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晶状体和玻璃体手术后I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眼外伤晶状体和玻璃体手术后I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一、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手术后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文献综述)

田春柳[1](2020)在《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伴有瞳孔异常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伴有虹膜破损、瞳孔异常的无晶状体(包括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患者16例(16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568岁,平均(43.75±12.27)岁。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转化为LogMAR)、眼压、瞳孔直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以及视功能问卷得分的差异,观察手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运用SPSS25.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术前以及术后的对比观察,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术后不同时间结果之间的检验运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平均UCVA为1.82±0.84,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依次是0.68±0.17、0.63±0.21、0.53±0.19、0.49±0.19、0.48±0.19,和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UCV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7,P<0.05),术后1周及1月之间的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值为0.39±0.23,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依次是0.61±0.20、0.54±0.23、0.43±0.19、0.41±0.20、0.38±0.18;术前与术后3天、1周的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月、3月、6月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增长BCVA有所恢复,术后1周与1月间的BCV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平均为(15.19±2.92)mmHg,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6.02±3.89)mmHg、(15.80±4.91)mmHg、(14.38±2.02)mmHg、(14.26±2.10)mmHg、(14.29±1.85)mmHg,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瞳孔直径(6.52±0.62)mm,术后为(3.63±0.32)mm,二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术前瞳孔最长径和最短径的差值平均为(1.45±1.55)mm,术后(0.67±0.4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的瞳孔居中呈近圆,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积。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平均为(241.00±39.30)μm,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为(250.94±47.74)μm、(267.94±53.36)μm、(257.06±48.66)μm、(252.69±47.38)μm,术后CRT较术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平均为(287.56±62.38)μm,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为(302.75±59.98)μm、(305.81±61.89)μm、(304.75±62.13)μm、(302.69±61.37)μm,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畏光、羞明症状缓解,对患者进行视觉质量调查,除了眼部不适和色觉两项在手术前后的得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术后子量表评估得分均大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术中1例出现前房少量出血,经止血操作后出血停止;术后3例眼压高,经降眼压眼药水点眼或临床观察之后得到恢复;1例出现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水平,还能够最大程度恢复眼前节形态,消除畏光、眩光等症状,进而满足患者对提高视觉质量的追求。

杨源[2](2020)在《FBN1新发突变p.G1344E所致晶状体异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晶状体异位是指由于悬韧带发育不良导致的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FBN1基因编码的原纤维蛋白是微纤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晶状体悬韧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FBN1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微纤维结构异常,并且与广泛的临床表型相关。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鉴定了一个全新的FBN1基因错义突变,它在一个中国家系中导致了迟发性的晶状体异位。研究方法:8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同一个家族成员被招募,其中包括4名晶状体异位患者。在获取知情同意后收集了该家系中先证者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临床数据及家族病史。对每一位患者和突变携带者都进行了彻底的眼科检查,骨骼系统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被用于检测该家族中潜在的致病突变。研究结果:在FBN1基因第33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杂合错义突变c.4031 G>A/p.Gly1344Glu。该家族中所有患病的家庭成员中均检测到了该突变。该突变会导致特定的眼部临床症状(晶状体异位,球型晶状体,继发性青光眼)和轻微的骨骼系统受累(拇外翻)。研究结论:该家系中的FBN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4031G>A(p.Gly1344Glu)可能是晶状体异位的致病突变。我们的研究扩大了 FBN1基因突变谱,并且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晶状体异位表型和疾病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报道了一种27g针头内置8-0可吸收缝线引导下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内固定术,可以帮助缺乏足够囊膜支持的晶状体异位患者或无晶状体眼植入人工晶状体,该项技术的前房操作少并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视觉功能。研究方法:该研究招募了 14例患者共14只眼,接受了 27g针头内置8-0可吸收缝线引导下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内固定术。该项技术将8-0可吸收缝线插入27g注射针头内,分别于4点和10点巩膜瓣下方穿刺形成巩膜隧道。将缝线从角巩膜缘主切口引出后在人工晶状体袢末端打结固定,并且牵拉引导人工晶状体袢穿出眼外。随后,通过烧灼器在人工晶状体袢末端制作一个大头钉,并将其固定在巩膜瓣下方的巩膜隧道中。通过眼科学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中心距离及术后并发症。研究结果:本研究中14例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将最后一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较,BCVA平均变化+26.32个字母(p=0.011)。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低眼压和2例暂时性眼压增高。随访期间没有观察到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脱位和眼内炎。结论:27g针头内置8-0可吸收缝线引导下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内固定术易于手术者实施且没有明显的前房操作步骤,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且患者视觉功能恢复良好。

