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插层化合物和膨胀石墨

石墨插层化合物和膨胀石墨

一、石墨层间化合物和膨胀石墨(论文文献综述)

侯波[1](2020)在《石墨插层膨胀剥离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材料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鳞片石墨作为一种典型的层状结构非金属矿,具有非常优异的导电、导热以及耐高温等特点,在导电、防腐、阻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石墨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需求,本论文系统地开展了石墨-膨胀石墨-石墨烯-石墨烯导电涂料的深加工研究,为石墨的深加工及高端石墨材料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采用过氧乙酸为氧化剂,浓硫酸为插层剂进行了石墨氧化插层研究,结果表明,在浓硫酸与鳞片石墨体积质量比16:1,过氧乙酸与石墨体积质量比为3:1,反应时间为2h的条件下获得的可膨胀石墨膨胀容积可达200 mL/g,其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国标GB10698-89中KP300-Ⅲ型优等品指标。导电性能研究表明,其电导率与石墨膨胀容积呈负相关关系。石墨膨胀容积越大,其有序性越低,存在的孔隙越多,接触电阻越大,石墨电导率越低。以K2S2O8-H2SO4为膨胀反应环境,进行了室温一步法膨胀石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墨与浓硫酸固液比为9%,过硫酸钾与鳞片石墨质量比为7:1,静置反应90 min的条件下,可直接制备出膨胀容积为150 mL/g的膨胀石墨。低温加热快速膨胀法制备膨胀石墨的研究表明,在鳞片石墨与浓硫酸固液比为5%,过硫酸钾与鳞片石墨质量比为7:1的条件下,水浴加热5 min后,石墨的膨胀容积可达150 mL/g。所制备的膨胀石墨其技术指标满足国标GB10698-89中KP300-Ⅲ型指标要求。在K2S2O8-H2SO4反应环境中制备膨胀石墨,工艺更简易,制备过程中无高温过程更节能,过硫酸钾对石墨氧化程度极低,不会产生石墨的过氧化现象。以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原料,开展了化学一步法剥离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膨胀石墨与浓硫酸质量体积比为0.5:40,膨胀石墨与过硫酸钾质量比为0.5:8,反应时间为5 h的优化条件下石墨烯产率可达74%。获得的石墨烯中寡层石墨烯约占90%,片径小于12μm的石墨烯约占88%;片径在大于12μm的石墨烯约占12%;电导率1.85×104 S/m,灰分为1.01%。该方法对石墨烯造成的氧化程度极低,可有效保留石墨完善的晶体结构。采用超声法直接剥离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表明,石墨膨胀次数为4次,超声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获得的石墨烯产率为80%,片径主要分布在210μm之间,其中寡层石墨烯数量约占80%。样品灰分为4.94%,其电导率为3.52×104 S/m。石墨经过膨胀后更易于剥离,并且增加石墨膨胀次数可有效提高石墨的易剥离程度。以获得的石墨烯为原料,开展了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电阻率随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石墨烯添加量达14 wt%后,涂层电阻率变化较小;石墨烯分散液浓度为0.06 mg/mL,涂布器刮涂厚度为200μm的条件下,获得的涂层电阻率为43.8Ω·cm。导电涂料的导电行为符合逾渗理论,存在接触导电和隧道导电。

王涛[2](2019)在《环氧树脂包覆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相变过程中,材料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并且温度几乎保持稳定,利用这一特点能实现能量的储存或释放,解决能量供需存在空间或时间上不匹配的问题还可调节外界温度,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有机相变材料性质稳定,储能密度大,无毒无腐蚀,是目前常被研究的一类储能控温材料,但是普遍存在导热性能差、易泄漏的缺点。由于膨胀石墨价格低、导热系数高、与有机材料相容性好,因此常被用于改善有机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但是目前制备膨胀石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浓硫酸和浓硝酸对天然鳞片石墨氧化插层,再对所得的可膨石墨进行高温处理,这样得到的膨胀石墨含有过量的硫元素,在使用过程中会腐蚀与之接触的容器。对于相变材料的包覆常用微胶囊法,但是该方法工艺复杂,多次热循环会发生胶囊破裂的现象,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密封性和耐热性,然而使用环氧树脂来实现对相变材料包覆的文献报道很少。本文从导热强化填料——膨胀石墨的无硫制备工艺出发,将其与正二十烷复合,然后引入环氧树脂包覆相变复合材料,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限制有机相变材料应用的两大问题,使材料热物理性能满足实际运用的要求。本文先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使用非硫氧化剂三氯化铁和三氧化铬氧化天然鳞片石墨,同时以硝基甲烷对石墨片层进行插层。和传统的化学氧化法相比,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高温处理后的产物膨胀体积大。对各阶段的石墨产物进行了物相、成分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反应体系的氧化插层效果良好,并且形貌分析的结果还显示膨胀石墨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因此能被用作导热增强填料吸附相变材料。通过真空吸附法制备了膨胀石墨含量从3%到12%的相变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分析发现,膨胀石墨表面和片层之间的多级孔隙对相变主体——正二十烷有良好吸附作用。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焓接近理论计算值,相变温度相较于正二十烷仅差1℃,说明二者之间仅仅是物理结合。当膨胀石墨含量从3%增加到9%时,膨胀石墨能在基体材料中逐渐形成相互接触的长程导热网络,与正二十烷相比,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有显着的提高;进一步将膨胀石墨含量提高到12%,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仍继续增长,达到4.52W/(m·K),是正二十烷的20.8倍,但是导热系数增长放缓。引入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计算模型:Nielsen模型和界面热阻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分析结论。研究表明,膨胀石墨对正二十烷的吸附作用不足以抑制其在相变过程中的循环泄漏问题,50次热循环以后相变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超过21%。使用环氧树脂对其进行包覆,结果显示:当环氧树脂与正二十烷的质量比为1∶1时,可将循环质量损失率降低到2%以下,满足实际使用时对其泄漏量的要求。环氧树脂包覆后的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焓略有下降,相变温度与环氧树脂加入之前对比仅相差0.1℃,说明环氧树脂的使用对正二十烷热物性的稳定性几乎无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测试的结果可知:环氧树脂之所以能起到包覆作用是因为其三维网络结构能够将小分子的正二十烷封闭其中。

