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异形杆法向截面承载力计算

L型异形杆法向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L形异形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陈学伟,林哲[1](2021)在《基于荷载富余值算法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程序的研发》文中研究指明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是结构构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异形柱与短墙肢的广泛应用,混凝土设计规范中的手算经验公式并不适用,采用正截面承载力相关性曲面或曲线分析方法是相对准确的设计方法,国外构件设计软件功能虽然能实现关性曲面分析,但是前后处理操作繁琐,且计算相关性曲面后还需要进行几何判断才能确定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大量竖向构件的实际工程并不适用。笔者研发了基于荷载富余值算法的正截面验算程序ETE-Section,可快速生成任意截面构件相关性曲线,并且能快速判断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该程序可作为复杂结构构件截面设计的可靠工具。

章晴雯[2](2021)在《型钢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火灾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常见灾害之一,以前通常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消防措施来考虑建筑防火的问题。而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节点构造、防火涂层设置等构造措施对结构的抗火性能和耐火极限影响较大,关于结构抗火的研究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型钢混凝土结构应用广泛,近年来与其相关的抗火研究成果丰硕。为此,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和框架抗火研究新进展,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凌翊鸣[3](2021)在《L形钢骨再生混凝土柱的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蕾[4](2021)在《十字形钢管再生混凝土芯柱静力与耐火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

谷中甲[5](2021)在《装配式建筑后浇竖缝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许文垚[6](2021)在《空腹式T型钢骨混凝土柱静力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

李志强,郝贵强[7](2021)在《L形剪力墙正截面配筋计算若干问题探讨》文中指出受设计软件的影响,工程设计中L形剪力墙正截面配筋计算一般不考虑翼缘作用,而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考虑了翼缘作用。近年来,虽然结构设计软件提供了考虑翼缘的计算方法,但由于计算结果不稳定等原因,使用率不高。介绍了L形剪力墙考虑和不考虑翼缘作用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分别称为独立配筋法和整体配筋法。对L形剪力墙整体配筋法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翼缘计算宽度及其内力的取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PKPM、YJK软件取不同的设计参数分别对某L形剪力墙的正截面配筋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独立配筋法的计算结果稳定且可靠;整体配筋法的计算结果不稳定,翼缘计算宽度及其内力的取值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不同软件的计算结果不尽相同。最后,对计算方法的使用和计算参数的设置提出了合理建议,有利于整体筋法的推广应用。

