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药丸芯制造商——上海华高药丸芯有限公司

国内第一家药丸芯制造商——上海华高药丸芯有限公司

一、中国第一家药用微丸丸芯制造企业——上海华高药用丸芯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冯佳[1](2018)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盐酸度洛西汀是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研发的一种作用于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抑郁。该制剂为肠溶制剂,药物定位在肠道释药,避免了对胃的刺激,使病人的依从性更好。本课题是对原研药物进行仿制研究,探索了制备的工艺参数,对处方进行优化,研究产品质量并对含量和溶出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流化床底喷式包衣法在蔗糖-淀粉空白丸芯(710850μm)进行上药、包隔离和肠溶化,终得到成品盐酸度洛西汀微丸。考察了风机频率、进风温度等参数对工艺的影响,研究了主药层中不同黏合剂和肠溶材料等对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如下。上药工艺:风机频率22-25 HZ,进风温度58-63℃,物料温度40-43℃,雾化压力1.0-1.2 Mpa,蠕动泵流速控制在2.0-4.0 rpm;包隔离层工艺:风机频率25-28 HZ,进风温度58-63℃,物料温度40-43℃,雾化压力是1.2-1.6 Mpa,蠕动泵流速控制在2.0-6.0 rpm;肠溶化工艺:风机频率25-28 HZ,进风温度35-40℃,物料温度28-30℃,雾化压力1.8-2.0 Mpa,蠕动泵流速控制在9.0-12.0 rpm。上药处方:盐酸度洛西汀11.21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E50 3.75g,蔗糖淀粉丸芯(710-850μm)60.23 g,上药量为110%;包隔离处方:滑石粉12.46 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E50 4.15g,隔离层厚度为15.75%;肠溶层处方:柠檬酸三乙酯为1.50 g,尤特奇L30D-55 50 g,滑石粉7.55 g,蒸馏水64.73 g,肠溶层厚度为15.25%。对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成品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进行体外溶出行为的考察。溶出条件:采用转篮法,转速为100 r/min,温度设定为(37.0±0.5)℃,取10 mL,补10 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后计算累计溶出度并绘制溶出曲线。经检测制得的微丸成品在pH1.0酸性介质中2h的累计释放量<10%,具有抗酸性;在其它三种介质(pH6.8、pH6.0和水)中的释放曲线与商品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62.57、81.37和73.87,符合相关的相似性要求。有关物质研究中对映异构体A=0.04%<0.5%,其余单杂峰面积在0.01%-0.06%之间,小于0.1%,总杂在0.15%-0.16%之间,小于1.5%。进行了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液相和紫外溶出的方法学验证。液相的方法学验证确定的条件如下:最大吸收波长为230 nm,检测限为0.78 ng,定量限为2.17 ng,准确度精密度良好。溶出的方法学验证中每项结果都符合规定,适合用于自制盐酸度洛西汀微丸的溶出测定。在溶出紫外条件下对三批自制盐酸度洛西汀微丸的溶出进行测定,结果含量均在98.0%102.0%之间,符合溶出相关标准的要求。

王彩芸[2](2018)在《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生产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缺铁性贫血是所有贫血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减少以及需求增加等导致体内铁的储存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成年女性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孕妇的发病率最高,此外儿童也是缺铁性贫血的多发群体。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厌食、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治疗缺铁性贫血最有效的方式是使用补铁剂。因此,研究出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有效并且价格低廉的补铁药物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目前,科学家们已成功研制出三代补铁药物,第一、二代补铁药物补铁效果好,但对胃肠道副作用大,有金属异味。第三代补铁药物不仅补铁效果显着,而且副作用较少、稳定性好、口感好、生物利用度高。多糖铁复合物属于第三代补铁药物,为新型口服补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显着。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由美国瓦兹制药制造厂研制生产,并已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目前,国内已有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红源达生产并上市销售,但是,所用反应釜仅1000L,且收率偏低,仅36.7%。因此,对多糖铁复合物进行生产工艺研究,采用较大反应釜生产,且进一步提高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使用无毒、价格低廉的玉米淀粉水解的糖浆和六水合三氯化铁为起始原料,进行5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合成工艺研究。运用单因素实验法和响应面优化分析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铁含量和玉米淀粉多糖铁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5℃、反应体系pH值11.00、反应时间3h。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无水乙醇比例、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复溶加水比例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纯化精制工艺条件。然后进行工艺放大研究,进行生产设备选型和关键质控点工艺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喷雾干燥条件对玉米淀粉多糖铁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生产工艺路线,以最优化工艺路线合成的玉米淀粉多糖铁铁含量为43.65%,收率为41.48%。最后,对玉米淀粉多糖铁进行特性鉴定,包括理化性质、结构确证和杂质分析。