竺昌海[3](2019)在《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墨烯(graphene)具有二维网状结构,它的单层碳原子以蜂窝形状的碳网结构存在。理论上,石墨烯单层厚度为0.335 nm。石墨烯优越的性能使其在众多领域具备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石墨烯低成本、高质量的制备以及探究石墨烯的基础应用,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以金属氯化物作为插层剂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插层,成功制备得到了一阶的石墨层间化合物(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GICs)和二阶的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经过高温剥离、超声分散得到了寡层石墨烯薄片,同时通过拉曼分析得知,石墨烯具有较高的质量;分析表明,一阶GICs剥离效果更好。(2)可膨胀石墨经过高温处理制备得到了蠕虫状的膨胀石墨,对石墨片层进行了一次剥离;对膨胀石墨进行砂磨处理得到了石墨薄片,同时,石墨片层的大小也随着砂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为了对石墨片层进一步剥离,选择砂磨15分钟的样品进行后续实验。15分钟砂磨后,石墨薄片的片层尺寸主要分布在10微米左右;以无水氯化铁作为插层剂对石墨薄片进行插层,成功制备得到了一阶GICs和二阶GICs;GICs经过高温剥离、超声分散得到了寡层石墨烯薄片,并且石墨烯具有较高的质量;分析表明,一阶GICs剥离效果更好。与直接剥离GICs相比,二次剥离大大提高了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利用双氧水反应剥离GICs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超声剥离GICs效果不佳,石墨片层未被充分剥离,但是对剥离石墨片层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与理论意义。(3)本文以银粉和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制备了一系列导电胶,研究了填料对导电胶电阻率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导电胶的电阻率随着银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出现减小的趋势,当银粉质量分数为80%时,导电胶电阻率最低,约为6.12×10-4Ω·cm,导电胶的热导率随着银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银粉质量分数为75%时,导电胶热导率达到最高,约为1.854 W/m·K。当银粉质量分数为80%时,导电胶的电阻率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石墨烯含量为0.02%时,导电胶电阻率达到最低,约为3.35×10-4Ω·cm,相较于未掺入石墨烯的导电胶降低达45%;导电胶的热导率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出现增加的趋势,在石墨烯含量0.04%时,导电胶热导率达到最高,约为1.744 W/m·K,相较于未掺入石墨烯的导电胶升高达127%。添加石墨一阶GICs剥离制备得到石墨烯、石墨二阶GICs剥离制备得到石墨烯和石墨薄片一阶GICs剥离制备得到石墨烯的导电胶电阻率分别为3.35×10-4Ω·cm、3.93×10-4Ω·cm和6.24×10-4Ω·cm,热导率分别为1.432 W/m·K、0.937 W/m·K和0.855 W/m·K。

