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热塑性弹性体

卫生热塑性弹性体

一、卫生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文献综述)

武晓妹[1](2021)在《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IS热塑性弹性体因流动性好、粘结强度高等特点,常用作热熔压敏胶基质,但SIS属于非极性聚合物,与极性物质的相容性、粘附性不好,因此SIS热熔压敏胶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拓宽其应用,需要对SIS热塑性弹性体极性化改性。常用的极性化方法有:聚合过程引入极性单体和后功能化极性改性,前者可选择的极性单体范围窄,实施难度大。环氧化作为一种高效的后功能化方法,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可以显着提升聚合物极性,还可通过开环、接枝反应引入强极性基团(羟基、磺酸基等)或侧链。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特定基团或链段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关于两嵌段SI含量及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欠缺系统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原位环氧法,以环己烷及四氢呋喃为混合溶剂,将三种不同SI含量的SIS进行了环氧化,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环氧化程度的环氧化SIS(ESI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经测算,环氧化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ZrCl4催化开环的方法,将上述的ESIS分别进行亲核开环反应,制备羟基化SIS(HOSIS),并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其结构,经计算,开环效率在80%左右,羟基化程度约为55%。最后,利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平板硫化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等实验仪器系统探究SI含量、极性化程度对极性化SIS热塑性弹性体热性能、表面能、力学性能、T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环氧基团的引入,聚合物刚性增强,分子链段运动受阻,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上升,同时水接触角显着下降,极性增强,开环后极性进一步增强,Tg明显提高,聚合物由弹性体材料转变为脆性材料。极性化程度相近时其接触角及表面能无明显变化。(2)环氧化程度增大,弹性模量上升,但两嵌段含量为53 mol%,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羟基化程度提高,弹性模量上升,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ESIS-815-20的剥离强度最大,达到0.875N/mm,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既提高了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又增强了与基板PET薄膜的粘附力,同时SI中存在的自由末端亦会提高弹性体与基板的粘附作用。(3)系列极性化产物中,ESIS-815-20(SI=53mol%,EO=20%)的综合性能优良。适当的两嵌段SI含量及环氧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有利,在SIS热熔压敏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正伟[2](2021)在《高黏改性沥青及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基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理念,道路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与环境生态和排水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城市道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满足行人和车辆的基本通行,而是逐渐与使用环境和生态建设相辅相成,这无疑对道路材料性能与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孔沥青(PA)混合料作为一类特殊设计的混合料,具有高度连通的内部空隙,以及由粗集料相互接触和嵌挤形成的骨架-空隙结构,从而在安全、舒适和环保等方面获得诸多益处,是我国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理想辅助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PA混合料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经济、适用并与我国气候和交通相匹配的高黏改性沥青;另一方面,PA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不足,制约着其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拟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基于对6类热塑性弹性体、增黏剂及增塑剂的作用机理与性质的分析,系统开展了高黏改性沥青的材料设计与制备,确定了4类适用的弹性体种类;引入多目标正交极差分析,揭示了不同材料组分及含量对高黏改性沥青6项主要技术指标的作用规律与机理;研制出3类性能良好的高黏改性沥青,并探究了其流变性、改性与老化机理。考虑老化、浸水和低温条件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作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索了微观尺度单一及复杂条件下3类高黏改性沥青的形貌特征与纳观力学性质;改良附着力拉伸试验方法,研究了宏观尺度单一及复杂条件下3类高黏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破坏规律;结合微观黏附机理与宏观破坏特征,优化了高黏改性沥青的组成设计。基于粒子干涉理论和堆积理论,对比研究了典型连续级配、间断级配和采用多级填充骨架密实及主骨架空隙填充方法进行分段设计的间断合成级配的贯入强度、空隙分布及集料接触特征;利用离散元虚拟试验模拟了针、片状集料对矿料级配体积特征的作用规律;据此开展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细长比的针片状集料及含量对间断合成级配的贯入强度、空隙分布及集料接触特征的作用,探讨了PA混合料的级配设计与针片状限值。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各类稳定性与耐久性试验方法对空隙率和试件尺寸的敏感程度与可靠性,研究了PA混合料的高温动态蠕变破坏和低温约束应力冻断特征;探究了不同混合料老化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PA混合料抵抗劈裂破坏与集料剥落的作用与机理;研究了混合料老化对间接拉伸强度和疲劳寿命的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典型改性沥青、工程纤维和填料对PA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作用规律与机理,分析了PA路面的常见病害与沥青性质及混合料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技术方案对PA混合料常见病害的适用性。

