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炎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的重症淤胆型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陈美玲,赵智强[1](2018)在《赵智强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赵智强教授运用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案,阅读赵师相关着作论文,并结合病理学和现代药理学寻找从毒论治的依据,浅谈赵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原则及选方用药。结果:赵师认为病毒性肝炎病情多复杂,强调毒邪贯穿本病始终,病机不外乎湿热瘀毒蕴结和正虚邪恋,辨证应从整体出发,注重各个脏腑功能及气血变化。治疗上根据病程长短及毒邪轻重不同,分别采用解毒法、排毒法、抗毒法。结论:赵智强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疗效显着,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优势,值得推广。

王羿今(Wang Yi Chin)[2](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对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古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和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整理,总结归纳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临证中具体的运用规律以及用药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检索筛选和整理收集了目前中国大陆的主要文献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和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等相关文献知识库,结合手工查询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以检索“茵陈蒿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黄疸”等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等方式来查询上述文献资料,均为汉语检索源文献。通过整理和归纳古今文献有关该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其应用概况,并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相关文献,采用Medcase V3.2数据挖掘分析系统软件,运用加强关联规则数据运算模型挖掘,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比较该经方加味药物在治疗中的相关性,总结其用药规律。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和整理古今文献分别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如黄疸、积聚、腹痛等中医古籍中有关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以及现代研究文献的有关机制效应研究,系统归类了该经方的应用背景和现代机制。同时通过挖掘分析29篇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临床研究,深入挖掘理法方药的规律和特点,现代中医临床仍遵循茵陈蒿汤经方治疗湿热蕴结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主,其他尚有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和肝郁气滞,后三种证候则多与湿热演变或病程迁延有关。观察到临床表现舌苔以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为主,脉数和脉弦占比大于50%;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就诊原因,其他临床症状依次为胁痛、乏力、身黄、目黄、恶心、纳差、尿黄、口苦、腹胀、面黄。茵陈蒿汤主方茵陈蒿、栀子、大黄三药均在临床治疗中为主要药物,没有删减,其他配伍的中药主要以茯苓、甘草、郁金、赤芍、白术、丹参为常见,出现频率均大于30%,以清热解毒药和利水渗湿药最为多见。茵陈蒿用量以30克和20克最为多见,15克及以下用量较少;栀子、大黄以10克用量较多,15克、12克、6克较少;其他茯苓、赤芍、郁金用量尚有不同经验和观点,而板蓝根、金钱草用量较大。研究结论作为古代经方,茵陈蒿汤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运用历史源远流长,经验丰富,而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遵循古代经方茵陈蒿汤的主要适用病证,以湿热为主要病机,结合不同病程的病机变化,调整配伍中药的选用,以茯苓为主要配伍中药,结合其他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药物辅佐,加强利湿清热之功,古方新用,在配伍的基础上,多数主张大剂量使用茵陈蒿,而栀子大黄的剂量则随证加减,现代临床发现该方对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明显,其他伴随症状纳差、乏力、黄疸等也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经方从大剂量茵陈蒿为用药特点,临床效果显着。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2015 update of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3](2015)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文中提出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及2013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分别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的2009版及2013版。近2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资料进一步积累。为将最新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循证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专家委员会[4](2015)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及2013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分别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的2009版及2013版。近2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资料进一步积累。为将最新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循证医学证据提供给广大

