脏深度及相应eGFR之间偏倚很小,肾脏深度偏倚为左肾0.06±0.55、右肾0.09±0.47,肾脏深度一致性界限为左肾-1.03~1.05、右肾-0.83~1.02;eGFR偏倚为左肾1.01±7.72、右肾1.54±7.67,一致性界限为左肾-14.1~16.16、右肾-13.49~16.57;以上数据的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onnesen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eGFR与CT校正结果对比偏倚较大,肾脏深度偏倚为左肾-1.29±0.59、右肾-1.27±0.52,肾脏深度一致性界限为左肾-2.44~-0.14、右肾-2.27~-0.26;eGFR偏倚为左肾-14.32±7.90、右肾-16.00±7.60,eGFR-致性界限为左肾-29.82~1.17、右肾-1.05~-30.95,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腰围超常组的一致性分析:李乾公式、Tonnesen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eGFR与CT校正结果对比均出现较大程度的偏倚,以Tonnesen公式的偏倚增大更为显着。李乾公式肾脏深度偏倚为左肾-0.66±1.17、右肾-0.67±1.22,一致性界限为左肾-2.92~1.59、右肾-2.99~1.65;李乾公式eGFR偏倚为左肾-7.86±14.18、右肾-8.55±13.88,一致性界限为左肾-35.58~19.85、右肾-35.73~18.61。Tonnesen公式肾脏深度偏倚为左肾-2.41±1.12、右肾-2.28±1.17,一致性界限为左肾-4.62~-0.20、右肾-4.60~0.03;Tonnesen公式eGFR偏倚为左肾-23.81±13.71、右肾-23.86±13.41,一致性界限为左肾-50.67~3.04、右肾-50.15~2.43。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时,使用李乾公式可较好的预测肾脏深度,从而显着提高Gates法计算GFR的准确性。而当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时,李乾公式及Tonnesen公式计算结果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此时可借助CT图像或其他方法获取的肾脏深度来进行校正,以提高Gates法计算GFR的准确性。

徐英进[5](2018)在《兔肾VX2肿瘤和人肾肿瘤标本EPR效应的CT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肾癌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列居第二位。肾脏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对于典型病变正确诊断率达95%以上,但对于偶然发现的小病变及不典型病变的误诊时有发生。据报道大约30%直径小于2厘米和20%直径大于4厘米的肾脏肿块术后报告属于良性,对约16%到33%的良性病变进行了不必要的肾脏切除。提高肾脏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对于临床和影像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成为影像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血管通透性增强和滞留效应(EPR效应)由日本学者Hiroshi Maeda于1986年发现并提出。EPR效应是纳米医学高特异性和选择性的理论基础。胶束等纳米载药体系通过EPR效应跨过血肿瘤组织屏障,实现在肿瘤组织内的被动或主动靶向蓄积,提高肿瘤的诊断或者治疗效果。血肿瘤组织屏障的异质性因肿瘤所在器官的不同而差异显着。而肾脏与其泌尿功能相适应存在血尿屏障,且肾血流量十分丰富,但肾内血流量分布却非常不均匀。肾脏血管床有两套相互串联的毛细血管网,两者由出球小动脉相串联。当肾肿瘤破坏了正常肾组织后所形成的血肿瘤组织屏障也有别于其他脏器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在其他器官,血管紧张素Ⅱ可以选择性增强肿瘤血管通透性和肿瘤的血流,提高大分子药物的肿瘤EPR效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引起出球小动脉收缩,对正常肾和肾脏肿瘤血流分布的影响可能有别于其他脏器,具有其独特的影像学表现,了解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肾脏肿瘤的EPR效应。研究发现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础研究,到了临床肿瘤研究阶段却无法完美复制,尽管许多药物在动物实验时疗效显着,但到了临床试验时却疗效不佳,许多甚至到了三期临床阶段而不得不停止其研究工作。这致使学者们发生热烈争议,甚至怀疑肿瘤EPR效应是否真实存在。首先,本研究联合灌注CT成像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研究肾脏血肿瘤组织屏障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肿瘤及双侧正常肾组织血流再分布的影响,以期提高肾脏小病变的术前正确诊断水平。其次,通过宝石能谱CT测量不同浓度普罗碘胺标记的纳米胶束中的碘含量,评估能谱CT测量胶束含量的准确性。观察胶束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为肾VX2肿瘤的EPR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奠定基础。再次,通过宝石能谱CT测量普罗碘胺标记的纳米胶束中的碘含量,观察胶束在肿瘤中的富集过程,对胶束在兔肾VX2肿瘤的EPR效应进行定量研究。最后,采用与人类在体肿瘤非常近似的人肾脏肿瘤标本为实验对象,进行不同粒径高分子纳米胶束载体与肿瘤组织EPR效应关系的研究,回答肿瘤EPR效应是否真实存在这一热点问题。