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危险因素的条件逻辑回归分析

胆石症危险因素的条件逻辑回归分析

一、胆石病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熊远鹏[1](2021)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病例。共有480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根据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320人)和验证集(160人)。以手术时机为应变量,首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手术时机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即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进一步确定哪些危险因素是对手术时机选择有明确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一个预测模型(基于这些独立的危险因素)。随后对训练集进行ROC曲线的绘制和Kappa一致性检验,同时以验证集的ROC曲线来对预测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验证。结果:在训练集的320例患者中,确定了5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淀粉酶(OR=1.087,95%CI:1.056~1.117)、白蛋白(OR=0.841,95%CI:0.812~0.870)、血钙(OR=0.895,95%CI:0.870~0.921)、总胆固醇(OR=1.231,95%CI:1.065~1.350)及胆囊壁厚度(OR=1.261,95%CI:1.130~1.404)。并通过共线性的诊断,证明了这5种危险因素之间没有线性联系(VIF均小于10),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的ROC曲线图及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不管是训练集还是验证集,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都很好(AUC=0.852和0.827),并且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67和0.479,p值均<0.05)。说明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判断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结论: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受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影响,而由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成的Logit模型可以帮助判断其手术时机。

王正光[2](2021)在《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都比较高,目前已经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消化道疾病问题。我国内地胆石症患病率在6%~12%之间,台湾地区约为5.0%。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缺乏运动等多种原因,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胆石症经济负担调查显示,胆石症每年给美国带来高达40多亿美元的经济负担。在我国,胆石症患者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迅速,在2006年,胆石症住院患者的例均住院费用就已经达到万元,而且这种增长趋势短期内并不会改变。胆石症按结石存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术前准确诊断不同分型的胆石症患者,无论是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还是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痛苦,都至关重要。普通超声作为胆石症检查的首选,操作简单、费用不高,对于胆囊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6%,但超声对于胆管结石的检查效果较差,灵敏度仅为30%~64.3%,容易造成漏诊。有研究认为,在利用超声诊断胆管结石时,可将超声报告结果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相结合以提高准确性。胆石症成因复杂,不仅包括个体因素、家族史、行为因素和饮食因素等常见影响因素,同时血生化指标如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胆红素、肝酶等也与胆石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目的(1)描述胆石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找出目前胆石症诊治的重点问题。(2)基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构建适于实际工作的胆石症分型的筛查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简单、快速的辅助筛查工具。(3)初步探寻胆石症的血生化指标危险因素,为胆石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时间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之间的胆石症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共计1036例。在同院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中选取出院诊断无胆石症且与病例组同一时期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1645例。从病历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信息,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户籍、职业、婚姻状况等,临床信息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实验室检查、产生的医疗费用等。运用SPSS24.0和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主要分析方法包括: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方差齐,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两组中位数进行比较,多组中位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构建胆石症分型判别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生化指标与胆石症关系的比值比(Odd Ratios,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研究结果1、1036例胆石症住院患者中,男性508例(49.03%),女性528例(51.97%),男女比例为1:1.04,平均年龄61.99±16.47岁,60~7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45.17%),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构成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χ2=5.142,P=0.162),职业占比前三的分别为农民、离退休人员、无业人员。2、1036例胆石症住院患者中,胆囊结石427例(41.22%),胆管结石609例(占58.79%),有932例患者进行了微创手术(89.96%),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为7天,四分位数为5天和10天,住院天数为4~6天的患者例数最多,有345例(33.31%),住院总费用的中位数为22070.97元,四分位数为17666.69元和29050.91元,住院总费用在20000~29999元区间的患者例数最多,有408例(39.38%)。3、在胆石症分型判别模型研究中,使用LASSO回归筛选出9个血生化指标计算血生化指标得分,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Logistic判别模型,筛选出血生化指标得分、年龄、户籍、职业四个判别变量。训练集的AUC及其95%置信区间为0.861(0.835,0.888),验证集的AUC及其95%置信区间为0.846(0.793,0.898)。4、胆石症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血生化指标正常范围相比,淋巴细胞水平降低(OR=1.81,95%CI:1.36-2.41),直接胆红素升高(OR=2.65,95%CI:1.78-3.94),碱性磷酸酶升高(OR=4.82,95%CI:3.12-7.45),转肽酶升高(OR=3.30,95%CI:2.52-4.33),谷丙转氨酶升高(OR=2.00,95%CI:1.42-2.82)与胆石症患病风险增加相关。淋巴细胞水平升高(OR=0.32,95%CI:0.15-0.68),球蛋白水平降低(OR=0.42,95%CI:0.21-0.86)与胆石症患病风险降低相关。结论1、胆石症住院患者以高龄患者为主,无论是总体还是分年龄段,男女性别差异都不明显,胆石症分型上胆管结石居多,大多数胆石症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2、基于常规变量与血生化指标得分的判别胆石症分型的Logistic模型的效果较好,可作为胆石症影像学诊断的补充方法。3、住院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下降,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转肽酶水平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与胆石症患病风险增加相关,淋巴细胞水平升高,球蛋白水平降低与胆石症患病风险降低相关。