倪韦斌[8](2021)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足尺试验与分析》文中指出异形柱结构室内柱楞不外露、美观适用,能获得较好的建筑功能并减轻结构自重;装配式结构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混凝土结构为例,可通过工厂预制大幅减少现场湿作业,具有节能环保、装配建造高效等特点;农村新民居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有利于促进新民居建筑的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发展,然而,由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尚没有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加之异形柱截面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以某装配式新民居的研发与示范建设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验证了基于“等同现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可靠性,完成了2榀足尺比例设计的现浇整体式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现浇与装配试件破坏模式均为梁铰破坏机制,符合“强柱弱梁”设计原则;现浇与装配试件极限承载能力相当且均表现出良好的承载稳定性能,其中峰值荷载平均值相差7.3%,两试件承载能力退化系数稳定在0.89~1.00;与传统现浇试件相比,预制装配试件在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及延性等方面略优,采用浆锚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遵从现行“等同现浇”设计理念可行且偏于安全。(2)探明了轴压比对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了2榀足尺比例设计的轴压比分别为0.14、0.28的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连接方案安全可靠;轴压比增大,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相同侧移下对应的抗侧承载力增大,其中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平均值分别提高约16.8%、14.5%;同时结构极限变形与耗能能力下降、延性降低,但各延性系数平均值均在3.20以上;两试件实测各层弹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规定限值1/550,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存在过早开裂现象,究其原因为一榀平面框架试验时未考虑楼板、内外墙板对侧向刚度的贡献作用;就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而言均符合规范1/50限值要求,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要求。(3)探明了二层二跨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完成了1榀足尺比例设计的二层二跨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终极失效呈“强柱弱梁”破坏特征;模型各层弹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规范限值1/550要求,究其原因是装配式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构件拼接处过早开裂所致,建议适度放宽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模型一层、二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5、1/48,均大于规范限值1/50,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要求;试验模型具有良好的承载变形与耗能能力,满足延性框架要求;模型中间十字节点呈“X”型剪切裂缝且损坏较重,宜采取必要措施增强。(4)实现了基于“等同现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完成了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及其开间与进深方向单榀框架在SAP2000的推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混凝土异形柱原位等效为矩形柱,在SAP2000平台开展的静力弹塑性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开展同类结构的推覆分析提供了便捷、可靠手段;拓展分析表明,对于二层二跨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考虑轴压影响后,极限荷载略有提高、极限变形能力缩短,但极限位移角仍满足规范限值;进一步针对新民居工程背景开展了空间结构推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框架模型失效呈“梁柱铰混合屈服机制”破坏模式,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符合“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本文创新点如下:(1)验证了采用浆锚连接的足尺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可靠性,揭示了其失效破坏机制。(2)建立了基于原位等效代换和修正截面特性的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付晓凡[9](2021)在《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装配式钢结构领域,各大科研院所和企业不断研发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但目前所研究的钢管束柱、多腔钢管柱等仍存在结构复杂、布置不灵活、构件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改善传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凸柱问题,引入格构式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Special-shaped Steel Lattice Column,SSLC)。SSLC作为一种新结构,并未有学术研究作为理论支持,缺乏配套的理论计算公式、设计方法,因此本文对SSLC进行受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SSLC进行设计及理论计算公式推导。根据规范中的构造要求确定了SSLC的基本尺寸,采用费氏空腹桁架理论推导得出了SSLC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采用双系数乘积法得出了SSLC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长细比影响系数7)及偏心率影响系数0)的计算公式,提出SSLC的设计方法。(2)对SSLC进行受压性能有限元分析。共设计75个ABAQUS有限元模型,研究截面形式、换算长细比、偏心率对SSLC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SLC的极限承载力与柱肢个数呈正相关;随着柱高的增加SSLC逐渐由强度破坏变为失稳破坏,柱高的改变对L-SSLC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更显着;偏心受压SSLC的极限承载力下降,但延性提高;经有限元模拟验证,本文提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可行,安全系数为1.11~1.64。(3)对SSLC进行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对双柱肢一字型基本单元进行变参数分析,研究柱肢截面惯性矩、柱肢间距、缀板截面惯性矩和缀板个数对SSLC抗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SLC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沿荷载作用方向上的柱肢及缀板,其他柱肢为SSLC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储备;相比于其他参数,改变柱肢间距对SSLC抗侧刚度的影响最大;经有限元模拟验证,本文提出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可行,误差小于13.5%。(4)对SSLC在框架中的力学性能进行系统性研究。分别对框架在单调水平荷载和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变形及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SSLC中设置加劲梁可以保证各柱肢间的协同工作;SSLC在框架中的力学性能、变形及破坏过程与单个柱基本相同;SSLC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性能,正反向的力学性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耿园园[10](2019)在《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及整体结构受力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由单根方钢管混凝土柱通过缀条或钢板连接而成的组合结构形式,具有截面形式灵活、承载力高、抗震性能优、防火性能好、易于装修和增大房屋使用面积等优点。本文以沧州市福康家园公共租赁住房住宅项目为背景,针对L、T、十字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进行了截面尺寸以及单肢之间连接方式的优化,对优化前后的构件采用理论方法、数值方法分析其承载能力,并对该项目中标准层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5号楼共18层标准层异形柱进行截面尺寸以及单肢连接方式的优化,截面尺寸优化以10mm为一个单位缩小,钢板连接方式优化为以缀条连接方式。采用叠加理论计算优化前后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尺寸每减小10mm,轴心受压承载力平均减小10.5%。(2)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福康项目中异形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模拟得到轴心受压承载力,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两者计算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对优化后的异形柱在静荷载作用下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的变形图及位移云图,优化后110mm×110mm×6mm和100mm×100mm×6mm异形柱变形明显,最大位移为131.9mm。(3)运用SAP2000软件对福康项目和优化后五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构的振型、频率、周期、振型质量比和层间位移角,结果表明当截面尺寸小于120mm×120mm×6mm时不满足《高规》(JGJ3-2010)规定的限值,从中选出最优异形柱截面尺寸为120mm×120mm×6mm,单肢之间通过缀条连接。上述研究可为同类结构异形柱截面设计提供借鉴。

二、L形异形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形异形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荷载富余值算法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程序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程序编制原理
    1.1 主要计算公式与计算流程
    1.2 PM曲线的计算
    1.3 材料本构关系
    1.4 构件承载力验算
2 ETE-Section基本模块及特点
    2.1 截面建模方法
    2.2 PM曲线分析及结果输出
    2.3 构件内力验算
3 ETE-Section截面分析算例验证
4 ETE-Section截面承载力验算对比
5 ETE-Section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6 结语

(2)型钢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型钢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研究
    2.1 型钢混凝土梁
    2.2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
    2.3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
3 型钢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研究
    3.1 型钢混凝土柱
    3.2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3.3 约束型钢混凝土柱
4 型钢混凝土结构节点的抗火性能研究
5 型钢混凝土结构平面框架的抗火性能研究
6 结论与展望

