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保障部推出3年培养50万新技师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宁志刚[1](2013)在《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型资源,这一观念日益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识。21世纪,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阔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的竞争。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都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从外国募集人才、重金聘用和实施高科技移民改革等有效手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和猎取本国急需的高等级人才。在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哪个国家能够拥有足够数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会明显增强。就我国而言,我国是人口大国,但远还不是人才大国,更不是人才强国。虽然人口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却相对缺乏,这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基本国情。我们拥有数量巨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缺乏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这就使得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落后于先进国家,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人才资源的开发、引进与使用策略,就成为我国确保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拥有比较优势的客观要求。本文运用比较研究、资料分析、政策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发、引进、使用人才的策略的对比,旨在评估我国现有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总结出港台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为我国新时期人才策略的路径指明方向,提出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建议。文章首先对以地域为依据,对香港、台湾和内地的人力资源政策从开发、引进、使用三个角度进行个别阐述,梳理和归纳了三地区在各个方面的相关策略,总结了相关策略的要点;其次,依次从开发、引进、使用三个方面对各地区进行横向比较,确定其策略的异同,并结合策略的实施效果,得出策略成功的原因所在;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及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香港的人才策略最全面,开发、引进、使用等体系也最为完善。教育投入大、高等教育质量高、职业和继续教育体系完善、开放的移民政策、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都是其显着的特点。台湾的人才战略也很有特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其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近年来,在放宽移民政策、开展国际性学术会议、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库和兴建高新科技园区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国人才工作的推进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尽管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指导性纲要和政策,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移民政策、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教育“表面化、形式化”现象严重、高校管理水平不高、引进人才结构单一、人才流动不畅等问题。总体来看,要推动我国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从国际视角加强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才渠道,推广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转化,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使用工作机制。当前,人才竞争已呈现白热化状态,如何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研究这一问题将对于我国加快人才体系建设,实现“人才强国”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帆[2](2010)在《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技师学院是我国培养预备技师的重要基地,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急需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师级高技能人才。近年来,一些技师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尝试开办预备技师班,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预备技师培养模式,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在对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施手段等人才培养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某学院培养预备技师的实践为研究案例,力图探索出一种适合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的可行模式。本论文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即“预备技师的能力标准是什么”、“怎样实现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和“如何优化预备技师培养模式”。本论文的第一章是导论部分,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阐述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对预备技师的能力特征要求和培养模式要素进行了分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打基础。第三章在对广州市预备技师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预备技师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反思。第四章以某技师学院为案例对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阶段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核心,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出发探讨技师学院如何完善预备技师培养模式。本论文的结论是: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是可行的,有效的。技师学院通过构建合理的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化、课题化的培养课程,能够完成预备技师的培养过程。
刘小兰,徐珊珊[3](2007)在《加快江西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省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高技能青年人才总量短缺、创新能力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不能适应江西经济发展需要的现象,笔者认为必须积极探究加快高技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本刊编辑部[4](2007)在《这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这5年,毫无疑问是当前中国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周期,也是中国教育又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周期。这5年,中国共产党徐徐拉开一场大规模社会重建的帷幕,重振东北,中部崛起,建设新农村……一个个政策兴奋点,围绕科学发展、实现和谐这个宏大主题次第推开。这5年,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成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命题。这5年,全国教育战线在注重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下大气力,使我国教育事业出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0年以上;在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的同时,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这5年,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这5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使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显着增强。