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引种栽培观察

石榴引种栽培观察

一、石榴引种栽培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妹,周耘峰,詹双侯,王媛媛[1](2021)在《观赏石榴品种在合肥市的引种栽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肥植物园于2019年从山东枣庄冠世榴园基地通过扦插方式引种观赏石榴品种15个。本文记录了不同品种扦插苗的植株长势和生物学习性,总结了不同观赏石榴品种在合肥地区的适应情况,以期为进一步选育新、优、特的石榴品种等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刘威,刘博,蔡卫佳,王昊,陈芬,谭军[2](2020)在《国内软籽石榴栽培品种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榴可鲜食、可观赏,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软籽石榴籽粒柔软可食、汁多、易吞咽,为果中珍品。文章从软籽石榴引种、栽培品种、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软籽石榴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董杰[3](2020)在《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研究》文中指出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园的重要材料,西方古典园林植物在应用过程中留下了诸多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优秀成果,研究西方古典园林植物开发与利用的历史及经验能让我们从中收获启发。本研究以西方古典园林植物的种类与运用情况为对象,通过对墓室壁画、墓室模型、碑文、地板画、容器绘画、浮雕、泥版雕刻、马赛克画、园林遗迹、古籍文字和手稿插图等考古资料的整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查和对西方园林实例的分析,梳理出从西方古代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意大利、17世纪法国和18世纪英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植物应用的演变历程。通过整理归纳研究内容,得出古典西方园林植物运用过程中,植物选择从实用性到观赏性、种植布局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应用形式从单一型到复合型、应用的品种从本土开发到外来引种、植物运用从分散观赏到集中展示的规律,以及园林植物能与自然条件相协调、与人的需求相吻合、与其他要素相呼应、植物文化与精神追求相适应的特点。这也启发我们要合理开发和保护园林植物资源、提高植物资源利用率、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重视科学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等等。总之,希望通过本研究使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西方园林植物资源在选择、培育、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有益的启发。

马泽华[4](2019)在《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番石榴(Psidium guajava)隶属于番石榴属(Psidium),原产于热带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于华南地区、福建、台湾等地,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均有逸生分布。番石榴药食同源,经济价值高。现今,我国多个省份、自治区建有相应的番石榴种质资源圃,种质收集工作长期、持续进行,由于在收集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品种鉴定方法,导致品种混乱,出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等现象,给番石榴育种和产业发展造成很大损失。本研究前期以形态学标记结合SSR标记分析45份番石榴品种(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后期主要着力收集我国多地的番石榴资源圃的131份番石榴种质,利用多种分子标记对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以45份番石榴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19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合15对SSR引物进行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番石榴材料表型性状存在着显着的遗传变异,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以果皮颜色、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果重与叶长、果实纵横径、果腔纵横径、肉厚呈极显着正相关,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TSS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宽、果腔横径呈显着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37%,以果重因子贡献率最高,为23.867%;15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了6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97.01%,平均PIC为0.60,Nei’s基因多样性为0.29,Shannon’s指数为0.44;SSR标记聚类分析相比于形态学标记能将实生品系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来;基于表型和SSR分子标记最终揭示了45份番石榴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可依据果实质量、植株长势、外观色度和耐涝能力等优质性状的不同需求,指导选育。收集国内7个番石榴群体,共131份材料,通过优化建立的SSR反应体系从23对引物中筛选出21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21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2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6.77%,平均PIC为0.6;AMOVA显示81%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的变异占19%,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280.200之间,基因流Nm为1.07;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均将131份番石榴材料分成3类,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290.997,大部分种质未按来源地聚类;Structure软件将131份番石榴材料划分为红、蓝、绿3个群体,明确了每个个体之间的血统成分。通过优化建立的SRAP反应体系从3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了24对多态性引物,在131份番石榴种质中共扩增出了31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30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60%;AMOVA分析表明,92%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变异来自居群间,居群体间遗传距离范围在0.0180.067之间,基因流Nm为2.885;UPGMA聚类将131份番石榴种质划分为3类,与SSR标记一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98之间。通过优化建立的SCoT反应体系从36条单引物中筛选出了17条多态性SCoT引物,在131份番石榴种质中共扩增出了13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25个,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AMOVA分析表明,居群内遗传变异占87%,居群间的变异占13%,遗传距离在0.0170.075之间,基因流Nm为1.645;利用UPGMA法将131份番石榴种质聚为2大类7亚类,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380.994。SSR、SRAP和SCoT标记在131份番石榴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检测效率均较高,均表明供试的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标记间的遗传距离显着不相关,在揭示遗传信息上彼此互相补充;群体聚类结果均显示巴西种质BX与其他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广西资源圃GX、福建资源圃FJ和湛江资源圃ZJ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这3个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单独SSR标记、单独SRAP标记、综合3种标记三类方法的UPGMA聚类分析均将131份番石榴种质划分为相同的3大类群,明确区分近缘种、当地种、同物异名种等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差异。

