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伊利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

新时代加快伊利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对新时期加快伊犁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崔叶辰[1](2021)在《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文中指出“改革红利”的释放使我国农业在现代化道路上飞速前进,农业经济得到持续高速增长,但期间也带来了“逆生态化”的累积效应,使我国农业发展付出了诸如面源污染、土壤肥力下降、食品安全等巨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由此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密切关注,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将农业生态问题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地位;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尽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同时因地处偏僻、远离国家科研创新中心而使其相对缺乏科学的种田技术,农业生产多以产量为导向,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地膜、机械等生产要素,引发了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耦合为主流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提高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避免过度投入,如何提升生态效率目前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基于DEA(数据包络模型),对新疆2012~2018年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进一步分解,以确定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和农业生态规模效应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其次对全要素生产率ML指数分析研判,并根据Zofio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为PEC、SEC、PTC、STC四个指数;第三,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在样本研究期间内,2013、2014、2015、2018年达到农业生态效率的有效状态;新疆农业生态效率低于农业生产效率,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非期望产出;农业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率较高,污染排放比碳排放造成的效率损失更多。(2)在研究期间内,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14个地州市达到农业生态效率有效状态的城市逐渐增加;新疆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改善的潜力较大,新疆14个地州市中,排名前7位的城市在研究期间都曾达到过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有效状态;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规模效应处于较高水平,农业生态规模效应有效城市的变动情况与农业生态效率有效城市的情况较为一致。(3)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过低影响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第二种为农业生态规模效应过低影响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第三种为农业生态纯技术效率和农业生态规模效应交叉影响农业生态效率水平。(4)各地州市的投入指标和非期望产出指标都出现了严重的冗余,南疆各项指标的冗余率普遍高于北疆。(5)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状态。PEC、SEC、PTC、STC的进步和退步直接影响着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减,是农业生态效率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6)为了检验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方式,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7)从水资源角度和多维视角两个方向进行指标选择,分别研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利用面板Tobit回归,经过聚类标准误检验,选择随机效应分别对新疆和南疆、北疆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各个区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王海英[2](2021)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棉花产量从2000年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2010年的“半壁江山”再到2019年的“一枝独秀”(张杰,2019),“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国内棉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品种杂乱,库存积压皮棉数量多,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作为国内最大的棉花主产区的新疆,同时,新疆高品质棉花生成的市场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目标价格补贴面临“转箱”压力、目标价格补贴资金的质量导向作用不强、棉花品种多乱杂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面临降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探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和纺织业转型升级。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棉花种植地州为研究对象,从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分析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素投入、产出指标、市场评价、棉花品质等六个维度构建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测度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序差异性和空间分异,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推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从测算的综合指数来看,2014年和2018年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波动较大,2009年综合指数变动最小。从整体趋势来看,北疆地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呈现2009年的值大于2014年大于2018年,南疆地区的整体呈现2014年大于2009年大于2018年,南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高于北疆。(2)新疆的南部地区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略高于东部地区,地州间的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差距在缩小,南北方向上先减小后增大。(3)新疆的北疆和南疆部分地州都表现出相似的(“高-高”和“低-低”)空间关联性,由此得出,新疆南疆的部分地州高-高集聚和北疆的部分地州低-低集聚主导着新疆十三个地州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全局空间自相关。(4)在影响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中,十三个地州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素投入、产出指标、市场评价和棉花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都不高,说明十三个地州在棉花产业高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吴尚斌[3](2021)在《金融科技、信贷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推进,金融科技为我国金融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均衡发展,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存在信贷结构不合理问题。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优化信贷结构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以及银行管理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35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选取其2011—2018年面板数据,将金融科技、信贷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识别出以信贷结构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理。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说,然后通过实证回归方法得出研究结果并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带来明显冲击;二是金融科技发展加剧了银行竞争,推动银行采取冒险行动进行信贷扩张,最终导致信用贷款占比增加;三是金融科技应用助推商业银行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由于信贷流向一些产能过剩行业而频发债务违约,同时因银行对信贷监管不到位,导致信用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不良贷款率上升而出现下降;四是金融科技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依据本文研究结论,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商业银行需立足自身优势,与金融科技进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组合管理体系,强化政策指引与系统管理;加大金融科技监管力度,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关注银行信贷结构问题,使两者形成合力,不断挖掘经营绩效新的增长点。

