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沥青搅拌设备骨料二次称量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各行各业都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拓展自己的业务,基于这个平台的应用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我国的信息化过程中,电气行业可以说是较早利用互联网推行信息化的行业之一。最典型的应用是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应用系统确实大大改善了企业的运营环境、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变得越来越方便。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远端就得到现场数据,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针对沥青搅拌系统管理需求,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对已有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已有的系统进行整合,将各站统一起来,基于Web平台,设计实现一个统一的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相关信息的维护及管理。论文首先对一个典型沥青搅拌站的业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和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沥青搅拌系统、可再生料系统和燃烧器系统的工作流程及相应的控制逻辑。在此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体系结构、通信系统、功能界面设计。重点讨论了基于MQTT协议的通信设计和PLC的点表数据。最后,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重点讨论了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包括MQTT服务器和客户软件的开发技术、基于Web的可视化技术等。
王好强[2](2020)在《基于ASI的5000型沥青拌和设备计量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沥青搅拌设备作为沥青路面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其设备中计量系统的精确程度,直接决定所生产沥青混合料的产品质量。然而,目前国产的5000型沥青拌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称量的精确性不够高,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质量较差。因此,研究出一个稳定、快速、精确度高的称量系统非常重要。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沥青搅拌设备和生产流程,综合考虑了集料称量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国产某5000型沥青搅拌设备集料称量系统为研究背景,基于ASI现场总线网络的基础上,满足集料称量控制要求,设计沥青搅拌站总体控制网络。对集料称量系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称量过程数学模型。通过对影响称量精度的因素分析,制定出完整的集料称量分段控制方案。根据集料称量环节具有重复性特征,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其称量系统具有非线性特点,通过对各控制器的对比,选择了开闭环PID型迭代学习控制器对5000型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集料称量系统的控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各料仓集料性质与设定值的不同,可能造成称量系统参数的不确定,导致系统性能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进了模糊迭代思想,模糊迭代控制器的使用使得集料称量系统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按照实际的称量控制要求,设计了集料称量控制程序流程图,并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沥青搅拌设备集料称量系统提供了参考。
张鹏飞[3](2020)在《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的发展,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高耗能、高排污的缺点日益突出。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凭借其节能、环保、高效的特点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级配精度低、搅拌均匀性差的问题尚有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兼具连续式与间歇式搅拌设备优点的新型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的级配精度取决于冷料分级方法及皮带秤计量精度。为提高冷料供给系统级配精度,基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分析了粗、细集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关键粒径,得出了料仓最佳设置数量;结合皮带秤计量原理,优化了皮带秤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皮带效应”对计量结果的影响,减小了皮带秤计量误差,并设计了皮带秤自标定装置,实现了冷料计量系统的自动标定。