李娜[5](2018)在《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文中指出本研究是基于文学本位的跨学科研究,在细读唐代诗文总集、别集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史书、政书、类书、方志、佛藏、道藏等文献,通过检索梳理、综合归纳,以文史图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分析在唐代文学中留有大量印记的十一种外来代表植物的书写境况,探究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双向互馈关系,同时以此为窗口审视唐人对待外来植物的态度、接受心理,唐时外来植物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图景,乃至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状况。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绪论部分,叙述选题缘起,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尚需拓展的空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开展的分论点与方向,对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研究的价值等作出阐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以外来植物沿丝路传入的路径,将其分为陆上与海上两类,又另辟佛教外来植物专章,选取胡麻、蒲萄、石榴、苜蓿、芜菁、甘蔗、刺桐、木绵、娑罗、菩提、贝多等作为个案,在细读文本,辨析正名、异名、冠名、错认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十一种外来植物在唐代文学中的呈现境况,并附加因错认、冠名的七叶树、多罗、海石榴等三种外来植物,解析其在唐代文学中出现的位置、并联搭配的物象、使用的情境,分析其在初盛中晚不同时期的文学中的变化特点,全面细致地还原并绘出外来植物进入唐代文学的真实图景。第四章在此前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展开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二者有着密切深入的双向互馈关系,一方面,丝路外来植物文化作为背景影响着创作者的认知,而外来植物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状态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影响着创作者的视野、情感与心灵,激发其创作灵感,成为其创作的源泉,作为其表现对象与素材,丰富其内容、思想与情感,与它物及融入的诗人情感共构出唐诗别样的意境,让唐诗充溢着一种鲜活的异域情韵。另一方面,外来植物在唐代的生长情境与生态景观,其被人们接受的程度、心理,其累积的衣食住行医药文化,均藉由唐代文学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亦对外来植物作以本土化的选择与模塑,赋予其诗意化的美名,如诗如画的中国化气韵,中国化的风韵,从而让其更丰富、灵动,更具美感,具有了包容中外、兼容二美的文化内蕴。当丝路外来植物遭遇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它不仅被再现着,也被表现着,唐代文学创作者会通过亲见后的直观描写再现眼前物,也会将个体的情感、认知注入其中,甚至通过文献载录想象着这种来自异域并未亲见的事物,还会在追忆中为其涂抹上朦胧唯美的色彩,于是当外来植物遭遇唐代文学后,也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而是在唐人眼中、心目中辗转后的样子,从而别具风采,焕发出别样的光华。可以说唐诗与丝路外来植物在特定时空下的相遇,交汇时即绽放出动人的光芒,当唐人遇见丝路外来植物,凝视中激发了创作的火花与灵感,丝路外来植物装点着唐代文学的风景,而唐代文学也充实着丝路外来植物的意蕴,使其不仅是过去的文化载体也是当时的文化承载者,不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被人格化的物,不仅是异域的、外国人的也是唐代本土的、唐人的,不仅是个体的也是卓具代表性的,是与唐代的天空、阳光、风雨,唐代的人与物关联的,增添了更丰富文化内蕴的诗意的精灵。论文能独辟蹊径,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唐代文学中的11种外来植物书写细节作以分析,包括其在唐诗中的位置,搭配、对仗、连接等物象组合与对接,构成的诗境与意蕴等,并以此分析其在唐诗中的具体作用,唐人对其的本土化重塑,乃至文化间的交流与互融的具体方式与呈现情境。阐释唐人选用特定外来植物异名,以外来植物冠名之名入唐代文学等现象,亦进一步分析其中所透露的外来植物在唐代的生长、被唐人接受的态度、心理、中西方文化交流意蕴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关系作出系统、细化分析,令研究时现闪光点与创新点。

