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小鼠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一、细胞凋亡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平,周亚滨,陈会君,张轶铭,崔欣美[1](2022)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Bcl-2、Bax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Bcl-2、Bax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雄性Balb/c小鼠腹腔反复注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es B3,CVB3)的方式,建立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14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35只腹腔反复注射CVB3,45 d后成活小鼠随机分为3组,环孢素组给予环孢素溶液初始剂量30 mg/(kg·d),维持剂量20 mg/(kg·d)灌胃;苏木组给予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700 m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0.2%羧甲基纤维素钠0.2 mL/d灌胃,各组小鼠给药20 d后,分别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病理形态改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苏木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增加,与环孢素组相比,苏木组的EF、FS均明显增加。(2)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苏木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轻。(3)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苏木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环孢素组、苏木组的Bax蛋白均明显降低。与环孢素组相比,苏木组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降低。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VMC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孙琳[2](2021)在《白介素37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文中指出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由于感染各类嗜心肌性病毒所导致的心肌非特异性疾病,VMC是导致青年人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乏力、胸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发生心脏骤停。虽然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够自愈或经治疗后好转,但有部分患者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和严重的心力衰竭,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现阶段仍然没有特异性的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并不显着。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长期致力于探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广为接受的机制包括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及各种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然而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性细胞程序性死亡,由炎症小体介导,并且伴有包括IL-1β和IL-18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与凋亡不同。炎症小体是一种胞内蛋白复合体,由三部分组成: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适配蛋白AS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原-1(Caspase-1),炎症小体激活GSDMD,导致细胞膜孔形成,细胞破裂,释放IL-1β和IL-18。炎症小体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如心肌梗死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近的研究表明,在VMC患者和VMC小鼠模型中存在炎性小体。因此,心肌细胞焦亡在VMC发病进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阻断这一过程有希望成为治疗VMC的新靶点。白介素-37(IL-37)属于IL-1家族,是一种新型的潜在的炎症抑制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而小鼠体内不表达IL-37。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IL-37能够减轻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脏内炎症反应,降低小鼠的死亡率。然而,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应用IL-37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研究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并进一步探讨IL-37参与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崭新的治疗靶点。我们的实验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构建研究背景及意义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内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人患心肌炎,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心肌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能患心肌炎,但以青少年最为多见。病毒是其最常见的病原体,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最为多见。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等也可以引起心肌炎,但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心肌的病变所累及的范围,轻症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存在7-20天左右的前驱期,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感染症状。随后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一般认为,造成VMC患者心肌损害的原因主要如下:病毒复制的直接损伤;免疫反应被触发后过度激活;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各种原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病毒入侵后在心肌内复制,并导致免疫系统激活,其病理生理学进展过程通常有三个阶段:急性阶段、亚急性阶段和慢性阶段。急性阶段是指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亚急性阶段主要表现为T细胞及B细胞的活化及其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慢性阶段表现为心肌弥漫纤维化与心脏泵功能障碍,如扩张性心肌病。大量病理学证据表明,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NK)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起始治疗是否及时。其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射血分数降低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等。轻度心肌炎患者通常预后良好,约有50%的VMC患者可自行缓解。然而,仍有25%的VMC患者可发展为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重症心肌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休克,其1年内死亡率为20%,5年死亡率为50%。然而现阶段仍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单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在本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为了模拟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进程,我们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观察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学特征,探究其病理机制,为VM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1.通过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观察小鼠心肌损伤的病理学改变。2.通过对小鼠体重、活力、毛发、心脏超声、心肌病理学切片等进行观察与监测,评估使用CVB3 Nancy株构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效果。研究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将12只雄性6周龄balb/c小鼠饲养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SPF类动物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Day 0对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100μl PBS,对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25μl 109TICD50病毒液(加入75μl PBS稀释至100μl),饲养9天后建立急性心肌炎动物模型。