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阴离子聚合Ⅰ.聚合特性及适用的单官能引发剂体系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阴离子聚合Ⅰ.聚合特性及适用的单官能引发剂体系

一、(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负离子聚合Ⅰ.聚合特点及适用的单官能团引发剂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方[1](2020)在《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月桂烯作为一种生物基链状单萜烯,具有和异戊二烯、丁二烯相似的化学结构,通过阴离子聚合将月桂烯引入到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可开发功能性的弹性体,进一步提高月桂烯的应用价值;此外,对含月桂烯这种长侧链结构的聚合物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弹性体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在无调节剂的条件下设计合成不同月桂烯含量的苯乙烯-异戊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IMS)。结果表明:月桂烯的含量由0增加到19.8%,3,4-PM结构由7.5%降低至5.6%,3,4-PI结构约为10%;DSC结果表明:SIMS玻璃化转变温度稳定在-66℃;随月桂烯的增加,SIMS损耗因子会出现先增高后减小的趋势,当月桂烯含量为11.3%时,达到最大值1.15;SIMS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其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对SIMS采用镍系催化加氢得到了 HSIMS。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催化条件下,随月桂烯含量增加,HSIMS的加氢度逐渐降低,但总体加氢度均在96.7%以上;微观结构变化规律与SIMS一致;HSI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高,且均比未加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IMS的损耗因子峰值会出现先增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月桂烯含量为7.6%时,损耗因子峰值达到最大值1.45;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IMS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设计合成了苯乙烯-月桂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MS)并对其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MS中1,2-PB结构含量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先从11.2%降低至9%,之后基本稳定;月桂烯含量从0增加到70%,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7.3℃增加到-67.4℃。少量月桂烯的加入使得SBMS的断裂伸长率大幅增加,但随月桂烯的含量进一步增加,SBMS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邵氏硬度亦逐渐降低。采用镍系催化体系对SBMS加氢制备了 HSBMS。研究结果表明:月桂烯含量从9.1%增加至39.3%,HSBMS的总体加氢度在94.5%以上,其中丁二烯加氢度在97%以上,而月桂烯的加氢度从98.3%降至83.4%。加氢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66.6℃增加至-36.6℃。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BMS损耗因子峰值变化不明显,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不明显,邵氏硬度变化不明显。最后,采用茂钛催化体系对SBMS加氢制备了部分氢化产物PHSBMS。结果表明:月桂烯含量从10%增加至52.2%,总加氢度从93.7%降至68%,其中丁二烯加氢度维持在95%左右,月桂烯的加氢度从84.3%降至11.6%。加氢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70.5℃增加至-40.2℃。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PHBMS损耗因子峰值逐渐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

董瑞宝[2](2020)在《有机锂过程安全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必不可少的的催化剂,其特点有应用广、高效、清洁等,其中碱金属有机化合物有较高的活性,可快速带动反应进行,尤其在合成橡胶领域。金属锂作为极为活泼的碱金属,所对应的有机锂化合物具有易制备和能溶于惰性溶剂中等特点,同时我国锂资源丰富,位居世界第一。丁基锂作为最重要的有机锂化合物,在高分子聚合方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丁基锂存在四种同分异构体,在合成橡胶领域大多选择仲丁基锂和正丁基锂,仲丁基锂活性较高,但也因此在合成过程中热稳定性差且容易失活,对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正丁基锂表现出出色的热稳定性,反应过程较平缓稳定且储存时间长,是合成橡胶领域引发剂的优质选择。液体异戊橡胶是以有机锂为主催化剂,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方法,在非极性体系中发生异戊二烯单体聚合,经脱挥干燥等后处理工序,得到性能优异的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聚异戊二烯液体橡胶近年来的发展表明,通过锂系引发剂合成的液体橡胶,可应用于普通固体橡胶和塑料等聚合物中,充当改性助剂或填充物的角色以改善产品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制备弹性体的预聚体或基础原材料。它不仅可以提高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抽出性、热稳定性等物理机械性能,改善橡胶与金属或非金属的粘着性,还可以提高橡胶的混炼、挤出、压延和硫化等加工工艺性能,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化军工产品应用要求。本文对有机锂聚合过程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制定了正丁基锂安全操作规程,并以正丁基锂作为引发剂,在己烷溶剂中,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法,探究了低分子量聚异戊二烯液体橡胶(LIR)的制备条件,成功制得低分子量高顺式聚异戊二烯液体橡胶,并对不同分子量LIR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分子量每升高1000,p HRR上升10w/g,发热量增加大约5000J/g。以四氢呋喃(THF)作为极性调节剂,制得不同微观结构的LIR,为得到高产率探究了在极性改变的条件下对聚合反应的要求,以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解释,分析了极性改变对单体聚合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1,4-结构和3,4-结构在燃烧释能方面的能力,结果表明3,4-结构每增加5%,HRR值升高36W/g,发热量升高10000J/g。

刘静[3](2019)在《含氟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嵌段聚合物可以将不同性质的链段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将含氟单体引入嵌段聚合物有望赋予聚合物很多优异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进而被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的ABA型含氟三嵌段聚合物,并对其在自组装,疏水性聚合物多孔膜及静电纺丝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本文先用S,S’-二(α,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CTA)为初始链转移剂合成了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大分子链转移剂PtBA-CTA,进一步通过丙烯酸三氟乙酯(TFEA),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AEM)的RAFT聚合合成得到一系列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ABA型三嵌段聚合物 PtBA-b-PTFEA-b-PtBA(Mn=14900~27000 g·mol-1,Mw/Mn=1.09~1.28,氟含量=15.3~23.0 wt-%),PtBA-b-PHFBA-b-PtBA 及 PtBA-b-PFAEM-b-PtBA。并进一步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氟谱(19F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元素分析等对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表征。(2)通过动态自组织沉淀法(D-SORP)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三嵌段聚合物PtBA-b-PTFEA-b-PtBA在THF/H20中的自组装行为,通过SEM、TEM和DLS等表证手段对形成的胶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不同分子量的PtBA-b-PTFEA-b-PtBA在THF/H2O(v:v=7:3)中可自组装形成粒径均一形貌各异的胶束(平均粒径=365.7~536.7 nm,粒径分布=0.134~0.159)。(3)以PtBA32-b-PTFEA42-b-PtBA32为成膜材料,通过静态呼吸图法制备出了具有疏水性的蜂窝状多孔聚合物薄膜,探究了聚合物浓度、环境温度和铸膜体积对多孔膜表面形貌、孔径大小及其孔的规整性的影响,并通过SEM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聚合物多孔膜的形貌及疏水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发现:得到的多孔膜疏水角均大于90°,证明得到了疏水性多孔膜。(4)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 PtBA-b-PTFEA-b-PtBA疏水性微球和微纤维,探究了纺丝液浓度、电压及分子量对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SEM及EDX对纤维的形貌及表面元素分布进行测试,并通过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研究其疏水性,结果表明:得到的电纺纤维疏水角高达133°,疏水效果良好。