李媛媛[3](2021)在《胆石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判别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胆石症是胆汁中胆固醇或胆色素等成分在胆囊或胆管中凝结析出结石的疾病。大多数胆石症患者是无症状的,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急慢性炎症而表现为胆道绞痛等症状,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胆道穿孔、肝损伤、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等。除了增加医疗费用之外,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我国各个地区报告的胆石症患病率在2.4%-22.9%之间。根据结石的所在部位,可将胆石症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80%-90%的胆囊结石通常为胆固醇结石或混合性结石,单纯的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而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多是由胆囊结石发展而来。不同部位结石的发病机制不同,相应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也不同。与胆石症患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胆红素、转肽酶、血红蛋白等。大多数患者为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仅表现某些血象指标的升高,常在出现症状、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被发现,因此对于胆石症的早期识别尤为重要。腹部超声虽然简单易操作,无放射性危害,常作为胆道结石的首选检查方式,但由于结石的大小及所在部位不同、肠管内气体等,对于小结石或某些胆总管结石可能无法显影。CT和MRI对于胆石症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医疗费用较为昂贵,被检查者接受检查的时间较长,同时对于被检查者的配合性要求较高,局限性较大。而血清学检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如果能够在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中发现与胆石症有关的血清学指标,并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情况,构建胆石症的判别模型,将对胆石症的筛查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指导人群尽早检查和诊断。研究目的通过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利用LASSO回归结合Logistic回归筛选并分析胆石症患病的相关因素,了解不同部位胆石症之间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胆石症的判别模型,以判别个体是否患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和比较,以选出最优模型。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胆石症患者和体检人群的电子病历。根据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出院诊断为胆石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在体检人群中选取无胆石症诊断且与病例组同年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基于医院的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研究对象的电子病历,提取其基本信息情况(年龄、性别)、共患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乙肝、肾结石)、生化指标以及血常规指标。使用R 4.0.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进行胆石症患者与体检人群的差异对比分析,利用LASSO回归筛选胆石症的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胆石症患病的相关因素。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Nemenyi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部位胆石症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利用LASSO回归筛选胆石症的判别因子,基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分别构建胆石症的判别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结果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胆石症患者组1167人,体检人群组1344人。胆石症患者组中胆囊结石545例,胆管结石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487例。经LASSO回归分析,共筛选出23个变量,并对连续性变量进行分组。通过逐步回归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采用了年龄、有无高血压、肌酐和总蛋白等16个变量。相比于18-44岁组,年龄在45-64岁和65岁及以上与三种胆石症均呈正相关。患有高血压仅与胆囊结石呈正相关(OR=2.61,95%CI:1.67-4.07),而患有肾结石与胆囊结石(OR=5.90,95%CI:1.55-22.54)和胆管结石(OR=7.55,95%CI:1.32-43.25)均呈正相关。与指标正常组相比,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偏高与三种胆石症均相关,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与三种胆石症均相关,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仅与胆管结石有关(OR=0.07,95%CI:0.01-0.75),血小板压积偏低仅与胆囊结石有关(OR=0.22,95%CI:0.09-0.57)。中性粒细胞计数与三种胆石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比较胆石症的两种判别模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值为0.793,准确度为0.748,宏平均精准度为0.593,宏平均召回率为0.538,宏平均F1分数为0.529。随机森林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值为0.755,准确度为0.728,宏平均精准度为0.492,宏平均召回率为0.501,宏平均F1分数为0.489。相比而言,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相对较优。研究结论1.本研究表明年龄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患有高血压与胆囊结石呈正相关,患有肾结石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呈正相关。2.相比于指标正常组,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偏高和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与三种胆石症均相关。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仅与胆管结石有关,而血小板压积偏低仅与胆囊结石有关。3.综合比较胆石症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判别模型的综合效能较好,对于胆石症的临床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磊[4](2021)在《青海地区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青海地区1017例胆囊结石患者及328例体检人员一般资料及化验结果的调查,进一步分析胆囊结石在该地区的发病情况和原因。以便为该地区科学预防和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提供资料,以及期待对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一科、肝胆二科及腹部腔镜外科中的胆囊结石患者为疾病组。以同一时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为对照组。统一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收集其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海拔、职业、文化程度、是否吸烟、饮酒、女性妊娠次数、体重指数、TC、TG、H-DL、L-DL、APOA-1、APOB、ALT、AST、TBIL、DBIL、IBIL、ALP、GGT、RBC、HGB、PLT以及其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胆囊结石家族史等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筛选出青海地区胆囊结石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胆囊结石病病人1017例,其中男性有426人(41.89%),平均年龄(50.67±13.33)岁;女性有591人(58.11%),平均年龄(51.11±13.95)岁。健康体检者328例,其中男性有174人(53.05%),平均年龄(47.52±14.25)岁;女性有154人(46.95%),平均年龄(44.61±13.55)岁。采用均值±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民族、女性妊娠次数、血脂异常、APOA-1、ALT、AST、ALP、GGT、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无统计学差异。将以上有差异的指标分组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患胆囊结石的可能性越大(OR=6.611,95%CI=4.556-9.594);民族回族为危险因素,患病的可能性比其他民族大(OR=2.178,95%CI=1.483-3.199);女性减少妊娠次数(≤2次)为胆囊结石发生的保护因素,妊娠次数越少,患病的可能性越小(OR=0.065,95%CI=0.029-0.145);血脂异常为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人患病可能性大(OR=1.645,95%CI=1.223-2.213);患脂肪肝为危险因素(OR=3.457,95%CI=1.760-6.787),患有脂肪肝的人患胆囊结石的可能性大。研究结论:青海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随着年龄增长,罹患胆囊结石的风险逐渐增加,并且在50岁~59岁达到发病高峰;2.民族为危险因素,从统计学结果来看,该地区回族人群患病风险较大;3.女性减少妊娠次数(≤2次)为胆囊结石发生的保护因素,妊娠次数越少,患病可能性越小;4.血脂异常异常为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人患病可能性大;5.脂肪肝是危险因素,患有脂肪肝的人罹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增加;6.APOA-1、海拔、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对青海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但因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其他干扰因素众多,可进一步行单项研究。