针对螺旋秤工作过程中的计量误差,依据螺旋秤计量原理,建立了调节过程计量误差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分析了计量质量与实际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在供料螺旋流量变化角速度为5~20rad/s条件下,螺旋秤长度与料流在螺旋秤内移动速度的比值宜为8~4s;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了螺旋秤结构参数,设计了螺旋秤在线校准系统,实现了螺旋秤计量质量的在线自动纠偏。为合理设计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器参数,基于搅拌机理,建立了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器工作过程数学模型,研究了搅拌次数与混合料拌和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大生产能力480t/h的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搅拌参数为:搅拌器分两级设置,每级搅拌器有效长度为2.527m,搅拌器宽度为1.127m,搅拌半径0.330m,搅拌轴转速41r/min;搅拌叶片采用正正排列方式,相位差90°,搅拌叶片安装角45°;搅拌轴中心与搅拌器底部中心连线夹角为45°;搅拌器中心轴线以上部分为0.363m。通过现场拌和试验验证,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运行稳定,级配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拌和效果,能够满足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本文针对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关键技术进行的研究,可为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邰建飞,肖阳[4](2019)在《一种全行程编码调整称量装置在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上的应用》文中提出文章通过一种全行程编码调整称量装置应用在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上,通过控制气缸的开度来确定计量门开度的大小,从而精确计量骨料,开创计量精度新里程。与传统二次计量相比,骨料称量门开度可以任意开度,且程序自动计算并调整,可靠性更高。
张多[5](2019)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技术与配料皮带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合比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在配合比设计和生产流程中,若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缺乏联系,往往造成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不协调,混合料的生产级配与目标级配不吻合,导致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搅拌设备出现严重的“溢料”和“待料”,迫使操作人员大范围调整设备,其结果使混合料矿料级配大幅波动,产生严重的离析。本文针对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以下研究:以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为载体,将生产与目标配合比进行一体化设计,根据目标配合比由搅拌设备直接生成生产配合比,使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相匹配,得到的生产级配与目标级配相符。通过对配合比一体化流量标定技术研究,得到了料门高度和标定时测量参数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并进行了工程应用,提高了冷料流量标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传统电子皮带秤基础上,设计了新型悬臂式配料皮带秤,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皮带效应”的影响,还能够实现对冷料瞬时流量和累计重量的稳定计量;利用Origin对其产生的料流波动误差进行分析,确定了皮带秤的长度,结果表明,在料流厚度均值为0.15m、料流波动幅值为0.02m、皮带秤线速度为0.5m/s的工况条件下,悬臂皮带秤设计长度为2m,计量误差在0.34%以内。基于可视化编程平台Visual Studio2013开发了配合比一体化设计软件,实现了目标级配的复核、冷料流量标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等功能,得到的生产级配与目标级配相符,从而实现了利用软件对配合比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实体工程进行足尺试验,验证了配合比一体化设计方法和软件。该技术简化了生产配合比设计程序,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使混合料生产过程更稳定,证明了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马富豪[6](2019)在《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布局设计与设备参数匹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统计,2018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494.31万公里。近年来,我国的公路相继进入大修阶段,2018年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2万公里,每年平均产生的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就多达1.6亿吨,然而全国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利用率不到30%,一般作为填充材料或堆积丢弃,不但损失能源还造成环境的污染。目前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可采用再生技术厂拌热再生,但目前再生拌和站布局混乱,设备随意组装,材料随意堆放,不但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还造成环境的污染。