研究得到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课题四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对兔VX2肾内肿瘤血流分布影响的灌注CT和CTA评价目的:联合灌注CT成像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正常肾组织和肾脏肿瘤组织的血流分布的影响,阐明血管紧张素Ⅱ对早期肾脏肿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空白对照):自体肾周脂肪组织植入左肾切口;B组(阴性对照)和C组(血管紧张素Ⅱ):新鲜VX2肿瘤组织植入左肾切口。A和B组直接进行灌注扫描,C组进行血管紧张素II灌注CT扫描。测量肿瘤组织、CAT、CDT、RRC和PVM的BF、BV、MTT和PS值,计算RPS。测量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SDT、TTP和MID。灌注CT的薄层数据进行VR和MIP成像,观察双肾及肾血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A和B组相比,血管紧张素II显着延长了LRV的SDT,延长了RRA、LRA和LRV的TTP,使AA、RRA和LRA的MID增宽。与A组正常肾皮质相比,B组肿瘤组织的BF、BV和PS值显着下降(P<0.001,P=0.001,P=0.041,LSD-t),MTT延长(P=0.079,LSD-t),RPS增加(P<0.001,LSD-t)。与B组相比,血管紧张素II没有使C组肿瘤的BF、BV、MTT和PS值发生显着改变,只有RPS从83.23±29.17%升高至120.94±31.84%(P=0.007,LSD-t)。与B组相比,血管紧张素II显着增加CDT(P=0.019,LSD-t)和RRC(P=0.003,LSD-t)的RPS值,降低CAT、CDT和RRC的BF值(P<0.001,P=0.010和P<0.001,LSD-t),而CAT、CDT和RRC的BV、PS和MTT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小结:灌注CT能够准确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正常肾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血流分布的影响,阐明血管紧张素Ⅱ对早期肾脏肿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II主要引起出球小动脉收缩,使原本可能进入肿瘤组织的血流,更多的进入了肾小球内,导致肾内肿瘤的血流并没有如同其他脏器肿瘤般增加,反而有所减少。血管紧张素II选择性增加肿瘤组织和CAT的RPS,RPS可以做为一个更有效的灌注参数,有助于提高肾脏早期不能明确诊断病变的术前正确诊断水平。肾肿瘤周围存在血瘤屏障,不仅表现在超微形态结构的异常,更主要的是功能上的差异,血管紧张素Ⅱ使CAT的BF明显降低、RPS值显着升高。第二部分:能谱CT对普罗碘胺标记胶束兔体内代谢的初步观察目的:通过宝石能谱CT测量不同浓度普罗碘胺标记的纳米胶束中的碘含量,评估能谱CT测量胶束含量的可行性。观察胶束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为肾VX2肿瘤的EPR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1.由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史林启教授课题组负责普罗碘胺标记胶束的制备。2.将100 nm胶束配制成不同浓度,利用CT能谱技术测定胶束溶液碘密度值(IC)和CT值,求IC和CT值与胶束浓度之间的线性方程。3.胶束的代谢:雄性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为碘佛醇和100nm胶束两组。首先进行基线能谱CT扫描,扫描范围上自肝顶下至膀胱。然后将碘佛醇和100nm胶束的IC值均配置成7 mg/ml,取25ml药物经耳缘静脉注射,然后于5min、10min、30min、1h、2h、3h、4h、5h、6h进行动态能谱CT扫描。同时采血3ml,测量血液中IC值,之后回注到兔体内。测量肝脏、胆囊、肾乳头区或肾盏的IC值并绘制动态演变曲线,计算AUC、TTP和IC峰值。结果:IC值与胶束浓度两者成线性正相关,IC值线性方程:Y=1.403*X+0.8123,r=0.9909,P<0.0001。血液中的碘佛醇30min时已经基本被肾脏清除;100nm胶束血液IC值下降非常缓慢,到6h时,IC值仍然高达9.69±0.93(100μg/cm3)。胶束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主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能够满足肿瘤EPR效应的能谱CT研究。小结:碘浓度的测量值与胶束浓度间成明显线性正相关。所用胶束血液循环时间长,安全无毒,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能够满足肿瘤EPR效应的能谱CT研究。第三部分:兔肾VX2肿瘤EPR效应的能谱CT研究目的:通过宝石能谱CT测量普罗碘胺标记的纳米胶束中的碘含量,观察胶束在肿瘤中的富集过程,对胶束在兔肾VX2肿瘤的EPR效应进行定量研究。方法:1.胶束剂量对活体肿瘤EPR效应的影响:雄性VX-2肿瘤模型兔6只随机分为2 ml和10 ml胶束两组。于注射药物前和注药后各时间点进行能谱CT扫描,最后进行灌注CT扫描。测量肿瘤组织IC值,计算AUC、TTP和IC峰值。2.胶束粒径对活体肿瘤EPR效应的影响:雄性VX-2肿瘤模型兔24只随机分为80nm、100nm、150nm和170nm胶束四组。扫描方案和数据处理同前。3.离体肿瘤的EPR效应:雄性VX-2肿瘤模型兔18只随机分为45nm、70nm和130nm胶束三组。行左肾切除术,将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分别与药物蠕动泵、静脉流出液收集器和尿液收集器相连接。取1 ml胶束和50 ml的HTK液混匀,通过药物蠕动泵经肾动脉对兔离体肾VX-2肿瘤进行循环灌注。