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大工程。这5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国家相继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48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810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计划再扩大50万人,从而实现招生800万人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推出这期专题,希图站在十七大的时间原点上,回望中国共产党5年执政之路,审视十六大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走向;在历史的脉络中,勾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图谱,并与读者一起想象未来5年之中国,未来5年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本刊编辑部[5](2006)在《灰领,中国造 关于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报告 一个字,缺》文中提出大量具有高超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实践一再证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延续企业生命的工程。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不仅是提高企业效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现在,当我们困惑于被称为"灰领"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同时,也为国家积极的政策推动而满怀兴奋与期待。
华迎放,韩永江[6](2006)在《劳动保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的保证》文中认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骨干力量,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人力资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2003年,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做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今年4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但现实情况下,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攀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却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是国内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之所以出现高技能人才短缺,薪酬福利水平过低是重要原因之一。一线高技能劳动者在企业收益分配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仅与管理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而且部分非公企业还存在工作时间长、定额标准高、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此外,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工资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而,他们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待遇也在“谷底”,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和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不成比例。过低的社会保险与薪酬福利,严重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是家长和学生本人不愿上技校进行技能培训以及毕业后不愿从事蓝领职业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现有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问题的全国性政策,只是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先行实施优惠政策。劳动保障部在2003年底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决定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人才保障工作的意见》中仅提出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建立津贴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的原则要求。目前,部分地区如山东、江苏、海南等地已出台了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保障和激励力度。值得关注的是国资委即将于今年11月初推出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暂行(试行)办法》中,将高技能人才列入股权计划的激励对象之中。但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工作相对薄弱。有关政策文件对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问题的规定普遍比较原则,难以落实,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措施,且前瞻性和力度不够。总体来讲,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政策力度较小、未成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问题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
吕澄[7](2006)在《技能大军 强身“中国制造”》文中提出目前,全国技术技能劳动者872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2.9%,在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初级工为3720万人,占43%;中级工为3140万人,占36%;高级技工1500万人,占17%;技师、高级技师360万人,占4%。如果说这是一组不容乐观的数字,那么,近几年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与力度则为这组数字的变化提供了可预见的未来。
刘允海[8](2006)在《一路攀登图振兴》文中提出技工学校招生在“十五”前夕的2000年掉进谷底,技术工人断层在这年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并非人才”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带着“九五”末期的这些问题和积疴,中国的职业培训事业进入“十五”时期。 尽管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依然紧缺,尽管还有不少人对技能人才的理
本刊编辑部[9](2004)在《托举数控产业精英 打造应用科技盛典——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号角齐鸣》文中提出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03年12月)为“什么是人才?”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和理念。今年开始,全国各行业、各部门针对自身的人才状况、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下岗职工技能缺乏而再就业困难、制造业却又缺少技能型人才的现状,有关单位普遍意识到大批量、快速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的紧迫性。在人才紧缺的背后,如何给制造业技术工人定位、如何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如何改变和树立新的技术工人的社会形象、如何让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的概念深入人心等等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10](2004)在《劳动保障部提出八条措施——推出三年培养五十万新技师计划》文中认为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社会保障工作,劳动保障部研究提出八项措施,推出3年培养50万新技师计划。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制定和实施贯彻落实的工作措施。劳动保障部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劳动保障系统落实《决定》
二、劳动保障部推出3年培养50万新技师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劳动保障部推出3年培养50万新技师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人才策略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人才策略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文章结构安排 2 香港人才策略分析 |
2.1 人才培养策略 |
2.1.1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