吴海滨[5](2014)在《基于FXR探讨利胆退黄法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的机制及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我国肝病发病率高,各种肝病都有可能导致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又可诱发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治疗胆汁淤积对于延缓肝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胆汁淤积主要是指胆汁酸的浓度异常升高。FXR作为胆汁酸代谢的调节因子参与转录调控多种胆汁酸代谢相关膜转运体。NTCP将胆盐输入到肝细胞,BSEP将肝细胞分泌的胆盐泵到胆小管。肝内胆汁淤积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黄疸”,利胆退黄是基本治疗法则。现代中医药研究大部分将FXR及BESP等膜转运体作为同一层次的指标,对这两个层次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不多。回顾文献,中医临床观察前瞻性研究少,大部分是少量的临床病例观察,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不多,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研究目的:采用“内湿+外湿+药物”建立病症结合模型,研究利胆退黄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模型大鼠FXR、NTCP、BESP表达的影响,观察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明确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中的具体作用靶点。结合临床实验,评价利胆退黄中药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部分:1造模:根据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的中西医理论,在长夏湿热季节将大鼠置放于湿热造模箱内,喂饲葡萄糖和猪油脂混合液,之后一次性灌胃ANIT造成急性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2分组及干预方法:将51只SPF级三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7只)、茵栀黄注射液组(7只)、GW4064组(7只)、Guggulsterone组(7只)、茵栀黄+GW4064组(8只)、茵栀黄+Guggulsterone组(8只)。正常对照组(N):每天上午予0.9%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模型组(M):每天上午予0.9%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茵栀黄注射液组(Y):ANIT灌胃48小时后,1mL/100g/天的茵栀黄注射液腹腔注射,连续7天。GW4064组(G):ANIT灌胃48小时后,GW4064按照100mg/kg/天灌胃,连续7天。Guggulsterone组(GS):ANIT灌胃48小时后,Guggulsterone按照100mg/kg/天灌胃,连续7天。茵栀黄+GW4064组(+G):ANIT灌胃48小时后,1mL/100g/天的茵栀黄注射液腹腔注射,100mg/kg/天的GW4064灌胃,连续7天。茵栀黄+Guggulsterone组(+GS):ANIT灌胃48小时后,1mL/100g/天的茵栀黄注射液腹腔注射,100mg/kg/天Guggulsterone灌胃,持续一周。3检测指标:3.1检测大鼠的TB、DB、IB、ALT、AST、ALP、γ-GT。3.2各组大鼠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变化。3.3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FXR、BSEP、NTCP蛋白表达。3.4RT-PCR检测大鼠肝脏FXR、BSEP、NTCP mRNA表达。临床部分: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本课题依据西医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肝胆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共纳入60名患者,全部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d,静脉滴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g/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观察患者中医症候、肝功能(TB、DB、IB、AST、ALT、TBA、ALP、γ-GT)以及中西医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评价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茵栀黄组较模型组可改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的症候,降低TB、DB、ALP、γ-GT的水平优于模型组,并且能够减轻肝脏病理损害。2茵栀黄注射液可以促进模型组大鼠FXR蛋白和基因表达,促进BESP mRNA表达,对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发现FXR、BESP高表达值时NTCP低表达,NTCP高表达时,FXR、BESP低表达。BESP与FXR具有显着相关性,NECP与FXR无显着相关。3临床研究发现茵栀黄组在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肝酶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西药基础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用药对血分析、肾功无明显影响。研究结论:1采用“内湿+外湿+药物”建立的病症结合大鼠模型,是符合中西医理论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模型。茵栀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相关症候群,降低TB、DB、ALP、γ-GT及减轻胆汁淤积造成的肝脏损害。2茵栀黄注射液可以通过干预FXR上调BESP的表达来治疗肝内胆汁淤积。3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西药基础药物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降低患者TB、DB、IB、ALT、AST、GGT、ALP方面疗效显着但无显着差异,两组药物对血分析、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Chines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estasis Liver Disease;[6](2014)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现对《共识》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新。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7](2013)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文中提出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现对《共识》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新。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8](2013)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文中指出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在规范化基

李晓玲[9](2012)在《复方茵丹汤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复方茵丹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干预作用,观察中药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一般状况、肝脏功能和肝组织学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18只)、中药组(18只)、正常对照组(9只),依据处理时间不同又将各组分为24h、48h、72h三个亚组,其中模型组、中药组每个亚组各6只大鼠,正常对照组每个亚组各3只大鼠,分笼饲养。模型组、中药组大鼠一次性给予2%浓度ANIT灌胃,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等容积色拉油灌胃。造模2h后,中药组给予lml/100g体重中药灌胃,1次/日,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日。分别在造模后取24h、48h、72h三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一般情况:与各同时相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毛发凌乱、无光泽,活动量及进食均减少,小便呈深黄色,体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于48h、72h时体重下降显着(P<0.01);肝重、肝指数也相应呈动态升高(P<0.01)。与各同时相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活动量、进食及尿色均有明显改善,且中药组大鼠的体重增高,肝重、肝指数降低,于72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与各同时相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Bil、DBil、 GGT、ALP、TBA均显着增高(P<0.01),且ALT、AST、TBil、DBil、ALP在造模48h时达高峰,GGT在造模72h时达高峰,TBA在造模24h时即达到高峰。与各同时相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LT、AST、TBil、DBil、GGT、ALP、TBA均有所降低,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在72h时各生化指标均显着性降低(P<0.05,P<0.01)。3HE染色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24h,模型组大鼠即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肿胀,汇管区可见散在脱落的胆管上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48h肝组织病变加重,肝小叶结构重度破坏,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内染色质聚集,核仁粗大浓染。汇管区内可见胆管上皮细胞明显增生,胆管周围有肝细胞点状、灶状坏死区,并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72h汇管区内仍见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24h和/18h肝组织病理变化不很显着,但在72h汇管区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1本实验采用ANIT灌胃给药,成功复制了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2实验结果证实复方茵丹汤能够改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转氨酶、胆管酶,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细胞肿胀和毛细胆管炎症,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对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具有一定疗效。

