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50例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冯强[1](2021)在《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脾肾阳虚型)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6例符合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昆仙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该组简称“昆仙胶囊组”)治疗,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该组简称“激素组”)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记录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化验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对上述观察指标的影响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的性别、族别、入组时血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结局指标:(1)主要观察指标:昆仙胶囊组和激素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次要观察指标:昆仙胶囊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素组症状评分中腹胀、面色晄白、疲倦乏力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水肿、形寒肢冷、大便稀溏、纳差、腰膝酸痛上无差异(P>0.05);治疗后昆仙胶囊组与激素组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疗效:(1)现代医学疗效:昆仙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3.9%,激素组疗效总有效率53.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昆仙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26%;激素组总有效率13.04%,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1)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血肌酐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P>0.05)。(2)昆仙胶囊组恶心2例,调整昆仙胶囊随餐服用后不适症状缓解;两组均有2位在近第8周出现痤疮,与应用激素有关;昆仙胶囊组2例和激素组3例出现头晕,调整降压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1)昆仙胶囊组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中医症状均有改善,优于激素组。(2)昆仙胶囊组和激素组均可以降低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尿蛋白,两组降低蛋白尿无明显差别。(3)两组对IgA肾病患者白细胞、谷丙和谷草转氨酶、血肌酐无明显影响。(4)两组共同不良反应为头晕和痤疮,昆仙胶囊有恶心表现,调整用药可以缓解。

宋均亚[2](2020)在《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和文献资料,探讨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预测HSP患儿发生肾损害(HSPN)风险概率的模型。2.结合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制定观察表,记录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随访尿检结果,将患儿分为肾损害组(HSPN组)和非肾损害组(NHSPN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2.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筛选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HSPN危险因素的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根据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检验,分别选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危险因素的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3.将临床研究与文献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HSPN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4.分析HSP患儿临床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筛选消风散和HSP的相关靶点,从药物-基因-疾病的多维网络角度,探索消风散治疗HSP的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设计动物实验,观察消风散治疗HSP大鼠的疗效,并对分析结果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本研究共227例HSP患儿完成随访。结果表明,HSP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多于女性,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感染为主要诱因;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肾损害发生率依次为84.14%、49.34%、40.53%、29.52%;中医证候以风热伤络证(29.52%)和湿热痹阻证(49.78%)为主,且患儿多伴瘀血(48.02%)表现;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8岁(OR:2.396,95%CI:1.217~4.718)、皮疹反复≥4周(OR:3.387,95%CI:1.688~6.796)、ALB(OR:0.876,95%CI:0.800~0.959)、Cys-C(OR:76.450,95%CI:3.987~1466.091)和湿热夹瘀证(OR:2.309,95%CI:1.186~4.495)是影响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共筛选出文献39篇,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均有明确的HSP及HSPN的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共计6892名患儿,其中HSPN患儿2543例,文献NOS评分6~8分。在30项危险因素中,年长儿(OR:0.466,95%CI:0.329~0.602)、紫癜持续(OR:3.860,95%CI:2.713~5.493)、紫癜反复(OR:3.455,95%CI:2.665~5.268)、复发(OR:3.104,95%CI:1.648~5.847)、腹痛(OR:1.493,95%CI:1.167~1.911)、严重腹痛(OR:2.036,95%CI:1.103~3.760)、消化道出血(OR:2.025,95%CI:1.736~2.363)、神经系统受累(OR:4.694,95%CI:1.492~14.766)、肥胖(OR:3.436,95%CI:2.404~4.910)、C3降低(OR:2.251,95%CI:1.569~3.227)、ALB(OR:-0.270,95%CI:-0.406~-0.135)、TC(OR:0.597,95%CI:0.200~0.995)及ASO阳性(OR:2.651,95%CI:1.101~6.384)与HSPN相关(P<0.05)。3.根据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以年龄≥8岁、腹痛、消化道出血、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为参数,共建立了4个预测模型。通过比较AUC发现,随着模型内参数的增加,AUC逐渐加大。最终,最精确的预测模型包含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6个因素,其AUC为0.862(95%CI:0.809~0.916),敏感性为70.15%,特异性为89.38%。4.临床分析表明,消风散为治疗HSP的主方之一。