李实[4](2019)在《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膨胀石墨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漂浮性能好、在空中滞留时间长,是一种新型毫米波无源干扰材料。为了提高膨胀石墨的毫米波干扰能力,本文依据毫米波衰减理论,以硝酸铁、硝酸银等为原料,分别研制了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和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并进行毫米波衰减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与纯膨胀石墨相比,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毫米波衰减性能均有所提升。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硝酸与高锰酸钾为复合氧化剂、冰乙酸与高氯酸为复合插层剂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研究了氧化剂用量、膨化温度等对石墨层间化合物膨胀容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冰乙酸、高氯酸为复合插层剂,5 g鳞片石墨加入4.7 g硝酸与高锰酸钾复合氧化剂时,石墨层间化合物在700℃下膨化的膨胀容积达到401 mL/g。(2)按照烟火药设计原理,采用硝酸铁为氧化剂,柠檬酸为可燃剂,通过溶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铁。通过分析得到其粒径范围约为40 nm70nm。(3)将石墨层间化合物加入硝酸铁、柠檬酸前驱体溶胶,在高温条件下,制备了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当膨化温度为700℃时,复合材料的膨胀容积达到379 mL/g。(4)以银掺杂聚吡咯制备方法为基础,反应过程中加入石墨层间化合物,制备了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具有以石墨为核、银掺杂聚吡咯为壳的核壳型结构。当吡咯单体浓度为0.2 mol/L,摩尔比为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pH为1.9时,其电导率为18.037 S/cm。(5)通过3 mm、8 mm波衰减性能测试得到,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3 mm波衰减可达8.35 dB,8 mm波衰减可达13.14 dB;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3 mm波衰减可达6.62 dB,8 mm波衰减可达7.58 dB。以上研究表明,通过溶胶燃烧合成法可以制得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通过吡咯原位聚合可以制得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它们对毫米波具有良好的衰减效果。

刘斌[5](2017)在《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过程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膨胀石墨作为石墨深加工的重要产品之一,因其独特的空隙结构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环保、密封、导电导热、生物、军事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方法采用H2SO4体系制备的可膨胀石墨膨化温度较高,一般在600℃才有较高的膨胀容积,在9001000℃才能完全膨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低温阻燃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因此制备在较低温度下就具有较高膨胀容积的可膨胀石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兴和固定碳含量98.86%的50目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高氯酸为插层剂,硝酸铵为辅助插层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可膨胀石墨。探究了石墨与氧化剂和插层剂的配比、搅拌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反应温度等制备因素对可膨胀石墨膨胀容积的影响;考察了水洗温度、水洗程度、烘干温度、烘干时间、膨胀温度等辅助工艺对膨胀容积的影响。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石墨∶高锰酸钾∶高氯酸∶硝酸铵(质量比)为1∶0.45∶8∶0.12,搅拌方式为连续搅拌,搅拌强度为200 r/min,搅拌时间为15 min,水洗温度为020℃,水洗后表面pH值为6.17,烘干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4 h。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可膨胀石墨样品起始膨胀温度为150℃,400℃时膨胀容积可达430mL/g,900℃时为480 mL/g。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TG-DSC综合热分析对鳞片石墨、可膨胀石墨和膨胀石墨的结构、官能团及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鳞片石墨制备可膨胀石墨过程中,石墨层间结构、官能团和表面形貌都发生了改变。经氧化插层后,石墨层边缘和层间接枝了一些含氧基团,高氯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插入层间,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下降,无序度增加,石墨微晶单元叠层减少,层内结构变化较小;热膨胀后,低温气化的酸根离子分解成气体逸出,撑开石墨片层形成丰富的孔隙结构,形成“蠕虫”状的膨胀石墨,结晶度进一步降低,膨胀主要发生在石墨微晶之间,膨胀石墨内的纳米石墨微片仍由石墨微晶构成。

罗立群,安峰文,田金星[6](2016)在《石墨插层技术的筛选和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我国近年来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开发利用现状,概述了可膨胀石墨在环保、密封、电池、防火阻燃、电子散热、生物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总结了制备可膨胀石墨的方法和常用的氧化剂和插层剂,介绍了可膨胀石墨制备中氧化插层剂的筛选应用现状与不足;展望了膨胀石墨未来的研发趋势,指出未来插层与膨胀过程的有机结合将大有可为。

冯晓彤[7](2016)在《电化学法制备可膨胀石墨的研究》文中指出可膨胀石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密封、阻燃、吸附、导电等领域。传统的化学氧化法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且一般采用浓硫酸为反应介质,产物的含硫量过高,极大的限制了产品的应用领域。本文设计了制备可膨胀石墨的电化学反应装置,并对该装置的作用原理、总体结构和设计思想以及主要参数设定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以细鳞片石墨为原料,分别以高氯酸、冰醋酸为主要组分配置电解液制备无硫可膨胀石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电解液组成、电解液组分配比、电流密度、电解温度、电解液浓度、电解时间对可膨胀石墨膨胀容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氯酸与冰醋酸的体积比为4:1混合做电解液,电流密度为60 m A/cm2,电解温度为10℃,电解液浓度为70%,电解时间为100 min时,制得可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为215 m L/g。对膨胀容积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是电解液浓度、电解时间、电解温度、电流密度。通过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XRD分析、SEM分析和EDS分析表明:电化学法制得可膨胀石墨插层效果明显,制得膨胀石墨具有明显的蠕虫状蓬松结构。在同原料和同工艺条件下,研究石墨粒度和循环电解液对制备可膨胀石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石墨粒度减小,可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逐渐降低。当电解液全部使用新电解液时,制得可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达到150 m L/g,当电解液全部使用回收复用电解液时,制得可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达到70 m L/g,故反应后的剩余电解液具有很高的可回收价值。

