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疗效评价

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疗效评价

一、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球囊扩张术疗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佘颖姗[1](2020)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二尖瓣成形术(MVP)在退行性病变中临床疗效优于二尖瓣置换术(MVR)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公认,然而二尖瓣成形术是否适用风湿性病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单中心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结果。[方法]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共108例,患者年龄在44.26±9.57岁,范围为21-62岁,男性25例(23.1%),女性83例(76.6%)。所有患者经胸骨正中切口,根据术中探查二尖瓣病变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技术进行MVP,修复完成后进行注水试验,检测二尖瓣功能。心脏复跳停机后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二尖瓣成形即时疗效,二尖瓣功能达标者结束手术,功能不达标根据患者术中具体情况,再次行MVP或二尖瓣置换术(MVR)。根据成形成功的7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匹配收集同期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80例患者,然后分为成形和置换两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两组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等方法随访患者术后3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症状、心功能改变及心脏彩超结果。收集心脏彩超相关数据,比较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心功能、不良事件、再次手术及生存率。[结果]早期成形成功共78例,2例患者术后1周因反流加重再次手术,早期修复率为72.2%。收集同期MVR共80例。随访全组无死亡,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48月,MVP组平均随访时间12.7±3.52月,MVR组平均随访时间10.15±4.66月。两组3年生存率100%。MVP组在随访期间4例接受了再次手术,1年、2年、3年免于再次手术率分别为93.5%、93.1%和92.3%,MVP组1例患者术后生育。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不同时间的二尖瓣平均压差(MPG)、二尖瓣反流(M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LV)、左心房(LA)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变量分析中,年龄>50岁可能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二尖瓣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MVP组与MVR组相比,MVP组再次手术的风险增加(P<0.05)。MVP组和MVR组的生存率、死亡率及心功能恢复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事件MVR组的发生率高于MVP组(P<0.05)。[结论]本组风湿性MVP和MVR早期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中期随访中,MVP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MVR组,MVP组的生活质量优于MVR组,但MVP的再手术率高于MVR组。两组中期生存率暂无差别,远期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我们建议谨慎选择合适的风湿性二尖瓣病例进行成形,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抗凝监测、年轻人及育龄妇女等人群。