王帅[3](2021)在《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SEBS/EVA共混材料、SEBS/LDPE/SiO2气凝胶共混材料、SEBS/石蜡油共混材料,然后以超临界氮气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间歇式发泡工艺制备了SEBS/EVA发泡材料、SEBS/LDPE/SiO2气凝胶发泡材料、SEBS/石蜡油发泡材料。研究不同的共混比例对SEBS/EVA共混材料硫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对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往复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SiO2气凝胶用量对SEBS/LDPE共混材料硫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对SEBS/LDPE共混发泡材料的发泡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充油SEBS发泡密度的影响以及石蜡油的用量对于发泡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不同的共混比例对SEBS/EVA共混材料的影响表明,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硫化速度越来越慢,整个SEBS/EVA的体系的硫化程度也相应的降低,所以体系的硫化程度呈现降低的势态。对于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来说,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逐渐降低,共混发泡材料的力学强度介于纯EVA发泡材料和纯SEBS发泡材料之间,但是断裂伸长率却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SEBS本身柔软性和弹性较好,与EVA材料共混发泡后,发泡材料的弹性得到了改善,而且SEBS/EVA发泡材料的泡孔有着逐渐变大的趋势,与纯EVA材料相比,共混发泡材料的最大应力、压缩强度显着下降但是发泡材料的弹性却变得越来越高。不同SiO2气凝胶含量对SEBS/LDPE共混材料的影响表明,随着SiO2气凝胶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硫化速度得到了较高提升,硫化程度得到提高。SEBS/LDPE/SiO2气凝胶共混发泡材料随着SiO2气凝胶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上升,但是断裂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SiO2气凝胶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是也使得共混发泡材料的伸长率下降,以及降低了发泡材料的弹性。SiO2气凝胶在发泡过程中变成成核点,这就使得共混发泡材料的泡孔数量大大增加,而且SiO2气凝胶颗粒会限制发泡体系的发展,所以泡孔尺寸会变大。SiO2气凝胶的加入增大了SEBS/LDPE共混发泡材料的平均刚度和平均模量,增强了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随着SiO2气凝胶含量的增加,SiO2气凝胶颗粒均匀分布在共混发泡材料的泡孔壁上,导热系数明显下降,可以有效应用在保温隔热领域。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发泡密度的影响以及石蜡油的含量对于发泡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表明,SEBS与石蜡油的共混发泡材料随着在充油量的增加,扭矩逐渐降低,硫化速度越来越慢,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通过对不同充油量且密度一致的SEBS发泡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发现,随着充油量的增大,SEBS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降低,回弹性先增大后降低,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也随着充油量的增大而下降,说明充油量的增加会降低整个发泡材料的强度。但是泡孔尺寸却随着充油量的增加而变大,温度和充油量对SEBS发泡材料的压缩性能影响较大,充油量和温度增大都会导致SEBS发泡材料的压变变大。

崔子文[4](2021)在《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型TPV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过氧化物为硫化体系,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了高性能的MVQ/TPU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重点研究了动态硫化加工工艺、硫化体系及增容剂的种类和用量对MVQ/TPU TPV的加工流变特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微观相态结构和动态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MVQ/TPU TPV动态硫化工艺的研究,得出了利用HAKKE转矩流变仪制备TPV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依据力学性能和TPV的相态结构,选取了最佳的动态硫化工艺条件:橡塑比40/60、共混温度180℃、转子转速80 r/min、动态硫化时间10 min,模压成型温度190℃。不同动态硫化制备方法对MVQ/TPU TPV体系性能的影响不同,M3制备方法得到TPV具有最均匀的相态结构和最强的交联网络结构。系统的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MVQ/TPU TPV体系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微观形貌和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DBPH硫化的TPV的力学性能随着过氧化物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DCP硫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则缓慢上升;此外,使用DBPH硫化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DCP。热失重结果表明,经DBPH硫化的TPV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并且TPV具有优异的热氧老化性能,老化后拉伸强度提高38%。SEM结果表明,DBPH硫化体系的TPV中硅橡胶的尺寸更小,在TPU相中的分散程度更好。TPV的熔体流动速率随DBPH用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关系,当交联剂用量超过1.5 phr后熔体流动速率过小。综合所有结果,以过氧化物DBPH作为交联剂,用量为1.5 phr时,MVQ/TPU TPV的综合性能最优。添加了助交联剂后,TPV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并且小幅度的降低了TPV体系的相态分布的均匀性。但添加助交联剂能够提高MVQ/TPU TPV体系的热稳定性,TAIC的效果更明显。经过二段硫化后,TPV体系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变。通过对TPV相容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TPV的力学性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使用POE-g-MAH作为相容剂时TPV具有最优异的力学性能。添加了不同类型及用量相容剂的TPV的热氧老化性能良好,并且相容剂能够提高TPV中TPU相的热稳定性。利DMA和SEM结果表明,三种增容剂都能够提高TPV体系中橡塑两相的相容性,其中选择POE-g-MAH作为相容剂时,TPV中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近,TPV断面中两相界面最为模糊,说明POE-g-MAH对TPV的增容效果最好,并且用量为6份时增容效果最佳。MVQ/TPU TPV具有优异的可重复加工性能,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TPV的力学性能有上升的趋势。