周丹凤[8](2012)在《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可膨胀石墨膨化温度较高,一般在900-1000°C时才能膨胀完全,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在低温阻燃、环境保护、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因此制备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膨胀且具有较高膨胀容积的可膨胀石墨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化学氧化方法,采用含碳量为85%的+80目鳞片石墨,经传统的湿法提纯使其含碳量达到99%,再利用高氯酸作为插层剂,高锰酸钾、氯酸钠等作为氧化剂,对鳞片石墨进行氧化插层,可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膨胀。探讨了石墨与插层剂、氧化剂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烘干温度以及膨化温度等因素对其膨胀容积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1.采用盐酸加硫酸的方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湿法提纯,当配比:石墨(g):硫酸(mL):盐酸(mL):双氧水(mL)=1:3:2.4:3,可将含碳量85%的+80目鳞片石墨提纯至含碳量达99%。2.以经提纯后的含碳量为99%的鳞片石墨为原料,利用高氯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直接插层的方法,当工艺条件为石墨(g):高氯酸(mL):高锰酸钾(g)=1:5:0.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80min,烘干温度为50℃时,所得石墨产品的起始膨胀温度为110°C,在300℃时膨胀容积可达230ml/g,在400°℃膨胀容积可达380ml/g。添加40%的该可膨胀石墨可以使EVA的氧指数由20%提到到27.4%。3.原料、插层剂以及其它条件同上,当氧化剂为高锰酸钾和氯酸钠,其工艺条件为:鳞片石墨(g):高氯酸(mL):氯酸钠(g):高锰酸钾(g)=1:4:0.2:0.08时,所得石墨产品的起始膨胀温度为110℃,在300℃时膨胀容积为360mVg,400℃时膨胀容积为590ml/g。添加40%的该可膨胀石墨产品可以使EVA的氧指数提到到29.1%。4.通过SEM表征手段对所制得的石墨产品进行表征分析可知:天然鳞片石墨经过氧化插层后其层间距有所增大,且部分边缘卷曲,说明原有的石墨片状结构边缘形态已经发生变化。膨胀后的石墨呈现出蠕虫状,其层间距已扩大了几百倍,某些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于天然鳞片石墨。该产品具有低温膨胀特性,且制作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可应用于防火涂料、消防、低温阻燃等领域。

余黎[9](2012)在《膨胀石墨表面修饰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储能器件向着高性能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采用的陶瓷材料由于密度大、脆性大、难于加工成型、烧结温度高、击穿场强小等缺点难以满足储能器件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导电颗粒改性聚合物制备高能量密度电介质材料成为目前研究较多的高能量密度材料之一。膨胀石墨作为一种新型的软质矿物材料,既具有天然石墨的高导电性、耐高温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等优异性能。又因其特殊的膨胀成型工艺和独特的微观组织结构,具备轻质、较大长径比、价格便宜、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可作为理想的导电填料。本文首先采用SEM、XRD、Raman、FTIR和XPS较系统地分析了膨胀石墨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分别采用原位聚合法、溶液共混与模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膨胀石墨含量、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状态对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长径比高达149~296,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和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都具有较小的渗流阈值fc=3.1±0.lvol%和fc=6.0±0.1vol%。当膨胀石墨含量接近渗流阈值时,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和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分别为1.8×104和113,介电常数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膨胀石墨片层在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中表现出一定的取向性,易于形成更多的“微型电容器”。为了比较膨胀石墨的复合介电效应,又采用溶液共混与模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与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对比,发现由于聚苯胺的长径比仅为1左右,其渗流阈值高达fc=19.7vol%,当聚苯胺含量接近渗流阈值时介电常数为44,介电损耗为0.16。实验中发现,膨胀石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渗流阈值,当接近阈值时,介电常数可显着提高,但介电损耗也会明显增大。为了防止膨胀石墨片层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的形成,有效控制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研究中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膨胀石墨(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然后与聚偏氟乙烯复合制备膨胀石墨@聚苯胺/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通过调节聚苯胺包覆层的绝缘性发现,膨胀石墨片层表面的聚苯胺绝缘层可有效地阻碍膨胀石墨片层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纳米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的形成。研究还发现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在提高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聚合物较低介电损耗的特性。当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含量为3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17,介电损耗仅为0.06。另一方面,由于聚苯胺的分解温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一些加工和成型温度较高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因而选用耐高温、介电性能优异和易于制备的二氧化钛改性膨胀石墨,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膨胀石墨复合颗粒。膨胀石墨表面含氧基团较少,二氧化钛与其结合较弱,主要以微米级二氧化钛球形颗粒和不规则片层孤立地存在于复合颗粒中。研究中首先在表面含有较多含氧基团的氧化石墨表面可控生长二氧化钛,再通过水合肼还原处理制备二氧化钛/石墨复合颗粒,然后与聚偏氟乙烯复合。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同样可以起到防止纳米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形成和保持复合材料较低介电损耗的作用。当二氧化钛/石墨复合颗粒含量为4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17,介电损耗仅为0.09。

