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

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

一、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军[1](2015)在《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文中提出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Celastrol),又叫南蛇藤素,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来源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和花,具有抑抗炎、抗肿瘤、抗生育、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活性。但雷公藤红素水溶性差,口服吸收较差,且毒性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醇质体(ethosome)因含有高浓度的醇而具有较高的双分子层流动性、易于变形及可穿透皮肤屏障等优点;且醇质体使皮肤具有蓄积药物的功能,达到缓释的作用;且醇质体对人体皮肤无明显刺激性,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极大降低药物因口服产生的毒副作用。醇质体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将雷公藤红素制备成醇质体,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有望得到皮肤渗透能力强,并具有缓释作用的新型制剂,以此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性,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雷公藤红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小鼠灌胃给药时雷公藤红素的半数致死量(LD50)。实验选用昆明SPF级小鼠(1~-22 g)为实验动物,先测出小鼠的最大全不致死量、最小全致死量,确定剂量组;然后根据各剂量组的实验结果,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出LD50并加以验证。结果测得雷公藤红素的LD50为15.09 mg/kg,95%可信限为13.31~16.87 mg/kg,表明雷公藤红素是一种剧毒化合物。2.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本实验对雷公藤红素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过程中,醇质体载体不影响其含量测定;线性回归后得到的浓度与峰面积关系方程为A=0.5054C-0.0479(r=0.9998),且线性关系在10~100μg/ml表现良好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X A的要求范围内,说明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良好;不同浓度下的回收率分别为97.7%、98.2%、98.82%,稳定性实验的RSD为1.7%。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雷公藤红素的高效液相(HPLC)分析法专属性、精密度、回收率及稳定性均较好。3.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本实验中雷公藤红素醇质体是采用“乙醇注入法”来制备的,考察了其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雷公藤红素醇质体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出几个主要因素,然后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其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根据最佳处方制备的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及电位分别为(80.6±0.7)%、(401.3±5.5)nm,zeta电位为(-2.75±0.1)m V,粒径分布较均匀,形状规则,近似球形;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醇质体易冷藏保存。4.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考察不同促渗剂对雷公藤红素醇质体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采用TP2A型智能透皮试验仪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用HPLC法测定不同促渗剂对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二醇和甘油能促进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透皮吸收,当丙二醇的含量为15%时,促渗作用最大。本文筛选所得的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雷公藤红素醇质体质量稳定,可增加药物的累积渗透量,增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可为开发治疗皮肤疾病的雷公藤红素新型制剂提供研究基础。

李超,金海蓉,胡晋红[2](2015)在《低分子肝素凝胶处方优化及对瘙痒模型小鼠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优化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凝胶处方,并观察其对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激动剂SLIGRL-NH2引起小鼠瘙痒的作用。方法:选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LMWH凝胶处方。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乳膏组和LMWH凝胶组,每组8只。分别在脱毛部位给予空白凝胶、空白凝胶、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LMWH凝胶各0.1g,2次/d×3d。最后一次给药后2h,除对照组小鼠用药局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3组小鼠皮内注射PAR-2激动剂SLIGRL-NH2。观察皮内注射后30min内小鼠的搔抓次数。结果:最佳处方是LMWH 3%、月桂氮酮5%、卡波姆1.5%。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比对照组显着增多(P<0.01);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小鼠搔抓次数比模型组小鼠显着减少(P<0.05);LMWH凝胶组小鼠搔抓次数比模型组和地塞米松乳胶组小鼠均显着减少(P<0.01)。结论:LMWH凝胶能减轻PAR-2激动剂SLIGRL-NH2引起的瘙痒,其作用可能优于地塞米松乳膏。