王新宇[6](2018)在《‘突尼斯软子’石榴耐寒性比较及石榴PgCBF2基因克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扩大‘突尼斯软子’石榴适栽地区,解决‘突尼斯软子’石榴不耐寒的问题,本研究以该品种一年生扦插苗枝条为试材,通过比较在不同低温(-6℃、-9℃、-12℃)条件下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O2-、过氧化氢、脯氨酸、CAT、SOD、P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且进行恢复生长观察;并通过克隆石榴PgCBF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超量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以期为石榴抗寒研究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石榴抗寒新种质培育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不同低温条件下‘突尼斯软子’石榴枝条耐寒性研究:(1)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温度下电导率、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CAT、POD、SOD、Pro、H2O2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根据各个生理指标反映的情况综合来看,‘突尼斯软子’石榴能够忍耐低温的时间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降低的趋势,其在-6℃下能够忍耐54 h的胁迫时间,-9℃下能忍耐24 h,-12℃下能忍耐12 h。(3)根据枝条冻后恢复率的统计数值可以看出,‘突尼斯软子’石榴在-6℃下54 h仍维持成活率,在-9℃下最多忍耐24 h,在-12℃下超过12 h就不能成活。(4)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最低温度达到-12℃的地区不进行种植或采取抗寒保护栽培措施,防止‘突尼斯软子’石榴的冻害发生,影响经济效益。2. PgCBF2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1)根据拟南芥AtCBF2在NCBIBLAST找到石榴的参考序列信息,成功克隆并命名为PgCBF2。开放阅读框长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不含内含子,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5473.35k Da,理论等电点为5.09,为亲水性蛋白。序列保守区域分析发现含有AP2特征结构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gCBF2所有同源蛋白都属于CBF家族。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细胞核表达。(2)对其枝条韧皮部进行低温处理后通过RT-PCR分析,得出PgCBF2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3)成功构建35S:PgCBF2过表达载体,并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成功得到3株过表达PgCBF2拟南芥植株,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熊竹兰,刘金凤,严嘉琳,蔡丽华,黎艳蕾[7](2017)在《‘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永胜县的引种适应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尼斯软籽’石榴1986年引入中国栽培,永胜县于2004年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引种,开展13年的引种试验、区域性试验与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突尼斯软籽’石榴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早实、早熟,果大(平均单果重525g,最大果重1 550g)、色艳、皮薄(平均厚0.24cm)、粒大(百粒重65g),种子软、汁多,抗逆性强等特点,品质优,丰产。可食部分占61.9%,味甘甜可口,风味极佳。适于在永胜县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总结出该品种的扦插育苗、种植、丰产管理等一整套技术措施。2016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质(认)定委员会良种认定,良种编号云R-ETS-PG-2016。

谢新田[8](2017)在《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引种和栽培管理要点》文中认为从植物学特征及结果特性、果实的经济性状、物候期、丰产性、适应性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在徽州区潜口镇的引种表现,结合实际总结了突尼斯石榴栽培管理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建园、整地、栽植、管理等,为该石榴在当地的推广提供参考。

罗华,刘娜,郝兆祥,侯乐峰[9](2017)在《我国软籽石榴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我国软籽石榴类型界定、品种选育、功能基因、蛋白质组学、胞粉研究、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我国软籽石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赵师成,杨克利,范阳阳[10](2016)在《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信阳市的引种适应性分析》文中指出为更好地在信阳市发展石榴产业,通过连续几年的观察,对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信阳的栽培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比较信阳和引种地郑州的气候差异,观察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信阳市的物候期表现,最后分析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对信阳立地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突尼斯软籽石榴非常适合在信阳市栽培。

二、石榴引种栽培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榴引种栽培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观赏石榴品种在合肥市的引种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观赏石榴在合肥地区的应用现状
2 合肥植物园石榴园品种收集情况和建设过程
3 观赏石榴品种的引种表现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石榴品种引种工作还需要重视
    4.2 优良石榴品种需要进行大力推广
    4.3 石榴品种在国内命名需要统一命名
    4.4 石榴品种应用单一

(2)国内软籽石榴栽培品种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
2 目前我国栽培的软籽石榴品种
    2.1 突尼斯软籽
    2.2 中农红软籽
    2.3 中石榴8号
    2.4 淮北软籽1号
    2.5 淮北软籽2号
    2.6 淮北软籽3号
    2.7 红如意软籽
    2.8 塔山软籽
    2.9 枣选1号
    2.1 0 红玛瑙籽
    2.1 1 红玉石籽
    2.1 2 玛斯丽
    2.1 3 白玉石籽
3 栽培技术
4 组织培养技术
    4.1 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
    4.2 外植体褐化抑制的研究
    4.3 培养基类型的研究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5.1 分子标记
    5.2 功能基因
    5.3 蛋白组学技术
6 展望

