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CE下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串行通信的实现

Windows CE下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串行通信的实现

一、Windows CE下实现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的串行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杨青青[1](2011)在《基于GPS/北斗的嵌入式黑匣子组合定位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黑匣子能够记录被测物体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如飞行高度、速度、运行轨迹等信息,这些信息对研究被测装置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搜寻黑匣子最常用的做法依然是给黑匣子涂上鲜艳的颜色,希望能够被搜寻人员及时发现。然而,由于落地点的不确定性和我国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搜寻人员时常无功而返。因此,如何确定数据记录仪落地点的位置对我们顺利回收仪器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基于GPS和“北斗一代”的嵌入式黑匣子组合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实现。本文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是介绍了GPS技术、北斗定位技术以及GPRS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二是搭建了基于ARM的硬件平台,定制了合适的操作系统;三是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实现、软件开发与设计;四是对该组合定位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系统分析了实验误差,并就大地对GPRS模块发射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硬件平台选用三星公司的S3C2440A系列芯片作为主控制器,组成嵌入式微处理系统,采用GPS+“北斗一代”的组合导航定位方式对黑匣子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利用GPRS网络发送到地面监控中心,实现对黑匣子的实时跟踪与监测。该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0.5米( );卫星捕获时间为0.1秒,可用于跟踪与监测运行速度<550m/s的应用场合。利用嵌入式开发板进行整体设计与研发,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系统的可移植性好,扩大了该定位系统的应用范围。1°

刘文洋[2](2011)在《基于GPS/DR组合定位技术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化肥的施用存在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精准变量施肥。国内外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研究方面有很多成果和进展。国外的成型系统尽管性能优良,但其总体造价都很昂贵,且受土壤环境等影响较大,不适宜在我国国内推广;国内所研究的变量施肥系统存在机械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探索并实现了一种低成本的,基于航位推算和GPS组合定位技术的实时自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论文对定位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对我国农业现状及农业施肥状况进行分析,论述变量施肥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变量施肥系统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国内外车辆定位方法的分析研究,设计适合本系统使用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数据融合,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3)实现嵌入式开发系统与施肥装置、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GPS接收机的硬件连接,并将系统整合后安装在施肥机上,完成硬件平台的搭建。4)设计应用程序实现对施肥装置的实时控制,并对施肥的数据进行保存与显示。特别是无法一次完成施肥作业的地块,需要将数据存储起来以保证下次作业可正确无误的继续进行,并且还可以防止控制器突然断电时的数据丢失。最终完成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性能可靠,通用性、适应性强,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扩展、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本课题是组合定位导航技术与变量施肥技术相结合的初步尝试。研究中所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数据等都为今后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马斌[3](2010)在《基于蓝牙技术的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野外作业,不单指一般探测人员野外探矿,地绘,也包括军事上单兵的野外生存,夜间行军等。近几年来,在民用上,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能耗需求与消耗量与日俱增,对矿产资源的野外作业装备的研制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由于各省市各起矿难的发生,也迫切需要研制出能确保矿工安全的矿洞生命保障装备;在军用上,现代化军事理念的深入,在未来作战中,一名步兵不再是一个由简单的作战人员和武器组合成的作战单元,它将是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单兵作战系统,于是便催生了对单兵作战系统装备研制的需求。因此,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嵌入式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最热门的概念之一,具有专用性强,实时性好,可裁剪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低等优点。因此,基于嵌入式技术来设计野外作业控制系统是一个极其重大而又意义深远的课题。具体来说,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ARM9和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野外作业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规范流程来设计野外作业控制系统,并将嵌入式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技术、信息数据实时处理技术、蓝牙无线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多方面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协调开发,为最终实现一个多功能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野外作业控制系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本设计中,完成了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基本硬件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在硬件平台上的移植,并在移植后的软件平台下进行了蓝牙组网通信和GPS定位导航的研究。