韦淑怡[3](2014)在《天然水蛭素凝胶的研制及对大鼠皮瓣血运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天然水蛭素有抗凝作用、抗血栓作用、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及对多种细胞的调节作用等,理论上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淤血的减轻、促进随意皮瓣的血液流动,有利于新生微血管的形成,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率。随意皮瓣成活与新生微血管形成关系很密切,新生微血管越多,皮瓣成活率越高。方法:本实验自制天然水蛭素凝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经皮渗透试验,使用Markwardt法检测水蛭素活性。并对自制成的天然水蛭素凝胶进行临床前毒理试验。选用Wiser大鼠,在其背部设计随意皮瓣,面积为9cmx3cm皮瓣随机分3组,分别涂抹生理盐水、天然水蛭素凝胶、空白凝胶基质.术后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第7天计算皮瓣存活率。结果:体外实验:MarKwardt法检测到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的活性成分能透过皮肤,而空白凝胶组未检测到任何活性成;其凝胶剂皮肤局部用药对试验动物较为安全。体内实验: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瓣坏死长度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术后3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真皮内毛细血管及微静脉红细胞瘀滞现象较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明显减轻;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下胶原及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瓣存活率高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天然水蛭素可渗透进入完整皮肤组织。结论:局部应用天然水蛭素水凝胶同样对皮瓣移植后瘀血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意义:通过本实验研究了解天然水蛭素凝胶制剂是否与注射制剂一样能够促进随意皮瓣淤血的减轻,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率。为将来天然水蛭素凝胶制剂在治疗淤血皮瓣方面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车选义,李裕钦,王建萍,马勇,王庆伟[4](2013)在《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吸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比浊法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含量。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1.0%5.0%的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均有显着促透作用。结论氮酮可作为低分子量肝素钠透皮给药制剂的促透剂。

李莹莹[5](2010)在《妇癌灵经皮给药贴剂的制备和药物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乳腺癌已成为在现代社会威胁女性健康和幸福的头号杀手;马钱子是常用有毒中药,现已有多方文献考证古往今来马钱子曾多次用于各类肿瘤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还具有无依赖性的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人参作为传统补益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作为人参中一类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马钱子和含马钱子的复方药物临床疗效卓越,但口服治疗窗窄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同时鉴于文献考证对于马钱子与人参复方抗乳腺癌贴剂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因此开发用药方便、剂量准确、作用持久、安全的马钱子人参复方透皮贴剂(妇癌灵贴剂)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具体内容如下:①通过正交试验对马钱子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确定了马钱子的最佳提取工艺。②贴片类型确定为胶黏剂骨架经皮给药系统,优化妇癌灵贴片的成型工艺,筛选合适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及最佳比例。③首先确定了血浆样品的预处理(除血浆蛋白)方法,然后进行了妇癌灵贴片药物动力学研究。本课题所研制的妇癌灵贴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合格,贴片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又能实现有效成分的良好透皮,质量稳定、可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军[6](2006)在《经皮给药压敏胶及聚合物纳米粒经皮药物传递的研究》文中提出经皮给药制剂是一较有前景的给药方式,其中作为药物储库兼具压敏粘附作用的压敏胶对经皮给药制剂的作用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针对经皮给药系统新型压敏胶及新型经皮给药技术需求,研制了三类亲水性压敏胶及两种药物纳米载体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亲水性非离子聚氨酯压敏胶,即由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混合物进行反应,生成预聚体,再经扩链制备出聚氨酯压敏胶。通过在聚氨酯主链上引入亲水的聚乙二醇嵌段来赋予压敏胶亲水性。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VP/PVA、PVP/聚乳酸两类共混体系亲水性压敏胶。粘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压敏胶均具有良好的粘附性、透气性及抗水性,适于经皮给药系统应用。采用TGA、DSC及DMA等方法详细分析了亲水性物质组成的共混压敏胶中水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水与压敏胶中其它组分均能发生较强的氢键作用,体系中25%35%的水可以增强压敏胶氢键网络的强度并保证体系良好的流动变形性,使共混体系表现出压敏胶的性能。以PVP/PDLLA共混体系压敏胶为例,研究了其组分间相互作用及结构特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伸实验及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PVP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发生较强的氢键作用且相容性良好。以疏水性药物布洛芬和亲水性药物水杨酸作为药物模型,进行了大鼠皮体外渗透实验和大鼠活体实验,研究了压敏胶作为药物储库及胶粘层的经皮药物渗透性。大鼠体外及活体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性共混体系压敏胶本身具有自促透作用,利于药物的经皮扩散,较传统橡胶膏在药物渗透量上有很大的提高。本文还合成了聚D,L-乳酸-b-聚乙二醇共聚物(PEDLLA),聚氰基丙烯酸酯-g-聚乙二醇单甲醚共聚物(PEGECA)两种纳米载体材料,分别采用固相熔融分散法制备了负载紫杉醇的PEDLLA纳米粒子(PMT),纳米沉淀法制备出负载延胡索乙素的PEGECA纳米粒子(PEGECAT)。以纳米粒作为供试体系进行了体外经皮扩散渗透研究。利用HPLC,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对接受液进行了分析,采用荧光电镜对经皮扩散后皮肤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纳米粒均可以以完整的粒子形态负载药物扩散穿过皮肤,纳米粒的经皮渗透可能是通过了皮肤附属器路径和表皮路经而实现的。这一研究结果为难以经皮渗透的药物的经皮给药提供了新的手段。