陈敬成[10](2012)在《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妊娠期孕妇尤其易感染。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及分娩过程又往往加重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细胞大片坏死引起重型肝炎,对母体及胎儿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可评估疾病预后的方法,往往患者就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深入认识可能影响母体及胎儿转归的一般危险因素及治疗过程中病情的监测评估,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一部分初步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结局影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201例临床分析【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结局影响。【研究方法】收集记录在我院观察治疗的201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组),同时选取周期健康且无合并症的孕妇200名(非肝炎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孕妇结局及胎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肝炎组病例中,病原学感染以乙肝病毒相关为主,有157例,占78.1%(157/201),其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为14.6%(23/157);肝炎组孕妇死亡30例,病死率为14.9%,均为重型肝炎患者。对照组无一例死亡;肝炎组腹水、肝性脑病、感染、电解质紊乱、出血倾向、肝肾综合征、DIC等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肝炎组,且肝炎组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主要来自重型肝炎患者;非肝炎组无发生流产、死胎、随母体死亡等胎儿不良结局,仅12例早产,且全部存活。肝炎组流产、死胎、早产、随母体死亡等明显高于非肝炎组,且主要来自重型肝炎患者。【结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母体生理情况的变化、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及分娩过程往往加重肝脏损害,其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型肝炎,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深刻认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尤其是其发展成为重型肝炎的有关危险因素及病情检测评估对于改善孕妇及胎儿预后尤为重要。第二部分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预后因素的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对64例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初步认识了解影响孕妇及胎儿转归的一般危险因素及病情监测评估的意义,从而为有效的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降低孕妇及胎儿的病死率。【研究方法】在64例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4例好转病例为好转组,30例死亡病例为死亡组。采用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跟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可能影响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一般相关因素中,孕妇年龄、孕妇职业、孕妇文化程度、产妇类型及所感染病原学类型与孕妇的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妊娠孕周时期越晚、并发症越多、疾病进展越急、胆-酶分离现象明显及肝脏B超结果提示缩小者,孕妇的死亡风险增加,而有正规定期产检意识者及分娩时使用剖宫产者,孕妇死亡风险降低。在治疗监测病情变化的过程中,ALT、AST、ALT/AST比值、GLB、A/G、CHE、TBIL、DBIL、TBA、NH3等,好转组与死亡组组间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TA、TP、ALB、CHOL、WBC、AFP、Scr、GLU、Ca+比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资料的64例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中,患者共孕育胎儿64例,死亡28例,存活36例,胎儿总死亡率为43.8%(28/64),胎儿以早产儿为主,占48.4%(31/64)。乙型肝炎HBV相关感染多达71.88%(46/64)。母体乙肝组,孕育胎儿46例,死亡23例,存活25例(其中7例为胎儿娩出前母体死亡,胎儿经及时剖宫产术后存活),胎儿死亡率为50%(23/46);母体非乙肝组,孕育胎儿18例,死亡5例,存活13例,胎儿死亡率为27.8%(5/18),两组胎儿结局比较经检验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孕周时期越晚、并发症越多、疾病进展越急、胆-酶分离现象明显及肝脏B超结果提示缩小者,孕妇的死亡风险增加,而有正规定期产检意识者及分娩时使用剖宫产者,孕妇死亡风险降低。出现肝性脑病Ⅳ期、肝肾综合征、DIC、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等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加,且并发症越多风险越高。CHOL<2.9mmol/L,ALB<30g/L,TBIL>350umol/L,PTA<20%,GLU <2.8mmol/L,Ca+<2.03mmol/L等检查结果均是预后不良指标。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的重症淤胆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的重症淤胆型肝炎(论文提纲范文)