2.超声心动图Day 9用3%异氟醚麻醉小鼠,使用Visual Sonics高分辨率Vevo 2100系统(Visualsonics Inc.,加拿大多伦多)采集胸骨旁长轴图像,记录每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LVFS),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3.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于Day 9心脏超声检查后收集各组小鼠的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4.ELISA 检测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离心收集上层血清,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与炎症因子IL-1β、IL-18。研究结果1.模型组小鼠一般状态较差对照组小鼠活力良好,毛色鲜亮;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活力欠佳,不喜活动,毛发暗淡无光泽,抓取时反应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VMC模型组小鼠体重自第三天开始明显下降,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升高。2.模型组小鼠左心功能下降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超声示IVSs(P<0.01),IVSd(P<0.05)明显减小,LVEF、LVFS测量值下降,表明对小鼠腹腔注射CVB3后室间隔明显变薄,心肌收缩功能存在受损的可能性。3.模型组小鼠心肌炎症损伤明显对照组小鼠切片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规律排列,未见明显炎症浸润,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部分心肌细胞坏死及炎症病灶,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病理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001)。模型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 cTnI(P<0.01)、IL-1β(P<0.05)、IL-18(P<0.05)明显升高。4.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化明显Masson染色可见对照组小鼠心肌间质内无明显胶原纤维分布,模型组小鼠心肌可见灶性坏死伴胶原纤维增生,间质内可见较多胶原纤维分布。研究结论1.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能够成功构建小鼠VMC模型。2.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表现为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炎症浸润增加及心肌纤维化加剧。第二部分:IL-37对VMC小鼠心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及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机体感染嗜心肌病毒后,心肌组织内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轻重不一。尽管部分患者临床表现轻微,甚至症状表现呈自限性,病毒性心肌炎仍然能够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VMC能够占到年轻人猝死原因的10%左右。VMC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期有研究证实,炎症小体的过度激活可能引起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肠炎等疾病。炎症小体又称焦亡小体,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复合体,由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适配蛋白ASC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原-1(Caspase1)构成,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模式识别受体是NOD样受体家族的NLRP3。当NLRP3被细胞毒素、ATP或胆固醇等激活后,进一步募集ASC与Caspase1,炎症小体激活后切割IL-1β与IL-18。同时,NLRP3裂解Gasdermin D,释放其N末端结构域,形成细胞膜孔,释放炎性因子,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因此,抑制炎症小体表达或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IL-37是IL-1家族的一种潜在炎症抑制因子,对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存在一定抑制作用。IL-37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低表达,而小鼠体内不表达IL-37。IL-37已被证实能够改善CVB3引起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然而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部分实验通过应用重组人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干预,观察其对心肌炎小鼠炎症浸润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探讨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具体机制。研究目的:1.构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通过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进行干预,观察IL-37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一般状态、心功能和心肌病理学切片的影响。2.通过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的炎症小体的表达,探讨IL-37减轻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具体机制。研究方法:1.IL-37干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将32只雄性6周龄balb/c小鼠饲养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SPF级动物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IL-37对照组(n=6)、模型组(n=10)、实验组(n=10)。Day 0对对照组、IL-37对照组小鼠各腹腔注射100μtlPBS,同时对模型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25μl 109TICD50病毒液(加入75μl PBS稀释至100μl)。Day3、Day7对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200μl PBS,同时对IL-37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μg IL-37(加入200μl PBS溶解),饲养9天后建立急性心肌炎动物模型。2.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功能Day 9用异氟醚麻醉小鼠,采集胸骨旁长轴图像,记录每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3.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收集各组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后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的炎症变化及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GSDMD蛋白表达情况。4.ELISA 检测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离心收集上层血清,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与炎症因子IL-1β、IL-18。5.蛋白印迹实验收集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组织总蛋白后,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 dimer、cleavaged caspase 1、NFkB P65 及 phospho-P65 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6.RT-PCR从液氮中取出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液氮研磨组织提取总RNA,PCR检测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IL-37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一般状态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活力较好,毛色光滑,抓取时反应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重同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心脏重量/体重比值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2.IL-37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功能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LVEF(P<0.05)、LVFS(P<0.05)、IVSs(P<0.01)和IVSd(P<0.01)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实验组小鼠心脏室间隔厚度高于模型组,左室收缩功能较模型组有所改善。