赵彦亮[10](2010)在《稀土钆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含有稀土元素的粒子插入到石墨层间,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由于其具备一些特殊的电、磁等性能,因此可以应用于电池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磁性材料等诸多领域。这不仅节约了稀土资源,而且为提升石墨价值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以天然鳞片石墨、氧化钆为原料,制备了稀土钆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和稀土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等多种分析与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本文采用混酸法制备了膨化石墨,利用其良好的吸附性能,选用简便的液相混合吸附法成功制备出了稀土钆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GdCl3-Gd2O3-EG-GICs)。研究表明,当原料膨胀石墨与氧化钆的质量比W(Gd2O3)/W(EG)较小时,GdCl3-EG-GICs为2、3阶混合结构,随着质量比的增大,插层结构稳定为3阶结构。Gd3+与膨胀石墨中的含氧基团结合能够生成Gd2O3 ,部分Gd2O3进入膨胀石墨层间形成4阶结构的Gd2O3-EG-GICs,其阶结构不随W(Gd2O3)/W(EG)比值的变化而变化。采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利用氧化石墨碳层上羧基、羟基等含氧极性官能团易于吸附金属离子的特点,通过氧化石墨悬浮液与饱和氯化钆溶液的混合反应,钆离子插入到氧化石墨层间,与氧化石墨层间的羟基、羧基等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水合碳酸氧钆,制得了水合碳酸氧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通过TG-DTA分析确认氧化石墨高温还原温度为480℃,在此温度下对水合碳酸氧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进行还原,水合碳酸氧钆转变为Gd2O3单斜晶体,而非原料Gd2O3立方晶体,并且,氧化石墨层间吸附水脱出,C-O-C基团、C-OH基团和环氧或过氧基团等发生了分解反应,氧含量明显降低,晶体结构逐渐恢复为石墨的晶体结构,最终制得了氧化钆-石墨层间化合物。

二、石墨层间化合物和膨胀石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墨层间化合物和膨胀石墨(论文提纲范文)