系统设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硬件平台是以Atmel公司的At91Sam9263为核心处理器,外围扩展了Flash,以太网接口,UART接口,SD卡接口以及LCD接口;另外,通过对串口的扩展,实现了蓝牙模块和定位模块与硬件平台之间的连接。第二、在硬件平台初步搭建的基础上,本文还阐述了针对该硬件平台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 CE移植问题。首先研究了硬件平台下Win CE启动Bootloader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接着,给出了WinCE内核和相关组件移植到硬件平台的具体过程。并且,在WinCE内核驱动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LCD显示、SD卡驱动程序和以太网驱动程序的开发。最后,实现了WinCE内核在硬件平台上的运行。通过WinCE提供的强大信息处理功能,为后续的GPS定位导航和蓝牙组网通信提供了应用接口支持。第三、在完成软硬件平台构建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GPS的个人导航程序和基于蓝牙技术的设备组网通信程序。其中,个人导航程序实现了GPS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而蓝牙程序也已经实现了设备间无线通信和组网的功能。这两种应用程序的功能实现,为完善野外作业控制系统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本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处理功能较强,而且系统中的软硬件平台可以作为嵌入式移动设备的二次开发平台,这为更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好的通用开发平台。

任迎丽[4](2009)在《基于Pocket PC的景区自助导游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旅游业在国内迅速发展,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自助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推崇,但由于缺乏导游的指引,游客在旅途中常遇到迷失方向、遗漏景点等各种问题。而目前的电子导游系统往往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能够提供地图显示、进行实时定位、结合位置提供景点信息讲解、路线及信息任意查询等功能的自助电子导游系统的出现已是市场所需。基于此,论文在分析了Pocket PC编程技术、GPS定位及嵌入式GIS技术的基础上,结合Pocket PC设备的功能特性,提出了基于Pocket PC的景区自助导游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分析了矢量电子地图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桌面地图软件设计制作了能够应用于嵌入式设备的电子地图。在搭建的软件开发平台下,结合MapX Mobile嵌入式地图组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电子地图的放大、缩小等基本功能,并实现了基于地图图元的景点信息的多种方式的查询;研究了Pocket PC下的串口通信,实现了GPS数据的读取及经纬度等有效信息的提取;研究了利用动态图层及动态图元实时显示用户位置的实现;为了提高GPS的定位显示精度,利用距离投影算法对GPS进行地图匹配,修正了用户的位置和行走轨迹在地图中的显示;基于用户位置的判断,自动的进行景点视频播放的研究。基于多普达P800设备,以重庆大学A区校园作为游览景区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实现定位显示、景点信息播报等基本导游功能,给游客带来了便利。

田蓓[5](2008)在《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手机的GPS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形式,它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定位系统,用于获得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准确的通用协调时间。GPS进入民用之后,GPS终端产品成了当前GPS市场的主要内容。手机的蓬勃发展,以及它的移动、灵活等特点,与GPS的结合成了当前GPS市场的一个亮点。随着无线移动位置服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就可以享受到多种多样的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业务)服务。如何在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实现GPS功能?构建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GPS模块,硬件是基础,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是软件的运行平台,它们在整个GPS手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对手机GPS模块的硬件平台、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进行了重点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GPS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了GPS的原理,并描述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本文所设计的GPS手机选择了SiRF公司的GPS方案,按照该方案完成了硬件设计。论文分析了CPU芯片(Samsung公司的S3C2442B)以及SiRF公司GPS芯片(SiRF Star3f/LP)的特点,重点完成了射频前端电路、接收机部分电路、参考时钟电路、电源电路、控制和数据信号电路的设计。同时研究了Windows Mobile的串口驱动模型,完成了串口驱动,实现了CPU与GPS模块之间的串口通信。为了提高GPS模块的TTFF(Time to First Fix,首次定位时间),SiRF公司提供了AGPS(Assisted GPS,辅助GPS定位系统)的解决方案——CLM(ClientLocation Management,客户机位置管理),因GPS驱动要占用物理串口,本课题通过虚拟驱动,完成了CLM功能,实现了AGPS方案。论文最后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赵建霞[6](2008)在《车辆数字化仪表应用研究 ——基于WinCE.net的车载导航系统实现》文中提出车载导航系统是一种安装在车辆上为驾驶者提供导航和引导服务的汽车电子设备。近年来,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系统日益复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车载导航系统作为交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车载导航系统是新型汽车信息电子产品的典型代表,它的应用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行车安全、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国内外车载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车载导航系统相关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移动定位技术、GSM/GPRS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电子地图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对于课题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于涉及到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开发方法,分析GPS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和应用领域等,研究移动定位技术及GSM/GPRS通信技术,了解电子地图相关知识。