3.IL-37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炎症损伤小鼠心肌切片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心肌炎症病灶浸润较少,心肌细胞坏死减少,间质内炎症细胞分布较少。外周血Elisa检测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cTnI(P<0.01)与IL-18(P<0.05)表达明显下降。4.NLRP3炎症小体在模型组小鼠表达升高,在实验组中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NLRP3(P<0.01)、ASC(P<0.05)与cleaved-caspase 1(P<0.05)蛋白比对照组升高,实验组小鼠NLRP3(P<0.05)、ASC dimer(P<0.001)与cleaved-caspase 1(P<0.05)蛋白比模型组表达降低。GSDMD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模型组中GSDMD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GSDMD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5.IL-37可能通过抑制NFκB降低心肌炎小鼠NLRP3炎症小体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比对照组NFκB P65(P<0.05)、phospho P65(P<0.01)的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 P65(P<0.01)、phosphoP65(P<0.01)的表达低于模型组,IL-37对照组中P65(P<0.05)、phospho P65(P<0.0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P65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65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IL-37对照组P65 mRNA比对照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论1.IL-37可以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损害,改善小鼠一般状态。2.NLRP3炎症小体参与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IL-37抑制NLRP3炎症小体表达。3.IL-37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改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

牛海燕[3](2020)在《黄芪甲苷对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芪甲苷Ⅳ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芪中具有保护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柯萨奇B3(CVB3)病毒和C57BL/6小鼠构建病毒性心肌炎的小鼠模型并使用黄芪甲苷Ⅳ进行干预,每周检测小鼠的体重及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后,体外超声检测小鼠的心脏功能;收集小鼠的外周血并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和CK-MB水平;分离小鼠的心脏,沿垂直方向将心脏平均分成3段,两端的心肌组织冻存于-80℃冰箱,用于提取RNA和蛋白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中间部分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用于病理学分析;提取心肌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NF-γ和IL-6的表达水平;心肌组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不同干预组小鼠心肌损伤情况和纤维化水平;使用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凋亡情况;分离和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并使用黄芪甲苷Ⅳ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6、Fas及Fas L的表达水平以明确黄芪甲苷Ⅳ保护病毒性心肌炎与抑制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建立黄芪单体化合物及其干预靶点数据库;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检索与VM发生有关的蛋白靶点;在黄芪单体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之间取交集,筛选对VM具有保护作用的黄芪有效成分及干预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核心网络;应用Clue GO对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及细胞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研究黄芪有效成分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分子机制。结果:CVB3病毒注射3周,CVB3组有8只小鼠死亡,其死亡率为40%,而CVB3+AST-Ⅳ组有4只小鼠死亡,死亡率为20%,两组间小鼠的死亡风险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黄芪甲苷Ⅳ对CVB3诱导的小鼠体重波动具有显着地保护作用;心脏超声结果显示,黄芪甲苷Ⅳ对CVB3诱导的小鼠心脏百分射血分数的降低和E/E’的增加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CVB3组小鼠外周血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和CK-MB水平较Blank组小鼠显着增加,而黄芪甲苷Ⅳ对此有显着地抑制作用。心肌组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黄芪甲苷Ⅳ对CVB3诱导心肌损伤和纤维化具有显着地保护作用;心肌组织TUNEL染色结果显示,CVB3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较Blank组小鼠显着增加,而黄芪甲苷Ⅳ对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也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到验证。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干预组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6、Fas及Fas L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芪甲苷Ⅳ对CVB3诱导的上述因子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显着地抑制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81种黄芪单体化合物及其1197个干预靶点被纳入到数据库中;在Gene Card、Dis Ge Net及Drug Bank数据库中检索到284个与VM有关的蛋白靶点;两者取交集,共有53个蛋白既是黄芪单体化合物的靶点,又是VM的干预靶点,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53个干预靶点共涉及58种黄芪单体化合物;“黄芪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核心网络共包含21个靶点和22种黄芪单体化合物,对21个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45条生物过程及24条细胞信号通路,其中,22条生物过程和8条细胞信号通路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涉及20种黄芪单体化合物。结论:黄芪甲苷Ⅳ能够通过抑制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发挥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进一步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中有20种黄芪单体化合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多条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有关的生物过程及细胞信号通路发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

杨慧[4](2019)在《芩芪口服液的毒性研究及其对EMCV致小鼠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兽药芩芪口服液的急性毒性与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研究芩芪口服液对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测定芩芪口服液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2、长期毒性试验: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芩芪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30天。停止给药24 h和15 d后进行剖检、血液生化检查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3、VMC模型的建立:观察小鼠106TCID50EMCV攻毒后3、7、10、14 d不同时间点心肌病理变化及心肌组织病毒载量、IL-1β、IL-6、TNF-α含量变化。4、药效学试验:1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芩芪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各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含有106TCID50EMCV的培养液,对照组注射0.2 mL的培养液。小鼠攻毒24 h后,芩芪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灌胃0.1 mL分别含0.6、1.2、2.4 g·mL-1芩芪口服液6 d;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1mL利巴韦林6 d;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灌服蒸馏水6d。