(1)石墨插层膨胀剥离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材料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与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石墨制备
        1.2.2 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
        1.2.3 石墨烯导电涂料制备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成果
    1.7 特色与创新点
    1.8 主要工作量
2 有机酸氧化插层制备膨胀石墨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试剂与装置
        2.1.2 实验方案及步骤
        2.1.3 样品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可膨胀石墨的膨胀性能分析
        2.2.2 不同阶段样品的结构表征
        2.2.3 不同阶段样品的形貌表征
        2.2.4 可膨胀石墨技术参数测定
        2.2.5 过氧乙酸氧化插层机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过硫酸钾氧化插层制备膨胀石墨
    3.1 室温一步法制备膨胀石墨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2 低温加热一步法快速制备膨胀石墨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过硫酸钾膨胀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膨胀石墨剥离制备石墨烯
    4.1 膨胀石墨样品的确定
    4.2 化学一步法剥离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超声剥离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石墨烯导电涂料应用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试剂与装置
        5.1.2 实验方案及步骤
        5.1.3 样品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
        5.2.2 石墨烯浓度对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
        5.2.3 厚度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5.2.4 导电涂层结构、形貌及性能表征
        5.2.5 导电机理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环氧树脂包覆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相变材料的分类
        1.2.2 相变材料的应用
    1.3 膨胀石墨及其增强导热特性
        1.3.1 膨胀石墨的制备原理
        1.3.2 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1.3.3 膨胀石墨的导热特性及其应用
    1.4 环氧树脂相变复合材料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测试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3.3 FTIR红外光谱测试
        2.3.4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
        2.3.5 导热性能测试
        2.3.6 热循环稳定性测试
第3章 无硫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无硫膨胀石墨的制备
        3.2.1 无硫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案探索
        3.2.2 高温膨化效果及方案筛选
    3.3 无硫膨胀石墨的性能
        3.3.1 物相分析
        3.3.2 物质成分分析
        3.3.3 微观形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 引言
    4.2 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性能
        4.3.1 微观形貌
        4.3.2 热物性分析
        4.3.3 热导率分析
        4.3.4 热循环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氧树脂包覆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5.1 引言
    5.2 环氧树脂包覆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
    5.3 环氧树脂包覆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性能
        5.3.1 热循环稳定性分析
        5.3.2 微观形貌
        5.3.3 热物性分析
        5.3.4 热导率分析
    5.4 环氧树脂包覆相变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简介
        1.2.1 机械剥离法
        1.2.2 氧化还原法
        1.2.3 化学气相沉积法
        1.2.4 碳化硅晶体生长法
        1.2.5 溶剂热法
    1.3 石墨烯的应用
        1.3.1 电子器件
        1.3.2 透明电极
        1.3.3 超级电容器
        1.3.4 储氢材料
        1.3.5 复合材料
    1.4 石墨层间化合物
        1.4.1 石墨层间化合物结构及分类
        1.4.2 石墨层间化合物制备方法
    1.5 导电胶概述
        1.5.1 导电胶简介
        1.5.2 导电胶的组成
        1.5.3 导电胶的导电机理
    1.6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2章 一次剥离制备石墨烯研究
    2.1 阶结构确定
    2.2 原料及设备
    2.3 工艺流程
    2.4 表征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XRD分析
        2.5.2 SEM分析
        2.5.3 石墨烯分散液分析
        2.5.4 拉曼分析
        2.5.5 TEM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次剥离制备石墨烯研究
    3.1 原料及设备
    3.2 工艺流程
    3.3 表征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石墨薄片显微镜分析
        3.4.2 石墨薄片FESEM分析
        3.4.3 XRD分析
        3.4.4 石墨烯分散液分析
        3.4.5 拉曼分析
        3.4.6 TEM分析
        3.4.7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墨烯改性银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原料及设备
    4.2 石墨烯改性导电银胶制备工艺
    4.3 导电银胶测试
        4.3.1 体积电阻率测试
        4.3.2 热导率测试
    4.4 导电胶性能分析
        4.4.1 银粉质量分数对导电胶性能影响
        4.4.2 石墨烯含量对导电胶性能影响
        4.4.3 不同石墨烯对导电胶性能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毫米波精确制导技术
        1.2.1 毫米波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毫米波精确制导技术的主要特点
    1.3 毫米波对抗技术
        1.3.1 对毫米波制导武器的有源干扰
        1.3.2 对毫米波制导武器的无源干扰
    1.4 膨胀石墨
        1.4.1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
        1.4.2 膨胀石墨的改性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
    2.1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
        2.1.1 试剂与实验仪器
        2.1.2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1.3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膨胀容积影响因素分析
    2.2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
        2.2.1 制备原理
        2.2.2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
    2.3 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
        2.3.1 制备原理与工艺
        2.3.2 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膨胀容积影响因素分析
        2.3.3 复合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
    3.1 引言
    3.2 银掺杂聚吡咯的制备原理
    3.3 试剂、仪器及表征方式方法
        3.3.1 试剂
        3.3.2 实验器材
        3.3.3 表征测试方法
    3.4 银掺杂聚吡咯的制备工艺研究
        3.4.1 PPy/Ag的制备
        3.4.2 工艺条件对PPy/Ag电导率的影响
    3.5 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3.5.1 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
        3.5.2 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3.6 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
        3.6.1 形貌分析
        3.6.2 物相分析
        3.6.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3.6.4 热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石墨基复合材料的毫米波衰减性能研究
    4.1 干扰测试原理与方法
        4.1.1 电磁波衰减理论
        4.1.2 毫米波干扰测试原理
        4.1.3 毫米波干扰测试方法
    4.2 石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毫米波衰减性能
        4.2.1 纳米氧化铁含量对毫米波衰减效果的影响
        4.2.2 膨化温度对毫米波衰减的影响
        4.2.3 密度对毫米波衰减效果的影响
    4.3 石墨-银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毫米波衰减性能
        4.3.1 银掺杂聚吡咯含量对毫米波衰减的影响
        4.3.2 密度对毫米波衰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过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天然石墨
        1.1.1 石墨简介
        1.1.2 石墨的结构与性质
    1.2 石墨层间化合物
        1.2.1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2.2 可膨胀石墨
    1.3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1.3.1 化学氧化法
        1.3.2 电化学法
        1.3.3 气象扩散法
        1.3.4 爆炸法
    1.4 可膨胀石墨的应用
        1.4.1 密封材料
        1.4.2 环保吸附材料
        1.4.3 导电材料
        1.4.4 生物医学材料
        1.4.5 军事领域
    1.5 低温可膨胀石墨在防火阻燃领域的应用
        1.5.1 阻燃涂料
        1.5.2 阻燃密封材料
        1.5.3 阻燃塑料
        1.5.4 防火板材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2.1 原料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与工艺路线
    2.4 试样表征与测试
        2.4.1 指标测试
        2.4.2 性能表征
第3章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
    3.1 石墨插层药剂筛选
        3.1.1 氧化剂的确定
        3.1.2 插层剂的确定
        3.1.3 辅助插层剂的确定
    3.2 石墨插层正交试验
    3.3 高锰酸钾用量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4 高氯酸用量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5 硝酸铵用量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6 搅拌方式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7 搅拌强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8 反应温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9 小结
第4章 辅助工艺单因素条件试验
    4.1 水洗温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4.2 水洗程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4.3 烘干温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4.4 烘干时间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4.5 膨胀温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4.6 产品质量检测及分析
        4.6.1 起始膨胀温度测定
        4.6.2 可膨胀石墨质量检测
    4.7 小结
第5章 可膨胀石墨的插层过程特性研究
    5.1 可膨胀石墨的结构分析
        5.1.1 不同阶段石墨的XRD对比
        5.1.2 可膨胀石墨阶数计算
    5.2 不同阶段石墨的官能团及结构无序度分析
        5.2.1 不同阶段石墨的官能团分析
        5.2.2 不同阶段石墨的无序度分析
    5.3 可膨胀石墨的热稳定性分析
    5.4 不同阶段石墨的微观形貌分析
        5.4.1 天然鳞片石墨微观形貌分析
        5.4.2 可膨胀石墨微观形貌分析
        5.4.3 膨胀石墨微观形貌分析
    5.5 氧化插层反应过程机理探讨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石墨插层技术的筛选和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膨胀石墨及其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1.1 膨胀石墨的理化特性与独特孔隙结构
    1.2 膨胀石墨的应用
2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2.1 化学氧化法
    2.2 电化学法
    2.3 爆炸法
    2.4 气相扩散法
3 可膨胀石墨插层剂的筛选
    3.1 氧化剂和插层剂
    3.2 低硫可膨胀石墨
    3.3 无硫可膨胀石墨
    3.4 高倍率可膨胀石墨
    3.5 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
4 结语与展望