杨文进[2](2020)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和栓塞性大血管闭塞中的疗效差异;评估血管成形术作为挽救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217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粥样硬化相关闭塞51例,栓塞性闭塞166例,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病情、影像特点、手术细节和预后指标;分析粥样硬化性相关闭塞组45例血管成形手术成功率、术后再闭塞率和再狭窄率。结果入院NIHSS评分粥样硬化性相关闭塞组明显低于栓塞组(11 vs.16,P<0.001),所有患者均经过血管再通治疗,粥样硬化性相关闭塞组比栓塞病变组手术操作时间延长(63min vs.40min,P=0.036);术中取栓装置通过次数明显少于栓塞组(1vs.2,P<0.001);粥样硬化性相关闭塞组成功血管再通(m TICI≧2b)比例与栓塞组无明显差异(98.0%vs.94.0%),但3级再通比例明显高于栓塞组。粥样硬化性相关闭塞组术后出血率低于栓塞组;90d预后良好率(m RS0~2分)高于栓塞组(76.5%vs.54.8%,P=0.006),死亡率低于栓塞组(2.0%vs.13.3%,P=0.022)。在粥样硬化相关闭塞组45例挽救性血管成形中,技术成功率97.8%,未发生血管穿孔出血,术后1周内有3例出现血管再闭塞。术后3~12个月影像学随访中,血管再狭窄率达34.5%(10/29)。结论大脑中动脉M1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闭塞与栓塞性闭塞相比,病变处取栓器械通过次数少,m TICI3级再通率更高,术后出血转化风险低,90天预后良好率更高,死亡率更低。急诊血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偏高的血管再狭窄率不容忽视。第二部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目前尚不清楚,我们的目的是评估血管内治疗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底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支架成形术作为挽救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92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底闭塞组和基底动脉栓塞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底闭塞40例,基底动脉栓塞52例。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病情、影像特征、治疗细节和临床预后指标。分析粥样硬化相关闭塞组35例血管成形手术成功率、术后再闭塞率。结果血管粥样硬化性基底动脉闭塞组血管成功再通(m TICI≧2b)率与基底动脉栓塞组无明显差异(92.5%vs.92.3%,P=1.000);血管粥样硬化性基底动脉闭塞组90d预后良好率(m RS02分)与栓塞组无明显差异(47.5%vs.61.5%,P=0.179);死亡率及PH2型出血相对高于栓塞组(30.0%vs.15.4%;5.0%vs.1.9%),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预后多因素分析中,高血压和Batman评分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在粥样硬化相关闭塞组35例挽救性血管成形中,技术成功率94.3%,未发生血管穿孔出血,术后1周内2例(5.0%)患者出现支架内再闭塞。结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ICAS相关闭塞与栓塞组血管内治疗可获得一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组出血转化风险无明显差异;高血压和低batmen评分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急诊血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目的基于倾向评分匹配评估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相关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闭塞性质分为栓塞组和粥样硬化相关闭塞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配对建立新的队列,比较二组患者手术细节、并发症和临床预后指标。结果在纳入的217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相关闭塞和栓塞组各有45例患者被匹配,粥样硬化相关闭塞组血管成功再通率(m TICI≧2b)与栓塞组无明显差异(97.8%vs.91.1%,P=0.357);90d预后良好率(m RS02分)相似(77.8%vs.71.1%,P=0.468);出血转化和死亡率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经过倾向性评分后,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和栓塞患者从血管内治疗中的获益一致,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第四部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血管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8年10月有关颅内粥样硬化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比较ICAS-LVO组和栓塞性大血管闭塞(Embolic large vessel occlusion,Embolic-LVO)组的预后。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1315名ICAS-LVO患者。在单臂荟萃分析中,血管成功再通率、良好预后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的分别为88%(95%可信区间,84-92%)、52%(95%可信区间,47-56%)、5%(95%可信区间,3-7%)和15%(95%可信区间,12-19%)。首选的基本治疗是支架取栓术(84.1%),首选的挽救治疗是支架植入伴或不伴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32.7%)。双臂荟萃分析,ICAS-LVO组相比Embolic-LVO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优势比=0.60,95%可信区间,0.46-0.77,P<0.01),而ICAS-LVO组中挽救性治疗率(优势比=5.94,95%可信区间,3.15-11.19,P<0.01)和支架植入率(优势比=10.06,95%可信区间,4.43-22.85,P<0.01)高于Embolic-LVO组。两组的其他参数相似。结论血管内治疗是ICAS-LVO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ICAS-LVO,支架取栓术和支架置入术分别是首选的基本和挽救治疗方法。ICAS-LVO组与Embolic-LVO组相比,有较低的颅内出血转化和更高比例的支架成形术。