钟琳[7](2006)在《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预防皮瓣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低分子肝素在两种促渗剂作用下经皮渗透能力,选出具有最佳促渗透效果的促渗剂和最佳的低分子肝素浓度。将选出的组方应用于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模型皮瓣,观察其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测定不同浓度(100IU/g、200IU/g、300IU/g、400IU/g、500IU/g)的LMWH凝胶在促渗透剂(3%Az、5%NMP和3%Az+5%NMP)作用下经小鼠和大鼠皮肤渗透1、2、3、5、8、12h后累积透过量Q(IU/cm2)。建立大鼠缺血随意皮瓣模型,术后皮瓣表面分别给予300IU/g和500IU/gLMWH凝胶1g/24h,以空白凝胶1g/24h作为对照,连续7天,7d后测定皮瓣成活面积。实验结果以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1.100IU/g、200IU/g、300IU/g、400IU/g、500IU/g的LMWH凝胶中的LMWH均可透过小鼠和大鼠皮肤。3%Az+5%NMP两者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12hLWMH累积渗透量高(P<0.05),单独使用3%Az和5%NMP组间无差异(p>0.05)。2.300IU/g的LMWH的皮瓣成活面积为331.80±22.22mm2,高于500IU/gLMWH(169.00±19.66mm2)和对照(152.40±18.28mm2)(p<0.05),后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浓度LMWH凝胶中的低分子肝素均可透过大鼠皮肤,且LMWH累积渗透量与投药剂量正相关。Az和NMP联和使用促渗透效果好。2.300IU/g的LMWH凝胶可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500IU/g的LMWH凝胶无此作用。

吴亚男[8](2006)在《川归护心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制具有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川归护心贴,本文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通过优化主药川芎、当归提取工艺,优选并确定了最佳促透剂、基质及辅料,制备了川归护心贴,考察了其体外透皮性质,并对该贴剂进行了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反应试验,为川归护心贴制剂处方的选择提供实验基础。通过不同提取方法比较后采用溶剂回流法提取川芎有效成分;水提醇沉法提取当归有效成分,并采用正交实验法最终确定川芎及当归的最佳提取工艺。川芎、当归均以阿魏酸为有效指标成分,应用体外渗透实验方法考察了阿魏酸及川芎当归提取浸膏的透皮特性、不同促透剂对阿魏酸单体及川芎当归提取浸膏中阿魏酸经皮渗透的影响,从而确定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基质配比的比较,确定最佳处方,制备了川归护心贴。川芎药材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取药材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当归药材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当归药材粗粉,加水煎煮三次(一煎加水10倍量,煎煮90min;二煎加水6倍量,煎煮60min;三煎加水4倍量,煎煮30min),药液合并浓缩至药材量与药液浓缩液量的比为1.5:1,首次醇沉含醇量为60 %。体外透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氮酮和冰片对阿魏酸的透皮作用有显着性影响。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氮酮的考察,确定氮酮浓度为2 %时,阿魏酸的渗透效果最好。2 %氮酮和2 %冰片两种渗透促进剂分别对川归复方浸膏中的阿魏酸的经皮渗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渗透速率均比未加时有较大的提高,当两种渗透促进剂共同使用时对川归浸膏有协同作用,渗透速率比单用其中一种有明显提高。由于组方药物较好的透皮特性将其制成透皮吸收制剂—川归护心贴,根据制定的评分法标准确定最佳处方。不同浓度氮酮对川归护心贴体外透皮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阿魏酸累积渗透量为指标,川归护心贴中含2%氮酮的贴剂的透皮速率最高。对川归护心贴进行了皮肤刺激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家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本文研究结果为川归护心贴的研制积累了资料,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李宝红,崔燎[9](2004)在《促透剂在透皮吸收制剂中的应用概况》文中认为目的 为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信息参考。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透皮吸收制剂研究论文,总结10种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报告。结果 透皮吸收促进剂在速度吸收制剂研究中的合理选择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一个关键因素。结论 透皮吸收促进剂在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研究和新药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孙群[10](2004)在《促透剂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文中指出透皮给药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同时还具有其它许多优点,如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可以提供恒定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和使用方便等。但透皮给药必须达到一定的透皮速率才能起到疗效。加入合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是增加药物分子透皮速率的常用方法。本论文研究了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丙二醇和油酸对盐酸普萘洛尔体外透过大鼠皮肤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氮酮和油酸可以促进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而丙二醇对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没有促进作用。 2、氮酮含量在4%~5%时,氮酮的促透效果最好;当氮酮含量大于5%时,促透效果下降。 3、 油酸含量在1%~5%范围内时,油酸的促透效果随油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油酸的含量超过3%时,增幅明显下降。 4、当丙二醇的含量较高时,对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起抑制作用。 5、丙二醇与氮酮组成的复合促透剂对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没有协同作用,合用的促透效果低于氮酮。 6、丙二醇与油酸组成的复合促透剂对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没有协同作用,合用的促透效果低于油酸。 7、当氮酮含量较低时(1%),与油酸合用可以协同促进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而当氮酮含量较高时(5%),与油酸合用反而降低氮酮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 8、神经网络法计算得到的盐酸普蔡洛尔累积渗透量一与实测值一致。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盐酸普蔡洛尔在氮酮、丙二醇和油酸等作用下的透皮吸收行为,而且也有助于合理设计盐酸普蔡洛尔的透皮剂型,选择合适的促透剂。神经网络法成功地应用于计算在不同含量的促透剂作用下的盐酸普蔡洛尔累积渗透量,该方法有望在透皮促进剂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雷公藤概述