唐子君[4](2020)在《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由粗放的高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孕育新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粗放增长模式下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信贷结构的优化可以有效支撑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通过信贷资源的优化升级,能够有效推动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流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产生深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信贷结构。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金融机构有效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既是支持我国经济长效健康发展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经营能力、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与响应中央政策号召的迫切需求。FN银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的F银行的一家一级分支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在当地拥有较为雄厚的客户基础,存贷款规模市场占比逐步扩大。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FN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隐患开始暴露,信贷结构不均衡,业务增长乏力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FN银行为实例,着重从区域、行业、客户、产品、期限、担保等六个主要方面对2015年至2019年FN银行信贷结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发现FN银行存在区域信贷发展不平衡、新兴行业拓展不足、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偏小、零售贷款结构有待优化、信贷资金流动性仍需提升、抵质押物风险缓释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发现的FN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本文对FN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差别化的信贷支持,加快新兴行业信贷投放,加大普惠金融业务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提升短期限贷款占比和优化抵质押物结构等优化措施。最后确保优化措施的顺利实施,提出包括组织、制度和人才等三方面的支持保障建议。本研究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为FN银行如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马蓓[5](2020)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积极致力于对外开放的实践推进与理论探索,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且自成体系并具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对中国口岸建设产生了特殊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口岸的形成过程是我国对外开放成长的缩影。中国口岸的建设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而行,中国口岸发展史就是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史,蓬勃发展的中国口岸已成为践行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理论的“排头兵”。新疆口岸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选择新疆与周边国家毗邻的边境陆地口岸、国际航空口岸中的一类口岸(包括15个陆路边境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疆口岸”置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予以深入研究,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普口岸、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等重点案例的分析,探索新疆口岸的发展,旨在探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这一重大现实命题,重点论述新疆口岸区域经贸、安全、人文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而特殊的带动作用。循此基本逻辑框架,本文详述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说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继承而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指导对外开放实践,在新时代助力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通过梳理新疆口岸发展历程,解读新疆口岸基本要素,分析新疆口岸地区发展现状,从口岸经贸、安全、人文三大功能出发,阐述口岸经贸往来之于地区经济繁荣、口岸安全防控之于区域和平稳定、口岸人文交流之于丝路沿线“民心相通”的重要角色,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解读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的互促关系:从国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开放型地区合作新体制深化以及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出发,集中讨论新疆口岸的经贸往来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口岸安全放在国家安全观语境中解读其内涵,深入剖析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的影响因素,并简要评述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阐述新疆口岸的安全防控对保障区域稳定的意义;从跨境旅游、跨境教育、跨境医疗以及多元创新的角度,彰显口岸作为中华文化表达载体的作用,体现口岸地区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拓宽我国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的战略意义,以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促进丝路沿线“民心相通”所做出的贡献;探讨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如何相互促进,并展望口岸地区未来的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新疆口岸地区现行政策方针,说明口岸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党的对外开放实践反哺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战略地位提出对策建言。本文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角切入,结合新疆特殊地缘政治环境,重点探讨新疆口岸在经贸往来、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实践中对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联动作用,新疆口岸在区域经济中节点作用渐显、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初显,新疆口岸人文交流日趋完善。未来,新疆口岸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新时代,新疆口岸以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方向,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力争使新疆在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陈运华[6](2020)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化大趋势,如何权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2007年,国内提出绿色信贷这一概念,并呼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高“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门槛,同时引导资金流入绿色企业和项目,目的是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绿色信贷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绿色信贷业务普遍存在发展水平低下,业务开展不积极等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基于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探讨绿色信贷能否有效减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损失,降低信贷风险,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其次,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绿色信贷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然后,就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综合考虑选取了16家商业银行(包括5家国有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以及3家城市商业银行)2010-2018年共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和门槛面板三种模型对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显着的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2)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单一门槛效应,即存在显着的非线性。当非利息收入占比高于门槛值28.35%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抑制作用减弱。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从国家和银行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在国家的统领和商业银行的积极呼应下,切实推动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绿色持续发展。