根据车载导航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完成车载导航系统的总体设计。确定所需的硬件资源,完成车载导航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嵌入式处理器的确定,选择合适的GPS、GSM模块和输入输出设备。完成车载导航系统软件设计,根据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并研究如何移植到嵌入式处理器上,根据车载导航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完成用户应用程序的开发。本系统集嵌入式系统技术、GPS定位技术、移动定位技术和GSM/GPRS通讯技术于一体,对现有车载导航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了GSM移动定位作为GPS定位的有效补充,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实现了系统的通信功能,增加了丰富的辅助功能,增强了实时性、可扩展性,降低了数据传输费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王涛[7](2008)在《GAT陀螺全站仪贯通测量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掌上电脑PDA以其轻便、廉价、功能强大、便于野外作业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测绘界人士的青睐。基于PDA的嵌入式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测绘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已经开发成功的掌上型测绘系统,大多数是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因此,在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中开发隧道贯通测量一体化软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的特殊环境出发,结合对Windows CE和嵌入式系统的特殊性分析,提出了选用Visual Studio.NET2005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目标是以PDA作为一个通信接口实现全站仪和陀螺寻北仪的整体集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陀螺全站仪通信与数据预处理子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目前测绘行业中常用的尼康、拓普康、徕卡、索佳几个系列的全站仪与GAT系列陀螺寻北仪进行通信,并实现椭球参数选择、子午线收敛角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控制全站仪工作以及全站仪数据上传、下载等工作。最后,基于Visual C++ 6.0我们开发了贯通测量模拟仿真子系统。该系统能对陀螺全站仪采集的野外数据进行导线网平差,并利用模拟方位角进行模拟仿真计算,最终数据处理结果以直观的图形界面呈现给用户。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将数据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和高性能的智能设备应用到传统的地下工程贯通测量中,为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和模拟仿真技术应用提供了借鉴。GAT贯通测量一体化系统配合GAT系列磁悬浮陀螺全站仪,优化了地下工程贯通测量的作业模式,并且提高了地下工程贯通测量的效率。

于洋[8](2007)在《移动勘测办公系统的通讯接口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以PDA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日益普及,将PDA应用于工程测量,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时、自动化,将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实现PDA与测量仪器的通信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PDA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对几种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做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应用领域。2.在分析全站仪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数据通信的相关理论,深入研究了全站仪与PDA通信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了多种类型全站仪的数据结构与解析方法,并对全站仪与PDA的通信接口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同时介绍了PDA对全站仪进行在线控制和实时通信的技术和方法。3.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理论和GPS数据通信的协议和标准-NMEA0183。深入研究和分析了GPS与PDA数据通信关键技术,包括接口设计、信号接收与处理、坐标转换等。对GPS与PDA的通信接口进行设计与实现,并对传统GPS编程和应用GPSID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PDA的移动勘测办公通信接口的研究对于提高测绘外业的工作效率、改进传统的工作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介绍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为测绘相关的PDA应用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汤仁锋[9](2007)在《移动GIS在平衡施肥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发展和应用与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信及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密切相关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GIS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继出现了基于组件技术的组件GIS(Component GIS,ComGIS),基于网络技术的WebGIS领域和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GIS(Mobile GIS)。这使得GIS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移动GIS是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集空间信息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数据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化的综合系统。它是GIS又一新的发展和应用模式。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嵌入式GIS、空间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基于移动GIS的平衡施肥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GIS的电子地图显示、地图基本操作、图层管理等功能,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获取采样点的定位坐标,并能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和导航。