        1.1.1 雷公藤的自然分布
        1.1.2 雷公藤的功效作用
        1.1.3 雷公藤制剂
    1.2 雷公藤红素的理化性质
    1.3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
        1.3.1 抗炎与免疫活性
        1.3.2 抗肿瘤活性
        1.3.3 抑制血管生成
    1.4 雷公藤红素制剂的研究
        1.4.1 雷公藤红素常规剂型
        1.4.2 雷公藤红素的纳米剂型
    1.5 醇质体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雷公藤红素的急性毒性实验
    2.1 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2.1 预实验
        2.2.2 正式实验
    2.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色谱条件
        3.2.2 专属性试验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精密度的测定
        3.2.5 回收率的测定
        3.2.6 稳定性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专属性实验结果
        3.3.2 标准曲线
        3.3.3 精密度实验结果
        3.3.4 回收率实验结果
        3.3.5 稳定性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1.1 仪器
        4.1.2 试药
    4.2 方法
        4.2.1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评价指标的建立
        4.2.2 单因素初选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4.2.3 正交设计优化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4.2.4 最佳雷公藤红素醇质体制备工艺的处方验证
    4.3 实验结果
        4.3.1 单因素初选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4.3.2 正交设计优化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4.3.3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制备工艺及处方验证
    4.4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质量评价
        4.4.1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4.4.2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形态观察
        4.4.3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稳定性考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5.1 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药
        5.1.3 动物
    5.2 方法
        5.2.1 供给液的制备
        5.2.2 离体小鼠皮肤的制备
        5.2.3 接收液的选择
        5.2.4 不同促渗剂对雷公藤红素醇质体透皮吸收的影响
        5.2.5 体外透皮试验
    5.3 结果
        5.3.1 接受液的选择
        5.3.2 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空白醇质体/雷公藤红素溶液和雷公藤红素溶液的体外透皮比较
        5.3.3 不同促渗剂对雷公藤红素醇质体透皮吸收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2)低分子肝素凝胶处方优化及对瘙痒模型小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3)天然水蛭素凝胶的研制及对大鼠皮瓣血运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天然水蛭素凝胶基质处方的筛选及确定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初步处方设计
    3 实验步骤
    4 结果
第二章 天然水蛭素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天然水蛭素凝胶的临床前毒理学实验
    前言
    第一节 急性皮肤毒性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二节 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评价
        附图
    第三节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评价
        附图
    第四节 皮肤致敏性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评价
        附图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天然水蛭素凝胶对大鼠皮瓣血运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吸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材料
    1.2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中低分肝素钠含量测定[6]
        2.1.1 线性关系考察
        2.1.2 回收率与重现性试验
        2.1.3 稳定性试验
    2.2 体外透皮吸收实验[7]
        2.2.1 大鼠皮肤制备
        2.2.2 供试药配制
        2.2.3 透皮吸收实验
3 讨论

(5)妇癌灵经皮给药贴剂的制备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项目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
    2 中药用于抗癌治疗的研究现状
        2.1 常用止癌痛中药
        2.2 内服止癌痛复方
        2.3 外用止癌痛复方
        2.4 专治某一种癌痛复方药
    3 马钱子的研究现状
        3.1 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
        3.2 药理作用
        3.3 临床应用
        3.4 马钱子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应用
        3.5 展望