王玲[4](2019)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星形水溶性聚合物》文中认为星形聚合物具有紧密的三维核壳结构,是一类特殊的支化大分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目前,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尺寸和功能的星形聚合物。本文结合聚氧乙烯甘油醚(Gly)和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端基可进行功能基转化的特点,采用2-溴异丁酰溴(BIBB)对其端基进行改性,合成了系列水溶性星形支化大分子引发剂,并将该系列引发剂用于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法(SET-LRP)制备水溶性星形聚合物,分析星形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刺激响应性星形聚合物响应行为,构建星形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PDMAEMA)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水凝胶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2/Me6TREN)为催化体系,通过Gly与BIBB的酰化反应合成了水溶性三臂引发剂Gly-Br3,并以此在纯水溶剂中引发丙烯酰胺(AM)的SET-LRP均聚合及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 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SET-LRP共聚合,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催化体系配比及引发剂类型对AM均聚合的影响,CuBr与Me6TREN的摩尔比以1.5:1为宜,水溶性引发剂适合在低温条件下引发AM的SET-LRP,而对于油溶性引发剂则相反。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浓度和CuBr/Me6TREN配比对AM、Na AMPS及NVP共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n([M]0/[M])随时间呈线性增加,符合活性聚合特征,低温更有利于本实验条件下进行活性可控聚合反应;随着引发剂浓度及CuBr/Me6TREN摩尔比增大,单体转化率和分子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共聚物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温抗盐性能,有望应用在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2)采用SET-LRP法在水溶液中合成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新型星形水溶性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和改性纳米SiO2(NSFM)的含量、单体摩尔比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FT-IR和1H NMR对制备的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表征,用流变仪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功能单体成功地参与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物料摩尔比,即单体AM和丙烯酸钠(AANa)的总浓度为4.5 mol/L,[AM]:[AANa]:[Gly-Br3]:[CuBr]:[Me6TREN]=1687.5:562.5:1.0:2.3:1.5,单因素实验确定了NSFM的最佳用量为以上两种单体总质量的0.5%。对纳米SiO2改性的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性能研究表明,当剪切速率超过临界值(100 S-1)时,星形共聚物表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性能,实验还发现AM/DMAEMA/NSFM表现出较好的耐温和抗盐性。(3)为了有效合成热响应性星形聚丙烯酰胺,研究了AM与双丙酮基丙烯酰胺大分子单体(MPAD)的SET-LRP共聚合,通过1H NMR、FT-IR、GPC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在0℃条件下,以Gly-Br3为引发剂,CuBr/Me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Cu0及CuⅡX2/L为催化体系,聚合反应呈现典型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及催化体系的浓度对AM与MPAD共聚合控制性的影响:随着MPAD用量的增加,链增长速率常数kpapp逐渐减小;随着引发剂浓度及CuBr/Me6TREN摩尔比的增大,转化率及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浊度法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水溶性星形共聚物的响应行为。通过改变无规共聚物中MPAD的进料比,可以调节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且星形P(AM-co-MPAD)具有优异的高温黏度保留率。(4)以HPEI与BIBB之间的酰基化反应制备系列支化度水溶性大分子引发剂,在0℃条件下,成功实现了DMAEMA的水相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通过GPC、FT-IR、1H-NMR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DMAEMA/H2O(v/v)对聚合反应有影响,其配比存在最优值,聚合动力学呈一级线性关系,具有活性可控的典型特征。用浊度法研究了不同臂数星形PDMAEMA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支化度的增大,星形PDMAEMA的LCSTs值降低,溶液相态变化显着。以不同支化度星形PDMAEMA与HPAM共混构筑水凝胶溶液体系,考察了PDMAEMA结构对HPAM水溶液黏度及黏度保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DMAEMA可提高HPAM水溶液的黏度,随着PDMAEMA支化度的增加,增黏能力提高。与HPAM相比,PDMAEMA/HPAM水凝胶溶液体系表现出优良的耐温、抗盐及抗剪切能力。(5)以Gly-Br3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SET-LRP,通过扩链反应(DP=120-360)研究了这一聚合反应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在30 min内可达100%且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PDI)小于1.18。为了证明这一方法可制备多嵌段刺激响应性的共聚物材料,通过连续加料链延伸的方法,分别加入温敏单体NIPAM,温度及pH双重刺激响应单体DMAEMA,生物相容性单体NVP,合成了嵌段聚合物PNIPAM120-b-PDMAEMA120-b-PNVP36,产物只需要在最后一步提纯,链延伸后的PDI均小于1.20。用1H NMR、FT-I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所得的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用浊度法、动态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嵌段星形共聚物的响应行为。随着pH值的降低,嵌段星形共聚物的临界溶解温度升高。当pH=3.0时,共聚物表现出弱的热响应行为,随着pH值的增加(pH=8.6和10.0),嵌段星形共聚物表现出强的热响应行为,可形成较大的球形胶束及囊泡。

赵晓虹[5](2019)在《对—(二/三苯乙基)苯乙烯在高分子合成与改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利用两种含多苯基乙烯结构的化合物对-(2,2,2,-三苯基)苯乙烯、对-(2,2-二苯基)苯乙烯探索了其在高分子合成与SEBS改性方面的应用:1、对-(2,2,2,-三苯基)苯乙烯为近纳米尺寸的多芳基刚性化合物,可用于改性含苯乙烯刚性结构的弹性体SEBS。因此,本文以溶液共混-絮凝法、溶液共混-挥发法进行了以对-(2,2,2,-三苯基)苯乙烯为首的几种结构相似、粒径较小的小分子(四苯乙烯、嵌二萘、对三联苯、POSS)及其聚合物(PTPES)对SEBS的填充改性研究,旨在不降低其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改善其熔体粘度。其中,溶液共混-絮凝法由于溶液的挥发速度过快导致共混体系相容性较差,使改性后SEBS的熔指、力学性能的变化不明显。溶液共混-挥发法中对-(2,2,2-三苯基)苯乙烯使SEBS的熔指从0.17提升至0.23,拉伸强度从37.3MPa降至29.8MPa,共混物相容性良好;嵌二萘的改性效果较好,加入嵌二萘使SEBS的熔指从0.17提升至0.38,力学性能略微下降,共混物相容性良好。其他几种粒子的改性效果不理想。2、以含有碳-碳弱键的inimer单体对-(2,2,2-三苯基)苯乙烯的自缩合乙烯基聚合一步法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结果表明,分子量随温度的升高从9.1万降至2.9万;随反应浓度的升高从2.4万升至4.1万。支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由6.5升至10.8,随单体浓度的升高由7.1升至15.5。甲苯体系可制备高分子量支化聚合物,其分子量为45.3万,本体聚合可制备超高分子量支化聚合物,其分子量为70.1万。该方法还可制备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顺酐的引入可使反应在70℃时即可发生。共聚物分子量随温度升高从5.0万降至1.6万,支化程度高至25.9。3、采用环己二烯-苯乙烯阴离子交替共聚以及脱氢制备了主链含有三苯乙烯荧光基元的共轭聚合物,其溶液的荧光性质表现为聚集猝灭。采用对-(2,2-二苯基)苯乙烯阴离子共聚以及脱氢制备了侧基含有三苯乙烯荧光基元的聚合物,其溶液的荧光性质表现为聚集诱导发光。