于实验第3天每组处死8只小鼠,第7天将各组存活小鼠称重后处死,取心脏固定、冻存。心脏组织进行病理积分,qRT-PCR检测心肌EMCV载量、IL-6、IL-23A、IL-17A、TGF-β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率。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证明芩芪口服液安全无毒。长期毒性试验中,与空白相比,芩芪口服液各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增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系统剖检与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组织病理变化,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2、EMCV感染小鼠可造成小鼠心肌损伤与炎症,成功建立VMC模型。3、药效学试验:(1)攻毒后第3 d、7 d芩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VMC小鼠心肌病理损伤(P<0.05);(2)攻毒第3 d,芩芪口服液各处理组IL-6、IL-23A、IL-17A mRNA均低于模型组,中剂量组最佳;第7 d芩芪口服液各组IL-6、IL-23A、IL-17A mRNA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第3 d芩芪口服液高剂量与第7 d芩芪口服液中剂量TGF-βmRNA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EMCV感染3 d、7 d芩芪口服液各组病毒载量显着低于与模型组(P<0.05);(3)第7 d芩芪口服液中、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可显着降低脾淋巴细胞中Th17/Treg细胞比率(P<0.05)。结论:1、芩芪口服液对大小鼠均安全无毒,为靶动物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2、芩芪口服液可降低病毒及炎症带来的心肌损伤,调节机体Th17/Treg的稳态。

汪亚萍[5](2019)在《组织蛋白酶B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病变。它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最常见病因,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措施。心肌细胞的凋亡、坏死和心脏中的炎症反应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特点。组织蛋白酶B(CatB)是一种广泛表达且主要位于溶酶体和晚期内体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可通过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抗原呈递、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尚无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CatB在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4周龄雄性CatB基因全敲(Ctsb-/-)小鼠、其内源性抑制剂胱抑素C(cystatin C)基因全敲(Cstc-/-)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通过腹腔注射10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的CVB3构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应用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小鼠心功能后,收集其血清和心脏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心脏超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观察CatB敲除和cystatinC敲除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生存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酶活性测定、ELISA、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病毒滴度测定等方法,探究CatB影响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在感染CVB3后第7天和第28天,模型组小鼠心肌中活化型CatB的蛋白水平以及CatB的酶活性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在未感染病毒的情况下,CatB及其内源性抑制剂cystatin C的缺失均不影响小鼠短期内的存活率、心脏结构和功能。但在腹腔接种等量CVB3的条件下,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tsb-/-小鼠的存活率、心肌组织炎症浸润、炎症病理评分、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而Cstc-/-小鼠的这些指标均进一步恶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小鼠感染病毒后,心肌组织中炎症小体被激活,细胞焦亡加重,表现为含pyrin结构域的NOD样受体家族3(NLRP3)、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 p20片段表达增高、caspase-1酶活性增强、血清白介素-1β水平增高以及心肌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增加,而CatB的敲除抑制了心肌炎小鼠心肌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和细胞焦亡,相反,cystatin C的敲除则进一步增强了该现象。但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感染CVB3后第7天和第28天,其心肌组织中的病毒滴度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心肌组织CatB被激活。CatB的激活会加重病毒性心肌炎,且这一作用不依赖于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而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和促进细胞焦亡的发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这为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有望改善心肌炎的预后。

朱同刚[6](2018)在《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柯萨奇病毒B3(CVB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感染小鼠模型,予以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干预,检测小鼠一般状况、死亡率、肺组织病毒滴度及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中IFN-γ、IL-4、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凋亡因子Caspase-9及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和NF-kB的表达,探讨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包括体外和体内实验两部分。1.新扶正除疫颗粒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研究: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后,进行CVB3的培养和制备并进行CVB3病毒滴度的测定,按Reed-Muench方法计算TCID50;在培养板中观察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病毒吸附作用、对染毒心肌细胞的保护和抑制CVB3增殖作用实验。2.体内实验2.1柯萨奇病毒B3(CVB3)动物模型的建立、分组及给药:将144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方法平均分为6组,每组24只,按照表面积换算给药量,按如下方法分组造模及给药: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剂量是0.4ml/只,每日1次,连续7天;病毒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剂量是0.4ml/只,每日1次,连续7天;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低剂量组:以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成药量4.5g/(kg·d)灌胃,以上各组均连续7天,每日1次;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剂量:以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成药量9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新扶正除疫颗粒剂高剂量:以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成药量18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利巴韦林对照组(即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利巴韦林水溶液0.025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给药第3天,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0ul CVB3溶液(10×TCID50),常规饲养,造模后1小时后各组继续给药,存活72小时以上,且体重显着降低,证实病毒感染模型成功建立。2.2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感染作用及机制研究:从攻毒后感染之日(即给药第3天)起,随机选择每组中10只小鼠,连续对其观察7天,用于评价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CVB3感染小鼠的一般状态及死亡保护作用。