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系列的创新价值研究

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系列的创新价值研究

一、关于第二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创新价值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蝶[1](2020)在《小学大课间体能舞的创编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体能训练在竞技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获得专家和学生的认可及重视。但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国民体质的健康情况逐渐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通过研究发现,现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注入新的血液。而体能训练对于提升身体素质有着极大优势虽然已经逐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在学校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还是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础,以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依托,以体能训练体系为手段,结合健身操舞类动作,编排出一套“小学生大课间体能舞”以期为校园大课间内容注入新鲜活力。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以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创编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中海康城小学为调查、应用实践对象。经过一周的预测试实践应用后,分析应用所获得的数据结果及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反馈结果,对体能舞再次进行修改和重新的筛选编排,确定最终的“小学生大课间体能舞”。然后在中海康城小学进行实践应用。实验后通过学生实验前后身体指标的变化及教师和学生问卷的反馈,对所获得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体能舞练习提高了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实验时中海康城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此一致好评,学生对体能舞结构音乐、内容、难易程度都较满意,提高学生锻炼兴趣,有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2、体能舞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从肺活量指标来看,实验组男女生的前后提升值大于对照组的前后提升值,是有显着性差异的,但对身高体重等身体形体指标的影响较小。3、体能舞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对照班相比,进行体能舞练习的实验班,有利于学生柔韧、平衡、灵敏等身体素质指标的提高,但对力量、速度素质及身高、体重等指标影响不大。4、体能舞的创编创新了大课间内容大课间体能舞很好地将体能训练与健身操舞类相结合融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注入新鲜活力。

钱娇[2](2018)在《第二套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自推广实施以来,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从内容、特点上都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动作差异、关节与肌肉参与、肢体活动范围等维度,对全国第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幼儿)广播体操和全国第三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各套广播体操进行深入剖析,观察动作异同,探寻动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期为第四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创编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第二套与第三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编排都是以时代变化为背景,反映当下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时代主题,其创编都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健康为目的,常见实施方式为课间活动。广播体操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第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总体运动时间较短,运动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适中;广播体操包含屈伸、转体、跳跃等多种操化动作,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生理特征调整了肢体关节活动频率,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则减少了头颈关节与髋关节的活动频次,有助于提高学生关节韧性,促进良好身姿。3.第二套与第三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动作结构、编排顺序具有一致性,每一套广播体操的操化动作中都包含了主动发力肌群、协助锻炼肌群和被拉伸肌群;两者方向移动多样化,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中方向移动次数比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略有增加;两者具有丰富的操化动作,上下肢对称性各异,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对称性动作多于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更加注重连贯性与欣赏性。4.广播体操围绕人体运动轴进行跳、蹲、左右移动、体侧屈以及旋转与转体等动作,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相比第三套而言,前者运动难度较小、运动路线较短、运动负荷较低;后者在难度、路线、负荷上都有所改进,动作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素质的效果。5.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中音乐元素众多,包含儿童歌谣、富有动感的disco、节奏舒缓的轻音乐;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选择了节奏鲜明的流行音乐,注重元素多元化。6.广播体操动作组合编排方式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第三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与第二套相相比,节拍由不统一到统一,动作由不对称到对称,符合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第三套在动作上融入了传统武术、现代舞蹈等元素,动作组合更加合理、流畅。7.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研制与推广频率,丰富校园锻炼内容;创编理念阐释融入教学,扩大锻炼成效;创编融入多样化元素,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强化学生锻炼意识。