(3)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演变历程
        1.4.2 种植布局
        1.4.3 应用形式
        1.4.4 品种变化
        1.4.5 应用实例
        1.4.6 译名整理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阐述
    2.1 西方园林
    2.2 西方古典园林
    2.3 园林植物
        2.3.1 定义
        2.3.2 分类
        2.3.3 属性
    2.4 植物园
        2.4.1 定义
        2.4.2 类型
    2.5 植物研究
        2.5.1 植物学
        2.5.2 园艺学
        2.5.3 植物品种
        2.5.4 植物引种
    2.6 植物应用
        2.6.1 定义
        2.6.2 应用形式
        2.6.3 应用方法
3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的起源阶段
    3.1 古埃及
        3.1.1 生产性园林
        3.1.2 宗教性园林
        3.1.3 观赏性园林
        3.1.4 植物引种
    3.2 古西亚地区
        3.2.1 生产性园林
        3.2.2 宗教性园林
        3.2.3 观赏性园林
        3.2.4 植物引种
    3.3 古希腊
        3.3.1 青铜时代的线索
        3.3.2 生产性园林
        3.3.3 祭祀性园林
        3.3.4 观赏性园林
        3.3.5 植物引种和植物学家
    3.4 古罗马
        3.4.1 祭祀性园林
        3.4.2 生产性园林
        3.4.3 观赏性园林
        3.4.4 植物引种
    3.5 本章小结
4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的兴起阶段
    4.1 中世纪植物的线索
        4.1.1 文字中的植物
        4.1.2 手稿插图中的植物
        4.1.3 画作和挂毯中的植物
    4.2 修道院园林
        4.2.1 园林概况
        4.2.2 应用形式
        4.2.3 应用实例
    4.3 城堡园林
        4.3.1 园林概况
        4.3.2 应用形式
        4.3.3 应用实例
    4.4 早期植物园
    4.5 本章小结
5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的发展阶段
    5.1 意大利园林
        5.1.1 起源与概况
        5.1.2 种植布局
        5.1.3 应用形式
        5.1.4 应用实例
    5.2 植物学和植物园
        5.2.1 概况
        5.2.2 植物学的兴起
        5.2.3 植物园
    5.3 本章小结
6 西方故园林植物运用的繁荣阶段
    6.1 法国规则式园林
        6.1.1 起源与概况
        6.1.2 种植布局
        6.1.3 应用形式
        6.1.4 应用实例
    6.2 英国风景式园林
        6.2.1 起源与概况
        6.2.2 种植布局
        6.2.3 应用形式
        6.2.4 应用实例
    6.3 植物学和植物园
        6.3.1 植物学的进步
        6.3.2 植物引种和新品种培育
        6.3.3 英国皇家植物园
    6.4 本章小结
7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总结
    7.1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的规律
        7.1.1 植物选择从实用性到观赏性的转变
        7.1.2 种植布局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
        7.1.3 应用形式从单一型到复合型的转变
        7.1.4 植物品种从开发本土到外来引种的转变
        7.1.5 植物应用从分散观赏到集中展示的转变
    7.2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的特点
        7.2.1 与自然条件相协调
        7.2.2 与人的需求相吻合
        7.2.3 与园林要素相呼应
        7.2.4 与精神需求相适应
    7.3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的启示
        7.3.1 合理开发利用
        7.3.2 融合文化特色
        7.3.3 重视科学研究
        7.3.4 培养专业人才
    7.4 不足与展望
    7.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番石榴种质资源综述
        1.1.1 番石榴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生产情况
        1.1.2 番石榴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状况
        1.1.3 番石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45份番石榴品种(系)表型性状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性状调查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番石榴表型性状的描述统计
        2.3.2 番石榴种质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2.3.3 45份番石榴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3.4 45份番石榴品种(系)聚类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番石榴种质资源SSR标记多样性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番石榴叶片DNA提取及检测
        3.2.2 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产物检测
        3.2.3 SSR引物筛选
        3.2.4 SSR-PCR反应体系稳定性验证
        3.2.5 番石榴SSR分子标记分析
    3.3 数据处理
        3.3.1 电泳谱带数据统计
        3.3.2 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分析
        3.3.3 SSR多样性指标统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DNA的提取与检测
        3.4.2 番石榴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稳定性检测
        3.4.3 适合番石榴种质SSR分析的引物
        3.4.4 45份番石榴品种(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4.5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多态性分析
        3.4.6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与群体分化分析
        3.4.7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标记群体结构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小结