更重要的是,该系统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移动数据库中PocketAccess中,也可以把数据打包通过无线网络(GPRS/CDMA)传输到中心数据服务器上。论文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出发,阐述了当前移动GI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内容涉及到嵌入式GIS、空间信息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1)首先,在理论上对移动GIS和其关键技术进行探讨。阐述了移动GIS、空间信息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平衡施肥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2)其次,针对平衡施肥信息采集业务,从我国平衡施肥现状、平衡施肥研究内容、农田信息数据模型、特点、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和系统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3)再次,针对平衡施肥信息采集系统分析,提出系统设计的原则,从系统用例、框架体系、功能模块、移动数据库和类关系模型进行系统设计。(4)最后,介绍了系统开发环境和移动GIS平台-eSuperMap;在该开发平台上,利用eMbedded Visual C++4工具开发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平衡施肥信息采集系统已在部分区域试运行,系统运行良好。实践证明,该系统已经基本满足目前农田信息采集的要求,体现出系统方案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宋波[10](2006)在《石油管杆激光测长系统研制与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田在油水井的修井作业及井下特殊措施时都必须进行井下油管、抽油杆长度的精确测量,以便确定井下工具的操作位置,对准待开采的油层,确保修井及措施的成功实施。传统的石油管杆长度测量,都采用人工测量、手工计算,存在管杆长度测量精度低,错误率较高的不足,进而造成修井作业成功率降低,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本文在仔细查阅国内外管杆测长技术和激光测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单片机的软硬件特点和石油行业修井作业的生产实际,从系统硬件选型、数据通讯、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工作,完成了基于单片机的石油管杆测长系统的研制。根据现场使用的实际效果和单片机能力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简化测量过程,本文选用基于WindowsCE的PDA作为系统核心,结合嵌入式技术和蓝牙通讯技术对原系统进行改进。系统通过PDA控制激光测长仪实现石油管杆长度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通过蓝牙技术实现PDA与上位机的通讯,并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修正。此外,系统还开发了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为管杆数据管理的自动化提供了良好基础。这一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石油行业管杆测长精度,提高石油管杆数据管理的水平,有力的服务于油田生产。

二、Windows CE下实现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的串行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CE下实现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的串行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PS/北斗的嵌入式黑匣子组合定位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项目研究背景
        1.1.2 项目意义
    1.2 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组合定位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2 相关技术及原理
    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2.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2.2 GPS基本原理
        2.2.1 GPS的组成
        2.2.2 GPS定位原理
    2.3 北斗一代定位原理
        2.3.1 北斗一代定位系统的组成
        2.3.2 有源定位原理
    2.4 GPRS原理
        2.4.1 GPRS的业务
        2.4.2 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描述
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工作原理及需求
    3.2 方案选择
    3.3 黑匣子定位系统的方案设计
        3.3.1 黑匣子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
        3.3.2 黑匣子定位系统的软件平台搭建
        3.3.3 黑匣子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
4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ARM主控模块
        4.1.1 S3C2440A芯片资源介绍
        4.1.2 UART接口
    4.2 外围设备选择
        4.2.1 GPS接收机模块
        4.2.2 北斗接收机模块
        4.2.3 GPRS短信收发模块
    4.3 黑匣子定位系统硬件实现
5 嵌入式操作系统定制
    5.1 构建Windows CE的硬件运行环境
    5.2 编写串口驱动程序
        5.2.1 打开关闭串口
        5.2.2 配置串口
        5.2.3 清空串口缓冲区
    5.3 发布BSP包
    5.4 Windows CE操作系统定制
        5.4.1 得到并安装BSP
        5.4.2 发布操作系统
6 黑匣子定位系统软件设计
    6.1 主程序设计
    6.2 信息解析、存储程序设计
        6.2.1 NEMA-0813 协议
        6.2.3 GPS定位信息解析
        6.2.4 定位信息的存储
    6.3 GPRS短信收发程序设计
        6.3.1 GPRS模块指令介绍
        6.3.2 GPRS数据传输
    6.4 运行轨迹回放程序设计
        6.4.1 KMZ文件
7 实验结果分析
    7.1 运行轨迹的记录与回放
        7.1.1 实测路线的再现
        7.1.2 实验结果分析
    7.2 不同情形对GPRS模块发射功率的影响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总结
    8.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2)基于GPS/DR组合定位技术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精准农业概念
        1.1.2 变量施肥技术概念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2 国内研究动态和趋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2.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2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的选择