随着国家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由于传统沥青拌和站产生大量的粉尘、溢散大量的蓝烟、产生大量的噪声,沥青搅拌站已经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越来越重视。因此,为解决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利用率和传统拌和站的污染问题,本课题组于几年前提出了沥青路面固体废弃物处理工厂化的设想。建设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就是沥青路面固体废弃物处理工厂化的具体技术落实,而再生工厂布局是建设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传统沥青拌和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传统搅拌站不足之处,本文布局设计了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工厂分区规划、生产设备分车间布局,最终建成一座布局科学合理的环保型封闭式再生工厂。然后根据再生工厂布局方案和项目要求,对再生工厂生产设备技术参数的匹配研究。根据再生工厂的产能目标,设备技术参数研究分为:搅拌时间、搅拌缸、热骨料储存仓容量;配置骨料筛分装置的筛分档次,筛分规格;设计计算烘干筒容积和产能;对自动上料系统设计计算,配置设计骨料料仓和骨料供给系统;匹配设计旧料处理装置、供料系统和烘干装置;匹配设计粉料和沥青供给系统。最后根据项目环保目标、布局方案和生产设备匹配情况等,对再生工厂环保处理系统进行设计和选择。对再生工厂粉尘进行分析,计算产生的粉尘风量和需要的布袋面积,匹配相应技术参数的除尘系统;根据沥青烟特性和产生方式,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分析噪声源,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钟亚雄[7](2019)在《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生产设备维护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沥青路面公路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我国公路建设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沥青路面材料的大量需求,二是如何处理不断产生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可将回收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处理后,再次用于沥青路面的摊铺,既解决了沥青路面材料的需求问题,也解决了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消纳问题。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是以沥青搅拌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沥青搅拌站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较大,不符合当今发展的趋势。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是以工厂化方式生产再生混合料的,在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等方面是传统沥青再生混合料搅拌站无法相比的。但由于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生产设备在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方面的复杂性,势必会给企业在设备维护方面增加不小的负担。本文基于FMECA分析法(故障模式分析法)、设备可靠性概念以及劣化度分析法建立了一套多设备的维护策略。首先,通过FMECA分析法对再生工厂各设备进行危害度排序,以此为基础划分各设备的重要度以及选择各设备对应的维护方式。其次,以关键设备为研究对象,利用可靠性的概念建立设备在最低维护成本率下的周期维护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关键设备在最低维护成本率下的可靠度阈值、最优维护次数以及维护周期。最后,基于劣化度分析法对重要设备建立状态维护的综合评判模型,以此判断该设备应采取何种维护方式。通过此种维护策略,可使企业合理分配维护资源,对关键设备采取主动的预防性周期维护,同时又可避免非关键设备占用过多的维护资源。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企业的设备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的设备维护效率。
王艳敏[8](2017)在《一种沥青再生混合料连续式搅拌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分析》文中认为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分为连续式搅拌设备和强制间歇式搅拌设备,连续式搅拌设备具有再生技术先进、产量大、能耗低等特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建设中得了很广泛的应用,我国现阶段以强制间歇式搅拌设备应用为主,连续式搅拌设备为辅。随着我国公路的发展,很多公路在扩建和养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这些废旧沥青混合料需要再利用,否则会影响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废旧沥青混合料不仅需要先进的再生技术,还需要领先的沥青搅拌设备。