陈琨[7](2020)在《新疆人口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与经济息息相关,向来是不可分割的话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重点也悄然发生了转变,从起初的人口数量问题转向了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多维角度,对于人口分布的认识也不再限于数量,开始深究人之属性,进而引起对人口空间格局的思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边陲,地处亚欧腹地,具有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资源丰富和地域辽阔等特点,因此新疆地区的人口空间格局不能同全国一概而论。随着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值此之际,研究新疆人口空间格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清晰梳理出当前地区人口数量和属性的地域分布以及人口迁移流动,有利于重新审视人口与经济的发展问题,对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先,本文详实探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论基础,引入以往学者提出的广义人口空间格局和狭义人口空间格局概念,为更加详尽的剖析新疆人口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从涵盖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广义人口空间格局入手,并分别分析了各自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通过对新疆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三方面的现状梳理,认清当前新疆人口空间格局态势及演变趋势。然后,对新疆人口空间格局进行了实证检验。人口分布方面,测算了新疆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耦合指数,并进行了分级排序;人口结构方面,从索洛模型入手,通过理论探索和公式推导,将人口结构分为了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四个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结构,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人口迁移方面,为避免内生性问题干扰,构建了空间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了广义三阶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新疆人口空间格局,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总结全文研究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着的耦合效应。无论从全疆整体还是各地州市来看都存在明显的耦合特征,其中绝大多数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程度较高,并且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和哈密地区经济发展超前于地区人口规模;第二,新疆人口结构中不同人口属性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尽相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负向的经济增长效应,人口抚养比加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增长,除此之外,人口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都存在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原因在于,人口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分配,城镇化建设以及人力资本水平提升都会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第三,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联动效应,人口迁入会促进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对人口的拉力不仅加大了本地区人口迁入,对相邻地区也有一定效果,有利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结合分析所得结论,本文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以期能够促进优化新疆人口空间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杨化冰[8](2020)在《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业的形成,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在超长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安化黑茶即是探索安化黑茶从普通植物物种向茶业发展转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调适的过程。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借助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梳理。在层次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化黑茶在商品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二是安化黑茶产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安化黑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影响和推动其形成的因素不是纯自然环境,不是纯经济因素,也不是纯政治、文化因素或者某一民族独创的产物。他是当事民族为了本民族全体成员的生存与繁衍,凭借民族文化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不断适应、改造与利用的结果。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茶叶文化生态史。因此,对这一关系的厘清,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安化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生态条件均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之一,这成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从远古时代到北宋王朝,伴随着梅山文化的形成,大量汉族民众开始定居此地,融入当地文化,并参与到当地民族的茶叶经营。多民族文化的交织、互动以及调适使得安化黑茶的种植、加工制作技艺开始走向成熟,并与市场接轨,开始了商品化进程。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这里主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茶政变迁对安化黑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唐德宗年间始征茶税,茶叶被纳入国家统一的税赋管理体制。宋代西北边防吃紧,朝廷启动“茶马互市”政策,在西北边疆“以茶易马”,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安化黑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优惠的价格,从以非正规渠道逐步转向正规渠道进入“茶马互市”,并从中获利。明代以降,安化地区被确定为“盐茶开中”政策的主要执行区。清道光以后,为平息太平天国事件,湘军和淮军等地方武装为筹集军饷,转而插手控制茶叶的销售渠道,同时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清廷被迫放弃“茶引制”,改行“以票代引”。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经费开支浩繁的难题,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化黑茶由此而跻身世界名茶之列。可以说,安化的黑茶产业是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盐茶专卖制度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安化黑茶从民间普通商品交易,发展成为国家专卖物资,是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干预的结果。安化黑茶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成为一项世界级的繁荣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这部分主要探讨安化黑茶的边疆贸易和对外出口贸易。中国西北内陆以及北亚、俄罗斯等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当地民众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计方式。茶叶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所缺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作为一种蔬菜的替代品,进而饮茶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安化黑茶这一物美价廉的茶品在进入西北民众视野后,很快就被接纳,并广泛传播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等社会交往过程中,黑茶被西北、蒙古乃至俄罗斯的民众赋予了多重文化意义。黑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而是经过异域文化调适过的“文化”产物,具有了一种社会“生命”物质的属性,并且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获缺。