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消风散的6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5个靶基因,关键靶点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环氧合酶-2(PTGS2)、趋化因子2(CCL2)和白介素1B(IL-1B)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9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1条信号通路(P<0.05,FDR<0.05),与HSPN相关的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NF-k B信号通路等。5.动物实验表明,消风散能够减少HSP大鼠蛋白尿,减轻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血清IL-6和IL-1B的表达。结论:1.临床分析表明,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是HSPN的独立危险因素。2.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年长儿,出现紫癜持续、紫癜反复、复发、腹痛、严重腹痛、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受累、肥胖、C3降低、ALB、TC及ASO阳性等表现者,应注意肾损害的发生。3.基于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预测HSP发生肾脏受累风险概率的模型,该模型纳入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共6个因素,以列线图的形式表现出来。4.消风散以多组分、多靶点和多环节的方式,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OD2介导的MAPK和/或NF-k B信号通路,调控IL-6、TNF、IL-1B、CCX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崔庆科[3](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文丹凤[4](2020)在《桑银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汤粒剂型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观察桑银汤的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水煎汤剂两种不同剂型在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1-2020.1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儿科门诊部就诊的3-14岁患儿,并且符合纳入标准。最终纳入病例80例,运用随机数字法按1:1比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桑银汤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桑银汤水煎汤剂治疗,疗程为2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紫癜再发情况。结果:(1)本试验纳入80例,脱失1例,实际完成79例并纳入统计。(1)患儿的平均年龄是7.6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和年龄的分布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1)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的分布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1)对照组与试验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在改善患儿各主、次症上均有明显疗效(P<0.01)。(1)两组组间治疗后对比:两组在改善主、次症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疗效评价比较:对照组患儿痊愈率72.5.6%,数值上高于试验组的71.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均为100%。(7)皮疹复发率比较:停药4周后,对照组皮疹复发率为7.5%,试验组皮疹复发率为5.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不同剂型在预防紫癜皮疹复发方面无明显差异。(8)安全性评价: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两组均有较好疗效,两种剂型的疗效无显着差异,安全性好,中药配方颗粒与水煎汤剂的治疗效果相当,提示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枫阳[5](2020)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记录治疗前后患儿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综合评价参芪地黄汤加减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口服泼尼松,卡托普利,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30例,予口服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收集相关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处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前后两组组内主症总积分比较,提示两组在改善主症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主症总积分比较,提示在改善主症总体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项主症积分间少气乏力、手足心热、皮肤紫癜、腰膝酸软四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次症总积分对比,提示两组在改善次症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组间次症总积分对比,显示在改善次症总体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项次症积分间盗汗、自汗、纳差食少三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西医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提示两组在降低尿红细胞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提示在降低尿红细胞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尿蛋白定量比较,提示两组在降低尿蛋白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尿蛋白定量比较,提示在降低尿蛋白方面两组效果相近(P>0.05)。(4)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79.3%,分析显示疾病疗效近似(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8.9%,分析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血尿水平,且安全可靠。