方奇[3](2017)在《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文中研究说明学校艺术体育是落实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艺术素养,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近些年,在我国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热潮之下,在以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为中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当中,学校艺术体育被看作是一只生力军,能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为具体研究学校体育中与艺术相关的体育项目的问题,特别是研究学校艺术体育的发生形态、演进历史、关联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艺术体育流行的衍生现象等综合演进问题时,需要引入“艺术体育”的概念来立论论证分析的逻辑性,这也倒逼出对“艺术体育”概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学校艺术体育”的学理基础及理论体系的必要探究。本课题旨在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变发展为主线,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经验相结合,系统地研究演进发展的整体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逻辑分析方法,运用教育学、体育学和社会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沿着“是什么?是什么样?为什么?现在什么样?将来会如何?”的研究思路,即回答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起点是什么?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时期演进成什么样?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为什么如此演进?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有哪些实例现象?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将来还会如何演进?的五大核心问题来深入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重新定义“艺术体育”的概念,认为“艺术体育”的一般化定义是指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以形塑身体之美引发人们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参与兴趣为直接目标的身体活动。“学校艺术体育”的狭义概念是指在校内外场域环境下,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为实现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和美感素质的教育目的,所进行的以视听构式编排手段、姿态动作展示为途径的具有一定鉴赏和审美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2.依据在学校体育健康课程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开展的难易程度,“学校艺术体育”可分为基础类学校艺术体育、主体类学校艺术体育和外延类学校艺术体育三类;“学校艺术体育”具有健身性、审美性、形象性和教育性的基本特征。3.“舞”在一定程度上能被理解为是学校艺术体育起源的萌发,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是基本起源于“舞”(包含有舞体动作、舞蹈样态、舞武式身体训练)的一种萌发状态。其中,乐舞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开创了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发生的最初样式。而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生成时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种“体操文化兴行”的历史事实。4.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和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在国内产生或引入、兴起或流行的时间点,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可划分为孕育期(1840-1911年)、生成期(1912-1948年)、形成期(1949-1976年)、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五个主要的演进发展阶段。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形成的演进形态是一个从原生发展、到次生发展、再到再次生发展的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表现在:孕育期为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生成期为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形成期为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外生式发展期为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的演进形态、内涵式发展期为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5.分析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过程中的演进关联因素,在演进动因方面,宏观上,社会环境变化是影响演进发展的外部因素;中观上,学校体育的变革要求是主导演进发展的内部因素;微观上,受益主体的本体诉求(学生的个性需要)是推进演进发展的直接因素。在演进模式方面,主要有资源主导型、技术主导型、文化主导型三种演进模式。在演进规律方面,演进历程主要呈现出波浪式向前运动的演进规律,简称“波动”演进规律,表现有历史时间维度上的阶段式演进、个体及个体间质性维度上的互促共进式演进、空间量性维度上的扩散式演进三种形式。在演进关系方面,主要是社会、学校、学校体育、学校艺术体育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态依存”关系。6.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发展所形成的三种演进模式均能在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现实演进过程中找到对应的实例,包括:资源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演进、健美操政府主导制管理和啦啦操半市场化运作管理的演进;技术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基于学生主体的健美操和啦啦操联动性竞赛的演进、校园选拔类竞赛的演进;文化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体操类项目集约平台活动的演进、校园品牌创建和课程营销的演进。这些演进实例形成了在指导思想、管理经验、赛事活动、品牌宣导、市场营销等方面鲜明的实例实效和积累经验。7.预判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未来演进发展趋势,认为存在“以生为本、以融为纲、宽口径、求质量、重生态”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的前进方向会主要朝着“回归”、“扩展”和“创新”的三大方向发展。在所昭示的三大前进方向的引领下,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呈现出一种“三叶草”式的发展态势,这种“三叶草”式的发展态势从规范化的学术术语上说,就是一种“三位一体”式的基本发展态势。