(1)赵智强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毒的含义及分类
2 毒的致病特点
3 中医病因病机
4 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的依据
    4.1 宏观依据
    4.2 微观依据
5 治则治法与选药
    5.1 解毒法
        5.1.1 清热解毒
        5.1.2 化湿解毒
        5.1.3 凉血解毒
        5.1.4 化瘀解毒
        5.1.5 搜风解毒
    5.2 排毒法
        5.2.1 通腑排毒
        5.2.2 利湿排毒
    5.3 抗毒法
        5.3.1 健脾养肝
        5.3.2 补益肝肾
6 医案举隅

(2)基于数据挖掘对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文献溯源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古代研究概况
        1.1 古代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溯源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古代方药治疗
    2.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古代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代研究概况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慢性乙肝病毒作用机理研究
        1.3 现代药物治疗
        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1.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因机证候的研究现状
        1.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治疗研究现状
    2. 茵陈蒿汤的现代研究概况
        2.1 茵陈蒿汤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2.2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2.3 茵陈蒿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2.4 茵陈蒿汤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对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规律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来源
        3.2 疾病诊断标准
        3.3 文献纳入标准
        3.4 文献排除标准
        3.5 文献信息的预处理
        3.6 文献信息纳入方法
        3.7 数据挖掘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2.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剂应用概况
    3.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1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舌苔脉象和病机分析
        3.2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分布规律分析
        3.3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药使用分析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一. 结论
    二.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1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流程
2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3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4)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1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流程
2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3 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3.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可延续数十年。不同患者病情进展的速度差异很大。过去十余年间,PBC诊断和处理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更多的患者于早期即被确定,这些患者有许多对内科治疗反应良好。欧洲和北美因PBC而行肝脏移植的人数正在下降。PBC患者可能出现疲乏、瘙痒和(或)黄疸症状,PBC的诊断标志是出现AMA,阳性率超过90%;AMA对于诊断PBC的特异性超过95%。AMA一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滴度≥ 1∶40可视为阳性。由于方法学方面的差异,我国大多数肝病中心所采用的最低稀释度为1∶100。因此,在我国AMA ≥ 1∶100支持PBC诊断,该最低滴度是否会造成假阴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可能,M2型AMA(抗PDC-E2)是另一有效的检测指标。非特异性ANA在至少30%PBC患者血清中呈阳性[5]。
        3.1.1 PBC的诊断 需至少符合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以上。
        3.1.2 PBC的治疗
    3.2 PBC-AIH重叠综合征
    3.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3.4 妊娠期内胆汁淤积(ICP)
    3.5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3.6 各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
    3.7 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