高姣[6](2019)在《中药分期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分期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人体免疫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组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并随机挑选20例健康儿童设为检验外周血免疫检测的正常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小剂量激素+中药分期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Ig E)、T细胞亚群、C3+C4、CD19、CD23的水平,同时检测正常组外周血免疫指标。结果:1.临床总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较激素组(70%)高(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P<0.05);3.尿潜血、尿红细胞、尿蛋白情况:两组患者尿潜血、尿红细胞、尿蛋白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4.尿微量白蛋白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都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5.免疫球蛋白情况:两组患者Ig A、Ig E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Ig G和Ig M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 A、Ig E含量均有显着降低(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Ig G和Ig M无明显变化(P>0.05);6.T细胞亚群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正常都有明显降低(P<0.01),CD8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D3、CD4都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1),治疗后观察组CD4/CD8显着升高(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7.C3、C4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C3较正常组都有明显升高(P<0.01),C4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3水平都有明显下降(P<0.05),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而C4则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8.CD19、CD23的情况:两组患者CD19、CD23均比正常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19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CD23下降不明显(P>0.05),而观察组有显着下降(P<0.01)。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激素分期治疗HSPN可显着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尿潜血及尿蛋白情况,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参与免疫调节机制,提高免疫力。

常莹莹[7](2019)在《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客观评价。方法:1.系统评价:2003年至2018年1月国内外已发表的期刊上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文献,制作评价表并统计分析。2.Meta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疗效Meta分析,单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疗法干预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干预对照组,利用Revman5.3绘制森林图及漏斗图。结果:1.系统评价:最终纳入的177篇以小样本单中心为主,平均样本量82例;其中完全随机法7篇;随机数字表法33篇;3篇单盲;1篇双盲;55篇有合适的随访。2.Meta分析:纳入文献44篇,总病例数3487例,通过Jadad评分,1篇4分,3篇3分,39篇2分。从中发现中医药疗法较西医疗法在总有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皮肤紫癜、消化道及关节症状方面有效且有明显差异。敏感性分析及发表性偏倚检测结果显示,此次Meta分析存在一定的发表性偏倚。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文献多缺少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安慰剂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总体偏低;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中药疗法在改善皮肤紫癜、消化道及关节症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优势,由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偏低且同质性欠佳,结果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大。

冯晨[8](2019)在《消风散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消风散在皮肤科疾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及质量评估,探讨陈实功着《外科正宗》经典方“消风散”在近代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在1999年至2018年这20年间,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具体方法为:以“消风散”为检索词进行高级检索,得到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整理本方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文献。分析总结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发表年份、适应范围、治疗方法、疗程、疗效、随访,用药安全性评价,以及分析文献发表期刊级别、评估文献质量。结果:由检索共获得的419篇文献中,本研究共纳入53篇文献。涉及14种皮肤科疾病,以治疗荨麻疹、湿疹为多,其辩证多为风热型、湿热型。联合它药及它法在应用上更为广泛,并随症型加减药物治疗。治疗疗程常为4周。有效率较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回访多为过敏性皮肤科疾病,且复发比率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且均较轻微。文献发表期刊级别总体一般。Cochrane评价条目评分结果为:8个4分,41个3分,4个2分;53个研究偏倚均为中等程度,纳入文献总体质量尚可。结论:1.消风散可用于治疗14种常见皮肤病,以荨麻疹、湿疹为多,其辩证多为风热型、湿热型。2.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时,单用消风散加减,或联合它药、它法,疗效显着,总有效率高;3.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复发率低,用药安全性高。4.单用消风散加减,或联合它药、它法治疗皮肤科疾病副作用小、用药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5.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疗程常见为4周。

赵晶晶[9](2019)在《关于中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疾病,主要以IgA沉积在血管壁为主要的显着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腹部疼痛、血尿、蛋白尿、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侵犯到肾脏,则被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在成人继发性肾炎中,本病发病率仅次于狼疮性肾炎位列第二,但在儿童紫癜性肾炎中,本病居于继发性肾炎的榜首。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所显示,紫癜性肾炎发生率在国外基本为40%-50%,而在中国则为29.1%-55.1%。由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复杂繁琐,目前国际上尚未得到统一认可的完美结论,因而其治疗方法相应地也是多种多样,某些西药在治疗中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故一直存在争议。而目前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卓有成效,很好地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解除了患者部分痛苦,同时在激素、免疫抑制等药物造成的副作用缓解上有很好的作用,据此我们拟定全面广泛收集紫癜性肾炎的相关文献资料、定制严格合理的文献纳入和剔除标准,并通过查阅文献制定恰当的效应指标评价准则,通过统计学手段——meta分析对本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做出客观评价,扩大样本量来更好地研究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以及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和帮助。