张祖磊[3](2020)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植入合适长度人工腱索的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中植入合适长度的人工腱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MVR的10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植入人工腱索分为二尖瓣置换+人工腱索植入组(实验组)55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组(对照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死亡人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变化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数据比较,术中实验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实验组死亡0例,所有患者均无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周围渗漏及心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5日、3个月及1年复查心脏彩超两组数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心功能分级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VR中植入合适长度的人工腱索可有效建立二尖瓣环与乳头肌之间的连续性,重建二尖瓣瓣下结构并有效维持左心室结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植入人工腱索的有利于患者心脏结构重塑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郑也[4](2020)在《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华法林是目前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患者术后应用最广泛且有效的口服抗凝药物,但是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因此患者出院后需要常规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以监测患者对抗凝治疗的反应,并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以维持稳定抗凝作用。尽管维持INR的稳定很重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证据证明何种术后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抗凝治疗质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和血栓栓塞),并提高其长期生存率。因此我们提出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为MHVR术后患者人群建立一个华法林抗凝随访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标准化、更安全的随访方式,以求进一步降低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治疗效果。为了评价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是否优于传统抗凝管理,我们开展了这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方法:本研究是该多中心RCT研究的单中心初步分析,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随机分为新型抗凝管理组和传统抗凝管理组。新型抗凝管理组患者使用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进行抗凝管理;传统抗凝管理组参考目前的抗凝管理策略,主要依靠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抗凝管理。主要终点为比较两组术后1年随访期间INR治疗窗内时间占比(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同时对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前瞻性随访,包括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重度出血事件和轻度出血事件。复合终点的定义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重度出血事件。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不同抗凝管理模式的累积事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在这项RCT研究中,本中心目前已入选330例接受MHVR手术的患者,共258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目前的结果是对此258例患者的初步分析,其中新型抗凝管理组纳入128例患者,传统抗凝管理组纳入13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为134例(51.9%),平均年龄为49.5±10.1岁。两组患者基线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无显着差异,接受手术类别以及出院带药的详细信息两组间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12.9个月(范围:10.3到15.4个月),其中新型抗凝管理组为12.7个月(范围:10.3到15.4个月),传统抗凝管理组为13.1个月(范围:10.8到14.2个月)。新型抗凝管理组和传统抗凝管理组的TTR分别为60.88%±28.87%和60.98%±25.92%,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INR变异率分别为0.26±0.18和0.26±0.17,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两组范围内INR检测次数占比(Proportions of INRs in range,PINRR)分别为57.33%±21.98%和54.58%±21.69%,亦无显着差异。血栓栓塞事件在新型和传统抗凝管理组发生率分别为1.6%和0.8%,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7%和31.5%,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复合终点两组发生率相当,均为3.1%。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传统抗凝管理组相比,新型抗凝管理组累积事件生存率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在排除了术后1月以后无INR检测记录的患者,对余下210例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结局进行敏感性分析。在98例新型抗凝管理组的患者中,TTR和PINRR分别为62.44%±27.01%和58.24%±18.24%,在112例传统抗凝管理组的患者中,TTR和PINRR分别为63.80%±24.50%和56.47%±20.1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敏感性分析中,新型和传统抗凝管理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相近。结论:在接受MHVR手术的患者中,与传统抗凝管理相比,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达到了类似的控制水平,两组患者TTR和PINRR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相当,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具有稳健性。主体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背景: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可增加3-5倍的中风风险,且血栓栓子大多源自左心耳。这一发现引出了一系列评估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左心耳闭塞手术(Surgical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SLAAO)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valvereplacement,MHVR)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严格的抗凝治疗,可显着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而关于AF患者在进行MHVR时同期进行SLAAO手术是否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证据尚不充足。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AF患者在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术后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于本中心进行MHVR手术的AF患者,并对入选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定义为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定义为由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重度出血和全因死亡构成的复合终点。我们通过应用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免于事件累计生存率,并应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以评估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结局之间的关联。此外,本研究也使用1:1的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来平衡基线特征的差异,并对PSM后的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评估MHVR同期接受SLAAO手术在不同亚组之间对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影响。结果:在这项回顾性观察性中,我们共纳入497名接受MHVR手术的AF患者,其中女性307例(61.8%),平均年龄为55.9±8.6岁。根据患者是否同期接受SLAAO手术分将患者为SLAAO组(N=137)和No-SLAAO组(N=360)。本研究队列中共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术后二次开胸发生率,术后红细胞输注率以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MHVR同期接受SLAAO手术与30天死亡率(OR=0.65,95%CI:0.07-5.91;P=0.706)及其他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相关性。术后中位随访13.6个月,共有14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之间主要终点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全因死亡、出血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Log-rank P>0.05)。在校正了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任何心血管结局无相关性。经过1:1的PSM后,共从SLAAO组和No-SLAAO组中匹配出120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变量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未发现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与较低的主要或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关。按照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CHA2DS2-VASc评分、既往冠心病史、左心房内径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亚组分析。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亚组之间,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未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结论:这项回顾性研究中表明,在AF患者中,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手术可能会伴有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较长的住院时间,但与一年随访期间对血栓栓塞和死亡事件的额外保护作用无关。背景:心脏瓣膜疾病人群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当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时,则须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以避免围手术期心肌梗塞。由于这类患者有较高的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抗栓治疗方式值得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评价同期接受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的抗栓策略及疗效的研究,且在华法林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能否带来心血管事件获益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评估术后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对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早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和1年随访期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同期接受MHVR手术和CABG术的成年患者。根据出院后患者是否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分组并进行前瞻性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重度出血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主要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定义为重度出血事件及包括所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栓塞相关终点事件定义为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再次血运重建;硬终点事件定义为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全因死亡。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无事件累计生存率,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以评估出院后阿司匹林使用情况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并计算风险比值(Hazard ratios,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535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出院随访,其中49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合并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组),同时有44例患者仅接受华法林治疗(非阿司匹林组)。随访期间记录到28例(5.2%)主要终点事件,20例(3.7%)栓塞相关终点事件、26例(4.9%)硬终点事件、6例(1.1%)重度出血终点事件和34例(6.4%)复合终点事件。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未使用阿司匹林相比,使用阿司匹林组随访期间重度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着较低(Log-rank P=0.024),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较未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现显着较低的重度出血终点事件,但主要终点事件、栓塞相关终点事件、硬终点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关系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进行校正后,阿司匹林治疗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在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中,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与较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提示术后1年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虽然未带来显着的心血管获益,但也未明显增加出血相关的安全性终点事件。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