        3.5.2 讨论
第四章 番石榴种质资源SRAP标记多样性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番石榴叶片DNA提取及检测
        4.2.2 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产物检测
        4.2.3 SRAP引物筛选
        4.2.4 番石榴SRAP分子标记分析
    4.3 数据处理
        4.3.1 电泳谱带数据统计
        4.3.2 SRAP-PCR反应体系优化分析
        4.3.3 SRAP多样性指标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分析
        4.4.2 SRAP引物筛选及多样性分析
        4.4.3 131份番石榴SRAP群体结构分析
        4.4.4 131份番石榴种质SRAP聚类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
        4.5.1 小结
        4.5.2 讨论
第五章 番石榴种质资源SCoT标记多样性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番石榴叶片DNA提取及检测
        5.2.2 SCoT-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产物检测
        5.2.3 SCoT引物筛选
        5.2.4 番石榴SCoT分子标记分析
    5.3 数据处理
        5.3.1 电泳谱带数据统计
        5.3.2 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分析
        5.3.3 SCoT多样性指标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4.1 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
        5.4.2 SCoT引物筛选及多样性分析
        5.4.3 131份番石榴SCoT群体结构分析
        5.4.4 131份番石榴种质SCoT聚类分析
    5.5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SRAP和 SCoT标记比较分析
        5.5.1 三种标记遗传信息量检测效率分析
        5.5.2 三种标记Mantel相关性比较
        5.5.3 三种标记聚类结果比较
    5.6 小结与讨论
        5.6.1 小结
        5.6.2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丝路学相关研究综述
        (二)植物学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概念界定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目标
        1.研究思路
        2.主要内容
        3.研究目标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外来印记与本土融汇:陆上丝路代表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第一节 日常与传奇、修道与隐逸代表物:唐代文学的胡麻书写
        一、唐代文学所涉胡麻修道、饮食渊源
        二、日常与传奇、修道与隐逸生活代表物:唐代文学的胡麻书写…
        (一)碑铭中的修道象征符号:唐文的胡麻单一书写
        (二)服食传奇、语言比类与地方小吃:笔记小说的胡麻多样书写…
        (三)道教或隐逸象征、饮食与生态:唐诗的胡麻多元重塑
        1.绵延江南的胡麻花开
        2.叙及日常的胡麻饭食
        3.作为象征的胡麻符号
        4.寺院繁盛生长的胡麻
        5.和合相思比兴与民俗象征语义
        结论
    第二节 仙化、日常化与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蒲萄书写
        一、唐代文学蒲萄书写众多且极富创造力的原因
        二、传奇与日常、转引与新创、语用延伸与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蒲萄多元书写
        (一)排名榜与仙化故事:唐人笔记的蒲萄多样化叙述
        (二)史事转引、日常生活、类比与意蕴附加:唐文的蒲萄书写……
        1.蒲萄类比、衬托之用
        2.视作祥瑞的蒲萄图景叙述
        3.作为典故的史事转引
        4.蒲萄衣食住行之用
        5.附加的蒲萄象征意蕴
        6.太庙祭祀的珍稀贡品
        7.蒲萄的西域生长图景
        (三)生态与日常、它物类比与意蕴附加:唐诗的蒲萄本土模塑…
        1.蒲萄生态图景铺绘
        2.他物吟咏的映衬、联想与托物言志意蕴附加
        3.融入日用的蒲萄物象
        4.用作喻体的葡萄
        结论
    第三节 外来承袭与本土新创:唐代文学的石榴书写
        一、唐代文学石榴书写的客观生态境况与文化背景
        1.石榴的外来音译名、本土化异名及冠名它物之名
        2.石榴的引入与生长空间蔓延
        3.石榴的文化意蕴
        4.唐代类书石榴事类
        二、承袭与新创:唐代文学的石榴多样书写
        (一)从背景到中心、从日常到幻化、意蕴附加:唐代笔记、小说的石榴多元书写
        1.作为背景点缀的石榴叙写
        2.作为叙事中心的石榴书写
        (二)专咏、点缀或冠名:唐文的石榴本土化书写
        1.承袭与偶创、本体退隐与社会意蕴附加:专咏中的石榴叙写…
        2.人间石榴裙、仙界石榴与测咏石榴逸事:唐文中的石榴点缀…
        3.以石榴冠名的山石榴叙写
        (三)冠名之咏、本体铺绘与日常书写:唐代诗词的石榴多元书写…
        1.以石榴之名:唐诗中的石榴冠名现象及其文化交流意蕴……
        (1)唐诗中的山石榴
        (2)唐诗中的海石榴
        (3)以石榴冠名的原因与文化交流意蕴
        2.生态图景、日常之用、意蕴附加:唐诗的石榴多元书写……
        (1)石楠花与石榴花异文辨析
        (2)唐诗的石榴专咏
        ①榴锦、红榴别称
        ②石榴与它物并构的生态图景
        ③唐诗中的石榴组接
        ④石榴的意蕴附加
        ⑤石榴、石榴红之比及其意蕴
        ⑥石榴裙、石榴酒、石榴羹
        结论
    第四节 生态、日常与文化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苜蓿书写
        一、生态、日常与文化内蕴附加:唐代笔记的苜蓿多重情境书写……
        二、简略点及与深隐内蕴:唐代碑志传主生平中的苜蓿影迹
        三、苜蓿天马组合与苜蓿饭的象征意蕴:唐诗的苜蓿多元书写
        1.苜蓿与天马、榴花共构的生态图景及文化意蕴
        2.多愁的或艰辛的苜蓿:融入叠加文化的苜蓿意象
        结论
    第五节 外来退隐与本土凸显:唐代文学的芜菁书写
        一、唐代文学芜菁书写的叠加意蕴背景溯源
        1.芜菁的传入与蔓延
        2.芜菁的本土化异名
        3.葑菲之采比喻与本土文化意蕴附加
        二、典故承袭、饮食之用与语用延伸:唐代文学的芜菁书写
        (一)语用延伸、意蕴附加与饮食之用:唐代笔记的芜菁叙写
        (二)葑菲之采的承袭:唐文的芜菁单一书写
        (三)外来印记的退隐与本土意蕴的凸显:唐诗的芜菁书写
        1.承袭《诗经》的葑菲之采比喻
        2.芜菁花开、戴芜菁民风与迎春花之比
        3.种芜菁典故及固化象征意蕴
        4.芜菁之喻的语用延伸
        5.种芜菁之典的饮食之用