王飞[5](2021)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查找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1533例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行ERCP术后是否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共11例作为试验组,术后未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469例,从中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总结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胆囊切除史(X2=4.341,P=0.037),结石最大直径≥10 mm(X2=4.668,P=0.031),结石数量≥2枚(X2=4.550,P=0.033),胆总管直径≥15 mm(X2=3.928,P=0.047),胆道支架放置(X2=5.893,P=0.015)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胆囊切除史、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直径≥15 mm、胆道支架放置是继发性胆内胆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应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时,为有效降低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加强相关的预防性措施。

孙正鸿[6](2020)在《成都地区部分常住人口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成都地区部分常住人口胆囊结石(Gallstone,GS)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筛查GS发病的高危人群,为该地区(成都市)胆囊结石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至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通过影像学(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符合纳入条件者共200例,年龄在1880岁,此人群作为观察组;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无胆囊结石并符合纳入条件者共1000例,年龄在1880岁,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按1:5随机配比,配比条件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收集一般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集病例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红素(TBil)等。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除一般资料外,还进行了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脂肪肝病史、胆囊炎病史、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等疾病指标的收集(请见附件3)。采用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此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合并有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糖尿病、胆囊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TC、TBil、FBG的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龄的相关影响后,合并糖尿病病史(OR1.800;95%CI1.0922.966,P=0.021)、胆囊炎(OR1.772;95%CI1.1302.780,P<0.05)及高水平FBG(OR1.162;95%CI 1.01101.336,P<0.05)、高水平TC(OR1.211;95%CI1.0321.421,P=0.019)及低水平HDL-C(OR0.333;95%CI0.2060.538,P<0.05)与胆囊结石显着相关。结论:(1)高FBG、高TC、低HDL-C和糖尿病、无结石性胆囊炎可能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2)高BMI,往往可能伴随有TC、TG等血脂代谢的异常,也可能会间接导致了胆囊结石。