赵圣明[3](2011)在《免疫与微生态双活性复合微丸的中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歧杆菌是肠道内数量最多的益生菌,它与人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是健康个体肠道中的优势菌,该菌具有营养促进、抑制有害菌、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及抗癌等生理活性功能。免疫牛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抗体)、生长因子等活性功能成分,不仅对肠道的致病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癌、降血压、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等作用。双歧杆菌和免疫球蛋白在人体内经过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后活性保留很少,极大的限制了双歧杆菌及免疫球蛋白保健食品的发展。为了使双歧杆菌和免疫球蛋白能够顺利的避免胃部消化而直接进入肠道,本研究在中试规模上采用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技术,对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的主要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为此类制品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两歧双歧杆菌中试发酵免疫牛初乳的发酵特性及发酵过程中IgG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7h时达到最大活菌数为3.60×109cfu/mL,发酵过程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活性保持不变,效价为210,为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的制备奠定了基础。2.以微丸质量的综合评价为指标,应用挤出-滚圆工艺对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的中试制丸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粉料和水的比例为2:1,微晶纤维素的添加量为40%,滚筒转速80r/min,滚圆转速为300r/min,滚圆时间8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丸圆整度好,回收率为89.23%。3.以微丸包埋率为指标,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中试工艺优化结果为:包衣剂包衣浓度为15%,包衣增重为10%的条件下,进风温度45℃,出风温度34℃,进风量250m3/h,喷浆速率6 r/min,此条件下所得微丸的包埋率为86.32%,每克微丸含有双歧杆菌活菌数为5.7×107cfu/g,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为47.26mg/g。4.通过对微丸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崩解性试验研究表明,微丸的崩解性能良好。微丸和冻干粉分别经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微丸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由原来的5.7×107cfu/g降低为3.9×107cfu/g,存活率为76.5%,免疫球蛋白的活性仅降低了1个滴度为26;而冻干粉中双歧杆菌的活菌数由原来的3.2×108cfu/g降低为1.3×102cfu/g存活率仅为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免疫球蛋白已经基本无活性。

游国叶[4](2011)在《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胶囊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卡托普利(Captopril,CAP)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血压及充血性心衰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及组织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无活性的ATⅠ转化为具有强缩血管活性的ATⅡ,减弱其缩血管作用;同时减慢缓激肽水解,舒张血管,减少血容量,发挥其降压及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噻嗪类利尿剂.一般认为初期降压是通过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a+和水的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降压,长期使用时机制在于体内缺钠,血容量轻度降低,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膜内低钠,此时Na+ -Ca2+交换减弱,细胞内Ca2+减少,血管平滑肌对收缩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反应性降低,减弱缩血管效应。上述两药联用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氢氯噻嗪可抑制ACEI的代偿性抗降压机制,卡托普利可拮抗由利尿药引起的低血钾、高尿酸和继发性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兴奋,使其不良反应不发生,可显着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尿钠排泄,两药联用疗效好,安全性高。随着时间生物学及时辰药理学研究发展,发现许多疾病的发作都呈现出昼夜节律变化,这向药物制剂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药物的释放应能符合疾病发作的节律性,通过按需给药达到最佳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疾病,本文以CAP和HCTZ为模型药物,研制出复方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脉冲缓释胶囊(即CAP-HCTZ),该制剂由氢氯噻嗪缓释微丸和卡托普利脉冲微丸两种组成,适于晚上临睡前服用,间隔“时滞”后于次日凌晨释放出药物。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复方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脉冲制剂含量和释放度的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采用液-液萃取处理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准确,可以满足体内分析要求。