(7)电化学法制备可膨胀石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可膨胀石墨简介
        1.2.1 石墨与可膨胀石墨
        1.2.2 膨胀石墨的性能
        1.2.3 膨胀石墨在各领域的应用
    1.3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1.3.1 化学氧化法
        1.3.2 电化学法
        1.3.3 气相扩散法(双室法)
        1.3.4 混合液相法
        1.3.5 熔融法
        1.3.6 加压法
        1.3.7 爆炸法
    1.4 电化学法制备可膨胀石墨的研究现状
        1.4.1 理论方面的研究
        1.4.2 电解液的研究
        1.4.3 氧化剂的研究
        1.4.4 电解装置的设计
        1.4.5 制备工艺的研究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用材料和仪器
        2.1.1 试验样品的分析
        2.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设计
        2.2.1 反应装置的工作原理
        2.2.2 反应装置的总体结构及设计思想
        2.2.3 反应装置的主要参数设计
    2.3 实验过程
        2.3.1 工艺条件的选择
        2.3.2 石墨粒度对可膨胀石墨制备的影响
        2.3.3 回收复用电解液对可膨胀石墨制备的影响
    2.4 膨胀容积的测定
    2.5 小结
3 结果与讨论
    3.1 工艺条件的选择
        3.1.1 电解液的选择
        3.1.2 电解液组分配比的选择
        3.1.3 电流密度的选择
        3.1.4 电解温度的选择
        3.1.5 电解液浓度
        3.1.6 电解时间的选择
        3.1.7 正交实验部分
    3.2 产品技术指标与表征
        3.2.1 粒度对比分析
        3.2.2 XRD分析
        3.2.3 SEM分析
        3.2.4 EDS分析
    3.3 石墨粒度对制备可膨胀石墨的影响
        3.3.1 产品的膨胀容积测试结果
        3.3.2 产品的形貌分析
        3.3.3 产物结构表征
    3.4 回收复用电解液制得产物的性能表征
        3.4.1 产品膨胀容积测试
        3.4.2 产品形貌结构表征
    3.5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8)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石墨概述
        1.1.1 石墨基本简介
        1.1.2 石墨的结构
        1.1.3 石墨的性质
    1.2 石墨层间化合物概述
    1.3 可膨胀石墨的概述
        1.3.1 可膨胀石墨的结构
        1.3.2 可膨胀石墨的性能
        1.3.3 可膨胀石墨的反应机理及膨化机理
        1.3.4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1.3.5 可膨胀石墨制备研究进展
    1.4 可膨胀石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4.1 密封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1.4.2 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
        1.4.3 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
        1.4.4 催化作用领域的应用研究
        1.4.5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1.4.6 防火阻燃领域的应用研究
        1.4.7 导电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试验主要原料和设备
    2.2 试验方法与工艺路线
        2.2.1 石墨提纯的试验方法及工艺路线
        2.2.2 制备低温可膨胀石墨的试验方法及工艺路线
    2.3 分析表征方法
        2.3.1 膨胀容积的测定
        2.3.2 测定起始膨胀温度
        2.3.3 阻燃性能的测定
        2.3.4 扫描电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中碳石墨提纯
        3.1.1 H_2SO_4用量的选择
        3.1.2 HCl用量的选择
        3.1.3 H_2O_2用量的选择
    3.2 HClO_4/KMnO_4氧化插层体系制备低温可膨胀石墨
        3.2.1 反应条件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2.2 对影响因素作正交分析
        3.2.3 起始膨胀温度的测定
        3.2.4 氧指数的测定
        3.2.5 膨化温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3 HClO_4/NaClO_3/KMnO_4氧化插层体系制备低温可膨胀石墨
        3.3.1 反应条件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3.2 对影响因素作正交分析
        3.3.3 起始膨胀温度的测定
        3.3.4 氧指数的测定
        3.3.5 膨化温度对膨胀容积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EM表征分析
    4.1 天然鳞片石墨扫描电镜图
    4.2 可膨胀石墨的扫描电镜图
    4.3 膨胀石墨的扫描电镜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硕士期间完成或发表的论文