研究目的:客观准确分析和评价中药在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治疗中,关于疗效及安全性的问题,为今后在临床实际治疗操作中做出可靠的系统评价证据。研究方法:首先,全面且广泛地检索了以下常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依据制订好的方案中的检索策略来广泛全面地检索有关中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然后比对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仔细严格地筛选,对最终确定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上的质量评价分析。之后从最终纳入的总文献中提取出评价所需要的指标和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对所需的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其余指标按照数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定量或者定性分析手段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评价,并对产生的相应结果进行科学的方法学、医学以及伦理学上的详细解释和讨论。最终得出本篇论文的结果,即紫癜性肾炎的中医治疗究竟有没有疗效,以及疗效水平如何,具体指标缓解如何,并为以后的临床实际操作做出详细的可靠的决策证据。研究结果:经过严格限定和筛选后,本研究最终纳入80项研究,涉及受试者共计3820名。其中实验组共有2270人,对照组共有1550人。51项研究受试者为儿童,12项研究受试者为成人,17项研究受试者为儿童和成人。各结局指标分析结果如下:总有效率:最终纳入的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有76项报告了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为:RR=2.93[2.45,3.05],P<0.00001,这说明在该76项研究中,中药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紫癜性肾炎治疗的总有效率,结合中药治疗操作较为简单、价格普遍低廉、接受度高的特点,故得出推论:中医药治疗本病这一手段值得临床推荐。中医评分方面:10项研究报告了患者整体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情况,采用标准化均差的形式,结果为:RR=-2.95[-4.48,-1.43],P=0.0002,说明这10项研究的试验组中医证候的缓解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异质性原因为:评价标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细节仍不清,造成了较大的方法学异质性。但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用于缓解HSPN患者的中医证候,如舌象、脉象、皮疹、体力的改善均有很好的效果,值得肯定,虽然本次系统评价在数据上不能形成较高的证据,但仍然值得临床推荐。同时也期待,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未来会有更多、系统、详细的高质量研究。皮疹改善情况:最终纳入的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有5项研究报告了皮疹的改善情况,该5项研究报告内容均为试验组对皮疹改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为:SMD=-0.91,95%CI[-1.77,-0.04],P<0.00001。剔除掉异质性较大的马圆圆2014这一研究后,异质性下降,提示中药对改善患者皮疹情况有疗效,但后续仍需大量试验进行多次验证。24小时蛋白尿改善情况:最终纳入的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有41项研究报告了24小时蛋白尿的改善情况,将结果进行荟萃分析后得到结果:95%CI[-0.26,-0.2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治疗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由于异质性较高,故进一步进行了用药剂型的差异分析,得到两组结果中I2均为98%,说明剂型差异不造成异质性影响。排除掉方法学质量较低的12篇文献后,敏感性显着降低,这说明了本结局指标异质性的原因来自方法学质量较低的12篇文献,考虑原因为缺少原始数据,研究过程中出现记录失误。证据质量不高,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仍有推荐价值。血尿改善情况:最终纳入的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有30项研究报告了尿中红细胞的改善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到的结果数据为:95%CI[-3.17,-2.21],P<0.00001,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改善血尿的效果比对照组要好,进一步以用药剂型做异质性分析,结果差异未消失,说明剂型差异不造成异质性影响,无法解释异质性来源,证据质量不高,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仍值得推荐。血凝改善情况:最终纳入的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有9项研究报告了血凝改善情况,其中3项研究报告了患者血小板的改善情况,2项研究报告了患者D-二聚体的改善情况,2项研究报告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改善情况,2项研究报告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情况,2项研究报告了凝血酶原时间PT(s)的改善情况,以上均以单因素方差的方式进行记录比较,meta结果显示,以上四项血凝指标(包含血小板SMD=-10.47,95%CI[-20.21,-0.74],P=0.04、D-二聚体 SMD=-0.09,95%CI[-0.15,-0.03],P=0.004,、血浆纤维蛋白原 SMD=1.00,95%CI[0.48,1.51],P=0.14、凝血酶原时间 SMD=4.94,95%CI[3.78,6.10],P=0.004)的缓解,除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MD=1.00,95%CI[0.48,1.51],P=0.14,提示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质量较为可靠,一定程度上值得临床推荐。IgA改善情况:只有4项研究报告了患者血IgA的改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到结果:P=0.18,这说明试验组血IgA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本结局的报告数量较少,但有文献报道在经过辨证论治中药治疗本病后,机体免疫素质情况有改善,因此未来可注意加强在免疫蛋白方面的比较。尿β2-MG、血肌酐改善情况:关于这两者的研究中提到较少,数据有限,共有5项研究报告了患者尿β2-MG的改善情况,经分析后结果分别为P=0.003,10项研究报告了患者血肌酐(Scr)的改善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24.13,95%CI[-037.51,-10.76],P=0.0004。说明试验组的尿β2-MG的减少以及血肌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但是由于数据较少,但仍值得探讨,有待进一步完善该方面的研究,期待更多的研究数据来支持本观点。血浆白蛋白(Alb)改善情况:共有7项研究报告了该指标的具体数值,meta分析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无效线右边并且与无效线不相交,SMD=7.57,95%CI[3.26,11.88],P=0.0006。说明试验组Alb的升高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异质性过高,考虑到数据数量较少,方法学质量不高,故只作描述性分析,各试验组Alb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幅度更大。仍需进一步试验论证,值得一定程度上的推荐不良反应:最终纳入的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有9项研究共运用了种4报告方式来报告试验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但因比较内容和数据形式各不相同且样本量过少,难以进行合并,不足以进行分析。