王秦秦[4](2016)在《我国广播体操发展演变及趋势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我国从1951年到2011年创编的九套大众广播体操以及中小学生三套广播体操的研究发现,每一套广播体操的创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时代的发展中,融入了当时所流行的时代元素。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书籍、期刊,寻找现下国内外关于广播体操的研究发现,国外对于广播体操的研究很少,主要针对的是竞技体操方面的,国内的相关研究,针对九套成人广播体操的动作、音乐研究较多,对于中小学广播体操的推广发展研究比较多;采用观察法,深入的对于广播体操的动作、音乐、节数、拍数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并且分析其中的规律,发现广播体操的创编符合于人体的锻炼发展需求;采用逻辑分析法整体的对视频挂图得出的节数、间隔年数、拍数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间隔年数的历史背景;采用专家访谈法,对相关的体操、广播体操教学的教授、教师进行访谈,得出广播体操的动作越来越复杂,反而易学易忘,很多动作都太过于追求动作的创编而忽略来了动作本身的健身意义。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广播体操的发展起源于全民健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渐渐的随着国民体质的发展,广播体操逐渐规范、细致,更多的要求出现。在动作的创编中,第一套是以原地踏步开始的,结束时以呼吸运动为调整结束,而在之后的广播体操中,整理运动完全取代了呼吸运动,动作的创编都是由自身的上肢到下肢的创编规律,音乐由快到慢,运动强度由舒缓、强烈、放松的整个变化,整体是在基于健身的来创编的,我国广播体操之所以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也是有一定的时代象征性的,很多的改变表明着我国的广播体操会朝着更加科学化、系列化、时代化、和丰富多彩化的方向发展。

杭金亮[5](2014)在《苏州市草桥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力操的创编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中学生广播操是学校体育大课间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它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及应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行广播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动作比较单调,音乐不够动感等等。针对这些情况,作为一线体育工作者,有必要也有这个责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编自创了系列活力操,以弥补现行广播操做操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实践证明,自编操既满足了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学生提供健身的有效途径。该篇文章运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草桥中学活力操为研究背景进行分析与研究。对草桥中学现行广播操的做操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学生和教师反馈的信息,现行的广播操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健身做操环节的需求,通过大量的数据、实验等信息,创编了草桥活力操,总结出了一系列创编的原则、方法、规律等。以便其他学校进行参考,也为中学生广播操的发展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文献。活力操不仅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提炼─再实践的科学规律,还进行了深入的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与论证,其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应用推广的价值是无可置疑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困惑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蒋宏宇[6](2014)在《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集中体现了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教科书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回顾我国近现代以来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轨迹,审视了小同时期体育教科书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体育敦科书变迁演避中的相关规律与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近代体育敦科书,是在西学东渐与变法图强的冲击下,伴随着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与兴起而出现在历史舞台的。近代体育教科书既是体育课程的产物,也是西方体育文化传入我国的表现和载体。(2)我国近代体育教科书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内容上经历了从“体操”到“体育”的飞跃。1922新学制颁布前,体育教科书内容上以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新学制后,田径、球炎、体操、游戏和武术等成为了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呈现出丫鲜明的阶段性特征:1949年至1985年为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全国统编体育教科书时代:1986年至1999年体育教科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一纲一本”的“国定制”时代转变为“一纲多本”的“审定制”时代:1990年后,体育教科书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进入了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深化改革阶段。(4)我国近现代体育教科书的发展演变,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多种冈豢交互影响和制约的结果,足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会受到教科书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和规律等“内在逻辑性”的影响。(5)我国近现代体育教科书在名称上经历了从“体操”到“体育”,再到“体育与健康”的演变;在发展模式上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探索”,再到“国际化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在内容选择上经历了努力追求统一性,到高度统一后逐步加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过程;在审查制度上经历了由“审定制”到“国定制”.再同归“审定制”的过程:在学习对象上经历了“以日为师”到“以欧美为师”,再到“以俄为师”,最后进入到以口本、美国等多个囡家先进经验为学习对象的过程。(6)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总体水平随着时代发展取得了不断进步,表现出了由关注体育教材的社会价值到关心个人发展、由“教材”到“学材”、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转变。