扫描方案和数据处理同前。结果:随着胶束剂量的增大,血液中胶束浓度增高,肿瘤组织的AUC和IC峰值均增大,TTP延长。在同等剂量时,随着胶束粒径的增大,活体兔肾VX-2肿瘤的TTP从80nm的2.5h延长到170nm的3.5h,80nm、100nm、150nm和170nm四组粒径胶束在肿瘤的AUC和IC峰值没有明显区别(P>0.05)。在同等剂量时,45nm、70nm和130nm三种粒径胶束在离体肿瘤的EPR效应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70nm和130nm两组的AUC和IC峰值均明显高于45nm胶束(P<0.05)。随着胶束粒径的增大,TTP从45nm胶束的2h延长到130nm胶束的3h。小结:增加胶束的剂量,可以使胶束的肿瘤EPR效应的AUC和IC峰值升高,TTP延长。胶束通过血肿瘤屏障的能力与胶束粒径成反比,粒径越大,阻力越大,肿瘤EPR效应达到饱和所需时间越长。离体肿瘤的胶束富集曲线呈速升平台型;受血液屏障和肝脾等RES系统影响,活体肿瘤的胶束富集曲线呈缓升缓降型。实验证明肿瘤EPR效应客观存在。第四部分:人肾肿瘤标本EPR效应的能谱CT初步观察目的:本研究将采用与人类在体肿瘤非常近似的人肾脏肿瘤标本为实验对象,进行不同粒径高分子纳米胶束载体与肿瘤组织EPR效应关系的研究,回答肿瘤EPR效应是否真实存在这一纳米医学的热点问题。方法:采用队列设计,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肾脏肿瘤标本33只,随机分为三组:45 nm胶束组、70 nm胶束组和130 nm胶束组。将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分别与药物蠕动泵、静脉流出液收集器和尿液收集器相连接。取胶束原液3 ml和HTK液300 ml混匀,通过药物蠕动泵以20 ml/min的速度经肾动脉对人肾脏肿瘤标本进行循环灌注。于注射药物前和注药后1h、2h、3h、4h、5h和6h进行能谱CT扫描。扫描方案同前。测量肿瘤组织IC值,计算AUC、TTP和IC峰值。取第三部分离体兔肾灌注前和开始药物灌注后1h、2h、3h、4h、5h和6h数据进行人和兔离体肾肿瘤AUC、TTP和IC峰值对照观察。结果:在同等剂量时,45nm、70nm和130nm三种粒径胶束在人离体肾肿瘤标本的富集曲线形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130nm胶束曲线略高于45nm和70nm胶束的变化曲线。130nm组AUC明显高于45nm和70nm组(P<0.01,LSD-t检验),45nm和70nm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LSD-t检验)。130nm组IC峰值高于45nm组(P<0.05,LSD-t检验)。TTP介于3-4h之间。70nm和130nm胶束在兔离体肾VX-2肿瘤的AUC远大于人离体肾肿瘤标本(P<0.01,student-t test)。45nm胶束在人肾肿瘤标本的AUC高于兔离体肾肿瘤(P<0.05,student-t test)。三种粒径胶束在人离体肾肿瘤标本的TTP普遍比兔肾肿瘤长。三种粒径胶束人和兔肾肿瘤的IC峰值均无明显差异。小结:人和动物肾脏肿瘤实验均证明肿瘤EPR效应客观存在,胶束通过人肾血肿瘤屏障的能力与胶束粒径成反比,粒径越大,阻力越大,肿瘤EPR效应达到饱和所需时间越长。与实验动物相比人肾肿瘤EPR效应更为复杂,AUC低、IC峰值相同、TTP较长。结论:1.通过灌注CT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正常肾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血流分布的影响,阐明血管紧张素Ⅱ对早期肾脏肿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作用机制。2.血管紧张素II选择性增加肿瘤组织和CAT的RPS,RPS可以做为一个更有效的灌注参数,有望用于肾脏早期肿瘤的鉴别诊断。3.人和动物肾脏肿瘤实验均证明肿瘤EPR效应客观存在,与实验动物相比人肾肿瘤EPR效应比较复杂。4.肿瘤EPR效应与胶束的剂量正相关,与胶束粒径成反比,粒径越大,阻力越大。离体肿瘤的胶束富集曲线呈速升平台型,活体肿瘤的胶束富集曲线呈缓升缓降型。

刘国兵,石洪成[6](2018)在《泌尿系统核医学第一部分:放射性药物、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肾脏显像可为疑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功能信息,然而这种方法却没得到充分使用。为了充分发挥核素肾脏显像的实用价值,核医学科医师要清楚了解临床关注的问题,重视质量控制,注重图像采集细节,并规范图像解读,通过数据在报告中清楚、明了地回答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该综述涵盖了检查前需提供什么信息、目前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的优缺点,讨论了确保检查结果可靠所需的必要质控元素,总结了测量肾功能的方法,并着重推荐和介绍了一些定量分析参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虽然内容主要围绕成人展开,但在某些方面也适用于儿童。