除此之外,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要更加绿色环保,也要更加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发展技术领先的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以沥青再生连续式搅拌设备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其结构组成的基础上,重点对关键部件烘干搅拌系统(双滚筒)进行了参数设计与分析,并通过对其燃烧器的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以及排放物和噪声的测试分析,得到连续式搅拌设备在热效率、添加再生料比例、计量精度以及环保上相比间歇式搅拌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引入发泡沥青温拌技术,利用连续式搅拌设备进行了温拌沥青再生混合料搅拌,通过车辙试验、路面纵向应变试验及路面疲劳试验,证明了使用该连续式搅拌设备搅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不但可提高再生料的添加比例,而且具有较高的路用性能和较长寿命。本文从一种连续式搅拌设备的结构、生产工艺及混合料的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在连续式搅拌设备上应用温拌技术进行分析,通过该设备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给出了连续式搅拌设备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该设备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李震[9](2017)在《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性能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节能减排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沥青路面施工建设中,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消耗大量能源,对资源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为降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能源消耗,本文对连续式搅拌设备性能特点进行研究。论文从间歇式和连续式搅拌设备的工作原理入手,对它们主要总成如烘干筒、搅拌器、计量系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连续式搅拌设备的沥青、粉料和骨料计量系统的分析对影响计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其次对连续式加热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滚筒烘干筒工作原理,计算了烘干筒热效率及其热损失,并与间歇式搅拌设备的热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双滚筒的热效率和热量利用率都高于间歇式搅拌设备,且双滚筒搅拌设备在能源的节约上具有很大优势。最后,论文分析研究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电耗,并通过理论计算与间歇式搅拌设备的电耗进行对比,在同等生产能力的条件下,连续式设备的电耗比间歇式搅拌设备要节约20%左右。
李维,杨向阳[10](2017)在《沥青搅拌设备中无极调整二次称量的应用》文中指出为了提高沥青搅拌站称量系统的精确性,阐述了称量系统在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骨料称量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对无极调整二次称量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介绍三位五通电磁阀、磁性开关及带磁环的气缸的性能及特点,并从控制原理、图纸、程序的逻辑编程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无级调整二次称量技术,可为同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
二、沥青搅拌设备骨料二次称量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搅拌设备骨料二次称量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 |
1.2.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1.2.3 组态软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需求分析及系统功能 |
2.1 基本需求 |
2.2 控制站编号规则 |
2.3 沥青搅拌站数据与格式 |
2.3.1 生产报表数据 |
2.3.2 GPS/基站位置定位数据 |
2.3.3 设备故障报警信息 |
2.4 网络传输系统 |
2.5 云服务器及客户端 |
2.5.1 云服务器 |
2.5.2 客户端 |
2.6 沥青搅拌站工作流程 |
2.6.1 冷骨料配料系统 |
2.6.2 加温烘干系统 |
2.6.3 热料提升系统 |
2.6.4 热料筛分系统 |
2.6.5 分级储存系统 |
2.6.6 计量系统 |
2.6.7 搅拌系统 |
2.6.8 导热油加热系统 |
2.6.9 沥青供给系统 |
2.6.10 粉料供给系统 |
2.6.11 除尘系统 |
2.6.12 成品料储存系统 |
2.7 沥青搅拌控制系统 |
2.7.1 下位机(PLC)控制要求 |
2.7.2 PLC控制电机逻辑关系 |
2.7.3 成品仓小车控制逻辑 |
2.7.4 成品仓小车工作模式 |
2.7.5 自动配料卸料逻辑 |
2.7.6 自动配料异常报警 |
2.7.7 卸料异常提示 |
2.8 可再生料系统工作流程 |
2.8.1 冷回收料配料系统 |
2.8.2 提升系统 |
2.8.3 加温烘干系统 |
2.8.4 回收料储存系统 |
2.8.5 计量系统 |
2.9 可再生料控制系统 |
2.9.1 回收料斗的监控需求 |
2.9.2 下位机(PLC)控制任务 |
2.9.3 PLC电机控制逻辑 |
2.10 燃烧器系统 |
2.10.1 设计要求 |
2.10.2 燃油控制流程 |
2.10.3 燃气控制流程 |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网络结构 |
3.2 系统构成 |
3.3 远程通信系统 |
3.3.1 数据网关 |
3.3.2 远程通信数据结构 |
3.3.3 MQTT帧类型 |
3.4 PLC控制系统 |
3.5 功能定义 |