吴晓阳,于海涛,粱利民[7](2014)在《中国广播体操的兴衰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兼谈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策略》文中提出广播体操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国操"的大众健身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影视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广播体操60年的兴衰演变历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广播体操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普及期、鼎盛期、衰落期、恢复期等4个发展时期,其兴衰演变受到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发展、大众媒体发展、运动项目多样化、广播体操自身发展、思想观念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策略,建议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官方网站、建立长效机制"5个方面开展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工作。其中"建立长效机制"是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具体措施如:将广播体操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高中阶段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建立广播体操的奖励激励机制。为第九套广播体操具体的推广策略供参考,充分调动人们参加广播体操活动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广播体操活动。

徐燕玲[8](2013)在《我国成人广播体操的发展演变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九套成人广播体操的发展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广播体操的创编理论,使其编排更加科学、合理,为广播体操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广播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1、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每套成人广播体操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每个时代不同的价值取向使成人广播体操的指导思想和创编原则不同,使成人广播体操具有不同的风格。2、我国成人广播体操之间在基本内容上既有继承性又有独特创新性。成人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时间在4分钟左右,每节操的名称变化趋向一致性,并向8节操的简捷模式发展;音乐总时长呈现曲折下降趋势,音乐引子时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中间由小幅波动:在音乐内容方面,音乐的力度以及节奏上更加富有感染力、时代感。3、我国成人广播体操成套动作结构模式一般为四拍循环模式与八拍循环模式,第六、七套八拍循环模式运用较多。动作组合形式除了第五套外,第一套到第九套组合种类呈现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趋势,第五套与第一套组合方式相同,种类较简单。4、我国成人广播体操运动方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而且其方位变化受局限,没有4、5、8点方向的变化;动作路线呈现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趋势;动作幅度变化部位覆盖了头颈、肩关节、腰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腕关节,总体呈现幅度小到幅度大再到幅度略小的趋势发展;两拍一动的动作节奏主要在第一套平均运动、第三套体回环运动、第四套伸展运动,一拍两动全部是手臂的动作。5、我国成人广播体操的各动作结构要素有:屈、伸、举、振、摆、跳跃、踢、蹲、转体、绕和绕环等。其中上肢的动作要素运用频率总体呈现增长走势;下肢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整体上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躯干在第二套达到一个小高峰,从第四套起到第七套趋于稳定,第八套略有下降后,在九套中得以回升。6、成人广播体操正向更具科学性、更加娱乐化、更强针对性、更富时代感的方向发展。7、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九套成人广播体操在各动作结构要素搭配上既有继承性又有其独特的创新。

李亚钊[9](2013)在《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被时代赋予的使命越来越多,二十世纪末,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引起来国家的高度重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相继推行,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的地位正在逐渐上升,广播体操作为一种易于开展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较大作用的体育项目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它是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促进机体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小学生在广播体操的练习过程中呈现出懒洋洋的状态,广播体操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辉县市城区小学共有学校九所,在校生近万人,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的好坏对整个辉县地区体育文化的传播都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并为实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贯彻和实施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及有关教育部门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如下:1.在本文调查的辉县市城区9所小学中,有8所学校开展有广播体操活动,只有1所学校没有开展广播体操,并且一半以上的学校做的第九套大众广播体操。2.目前辉县市城区小学的学生都是在体育课上学习广播体操的,并且一半以上的学校仅仅通过两周时间就把广播体操教授给学生。3.辉县市城区大部分学校安排每周5次去做广播体操,活动时段都是在上午大课间,并且时间多集中在10分钟左右。4.辉县市城区小学学生参加广播体操的年级分布差异较大,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对小学生进行诱导学习。5.体育氛围好的学校学生对广播体操的了解更多,进而喜欢广播体操的人数占绝对的优势,女生比男生较喜欢广播体操,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广播体操的锻炼价值不明确,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广播体操的锻炼效果一般。6.在被调查辉县市城区小学中,有4所学校每年都会召开广播体操比赛,说明广播体操正在朝着娱乐、休闲、竞技的方向转变,并且从侧面反映出学校领导对广播体操是非常重视的。7.体育教师队伍的性别、学历、年龄等结构状况较合理,基本达到国家的规定,但是一半以上的学校普遍反映场地不足是制约广播体操开展的首要因素。