原始数据均显示试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要少且症状较轻,临床实践时可结合医生经验和患者身体素质等具体情况予以说明解释。研究结论:本项研究表明中药在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蛋白尿、血尿、皮疹情况上值得临床推荐。中药能缓解HSPN患者血凝、血/尿IgA上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本项研究中证据质量偏低,故临床推荐把握度较低,具体实践中仍需医者权衡使用。经过大量文献阅读、删选、纳入以及数据处理后发现,目前中药治疗HS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统计方法学质量仍普遍偏低,仍亟需提高各相关研究人员的临床试验水平,从而为以后的证据使用人员提供更高质量的原始资料,更好的协助临床实际操作,更大的提高治疗率,缓解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晓露[10](2019)在《银丹紫肾方治疗血尿型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观察银丹紫肾方治疗血尿型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研究,明确其治疗效果,为推广于临床做充足准备。方法:本研究收集病例均来自2018年2月至12月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肾病门诊或住院病房且确诊为HSPN(血尿型—血热妄行证)的儿童,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共12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120位入选病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银丹紫肾方组)分别60位,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施以银丹紫肾方和血尿胶囊,第12周末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指标的变化。此次临床研究中的疗效观察指标是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安全性指标是血、便常规、肝肾功能、肾脏彩超、心电图等。结果:(1)两组实施方案前的体重、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监测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银丹紫肾方组与对照组12周末尿红细胞计数分别与治疗前的相比较,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意义,说明两组的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12周末尿红细胞计数相比,经过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示银丹紫肾方组降低尿红细胞计数的作用强与对照组。(3)治疗组12周末尿24小时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的相比较,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银丹紫肾方组对于尿24小时蛋白定量的治疗有效。对照组12周末尿24小时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的相比较,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相比中得出,银丹紫肾方组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经统计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差别,且银丹紫肾方组高于对照组。(5)经过12周的治疗,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前治疗组积分为7.67±2.393,12周后积分为1.23±1.982,而治疗前对照组积分为6.86±2.216,12周后积分为2.07±2.404,经统计软件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银丹紫肾方组和对照组均可以使中医证候总分下降,疗后优于疗前。12周末银丹紫肾方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经过数据软件分析得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银丹紫肾方组对于下调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相较对照组有优势。(6)银丹紫肾方组与对照组经过为期12周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的相比较中得出,银丹紫肾方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有差别,且银丹紫肾方组高于对照组。说明银丹紫肾方组对于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相较对照组有优势。结论:1.银丹紫肾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尿型)血热妄行证可以达到减少尿红细胞计数的功效,且降低尿红细胞计数方面优于血尿胶囊。2.银丹紫肾方可以起到降低尿24小时蛋白定量的作用。3.银丹紫肾方能明显改善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型中医辨证属血热妄行证的中医临床证候,并且银丹紫肾方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血尿胶囊。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项目
        2.5 疗效评定标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结局指标
    3 安全性指标
    4 疗效比较
    5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中医对Ig AN的认识讨论
        1.1 病名
        1.2 病因—外感邪气,脏腑虚损
        1.3 病机—本虚标实
        1.4 中医治疗讨论
    2 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3 选择昆仙胶囊依据
        3.1 昆仙胶囊属雷公藤类制剂
        3.2 昆仙胶囊组方及作用机制分析
        3.3 昆仙胶囊药物组成分析
    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5 不足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昆仙胶囊治疗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HSP发生肾损害风险的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3.1 基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筛选
        3.2 预测模型的呈现
    4 讨论
        4.1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4.2 HSP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4.3 HSPN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4.4 创新性与局限性
第二部分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分子机制研究
    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研究
        1.1 方法
        1.2 结果
    2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效学研究及关键靶点的实验验证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3.1 消风散的组方思路
        3.2 消风散能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k B等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3.3 创新性与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附录2 各危险因素与HSPN相关性的森林图