3.5.1 查询与报表 |
3.5.2 地图 |
3.5.3 报警信息 |
3.6 监控系统 |
3.6.1 远程监控界面 |
3.6.2 设备信息 |
4 系统实现 |
4.1 MQTT服务器 |
4.1.1 Java配置 |
4.1.2 安装apache-apollo |
4.2 MQTT客户 |
4.2.1 Web前端访问MQTT服务器 |
4.2.2 云端MQTT客户 |
4.3 网关配置 |
4.3.1 点表配置 |
4.3.2 PLC驱动配置 |
4.3.3 通道配置 |
4.3.4 MQTT配置 |
4.4 HT For Web |
4.4.1 DataModel与 Node |
4.4.2 JSON矢量图 |
4.5 动画的实现 |
4.5.1 动画步骤 |
4.5.2 动画配置 |
4.5.3 控制动画 |
4.5.4 渐变颜色 |
4.6 数据捆绑 |
4.7 仿真实验测试 |
4.7.1 测试环境搭建 |
4.7.2 单元测试 |
4.7.3 系统整体测试 |
5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ASI的5000型沥青拌和设备计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沥青拌和设备国内外技术现状 |
1.2.1 国外沥青拌和设备技术水平 |
1.2.2 国产沥青拌和设备技术水平 |
1.3 集料称量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ASI现场总线在沥青搅拌设备的应用研究 |
2.1 沥青拌和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艺流程 |
2.1.1 沥青搅拌设备基本结构 |
2.1.2 工艺流程 |
2.2 ASI总线技术的应用 |
2.2.1 ASI现场总线的特点 |
2.2.2 ASI 现场总线网络组成 |
2.3 ASI总线在沥青拌合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2.3.1 沥青拌合站控制系统功能 |
2.3.2 沥青拌合站控制系统硬件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料称量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
3.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 集料称量过程控制系统机理 |
3.3 热骨料仓口及气动控制方案确定 |
3.3.1 热料仓下料口设计 |
3.3.2 气动控制方案确定 |
3.3.3 料门开度大小控制理论分析 |
3.4 集料称重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5 称量过程静态数学模型 |
3.5.1 静态数学模型建立M(t) |
3.5.2 锤击法确定ζ和ω_n? |
3.6 称量过程动态数学模型 |
3.6.1 集料下落的冲击力和空留量估算 |
3.6.2 称量过程动态模型建立 |
3.7 集料称量控制系统模型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料称量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4.1 集料称量系统控制算法确定 |
4.1.1 集料称量系统特点分析 |
4.1.2 迭代学习控制器方案选择 |
4.1.3 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数学描述 |
4.2 集料称量控制方案确定 |
4.2.1 集料称量控制策略的分析 |
4.2.2 集料称量控制方案确定 |
4.3 集料称量迭代学习控制器的设计 |
4.3.1 基本的迭代控制算法 |
4.3.2 迭代学习控制器模型建立 |
4.3.3 控制器仿真结果分析 |
4.3.4 系统的鲁棒性和学习速度分析 |
4.3.5 模糊迭代学习控制思想 |
4.4 模糊控制理论描述 |
4.4.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
4.4.2 模糊控制器结构设计 |
4.5 集料称量的模糊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 |
4.5.1 输入输出变量模糊化处理 |
4.5.2 模糊推理规则 |
4.5.3 解模糊 |
4.6 模糊迭代学习控制器仿真分析 |
4.6.1 仿真研究 |
4.6.2 系统参数改变时的模糊迭代效果 |
4.6.3 目标曲线改变时的模糊迭代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集料称量系统的PLC配置和软件设计 |
5.1 集料称量控制系统组成 |
5.2 集料称量系统整体设计 |
5.3 集料称量系统PLC配置 |
5.4 集料称量系统软件设计 |
5.4.1 集料称量过程描述 |
5.4.2 集料称量程序控制流程图 |
5.5 集料称量模糊迭代学习在PLC中实现 |
5.5.1 模糊控制算法在PLC中实现 |
5.5.2 迭代控制算法在PLC中实现 |
5.6 通过S7-PLCSIM仿真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展概况 |
1.2.1 国外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展概况 |
1.2.2 国内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展概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的主要组成 |
2.1 冷料供给系统 |
2.2 烘干系统 |
2.3 粉料供给系统 |
2.4 沥青供给系统 |
2.5 搅拌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料供给系统级配精度研究 |
3.1 冷料分级方法研究 |
3.1.1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 |
3.1.2 关键粒径确定与冷料分级方法 |
3.2 冷料计量系统误差研究 |
3.2.1 传统冷料计量系统计量原理 |
3.2.2 传统冷料计量系统误差分析 |
3.2.3 冷料计量系统优化研究 |
3.3 皮带秤自标定装置研究 |
3.3.1 皮带秤自标定装置设计 |
3.3.2 皮带秤自标定装置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粉料计量误差与在线校准研究 |
4.1 螺旋秤秤体结构确定 |
4.2 粉料计量系统误差研究 |
4.2.1 螺旋秤计量原理 |
4.2.2 螺旋秤支点位置对计量误差的影响 |