邹远娣,张林波,黄萍,黄春霞,王芃[7](2019)在《广西南宁地区常规体检人群胆石病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地区常规体检人群胆石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447 566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检基本信息、检验结果及B超影像学报告,分析体检人群胆石病的影响因素。结果:447 566例体检者中,检出胆囊结石5 612例(1. 25%),肝内胆管结石2 180例(0. 49%)。在胆囊结石检出者中,在不同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Ibm)、血压、空腹血糖(FPG)、血脂指标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肝内胆管结石检出者中,检出率在不同的年龄、性别、Ibm、血压、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5. 46)、女性(OR=0. 78)、Ibm≥28(OR=1. 11)、高血压(OR=1. 49)、高血糖(OR=1. 60)、低高密度脂蛋白(HDL)(OR=1. 06)与胆石病检出率显着相关(均P<0. 05)。结论:高龄、男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低HDL可能是广西南宁地区体检人群胆石病的危险因素,应控制体重、定期体检,以期降低胆石病发生风险。

谢思圳[8](2019)在《大黄灵仙颗粒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进行大黄灵仙颗粒干预,观察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胆汁成分及术后复发率的情况,探究大黄灵仙颗粒预防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符合要求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的患者90例,采用统计分析软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灵仙组,每组30例。常规对照组予抗感染、护肝、中医外治、“T”管引流等术后常规治疗,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灵仙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分别予胆宁片、大黄灵仙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血液指标、术后胆汁引流量变化,测定各组胆汁成分并进行统计分析,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结石复发率的情况。结果:(1)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大部分指标的平均值达到正常范围。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发现,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灵仙组患者WBC、N%、ALT、AST、TBIL、DBIL的改善明显强于常规对照组(P=0.000,P=0.039,P=0.023,P=0.024,P=0.002,P=0.006;P=0.000,P=0.042,P=0.014,P=0.008,P=0.017,P=0.006);与药物对照组相比较,大黄灵仙组患者白细胞、总胆红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33)。(2)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灵仙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胆汁引流量较之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16;P=0.024,P=0.010),术后第14天大黄灵仙组胆汁引流量与药物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18)。(3)术后第14天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灵仙组胆红素、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常规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2,P=0.048;P=0.001,P=0.009,P=0.012);大黄灵仙组术后第14天总胆汁酸水平较药物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4)与常规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灵仙组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44);术后第3个月各组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存在差异性,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38)。(5)单因素分析发现胆管狭窄、结石残留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管狭窄(OR=11.911,95%CI:2.00170.898,P=0.006)和结石残留(OR=20.892,95%CI:3.464126.001,P=0.001)是结石复发的高概率独立危险因素,两组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和0.823,均在0.70.9之间,诊断价值中等,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6)大黄灵仙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和特殊事件,表明大黄灵仙颗粒安全有效。结论:(1)大黄灵仙颗粒具有抑制炎症、修复肝功能的作用,能调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胆汁量及胆汁成分代谢情况,减少病理性胆汁的分泌,进而预防结石复发。(2)胆管狭窄和结石残留是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云超[9](2019)在《1995-2016武威地区胆石病发病趋势与空间聚集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19952016年武威市12家哨点监测医院历年病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基础病历信息的分析,分析其胆石病患者的构成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发病趋势;通过对病例分布的分析,探讨武威市胆石病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变化趋势,明确当地胆石病高发区域,为该市居民开展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病历信息收集、录入、分析:收集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县12家二级甲等以上哨点监测医院1995年到2016年符合要求的胆石病病历(病历字迹清晰、记录详细、无伪造、不实内容,且病人需为武威市常住居民);针对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手术史、家族史、住院天数、费用等),使用Equary软件进行采集,导出数据使用Excel2016进行储存编辑。