牟英双[10](2013)在《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的研究》文中指出广播体操是基本体操的一种形式,它按照人体解剖学原理设计动作,不持器械,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在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充分活动各关节,并通过广播的形式发出指令、口令和音乐,以指挥不同的人群做徒手操。[1]它不仅可以使练习者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身体各部位,全面地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在紧张而繁忙的学习、工作、劳动之余愉悦身心,消除心理上的紧张与烦恼。间隔第八套广播体操14年之后,第九套广播体操于2011年8月8号正式发布。在北京市,第九套广播体操最先是在国家机关单位进行推广的。本文以北京市部分国家机关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的形式,推广的现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此研究为第九套广播体操更好的普及与推广,对广播体操的编制系统理论的完善以及今后我国广播体操的进一步创编、改革、创新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通过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第九套广播体操具有动作难度大,对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要求高,音乐节奏速度适中,音乐风格新颖有较大创新,对身体锻炼得更加全面等特点。2、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得到了国家政策、经济的支持,符合人民大众健身的需求,为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提供较好的机遇,但同时由于人民对广播体操热爱程度的降低以及多种健身方式的冲击,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也具有一定的挑战。3、培训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水平较高,通过不同的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4、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的学员的态度转变较大,自从接受了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学习之后,大部分学员都能坚持自己练习广播体操,而且喜欢上了广播体操,将它作为一种健身的方式。5、在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过程中还会存在例如教师数量、学员积极性及出勤率、单位领导重视程度、推广策略、场地器材的配备等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第二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创新价值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第二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创新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大课间体能舞的创编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及地方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相继颁布了一些政策
        1.1.2 目前校园大课间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3 少年儿童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1.1.4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带来的隐患
    1.2 研究目的
        1.2.1 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的需要
        1.2.2 探索体能训练结合健身操舞项目融入大课间的可行性
        1.2.3 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定义
        2.1.2 体能
        2.1.3 体能训练
        2.1.4 健身操舞类运动
        2.1.5 身体素质敏感期
        2.1.6 体能舞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的内容设计
    4.1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依据
        4.1.1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理论依据
    4.2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客观依据
        4.2.1 国民体质检查指标如表9
    4.3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
        4.3.1 以人为本
        4.3.2 体育与艺术相结合
    4.4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原则
        4.4.1 安全与健身性原则
        4.4.2 科学性合理性原则
        4.4.3 趣味性原则
        4.4.4 社会适应性原则
        4.4.5 创新性原则
        4.4.6 全面性原则
    4.5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方法
        4.5.1 总体构思法
        4.5.2 分段创编法
        4.5.3 移植法
        4.5.4 组合创编法
    4.6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成套内容的设计
        4.6.1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成套内容的基本框架设计
        4.6.2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成套内容的结构安排
        4.6.3 小学体能舞大课间成套内容的动作设计
        4.6.4 小学大课间体能舞音乐的选择与制作
        4.6.5 小学生大课间体能舞互动配合动作的设计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5.1.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5.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1分钟仰卧起坐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1分钟仰卧起坐指标的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5.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50米速度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5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协调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5.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一分钟跳绳指标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6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6.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指标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7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7.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指标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5.8 实验前教师对大课间现状及体能舞大课间满意度分析
    5.9 实验后学生及教师对大课间体能舞的满意度与反馈分析
        5.9.1 实验后学生对大课间体能舞的满意度与反馈分析