4.2.3 螺旋秤内料流波动对计量误差的影响 |
4.3 螺旋秤参数设计 |
4.3.1 螺距、螺旋直径及管径确定 |
4.3.2 螺旋秤转速确定 |
4.3.3 螺旋轴尺寸确定 |
4.4 粉料计量在线校准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器参数研究 |
5.1 搅拌机理研究 |
5.2 连续式强制搅拌器数学模型 |
5.3 连续式强制搅拌器设计 |
5.3.1 搅拌器叶片布置形式确定 |
5.3.2 搅拌器结构参数确定 |
5.4 生产试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技术与配料皮带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 |
2.1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组成及生产工艺 |
2.1.1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组成 |
2.1.2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生产工艺 |
2.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
2.2.1 定时流量截止试验 |
2.2.2 确定各冷料仓供料流量的方法 |
2.2.3 确定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方法 |
2.3 配合比一体化技术冷料流量标定方法研究 |
2.3.1 料门高度的确定 |
2.3.2 皮带料段取样标定法 |
2.3.3 冷料流量标定方法的工程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配料皮带秤研究 |
3.1 电子皮带秤的工作原理与计量误差分析 |
3.1.1 电子皮带秤的工作原理 |
3.1.2 电子皮带秤的计量误差分析 |
3.2 不同秤架结构的皮带秤原理分析 |
3.2.1 单杠杆单托辊称重式电子皮带秤 |
3.2.2 双杠杆多托辊称重式电子皮带秤 |
3.2.3 悬浮称重式电子皮带秤 |
3.2.4 悬臂称重式电子皮带秤 |
3.3 悬臂式配料皮带秤研究 |
3.3.1 建立悬臂式皮带秤模型 |
3.3.2 悬臂式配料皮带秤计量公式推导 |
3.3.3 悬臂皮带秤的标定方法研究 |
3.4 悬臂式配料皮带秤料流波动误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软件技术研究 |
4.1 软件开发介绍 |
4.2 软件界面开发 |
4.2.1 目标配合比验证界面开发 |
4.2.2 冷料流量标定界面开发 |
4.2.3 生产配合比设计界面开发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技术工程验证 |
5.1 设备参数及试验用仪器设备 |
5.1.1 设备参数 |
5.1.2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
5.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设计验证 |
5.2.1 目标配合比验证 |
5.2.2 冷料流量标定 |
5.2.3 生产配合比一体化设计 |
5.3 配合比一体化设计与常规方法误差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布局设计与设备参数匹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概述 |
2.1 再生工厂工作原理 |
2.1.1 传统沥青搅拌站工作原理 |
2.1.2 再生工厂工作原理 |
2.2 再生工厂工艺及设备 |
2.2.1 新骨料供给工艺 |
2.2.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预处理及供给工艺 |
2.2.3 沥青存储及供给工艺 |
2.2.4 粉料供给工艺 |
2.2.5 再生剂供给工艺 |
2.2.6 再生沥青混合料合成工艺及设备 |
第三章 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布局设计 |
3.1 设备设施布局理论 |
3.1.1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
3.1.2 设备设施布局原则 |
3.1.3 再生工厂布局原则 |
3.2 传统沥青搅拌站布局分析 |
3.2.1 上料系统布局分析 |
3.2.2 烘干筒布局分析 |
3.2.3 沥青加热系统问题分析 |
3.2.4 卸料区环保问题分析 |
3.3 基于SLP的环保再生工厂平面布局设计 |
3.3.1 再生工厂功能分区 |
3.3.2 再生工厂功能区物流关系分析 |
3.3.3 再生工厂功能区非物流关系分析 |
3.3.4 再生工厂功能区综合关系分析 |
3.3.5 再生工厂平面布局设计 |
3.4 再生工厂设备具体布局 |
3.4.1 RAP预处理车间设备布局 |
3.4.2 料仓车间 |
3.4.3 成品料加工车间 |
3.4.4 再生工厂总体布局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再生工厂生产设备参数匹配研究 |
4.1 再生工厂参数匹配理论 |
4.2 再生工厂设备参数匹配指标体系 |
4.2.1 再生工厂需匹配的主要设备 |
4.2.2 设备参数技术指标体系 |
4.3 再生工厂设备初步选型 |
4.4 再生工厂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匹配研究 |
4.5 新骨料供给系统匹配研究 |
4.5.1 新骨料筛分计量系统匹配研究 |
4.5.2 烘干加热装置 |
4.5.3 冷料提升机 |
4.5.4 自动上料系统 |
4.5.5 新集料料仓 |
4.5.6 新料冷配系统 |
4.6 旧料预处理设备及供给系统匹配研究 |
4.6.1 旧料破碎设备匹配研究 |
4.6.2 旧料筛分设备匹配研究 |
4.6.3 基准料储存配料系统匹配研究 |
4.7 再生工厂粉料供给系统匹配研究 |
4.7.1 粉料仓 |
4.7.2 粉料螺旋输送装置 |
4.7.3 粉料称量装置 |
4.8 再生工厂沥青供给系统匹配研究 |
4.8.1 沥青罐匹配研究 |
4.8.2 沥青加热系统 |
4.8.3 沥青计量系统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再生工厂环保系统匹配研究 |
5.1 除尘系统匹配研究 |
5.1.1 除尘系统处理风量匹配研究 |
5.1.2 除尘系统布袋过滤面积 |
5.2 沥青烟处理系统匹配研究 |
5.2.1 沥青烟处理方法 |