    2.3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选型
    2.4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组成结构
    2.5 系统工作过程
3. GPS/DR 组合定位方法的研究
    3.1 全球定位系统
        3.1.1 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分类
        3.1.2 GPS 接收机输出格式
    3.2 航位推算(DR)系统
        3.2.1 航位推算基本原理
        3.2.2 航位推算系统组成
    3.3 GPS/DR 组合定位原理
        3.3.1 卡尔曼滤波的理论和方法
        3.3.2 适用于GPS/DR 组合定位技术的自适应联邦滤波算法方案
    3.4 组合定位技术中自适应联邦滤波算法的应用
        3.4.1 自适应联邦滤波器的总体结构
        3.4.2 状态方程的建立
        3.4.3 观测方程的建立
        3.4.4 测量更新方程组、最优融合方程组与信息分配方程组的建立
4.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Xsbase-270s 平台介绍
        4.1.1 PXA270 处理器概述
        4.1.2 供电单元
        4.1.3 SDRAM 的连接
    4.2 光纤陀螺仪的选择
    4.3 数字里程计的选择
    4.4 GPS 模块
        4.4.1 GPS 定位模块的选择
        4.4.2 GPS 定位模块简介
        4.4.3 GPS 与嵌入式平台的连接
    4.5 实施单元
    4.6 系统的硬件结构
5.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
    5.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5.2 Windows CE 系统简介
        5.2.1 Windows CE 的开发流程
        5.2.2 Windows CE 的同步特性
    5.3 BSP 包的简介与安装
    5.4 编译Xsbase-270s 上的Windows CE 系统
        5.4.1 创建新工程
        5.4.2 添加平台特征和配置Xsbase-270S 平台
        5.4.3 编译内核
    5.5 组合定位程序的设计
        5.5.1 串口通信设计
        5.5.2 组合定位程序的具体功能实现过程
    5.6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5.6.1 规则田块的自动网格识别
        5.6.2 主程序的具体功能实现过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蓝牙技术的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3 我国发展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现实性及策略
    1.2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1.2.1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功能
        1.2.2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
    1.3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设计与开发流程
    2.2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2.2.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型
        2.2.2 AT91SAM9263 微控制器分析
        2.2.3 系统的硬件框架
    2.3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与选择
        2.3.2 系统应用程序功能结构
第三章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3.1 硬件平台电路总体设计
        3.1.1 硬件系统的设计思想
        3.1.2 硬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3.2 核心板的电路设计
        3.2.1 时钟模块和复位模块
        3.2.2 SDRAM 模块
        3.2.3 Nand Flash 模块
        3.2.4 JTAG 调试接口模块
    3.3 扩展板的电路设计
        3.3.1 LCD 模块
        3.3.2 以太网接口模块
        3.3.3 SD 卡接口模块
        3.3.4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3.4 PCB 板规划
第四章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开发
    4.1 软件平台总体设计
        4.1.1 软件平台总体框架
    4.2 WIN CE 移植开发
        4.2.1 WinCE 移植流程
        4.2.2 BSP 开发
        4.2.3 Boot Loader 开发
        4.2.4 OAL 开发
        4.2.5 驱动程序的开发
    4.3 WIN CE 内核定制
        4.3.1 定制开发工具
        4.3.2 WinCE 定制过程
        4.3.3 下载并运行WinCE 映像
        4.3.4 导出平台SDK
第五章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中的蓝牙自动组网研究
    5.1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的组网方案
        5.1.1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种类和特点
        5.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5.1.3 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组网技术的选择
    5.2 蓝牙无线通信技术
        5.2.1 蓝牙技术介绍
        5.2.2 蓝牙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
        5.2.3 蓝牙系统组成
        5.2.4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5.3 蓝牙模块的软硬件设计
        5.3.1 蓝牙模块选型
        5.3.2 蓝牙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5.3.3 蓝牙模块软件设计
    5.4 蓝牙模块间通信及组网功能的测试
        5.4.1 应用程序介绍
        5.4.2 测试结果
第六章 GPS 定位功能的研究与设计
    6.1 GPS 定位系统概述
        6.1.1 GPS 系统的组成
        6.1.2 GPS 信号结构
        6.1.3 GPS 定位原理
    6.2 GPS 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6.3 GPS 接收机硬件电路设计
        6.3.1 GPS 接收机组成结构
        6.3.2 GPS 接收机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6.3.3 GPS 接收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6.4 GPS 模块软件设计
        6.4.1 GPS 模块初始化
        6.4.2 串口通信
        6.4.3 GPS 数据读取与处理
        6.4.4 GPS 数据显示
    6.5 GPS 关键算法研究
        6.5.1 地图缩放程序算法
        6.5.2 最优路径选择