刘永浩[3](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4例(104眼),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眼别,受伤原因,致伤机制,伤口大小,受伤区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患者均行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随访期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部恢复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一般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的104例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6:1,其中左眼49例,右眼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7±13.26岁。本研究纳入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包括穿通伤16例(15.4%),贯通伤5例(4.8%),破裂伤37例(35.6%)以及异物伤46例(44.2%)。其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在工作时被铁屑、铁钉等金属锐器崩伤,伤口总长度不超过10mm有79例(76.0%),超过10mm共25例(24.0%),受伤区域位于I区49例(47.1%),II区18例(17.3%),III区8例(7.7%),I+II区10例(9.6%),II+III区13例(12.5%),I+II+III区6例(5.8%)。本研究的眼外伤患者中,合并晶体损伤78例(75.0%),玻璃体积血83例(79.8%),视网膜脱离32例(30.8%),眼内炎18例(17.3%)。2.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2.333±0.86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除外1例最终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其余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1.249±0.95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单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受伤机制(P=0.045)、伤口长度(P=0.014)、受伤区域(P=0.008)、术前视力(P=0.031)、玻璃体手术时机(P=0.035)、合并晶体损伤(P=0.027)、玻璃体积血(P=0.007)、视网膜脱离(P<0.001)和眼内炎(P<0.001)。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视力(P=0.040)、伤口长度(P=0.008)、合并视网膜脱离(P=0.001)以及眼内炎(P=0.019)。结论:1.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与职业相关的眼外伤最为常见。2.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受伤机制、伤口总长度、受伤区域、术前视力、玻璃体手术时机、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4.术前视力、伤口总长度、合并视网膜脱离、合并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延晶[4](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高佳佳,吴文捷,李青[5](2018)在《眼外伤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对于治疗眼外伤术后无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因眼外伤已行一期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的无晶体眼患者(31例31眼)再次入院行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1例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322±0.25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65±0.258,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t=-3.286,P=0.003)。术后角膜水肿15例,反应性虹睫炎7例,眼压升高5例,低眼压2例,前房或玻璃体出血3例,人工晶体偏位1例,无眼内感染、驱逐性出血、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悬吊术在眼外伤无晶体眼患者中疗效显着,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期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首选的矫正视力方式。