采用MINI.Glatt流化床包衣机制备CAP脉冲微丸和HCTZ缓释微丸,其中缓释微丸结构由里至外为: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含药层、缓释层,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对释放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由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筛选最佳制备处方工艺,最佳处方为缓释层增重为10%,致孔剂乳糖用量为1.5%(聚合物的1.5%),后处理时间为12h;脉冲微丸结构由里至外为:蔗糖空白丸芯、含药层、溶胀层、控释层,处方单因素考察结果认定缓释层增重、控释层增重及控释层中致孔剂用量直接影响时滞时间和时滞后释放情况,对以上因素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处方工艺,最佳处方为溶胀层增重19.30%,控释层增重21.46%,致孔剂用量4.29%,最后将获得合理衣膜增重与组成达到预定释放要求的两种微丸按给药剂量填装于硬质胶囊壳中。主要考察了溶出介质pH值及转篮转速等释放因素,结果表明释放条件对本脉冲微丸的体外释放影响不大。本制剂体外释放效果理想,同时工艺简单成熟,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本文还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复方CAP-HCTZ脉冲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拟合与比较,得到最佳拟合模型一级方程。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该复方胶囊对湿度有一定敏感性,易吸潮,因此包装和储藏需要防潮。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制剂稳定性较好,微丸的色泽、有关物质、含量和释放度等指标无明显变化。本实验对复方CAP-HCTZ脉冲缓释微丸进行了大鼠体内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并运用DAS2.0软件计算了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复方制剂在大鼠体内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吸收过程,与复方普通制剂相比,体内时滞为4.75h,具有脉冲释放的作用,且生物利用度提高,通过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两种微丸体内外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体外的释药参数预测体内药物动态规律,对于将来企业工业化生产中控制缓释微丸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复方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脉冲缓释胶囊可以在晚上睡前服用,药后约5h达峰,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血压骤升引起的脑卒中等的发生,实现了择时释药的效果,符合时辰药理学理论;该制剂同时减少了给药次数,由普通片的每天3-4次到每日1次,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达到了课题的设计要求。

崔宝国[5](2007)在《药用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药用辅料包括多种赋形剂与添加剂,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剂成型的发展和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剂型用于临床,并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在常规剂型的处方设计和确定最佳处方时以及研制开发新剂型、新品种时,都离不开辅料的选择和应用。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新剂型的研究推动了新辅料的开发,新辅料的应用又促进了新剂型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药用辅料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对辅料与剂型的关系、辅料与吸收的关系以及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药物和辅料之间相互影响,辅料对药物的实际应用和疗效的发挥,起着积极的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溶剂、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以及土体分散载体材料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等辅料对药物的吸收都有很大的影响。辅料并非惰性或者非活性物质,不合理的应用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一些辅料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对辅料在儿童用剂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其次论述了我国辅料在品种规格及使用频率方面、质量标准方面、检测手段方面、科研开发方面、应用研究方面以及生产经营方面和国外药用辅料的差别。通过在品种规格及使用频率上的对比,分析了国产制剂质量较进口产品差的原因;国内辅料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虽然出台了《药用辅料GMP指南》,但和国外仍有很大的差距,并且检测方法单一和检测仪器落后,这就造成了辅料质量差异太大;通过对比在辅料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特点以及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状况,发现我国新辅料均属仿制且开发集中于传统老剂型,低水平重复开发较严重,研究的深度也不够,应用机制理论的研究则还是一片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辅料生产厂家的多样化,专门的药用辅料企业过少,这就使我国药用辅料和国外有了更大的差距。