        5.9.2 教师对大课间体能舞内容设计的评价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第二套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对广播体操发展的研究
        1.2.2 对广播体操组织、推广的研究
        1.2.3 对广播体操特点与价值的研究
        1.2.4 对广播体操套路的研究
        1.2.5 以上文献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预期研究结果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预期研究结果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第二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概述
        4.1.1 第二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创编背景
        4.1.2 第二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基本情况
    4.2 第二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对比分析
        4.2.1 第二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动作对比分析
        4.2.2 第二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音乐对比分析
        4.2.3 第二与第三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特点对比分析
    4.3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发展的对策建议
        4.3.1 提高研制与推广频率,丰富校园锻炼内容
        4.3.2 创编理念阐释融入教学,扩大锻炼成效
        4.3.3 创编融入多样化元素,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4.3.4 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强化学生锻炼意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3)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与艺术集合性问题的基础概念研究
        1.2.2 体育与艺术集合性问题的基本内容研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系统演化理论
        1.4.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1.4.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假设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相关概念
    2.1 学校体育的内涵理解
        2.1.1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学校体育
        2.1.2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学校体育
    2.2 艺术体育的定义及辨析
        2.2.1 艺术体育现有定义分析
        2.2.2 艺术体育相似概念辨析
        2.2.3 艺术体育概念重新定义
    2.3 学校艺术体育的概念界定及说明
        2.3.1 学校艺术体育的界定
        2.3.2 学校艺术体育的内容与分类
        2.3.3 学校艺术体育的基本特征
    2.4 小结
3.历史与定位: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历史溯源
    3.1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基本起源
    3.2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发生样式
    3.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生成的历史状况
    3.4 小结
4.选择与发展: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时期的演进形态
    4.1 划分演进不同阶段的依据及确定
        4.1.1 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的边界来划分
        4.1.2 基于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在我国的引入及兴起来划分
        4.1.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不同阶段的确定
    4.2 各个时期的具体演进形态
        4.2.1 孕育期(1840-1911 年):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
        4.2.2 生成期(1912-1948 年):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
        4.2.3 形成期(1949-1976 年):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
        4.2.4 外生式发展期(20 世纪70 年代末-90 年代):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演进形态
        4.2.5 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
    4.3 小结
5.碰撞与交融: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关联
    5.1 演进动因
        5.1.1 社会环境变化的外在影响
        5.1.2 学校体育变革的内在主导
        5.1.3 受益主体的本体诉求
    5.2 演进模式
    5.3 演进规律
    5.4 演进关系
    5.5 小结
6.承传与创新: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现实演进的实例呈现
    6.1 资源主导型演进模式
        6.1.1 实例一: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演进
        6.1.1.1 西方“大体操”发展思想的资源
        6.1.1.2 我国“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形成
        6.1.1.3 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渗入
        6.1.2 实例二:健美操政府主导制管理和啦啦操半市场化运作管理的演进
        6.1.2.1 政府主导制管理: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CSARA)
        6.1.2.2 半市场化运作管理: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
    6.2 技术主导型演进模式
        6.2.1 实例一:基于学生主体的健美操和啦啦操联动性竞赛的演进
        6.2.1.1 健美操国际赛及国内联赛、冠军赛、锦标赛制
        6.2.1.2 啦啦操国内联赛、冠军赛、锦标赛制
        6.2.2 实例二:校园选拔类竞赛的演进
        6.2.2.1 青岛啤酒NBA啦啦操校园选拔
    6.3 文化主导型演进模式
        6.3.1 实例一:体操类项目集约平台活动的演进
        6.3.1.1 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
        6.3.1.2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
        6.3.2 实例二:校园品牌创建和课程营销的演进
        6.3.2.1 “啦啦操+足球”进校园:“一校一球一操”与“一校一品”
        6.3.2.2 “Adidas Dance”健身操舞校园课程
    6.4 小结
7.关照与展望: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趋势
    7.1 基本理念
    7.2 前进方向
    7.3 发展态势
    7.4 小结
8.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之处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2.致谢