谢意[6](2017)在《可控正离子聚合制备SIBS三嵌段共聚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正离子聚合的方法采用新型引发剂5-叔丁基1,3-二甲氧基苯(t-Bu-m-DiCuOMe)成功地将特种弹性体—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SIBS)三嵌段大分子聚合物合成了出来,并采取1H-NMR,DSC,TG,GPC,力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由5-叔丁基1,3-二元酸为单体通过三步反应得到引发剂5-叔丁基1,3-二甲氧基苯。以新型引发剂t-Bu-m-DiCuOMe/四氯化钛(TiCl4)作为聚合反应的主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反应温度为零下八十摄氏度,整个反应过程在正己烷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进行,采用活性可控正离子聚合反应的手段成功得到了 SIBS三嵌段大分子聚合物,并考察了反应时间、2,6-二叔丁基吡啶(DtBP)、四氯化钛(TiCl4)的投料方式、苯乙烯与聚异丁烯段的反应时间以及放大实验对共聚物的影响。对最终得到的聚合产物SIBS采用1H-NMR,DSC,TG,GPC等手段对它的摩尔质量、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热力学性能实施了考察。实验结论如下:将t-Bu-m-DiCuOMe/TiCl4作为聚合反应的主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可以获取预定摩尔质量且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比值较小(<1.3)、性能较为理想理想的SIBS三嵌段大分子聚合物;对所得到的聚合产品进行热力学分析可以发现,最终所得到的SIBS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较好。通过t-Bu-m-DiCuOMe/TiCl4作为聚合反应的主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对聚合反应进行考察,将反应进行放大,得出结论,当反应温度为零下八十摄氏度时,聚合反应在正己烷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在反应过程中向反应体系之中加入DtBP作为第三组份可以成功得到预定摩尔质量且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比值较小(<1.3)、性能较为理想理想的SIBS三嵌段共聚物。

徐俊[7](2017)在《POSS基环氧星形聚合物及巨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简称POSS,可以用通式(RSiO1.5)n来表示,是一种纳米尺度上的笼状化合物。由于它具有刚硬的三维立体结构、丰富的表面化学、良好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本文主要采取活性负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点击化学反应,制得了基于POSS的环氧化星形聚合物和两亲性巨型表面活性剂。(一)负离子聚合制备环氧化八臂星形聚异戊二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高真空活性负离子聚合已被科研工作者广泛应用在复杂拓扑结构聚合物的设合成中。在本部分工作中,首先利用仲丁基锂引发异戊二烯进行高真空负离子聚合制备聚异戊二烯基锂(PI-Li)活性链,再与八烯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OVPOSS)在环己烷中发生加成反应,一步法制得八臂星形聚合物。利用分级沉淀去除稍过量的线型聚异戊二烯以及低加成产物,即可得到纯的八臂星形聚异戊二烯(8PI-POSS)。最后,通过HCOOH/H202对8PI-POSS中的聚异戊二烯链进行部分氧化反应,获得环氧化八臂星形聚异戊二烯(8EPI-POSS)。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表征,最后通过热失重分析(TGA)测试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二)开环聚合与点击化学反应联用制备巨型表面活性剂巨型表面活性剂(Giant surfactants)是形状类似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类特殊结构大分子,由亲水性头基和疏水性高分子尾链组成。在本部分工作中,首先对八乙烯基POSS分子中的双键进行部分氧化并水解生成羟基,通过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单羟基七乙烯基POSS(VPOSS-OH);随后,以VPOSS-OH为功能性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单体ε-己内酯发生开环聚合,制得七乙烯基POSS功能化聚己内酯(VPOSS-PCL);最后,再利用VPOSS-PCL分别与2-巯基乙醇、3-巯基丙酸和半胱胺盐酸盐与发生thiol-ene点击化学反应,成功地将亲水性端基引入聚合物中,制得三种巨型表面活性剂7HO-POSS-PCL、7HOOC-POSS-PCL和7NH3C1-POSS-PCL。采用NMR、MALDI-TOF MS和GPC表征所合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通过TGA测试了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此外,通过TEM和DLS初步表征了巨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形貌和粒径。

张群[8](2015)在《ATRP法合成含磺基甜菜碱的温敏型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α-溴异丁酰溴和聚乙二醇(MPEG)发生酯化反应制备出带有溴的大分子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聚合体系中引入单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得到了AB型嵌段共聚物MPEGm-b-PSBMAn,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次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得到ABC型三嵌段共聚物MPEGm-b-PSBMAn-b-PDMAEMAk,采用核磁氢谱(1H NMR)以及凝胶色谱(GP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其特点是能够合成出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的聚合物。并研究了双嵌段及三嵌段聚合物在不同链段长度下的环境响应性行为,包括MPEGm-b-PSBMAn的温敏性行为研究和MPEGm-b-PSBMAn-b-PDMAEMAk的温敏性、p H响应性和CO2/N2回复行为研究,并对三嵌段聚合物MPEGm-b-PSBMAn-b-PDMAEMAk进行了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选择α-溴异丁酰溴作为小分子引发剂引发单体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备出带有端基溴的大分子引发剂MPEGm-Br,并与单体SBMA在Cu Br/2,2-联吡啶催化体系中,以水和甲醇为混合溶剂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嵌段比例的AB型两亲性共聚物MPEGm-b-PSMBAn。聚合物的结构表征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渗透凝胶色谱进行检测。不同分子量的嵌段共聚物在水中溶解,配成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观测溶液的透过率变化,随温度升高聚合物溶液逐渐澄清,相同温度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透过率随聚合物分子量及溶液浓度增加而减小。紫外结果表明该双嵌段聚合物具有温敏性。(2)将合成的MPEGm-b-PSBMAn-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并引发单体DMAEMA在Cu Br/Me6TREN催化体系中,以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混合溶剂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嵌段比例的MPEGm-b-PSBMAn-b-PDMAEMAk ABC型三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的结构表征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渗透凝胶色谱进行检测。该嵌段共聚物在不同p H值的缓冲溶液中溶解,配成不同p H值的聚合物溶液,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观测溶液的透过率变化,结果表明在酸性p H=4.0和中性p H=6.8条件下,聚合物溶液随温度升高溶液逐渐澄清,在碱性p H=9.2条件下,透过率先增加后减小,溶液出现一个最大透过率值。将不同链段长度的三嵌段聚合物溶于p H=9.2的缓冲溶液中,配成等浓度的聚合物溶液,通入饱和CO2,制备对比样品变温进行透过率和粒径的检测,并对聚合物溶液进行CO2/N2回复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观测溶液的透过率变化,动态光散射(DLS)检测聚合物溶液粒径变化。紫外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温敏性和p H响应性,并具有一定的回复能力。粒径测试结果表明,通有CO2的聚合物粒径逐渐减小,未通有CO2的聚合物粒径出现一个最小值,这与紫外测试结果趋势相吻合。(3)将MPEGm-b-PSBMAn-b-PDMAEMAk与3-氯丙基乙氧基硅烷功能化,涂于玻璃表面制备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功能表面,在牛血清蛋白培养液中震荡处理,进行对比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检测剩余培养液的吸光度,从而可得到聚合物表面对蛋白质的吸附量,扫描电镜观测功能表面的形貌。通过吸光度和扫描电镜证明该聚合物具有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性能。

刘大华[9](2013)在《聚异丁烯类弹性体合成技术进展 Ⅴ.接枝及嵌段型聚异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控性碳正离子聚合技术的进步为一系列聚异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主要叙述其中的核-臂型、枝桠状聚异丁烯共聚物及以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为第2单体制备的嵌段型共聚物的合成规律及其性能特征。