2.1.2 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
2.2 人才引进策略 |
2.2.1 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 |
2.2.2 实行低税负和经济自由 |
2.2.3 按需引进、方式灵活 |
2.2.4 规范的技术移民政策 |
2.3 人才使用策略 |
2.3.1 灵活有效的薪资制度 |
2.3.2 健全的劳动保障体系和制度 |
2.3.3 完善的人员聘用和晋升制度 |
2.3.4 注重对引进人才的管理 3 台湾人才策略分析 |
3.1 人才开发策略 |
3.1.1 适时调整教育政策 |
3.1.2 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 |
3.2 人才引进策略 |
3.2.1 设立人才引进专门机构 |
3.2.2 覆盖面广的人才引进政策 |
3.2.3 开展学术会议利用海外人才智力库 |
3.2.4 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库 |
3.2.5 兴建有实力的高新科技园区 |
3.2.6 宽松的技术移民政策 |
3.3 人才使用策略 |
3.3.1 放宽人才限制 |
3.3.2 完善的劳动保障和福利制度 |
3.3.3 以岗定酬 |
3.3.4 实施有效的用人机制 4 中国内地人才策略分析 |
4.1 人才开发策略 |
4.1.1 出台人才规划纲要 |
4.1.2 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 |
4.1.3 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发展 |
4.1.4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
4.1.5 注重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 |
4.2 人才引进策略 |
4.2.1 “百人计划” |
4.2.2 “千人计划” |
4.2.3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4.2.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4.2.5 移民政策 |
4.3 人才使用策略 |
4.3.1 支持人才服务落后地区 |
4.3.2 干部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
4.3.3 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
4.3.4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5 三地人才策略比较研究 |
5.1 人才培养策略比较 |
5.1.1 高等教育 |
5.1.2 职业教育 |
5.1.3 继续教育 |
5.1.4 产学研结合 |
5.1.5 人才开发方面给我国的启示 |
5.2 人才引进策略比较 |
5.2.1 引进人才计划比较 |
5.2.2 移民政策比较 |
5.2.3 人才引进方面给我国的启示 |
5.3 人才使用策略比较 |
5.3.1 三地区使用策略比较 |
5.3.2 人才使用方面给我国的启示 6 对我国调整人才策略的建议 |
6.1 人才培养策略的建议 |
6.2 人才引进策略的建议 |
6.3 人才使用的策略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四节 关键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及演变分析 |
第一节 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素 |
第二节 技师培养模式演变分析 |
第三节 预备技师的类型及能力要求 |
第四节 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特征 |
第三章 预备技师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预备技师培养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预备技师培养现状 |
第三节 现阶段预备技师培养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白云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分析 |
第一节 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初步建立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第三节 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提升 |
第四节 "三阶段"模式下预备技师培养效果分析 |
第五节 实践中反思 |
第五章 完善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设想 |
第一节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
第二节 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模式 |
第三节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
第四节 构建校企合作的预备技师培养途径 |
第五节 构建一支适应预备技师培养的师资队伍 |
第六节 构建以培养过程评价为基础的人才评价体系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加快江西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抓住当前人才工作的良好发展机遇, 大力推进我省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使“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三、完善政策, 健全体制, 注重落实, 鼓励、支持广大青年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
四、加强职业院校建设, 加快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
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凝聚和服务青年, 为青年高技能人才成长搭建舞台。 |
(9)托举数控产业精英 打造应用科技盛典——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号角齐鸣(论文提纲范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凤泰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大赛主办方之一 |
国防科工委—大赛主办方之一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
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CAXA—大赛承办方之一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大赛承办方之一及湖北赛区承办方 |
北京市斐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一大赛承办方之一 |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大赛协办单位之一,决赛场地提供者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大赛协办单位之一 |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赛协办单位之一 |
“广泰数控杯”即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昆明地区数控技术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赛协办单位之一 |
思美创(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决赛协办单位之一 |
湖北省首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
山特维克可乐满—大赛协办单位之一 |
成都英格刀具模具技术有限公司——大赛协办单位之一 |
四、劳动保障部推出3年培养50万新技师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比较研究[D]. 宁志刚. 山西师范大学, 2013(10)
- [2]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D]. 张帆.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3]加快江西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J]. 刘小兰,徐珊珊.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7(04)
- [4]这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事记[J]. 本刊编辑部. 职业技术教育, 2007(30)
- [5]灰领,中国造 关于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报告 一个字,缺[J]. 本刊编辑部. 职业技术教育, 2006(36)
- [6]劳动保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的保证[J]. 华迎放,韩永江. 中国劳动, 2006(11)
- [7]技能大军 强身“中国制造”[J]. 吕澄. 中国劳动保障, 2006(06)
- [8]一路攀登图振兴[N]. 刘允海.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6
- [9]托举数控产业精英 打造应用科技盛典——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号角齐鸣[J]. 本刊编辑部.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4(09)
- [10]劳动保障部提出八条措施——推出三年培养五十万新技师计划[J].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 就业与保障,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