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七章。这一章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阐释了安化黑茶产制技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社会环境和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安化黑茶的育种、种植、采摘、制作等技术系统都明显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同样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调适的产物。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八章。这一章通过对当地遗留下来的碑文深入剖析,证明安化黑茶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几乎整个社会都是围绕黑茶这一文化事项而展开,充分展示出在茶叶市场建构过程中,由于国家强制力的干预,而促成了各种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互动,以及各种权利诉求、利益分配、社会文化资源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得规范和约束茶叶种植和买卖的相应茶规也应运而生。以茶规为依托,围绕着茶叶的种植和运销活动,安化这一地方社会也逐渐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和新秩序。本文的第九章分析和总结了安化茶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纵观安化黑茶产业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清朝,安化黑茶从普通的植物物种一跃成为一项世界级的产业,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一直相伴而生。但是,伴随着国内、国际格局的巨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黑茶产业一直以来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导致黑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慢慢衰落,原来的富裕地区出现了贫困现象。暂时的衰败,绝对不能否定茶叶产业上千年的繁荣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安化黑茶的复兴,应该换一种思路,将其从旧社会制度的桎梏中脱离出来,置入新的社会制度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文化生态价值和生命力,对其革新而不革命。只有通过这样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推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提供有效借鉴和路径选择。

卜欣琛[9](2020)在《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深入地发展,对于金融领域方面的体制改革呼声愈发高涨,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力度也愈发地加大,这就导致了不同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非官方金融服务的百花齐放也给国有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工行兰州分行在经营的道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竞争压力不断上涨。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分行不仅是工行甘肃省分行的二级分支机构,而且也是兰州市众多的银行之一,是兰州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银行代表。近几年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分行坚持紧跟省内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坚持以总行行业政策和兰州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为指导,将本行公司信贷业务的结构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大幅度地提高了工行兰州分行的业务发展水平。但是在实际发展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在产品创新力度、顶层设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信贷业务理念等许多问题上,工行兰州分行依然存在着与兰州市经济发展以及银行同业竞争方面不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导致工行兰州分行在公司信贷业务营销方面存在信贷结构不合理,风险把控不严等造成竞争能力下降的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复杂的市场竞争以及持续性变化的银行同业发展水平,怎样才能获得稳定的市场地位,更好地扩大本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营销方面。在如何提高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管理水平,增强公司信贷业务的营销能力,加大工行兰州分行在兰州市金融市场占有率,加大公司信贷业务对工行兰州分行整体利润的贡献,是工行兰州分行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信贷业务从业经验,并对该行的日常经营情况较为了解的优势,通过对近几年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结构的汇总、整理和分析,找出公司信贷营销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努力提出一套优化调整解决方案及建议,期望通过更深层次地研究工行兰州分行信贷营销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制定出适合工行兰州分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邱宇婷[10](2019)在《湖南省A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复杂的金融环境使商业银行无法再单纯地将存贷利差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其业务经营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商业银行纷纷转向多元化经营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获得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同时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影响需要靠调整产品种类期限来维持利息收入水平,至此收入结构已不知不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入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业务品种的变化和创新引起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新业务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从经营的角度做好这些业务的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先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收入结构转型的相关研究,包括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收入结构变化对风险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本文以多元化经营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搭建起理论框架,以案例的形式对湖南省A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后的风险管理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对湖南省A银行的转型战略进行阐述,并对该行近五年来收入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的新特征,并对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随后通过研究发现该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风险管理架构优化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最后提出建立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强化风险考核、加强风险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保障建议。全文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尝试为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有效的控制方法及改进措施,为湖南省A银行业务调整和创新后的风险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

二、对新时期加快伊犁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新时期加快伊犁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
        1.2.2 农业生态效率的应用研究
        1.2.3 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收敛性分析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2.1.1 效率
        2.1.2 生态效率
        2.1.3 农业生态效率
        2.1.4 农业生态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经济增长理论
        2.2.2 经济收敛理论
        2.2.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2.4 生态经济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内在机理分析
        3.1.1 资源稀缺约束农业生态效率
        3.1.2 环境污染约束农业生态效率
        3.1.3 经济增长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双重影响
        3.1.4 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态效率
    3.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发展趋势理论分析