何金林[10](2012)在《开环聚合/阴离子聚合法相结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包含两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研究基于生物相容和生物可降解聚磷酸酯的pH响应性水凝胶的合成、表征和探索它们在药物输送载体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利用氧阴离子聚合、高真空活性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Click”化学反应等方法制备具有各种拓扑结构的多功能性聚合物。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出国留学基金的资助,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美国阿克隆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kron)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的科研组学习和工作,主要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是高真空活性阴离子聚合以及与其它有机合成方法(如“Click”化学反应、氢硅烷化反应(Hydrosilylation)等)相结合,制备和表征新型的不对称形状两亲物(Shapeamphiphile)以及具有明确结构的星形聚合物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开环聚合与酯化反应制备两端带有双键的聚磷酸酯大分子交联剂(HEMA-PEOP-Ac),并以丙烯酸为共聚单体,通过普通自由基聚合反应成功合成基于聚磷酸酯的阴离子型水凝胶。利用FT-IR、1H NMR、31P 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详细研究水凝胶的溶胀/退胀行为、pH响应性、流变性质和体外细胞毒性,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型药物,对水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探讨。(2)在上述(1)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同的聚磷酸酯大分子交联剂,与阳离子型单体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水溶液混合在一起,不添加任何加速剂,即可在温和条件下(室温、水相、空气氛围)快速地形成水凝胶。利用旋转流变仪详细研究了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凝胶化时间的因素,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配比来调节凝胶化时间。研究水凝胶的溶胀行为、pH响应性、内部多孔结构和体外细胞毒性,并以阿霉素盐酸盐作为模型药物,对这种可注射性水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快速形成的可注射水凝胶在药物控释载体方面有潜在的应用。(3)以Pluronic F127与KH反应形成大分子引发体系K+O--F127-O-K+,引发甲基丙烯酸-(2,2,3,3,4,4,5,5-八氟)戊酯(OFPMA)聚合,获得两亲性含氟五嵌段共聚物。通过改变引发剂与含氟单体的投料比,在F127两端接上不同聚合度的POFPMA链段。利用FT-IR、1H NMR、19F NMR和GPC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表面张力法、浊度法和TEM研究两亲性含氟五嵌段共聚物的水溶液行为。(4)结合活性阴离子聚合和“Click”化学反应的优点,成功制备一类具有明确结构和不同功能基团的遥爪型聚苯乙烯,实现以可控方式向高分子链上的确定位置高效引入多种官能团。实验结果表明“Click”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对最终产物没有明显影响。利用FT-IR、1H NMR、13C NMR、MALDI-TOF MS和GPC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详尽的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之上,还利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聚合物链两端和链中间分别可以进行功能化修饰的聚苯乙烯,并对其进行表征以确定化学结构。(5)设计合成两种基于氟化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FPOSS)、具有不同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的不对称形状两亲物:(i)利用单羟基七乙烯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VPOSS-O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随后选用1H,1H,2H,2H-全氟癸基硫醇利用“thiol-ene”“Click”化学反应对POSS进行修饰,在其端头引入七个全氟烷基链,获得聚己内酯均聚物键接的FPOSS(FPOSS-PCL);(ii)首先利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和氢硅烷化反应相结合制备链段中分别带有-OH和VPOSS的聚苯乙烯前驱体[PS-(VPOSS)-OH],随后依次通过引发ε-CL开环聚合和“thiol-ene”反应,即可获得聚苯乙烯和聚己内酯链键接的FPOSS [PS-(FPOSS)-PCL]。利用FT-IR、1HNMR、13C NMR、MALDI-TOF MS和GPC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详尽的结构表征。(6)利用聚苯乙烯锂活性链(PSLi)与八乙烯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OVPOSS)在苯中发生加成反应,一步法制备星形聚合物。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比和聚苯乙烯链的分子量适用范围很广,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在单根聚苯乙烯链的分子量高达33.6k的情况下,加成反应依然可以在5min之内进行完全。用分级沉淀法除去少量的低分子量加成产物,即可得到纯的八臂星形聚合物(8PS-POSS)。利用FT-IR、1H NMR、13C NMR、29Si NMR、MALDI-TOFMS和GPC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发现聚异戊二烯锂活性链(PILi)同样可以与OVPOSS发生相同的加成反应,由此成功地合成了含有一根PS链和七根PI链的八臂星形聚合物PS-POSS-7PI;以及具有不同链段顺序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8(PSPI)-POSS和8(PIPS)-POSS。

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负离子聚合Ⅰ.聚合特点及适用的单官能团引发剂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负离子聚合Ⅰ.聚合特点及适用的单官能团引发剂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负离子聚合
        1.1.1 负离子聚合及其进展
        1.1.2 二烯烃衍生物阴离子聚合进展
    1.2 SBS、SEBS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2.1 SB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2.2 SEB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3 SIS、SEPS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3.1 SI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3.2 SEP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4 月桂烯的聚合及应用
        1.4.1 月桂烯的来源与性质
        1.4.2 基于月桂烯的弹性体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立论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试剂
        2.1.1 原料的参数及规格
        2.1.2 试剂的纯化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装置预处理
        2.2.2 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2.2.3 热塑性弹性体的催化加氢
    2.3 聚合物表征
        2.3.1 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
        2.3.2 微观结构表征
        2.3.3 DSC热性能分析
        2.3.4 熔融指数
    2.4 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测试
        2.4.1 标准样的制备
        2.4.2 动态力学测试
        2.4.3 力学性能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苯乙烯-月桂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MS)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1.1 SIMS的合成与表征
        3.1.2 SI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1.3 动态力学性能
        3.1.4 力学性能
        3.1.5 小结
    3.2 氢化苯乙烯-月桂烯/异戊二烯-苯乙烯(HSIMS)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2.1 HSIMS的合成与表征
        3.2.2 HSIS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2.3 动态力学性能
        3.2.4 力学性能
        3.2.5 小结
    3.3 苯乙烯-月桂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MS)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3.1 SBMS的合成与表征
        3.3.2 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3.3 动态力学性能
        3.3.4 力学性能
        3.3.5 小结