        6.5.3 实验结果显示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文详细摘要

(4)基于Pocket PC的景区自助导游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自助电子导游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的章节安排
2 课题相关技术分析
    2.1 POCKET PC
        2.1.1 Pocket PC 简介
        2.1.2 Windows Mobile 操作系统
        2.1.3 Windows Mobile 的编程特点
        2.1.4 Pocket PC 的软件开发工具
    2.2 全球定位系统-GPS
        2.2.1 GPS 系统概述
        2.2.2 GPS 系统的组成
        2.2.3 GPS 系统的定位原理
        2.2.4 GPS 定位误差
    2.3 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
        2.3.1 嵌入式GIS 概述
        2.3.2 国内外的嵌入式GIS 软件
        2.3.3 嵌入式GIS 的应用领域
3 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3.1 电子地图
        3.1.1 电子地图简介
        3.1.2 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
    3.2 MAPINFO 桌面地图软件
    3.3 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
        3.3.1 地图扫描
        3.3.2 栅格地图配准
        3.3.3 电子地图分层
4 景区自助导游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的设计思想及结构
    4.2 开发环境
        4.2.1 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4.2.2 MapX Mobile 地图组件
        4.2.3 软件运行环境及其设置
    4.3 GPS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3.1 Pocket PC 下的串口通信
        4.3.2 GPS 数据解析
    4.4 地图显示模块及查询模块设计
        4.4.1 电子地图的显示
        4.4.2 地图基本功能实现
        4.4.3 景点信息查询
    4.5 信息反馈模块设计
        4.5.1 用户定位显示
        4.5.2 景点视频自动播放
        4.5.3 用户路径回放
    4.6 系统软件安装包的制作
5 景区自助导游系统测试
    5.1 系统组成
    5.2 系统界面及其功能介绍
        5.2.1 工具栏
        5.2.2 菜单栏
    5.3 系统测试结果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手机的GPS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GPS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1.1.1 GPS发展概论
        1.1.2 GPS主要应用领域
        1.1.3 全球GPS市场状况
    1.2 GPS手机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1.2.1 GPS使用终端概述
        1.2.2 多媒体智能手机的发展
        1.2.3 手机定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3 论文的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手机总体设计
    2.1 硬件总体设计
    2.2 系统平台概述
    2.3 S3C2442B微处理器介绍
    2.4 Vision X125基带处理器介绍
        2.4.1 V125平台概述
        2.4.2 模拟基带ABB芯片简述
        2.4.3 数字基带DBB介绍
    2.5 GPS处理器——SiRF StarⅢ简介
    2.6 软件架构设计
        2.6.1 GSM手机软件架构简介
        2.6.2 软件架构说明
    2.7 GPS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概述
第三章 GPS原理
    3.1 卫星定位系统
        3.1.1 GPS卫星定位系统
        3.1.2 目前各种卫星定位系统的比较
    3.2 GPS信号理论
        3.2.1 GPS卫星发展及信号进步
        3.2.2 GPS信号结构
        3.2.3 GPS信号功率
        3.2.4 NEMA协议数据格式
第四章 GPS模块电路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GPS信号处理过程概述
        4.1.1 GPS信号的调制
        4.1.2 GPS信号解调过程
    4.2 GPS接收机原理框图
    4.3 GPS方案选择
        4.3.1 硬件GPS方案与软件GPS方案
        4.3.2 选择GPS方案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参数
    4.4 GPS芯片——SiRF StarⅢ介绍
        4.4.1 SiRF StarⅢ芯片GSC3f/LP特点
        4.4.2 GSC3f/LP内部框图介绍
    4.5 GPS模块硬件设计
        4.5.1 SiRF GPS方案整体框图概述
        4.5.2 高接收灵敏度的GPS设计要点
        4.5.3 射频前端电路设计
        4.5.4 接收机部分
        4.5.5 参考时钟设计
        4.5.6 电源电路设计
        4.5.7 控制信号设计
        4.5.8 SiRF star3f芯片与S3C2442B芯片之间的接口设计
        4.5.9 PCB设计概要
    4.6 捕获灵敏度测试
        4.6.1 测试环境
        4.6.2 测试步骤
        4.6.3 测试数据
第五章 GPS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串口通信设计
        5.1.1 Windows CE串口通信模型
        5.1.2 S3C2442B UART技术背景
        5.1.3 嵌入式Windows CE串口通信流程分析
        5.1.4 串口驱动具体实现
    5.2 AGPS(辅助GPS定位)的实现
        5.2.1 常用GPS定位技术
        5.2.2 SiRF CLM辅助卫星定位过程
        5.2.3 CLM具体实现
        5.2.4 星历辅助定位测试
    5.3 导航应用软件概述
        5.3.1 导航应用软件总体介绍
        5.3.2 基于GIS的最短路径算法
        5.3.3 实际定位及路径规划实验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车辆数字化仪表应用研究 ——基于WinCE.net的车载导航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车载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车载导航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主要定位技术简介
    2.2 GPS 全球定位系统
        2.2.1 GPS 系统组成
        2.2.2 GPS 定位原理
        2.2.3 GPS 的主要特点
    2.3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2.3.1 GSM 系统组成
        2.3.2 GSM 主要特点
        2.3.3 基于GSM 的移动定位技术
        2.3.4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2.4 导航电子地图