(9)膨胀石墨表面修饰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膨胀石墨的概述
        1.2.1 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1.2.2 膨胀石墨的结构与特性
        1.2.3 膨胀石墨的应用
    1.3 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3.2 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
    1.4 电介质材料概述
        1.4.1 电介质极化
        1.4.2 性能表征参数
        1.4.3 电介质储能原理
        1.4.4 介电理论模型
    1.5 本论文选题意义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创新之处
第2章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样品的制备
        2.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膨胀石墨的微观形貌与组成
        2.3.2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2.3.3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2.3.4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交流介电特征
        2.3.5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2.3 样品制备
        3.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
        3.3.2 聚苯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膨胀石墨包覆聚苯胺/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设备
        4.2.3 样品制备
        4.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和聚苯胺的微观形貌
        4.3.2 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的生长机理
        4.3.3 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的结构与组成
        4.3.4 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的性能
        4.3.5 膨胀石墨@聚苯胺/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交流介电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氧化钛/膨胀石墨/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设备
        5.2.3 样品制备
        5.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二氧化钛氧化石墨复合颗粒的FI-IR红外光谱分析
        5.3.2 二氧化钛/膨胀石墨复合颗粒的微观结构
        5.3.3 二氧化钛氧化石墨复合颗粒的微观结构
        5.3.4 二氧化钛在氧化石墨表面的生长机理
        5.3.5 二氧化钛/石墨复合颗粒的微观结构
        5.3.6 二氧化钛/石墨/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5.3.7 二氧化钛/石墨/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交流介电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意义
    6.3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稀土钆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石墨层间化合物研究简介
        1.1.1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研究历史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性能及应用
        1.1.3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1.2 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研究简介
        1.2.1 膨胀石墨的制备
        1.2.2 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2.3 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应用
    1.3 氧化石墨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简介
        1.3.1 氧化石墨的合成方法
        1.3.2 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3.3 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应用
    1.4 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研究简介
        1.4.1 稀土简介
        1.4.2 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研究简介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趋势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1.1 膨胀石墨及稀土钆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原料
        2.1.2 氧化石墨及稀土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原料
    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3 实验方案
        2.3.1 稀土钆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
        2.3.2 稀土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
    2.4 分析与测试方法
        2.4.1 形貌观察
        2.4.2 元素分析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2.4.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4.5 热重分析
第三章 膨胀石墨及稀土钆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制备和表征
    3.1 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表征
        3.1.1 原料配比对HS-F 制备可膨胀石墨的影响
        3.1.2 温度对HS-F 制备膨胀石墨的影响
        3.1.3 DS-F 制备膨胀石墨的表征
    3.2 稀土钆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3.2.1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3.2.2 Gdc13-Gd203-EG-GICs 阶结构的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石墨及稀土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制备及表征
    4.1 氧化石墨的制备及表征
    4.2 稀土钆氧化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4.2.1 TG-DTA 分析
        4.2.2 红外光谱分析
        4.2.3 X-射线衍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石墨层间化合物和膨胀石墨(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墨插层膨胀剥离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材料应用研究[D]. 侯波.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2]环氧树脂包覆二十烷/膨胀石墨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竺昌海.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4]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实.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5]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过程特性研究[D]. 刘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6]石墨插层技术的筛选和应用现状[J]. 罗立群,安峰文,田金星. 现代化工, 2016(11)
  • [7]电化学法制备可膨胀石墨的研究[D]. 冯晓彤. 黑龙江科技大学, 2016(02)
  • [8]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研究[D]. 周丹凤.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9]膨胀石墨表面修饰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D]. 余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 [10]稀土钆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D]. 赵彦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石墨插层化合物和膨胀石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