并且对每组另外剩余的小鼠进行心、肺等脏器病毒滴度和HE染色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CVB3染毒小鼠Th1免疫IFN-γ和Th2免疫IL-4表达的影响;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心肌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9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和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体外抗CVB3实验结果。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对染毒心肌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中0.8 mg/ml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明显,能够阻止CVB3的吸附作用。同时,该药物能够抑制CVB3的增殖的作用,抑制效果与药物浓度正相关。2.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体内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研究结果: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细胞毒性低,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染毒小鼠组织缺氧、缺血和坏死的症状和体征,能够降低染毒小鼠的死亡率。病毒滴度:感染病毒7天后,检测了不同组心、肺、肾脏组织中病毒滴度,发现中剂量组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组低于病毒模型组(P<0.05),高剂量新扶正颗粒剂组显着低于病毒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1);心、肺组织病理变化:心肌病理变化方面,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组对心肌保护作用更加明显,同利巴韦林药物对照组相似;肺组织病理变化方面,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炎症病变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新扶正除疫颗粒组的结果更佳,与利巴韦林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相似。3.在观察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CVB3感染机制探讨方面结果:对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高剂量组和利巴韦林组的IFN-γ和IL-4数值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低剂量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表达进行了检测,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高剂量组和利巴韦林组的IL-1β、IL-6及TNF-α表达均明显下降,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低剂量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心肌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中、高剂量组和利巴韦林组的凋亡因子Caspase-9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性更加明显(P<0.001);高剂量组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对心肌细胞p-AKT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进行检测,与病毒组比较,生理盐水组蛋白表达程度最高,其次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新扶正除疫颗粒剂高剂量组蛋白表达最低。结论:1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在抗CVB3感染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对染毒心肌细胞观察发现,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明显减轻CVB3染毒细胞病变程度,抑制CVB3的增殖,对染毒心肌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而且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细胞毒性较低。2.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在抗CVB3小鼠感染作用实验中效果明显。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有效缓解染毒小鼠组织缺氧、缺血和坏死的症状和体征,能够降低染毒小鼠的死亡率,抑制病毒在心、肺和肾脏等脏器中的增殖,能够有效抑制小鼠心、肺组织的过度的炎症表现,对染毒小鼠的脏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提高CVB3染毒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介导细胞免疫反应,提高对细胞内病毒的清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提高IFN-γ和IL-4表达相关。4.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与心肌细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降低柯萨奇病毒B3染毒小鼠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5.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升高柯萨奇病毒B3染毒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9的表达。Caspase-9是细胞凋亡的启动因子,它本身无法直接达到促凋亡作用,而是需要通过对核心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激活,然后由Caspase-3激发凋亡级联反应诱发细胞凋亡。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Caspase-9表达而促进染毒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与增殖。6.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能够降低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和NF-kB的表达。PI3K-AKT-mTOR是哺乳动物细胞内一条重要的免疫信号通路,该通路由上游信号传导因子PI3K、下游信号因子Akt和底物因子mTOR组成。Akt对病毒复制的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CVB 3感染过程中,经磷酸化激活的Akt具有明确的抗凋亡作用;活化后的Akt,能够促使下游核转录因子NF-κB转入细胞核,使NF-κB发挥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与存活的功能。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CVB3感染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与其抑制了细胞通路PI3K-AKT-mTOR相关。

宋雨婷,郑苗苗,王芳,黄玉,姚荣妹[7](2017)在《有效单味中药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笔者对近10年实验研究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单味中药进行统计,按照其功效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了7大类32种中药,分析各药起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期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方面对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劳慧敏[8](2017)在《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养心活血解毒方对心肌JAK/STAT信号通路的干预疗效,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发挥作用的可能存在的机制,找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新靶点。方法:健康SPF级BALB/c小鼠常规饲料喂养1周后,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利巴韦林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另设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中药养心活血解毒方,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灌胃14天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生存情况、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检测小鼠血清心肌酶谱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FAS、FASL在心肌中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JAK2、STAT3蛋白在心肌中的蛋白含量。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养心活血解毒方高、中剂量可明显改善小鼠生活质量,各中药组死亡率较低,中药各组小鼠体重减少不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2.小鼠心肌酶的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CK-MB均降低(P<0.05),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CK-MB降低明显(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与利巴韦林组CK-MB水平相当(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LDH均降低(P<0.05),其中中药中、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无差异。3.