        6.葑的茭白与葑田之指
        结论
第二章 美的发现、诗意重塑与本土意蕴附加:海上丝路代表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第一节 诗意重塑、日常之用与意蕴附加:唐诗的木绵书写
        一、瘴花之称、南地风物代表与生态图景铺绘
        1.遥想中的南地代表风物与生态情境描绘
        2.亲见的惊艳与木绵生态情境铺绘
        二、木绵絮填充的保暖品与木绵花刺绣
        1.昆仑儿的木绵裘
        2.融入中土生活的木绵印记
        (1)日常生活的木绵褥
        (2)刺绣中的木绵元素
        (3)生活中的木绵衣
        结论
    第二节 发现的惊艳与风物代表:唐代文学的刺桐书写
        一、形色细描与各地形态辨析:唐代笔记的刺桐书写
        二、诗意极写、灵境虚设与代表风物意蕴附加:唐诗的刺桐书写…
        1.刺桐形色、生态的诗意呈现
        (1)专咏的刺桐生态情境实况极写与灵境想象
        (2)点及诗作的岭南生态情境一隅与南国风物代表
        2.亲见或遥想的惊艳:南国路与南国的风物代表
        结论
    第三节 意蕴附加、日常之用与语用延伸:唐代文学的甘蔗书写
        一、唐代文学甘蔗书写的叠加文化意蕴溯源
        二、生态与日常、意蕴附加与语用延伸:唐代文学的甘蔗书写
        (一)珍馐佳果与甘蔗汁功用:唐代笔记的甘蔗点及
        (二)化之自我的社会意蕴与佛教意蕴附加:唐文的甘蔗书写
        (三)生态与日常、意蕴附加与语用延伸:唐诗的甘蔗多元书写……
        1.南方风物标志与生态图景呈现
        2.甘甜美味、消食解酒的蔗浆饮、蔗浆饭
        3.南方的蔗糖交易
        4.典故的引入与习练射箭技艺的标的物
        5.语用的延伸:以甘蔗为比
        结论
第三章 外来宗教印记与本土意蕴附加:佛教代表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第一节 佛教意蕴印记与本土象征意蕴:唐代文学的菩提树书写
        一、唐代文学菩提树书写的叠加文化背景
        1.从毕钵罗树到道树、不起树:菩提树的诸多异名及意蕴……
        (1)音译的菩提树异名与意译的树王、不起树
        (2)菩提树的道树之称
        2.被误认的贝多树(思惟树)、娑罗树
        二、外来佛教印记与象征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菩提树书写
        (一)佛典与史书的拼接、剪贴:唐代笔记的菩提树书写
        (二)外来佛教故事转引与夸说类比、代指象征新创:唐文的菩提树书写
        1.唐文中的菩提树
        2.唐文中的道树
        (三)唐诗中的菩提树(附非其果实的菩提子)
        1.唐诗中的觉树
        2.唐诗中的菩提树
        3.唐诗中的菩提
        4.唐诗中的道树
        5.唐诗中的菩提子
        结论
    第二节 佛教文化印记、本土之名选择与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娑罗树书写
        一、唐代文学娑罗树书写的叠加佛教文化意蕴背景
        (一)与唐代文学相关的娑罗树别称释义与误称辨析
        1.高远林、坚林之称
        2.娑罗双树(双林)之名
        3.鹤林(鹤树)之称
        4.娑罗的七叶树之误
        (1)七叶树与娑罗之误源流考
        (2)唐诗中的七叶树
        (二)历代叠加的“娑罗树”佛教文化意蕴
        1.“娑罗树”的佛教象征意蕴
        2.“娑罗树”下的佛教事迹与演绎传奇
        3.祥瑞演绎中的娑罗幻象与生态图景
        4.娑罗树的佛教法事之用
        5.娑罗树的佛教奥义类比
        二、外来意蕴承袭、异名选择与象征意蕴:唐代文学的娑罗书写…
        (一)转引与拼接:唐人笔记的娑罗生态图景叙写
        (二)从“娑罗”到“双树”“双林”“鹤树”“鹤林”:唐诗的“娑罗”异名选择与书写
        1.唐诗中的娑罗
        2.唐诗中的“双树”“双林”
        3.唐诗中的“宝树”
        4.唐诗中的鹤树与鹤林
        (三)双树、鹤林之名选择与佛教意蕴附加:唐文的娑罗树书写…
        1.生态情境描绘与本土儒家内蕴汇入:唐文中的娑罗
        2.佛事追忆、佛教代指与象征意蕴:唐文中的双树
        3.佛事追忆、佛教代指与象征意蕴:唐文中的双林
        4.佛事追忆、鹤林寺之名与代指象征:唐文中的鹤林
        5.唐文中的鹤树及其对仗物象
        6.唐文中的坚林(坚固林)及其对仗物象
        (四)唐代诗文选择鹤树、双树、坚林之名的原因
        结论
    第三节 三花、贝叶的选择与象征意蕴:唐代文学的贝多树书写
        一、历代累积的贝多文化意蕴与生态书写
        (一)贝多的迁移与域外生长记录
        (二)贝多的本土生态图景书写
        (三)贝多异名辨析
        1.贝多即贝叶棕之辨
        2.贝多的三花之称
        3.贝多的菩提之误与“六年树”“佛树”之称
        4.贝多的多罗树、贝多罗之误与多罗即贝叶棕
        二、生态情境与贝叶经的象征符号意蕴:唐代文学的贝多书写……
        (一)形色书写与语用延伸:唐代笔记的贝多书写
        1.贝多本体的详说与三种树木总称之说
        2.从它比到以贝多为比
        (二)佛境营造、佛境代指与三花题咏:唐诗的贝多书写
        1.贝多、三花的异名选择与意蕴附加:唐诗的贝多书写
        (1)专题吟咏的贝多树生态图景书写
        (2)佛教生活典型物象与佛境塑造象征符号
        (3)贝叶+经(书、纸)或翻(写)+贝叶结构中的贝多经符号意蕴
        ①贝多经与它物对仗、联结共构的禅境
        ②僧人形象塑造的典型情境:翻写贝叶经
        ③翻看贝叶的佛门皈依与佛经代指
        ④教鹦鹉贝叶的相思传递与寂寥心境
        (4)语用的延伸:贝多之比与代称、象征
        2.唐诗的三花题咏
        3.唐诗的多罗书写
        (三)三花、贝叶、贝多、贝树之名与佛典代称:唐文的贝多书写…
        1.唐文中的贝叶
        (1)贝叶与外来佛教事物之对
        (2)贝叶与中国本土物象之对
        (3)贝叶之文与碑石刻文之比
        2.唐文中的三花
        3.唐文中的贝多
        4.唐文中的贝树
        结论
第四章 外来与本土的交融: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双向互馈
    第一节 农业文明时代的外来植物与文学溯源
    第二节 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双向互馈
        一、外来元素的新奇烛照:丝路外来植物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一)作者视野的扩大与异域元素、内容的融入
        (二)异域元素的汇入与新意境的生成
        (三)新语汇与喻它或它喻等新喻体的融入
        (四)从亲见、遥想到追忆感怀:帝国繁华或零落的情感寄托……
        二、本土选择与再造:唐代文学对丝路外来植物的模塑
        (一)唐代文学对丝路外来植物的本土化选择与再造
        1.本土化异名的选择
        2.本土化诗意美名的再造
        3.如诗如画的气韵贯注
        4.与物合一后人格化情韵的模塑
        (二)唐代文学对丝路外来植物的象征意蕴赋予
        1.帝国、都市繁华的象征物
        2.地方风物代表的象征意蕴
        3.宗教文化的代表符号意蕴
        4.儒家伦理的象征意蕴附加
        (三)唐代文学对外来植物的仙化、传奇化重塑
        三、庄周梦蝶的迷惑:唐代文学与外来植物的交互影响
        1.外来植物融入中国本土的生态全景勾勒或铺绘