(4)我国广播体操发展演变及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1.1.2 新中国国情发展的需要
        1.1.3 广播体操自身发展的需要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专家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播体操起源的研究
        3.1.1 广播体操
        3.1.2 我国广播体操萌芽的研究
        3.1.3 我国广播体操产生背景的研究
        3.1.4 我国广播体操产生初创问题的研究
    3.2 我国广播体操发展的研究
    3.3 我国大众第一套至第九套广播操分别研究
        3.3.1 我国大众第一套广播体操
        3.3.2 我国大众第二套广播体操
        3.3.3 我国大众第三套广播体操
        3.3.4 我国大众第四套广播体操
        3.3.5 我国大众第五套广播体操
        3.3.6 我国大众第六套广播体操
        3.3.7 我国大众第七套广播体操
        3.3.8 我国大众第八套广播体操
        3.3.9 我国大众第九套广播体操
    3.4 广播体操对比研究与结果分析
        3.4.1 广播体操名称研究
        3.4.2 广播体操推行时间节数拍数
        3.4.3 广播体操音乐研究
        3.4.4 广播操动作研究
        3.4.5 广播体操参与运动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研究
    3.5 我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的相关研究
        3.5.1 创编背景
        3.5.2 创编要求
        3.5.3 创编意义
        3.5.4 特点
        3.5.5 未来发展
    3.6 广播体操发展趋势的研究
        3.6.1 广播体操的发展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苏州市草桥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力操的创编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活力操名词界定
        2.1.1 广播体操的概念
        2.1.2 自编操的概念
        2.1.3 活力操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近十年来关于中学生广播体操的研究综述
        2.2.2 当前我国广播体操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咨询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草桥中学大课间开展现状以及创编活力操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4.1.1 草桥中学大课间做操现状
        4.1.2 创编活力操的必要性
        4.1.3 创编活力操的可行性
    4.2 草桥中学活力操的创编过程分析
        4.2.1 对国家编制的广播操的回顾
        4.2.2 草桥中学活力操的编制理论研究与分析
        4.2.3 编制活力操实践的过程
        4.2.4 活力操基本动作内容分析
        4.2.5 活力操的特点分析
    4.3 草桥中学活力操实施效果分析
        4.3.1 活力操的评价与分析
        4.3.2 对活力操的做操实验研究与分析
    4.4 草桥中学活力操的实践探讨与思考
        4.4.1 活力操的更新时间探讨
        4.4.2 活力操的创编原则、依据的重新构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6)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科书历史研究是深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1.1.2 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面临亟需解决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1.1.3 探寻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的必经之途
        1.1.4 体育教科书历史研究是丰富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体育史的有益工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教科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教科书的起源和发展
        2.1.2 教科书概念界定
    2.2 体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变迁
        2.2.2 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
        2.2.3 体育教科书编写
        2.2.4 体育教科书研究的总体评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清朝末期体育教科书的萌芽与兴起
        4.1.1 社会背景
        4.1.2 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教科书的起源
        4.1.3 癸卯学制建立后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1.4 清末体育教科书内容分析
        4.1.5 教科书使用情况
        4.1.6 清末体育教科书总体评价
    4.2 民国时期体育教科书的演进
        4.2.1 民国初年与北洋政府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2.1.1 社会背景
        4.2.1.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2.1.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2.1.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2.1.5 总体评价
        4.2.2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2.2.1 社会背景
        4.2.2.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2.2.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2.2.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2.2.5 总体评价
    4.3 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与变迁
        4.3.1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1 建国初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4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2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2.1 社会背景
        4.3.2.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3.2.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3.2.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3.2.5 总体评价
        4.3.3 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3.1 社会背景
        4.3.3.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3.3.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3.3.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3.3.5 总体评价
    4.4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与经验
        4.4.1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外部因素
        4.4.2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内部动因
        4.4.3 体育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
        4.4.4 体育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变迁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7)中国广播体操的兴衰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兼谈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中国广播体操的兴衰演变
3 广播体操兴衰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策略
5 结 论