    3.3 新疆农业生态与生产效率评价理论分析
    3.4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收敛性的理论分析
    3.5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农业-生态发展现状
    4.1 新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概况
        4.1.1 新疆社会经济概况
        4.1.2 新疆自然资源禀赋
        4.1.3 新疆生态环境现况
    4.2 新疆农业投入产出概况
        4.2.1 新疆农业投入
        4.2.2 新疆农业产出
    4.3 新疆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与污染概况
        4.3.1 新疆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使用强度
        4.3.2 新疆农业污染排放情况
    4.4 中国及新疆农业生态化发展概况
        4.4.1 农业生态化发展阶段分析
        4.4.2 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4.4.3 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变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
    5.1 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5.1.1 农业生态效率主要研究方法
        5.1.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模型选择
        5.1.3 指标数据选择与描述统计
    5.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分析
        5.2.1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分析
        5.2.2 新疆农业不同要素投入的损失结构分析
        5.2.3 新疆14 个地州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分解
        5.2.4 新疆14 个地州市各项效率波动分析
        5.2.5 新疆14 个地州市农业生态–生产效率对比分析
        5.2.6 新疆14 个地州市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结构分析
    5.3 新疆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ML指数分析
        5.3.1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5.3.2 新疆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ML指数测度及其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6.1 收敛性分析方法
        6.1.1 σ收敛
        6.1.2 绝对β收敛
        6.1.3 条件β收敛
        6.1.4 俱乐部收敛
    6.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6.2.1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σ收敛
        6.2.2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绝对β收敛
        6.2.3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条件β收敛
        6.2.4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的俱乐部收敛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疆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1 研究方法
        7.1.1 面板回归模型—Tobit回归方法
        7.1.2 数据标准化处理
        7.1.3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7.2 影响因素及变量选择
        7.2.1 水资源角度变量选择
        7.2.2 多维视角下变量选择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水资源角度结果分析
        7.3.2 多维视角下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相关建议
        8.2.1 推广清洁生产,加强控污减排
        8.2.2 提高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推广
        8.2.3 科学治水用水,推广节水灌溉
        8.2.4 促进区域协调,加快南疆建设
        8.2.5 提高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发展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1.2.2 有关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
        1.2.3 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4 有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5 有关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经济高质量
        2.1.3 农业高质量
        2.1.4 棉花质量
        2.1.5 棉花产业高质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源禀赋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3.1 区域概况
    3.2 新疆棉花生产环节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3.2.1 新疆棉花单产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2 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3 棉花种植成本变动分析
        3.2.4 棉花风险情况
        3.2.5 新疆棉花品质变化特征分析
    3.3 棉花加工情况
    3.4 纺织业的现状
        3.4.1 纱布的产量
        3.4.2 纺织业科技活动
        3.4.3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业销售总额
        3.4.4 纺织业利润总额
        3.4.5 纺织业亏损企业占比
        3.4.6 棉纺业主要专用设备
    3.5 棉花棉纱出口流通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数据来源
    4.2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相适应
        4.2.3 系统性和层次性相适应
        4.2.4 可比性原则
        4.2.5 指标选取的方法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指标选取的依据
        4.3.2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4.3.3 数据处理
    4.4 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指标权重确定
        4.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2 评价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5.1 新疆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整体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5.2 新疆棉花高质量空间差异演化分析
        5.2.1 2009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5.2.2 2014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5.2.3 2018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5.2.4 空间差异分类汇总
    5.3 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分析
    5.4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5.4.1 空间自相关理论及方法
        5.4.2 全局空间自相关
        5.4.3 局部空间自相关
    5.5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六个二级指标变化趋势
        5.5.1 资源节约指标变化趋势
        5.5.2 环境友好指标变化趋势
        5.5.3 要素投入指标变化趋势
        5.5.4 产出指标指标变化趋势
        5.5.5 市场评价指标变化趋势
        5.5.6 棉花品质指标变化趋势
        5.5.7 六个二级指标平均变化趋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北疆地区应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6.2.2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6.2.3 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植棉科技投入,创新棉花社会化服务模式
        6.2.4 加强棉花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灾害预警机制
        6.2.5 制定精品名牌战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掺杂掺假行为
        6.2.6 补贴政策与质量挂钩,建立棉花质量培训体系
        6.2.7 发挥高水平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6.3.1 研究不足之处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金融科技、信贷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科技发展相关研究
        2.1.1 金融科技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2.1.2 金融科技发展相关实证研究
    2.2 信贷结构相关研究
        2.2.1 信贷结构调整动因相关研究