        2.衣食、医药文化的反映与丰富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突尼斯软子’石榴耐寒性比较及石榴PgCBF2基因克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植物抗寒栽培机理研究进展
        2.1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2.2 膜脂过氧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2.3 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
        2.4 水分与抗寒性的关系
        2.5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2.6 激素与抗寒性的关系
        2.6.1 脱落酸
        2.6.2 赤霉素
        2.6.3 水杨酸(SA)和茉莉酸
    3 抗寒基因研究进展
        3.1 ICE
        3.2 CBF
        3.3 其他基因
    4 石榴耐寒性育种、栽培研究进展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突尼斯软子’石榴耐寒性比较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剂与仪器
        2.3.1 试剂
        2.3.2 仪器
        2.4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4.1 相对电导率
        2.4.2 MDA
        2.4.3 可溶性糖
        2.4.4 可溶性蛋白
        2.4.5 超氧阴离子
        2.4.6 过氧化氢
        2.4.7 脯氨酸
        2.4.8 CAT
        2.4.9 POD
        2.4.10 SOD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下的表型
        3.2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2.2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MDA的影响
        3.2.3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可溶性糖的影响
        3.2.4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5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O2-的影响
        3.2.6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H2O2的影响
        3.2.7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Pro的影响
        3.2.8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CAT的影响
        3.2.9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POD的影响
        3.2.10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SOD的影响
        3.3 不同低温下不同持续时间对‘突尼斯软子’石榴一年生枝条的恢复率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电导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4.2.2 MDA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2.3 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4.2.4 脯氨酸与抗寒性的关系
        4.2.5 保护酶与抗寒性的关系
第三章 石榴PgCBF2基因克隆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
        2.3 方法
        2.3.1 PgCBF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3.1.1 PgCBF2基因的克隆测序验证
        2.3.1.2 PgCBF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PgCBF2基因的表达分析
        2.3.2.1 石榴不同低温持续时间RNA的提取
        2.3.2.2 石榴不同时间RNA的反转录
        2.3.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
        2.3.2.4 荧光定量PCR反应
        2.3.3 35S::Pg CBF2 过量表达载体构建
        2.3.3.1 PgCBF2基因的扩增
        2.3.3.2 转化
        2.3.3.3 挑单克隆菌检
        2.3.4 35S::Pg CBF2 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
        2.3.4.1 重组质粒35S:Pg CBF2 转化农杆菌
        2.3.4.2 利用农杆菌转染的方法转化拟南芥
        2.3.6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
        2.3.6.1 低温处理
        2.3.6.2 相对电导率
        2.3.6.3 丙二醛
        2.3.6.4 CAT
        2.3.6.5 POD
        2.3.6.6 SOD
    3 结果与分析
        3.1 PgCBF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3.1.1 PgCBF2基因的克隆测序验证
        3.1.2 PgCBF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2.1 石榴PgCBF2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分析
        3.1.2.2 PgCBF2基因与其他物种同源性比对分析
        3.1.2.3 石榴PgCBF2蛋白进化树分析
        3.1.2.4 PgCBF2蛋白理化性质的预测
        3.2 PgCBF2基因的表达分析
        3.3 35S:PgCBF2 过量表达载体构建
        3.5 PgCBF2转基因植株的鉴定及表型观察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7)‘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永胜县的引种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引种驯化试验
        2.2.1 适应性试验
        2.2.2 区域性试验
        2.2.3 生产性试验
    2.3 生物学习性与果实经济性状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适应性试验结果
    3.2 区域区试验结果
        3.2.1 永胜县期纳镇期纳村委会街南试验点
        3.2.2 永胜县期纳镇习郎村委会白土坡村试验点
        3.2.3 永胜县程海镇海腰村委会半海子村试验点
    3.3 生产性试验结果
    3.4 生物生态学特性
        3.4.1 果实经济性状
        3.4.2 植物学特性
        3.4.3 物候期
4 结论与讨论
5 栽培技术
    5.1 苗木繁殖技术
    5.2 园址选择及其幼树定植
    5.3 施肥灌水技术