再者,对药用新辅料在新药新剂型开发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列举了药剂辅料在固体制剂包衣与包合物方面的应用、在控释、透皮制剂与靶向制剂中的应用、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在固体分散体与粘膜吸收剂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羟丙甲纤维素、微晶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等几种药剂中常用的新辅料的具体应用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药剂辅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我国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不断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主的研究开发能力,寻找出适合国内企业发展的道路,使新型辅料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通过产品质量和应用技术的服务提高竞争力实力,顺应生产专业化、品种系列化、应用科学化、服务优质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药用辅料在新药新剂型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取得更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伟芬[6](2007)在《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辰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如血压、心率、肾功能、胃酸分泌以及某些疾病如心绞痛、高血压、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具有节律性。传统的给药模式和传递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脉冲释药系统应运而生。脉冲给药系统可以根据疾病发作的时辰节律性释放药物,在人体需要给药的时候释放药物通过按需给药达到最佳疗效。时辰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绞痛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性。病人在早上起床时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发病几率高。本研究选用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依据心绞痛发病的时辰节律性,研制了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胶囊剂。在剂型特点上,硝苯地平脉冲释放胶囊是一种多单元型制剂,与一单元剂型如片剂相比,具有自身很多优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制剂的含量、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以满足体内分析的要求。本制剂的组成单元-微丸由四部分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空白丸芯、含药层、溶胀层和控释层。其中溶胀层为水溶胀性高分子材料和高效崩解剂,控释层为水不溶性高分子膜。单因素考察发现,影响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胀层中高效崩解剂比例、溶胀层增重及控释层增重。对以上三个因素选用合适的水平通过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的筛选及优化,得到最佳处方。由此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在体外经67h时滞后脉冲释药。本研究在工艺上采用微型流化床包衣机代替普通包衣锅制备微丸,通过对工艺的摸索,得到微丸制备过程中所采用不同包衣液的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选用水性薄膜包衣材料与技术,更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本文对脉冲释放微丸制剂的处方因素与时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胀层的加入对获得理想的时滞至关重要,在一定范围内时滞随着溶胀层的厚度增加而延长,当厚度达一定值时,已经达到或超过使外膜破裂需要的临界压力,时滞反而缩短;控释层的厚度增加,时滞明显延长,以时滞和控释层的增重作图,并进行线性回归,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大于0.9)。此外本文对择时微丸的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脉冲释放微丸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方程。我们对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进行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制剂在体内时滞为4.49h,然后快速释放,体内有脉冲释放的作用,体内时滞比体外的时滞有所缩短,有待于近一步的动物试验考察体内行为。对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进行3p87程序拟合,结果表明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一级吸收,生物利用度是市售NFP普通片的1.87倍。

二、中国第一家药用微丸丸芯制造企业——上海华高药用丸芯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第一家药用微丸丸芯制造企业——上海华高药用丸芯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1.3 盐酸度洛西汀介绍
        1.3.1 盐酸度洛西汀简介及理化性质
        1.3.2 盐酸度洛西汀药理作用
        1.3.3 盐酸度洛西汀临床疗效
    1.4 盐酸度洛西汀剂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制剂的国内外技术分析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盐酸度洛西汀原料药的分析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盐酸度洛西汀原料药的理化性质
        2.2.1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2.2.2 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IR)
        2.2.3 粒度分布测定
        2.2.4 晶型研究
        2.2.5 溶解度测定
        2.2.6 油/水分配系数(logP)
    2.3 盐酸度洛西汀原料药的稳定性考察
        2.3.1 高湿试验
        2.3.2 高温试验
        2.3.3 强光照射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制备研究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2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制备
        3.2.1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3.2.2 上药微丸的制备
        3.2.3 隔离微丸的制备
        3.2.4 肠溶微丸的制备
    3.3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处方研究
        3.3.1 上药层黏合剂的选择
        3.3.2 隔离层滑石粉的用量