丁莉娟[6](2016)在《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手术方法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眼球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的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眼球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的53例(53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4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再经角膜缘切口摘出脱位于玻璃体的晶状体,以后进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29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中有效者(视力≥0.2)14例(5 8.33%),效果欠佳(视力≤0.1)者10例(41.67%)。B组有效者27例(93.10%),效果欠佳者2例(6.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6,P=0.003)。术中术后并发症:A组14例(58.33%)。B组6例(20.69%),两组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2,P=0.049)。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一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可能是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的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于婉荣,毛治平[7](2016)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ICL植入治疗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不同晶状体使用的临床效果,探讨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选取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及脱位晶状体取出术,A组使用爱尔康CZ70BD一片式PMMA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使用博士伦AKreos Adapt四襻固定亲水性丙烯酸折叠式晶状体植入。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别不大(P>0.05)。A组术后出现出血、继发青光眼、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的频率分别为17.50%、15.00%和0%,B组分别为15.00%、17.50%和0%,两组相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治疗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切实可行,两种晶状体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张百成[8](2015)在《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全脱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晶状体全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6例晶状体全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6例/76眼)和对照组(70例/70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患者应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与人工晶状体悬吊联用方案;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患者视力>0.5比例为28.95%,平均眼压为(13.27±3.14)mm Hg,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患者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姜皓,刘华,解鹏亮,廖奇志,郁丽娟[9](2014)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无晶状体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利用改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21例(21只眼)因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应用改良方法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4±0.5)个月。结果 21只眼一次悬吊成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1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15只眼的裸眼视力为0.30.8,占71.43%(15/21),术后1周、3、6个月裸眼视力0.30.8者分别为17只眼(80.95%,17/21),19只眼(90.48%,19/21)和20只眼(95.24%,20/21)。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9,P=0.2936)。同一术者改良前、后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所用平均时间分别为(90.5600±7.2404)min和(69.6190±3.9934)min,手术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8166,P<0.01)。结论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改良方法使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秦程,彭燕一[10](2009)在《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晶状体囊膜保留程度选择不同眼内灌注、不同方法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35例35眼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5(平均8)mo。结果:35例均完成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3者22眼(62.8%),0.1~0.2者10眼(28.6%),≤0.1者3眼(8.6%)。主要并发症有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斜、角膜水肿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能改善和提高患眼视力。术中采用稳定的眼内灌注、巩膜隧道切口、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二、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手术后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手术后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主要设备和药品
        2.1 主要设备
        2.2 主要药品
    3 方法
        3.1 术前检查及准备
        3.2 手术步骤
        3.3 术后处理
        3.4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裸眼视力(UCVA)
    2 最佳矫正视力(BCVA)
    3 眼压
    4 瞳孔直径
    5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
    6 自觉症状和视功能问卷
    7 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FBN1新发突变p.G1344E所致晶状体异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部分:FBN1新发突变p.G1344E所致晶状体异位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1.1 研究背景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研究方法
        1.3.1 患者家系组成及临床资料收集
        1.3.2 受试样本血液收集及血液DNA提取
        1.3.3 全外显子测序
        1.3.4 生物信息学分析
        1.3.5 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
        1.3.6 突变致病性预测
    1.4 研究结果
        1.4.1 家系组成及临床资料分析
        1.4.2 候选解读变异位点筛选及验证
        1.4.3 FBN1基因突变
        1.4.4 突变致病性分析
    1.5 讨论
    1.6 结论
    1.7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晶状体异位手术治疗新技术:27g针头内置8-0可吸收缝线引导下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内固定术
    摘要
    ABSTRACT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患者招募
        2.3.2 临床资料收集
        2.3.3 统计学分析
        2.3.4 手术步骤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2.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已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3)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发病率
        2.1.2 性别及年龄
        2.1.3 致伤原因
    2.2 开放性眼外伤的检查
    2.3 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及合并损伤
    2.4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2.4.1 初始视力
        2.4.2 损伤机制
        2.4.3 伤口长度
        2.4.4 晶状体损伤
        2.4.5 玻璃体积血
        2.4.6 视网膜脱离
        2.4.7 眼内炎
        2.4.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4.9 玻璃体手术时机
    2.5 治疗
    2.6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一般临床资料
        3.3.2 眼部检查
        3.3.2.1 检查方法
        3.3.2.2 伤口分区
        3.3.2.3 记录内容
        3.3.2.4 辅助检查
        3.3.3 随访观察
    3.4 治疗方法
        3.4.1 一期眼球修复术
        3.4.2 二期玻璃体手术
    3.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5.1 视力测量方法
        3.5.2 视网膜情况
        3.5.3 疗效评判标准
    3.6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性别及眼别
        4.1.2 年龄
        4.1.3 受伤机制及受伤原因
    4.2 手术疗效
        4.2.1 一般疗效
        4.2.2 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比较
        4.2.3 手术并发症
    4.3 不同因素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分析
        4.3.1 性别、眼别及年龄
        4.3.2 受伤机制
        4.3.3 伤口总长度
        4.3.4 受伤区域
        4.3.5 术前视力
        4.3.6 玻璃体手术时机
        4.3.7 合并眼部损伤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特征
    5.2 开放性眼外伤的手术疗效
    5.3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5.3.1 受伤区域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2 损伤机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3 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4 伤口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5 晶体损伤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6 玻璃体积血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7 视网膜脱离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8 眼内炎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0 一期修复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1 玻璃体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4 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眼外伤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7)玻璃体切割术结合ICL植入治疗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2.2 并发症
3 讨论

(8)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全脱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视力
    2. 2术中、术后并发症
3讨论

四、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手术后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D]. 田春柳. 青岛大学, 2020(01)
  • [2]FBN1新发突变p.G1344E所致晶状体异位的研究[D]. 杨源.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3]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永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5]眼外伤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分析[J]. 高佳佳,吴文捷,李青.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03)
  • [6]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手术方法比较[J]. 丁莉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09)
  • [7]玻璃体切割术结合ICL植入治疗严重眼外伤并晶状体脱位[J]. 于婉荣,毛治平. 西南国防医药, 2016(08)
  • [8]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全脱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张百成. 中国民康医学, 2015(23)
  • [9]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无晶状体眼[J]. 姜皓,刘华,解鹏亮,廖奇志,郁丽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09)
  • [10]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J]. 秦程,彭燕一. 国际眼科杂志, 2009(12)

标签:;  ;  ;  ;  ;  

眼外伤晶状体和玻璃体手术后I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