    4 人参抗癌的研究现状
        4.1 人参对癌细胞的作用
    5 经皮给药系统的作用原理及研究现状
        5.1 经皮给药的特点、基本类型及影响因素
        5.2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5.3 药物经皮扩散的研究方法
        5.4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马钱子提取工艺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的方法
        2.2 正交试验
        2.3 放大工艺
    3 讨论
第三章 妇癌灵透皮吸收制剂的工艺研究
    1 贴片处方辅料考察
        1.1 贴片类型的选择
        1.2 贴片基质成分的选择
        1.3 剂量确定
    2 妇癌灵贴片的制备
        2.1 材料
        2.2 贴片初步成型工艺研究
    3 促透剂的筛选
        3.1 材料
        3.2 方法与结果
    4 妇癌灵贴片成型工艺(加入促透剂)及工艺验证
        4.1 贴片成型工艺
        4.2 贴片制备工艺验证
    5 小结
    6 讨论
        6.1 黏胶型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6.2 体外渗透实验相关因素
第四章 妇癌灵透皮贴剂药物动力学研究
    1 妇癌灵贴片中士的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1 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2 妇癌灵贴片中人参皂苷 Re 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综合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6)经皮给药压敏胶及聚合物纳米粒经皮药物传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皮给药系统概述
        2.1.1 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
        2.1.2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2.2 经皮给药系统用压敏胶
        2.2.1 压敏胶的胶粘原理和胶粘性
        2.2.2 传统医用压敏胶
        2.2.3 新型医用压敏胶
    2.3 促进药物渗透的方法
        2.3.1 离子导入
        2.3.2 电致孔
        2.3.3 超声导入
        2.3.4 微针
        2.3.5 光械效应促渗
        2.3.6 化学促透剂
    2.4 纳米药物的经皮吸收研究
        2.4.1 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技术
        2.4.2 纳米药物经皮给药
第三章 亲水性压敏胶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亲水性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3.2.3 共混系列压敏胶含水量测试
        3.2.4 非离子型亲水性聚氨酯压敏胶吸水性测定
        3.2.5 端基滴定法测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
        3.2.6 压敏胶力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非离子型聚氨酯压敏胶
        3.3.2 PVP/PVA 共混体系压敏胶(PSAI)
        3.3.3 PVP/PDLLA 共混体系压敏胶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共混型压敏胶组分间相互作用及相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热分析
        4.2.2 动态力学分析(DMA)
        4.2.3 压敏胶透气性测定
        4.2.4 压敏胶抗水性测定
        4.2.5 紫外光谱
        4.2.6 红外光谱
        4.2.7 拉伸测试
        4.2.8 流变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共混型亲水性压敏胶制备机理
        4.3.2 水在共混体系压敏胶中的状态及作用
        4.3.3 压敏胶的湿气透过性
        4.3.4 压敏胶的抗水性
        4.3.5 PVP/PDLLA共混体系压敏胶组份间相互作用及相容性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压敏胶与药物相容性及释药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经皮给药贴剂的制备
        5.2.3 贴剂载药量的测定
        5.2.4 X-射线衍射(XRD)
        5.2.5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5.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5.2.7 离体鼠皮准备
        5.2.8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
        5.2.9 体外经皮给药释放实验
        5.2.10 动物活体经皮给药释放实验
        5.2.11 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药物与压敏胶基质相容性研究
        5.3.2 布洛芬经皮给药贴剂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5.3.3 水杨酸经皮给药贴剂体外渗透研究
        5.3.4 水杨酸经皮给药贴剂活体动物渗透研究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纳米药物经皮药物传递作用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两亲性共聚物的制备
        6.2.3 纳米药物粒子的制备
        6.2.4 红外光谱(FT-IR)
        6.2.5 核磁共振谱(1H-NMR)
        6.2.6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6.2.7 载药纳米粒形态
        6.2.8 药物纳米粒粒径及粒径分布
        6.2.9 载药纳米粒体外透皮释放
        6.2.10 HPLC方法
        6.2.11 荧光显微镜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EDLLA 的结构表征
        6.3.2 PEGECA 的结构表征
        6.3.3 紫杉醇及延胡索乙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6.3.4 负载紫杉醇的PEDLLA纳米粒(PMT)的性能表征
        6.3.5 负载延胡索乙素的PEGECA纳米粒(PEGECAT)的性能表征
        6.3.6 PMT经皮渗透研究
        6.3.7 PEGECAT经皮渗透研究
        6.3.8 纳米粒在皮肤中的分布表征
    6.4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预防皮瓣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前言
实验一 低分子肝素凝胶的透皮能力检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离体皮肤来源
        2.4 方法
        2.4.1 低分子肝素凝胶剂的制备