    3.4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HSBMS)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4.1 HSBMS合成与表征
        3.4.2 H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4.3 动态力学性能
        3.4.4 力学性能
        3.4.5 小结
    3.5 部分氢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HSBMS)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5.1 PHSBMS的合成与表征
        3.5.2 PH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5.3 动态力学性能
        3.5.4 力学性能
        3.5.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2)有机锂过程安全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锂化合物概述
    1.2 有机锂化合物的性质
        1.2.1 有机锂与含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1.2.2 与卤代烃中卤素的交换反应
        1.2.3 与含活泼氢化合物的反应
        1.2.4 烃基化反应
        1.2.5 其他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1.3 有机锂在聚合中的应用
        1.3.1 单锂引发剂
        1.3.2 双锂引发剂
        1.3.3 多锂引发剂
        1.3.4 官能化有机锂引发剂
        1.3.5 复合型有机锂引发剂
    1.4 液体橡胶的聚合
        1.4.1 自由基乳液聚合法
        1.4.2 自由基溶液聚合法
        1.4.3 阳离子聚合法
        1.4.4 阴离子聚合法
    1.5 液体橡胶的特性
        1.5.1 液体橡胶的分子结构特性
        1.5.2 液体橡胶的流变特性
        1.5.3 液体橡胶的交联特性
    1.6 液体橡胶的应用
        1.6.1 在轮胎中的应用
        1.6.2 液体橡胶在黏合剂中的应用
        1.6.3 聚异戊二烯接枝反应产物的应用
        1.6.4 液体聚异戊二烯的其他应用
    1.7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7.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7.2 课题难点
        1.7.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
    2.1 正丁基锂引发剂
        2.1.1 正丁基锂制备
        2.1.2 正丁基锂分解度分析
    2.2 正丁基锂的浓度滴定
        2.2.1 实验过程
        2.2.2 正丁基锂浓度结论
    2.3 聚合实验部分
        2.3.1 试剂与仪器
        2.3.2 实验过程
        2.3.3 测试与表征
第三章 有机锂聚合安全性分析
    3.1 试剂精制
    3.2 阴离子聚合安全性分析
        3.2.1 安全防护
        3.2.2 危险性分析
    3.3 非极性体系安全性实验
        3.3.1 干燥温度实验
        3.3.2 聚合反应时间实验
        3.3.3 聚合反应温度实验
        3.3.4 聚合反应浓度实验
        3.3.5 非极性体系聚合动力学分析
    3.4 极性体系安全性实验
        3.4.1 聚合反应时间实验
        3.4.2 聚合反应温度实验
        3.4.3 聚合反应浓度实验
        3.4.4 极性体系聚合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正丁基锂引发低分子液体橡胶及燃烧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凝胶渗透色谱(GPC)
        4.2.2 ~1H-NMR分析
        4.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2.4 热重(TG)分析
        4.2.5 微型量热仪(MCC)分析
        4.2.6 氧弹量热计分析
    4.3 本章结论
第五章 正丁基锂聚异戊二烯的结构调控及燃烧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原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凝胶渗透色谱(GPC)
        5.3.2 ~1H-NMR
        5.3.3 热失重分析
        5.3.4 微型量热仪(MCC)
        5.3.5 氧弹量热计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含氟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法合成结构明确含氟嵌段聚合物
        1.1.1 ATRP聚合法
        1.1.2 RAFT聚合法
        1.1.3 NMP聚合法
        1.1.4 ITP聚合法
        1.1.5 RITP聚合法
        1.1.6 其他聚合法
    1.2 含氟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胶束研究
        1.2.1 胶束的形成过程
        1.2.2 聚合物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因素
    1.3 有序多孔含氟聚合物薄膜
        1.3.1 多孔膜的形成机理
        1.3.2 构筑多孔有序聚合物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因素
    1.4 静电纺丝
        1.4.1 静电纺丝的原理
        1.4.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1.5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设计思路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小分子链转移剂CTA的合成
    2.3 大分子链转移剂PtBA-CTA的合成
    2.4 含氟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2.4.1 PtBA-b-PTFEA-b-PtBA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2.4.2 链端功能化PtBA-b-PTFEA-SH的合成
        2.4.3 PtBA-b-PHFBA-b-PtBA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2.4.4 PtBA-b-PFAEM-b-PtBA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2.5 三嵌段聚合物PtBA-b-PTFEA-b-PtBA在THF/H20中的自组装
    2.6 静态呼吸图法制备PtBA-b-PTFEA-b-PtBA的蜂窝状多孔膜
    2.7 静电纺丝制备PtBA-b-PTFEA-b-PtBA聚合物微球和微纤维
3 结果与讨论
    3.1 小分子链转移剂CTA的合成
    3.2 大分子链转移剂PtBA-CTA的合成
    3.3 含氟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3.3.1 PtBA-b-PTFEA-b-PtBA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3.3.2 链端功能化PtBA-b-PTFEA-SH的合成
        3.3.3 PtBA_(32)-b-PHFBA_(22)-b-PtBA_(32)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3.3.4 PtBA_(32)-b-PFAEM_(10)-b-PtBA_(32)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3.4 三嵌段聚合物PtBA-b-PTFEA-b-PtBA在THF/H_2O中的自组装
    3.5 静态呼吸图法制备PtBA_(32)-b-PTFEA_(42)-b-PtBA_(32)的蜂窝状多孔膜
        3.5.1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
        3.5.2 铸膜温度对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
        3.5.3 涂膜体积对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
    3.6 静电纺丝制备PtBA_(32)-b-PTFEA_(121)-b-PtBA_(32)聚合物微球和微纤维
        3.6.1 浓度对PtBA_(32)-b-PTFEA_(121)-b-PtBA_(32)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
        3.6.2 电压对PtBA_(32)-b-PTFEA_(121)-b-PtBA_(32)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
        3.6.3 分子量对PtBA_(32)-b-PTFEA-b-PtBA_(32)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4)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星形水溶性聚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现状
        1.2.1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2.2 星形聚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3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
        1.3.2 pH响应性聚合物
    1.4 金属催化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1.4.1 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1.4.2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星形P(AM-co-AMPSNa-co-NVP)的合成、表征及耐温抗盐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2 水溶性三臂引发剂的合成