(8)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足尺试验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研究进展
        1.3.1 现浇异形柱结构
        1.3.2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结构
        1.3.3 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
        1.3.4 异形柱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概况
    2.1 工程背景与模型设计
        2.1.1 工程概况
        2.1.2 模型设计
    2.2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拆分装配方案研究
        2.2.1 装配式异形柱框架结构拆分原则
        2.2.2 梁、柱构件预制单元的确定
        2.2.3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拆分与装配
        2.2.4 装配式异形柱混凝土连接节点设计
    2.3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与制作
        2.3.1 试件设计
        2.3.2 试件制作
    2.4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试验加载
        2.4.1 加载装置及加载现场
        2.4.2 加载制度
        2.4.3 量测方案
        2.4.4 材料性能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现象
        3.1.1 裂缝
        3.1.2 破坏模式
    3.2 基于等同现浇设计理念的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2.1 滞回曲线
        3.2.2 骨架曲线
        3.2.3 变形与承载力特征值
        3.2.4 承载力退化
        3.2.5 刚度退化
        3.2.6 能量耗散
    3.3 不同轴压比作用下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3.1 滞回曲线
        3.3.2 骨架曲线
        3.3.3 变形与承载力特征值
        3.3.4 承载力退化
        3.3.5 刚度退化
        3.3.6 能量耗散
    3.4 二层二跨足尺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4.1 滞回曲线
        3.4.2 骨架曲线
        3.4.3 变形与承载力特征值
        3.4.4 承载力退化
        3.4.5 刚度退化
        3.4.6 能量耗散
    3.5 浆锚节点区受力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等效代换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
        4.1.1 基本假定
        4.1.2 实施步骤
        4.1.3 侧向力分布模式
    4.2 有限元模型
        4.2.1 塑性铰
        4.2.2 异形柱截面等效代换原理
        4.2.3 反应谱设计
        4.2.4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 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4.3.1 层间位移角限值
        4.3.2 框架结构屈服机制
    4.4 开间向单榀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推覆分析
        4.4.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抗力曲线
        4.4.2 框架屈服机制分析
        4.4.3 层间位移角分析
    4.5 进深向单榀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推覆分析
        4.5.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抗力曲线
        4.5.2 框架屈服机制分析
        4.5.3 层间位移角分析
    4.6 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结构推覆分析
        4.6.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抗力曲线
        4.6.2 框架屈服机制分析
        4.6.3 层间位移角分析
        4.6.4 模态分析
        4.6.5 能力谱曲线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现浇整体式与预制装配式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5.2 轴压比对装配式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5.3 对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其它抗震性能指标的讨论
        5.3.1 残余变形
        5.3.2 层间不均匀性
        5.3.3 L形柱压-弯-剪-扭复合受力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参与项目

(9)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形柱
        1.2.2 格构柱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SSLC)构造与设计方法
    2.1 SSLC构造
    2.2 SSLC选型
    2.3 SSLC设计方法
        2.3.1 抗侧刚度
        2.3.2 换算长细比
        2.3.3 承载力计算公式
        2.3.4 SSLC设计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SSLC)受压性能研究
    3.1 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建模
        3.1.1 有限元分析理论
        3.1.2 SSLC建模
    3.2 模型验证
    3.3 SSLC模型设计
    3.4 SSLC承载力分析
        3.4.1 截面形式的影响
        3.4.2 换算长细比的影响
        3.4.3 偏心率的影响
    3.5 SSLC承载力公式验证
        3.5.1 长细比影响系数φ_ι的验证
        3.5.2 偏心率影响系数φ_e的验证
        3.5.3 φ_ι与φ_e双系数乘积法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SSLC)抗侧性能研究
    4.1 SSLC建模
    4.2 延性及承载力分析
    4.3 变形及破坏形态分析
    4.4 变参数分析
        4.4.1 柱肢截面惯性矩的影响
        4.4.2 柱肢间距的影响
        4.4.3 缀板截面惯性矩的影响
        4.4.4 缀板个数的影响
    4.5 抗侧刚度公式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SSLC)框架力学性能研究
    5.1 SSLC框架在单调水平荷载下的力学性能
        5.1.1 SSLC框架力学性能研究
        5.1.2 SSLC抗侧刚度公式在框架中的验证
    5.2 SSLC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
        5.2.1 滞回曲线
        5.2.2 骨架曲线与延性
        5.2.3 刚度退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及整体结构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承载力计算
    2.1 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
    2.2 福康项目概况
    2.3 L形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4 T形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5 十字形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6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优化
    2.7 优化后L形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8 优化后T形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9 优化后十字形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1 异形柱试验构件有限元分析
    3.2 L形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3 T形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4 十字形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5 优化后L形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6 优化后T形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7 优化后十字形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优化前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4.1 结构模型建立
    4.2 结构模态分析
    4.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L形异形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荷载富余值算法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程序的研发[J]. 陈学伟,林哲. 建筑结构, 2021(S2)
  • [2]型钢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新进展[J]. 章晴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11)
  • [3]L形钢骨再生混凝土柱的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研究[D]. 凌翊鸣.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4]十字形钢管再生混凝土芯柱静力与耐火性能的研究[D]. 黄蕾.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5]装配式建筑后浇竖缝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D]. 谷中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6]空腹式T型钢骨混凝土柱静力及抗震性能研究[D]. 许文垚.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7]L形剪力墙正截面配筋计算若干问题探讨[J]. 李志强,郝贵强. 建筑结构, 2021(S1)
  • [8]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足尺试验与分析[D]. 倪韦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9]装配式异形钢格构柱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 付晓凡. 济南大学, 2021
  • [10]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及整体结构受力性能分析[D]. 耿园园. 聊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L型异形杆法向截面承载力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