李娇,任克[7](2015)在《CT评价肾功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肾脏疾病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前必须进行肾功能的评估。除了常规取血液样本通过检验方法测定肾功能外,在医学成像方面,亦出现了多种评估方法,其中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检查已成为测定肾功能的金标准,并且随着CT技术的发展,其在评估肾形态的基础上可同时评估肾功能,半定量或定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为术前的临床评估提供更多的生理学指标。现就CT对肾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王朋,崔邦平,代文莉,胡涛,严凯,胡伟,蒋长斌[8](2013)在《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动态显像ROI的合理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肾积水患者肾动态显像时感兴趣区(ROI)应如何选择。方法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45例患者分别以全肾及肾皮质作为ROI,用Gates法计算GFR值,并与同期检测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检查前准备及较高的核素弹丸注射质量。结果随积水程度加重,由2种ROI计算的GFR均下降,同期24 hUmAlb、24 hPro均升高。整体上看,与全肾ROI相比,采用肾皮质ROI计算的GFR值与24 hUmAlb、24 hPro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一种无创伤、灵敏、准确评价肾功能的检查方法。在上尿路梗阻放射性核素滞留的患肾,设定全肾ROI所测的GFR可能低估了梗阻肾功能受损的程度,采用肾皮质ROI是更合理的选择。

李进中[9](2013)在《上尿路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可恢复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的患肾功能损害程度及梗阻解除术后患肾功能可恢复程度,为临床上上尿路梗阻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手术)及预后提供一个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单侧上尿路梗阻致患侧肾脏不同程度肾积水病例6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静脉肾盂造影(必要时行逆行肾盂造影)、泌尿系超声、泌尿系CT及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以确立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的患肾功能损害程度。根据结果分为三组:轻度组:GFR20-40ml/min/1.73m2,梗阻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盂扩张但肾盏无扩张;中度组:GFR10-20ml/min/1.73m2,梗阻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盂扩张、肾盏扩张;重度组:GFR<10ml/min/1.73m2,梗阻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盂扩张,肾盏严重扩张,集合系统成调色盘状。每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解除梗阻,于术后3个月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泌尿系CT及超声、尿常规、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了解分肾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及患肾实质厚度与患肾GFR之间的关系,收集上尿路梗阻解除前及解除梗阻3个月后相关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应用Pearson法分析。结果对所有入选病例上尿路梗阻解除前后分肾GFR及肾血浆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健侧肾脏功能:轻度组梗阻解除前后GFR没有显着性变化;中度组梗阻解除前后GFR部分出现代偿性增高;重度组梗阻解除前后GFR均代偿性显着增高。梗阻侧肾脏功能:轻度损害组解除梗阻3个月后GFR基本恢复正常;中度损害组解除梗阻3个月后GFR有部分恢复;而重度损害组解除梗阻3个月后GFR恢复不明显,三组病例梗阻解除前后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梗阻侧肾实质厚度与梗阻解除3个月后患侧GFR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92,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上尿路梗阻致慢性肾功能损害,当患侧肾功能轻、中度受损(GFR>10ml/min/1.73m2)时,梗阻解除后患肾GFR有较显着恢复,应尽量采用解除梗阻、保留患肾的手术治疗方法;肾功能若严重受损(GFR≤5ml/min/1.73m2)时,且术前CT提示肾实质<2.5mm者,解除梗阻后GFR无显着变化,患肾无保留价值,若对侧功能良好,可选择手术切除患肾以减少肾性高血压、反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杨雅淇[10](2013)在《肾动态显像评价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肾功能损害患儿的预后与转归》文中提出2008年,我国发生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该事件致大量婴幼儿患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及泌尿系积水,且部分患儿引起了严重的肾功能损害,这些患儿的预后及转归情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肾动态显像既可显示双肾位置、大小与形态,又能对肾血流灌注、功能动态及上尿路通畅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特别是在判断肾实质功能方面具有敏感性高、准确性好又可测定分肾功能的优点,因而成为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患病当时部分肾功能损害患儿进行肾动态显像,辅以泌尿系超声、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尿常规一系列检查,并对患儿肾动态显像结果与三年前进行对比分析,探访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肾功能损害患儿的预后与转归情况。