        2.2.2 信贷结构调整方向相关研究
        2.2.3 信贷结构调整影响相关研究
    2.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3.1.2 信贷结构的分类与影响因素
        3.1.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3.2 理论基础
        3.2.1 金融科技相关理论
        3.2.2 信贷结构相关理论
    3.3 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说
        3.3.1 金融科技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3.3.2 金融科技影响信贷结构
        3.3.3 金融科技通过信贷结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与变量选取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变量选取
    4.2 计量模型设定
    4.3 实证检验
        4.3.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3.2 内生性检验
        4.3.3 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异质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信贷结构优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信贷结构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贷结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贷及信贷结构
        2.1.2 信贷结构优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贷配给理论
        2.2.3 风险收益理论(RAROC)
        2.2.4 贷款组合理论
第三章 FN银行及其信贷结构现状
    3.1 广西区域经济情况及FN银行概况
        3.1.1 广西区域经济情况
        3.1.2 FN银行概况
    3.2 FN银行信贷结构现状
        3.2.1 区域结构
        3.2.2 行业结构
        3.2.3 客户结构
        3.2.4 产品结构
        3.2.5 期限结构
        3.2.6 担保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区域信贷结构不平衡
        4.1.2 新兴行业拓展不足
        4.1.3 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偏小
        4.1.4 零售信贷结构有待优化
        4.1.5 信贷资金流动性仍需提升
        4.1.6 抵质押风险缓释效果不佳
    4.2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银行外部原因
        4.2.2 银行内部原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方案
    5.1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目标
        5.1.1 区域信贷均衡发展
        5.1.2 有效提升新兴行业信贷占比
        5.1.3 扩大普惠金融业务规模
        5.1.4 稳步优化零售信贷结构
        5.1.5 盘活信贷资金流动性
        5.1.6 提高抵质押物风险缓释能力
    5.2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措施
        5.2.1 差别化的区域信贷支持
        5.2.2 加快新兴行业信贷投放
        5.2.3 加大普惠金融信贷资源配置
        5.2.4 优先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5.2.5 提升短期限贷款占比
        5.2.6 改善抵质押物结构
    5.3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措施的支持保障
        5.3.1 组织保障
        5.3.2 制度保障
        5.3.3 人才保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新疆口岸”的研究
    1.4 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及方法、创新点解读
        1.4.1 核心概念
        1.4.2 相关理论
        1.4.3 研究方法
        1.4.4 创新点
    注释
第2章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与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2.1 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2.1.1 新疆口岸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2.1.2 新疆对外开放发展概述
        2.1.3 新疆口岸基本要素解读
    2.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
        2.2.2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
        2.2.3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2.2.4 江泽民、胡锦涛对外开放思想
        2.2.5 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
    2.3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的新疆口岸建设与发展
        2.3.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
        2.3.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新疆口岸建设
        2.3.3 新疆口岸建设完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
    小结
    注释
第3章 新疆口岸经贸往来推动全面开放新布局
    3.1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布局
        3.1.1 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2 公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3 航空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4 管道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3.2.1 “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战略对接
        3.2.2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区域合作
        3.2.3 凸显经济特区特殊地位
        3.2.4 口岸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3.3 口岸助力新疆在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凸显
        3.3.1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打造能源通道
        3.3.2 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互联互通网络
        3.3.3 中巴经济走廊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小结
    注释
第4章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保障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
    4.1 国家安全观语境中的口岸安全内涵解读
    4.2 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影响因素剖析
        4.2.1 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4.2.2 周边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4.2.3 新疆长治久安的影响因素
    4.3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的形成及其成效
        4.3.1 口岸反恐、去极端化机制
        4.3.2 口岸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4.3.3 口岸通关便利化
        4.3.4 国家风险布控
        4.3.5 新疆社会治理方案策辅助口岸构建安全环境
    小结
    注释
第5章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促进丝路沿线文明互鉴
    5.1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战略意义
        5.1.1 口岸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2 文化自信助力边境地区文化融合
        5.1.3 文化传播加强边境民族国家认同
    5.2 人文交流项目促进口岸地区“民心相通”
        5.2.1 跨境旅游拓展对外开放方式
        5.2.2 跨境教育深化对外开放内涵
        5.2.3 跨境医疗卫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3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创新性拓展
        5.3.1 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
        5.3.2 依托丝路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5.3.3 政府主导下的国际交流文艺演出
    小结
    注释
第6章 对外开放视角下的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6.1 口岸建设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6.1.1 北疆口岸对地方经济持续辐射作用明显
        6.1.2 南疆中心城市带动口岸发展
    6.2 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2.1 对口援疆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2.2 乡村振兴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3 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互促效应展望