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模型对照组心肌受损较重,心肌细胞出现灶性病变,部份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出现片状变性、坏死,炎症细胞灶状分布在坏死心肌的周围。利巴韦林组心肌病变程度较模型组轻,中药中高剂量组心肌病变较轻。4.ELISA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降低IL-6水平,中药中剂量组降低显着(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各组均可升高IL-10水平,中药高、中剂量组升高显着,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5.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FAS、FASL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FAS阳性表达降低最为明显(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FASL阳性表达降低最为明显(P<0.05),与利巴韦林组表达相当(P>0.05)。6.Western Blot检测心肌JAK2、STAT3蛋白: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JAK2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JAK2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利巴韦林组下降最为显着(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STAT3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STAT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中药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显着(P<0.05)。结论:1.养心活血解毒方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促进模型小鼠体重的增长,减轻心肌损伤。2.养心活血解毒方可以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血清中IL-10的水平,可抑制炎症,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3.养心活血解毒方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降低心肌组织中JAK2、STAT3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

杨翠平[9](2016)在《硫化氢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共同引起的心脏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疾病。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已知有肠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20多种病毒,肠病毒的柯萨奇病毒3(Coxsackievirus B,CVB)最为常见,约占50%[1]。病程可呈急性或慢性,大多数可痊愈,约15%的患者由于急性期病情反复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MC)。临床上在新生儿、小儿突发死亡病例中20%因CVB3诱导的VCM所致,死亡率逐年攀升[2],对小儿和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威胁。CVB3引起的心肌炎症损伤,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甚至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3],通过干预凋亡基因的表达阻断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以起到保护心肌的方法备受人们关注,P53作为一个高效的凋亡启动因子,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P53泛素化通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是治疗VMC的重要靶点。硫化氢(H2S)作为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者发现,在大量心肌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被证实硫化氢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发挥出抗炎症、抗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4]。在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在CVB3所致对VMC模型中,外源性硫化氢(Na HS)可通过多个环节影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展,发挥着减少自由基损害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还起到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但对其抗VMC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甚少。目的:本实验研究Na HS对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 2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Na HS在VMC中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抗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50只4 5周龄近交系纯种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组(正常对照组,n=10)、C组(CVB3病毒对照组,n=20)、H组(Na HS治疗组,n=20),C、H组小鼠腹腔反复接种CVB3病毒,H病毒感染同时分别给予硫化氢,N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7天,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观察并记录硫化氢对小鼠一般情况及生存情况,根据各时间点小鼠生存数,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死亡小鼠无菌取出心脏称重,计算HM/BM,并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病理改变及病理积分,TUNEI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 2的表达;第二部分实验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N组(正常对照组,n=10)、C组(CVB3病毒对照组,n=20)、H组(Na HS治疗组,n=20)、H+P组(Pifithrinα+Na HS,n=20),造模同前,H组处理同前,H+P组病毒感染同时予以P53抑制剂,每日1次,共7天,连续观察15天,并各组小鼠在病毒感染后的第3d、7d、10d、14d各组随机取3 4只称重处死,无菌取心脏称重,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改变,TUNEI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P53泛素化及相关调节因子MDM2/MDMX、COP1以及P53转录相关凋亡蛋白BCL 2、BAX、PUMA、Caspase 3蛋白表达,以进行数据相关研究。结果:1)实验过程中,N组小鼠体重增加,未出现死亡,心肌病理改变未见异常,与N组相比较,C组小鼠的体重明显下降,生存率降低,HM/BM比值增大,心肌病理积分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上升;H与C组相比较,H组小鼠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生存率提高,HM/BM比值降低,心肌病理积分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与N组比较,C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1),BCL 2表达明显下降,而BAX表达增强,Caspase 3活性明显增加;予以Na HS干预,H组P53蛋白水平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 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Caspase 3活性明显下降。2)与N组比较,C组心肌组织中P53及P53磷酸化蛋白、MDM2蛋白表达增加,PUMA、Caspase 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MDMX、COP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给予Na HS干预治疗后,与C组比较,H组P53及P53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MDM2蛋白表达下降,BAX、PUM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MDMX、COP1、BCL 2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Na HS+P53抑制剂干预后,H+P组小鼠生存率,心肌病理改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与H组比较,H+P组P53及磷酸化P53、MDM2、BAX、PUMA蛋白表达升高,MDMX、COP1、BCL 2蛋白表达继续减少,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结论:Na HS对CVB3诱导的Balb/c小鼠急性VMC模型心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P53泛素化通路中P53泛素化及相关调节因子及P53转录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P53活性,上调抗凋亡蛋白BCL 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PUMA、Caspase 3等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赵小建[10](2016)在《穿心莲内酯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以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炎症为主的一种疾病。