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将数字化的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武威市电子地图作为基础地图图层,添加经度、纬度坐标值,乡镇行政编码,绘制武威市胆石病空间分布地图;使用SaTScan软件进行空间扫描,探测发病热点,根据对数似然比(Log Likehood Ratio,LLR)来判断聚集性的强弱,根据P值判断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3.Joinpoint趋势研究:将数据通过Excel2016进行编辑,以2010年全国人口为标准人口数,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得到胆石病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通过比较APC、AAPC值的正负、大小来进行趋势分析。结果1.武威市胆石病患者的分布特征(1)患者基本特征:本研究共纳入武威市胆石病患者32533例,其中女性为21942人(67.45%),男性为10591人(32.55%),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2.07:1,所纳入患者平均年龄为53.07±14.8岁。(2)一区三县分布情况:女性患者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古浪县3473(71.42%)、天祝县2633(69.20%)、凉州区15070(66.58%)、民勤县766(62.18%),男性从高至低依次为民勤县466(37.82%)、凉州区7563(33.42%)、天祝县1172(30.80%)、古浪县1390(28.58%);将该市胆石病患者共分为24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6组,其中4554岁组是凉州区5660(25.01%)和古浪县1188(24.43%)患者构成比最高的年龄段,65岁以上组是民勤县346(28.08%)、天祝县981(25.78%)胆石病患者构成比最高的年龄段;针对不同职业胆石病患者构成比的比较中,发现一区三县患者分布最多的职业均为农民,按照患者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天祝县2640(69.38%)、古浪县3316(68.19%)、民勤县637(51.70%)、凉州区9537(42.14%);一区三县胆石病病人住院人数最多的季节为冬季,古浪县1612(33.15%)、民勤县377(30.60%)、天祝县1142(30.01%)、凉州区6528(28.85%),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9952016年武威市胆石病发病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研究(1)性别:女性胆石病年龄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性胆石病年龄标化发病率在19952016年间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6.5%(95%CI,10.5%-22.7%),女性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3.1%(95%CI,9.9%-16.3%)(P<0.05)。(2)年龄:武威市男性胆石病高发于65岁以上人群,女性高发于5564岁,65岁以上人群;2534岁组男性在19952016年胆石病发病趋势呈现单一上升趋势,年均上升18.8%(95%CI,16.5%-21.2%),该组女性胆石病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2.3%(95%CI,7.2%-17.6%);3544岁组男性胆石病发病率年均上升14.3%(95%CI,6.3%-22.8%),女性年均上升11.5%(95%CI,6.5%-26.6%);4554岁组19952016年男性发病率为单一上升趋势,年均上升百分比为18.6%(95%CI,16.6%-20.6%),女性年均增长13.1%(95%CI,8.3%-18.0%);5564岁组男性在19952016年间发病率年均上升14.4%(95%CI,5.3%-24.3%),女性年均上升11.4%(95%CI,4.8%-18.4%);65岁以上组男性发病率变化趋势年均上升24.3%(95%CI,18.1%-30.8%),女性年均上升21.8%(95%CI,18.4%-25.3%)(P<0.05)。3.武威市胆石病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聚集性研究(1)19952016年武威市胆石病发病率空间分布特征:19951997年,当地胆石病发病率最高的乡镇依次是民勤县红沙岗镇、凉州区地质新村街道办事处、天祝县安远镇(252.68/10万、155.04/10万、147.45/10万);1998年发病率最高的是凉州区清源镇(85.15/10万);1999年武威市胆石病发病率最高的乡镇为天祝县赛拉隆乡(332.23/10万);20002010年,当地胆石病发病率最高的乡镇均为民勤县红沙岗镇(189.51/10万、154.94/10万、385.60/10万、518.81/10万、523.22/10万、593.67/10万、798.93/10万、940.23/10万、542.37/10万、342.00/10万、552.10/10万);2011年天祝县松山镇为当年胆石病发病率最高的乡镇(496.69/10万),20122016年民勤县红沙岗镇再次成为发病率最高的乡镇(1013.51/10万、1711.03/10万、2611.53/10万、1016.52/10万、610.69/10万),其中2014年民勤县红沙岗镇胆石病的发病率为22年间最高。(2)19952016年武威市胆石病发病率空间聚集性分析:聚类区域1分布在凉州区,共计14个乡镇,总人口数333706人,LLR=3606.37,在2011年至2016年间的观察发病人数为5792人,平均发病率为310.70/10万,危险系数为4.24,聚集区域半径为10.46Km;聚类区域2覆盖古浪县1个乡镇、天祝县14个乡镇,区域内总人口数为167737人,LLR=1222.20,在20122016年间观察发病人数为2372人,平均发病率为280.10/10万,危险系数为3.48,聚集区域半径为42.15Km,是覆盖半径最大的一个聚集区域;聚类区域3包括凉州区的9个乡镇和古浪县的6个乡镇,区域内人口为346655人,LLR=1157.04,该区域在20132016年观察发病人数为3398人,平均发病率为213.60/10万,危险系数为2.69,是危险程度相对最小的一个区域,半径为22.28Km;聚类区域4是民勤县红沙岗镇,总人口为1386人,LLR=186.78,在20032015年间观察发病人数为138人,平均发病率为802.10/10万,危险系数为9.49,是危险系数最高的聚集区域。结论1.武威市胆石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武威市19952016年男、女性胆石病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男性6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是武威市胆石病的高发的年龄段,19952016年随时间变化当地各年龄组胆石病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3.19952016年胆石病在武威市的空间分布存在显着变化。19952003年当地胆石病高发地区呈现零星分布,随时间推移到2016年为止,当地胆石病高发地区自东向西呈大面积分布;武威市胆石病的分布存在热点聚集区域,聚集区域分别分布在凉州区城区,古浪县、天祝县交界处,凉州区、古浪县交界处,民勤县红沙岗镇。其中凉州城区聚集区聚集性最强,民勤县红沙岗镇发病危险系数最高。