        2.2.3 星形丙烯酰胺均聚物的合成
        2.2.4 星形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
        2.2.5 星形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2.2.6 星形丙烯酰胺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溶性三臂引发剂的化学结构分析
        2.3.2 星形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析
        2.3.3 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均聚合反应的影响
        2.3.4 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共聚合反应的影响
        2.3.5 星形丙烯酰胺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纳米SiO_2改性星形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溶液性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2 纳米SiO_2改性功能单体的合成
        3.2.3 纳米SiO_2改性星形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
        3.2.4 产物的结构表征
        3.2.5 产物溶液性质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SiO_2改性星形水溶性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析
        3.3.2 纳米SiO_2改性星形水溶性聚合物反应工艺条件优化
        3.3.3 纳米SiO_2改性星形水溶性聚合物的溶液性质
    3.4 小结
第四章 星形P(AM-co-MPAD)的合成、表征及热响应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2 双丙酮基丙烯酰胺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4.2.3 星形P(AM-co-MPAD)的合成
        4.2.4 产物的结构表征
        4.2.5 热响应行为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双丙酮基丙烯酰胺大分子单体的化学结构分析
        4.3.2 星形P(AM-co-MPAD)的化学结构分析
        4.3.3 反应条件对共聚合的影响
        4.3.4 星形P(AM-co-MPAD)溶液的热响应行为
    4.4 小结
第五章 星形PDMAEMA的合成与HPAM水凝胶体系构筑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5.2.2 水溶性多臂引发剂的合成
        5.2.3 多臂星形PDMAEMA的合成
        5.2.4 产物的结构表征
        5.2.5 星形PDMAEMA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测定
        5.2.6 星形PDMAEMA/HPAM水凝胶的制备与协同性质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水溶性多臂引发剂的化学结构分析
        5.3.2 多臂星形 PDMAEMA 的结构分析
        5.3.3 星形PDMAEMA聚合反应工艺条件优化
        5.3.4 星形PDMAEMA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5.3.5 星形PDMAEMA与 HPAM的协同性质
    5.4 小结
第六章 星形P(NIPAM-b-DMAEMA-b-NVP)的合成与自组装性质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6.2.2 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6.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6.2.4 产物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测定
        6.2.5 自组装性质的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星形聚合物的水相SET-LRP
        6.3.2 星形嵌段聚合物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6.3.3 星形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对—(二/三苯乙基)苯乙烯在高分子合成与改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1.1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概述
        1.1.2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概述
        1.1.3 纳米粒子填充改性
    1.2 支化聚合物的制备
        1.2.1 支化聚合物概述
        1.2.2 支化大分子的制备
        1.2.3 支化大分子的分类
        1.2.4 含有弱键结构的单体合成支化大分子
    1.3 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
        1.3.1 SMA树脂的制备
        1.3.2 SMA树脂的应用
    1.4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1.4.1 聚集荧光猝灭与聚集诱导发光
        1.4.2 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1.5 本课题的提出
2. SEBS共混改性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试剂
        2.2.2 SEBS共混改性
        2.2.3 表征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溶液共混-絮凝法改性SEBS
        2.3.2 溶液共混-挥发法改性SEBS
    2.4 本章小结
3. TPES一步法SCVP制备支化聚苯乙烯及SMA共聚物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试剂
        3.2.2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制备支化PTPES
        3.2.3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制备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
        3.2.4 表征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TPES的支化结构
        3.3.2 DMF体系制备支化PTPES
        3.3.3 高分子量支化PTPES的制备
        3.3.4 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的制备
    3.4 本章小结
4. 含三苯乙烯基元的荧光聚合物的合成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试剂
        4.2.2 两种含三苯乙烯基元聚合物的制备
        4.2.3 表征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两种含三苯乙烯基元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4.3.2 两种含三苯乙烯基元的聚合物的荧光性质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6)可控正离子聚合制备SIBS三嵌段共聚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正离子聚合的概念和进展
        1.1.1 正离子聚合概要
        1.1.2 正离子聚合的发展历程
    1.2 正离子可控/活性聚合体系的发展
    1.3 异丁烯正离子聚合
    1.4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正离子聚合
    1.5 嵌段共聚物概述
        1.5.1 AB型嵌段共聚物概述
        1.5.2 线性三元嵌段共聚物
        1.5.3 星形聚合物
        1.5.4 星形嵌段共聚物
        1.5.5 SIBS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2.2.1 引发剂t-Bu-m-DiCuOMe的制备
        2.2.2 PIB均聚物的制备
        2.2.3 PS-b-PIB-b-PS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2.2.4 SIBS的放大实验
    2.3 产品的分析与测试
        2.3.1 核磁共振测试
        2.3.2 力学性能测试
        2.3.3 分子量测定
        2.3.4 热分析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引发剂的制备
        3.1.1 双官能团引发剂5-叔丁基1,3-二甲氧基苯(t-Bu-m-DiCuOMe)以及中间产物的~1H-NMR谱图分析
    3.2 聚异丁烯均聚条件的探索
    3.3 聚异丁烯与苯乙烯共聚条件的探索
    3.4 SIBS三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性能分析
        3.4.1 SIBS的~1H-NMR谱图分析
        3.4.2 SIBS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学性能分析
        3.4.3 SIBS三嵌段共聚物的表面形貌、力学、机械性能分析
        3.4.4 SIBS三嵌段共聚物的亲水性能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POSS基环氧星形聚合物及巨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活性负离子聚合
        1.1.2 星形聚合物
        1.1.3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
    1.2 本论文研究工作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1.3.1 高真空实验技术