        6.3.1 政策引领边境口岸及其腹地城镇化发展
        6.3.2 口岸核心城市拉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小结
    注释
第7章 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思考
    7.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7.1.1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经贸机遇
        7.1.2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安全机遇
        7.1.3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人文机遇
    7.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7.2.1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经贸挑战
        7.2.2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
        7.2.3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人文挑战
    7.3 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对策建言
        7.3.1 以口岸经贸合作为抓手,推动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
        7.3.2 以口岸安全防控为抓手,提高新疆与周边地区安全治理能力
        7.3.3 以口岸人文交流为抓手,助推新疆与周边地区的“民心相通”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绿色信贷
        二、信贷风险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赤道原则
        二、企业社会责任
        三、环境风险管理理论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直接影响分析
        二、间接影响分析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相关制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规模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情况
        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成效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不统一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
        三、绿色信贷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四、缺乏绿色信贷专业人才
第四章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变量选取
        一、选取原则
        二、变量选取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模型构建
    第三节 模型检验与估计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Hausman检验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静态面板回归分析
        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
        三、门槛面板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分析
        二、从银行层面分析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新疆人口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安排
        1.3.4 研究内容难点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人口空间格局
        2.1.2 经济效应
        2.1.3 耦合效应
        2.1.4 经济增长效应
        2.1.5 空间联动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2 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
    2.3 人口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分析框架
        2.3.1 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
        2.3.2 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
        2.3.3 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章 新疆人口空间格局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3.1 新疆人口分布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3.1.1 新疆人口总量及变化
        3.1.2 新疆各地州人口规模及其变化
        3.1.3 新疆人口分布及变化
    3.2 新疆人口结构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3.2.1 新疆人口年龄结构
        3.2.2 新疆人口城乡结构
        3.2.3 新疆人口教育结构
        3.2.4 新疆人口就业结构
        3.2.5 新疆人口民族结构
    3.3 新疆人口迁移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3.3.1 新疆人口迁移总量及变化
        3.3.2 新疆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四章 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效应分析
    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2 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效应分析
        4.2.1 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重心耦合关系
        4.2.2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
        4.2.3 人口分布与经济耦合类型分析
    4.3 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五章 新疆人口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5.1 理论模型
    5.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说明
    5.3 新疆人口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联动效应分析
    6.1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6.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3 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空间相关性分析
    6.4 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联动效应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结果
        6.4.2 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6.4.3 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
        6.4.4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联动效应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7.2.1 人口分布层面
        7.2.2 人口结构层面
        7.2.3 人口迁移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文化生态学研究理论
    第三节 安化黑茶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物质流通
    第一节 早期的物质流通研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派的物质研究
    第三节 物质流通研究新走向
第三章 安化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梅山地域与族属
    第三节 “梅山”历史沿革
第四章 安化黑茶的商品化发端
    第一节 资江水运及货物运输
    第二节 《茶经》与梅山茶事
    第三节 商品茶定名
第五章 茶政变迁与黑茶贸易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君王们的点金术:榷茶与税茶
    第二节 几经波折:湖茶跻身茶马政
    第三节 不断拓展疆域的黑茶贸易
    第四节 传统专卖体制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安化黑茶的贸易拓展
    第一节 千年前的茶叶商贸活动
    第二节 黑茶在蒙古的商贸往来
    第三节 黑茶在新疆的商贸往来
    第四节 黑茶在俄国的商贸往来
第七章 口述史中的“产”与“制”
    第一节 炊烟袅袅:沸腾的雪峰山麓
    第二节 黑毛茶初制的传统工艺
    第三节 千两茶:文化范畴的再生产
第八章 地方社会中的茶业人和茶事
    第一节 茶叶流通环节的社会性适应
    第二节 茶政管理者
    第三节 中间商
    第四节 茶叶生产者
第九章 安化黑茶与生态扶贫
    第一节 黑茶产业与生态扶贫
    第二节 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的困境
    第三节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安化黑茶制作技艺
    附录二 :安化地方有关茶的民歌
    附录三 :茶亭
    附录四 :民间传说

(9)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营销理论概述
        2.1.1 市场营销的定义
        2.1.2 营销理论概述
        2.1.3 营销策略相关分析方法
    2.2 银行信贷业务相关概念
        2.2.1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