王云超,张维璐,王新华[10](2018)在《我国胆石病相关危险因素概述》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胆石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患病人群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疾病和经济负担。但由于胆石病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内外不同地区和人群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对胆石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梳理,从流行病学角度详述影响我国胆石病的危险因素,为普通人群早期展开社区预防和高危人群加强相关因素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胆石病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石病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治疗方法及分组
        2.3.1 早期手术组
        2.3.2 延期手术组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变量初步筛选
    3.3 多因素回归分析
    3.4 建立预测模型
    3.5 ROC曲线绘制与P值切点确定
    3.6 诊断模型一致性检验
    3.7 验证集进一步判断模型准确性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参考文献

(2)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因素变量赋值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优势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胆石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判别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研究变量赋值情况
结果
讨论
结论和建议
优势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青海地区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胆囊结石危险因素概述
    参考文献

(5)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手术情况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观察指标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成都地区部分常住人口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
方法
统计学分析
研究流程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广西南宁地区常规体检人群胆石病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方法
    1.3评价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常规体检者结石检出率的比较
    2.2 胆囊结石患病风险因素分析
    2.3 肝内胆管结石患病风险因素分析
    2.4 胆石病患病风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8)大黄灵仙颗粒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分组方案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病例纳入方式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
    2.4 安全性评价
    2.5 伦理学评价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试验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观察
    3.4 复发率及复发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肝内胆管结石病因发病机理
        4.1.1 中医病因病机
        4.1.2 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
    4.2 关于大黄灵仙颗粒的相关研究
        4.2.1 大黄灵仙颗粒组方依据
        4.2.2 大黄灵仙颗粒用药机理分析
    4.3 大黄灵仙颗粒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4.3.1 大黄灵仙颗粒对患者血液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4.3.2 胆汁引流量及胆汁成分比较分析
        4.3.3 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分析
    4.4 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因素探讨
        4.4.1 术后胆管狭窄、结石残留情况分析
        4.4.2 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4.4.3 相关性因素分析
    4.5 大黄灵仙颗粒治疗安全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1995-2016武威地区胆石病发病趋势与空间聚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1995-2016 年武威市胆石病患者分布特征及发病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武威市胆石病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聚集性研究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研究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科研成果

(10)我国胆石病相关危险因素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口学因素
    1.1 年龄因素
    1.2 性别因素
    1.3 家族聚集性、民族因素
    1.4 职业因素
2 饮食因素
3 行为习惯因素
4 相关疾病因素
    4.1 肥胖
    4.2 高脂血症
    4.3 2型糖尿病
    4.4 肝硬化
5 总结

四、胆石病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D]. 熊远鹏.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D]. 王正光. 山东大学, 2021(12)
  • [3]胆石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判别模型的构建[D]. 李媛媛. 山东大学, 2021(12)
  • [4]青海地区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分析[D]. 刘磊. 青海大学, 2021(01)
  • [5]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研究[D]. 王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成都地区部分常住人口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孙正鸿.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广西南宁地区常规体检人群胆石病影响因素分析[J]. 邹远娣,张林波,黄萍,黄春霞,王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11)
  • [8]大黄灵仙颗粒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思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1995-2016武威地区胆石病发病趋势与空间聚集性分析[D]. 王云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我国胆石病相关危险因素概述[J]. 王云超,张维璐,王新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08)

标签:;  ;  ;  ;  

胆石症危险因素的条件逻辑回归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