        1.3.2 环氧化八臂星形聚异戊二烯的合成
        1.3.3 巨型表面活性剂7R-POSS-PCL的合成
第二章 高真空负离子聚合技术
    2.1 引言
    2.2 实验设备及材料
    2.3 高真空线简介
    2.4 玻璃烧接技术
        2.4.1 反应装置加工
        2.4.2 易碎封口的加工
    2.5 试剂的无水处理
        2.5.1 苯和环己烷的处理
        2.5.2 苯乙烯和异戊二烯的处理
        2.5.3 甲醇的处理
        2.5.4 环氧乙烷的处理
        2.5.5 四氢呋喃和乙醚的处理
        2.5.6 其他试剂的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离子聚合制备环氧化八臂星形聚异戊二烯及表征
    3.1 引言
    3.2 原料与试剂
    3.3 实验步骤
        3.3.1 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制备聚异戊二烯基锂(PI-Li)
        3.3.2 PI-Li与八乙烯基POSS (OVPOSS)的加成反应
    3.4 测试与表征
        3.4.1 核磁共振波谱(NMR)
        3.4.2 凝胶渗透色谱(GPC)
        3.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4.4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3.4.5 热失重分析(TGA)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3.5.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3.5.3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3.5.4 凝胶渗透色谱(GPC)
        3.5.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5.6 热失重分析(TGA)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亲性巨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原料与试剂
    4.3 实验步骤
        4.3.1 单羟基七乙烯基POSS (VPOSS-OH)的合成
        4.3.2 含七乙烯基POSS的聚己内酯(VPOSS-PCL)的合成
        4.3.3 巨型表面活性剂7R-POSS-PCL的合成
        4.3.4 巨型表面活性剂7R-POSS-PCL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核磁共振波谱(NMR)
        4.4.2 凝胶渗透色谱(GPC)
        4.4.3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4.4.4 热失重分析(TGA)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引发剂VPOSS-OH的结构表征
        4.5.2 VPOSS-PCL的结构表征
        4.5.3 巨型表面活性剂7R-POSS-PCL的结构表征
        4.5.4 巨型表面活性剂7R-POSS-PCL的自组装行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ATRP法合成含磺基甜菜碱的温敏型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TRP概述
        1.1.1 活性/可控聚合
        1.1.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1.1.3 ATRP的优缺点
        1.1.4 ATRP的应用
        1.1.5 ATRP的展望
    1.2 环境响应型嵌段聚合物的概述
        1.2.1 嵌段共聚物概述
        1.2.2 环境响应型嵌段聚合物
        1.2.3 环境响应型嵌段聚合物的应用
    1.3 两性离子聚合物概述
        1.3.1 合成方法
        1.3.2 两性离子的应用
    1.4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概述
        1.4.1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重要性
        1.4.2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材料
        1.4.3 抗非特异性蛋白表面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MPEG-b-PSBMA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1 主要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嵌段聚合物的制备
        2.3.1 原料预处理和准备
        2.3.2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2.3.3 嵌段共聚物MPEG-b-PSBMA的合成
    2.4 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2.4.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
        2.4.2 渗透凝胶色谱(GPC)测试
    2.5 嵌段共聚物表征结果与讨论
        2.5.1 大分子引发剂
        2.5.2 嵌段共聚物
    2.6 嵌段共聚物的温敏性研究
        2.6.1 实验方法
        2.6.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试
    2.7 温敏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2.7.1 透过率测试结果
    2.8 本章小节
第三章 MPEG-b-PSBMA-b-PDMAEMA的合成及环境响应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1 主要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嵌段聚合物的制备
        3.3.1 原料预处理和准备
        3.3.2 MPEG-b-PSBMA-b-PDMAEMA的合成
    3.4 MPEG-b-PSBMA-b-PDMAEMA的结构表征
        3.4.1 核磁共振氢谱
        3.4.2 渗透凝胶色谱
    3.5 表征结果与讨论
        3.5.1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
        3.5.2 渗透凝胶色谱表征结果
    3.6 温敏性行为研究
        3.6.1 实验方法
        3.6.2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3.7 温敏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3.8 pH响应性研究
        3.8.1 实验方法
        3.8.2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3.9 pH响应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3.10 CO_2/N_2回复行为研究
        3.10.1 实验方法
        3.10.2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3.10.3 动态光散射(DLS)测试
    3.11 CO_2/N_2回复行为研究结果与讨论
        3.11.1 透过率测试结果
        3.11.2 粒径测试结果
        3.11.3 回复行为测试结果
    3.12 本章小节
第四章 MPEG-b-PSBMA-b-PDMAEMA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内容
        4.3.1 玻璃表面活化处理
        4.3.2 功能化实验
        4.3.3 聚合物表面的制备
    4.4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测试
        4.4.1 吸附量测试
        4.4.2 扫描电镜形貌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吸附量测试结果
        4.5.2 形貌测试结果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聚异丁烯类弹性体合成技术进展 Ⅴ.接枝及嵌段型聚异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提纲范文)

1 核-臂型接枝共聚物
    1.1 二异丙烯苯 (DIPB) 成核剂
    1.2 二乙烯基苯 (DVB) 成核剂
    1.3 硅氧烷或环硅氧烷成核剂
2 枝桠状PIB热塑性弹性体[6-7]
3 嵌段型PIB类热塑性弹性体
4 活性碳正离子聚合与其他聚合工艺相结合制取新型嵌段共聚物

(10)开环聚合/阴离子聚合法相结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环境敏感性水凝胶
        1.1.1 温度敏感性水凝胶
        1.1.2 pH 敏感性水凝胶
        1.1.3 其它敏感性水凝胶
    1.2 生物可降解聚磷酸酯
        1.2.1 聚磷酸酯简介与合成方法
        1.2.2 聚磷酸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3 活性阴离子聚合
        1.3.1 活性阴离子聚合发展简史
        1.3.2 活性阴离子聚合特点
        1.3.3 活性阴离子聚合实施方法
        1.3.4 活性阴离子聚合重要研究进展
        1.3.5 氧阴离子聚合简介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聚磷酸酯的阴离子型水凝胶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摘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和试剂
        2.2.2 中间体 2-氯-2-氧代-1, 3, 2-二氧磷杂环戊烷(COP)的合成
        2.2.3 环状磷酸酯单体 2-乙氧基-2-氧代-1, 3, 2-二氧磷杂环戊烷(EOP)的合成
        2.2.4 大分子交联剂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ω-丙烯酰氧基聚乙基乙撑磷酸酯(HEMA-PEOP-Ac)的合成
        2.2.5 阴离子型水凝胶的合成