        2.4.2 小鼠离体皮肤的制备
        2.4.3 LMWH标准曲线绘制
        2.5 小鼠皮肤体外皮肤渗透实验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LMWH经小鼠皮肤的累计渗
        3.2 大鼠皮肤累积渗透量
    4 讨论
实验二 低分子肝素凝胶对大鼠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药品及试剂
        2.1.1 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动物
        2.2 LMWH凝胶剂的制备
        2.3.低分子肝素凝胶剂大鼠皮瓣实验
        2.4.皮瓣坏死面积测量
        2.5.统计学处理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回顾
    透皮吸收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防治皮瓣缺血性坏死及其透皮吸收
致谢

(8)川归护心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透皮吸收制剂研究进展
        1.2.1 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点
        1.2.2 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1.2.3 关于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1.3 皮肤渗透实验研究
        1.3.1 皮肤样本的研究
        1.3.2 皮肤渗透实验方法研究
    1.4 本文组方的两味主药川芎及当归的研究进展
        1.4.1 川芎研究概况
        1.4.2 当归研究概况
        1.4.3 川芎及当归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药理作用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川芎、当归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当归、川芎指标成分阿魏酸的HPLC 分析方法建立
        2.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2.2 色谱条件
        2.2.3 标准曲线制备
        2.2.4 精密度试验
        2.2.5 回收率试验
    2.3 川芎提取工艺研究
        2.3.1 川芎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及最佳方法的确定
        2.3.2 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2.3.3 优选工艺的重复性实验
        2.3.4 结果分析
    2.4 当归提取工艺研究
        2.4.1 提取方法的优选
        2.4.2 传统水煎煮法提取工艺的优化
        2.4.3 优选工艺的重复性实验
        2.4.4 结果分析
    2.5 本章结论
    2.6 讨论
第三章 方药中药物透皮特性的研究
    3.1 试药、动物与仪器
    3.2 复方浸膏体外透皮特性及促透剂选择的研究
        3.2.1 实验皮肤制备及实验方法
        3.2.2 指标成分阿魏酸分析测试方法的建立
        3.2.3 供试品的制备
        3.2.4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阿魏酸单体透皮特性研的研究
        3.2.5 用于复方浸膏的最佳促透剂的选择
        3.2.6 对复方浸膏透皮特性的重现性考察
    3.3 本章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川归护心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2 制备工艺
        4.2.1 剂量确定
        4.2.2 药材的提取制备
        4.2.3 基质和辅料的选择
        4.2.4 制膜工艺
        4.2.5 含量测定
    4.3 川归护心贴的体外透皮试验研究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川归护心贴皮肤刺激、皮肤过敏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与结果
        5.2.1 皮肤刺激试验
        5.2.2 皮肤过敏试验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对川归护心贴研究、开发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促透剂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实验部分
    4.1 实验材料
    4.2 方法
五、 结果和讨论
    5.1 不加促透剂的盐酸普萘洛尔的透皮吸收
    5.2 氮酮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
    5.3 丙二醇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
    5.4 油酸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
    5.5 复合透皮促进剂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
    5.6 神经网络法计算盐酸普萘洛尔的累积渗透量
六、 结论
综述
致谢

四、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雷公藤红素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D]. 吴军. 湖北工业大学, 2015(05)
  • [2]低分子肝素凝胶处方优化及对瘙痒模型小鼠的作用[J]. 李超,金海蓉,胡晋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5(02)
  • [3]天然水蛭素凝胶的研制及对大鼠皮瓣血运影响[D]. 韦淑怡.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1)
  • [4]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吸收的研究[J]. 车选义,李裕钦,王建萍,马勇,王庆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13(32)
  • [5]妇癌灵经皮给药贴剂的制备和药物动力学研究[D]. 李莹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6]经皮给药压敏胶及聚合物纳米粒经皮药物传递的研究[D]. 李军. 天津大学, 2006(08)
  • [7]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预防皮瓣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D]. 钟琳. 兰州大学, 2006(08)
  • [8]川归护心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D]. 吴亚男. 天津大学, 2006(05)
  • [9]促透剂在透皮吸收制剂中的应用概况[J]. 李宝红,崔燎. 广东药学, 2004(03)
  • [10]促透剂对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D]. 孙群. 浙江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氮酮对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