贾丹丹[5](2020)在《HCN4在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文中指出背景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cation channels 4,HCN4)主要在心脏窦房结表达,与心脏起搏电流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HCN4基因又被称为心脏的起搏基因,HCN4基因突变会导致窦房结的功能障碍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发育的异常。出生后HCN4是否在心脏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以及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试图从细胞和组织水平研究HCN4在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的规律。目的检测HCN4在心肌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达分布,在体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在新生、成年和老年SD大鼠的增龄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共39只,分为新生组(13天),成年组(2月龄)和老年期(18月龄),每组各8只,取新鲜心脏,其中4只用于冰冻切片,剩余4只用于PCR;另15只新生SD大鼠心脏,用0.2%胰蛋白酶和0.1%I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原代心肌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原代心肌细胞HCN4的表达;用组织免疫荧光、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新生、成年和老年SD大鼠心脏中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HCN4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HCN4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HCN4在不同月龄的SD大鼠心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培养显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原代心肌细胞中均有HCN4的表达。心肌组织切片显示,新生、成年和老年SD大鼠心脏中的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有HCN4的表达,内皮细胞表达不明显。P1-P4代成纤维细胞的Western blotting和PCR结果显示HCN4随着成纤维细胞代次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不同月龄大鼠左心室的PCR结果显示随着大鼠月龄的增加HCN4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其结果与培养的细胞表达结果一致。结论HCN4随月龄和细胞代次的增加其表达量逐渐下降,HCN4以成纤维细胞和部分心肌细胞表达为主,内皮细胞表达不均。

刘世栋[6](2020)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抗凝疗效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95%CI 0.04-0.86,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李峥嵘,王凌,石增成,李俊生[7](2015)在《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临床路径中的药学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药学服务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患者临床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内科)临床路径》(2010版)设计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药学服务路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学服务组102例,对照组98例,排除不符合标准者后,药学服务组60例,对照组60例,药学服务组在常规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主导药学服务过程,优化药物选择,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以患者的抗凝治疗达标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药物不良事件(出血/栓塞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药占比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44/137)与21.7%(28/129);χ2=3.648,P=0.056〕,出院时INR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25/60)与26.7%(16/60);χ2=3.001,P=0.083〕,药学服务组患者住院期间INR<1.6或INR>3.0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39.4%(54/137)与63.6%(82/129);χ2=15.507,P<0.001〕。对于两组中入院首次监测INR不达标患者,药学服务组患者出院时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16/42)与13.3%(6/45);χ2=7.050,P=0.008〕。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药学服务路径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临床路径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凝治疗达标率,且安全性较好。

阿不都·艾尼,艾山江·铁力瓦尔地,高伟[8](2015)在《PBMV术对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PBMV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反流面积将患者分成两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d的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面积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后,患者的二尖瓣瓣口面积比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面积比术前相比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是安全可行的,成功率高,该治疗方法能显着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该类患者的相对安全、近期疗效好的治疗手段。