(8)我国成人广播体操的发展演变与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对国外广播体操的研究
    2.2 对国内广播体操的研究
        2.2.1 有关广播体操特点的研究
        2.2.2 有关广播体操创新方面的研究
        2.2.3 有关广播体操创编方面的研究
        2.2.4 有关广播体操发展与展望的研究
        2.2.5 有关广播体操的其它研究
        2.2.6 有关成人广播体操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观察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1.1 徒手体操
        4.1.2 广播体操
        4.1.3 成人广播体操
    4.2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的发展演变
        4.2.1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历史的发展演变
        4.2.2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指导思想和创编原则的发展演变
        4.2.3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基本内容的发展演变
        4.2.4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成套动作结构的发展演变
        4.2.5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各动作结构要素的发展演变
    4.3 我国成人广播体操的发展趋势
        4.3.1 更具科学性
        4.3.2 更加娱乐性
        4.3.3 更强针对性
        4.3.4 更富时代感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专家信息表
附录B 专家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广播体操的概念
        1.2.2 广播体操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2.3 我国广播体操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
        3.1.1 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的实施情况
        3.1.2 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的内容及年级分布
        3.1.3 辉县市城区小学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方式和时间
        3.1.4 辉县市城区小学学生每周参加广播体操的次数、持续时间与活动时段
        3.1.5 辉县市城区小学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喜爱程度及目的分析
        3.1.6 辉县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对广播体操锻炼效果的评价分析
        3.1.7 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比赛情况分析
        3.1.8 辉县市城区小学的师资与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3.2 影响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的因素分析
    3.3 促进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发展的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10)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广播体操发展的研究
        1.4.2 广播体操教学方法与组织的研究
        1.4.3 广播体操创编特点的剖析研究
        1.4.4 有关广播体操推广方面的研究
        1.4.5 与广播体操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播体操的概况
        3.1.1 广播体操的发展历程
        3.1.2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概况
        3.1.3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特点
    3.2 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1 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中面临的机遇
        3.2.2 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中面临的挑战
    3.3 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情况的调查
        3.3.1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模式的调查
        3.3.2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培训老师情况的调查
        3.3.3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
        3.3.4 学员学习第九套广播体操情况的调查
        3.3.5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场地、器材的调查
    3.4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后产生的影响
        3.4.1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前后学员练习广播体操的数量调查
        3.4.2 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前后学员对广播体操重视程度调查
    3.5 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1 学员的出勤率低,积极性不高
        3.5.2 场馆、器材等条件的限制
        3.5.3 培训老师的数量不足,影响教学进度
        3.5.4 单位上层领导与基层配合不够密切
        3.5.5 推广策略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
    3.6 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的发展对策研究
        3.6.1 转变观念,加强对第九套广播体操的重视程度
        3.6.2 加强师资力量
        3.6.3 提供良好的环境
        3.6.4 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
    (培训老师问卷)
附件 2
附件 3
    (学员问卷)
附件 4
附件 5
    专家访谈提纲

四、关于第二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创新价值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大课间体能舞的创编与实验研究[D]. 刘秋蝶.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2]第二套与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对比研究[D]. 钱娇. 苏州大学, 2018(01)
  • [3]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D]. 方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我国广播体操发展演变及趋势研究[D]. 王秦秦. 西安体育学院, 2016(12)
  • [5]苏州市草桥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力操的创编与实施[D]. 杭金亮. 苏州大学, 2014(04)
  • [6]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D]. 蒋宏宇.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4)
  • [7]中国广播体操的兴衰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兼谈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策略[J]. 吴晓阳,于海涛,粱利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6)
  • [8]我国成人广播体操的发展演变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 徐燕玲. 北京体育大学, 2013(S1)
  • [9]辉县市城区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亚钊. 河南师范大学, 2013(01)
  • [10]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的研究[D]. 牟英双. 首都体育学院, 2013(08)

标签:;  ;  ;  ;  ;  

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系列的创新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