(8)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引种和栽培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引种表现
    1.1 植物学特征及结果特性
    1.2 果实的经济性状
    1.3 物候期
    1.4 丰产性
    1.5 适应性
    1.6 市场前景分析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选择建园地点
    2.2 整地、栽植
    2.3 栽植后管理
        2.3.1 土壤管理
        2.3.2 修剪
        2.3.3 追肥
        2.3.4 灌水
        2.3.5 花果管理
        2.3.6 综合防治病虫害

(9)我国软籽石榴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1.1 硬度研究
    1.2 品种选育
    1.3 功能基因
    1.4 蛋白质组学
    1.5 胞粉研究
    1.6 栽培研究
        1.6.1 引种试栽
        1.6.2 苗木繁育
        1.6.3 建园技术
        1.6.4 抗寒栽培
        1.6.5 改善坐果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亲缘关系不清
    2.2 软籽与半软籽混淆
    2.3 良种选育极不规范
    2.4 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2.5 引种试验亟待加强
    2.6 品种选育期待突破
    2.7 栽培技术亟需创新
3 建议
    3.1 强化基础理论研究
    3.2 强化引种试验示范
    3.3 强化栽培技术集成

(10)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信阳市的引种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突尼斯软籽石榴引种地与平桥区气候条件差异性分析
    2.2 与郑州物候期差异
    2.3 引种适应性分析
        2.3.1 对低温的适应性。
        2.3.2 对降雨量的适应性。
        2.3.3 对土壤的适应性。
    2.4 丰产性测定
3 结论

四、石榴引种栽培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观赏石榴品种在合肥市的引种栽培研究[J]. 张继妹,周耘峰,詹双侯,王媛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5)
  • [2]国内软籽石榴栽培品种及研究进展[J]. 刘威,刘博,蔡卫佳,王昊,陈芬,谭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20(04)
  • [3]西方古典园林植物运用研究[D]. 董杰.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4]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D]. 马泽华. 广州大学, 2019(01)
  • [5]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D]. 李娜. 西北大学, 2018(01)
  • [6]‘突尼斯软子’石榴耐寒性比较及石榴PgCBF2基因克隆分析[D]. 王新宇.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7]‘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永胜县的引种适应性分析[J]. 熊竹兰,刘金凤,严嘉琳,蔡丽华,黎艳蕾. 西部林业科学, 2017(04)
  • [8]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引种和栽培管理要点[J]. 谢新田.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1)
  • [9]我国软籽石榴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罗华,刘娜,郝兆祥,侯乐峰. 中国果树, 2017(01)
  • [10]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信阳市的引种适应性分析[J]. 赵师成,杨克利,范阳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2)

标签:;  ;  ;  

石榴引种栽培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