        2.4.1 地图的概念
        2.4.2 电子地图
        2.4.3 导航电子地图
        2.4.4 电子地图在车载导航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5 Windows CE.net 操作系统
        2.5.1 Windows CE.net 操作系统介绍
        2.5.2 开发工具简介
        2.5.3 Windows CE.net 操作系统移植
    2.6 Windows CE.net 驱动程序
        2.6.1 Windows CE.net 驱动模型
        2.6.2 Windows CE.net 驱动实现方式
    2.7 本章小节
3 车载导航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车载导航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车载导航系统功能分析
        3.2.1 车载导航系统主要功能
        3.2.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3.3 车载导航系统软件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车载导航系统硬件设计
    4.1 S3C2410 处理器
    4.2 GPS 模块—JP13
    4.3 GSM 模块—MC55
    4.4 LCD
    4.5 主要接口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节
5 车载导航系统软件设计
    5.1 Windows CE.net 操作系统移植
    5.2 驱动程序开发
    5.3 定位功能实现
        5.3.1 GPS 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5.3.2 GPS 导航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5.3.3 移动定位实现
        5.3.4 电子地图实现
    5.4 通信功能实现
        5.4.1 AT 命令简介
        5.4.2 短消息功能
    5.5 本章小节
6 系统运行演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GAT陀螺全站仪贯通测量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应用系统开发的硬件平台
        2.1.1 陀螺寻北仪
        2.1.2 全站仪
        2.1.3 PDA
        2.1.4 系统开发的硬件环境
    2.2 系统开发所需相关软件
        2.2.1 操作系统
        2.2.2 Microsoft ActiveSync
        2.2.3 应用程序开发中应用到的两个辅助软件
        2.2.4 集成开发环境
    2.3 WINDOWS CE 应用程序开发
        2.3.1 基于Embedded Visual C++平台
        2.3.2 基于Visual Studio.NET 平台开发
    2.4 编写WINDOWS CE 应用程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2.4.1 Windows CE 下的Wi1132 编程
        2.4.2 PDA 与桌面平台硬件的区别
        2.4.3 调试和测试Windows CE 应用程序
    2.5 嵌入式开发技术与理论研究
        2.5.1 嵌入式系统研究
        2.5.2 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
第三章 陀螺全站仪通信与数据预处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通信研究
        3.1.1 串行通信
        3.1.2 串口通信相关问题
        3.1.3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方法
    3.2 PDA 与陀螺全站仪数据通信程序实现
        3.2.1 全站仪通信协议
        3.2.2 PDA 与全站仪端通信程序实现
        3.2.3 PDA 与陀螺寻北仪通信程序实现
    3.3 GAT 陀螺全站仪系统工作原理
        3.3.1 陀螺寻北仪工作原理
        3.3.2 GAT 陀螺全站仪工作原理
    3.4 陀螺全站仪通信与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3.4.1 陀螺全站仪通信与数据预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3.4.2 陀螺全站仪通信与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3.5 PDA 设置全站仪度盘以及贯通测量成果计算
第四章 贯通测量模拟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4.1 贯通测量模拟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4.1.1 软件功能设计
        4.1.2 贯通测量模拟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1.3 控制网数据格式设计
    4.2 坐标系统及相关类设计
        4.2.1 映像方式
        4.2.2 程序实现坐标系统转换
        4.2.3 系统相关类设计
    4.3 平面控制网平差子程序的设计
        4.3.1 平面控制网平差子程序设计原则
        4.3.2 平面控制网平差流程
        4.3.3 平面控制网误差方程式的建立
    4.4 控制网数据处理算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移动勘测办公系统的通讯接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PDA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2.1 PDA的概念及由来
    2.2 PDA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2.3 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2.3.1 嵌入式系统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
第三章 PDA与全站仪的数据通信
    3.1 全站仪简介
        3.1.1 全站仪概述
        3.1.2 全站仪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1.3 全站仪的使用和维护
    3.2 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应用
    3.3 全站仪与PDA的通信设计
        3.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3.2 全站仪的数据通信
        3.3.3 PDA的通信原理
第四章 PDA与GPS接收机的数据通信
    4.1 GPS技术与GPS接收机
        4.1.1 GPS技术简介
        4.1.2 GPS接收机的种类
    4.2 GPS中的NMEA—0183协议
        4.2.1 NMEA-0183格式数据串定义
        4.2.2 NMEA-0183格式通信协议定义
    4.3 GPS与PDA的数据通信
        4.3.1 GPS与PDA的串行连接
        4.3.2 GPS数据格式
        4.3.3 GPS信号处理
        4.3.4 GPS坐标变换
第五章 移动勘测办公通信接口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5.1.1 系统开发的软硬件配置
        5.1.2 开发工具
    5.2 全站仪与PDA的通信接口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流程图设计
        5.2.2 系统主要功能
        5.2.3 系统实现的主要步骤