5.2.2 再生工厂沥青烟处理方法选择 |
5.3 再生工厂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
5.3.1 噪声传播控制研究 |
5.3.2 噪声源控制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生产设备维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再生工厂主要设备运行过程概述 |
2.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 |
2.2 自动上料系统 |
2.2.1 集料上料及存储 |
2.2.2 集料的配料 |
2.2.3 自动上料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3 回收料处理系统 |
2.3.1 回收料给料装置 |
2.3.2 回收料破碎筛分装置 |
2.3.3 回收料处理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4 烘干加热系统 |
2.4.1 新料烘干筒 |
2.4.2 旧料烘干筒 |
2.4.3 烘干加热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5 计量系统 |
2.5.1 热骨料的计量 |
2.5.2 沥青的计量 |
2.5.3 粉料的计量 |
2.5.4 计量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6 拌和系统 |
2.6.1 拌和过程控制 |
2.6.2 沥青混合料搅拌质量的实时检测 |
2.6.3 拌和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7 卸料系统 |
2.7.1 装车自动控制系统 |
2.7.2 装车区烟气处理系统 |
2.7.3 卸料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8 除尘系统 |
2.8.1 烘干筒除尘 |
2.8.2 料仓上料、料斗卸料、旧料破碎等过程中的除尘 |
2.8.3 除尘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9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 |
2.9.1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构成 |
2.9.2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故障模式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设备维护相关理论 |
3.1 设备故障理论 |
3.1.1 设备故障 |
3.1.2 设备故障规律 |
3.2 设备可靠性理论 |
3.2.1 设备可靠性的概念 |
3.2.2 设备可靠性特征量 |
3.3 常用失效分布数学模型 |
3.4 设备的维护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备维护策略研究 |
4.1 设备维护策略的目标与特点 |
4.2 设备维护策略判定过程与方法 |
4.3 基于FMECA分析法的设备危害度排序 |
4.3.1 FMECA分析法 |
4.3.2 设备分类及维护方式决策 |
4.4 基于最小成本率的设备预防性周期维护模型 |
4.4.1 模型描述与假设 |
4.4.2 设备失效率的构建 |
4.4.3 设备维护成本模型的构建 |
4.4.4 模型求解 |
4.5 基于劣化度的设备状态维护决策 |
4.5.1 设备劣化度分析法 |
4.5.2 状态维护决策的综合评判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再生工厂主要设备维护决策实例分析 |
5.1 再生工厂主要设备危害度排序 |
5.2 再生工厂烘干加热系统预防周期维护实例分析 |
5.3 再生工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状态维护实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8)一种沥青再生混合料连续式搅拌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沥青搅拌设备概述 |
1.2 国外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3 国内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4 国内外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5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的意义 |
1.5.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沥青再生混合料连续式搅拌设备结构的特点 |
2.1 配料系统 |
2.2 烘干搅拌系统(双滚筒) |
2.3 除尘系统 |
2.4 粉料系统 |
2.5 成品料储存系统 |
2.6 沥青供给系统 |
2.7 电气控制系统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再生混合料连续式搅拌设备关键部件参数设计 |
3.1 烘干系统设计分析 |
3.1.1 烘干滚筒尺寸的确定 |
3.1.2 烘干滚筒叶片结构的确定 |
3.1.3 燃烧器热平衡计算 |
3.1.4 燃烧器燃烧温度计算 |
3.2 搅拌系统设计分析 |
3.3 连续式搅拌设备的特点分析 |
3.3.1 连续式搅拌设备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
3.3.2 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的技术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种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的应用研究 |
4.1 一种连续式搅拌设备的燃烧器性能试验 |
4.1.1 燃烧器调节比测试 |
4.1.2 燃烧器燃油消耗率试验 |
4.1.3 燃烧器试验结果分析 |
4.2 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 |
4.2.1 沥青混合料级配及生产情况 |
4.2.2 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 |