VM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上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手段。本研究通过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小鼠VMC模型,并采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进行治疗干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1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40),病毒感染组(感染组,n=60),穿心莲内酯治疗组(治疗组n=50)。2.感染组与治疗组腹腔接种0.2ml含CVB3的病毒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治疗组0.5h后腹腔注射0.2ml 125mg/kg.d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连续用药2周,对照组与感染组每天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观察小鼠生存状态,统计小鼠死亡率,于病毒接种后7d和14d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接种病毒第7天及14天,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血清IL-6、心肌TNF-α表达、心肌病理评分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小鼠病毒接种后7天及14天,与感染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清IL-6、心肌TNF-α表达、心肌病理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能够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害。其机制可能抑制血清IL-6、心肌TNF-α表达水平,减轻心肌炎心肌损伤。

二、细胞凋亡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凋亡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Bcl-2、Bax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病毒与药物
    1.3 试剂与仪器
    1.4 方法
        1.4.1 模型建立及分组
        1.4.2 给药方式
        1.4.3 心脏超声评价小鼠心脏功能
    1.5 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变化
    1.6 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
    2.3 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
    2.4 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3 讨论

(2)白介素37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IL-37在VMC小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黄芪甲苷对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黄芪甲苷Ⅳ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主要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中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活性成分及分析其作用机制
    1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历
致谢

(4)芩芪口服液的毒性研究及其对EMCV致小鼠心肌炎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文献综述
    1 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研究进展
        1.2 发病机制研究
        1.3 防治研究
        1.3.1 疫苗防治
        1.3.2 中药防治
    2 芩芪口服液中单味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2.1 黄芩研究现状
        2.2 黄芪研究现状
        2.3 丹参研究现状
        2.4 板蓝根研究现状
        2.5 连翘研究现状
前言
试验部分
    1 试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细胞株、病毒
        1.2 主要试剂与药物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4 主要试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芩芪口服液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2.2 芩芪口服液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2.3 BHK-21 细胞的复苏、传代与冻存
        2.4 EMCV的扩增、收获
        2.5 EMCV的毒力测定
        2.6 EMCV 3D基因质粒的制备
        2.7 VMC动物模型制备
        2.8 芩芪口服液对VMC小鼠的影响
        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3.2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3.3 EMCV毒力测定
        3.4 EMCV3D基因质粒的制备
        3.5 小鼠VMC模型评价
        3.6 芩芪口服液对VMC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芩芪口服液安全性评价
        4.2 EMCV感染小鼠模型的评价
        4.3 芩芪口服液对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Th17/Treg平衡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附件

(5)组织蛋白酶B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HeLa细胞和病毒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CVB3病毒的扩增和滴度测定
    3.2 基因敲除小鼠的鉴定
    3.3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建立
    3.4 小鼠心脏超声检查
    3.5 小鼠组织标本的收集
    3.6 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
    3.7 心脏组织病毒滴度测定
    3.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9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
    3.10 Caspase-1酶活性测定
    3.11 CatB酶活性测定
    3.12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
    3.1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构建
    4.2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CatB被激活
    4.3 Ctsb~(-/-)小鼠和Cstc~(-/-)小鼠基因敲除的验证
    4.4 CatB和cystatinC敲除不影响小鼠短期内的存活率、心脏结构和功能
    4.5 CatB加重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心功能不全
    4.6 CatB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并非通过影响病毒复制而实现
    4.7 CatB促进了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4.8 CatB促进了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细胞焦亡的发生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柯萨奇病毒B3型研究进展
    2 中医药防治柯萨奇病毒B3实验研究进展
    3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1 新扶正除疫颗粒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研究
    2 新扶正除疫颗粒体内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研究
    3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感染CVB3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4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感染CVB3小鼠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
    5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感染CVB3小鼠心肌组织中Caspase-9表达的影响
    6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感染CVB3小鼠心肌组织中P-AKT和NF-κB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柯萨奇病毒B3感染模型的建立
    2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研究
    3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的作用机制研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有效单味中药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清热药
    1.1 清热泻火药
        1.1.1 天花粉
        1.1.2 栀子
    1.2 清热燥湿药