李峥嵘[9](2014)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临床路径中的药学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评价临床路径联合药学服务路径管理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抗凝治疗的达标率、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再入院率、用药依从性率等指标的影响,考察药学服务路径联合临床路径管理干预的作用。为药学服务路径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建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药学服务路径,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和用药指导,(2)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方法,将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并纳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内科治疗)临床路径”管理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药学服务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接受传统医疗服务,药学路径组在临床路径管理基础上由临床药师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对出院患者由临床药师联合医师进行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抗凝治疗达标率、用药安全性等各项指标,出院后1月、3月门诊随访,考察抗凝治疗达标率、服药依从性、再入院率等指标,抗凝治疗以2.0≤INR≤3.0为治疗达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药学服务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INR达标率均升高,但无显着差异(P>0.05),药学服务组患者住院期间INR<1.6或INR>3的比例显着降低(P<0.01);对于入院首次监测INR不达标患者,药学服务组住院期间及出院时INR达标率显着提高(P<0.05)。药学服务绀患者出血/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药学服务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随访,药学服务组患者INR达标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再入院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路径管理,提供规范化的药学监护和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抗凝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郑从波[10](2013)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并总结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30例,其中男8例(26.66%)、女22例(73.33%),年龄19-77岁,平均48岁,为单纯二尖瓣重度狭窄,伴轻度或无二尖瓣反流;B组:10例,其中男2例(20.00%)、女8例(80.00%),年龄41-64岁,平均52.5岁,二尖瓣狭窄合并中度反流;C组:16例,其中男5例(31.25%)、女11例(68.75%),年龄30-68岁,平均49岁,二尖瓣狭窄合并重度反流,用改进的inoue球囊技术通过逐步扩张法进行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及随访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 A组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由术前0.85±0.22cm2增大为1.69±0.41cm2,到术后1年为1.67±0.40cm2(P<0.01);B组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由术前0.83±0.18cm2增大为1.45±0.35cm2,到术后1年为1.38±0.32cm2(P<0.01);C组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由术前0.91±0.30cm2增大为1.48±0.26cm2,到术后1年为1.39±0.27cm2,(P<0.01)。2、A组反流面积由0.82±1.24cm2到2.80±4.15cm2,到术后1年为2.78±4.05cm2(P=0.008;P=0.010);B组反流面积由6.21±0.88cm2到4.39±2.25cm2,到术后1年为4.32±2.23cm2(P=0.014;P=0.011);C组反流面积由10.06±1.25cm2到7.78±3.34cm2,到术后1年为7.48±3.18cm2(P=0.007;P=0.002)。3、A组左房大小改善方面的疗效47.93±7.02mm到44.90±7.23mm,到术后1年为41.07±7.23mm(P=0.001;P<0.01);B组左房大小改善方面的疗效49.70±3.53mm到45.40±4.77mm,到术后1年为42.40±4.95mm(P=0.009;P=0.001);C组左房大小改善方面的疗效54.09±8.27mm到49.44±5.96mm,到术后1年为47.19±5.95mm(P=0.021;P=0.002)。4、不同病情组的随访疗效比较:通过LSD法两两比较可见,在瓣口面积改善方面,A组与B、C组相比较效果较好,B、C组无差别(见表7);在反流面积方面,C组效果较好,但A、B组改善相似,无统计学差别(见表9);在左房大小改善方面,B组与其它两组无差别,A组与C组有差别(见表11)。结论:各组分别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后,二尖瓣口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6)。在二尖瓣反流方面,A组有明显增加,但不影响疗效;B、C组反流面积有下降,C组在随访中下降2.58±2.77较B组1.89±1.87好,两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别(见表4、8)。术后三组左心房较术前明显减小(见表5、10),因此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中、重度反流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

二、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球囊扩张术疗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球囊扩张术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颅内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植入合适长度人工腱索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情况
        2.3.1 麻醉和监护
        2.3.2 手术方法
        2.3.2.1 对照组
        2.3.2.1 实验组
    2.4 术后监护与抗凝治疗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3.2 术中情况
    3.3 术后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心脏瓣膜术后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与传统抗凝管理模型的随机对照试验-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左心耳闭塞手术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栓策略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3
    abstract3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述: 机械瓣置换术后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管理模式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简历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致谢

(5)HCN4在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HCN4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抗凝疗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围术期治疗
        2.2.1 术前治疗
        2.2.2 手术方式
        2.2.3 术后抗凝治疗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患者终点事件及时间,费用参数比较
    3.3 出血及栓塞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临床路径中的药学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本文创新点:

(8)PBMV术对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反流面积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瓣口面积改善情况比较
3 讨论

(9)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临床路径中的药学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术前资料
    2.2 操作方法
    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术后近期疗效
    3.2 并发症
    3.3 术后随访
第4章 讨论
    4.1 临床疗效及适应症
        4.1.1 合并房颤或左房机化血栓
    4.2 并发症
    4.3 超声心动图在 PBMV 术的应用
    4.4 远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4.4.1 左房内径及压力与预后
        4.4.2 肺动脉压高低与预后
        4.4.3 术后出现二尖瓣反流或程度加重与预后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球囊扩张术疗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佘颖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研究[D]. 杨文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植入合适长度人工腱索的治疗体会[D]. 张祖磊. 南昌大学, 2020(08)
  • [4]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郑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HCN4在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D]. 贾丹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抗凝疗效的比较[D]. 刘世栋. 兰州大学, 2020(01)
  • [7]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临床路径中的药学服务研究[J]. 李峥嵘,王凌,石增成,李俊生. 中国全科医学, 2015(11)
  • [8]PBMV术对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J]. 阿不都·艾尼,艾山江·铁力瓦尔地,高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0)
  • [9]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临床路径中的药学服务研究[D]. 李峥嵘. 山东大学, 2014(04)
  • [10]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研究[D]. 郑从波. 南昌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