        2.2.2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章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3.1 工行兰州分行简介及业务发展现状
        3.1.1 工行兰州分行简介
        3.1.2 工行兰州分行信贷业务概况
    3.2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 竞争环境分析
        3.3.1 同业竞争对手分析
        3.3.2 企业需求分析
    3.4 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3.4.1 种类繁多的公司产品
        3.4.2 优良的公司管理结构
        3.4.3 优质的客户服务
        3.4.4 强有力的技术资源支持
        3.4.5 合作稳定的客户关系
第四章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存在问题
    4.1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策略问卷调查
        4.1.1 基本信息调查
        4.1.2 信贷产品种类问题调查
        4.1.3 信贷业务办理流程问题调查
        4.1.4 银行信贷业务宣传问题调查
        4.1.5 信贷经理服务及综合能力问题调查
    4.2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中存在问题
        4.2.1 客户集中程度过高
        4.2.2 信贷产品同质化严重
        4.2.3 信贷审批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4.2.4 宣传手段老旧无创新
        4.2.5 信贷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尚需提高
    4.3 原因分析
        4.3.1 信贷理念不足
        4.3.2 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4.3.3 信贷结构顶层设计能力与经济周期变化不相适应
        4.3.4 信贷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4.3.5 政策、制度与系统间的协调性较差
第五章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策略
    5.1 营销目标设计
        5.1.1 短期目标
        5.1.2 长期目标
    5.2 STP战略制定
        5.2.1 市场细分
        5.2.2 目标市场选择
        5.2.3 市场定位
    5.3 营销策略的制定
        5.3.1 产品策略
        5.3.2 价格策略
        5.3.3 渠道策略
        5.3.4 促销策略
        5.3.5 服务人员策略
        5.3.6 有形展示策略
        5.3.7 服务过程策略
第六章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证措施
    6.1 人力资源支持保障
    6.2 信贷人员队伍保障
    6.3 流程优化联动保障
    6.4 业务风险管控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工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10)湖南省A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相关的研究
        1.2.2 收入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理论
        2.1.1 国外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2.1.2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2.2 商业银行收入相关概念界定
        2.2.1 利息收入的概念界定
        2.2.2 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界定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3.1 风险金字塔理论
        2.3.2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湖南省A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后的风险管理现状
    3.1 湖南省A银行概况
        3.1.1 湖南省A银行简介
        3.1.2 湖南省A银行的转型战略
        3.1.3 湖南省A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现状
    3.2 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的新特征
        3.2.1 外部风险交叉感染的不确定性高
        3.2.2 各类风险错综复杂相互交织
        3.2.3 新产品的风险暴露速度增快
    3.3 收入结构转型后的风险管理现状
        3.3.1 湖南省A银行现行风险管理体系
        3.3.2 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3.3 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3.3.4 声誉风险管理现状
    3.4 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4.1 各级行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3.4.2 部分行业不良率居高不下
        3.4.3 对新产品的风险分类不准
        3.4.4 声誉风险的管理体系有待规范
    3.5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5.1 外部环境复杂使风险管理难度增大
        3.5.2 风险岗位职责定位不清晰
        3.5.3 风险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
        3.5.4 风险考核引领作用不突出
        3.5.5 员工的风险履职能力有待提升
第4章 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优化湖南省A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4.1.1 明确各类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
        4.1.2 业务条线人员实行双线管理
        4.1.3 通过增加评级专职人员规范评级管理
    4.2 信用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4.2.1 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传统的客户评级
        4.2.2 遵循准入退出机制主动调整信贷结构
        4.2.3 加强真实性管理及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控和治理
        4.2.4 重视贷后管理例会在信贷流程中的作用
        4.2.5 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
    4.3 操作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4.3.1 制作关键操作风险清单
        4.3.2 将操作风险评估(RACA)与其他管理流程相结合
        4.3.3 明确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
        4.3.4 明确操作风险报告路径和时限
        4.3.5 加强代销业务风险等级评定管理
    4.4 声誉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4.4.1 各部门设置声誉风险督导员
        4.4.2 明确声誉事件的分级分类
        4.4.3 利用清单法识别声誉风险
        4.4.4 根据风险特点采用阶段防控策略
第5章 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的保障建议
    5.1 牢固建立风险防控的三道防线
    5.2 强化风险考核突出绩效引领
        5.2.1 严格监测经济资本占用情况
        5.2.2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评分机制
        5.2.3 建立风险隐患警示约谈机制
    5.3 持续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5.3.1 定期对新业务的风险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5.3.2 完善培训机制强化风险履职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新时期加快伊犁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崔叶辰. 石河子大学, 2021(01)
  • [2]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D]. 王海英.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金融科技、信贷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D]. 吴尚斌. 兰州大学, 2021(12)
  • [4]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D]. 唐子君. 广西大学, 2020(07)
  • [5]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D]. 马蓓. 新疆大学, 2020(06)
  • [6]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 陈运华.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7]新疆人口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研究[D]. 陈琨.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D]. 杨化冰. 吉首大学, 2020(02)
  • [9]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卜欣琛. 兰州大学, 2020(01)
  • [10]湖南省A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后风险管理研究[D]. 邱宇婷. 湖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新时代加快伊利信贷结构调整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