        1.2.1 苦参
        1.2.2黄芩
        1.2.3 黄连
        1.2.4 黄柏
    1.3 清热凉血药
        1.3.1 赤芍
    1.4 清热解毒药
        1.4.1 苦瓜
        1.4.2 金银花
        1.4.3贯众
        1.4.4 大青叶
        1.4.5 空心莲子草
        1.4.6 漏芦
        1.4.7 穿心莲
        1.4.8 蒲公英
2 补虚药
    2.1 补气药
        2.1.1 黄芪
        2.1.2 红景天
        2.1.3 人参
        2.1.4 甘草
        2.1.5 灵芝
        2.1.6西洋参
    2.2 补阳药
        2.2.1 冬虫夏草
        2.2.2 淫羊藿
        2.2.3 草苁蓉
3 活血化瘀药
    3.1 鸡血藤
    3.2 广枣
    3.3 三七
4 泻下药
    4.1 大黄
    4.2 商陆
5 解表药
6 利水渗湿药
7 攻毒杀虫止痒药
8 小结

(8)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古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病名追溯
        (二) 病因病机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治法的认识
        (一)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中医病因
        (二) 病机研究
        (三)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
    三、现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 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
        (二) 免疫机制介导的心肌损伤
        (三) 心肌纤维化
    四、心肌组织JAK/STAT通路研究进展
        (一) JAK/STAT信号通路的组成
        (二) 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调控
        (三) 心肌JAK/STAT信号通路的生理生理学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一) 小鼠一般情况
        (二) 生存情况
        (三) 体重变化
        (四) 对小鼠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
        (五) 对小鼠血清LDH水平的影响
        (六)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病理变化
    实验二 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JAK/STAT通路的干预效应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一) 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6、IL-10的含量
        (二) 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
        (三)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JAK2、STAT3蛋白的表达
讨论
    一、病机讨论
        (一) 气阴两虚
        (二) 热毒
        (三) 瘀血
    二、组方配伍及方药分析
        (一) 组方依据及方解分析
        (二) 中药溯源及现代药理分析
    三、疗效及机理分析
        (一) 各对小鼠一般情况、生存情况、体重变化的影响
        (二) 调节心肌酶谱水平
        (三) 对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四) 对小鼠血清IL-6、IL-10含量的影响
        (五) 对小鼠心肌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
        (六) 对小鼠心肌组织JAK2、STAT3蛋白的影响
结语
创新性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9)硫化氢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硫化氢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实验病毒及药物试剂配置
        1.1.4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干预方案
        1.2.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标本处理
        1.2.3 小鼠一般情况及生存率观察
        1.2.4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
        1.2.5 心肌组织凋亡检测
        1.2.6 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1.2.7 数据分析
    1.3 结果
        1.3.1 硫化氢对急性VMC小鼠基本情况、HM/BM及生存率的影响
        1.3.2 硫化氢对急性VMC小鼠心肌病理改变的影响
        1.3.3 硫化氢对急性VMC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3.4 硫化氢对VMC小鼠心肌组织BAX、BCL-2、P5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1.4 讨论
        1.4.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建立
        1.4.2 细胞凋亡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4.3 硫化氢对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结论
第2章 硫化氢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1.4 实验药物与试剂配置
        2.1.5 实验动物分组、模型复制及药物干预
    2.2 方法
        2.2.1 一般情况、生存率及标本处理
        2.2.2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
        2.2.3 TUNEL(d Tmedatedd UTPnickendlabeling)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
        2.2.4 Western Blot法测定P53/P53磷酸化、COP1、PUMA、BCL 2/BAX、MDM2/MDMX、caspase3蛋白表达
        2.2.5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P53抑制剂干预后硫化氢对VMC小鼠体重、死亡率、HM/BM的影响
        2.3.2 P53抑制剂干预后硫化氢对VMC小鼠心肌病理改变的影响
        2.3.3 P53抑制剂干预后硫化氢对急性VMC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3.4 P53抑制剂干预后硫化氢对VMC小鼠心肌组织P53蛋白与P53蛋白磷酸化、泛素化及相关调节因子MDM2/MDMX、COP1蛋白的影响
        2.3.5 P53抑制剂干预后硫化氢对VMC小鼠心肌组织P53转录下游相关蛋白BCL 2、BAX、PUMA、Caspase 3 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2.4.1 NaHS及NaHS联合P53特异抑制剂对VMC小鼠心肌细胞中P53蛋白及P53翻译后修饰蛋白表达的影响
        2.4.2 NaHS及NaHS联合P53特异抑制剂对VMC小鼠心肌P53泛素化通路的影响
        2.4.3 NaHS及NaHS联合P53特异抑制剂对P53下游转录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穿心莲内酯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病毒性心肌炎研究现状及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细胞凋亡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Bcl-2、Bax的影响[J]. 刘志平,周亚滨,陈会君,张轶铭,崔欣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 [2]白介素37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D]. 孙琳. 山东大学, 2021(09)
  • [3]黄芪甲苷对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研究[D]. 牛海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4]芩芪口服液的毒性研究及其对EMCV致小鼠心肌炎的治疗作用[D]. 杨慧.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组织蛋白酶B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汪亚萍. 浙江大学, 2019(03)
  • [6]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柯萨奇病毒B3机制研究[D]. 朱同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7]有效单味中药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概况[J]. 宋雨婷,郑苗苗,王芳,黄玉,姚荣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0)
  • [8]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D]. 劳慧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硫化氢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翠平. 吉首大学, 2016(02)
  • [10]穿心莲内酯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赵小建. 郑州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小鼠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