(5)基于FXR探讨利胆退黄法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肝内胆汁淤积的中医研究
        1.1.1 概述
        1.1.2 病名
        1.1.3 肝脏和胆腑的生理病理关系
        1.1.4 病因病机
        1.1.5 病位
        1.1.6 辨证分型
        1.1.7 治则治法及方药
        1.1.8 利胆退黄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2 肝内胆汁淤积的现代医学研究
        1.2.1 肝内胆汁淤积的概念
        1.2.2 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
        1.2.3 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
        1.2.4 临床表现及诊断流程
        1.2.5 治疗
    1.3 FXR调节胆汁酸合成转运机制研究
    1.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展望
第二部分 病证结合的黄疸湿热证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药品
        2.2.4 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2.2.5 干预方法
    2.3 标本的采集
        2.3.1 大鼠血清
        2.3.2 肝组织标本
    2.4 肝组织石蜡包埋
    2.5 HE染色操作步骤
    2.6 统计学分析
    2.7 观测指标
    2.8 结果
        2.8.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2.8.2 三组大鼠血清胆红素的比较(见表2)
        2.8.3 三组大鼠肝酶的比较(见表3)
        2.8.4 三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
    2.9 讨论
        2.9.1 病证结合的含义
        2.9.2 现代医学黄疸模型的制造方法
        2.9.3 中医黄疸湿热证模型的制造方法
        2.9.4 肝内胆汁淤积性模型制造方法及评价
        2.9.5 利胆退黄法对黄疸湿热证大鼠模型的干预反证
        2.9.6 黄疸造模存在的问题
    2.10 结语
第三部分 利胆退黄法基于FXR调节胆汁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2.4 分组与模型制备
        3.2.5 药物制备
        3.2.6 干预方法
    3.3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3.4 检测方法
        3.4.1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在蛋白水平上检测肝脏FXR及NTCP、BSEP表达
        3.4.2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肝脏FXR及NTCP、BSEP表达
    3.5 WESTERN BLOT检测步骤
        3.5.1 实验条件
        3.5.2 总蛋白的提取
        3.5.3 总蛋白的定量
        3.5.4 S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3.5.5 转膜和孵育抗体
        3.5.6 化学发光、显影、定影
        3.5.7 凝胶图像数据分析
    3.6 RT-PCR检测步骤
        3.6.1 基因和引物信息
        3.6.2 肝组织总RNA抽提
        3.6.3 逆转录合成cDNA
        3.6.4 RT-PCR检测FXR,BESP,NTCP与β-actin基因方法的建立
    3.7 实验结果表达及统计方法
    3.8 结果
        3.8.1 各组大鼠肝脏FXR光密度值比较(见表4)
        3.8.2 各组大鼠肝脏BSEP光密度值比较(见表5)
        3.8.3 各组大鼠肝脏NTCP光密度值比较(见表6)
        3.8.4 FXR、BESP、NTCP扩增和溶解曲线
        3.8.5 各组大鼠肝脏FX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见表7)
        3.8.6 各组大鼠肝脏BSE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见表8)
        3.8.7 各组大鼠肝脏NTC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见表9)
    3.9 讨论
        3.9.1 FXR与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3.9.2 利胆退黄法治疗大鼠肝内胆汁淤积作用及机制探讨
    3.10 小结
第四部分 利胆退黄法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2.1 诊断标准
        4.2.2 纳入标准
        4.2.3 排除标准
        4.2.4 退出、脱落病例处理方法
        4.2.5 研究方法
        4.2.6 统计方法
    4.3 结果
        4.3.1 基线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4.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3)
        4.3.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4)
        4.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5)
        4.3.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比较(见表16)
        4.3.6 两组治疗前后肝酶比较(见表17)
        4.3.7 安全性观测
    4.4 讨论
        4.4.1 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特征分析
        4.4.2 岭南湿热证发病因素
        4.4.3 利胆退黄中药的现代研究
        4.4.4 茵栀黄注射液的疗效评价
    4.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7)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论文提纲范文)

1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流程
2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2.1 病因治疗
    2.2 药物治疗
        2.2.1 UDCA
        2.2.2 SAMe
        2.2.3 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2.3 其他治疗
        2.3.1 ERCP和内窥镜下治疗
        2.3.2 肝移植术
        2.3.3 血液净化治疗
    2.4 中医中药及其他治疗
3 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3.1 PBC
        3.1.1 PBC的诊断
        3.1.2 PBC的治疗
    3.2 PBC-AIH重叠综合征
        3.2.1 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3.2.2 PBC-AIH重叠综合征的治疗
    3.3 PSC
        3.3.1 PSC的诊断
        3.3.2 PSC的治疗
    3.4 ICP
        3.4.1 ICP的诊断
        3.4.2 ICP的治疗
        3.4.3妊娠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安全性评价
    3.5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3.5.1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
        3.5.2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3.6各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
        3.6.1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
        3.6.2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3.7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
        3.7.1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诊断
        3.7.2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治疗

(8)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一、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流程
二、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三、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1. PBC的诊断:需至少符合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以上:
        2. PBC的治疗:
    (二) PBC-AIH重叠综合征
        1. 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2. PBC-AIH重叠综合征的治疗:
    (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1. PSC的诊断:
        2. PSC的治疗:
    (四)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ICP)
        1. ICP的诊断:
        2. ICP的治疗:
        3. 妊娠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安全性评价:
    (五)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1.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
        2.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六) 各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
        1. 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
        2. 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七) 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
        1. 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诊断:
        2. 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治疗:

(9)复方茵丹汤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肝内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治疗
        4 基础实验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学对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
        1 胆汁淤积的病因和分类
        2 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
        3 胆汁淤积的组织病理
        4 诊断
        5 治疗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专业名词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初步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结局影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01 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预后因素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评价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的重症淤胆型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赵智强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经验[J]. 陈美玲,赵智强. 四川中医, 2018(01)
  • [2]基于数据挖掘对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 王羿今(Wang Yi Chi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3]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J].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2015 update of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10)
  • [4]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J].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专家委员会.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02)
  • [5]基于FXR探讨利胆退黄法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的机制及临床研究[D]. 吴海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6]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 Chines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estasis Liver Disease;.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01)
  • [7]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3(01)
  • [8]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01)
  • [9]复方茵丹汤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D]. 李晓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分析[D]. 陈敬成. 广州医学院, 2012(08)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HBs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