4.2.3 试验段施工情况 |
4.3 一种连续式搅拌设备的环保性能检测 |
4.3.1 该型设备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
4.3.2 该型设备的污染物排放分析 |
4.3.3 该型设备的污染物测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搅拌温拌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研究 |
5.1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特点 |
5.1.1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特点 |
5.1.2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的特点 |
5.2 温拌技术的原理及关键装置 |
5.2.1 沥青发泡的原理 |
5.2.2 沥青发泡的特性 |
5.2.3 沥青发泡装置 |
5.3 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上应用温拌技术的技术特点 |
5.4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探讨 |
5.4.1 车辙试验 |
5.4.2 路面纵向应变试验 |
5.4.3 路面疲劳试验 |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性能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双滚筒搅拌设备国外发展现状 |
1.3 双滚筒搅拌设备国内发展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连续式与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对比 |
2.1 间歇式搅拌设备工作原理 |
2.2 连续式搅拌设备工作原理 |
2.3 双滚筒连续式与间歇式搅拌设备工作原理的差异 |
2.3.1 烘干筒的差异 |
2.3.2 搅拌器的差异 |
2.3.3 计量系统的差异 |
2.3.4 其它总成的差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连续式搅拌设备计量系统的研究 |
3.1.骨料计量系统 |
3.1.1 骨料计量方式 |
3.1.2 传感器的选择 |
3.2 粉料计量系统 |
3.2.1 粉料计量方式的计量原理 |
3.2.2 双滚筒搅拌设备的粉料计量方式 |
3.2.3 差分减量秤的物料冲击力和落差量的分析 |
3.3 沥青计量系统 |
3.4 双滚筒搅拌设备作业的计量精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滚筒加热过程分析 |
4.1 双滚筒烘干筒内部结构 |
4.2 双滚筒烘干筒热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4.3 双滚筒搅拌设备热效率计算 |
4.3.1 烘干筒骨料加热所需热量计算 |
4.3.2 经筒壁散热的热量计算 |
4.3.3 其它热损失计算 |
4.3.4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 |
4.3.5 烘干筒热效率计算 |
4.4 连续式与间歇式搅拌设备烘干筒加热对比 |
4.4.1 烘干筒热效率的对比 |
4.4.2 搅拌设备热损失的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滚筒搅拌设备电耗研究 |
5.1 双滚筒搅拌设备电耗计算 |
5.2 与强制间歇式搅拌设备电耗的对比分析 |
5.2.1 强制间歇式搅拌设备的电耗计算 |
5.2.2 连续式和间歇式搅拌设备电耗对比 |
5.3 双滚筒连续式搅拌设备的节能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广珠北段沥青混合料筛分结果 |
致谢 |
(10)沥青搅拌设备中无极调整二次称量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沥青搅拌设备骨料称量方式以及无极调整二次称量的应用 |
2 无极调整二次称量控制过程 |
3 控制原理 |
3.1 先大门称量再转为小门称量 |
3.2 小门称量 |
4 图纸、程序设计 |
4.1 电气控制原理图 |
4.2 程序梯形图设计 |
4.2.1 先大门称量再转为小门称量 |
4.2.2 直接小门称量 |
4.2.3 不称量 |
4.2.4 自动补偿运算 |
5 结语 |
四、沥青搅拌设备骨料二次称量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王辉.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ASI的5000型沥青拌和设备计量系统研究[D]. 王好强. 长安大学, 2020(06)
- [3]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 张鹏飞. 长安大学, 2020(06)
- [4]一种全行程编码调整称量装置在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上的应用[J]. 邰建飞,肖阳. 建筑机械, 2019(11)
- [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一体化技术与配料皮带秤研究[D]. 张多. 长安大学, 2019(01)
- [6]环保型沥青路面再生工厂布局设计与设备参数匹配研究[D]. 马富豪.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7]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生产设备维护策略研究[D]. 钟亚雄.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一种沥青再生混合料连续式搅拌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分析[D]. 王艳敏. 长安大学, 2017(07)
- [9]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性能特点研究[D]. 李震. 长安大学, 2017(03)
- [10]沥青搅拌设备中无极调整二次称量的应用[J]. 李维,杨向阳.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