        3.3.3 肠溶层材料的选择
        3.3.4 尤特奇与滑石粉比例的选择
    3.4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处方优化
        3.4.1 隔离层厚度的选择优化
        3.4.2 肠溶层厚度的选择优化
    3.5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工艺研究
        3.5.1 风机频率
        3.5.2 进风温度
        3.5.3 雾化压力
        3.5.4 蠕动泵转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剂的质量研究
    4.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2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剂的质量检测
        4.2.1 外观及性状
        4.2.2 装量差异
        4.2.3 内容物的流动性
        4.2.4 堆密度
        4.2.5 溶出度测定
        4.2.6 含量均匀度
        4.2.7 有关物质
        4.2.8 含量测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质量研究的方法学验证
    5.1 实验药品及仪器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2 含量研究的方法学验证
        5.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5.2.2 线性与范围
        5.2.3 专属性实验
        5.2.4 检测限确认
        5.2.5 定量限确认
        5.2.6 回收率实验
        5.2.7 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
        5.2.8 稳定性实验
        5.2.9 耐用性实验
        5.2.10 样品含量测定
        5.2.11 小结
    5.3 溶出度研究的方法学验证
        5.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5.3.2 线性和范围
        5.3.3 精密度
        5.3.4 稳定性
        5.3.5 重复性试验
        5.3.6 滤膜吸附的验证
        5.3.7 专属性
        5.3.8 回收率
        5.3.9 溶出曲线
        5.3.10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缺铁性贫血简介
        1.2.1 缺铁性贫血的形成原因
        1.2.2 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研究背景
        1.2.3 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分类及临床作用
    1.3 多糖铁复合物概述
        1.3.1 多糖铁复合物简介
        1.3.2 多糖铁复合物原料药合成方法
        1.3.3 铁含量的测定方法
        1.3.4 重金属检测方法
        1.3.4.1 光谱法
        1.3.4.2 色谱法
        1.3.4.3 电化学法
        1.3.4.4 生物检测法
    1.4 玉米淀粉多糖铁工艺生产设备概况
        1.4.1 机械搅拌反应釜的概述
        1.4.1.1 机械搅拌反应釜简介
        1.4.1.2 机械搅拌反应釜的特点
        1.4.1.3 机械搅拌反应釜的搅拌器选型
        1.4.2 固液分离设备选型
        1.4.3 喷雾干燥设备选型
        1.4.3.1 喷雾干燥技术简介
        1.4.3.2 原料液雾化
    1.5 机械搅拌反应釜内的特性研究
        1.5.1 机械搅拌反应釜内流体特性
        1.5.2 反应釜内的传热和温度分布
    1.6 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研究的内容
        1.6.1 概述
        1.6.2 原料药制备研究的一般过程
        1.6.3 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基本内容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5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合成实验研究
    2.1 主要原料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设备
    2.3 搅拌桨的选型
    2.4 玉米淀粉多糖铁铁含量测定实验研究
        2.4.1 配制试液
        2.4.2 玉米淀粉多糖铁铁含量测定方法
        2.4.3 玉米淀粉多糖铁铁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2.4.3.1 专属性
        2.4.3.2 准确度
        2.4.3.3 精密度
        2.4.3.4 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
        2.4.3.5 范围
        2.4.3.6 耐用性
    2.5 5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小试合成工艺研究
        2.5.1 玉米淀粉多糖铁的合成工艺
        2.5.2 玉米淀粉多糖铁的合成反应条件研究
        2.5.2.1 反应温度研究
        2.5.2.2 反应体系pH研究
        2.5.2.3 反应时间研究
        2.5.2.4 搅拌速率研究
        2.5.3 响应面优化实验
        2.5.4 醇沉和洗涤工艺条件优化
        2.5.4.1 无水乙醇比例实验
        2.5.4.2 离心转速实验
        2.5.4.3 离心时间实验
        2.5.4.4 复溶加水量比例实验
        2.5.4.5 玉米淀粉多糖铁分离纯化最佳条件
    2.6 物料控制
        2.6.1 玉米淀粉多糖铁起始原料的选择
        2.6.2 关键起始原料六水合三氯化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生产工艺研究
    3.1 主要原料
    3.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设备
    3.3 3000 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合成工艺研究
        3.3.1 放大研究
        3.3.2 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生产工艺
        3.3.2.1 物料配比
        3.3.2.2 物料配制