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可借鉴的处理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10-2008.12因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或积水,在我院行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tehchnetium-99m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99mTc-DTPA)“F-15”(显像前15min注射利尿剂)利尿肾动态显像的35例患儿于2011年进行随访,成功随访到29例患儿。其中,男18例,女11例;患病当时年龄(4-59)个月,平均年龄(10.31±3.5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儿住院期间资料、出院后诊疗情况,同时行99mTc-DTPA“F-15”利尿肾动态显像,并行泌尿系超声、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尿常规检查。1肾动态显像所有随访患儿,正常进食、饮水,检查前30min饮水10ml/kg体重,检查前15min注射利尿剂1mg/kg体重,并于检查前排空膀胱。患儿取仰卧位,采集后位影像。视野包括双肾、膀胱。“弹丸”式注射99mTc-DTPA后即刻使用美国GE公司InfiniavcHawkeye II SPECT/CT显像仪进行动态采集。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技术分别勾画出双肾轮廓、肾外本底、腹主动脉区,通过计算机软件(儿童)生成肾血流灌注曲线、肾图及有关定量参数,求出分肾血流灌注率(perfusion)、2-3min高峰摄取率(uptake)、半排时间(half time, C1/2)、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 GFR)、肾皮质残留活性(renal cortex residual activit, R20/RmaxR20/3)。通过对患儿三年前后肾动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对相应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三聚氰胺患儿分肾功能的变化情况。2其他2.1泌尿系超声观察患儿肾脏的大小、实质厚度、有无结石、积水及肾盂分离。2.2血清学检查患儿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镁离子(Mg2+)、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2.3尿常规患儿均采集晨起清洁中段尿,测定尿比重、尿PH值、镜下红细胞、镜下白细胞、尿蛋白。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35例入选患儿,成功随访29例患儿。患病当时肾动态显像结果示:22例患儿为单侧肾功能受损,7例患儿为双侧肾功能受损,共36个患肾。其中,4个患肾为分肾功能正常,排泄功能受损;13个患肾为分肾功能轻度受损,伴排泄功能受损;16个患肾为分肾功能中度受损,伴排泄功能受损;3个患肾为分肾功能重度受损,伴排泄功能受损。2肾动态显像2.1图形结果29例患儿36个患肾中的35个患肾功能好转(35/36,占97.22%);其中28个患肾功能恢复正常(28/36,占77.78%)。其余1个患肾功能无变化(1/36,占2.78%)。2.2定量参数结果①22例单侧肾功能受损患儿患肾perfusion、uptake的变化情况:患病当时perfusion为(43.93±6.89)%,三年后为(48.09±7.4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6, P=0.012<0.05)。其中15个患肾perfusion增加,7个患肾perfusion减小。患病当时uptake为(41.09±7.10)%,三年后为(45.88±10.1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0, P=0.002<0.05)。其中19个患肾uptake增加,3个患肾uptake减小。②29例随访患儿患肾GFR、R20/Rmax、R20/3变化情况:患病当时G F R为(49.04±12.89) m l/m i n,三年后为(56.98±11.18)ml/min,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1, P=0.001<0.05)。其中28个患肾GFR增加,8个患肾GFR减小。患病当时R20/Rmax为(0.73±0.17)%,三年后为(0.52±0.1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9, P=0.000<0.05)。其中30个患肾R20/Rmax减小,6个患肾R20/Rmax增加。患病当时R20/3为(0.87±0.40)%,三年后为(0.57±0.1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 P=0.000<0.05)。其中31个患肾R20/3减小,5个患肾R20/3增加。③C1/2的变化情况:患病当时29例患儿的36个患肾均为C1/2>20min;三年后28个患肾C1/2<10min,7个患肾C1/2介于10-20min之间,1个患肾C1/2>20min。④22例单侧肾功能受损患儿患病当时患肾perfusion及uptake水平与GFR变化值的关系:患病当时患肾perfusion水平与GFR变化值具有正相关性(rs=0.478, P=0.024<0.05);uptake水平与GFR变化值未见明显相关性(rs=0.112, P=0.619>0.05)。