    2.3 测试与表征
        2.3.1 红外光谱(FT-IR)
        2.3.2 核磁共振测试(NMR)
        2.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2.3.4 溶胀行为研究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6 流变性能测试
        2.3.7 细胞毒性测试
        2.3.8 牛血清白蛋白的体外负载与释放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磷酸酯单体 2-乙氧基-2-氧代-1, 3, 2-二氧磷杂环戊烷(EOP)的结构表征
        2.4.2 大分子交联剂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ω-丙烯酰氧基聚乙基乙撑磷酸酯(HEMA-PEOP-Ac)的结构表征
        2.4.3 阴离子型水凝胶的 pH 响应性研究
        2.4.4 阴离子型水凝胶的溶胀和退胀动力学
        2.4.5 阴离子型水凝胶的内部多孔形貌和力学性质
        2.4.6 阴离子型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
        2.4.7 阴离子型水凝胶的体外药物负载与释放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快速原位形成的聚磷酸酯水凝胶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摘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和试剂
        3.2.2 大分子交联剂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ω-丙烯酰氧基聚乙基乙撑磷酸酯(HEMA-PEOP-Ac)的合成
        3.2.3 阳离子型水凝胶的合成
    3.3 测试与表征
        3.3.1 红外光谱(FT-IR)
        3.3.2 核磁共振测试(NMR)
        3.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3.3.4 热失重分析(TGA)
        3.3.5 流变学测试
        3.3.6 溶胀动力学测试
        3.3.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8 细胞毒性测试
        3.3.9 体外药物负载与释放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分子交联剂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ω-丙烯酰氧基聚乙基乙撑磷酸酯(HEMA-PEOP-Ac)的结构表征
        3.4.2 快速原位形成的水凝胶体系的构建
        3.4.3 阳离子型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及内部多孔形貌
        3.4.4 阳离子型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
        3.4.5 阳离子型水凝胶的体外药物负载与释放
    3.5 结论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氧阴离子聚合法制备 Pluronic F127 含氟五嵌段共聚物及其水溶液行为研究
    摘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和试剂
        4.2.2 聚合反应步骤
    4.3 测试与表征
        4.3.1 红外光谱(FT-IR)
        4.3.2 核磁共振测试(NMR)
        4.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4.3.4 表面张力测试
        4.3.5 浊点测试
        4.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两亲性含氟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4.4.2 表面张力测试
        4.4.3 浊点测试
        4.4.4 两亲性含氟五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4.5 结论
    4.6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活性阴离子聚合法与“Click”化学反应相结合制备多官能化聚苯乙烯
    摘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和试剂
        5.2.2 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聚苯乙烯前驱体
        5.2.3 “Click”化学反应制备异端基遥爪型聚苯乙烯
    5.3 测试与表征
        5.3.1 红外光谱(FT-IR)
        5.3.2 核磁共振测试(NMR)
        5.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5.3.4 大分子质谱(MALDI-TOF MS)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聚苯乙烯前驱体的结构表征
        5.4.2 异端基遥爪型聚苯乙烯的结构表征
        5.4.3 聚合物链两端和链中间官能化聚苯乙烯的结构表征
    5.5 结论
    5.6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氟化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FPOSS)的不对称形状两亲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料和试剂
        6.2.2 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聚苯乙烯前驱体 PS-(SiH)-OH
        6.2.3 不对称形状两亲物 FPOSS-PCL 的合成
        6.2.4 不对称形状两亲物 PS-(FPOSS)-PCL 的合成
    6.3 测试与表征
        6.3.1 红外光谱(FT-IR)
        6.3.2 核磁共振测试(NMR)
        6.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6.3.4 大分子质谱(MALDI-TOF MS)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基于 FPOSS 的不对称形状两亲物
        6.4.2 聚己内酯均聚物键接的 FPOSS(FPOSS-PCL)
        6.4.3 聚苯乙烯和聚己内酯链键接的 FPOSS(PS-(FPOSS)-PCL)
    6.5 结论
    6.6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快速高效地制备结构规整的星形聚合物
    摘要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原料和试剂
        7.2.2 活性阴离子聚合一步法合成八臂星形聚苯乙烯 8PS-POSS
        7.2.3 含有一根 PS 链和七根 PI 链的八臂星形聚合物 PS-POSS-7PI 的合成
        7.2.4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 8(PSPI)-POSS 和 8(PIPS)-POSS 的合成
    7.3 测试与表征
        7.3.1 红外光谱(FT-IR)
        7.3.2 核磁共振测试(NMR)
        7.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7.3.4 大分子质谱(MALDI-TOF MS)
    7.4 结果与讨论
        7.4.1 八臂星形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7.4.2 加成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7.4.3 加成反应形成星形聚合物的机理探讨
        7.4.4 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星形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7.5 结论
    7.6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文总结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负离子聚合Ⅰ.聚合特点及适用的单官能团引发剂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D]. 王东方.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有机锂过程安全研究及应用[D]. 董瑞宝.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含氟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 刘静.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星形水溶性聚合物[D]. 王玲.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对—(二/三苯乙基)苯乙烯在高分子合成与改性中的应用[D]. 赵晓虹.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可控正离子聚合制备SIBS三嵌段共聚物[D]. 谢意.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7]POSS基环氧星形聚合物及巨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D]. 徐俊. 苏州大学, 2017(01)
  • [8]ATRP法合成含磺基甜菜碱的温敏型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D]. 张群. 济南大学, 2015(05)
  • [9]聚异丁烯类弹性体合成技术进展 Ⅴ.接枝及嵌段型聚异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J]. 刘大华. 合成橡胶工业, 2013(05)
  • [10]开环聚合/阴离子聚合法相结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研究[D]. 何金林. 苏州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阴离子聚合Ⅰ.聚合特性及适用的单官能引发剂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