        3.3.2.3 3000L机械搅拌反应釜合成反应操作过程
        3.3.2.4 玉米淀粉多糖铁分离纯化
        3.3.2.5 玉米淀粉多糖铁喷雾干燥
        3.3.2.6 设备清洗
        3.3.3 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放大实验结果及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淀粉多糖铁特性鉴定
    4.1 玉米淀粉多糖铁的理化性质
        4.1.1 精制方法
        4.1.2 外观、色泽、气味
        4.1.3 引湿性试验
        4.1.4 溶解度试验
        4.1.5 熔点测定
        4.1.6 粘度测定
        4.1.7 碱度测定
    4.2 玉米淀粉多糖铁的结构确证
        4.2.1 玉米淀粉多糖铁紫外吸收色谱分析
        4.2.2 玉米淀粉多糖铁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4.2.3 玉米淀粉多糖铁元素组成
        4.2.3.1 铁元素分析
        4.2.3.2 碳、氢元素分析
        4.2.3.3 钠、氯元素分析
        4.2.3.4 氧元素含量
        4.2.3.5 元素分析结果与结论
        4.2.4 核磁共振谱
        4.2.5 质谱
    4.3 杂质分析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免疫与微生态双活性复合微丸的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来源
    1.2 双歧杆菌概述
    1.3 牛初乳及免疫牛初乳概述
    1.4 双歧杆菌和免疫球蛋白微生态制品的研究现状
    1.5 微丸制备方法概述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3.2 两歧双歧杆菌在免疫牛初乳中的中试发酵特性结果
    3.3 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中试制丸工艺优化研究结果
    3.4 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中试工艺优化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两歧双歧杆菌发酵免疫牛初乳的中试发酵特性研究
    4.2 关于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中试制丸工艺研究
    4.3 关于双歧杆菌和免疫牛初乳复合微丸产品的开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胶囊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的制备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包衣增重的测定方法
        2.2 微丸质量评价
        2.3 流化床包衣工艺参数的考察
        2.4 氢氯噻嗪缓释微丸的制备
        2.5 卡托普利脉冲释放微丸的制备
        2.6 复方脉冲释放微丸胶囊的制备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释药机制探讨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释药模型拟合
        2.2 释药机制解析
    3 小结
第四章 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胶囊初步稳定性考察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 仪器
        1.2 药品
    2 检测项目
    3 试验与结果
        3.1 影响因素试验
        3.2 加速试验
        3.3 长期试验
    4 小结
第五章 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胶囊在大鼠体内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方法
        2.2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
    3 讨论和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药用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药用辅料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
    1. 辅料与剂型的关系
    2. 辅料与药物吸收
        2.1 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2 稀释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2.3 粘合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4 崩解剂与润滑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5 固体分散载体材料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 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
        3.1 几种药用辅料引起的过敏反应
        3.2 长期使用防腐剂的危害
        3.3 辅料在儿童用剂型设计中的适用性
第二部分.药用辅料的国内外差别
    1. 我国药用辅料行业的状况
    2. 国外发达国家药用辅料行业状况
    3. 国内外药用辅料的差异
        3.1 品种规格及使用频率方面的差别
        3.2 质量标准方面的差别
        3.3 检测手段方面的差别
        3.4 科研开发方面的差别
        3.5 应用研究方面的差别
        3.6 生产经营方面的差别
    4. 我国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状况
        4.1 国内药用辅料企业的规模
        4.2 国内药用辅料企业的特点
第三部分.药剂新辅料在新药新剂型开发中的应用
    1. 在固体制剂包衣与包合物方面的应用
        1.1 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
        1.2 在包合物中的应用
    2. 在控释、透皮制剂与靶位制剂中的应用
        2.1 在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2.2 在透皮制剂中的应用
        2.3 在靶位制剂中的应用
    3. 应用于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
        3.1 阻滞剂
        3.2 骨架材料
        3.3 包衣材料
        3.4 增稠剂
    4. 在固体分散体与粘膜吸收剂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药剂中几种常用新辅料的应用