        5.2.4 全站仪的在线控制
    5.3 GPS与PDA通信接口的实现
        5.3.1 GPS的传统编程
        5.3.2 应用GPSID进行开发
        5.3.3 系统主要界面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移动GIS在平衡施肥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 GIS及其关键技术
    2.1 移动 GIS(Mobile GIS)
        2.1.1 移动 GIS产生发展
        2.1.2 移动 GIS及其特点
        2.1.3 移动 GIS组成结构体系
        2.1.4 移动 GIS应用模式
    2.2 空间信息技术
        2.2.1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2.2.2 遥感(RS)
        2.2.3 地理信息系统(GIS)
        2.2.4 3S技术集成
    2.3 嵌入式技术
        2.3.1 嵌入式系统
        2.3.2 嵌入式处理器
        2.3.3 嵌入式操作系统
    2.4 移动计算技术
        2.4.1 移动计算特点
        2.4.2 移动数据库技术
    2.5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2.5.1 无线广域网络(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
        2.5.2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2.5.3 无线个人局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
        2.5.4 卫星通信
第三章 平衡施肥信息采集系统分析
    3.1 我国平衡施肥现状分析
    3.2 平衡施肥研究内容分析
    3.3 农田信息数据模型分析
    3.4 农田信息的特点分析
    3.5 平衡施肥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分析
    3.6 平衡施肥信息采集需求分析
第四章 平衡施肥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用例设计
    4.3 系统框架体系设计
    4.4 系统功能设计
    4.5 移动数据库设计
        4.5.1 概念结构设计
        4.5.2 逻辑结构设计
        4.5.3 物理结构设计
        4.5.4 数据字典设计
    4.6 系统类关系模型设计
第五章 平衡施肥信息采集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Windows Mobile平台的开发特点
    5.3 Windows Mobile编程模式
    5.4 移动 GIS开发平台eSuperMap
        5.4.1 eSuperMap的特点
        5.4.2 eSuperMap的原理
        5.4.3 eSuperMap开发环境配置
    5.5 主要功能实现
        5.5.1 数据采集中的GPS导航定位功能
        5.5.2 移动数据库操作功能
        5.5.3 GIS功能实现
        5.5.4 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5.6 系统运行部分界面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石油管杆激光测长系统研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石油行业管杆测长的现状
        1.2.1 常规石油行业修井作业工序及要求
        1.2.2 国内外石油管杆测长研究成果
    1.3 激光测距仪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激光测长技术概述
    2.1 激光测长原理及特征方程
    2.2 激光测长仪的组成
    2.3 激光测长仪控制方式及指令
    2.4 石油管杆激光测长系统的设计要求
第三章 基于单片机的石油管杆激光测长系统的开发及使用效果分析
    3.1 系统的原理组成
    3.2 系统硬件设计
        3.2.1 总体电路设计
        3.2.2 键盘的设计
        3.2.3 LCD的硬件设计
        3.2.4 其他部分硬件设计
    3.3 系统软件设计
        3.3.1 下位机与上位机的串行通讯程序设计
        3.3.2 单片机控制主程序设计
    3.4 实际使用效果及分析
第四章 PDA与蓝牙技术概述
    4.1 PDA的概述
        4.1.1 PDA的基本概念
        4.1.2 PDA的软硬件环境
        4.1.3 PDA在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
    4.2 无线通讯技术概述
        4.2.1 无线通讯技术概述
        4.2.2 蓝牙技术特点
第五章 基于PDA的激光测长系统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
    5.2 系统开发的硬软件环境
    5.3 基于PDA的激光测长系统硬件设计
    5.4 基于PDA的激光测长系统软件设计
        5.4.1 通讯流程设计
        5.4.2 数据变换和存储设计
        5.4.3 PDA端的程序编制及各模块功能
        5.4.4 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第六章 现场使用及误差分析与修正
    6.1 现场使用结果
    6.2 误差的分析
    6.3 减少误差方法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Windows CE下实现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的串行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PS/北斗的嵌入式黑匣子组合定位系统的研究[D]. 杨青青. 中北大学, 2011(10)
  • [2]基于GPS/DR组合定位技术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D]. 刘文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 [3]基于蓝牙技术的野外作业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马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0(07)
  • [4]基于Pocket PC的景区自助导游系统设计[D]. 任迎丽. 重庆大学, 2009(12)
  • [5]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手机的GPS模块设计与实现[D]. 田蓓. 厦门大学, 2008(08)
  • [6]车辆数字化仪表应用研究 ——基于WinCE.net的车载导航系统实现[D]. 赵建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8(02)
  • [7]GAT陀螺全站仪贯通测量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D]. 王涛. 长安大学, 2008(08)
  • [8]移动勘测办公系统的通讯接口研究[D]. 于洋.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9]移动GIS在平衡施肥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D]. 汤仁锋.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5)
  • [10]石油管杆激光测长系统研制与改进[D]. 宋波. 浙江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Windows CE下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串行通信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