    附录3 亚组分析森林图
    附录4 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3)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桑银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汤粒剂型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理论依据-肺经郁热证的辨证及选方依据
        1.1.1 肺经郁热证辨证依据
        1.1.2 桑银汤立方依据
        1.1.3 桑银汤方义分析
        1.2 西医理论依据
        1.2.1 定义及临床表现
        1.2.2 流行病学特点
        1.2.3 发病机制及治疗
        1.3 传统汤剂的优劣势分析
        1.4 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可行性分析
        1.4.1 中药配方颗粒(免煎剂)的开发运用
        1.4.2 制作工艺、质控标准及服药方式
        1.4.3 中药配方颗粒(免煎剂)较传统煎剂的优势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筛选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脱落标准
        2.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案
        3.2.1 基础治疗
        3.2.2 中医治疗
        3.3 观察指标
        3.4 CRF表设计
        3.5 技术路线
    4 临床观察及评估
        4.1 不良反应观察
        4.2 疗效评分标准
        4.3 疗效评定标准
        4.4 复发率观察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基线比较
        6.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6.2.1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6.2.2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6.2.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6.2.4 两组各访次总积分比较
        6.3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
        6.4 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6.5 随访情况及复发率
        6.6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
第二章 讨论
    1 理论认识
        1.1 西医理论认识
        1.1.1 分型及并发症
        1.1.2 发病机制
        1.1.3 易感因素
        1.1.4 复发相关因素
        1.1.5 相关实验室指标
        1.1.6 治疗
        1.1.7 HSP治疗常用药物
        1.2 中医理论认识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证型分类
        1.2.4 治法
        1.2.5 单味药/中药提取物
    2 桑银汤探讨
    3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现状
        3.1.1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沿革
        3.1.2 剂型革新-调剂方式改变与制剂的主要技术工艺
        3.1.3 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中药房管理中的优势
        3.1.4 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现状
        3.1.4.1 中药配方颗粒剂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3.1.4.2 中药配方颗粒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3.1.5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在成分及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4.3 安全性分析
        4.4 针对本试验的相关因素探讨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清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症候评分表
附录二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CRF表
附录四 不良反应类型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临床分型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7 终止试验
    3.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2.1 一般治疗
        3.2.2 治疗组方案
        3.2.3 对照组方案
        3.3 观察指标
        3.3.1 一般指标
        3.3.2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4.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3.4.2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学方法
    5.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1.1 病例入组情况
        5.1.2 性别比较
        5.1.3 年龄比较
        5.1.4 病程比较
        5.2 疗效比较
        5.2.1 主症比较
        5.2.2 次症比较
        5.2.3 西医指标比较
        5.2.4 疗效分布情况比较
    6.安全性评价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1.1 病因的认识
        1.1.1 感染因素
        1.1.2 过敏因素
        1.1.3 遗传因素
        1.1.4 其他因素
        1.2 发病机制
        1.2.1 体液免疫机制
        1.2.2 细胞免疫机制
        1.2.3 炎症机制
        1.2.4 高凝机制
        1.2.5 遗传相关机制
        1.3 治疗现状
        1.3.1 一般治疗
        1.3.2 糖皮质激素
        1.3.3 免疫抑制剂类
        1.3.4 ACEI及 ARB类制剂
        1.3.5 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
        1.3.6 血浆置换
    2.中医学对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3.1 风邪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2 热、毒、湿邪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3 瘀血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4 络病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5 本虚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讨论
    1.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参芪地黄汤加减方的立方思路及方药分析
    3.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中药分期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二)病例筛选
        (三)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案
        (一)用药方法
        (二)对症处理