⑤患肾GFR变化值与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时间的关系:左、右两侧患肾GFR变化值与服用时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rs=-0.283, P=0.190>0.05;rs=0.233, P=0.444>0.05)。3其他29例患儿泌尿系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其中1例患儿双侧肾盂积水、1例患儿单侧肾盂积水,2例患儿双侧肾盂分离、2例患儿单侧肾盂分离,1例患儿患肾萎缩(单侧)、3例患儿患肾较对侧稍小(单侧);所有患儿BUN、Scr、β+2-MG、K、Na+、Cl-、Mg2+、ALT及AST浓度均处于正常值范围;所有患儿尿比重、尿PH值、镜下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检测结果均处于正常值范围。结论:1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泌尿系损害患儿的肾功能大部分预后良好。2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监测婴幼儿肾功能比常规检查方法(血清学、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灵敏、准确,对分肾功能的评价有独特优势。

二、定量测定肾皮质放射性滞留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量测定肾皮质放射性滞留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对单侧肾积水介入治疗分肾GFR评估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Gates′法GFR
    1.3 双血浆法GFR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2.2 介入治疗前不同肾功能损害程度解除梗阻前后GFR值分析
    2.3 Gates′法与双血浆法介入治疗GFR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
    2.4 介入治疗后GFR恢复值与复查时间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利尿肾动态显像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CT技术评价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利用CT尿路造影定量评价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单肾功能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CTU测定GFR原理
        1.1.4 统计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单肾组、肿瘤组、积水组、健康组CT-GFR和 Gates-GFR比较
        1.2.2 单肾组、肿瘤组、积水组、健康组CT-GFR和 Gates-GFR相关回归与一致性分析
        1.2.3 单肾组、肿瘤组、积水组、健康组CT-GFR、Gates-GFR与 RPV的相关关系
    1.3 讨论
        1.3.1 CTU评估肾肿瘤及积水患者单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1.3.2 肾功能与RPV的相关性
        1.3.3 CTU造影检查评价肾功能的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肌酐法和基于CT技术测定体积的GFR估算方程在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中适用性评估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eGFR估算方程
        2.1.4 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七种e GFR和 Gates-GFR相关性比较
        2.2.2 七种e GFR和 Gates-GFR偏差、符合率比较
        2.2.3 七种eGFR和 Gates-GFR一致性比较
    2.3 讨论
        2.3.1 基于肌酐的GFR估算方程
        2.3.2 基于CT技术测定体积的GFR估算方程
        2.3.3 七种e GFR方程在肾肿瘤和积水患者的适用性评估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CT评估肾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功能磁共振评估移植肾纤维化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间质纤维化
    前言
    实验设计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前言
    实验设计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研究创新点
文献综述 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肾脏病理生理学改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致谢

(4)不同公式计算肾脏深度对Gates法测定GFR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标准
    2.实验材料
    3.研究技术路线