    1. 羟丙基甲纤维素的应用
        1.1 作为粘合剂的应用
        1.2 在薄膜包衣中的应用
        1.3 在亲水凝胶骨架片中得应用
        1.4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 MCC在药剂中的应用
        2.1 在片剂生产中的应用
        2.2 在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2.3 在改善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方面的应用
        2.4 在粉末直接压片中的应用
        2.5 在中药片剂中的应用
        2.6 讨论
    3. 聚丙烯酸树脂的应用
        3.1 渗透型丙烯酸树脂的应用
        3.2 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的应用
        3.3 两种材料的混合应用
第五部分.对发展我国药剂辅料工业的建议和展望
    1. 对发展我国药剂辅料工业的建议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仪器
    2 材料
第一部分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方法与结果
        1.1 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1.1.1 检测波长的确定
        1.1.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1.1.3 标准曲线的建立
        1.1.4 含量测定方法
        1.1.5 回收率试验
        1.1.6 精密度试验
        1.2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1.2.1 在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溶液中NFP 溶解度的测定
        1.2.2 在不同介质中标准曲线的制备
        1.2.3 体外释放度评价方法
        1.2.4 释放介质的选择
        1.2.5 桨法与转篮法的选择
        1.2.6 转速的选择
        1.2.7 释放曲线体外释放参数及取样点的确定
        1.3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硝苯地平脉冲微丸的制备
    1 包衣工艺条件的考察
        1.1 包衣水平的测定
        1.2 流化床包衣工艺考察
        1.2.1 流化床鼓风流量的控制
        1.2.2 包衣温度的确定
        1.2.3 喷枪雾化压力的确定
        1.2.4 包衣液流速(恒流泵转速)的确定
        1.2.5 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2 脉冲释放微丸处方筛选
        2.1 脉冲释放微丸的设计原理
        2.2 含药丸芯的处方筛选与优化
        2.2.1 空白丸芯的选择
        2.2.2 药物溶液中粘合剂的选择
        2.2.3 药物溶液中附加剂的选择
        2.2.4 含药丸芯的制备
        2.3 溶胀层的处方筛选
        2.3.1 材料的选择
        2.3.2 溶胀层中PVPP 的量对累积释药的影响
        2.3.3 溶胀层增重水平的确定
        2.3.4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药物累积释放曲线的影响
        2.3.5 溶胀层包衣
        2.4 控释层的处方筛选
        2.4.1 材料的选择
        2.4.2 控释层包衣增重的影响
        2.4.3 致孔剂用量对释药行为的影响
        2.4.4 控释层包衣
        2.4.5 后处理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2.5 择时释放微丸的处方优化
        2.6 最佳处方工艺的重现性
    3 小结
    4 讨论
第三部分 NFP 脉冲释放微丸制剂释药动力学及其机制的研究
    1 释药时滞
        1.1 时滞与控释层增重水平的关系
        1.2 时滞与溶胀层增重水平的关系
    2 累积释放百分数时间曲线解析
        2.1 释药机制解析
        2.2 微丸释放前后扫描电镜图
    3 小结
第四部分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1 试验方法
        1.1 受试对象
        1.2 给药方法
        1.3 血样采集
        1.4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1.6 专属性试验
        1.7 精密度实验
        1.8 回收率考察
    2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2.1 受试制剂血药浓度
        2.2 参比制剂血药浓度
        2.3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 数据处理
        3.1 隔室模型拟合统计结果
        3.1.1 受试制剂药动学参数
        3.1.2 参比制剂药动学参数
        3.2 生物利用度
        3.3 体内外相关性
    4 讨论
        4.1 隔室模型拟合
        4.2 生物利用度
        4.3 体内外相关性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四、中国第一家药用微丸丸芯制造企业——上海华高药用丸芯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研究[D]. 冯佳.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1)
  • [2]3000L反应釜玉米淀粉多糖铁生产工艺研究[D]. 王彩芸.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3]免疫与微生态双活性复合微丸的中试研究[D]. 赵圣明.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1)
  • [4]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胶囊的研制[D]. 游国叶. 河南大学, 2011(08)
  • [5]药用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D]. 崔宝国. 山东大学, 2007(03)
  • [6]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的研制[D]. 刘伟芬. 河南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国内第一家药丸芯制造商——上海华高药丸芯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