    三、观察指标
        (一)安全性指标
        (二)疗效性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一)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分析
    六、观察结果
        (一)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三)治疗前后尿潜血、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比较
        (四)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五)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
        (六)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
        (七)治疗前后C3和C4比较
        (八)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19、CD23的比较
        (九)安全性比较
讨论
    一、导师对HSPN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治则治法
    二、组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各期组方药物及方解释义
        (二)现代药理研究
    三、HSPN与机体免疫的关系
    四、结果分析
        (一)总体疗效
        (二)中医证候疗效
        (三)尿潜血、尿蛋白、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情况
        (四)免疫球蛋白情况
        (五)T细胞亚群情况
        (六)C3、C4的情况
        (七)CD19、CD23的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现状
    一、西医研究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研究
        (三)诊断标准
        (四)治疗方法
    二、中医药研究
    三、展望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一、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系统评价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
    二、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Meta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研究方法
        (五)疗效指标
        (六)偏倚性的分析
        (七)统计分析
        (八)研究结果
        (九)敏感性分析
        (十)偏倚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系统评价
        (一)文献一般情况
        (二)研究方案评价
        (三)临床研究设计评价
        (四)统计学分析
        (五)结论推导评价
    二、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Meta分析
        (一)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二)疗效指标
        (三)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检验
        (四)敏感性分析
        (五)偏倚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消风散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关于中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紫癜性肾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1. 常规治疗
        2.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3. 其他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紫癜性肾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病名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辨证论治
        4. 中医专方、专药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前言
    研究方案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筛选纳入
        3. 数据提取
        4. 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 纳入研究的特征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 结局指标
        5. 不良反应
        6. 发表偏倚分析
附录1
参考文献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HSPN的中西医治疗特点
    3. 导师治疗HSPN临床经验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
    3. 问题及局限性
    4. 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10)银丹紫肾方治疗血尿型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中止试验的条件
2.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观察结果
    3.1 病例分组完成情况
    3.2 治疗前数据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4.讨论
    4.1 研究背景
    4.2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4.3 导师对此病的认识
    4.4 银丹紫肾方方药分析
    4.5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4.6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分析
结语
    1.存在问题与展望
    2.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附录三 中英文词语对照
附录四 中医证候积分表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D]. 冯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宋均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桑银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汤粒剂型对照临床研究[D]. 文丹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王枫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中药分期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常莹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消风散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D]. 冯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关于中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赵晶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银丹紫肾方治疗血尿型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研究[D]. 刘晓露.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9(03)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5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