    4.检查方法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公式法与CT测量数据的配对资料t检验
    2.公式法与CT测量结果差值的正态分布检验
    3.一致性分析
讨论
    1 Gates法测定GFR的概述
    2 Gates法测定GFR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不同肾脏深度测量、计算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兔肾VX2肿瘤和人肾肿瘤标本EPR效应的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血管紧张素Ⅱ对兔VX2肾内肿瘤血流分布影响的灌注CT和CTA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能谱CT对普罗碘胺标记胶束兔体内分布的初步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兔肾VX2肿瘤EPR效应的能谱CT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人肾肿瘤标本EPR效应的能谱CT初步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EPR效应和纳米颗粒CT对比剂的实体肿瘤诊断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CT评价肾功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脏组织构成
2 肾核素显像
3 CT成像技术
4 小结

(9)上尿路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可恢复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上尿路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可恢复性的研究
    1.1 序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临床资料
        1.2.2 仪器、试剂
        1.2.3 手术方法
        1.2.4 资料分析与数据处理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本文的不足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上尿路梗阻致患肾积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2.2 临床上常用评估肾功能的方法
    2.3 研究现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肾动态显像评价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肾功能损害患儿的预后与转归(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利尿肾动态显像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定量测定肾皮质放射性滞留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对单侧肾积水介入治疗分肾GFR评估的临床应用[D]. 吴宇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CT技术评价肾肿瘤和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D]. 曹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功能磁共振评估移植肾纤维化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D]. 王维.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4]不同公式计算肾脏深度对Gates法测定GFR的影响[D]. 李卓文.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兔肾VX2肿瘤和人肾肿瘤标本EPR效应的CT研究[D]. 徐英进.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6]泌尿系统核医学第一部分:放射性药物、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J]. 刘国兵,石洪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01)
  • [7]CT评价肾功能的研究进展[J]. 李娇,任克.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06)
  • [8]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动态显像ROI的合理选择[A]. 王朋,崔邦平,代文莉,胡涛,严凯,胡伟,蒋长斌.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医学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 2013
  • [9]上尿路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可恢复性的研究[D]. 李进中. 河北大学, 2013(S2)
  • [10]肾动态显像评价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肾功能损害患儿的预后与转归[D]. 杨雅淇.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标签:;  ;  ;  ;  

肾皮质放射性保留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