陈阳[5](2021)在《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目前炙手可热的动态硫化硅橡胶(TPSiV)主要是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硅橡胶为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TPSiV兼具爽滑的手感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TPU和硅橡胶存在极性的差异,相容性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产品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TPU和硅橡胶为基体通过动态硫化的方式制备出TPSiV,研究了加工参数以及相容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导电或阻燃的功能化填料加入到TPSiV中,开发功能化TPSiV。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不同种塑料分别与硅橡胶动态硫化制备塑料/有机硅橡胶共混物。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的塑料基体,共混物力学性能都出现下降,随着橡塑比的增加下降得越明显;改性后材料的疏水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HDPE基共混物的静态水接触角最大增加21.2°,共混物的耐热性能都得到了提高。(2)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基TPSiV,探究了加工参数对TPSiV性能的影响。最佳的组成和加工参数为:1180A型TPU与YT3150硅橡胶在180℃下以7:3的比例进行动态硫化并加入0.5 wt%交联剂和0.1 wt%催化剂,TPSiV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13.6 MPa和864%。(3)合成一系列的含硅聚氨酯相容剂(SPU),探究不同相容剂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结果可知:固定NCO/OH为1.75,PTMG/HSO为4:1的相容剂效果最好。TPSiV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12.7 MPa和728%。(4)分别将五种导电填料加入到TPSiV基体中,其中羧基化碳纳米管(MWCNT-COOH)作为导电填料的效果最好,其渗滤阈值为3 phr;与纯基体相比导电TPSiV的硬度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出现下降;复合材料的抗应力松弛性和抗蠕变性得到了提升;MWCNT-COOH作为导电填料在基体中形成的网络最好,未出现明显的聚集。(5)制备了阻燃TPSiV,探讨了单一阻燃剂和复配阻燃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出:当红磷和氢氧化铝的比例为2:3、加入25 phr时,TPSiV的阻燃效果达到FV-0级别,极限氧指数最高;当MLP200和氢氧化铝的比例为3:1、加入40 phr时,TPSiV的阻燃效果达到FV-0级别。

薛静,冯道硕,王鸣,黄昊飞,刘然升,王晶[6](2020)在《SIS基热熔压敏胶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的组成、国内外应用现状、SIS基热熔压敏胶的优缺点,系统综述了对SIS基热熔压敏胶的改性研究进展,并对SIS基热熔压敏胶进行总结与展望。

王彬[7](2020)在《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制备八臂星形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聚物》文中研究指明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在常温下具有交联橡胶性质,而在高温时具有热塑性树脂加工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发展至今,热塑性弹性体的品种繁多且应用广泛,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硬段主要是苯乙烯类聚合物、软段则以共轭二烯烃类聚合物为主,其分子结构通常有线形三嵌段结构、星形嵌段结构以及其他复杂拓扑结构等。其中,星形嵌段结构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而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而基于星形结构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本论文首先利用活性负离子聚合(LAP)合成嵌段共聚物大分子锂活性链,并利用它们与八乙烯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OVPOSS)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制得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弹性体;随后,对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中聚异戊二烯(PI)嵌段的不饱和双键进行氢化反应以改善它们的性能,通过多种测试方法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相关性质进行表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聚苯乙烯-b-聚异戊二烯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首先通过顺序加料并控制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单体的投料比,采用LAP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嵌段分子量比例的聚苯乙烯-b-聚异戊二烯锂活性链(PS-PI-Li);随后,利用PS-PI-Li与OVPOSS中的乙烯基发生偶联反应,制得多种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PI)8POS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PS-PI)8POSS及其前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散度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失重分析(TGA)、拉伸测试、线性黏弹性测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S-PI)8POSS的热学性质、力学性能及相分离形貌进行表征。(2)基于聚(苯乙烯-co-二苯基乙烯)-b-聚异戊二烯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为提高(PS-PI)8POSS弹性体共聚物的使用上限温度,利用商品化1,1-二苯基乙烯(DPE)与苯乙烯共聚以提高弹性体共聚物中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首先通过控制St/DPE的投料比,采用LAP法合成了具有不同DPE含量的聚(苯乙烯-co-二苯基乙烯)锂活性链(PSD-Li);随后,经过结构表征选取分子量和单体组成合适的PSD-Li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Ip单体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嵌段分子量比例的聚(苯乙烯-co-二苯基乙烯)-b-聚异戊二烯锂活性链(PSD-PI-Li);最后,利用PSD-PI-Li与OVPOSS中的乙烯基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制得多种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D-PI)8POSS。通过1H-NMR和GPC对所得(PSD-PI)8POSS及其前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散度进行表征;利用DSC、TGA、拉伸测试和线性黏弹性测试对(PSD-PI)8POSS的热学性质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3)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氢化反应及表征上述八臂星形弹性体共聚物中的PI链段含有许多不饱和双键,会降低它们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因此采用氢化反应将PI软段转化为饱和脂肪烃链段以提升其热稳定性。通过改变对甲苯磺酰肼的投料量和反应时间,探究它们对氢化反应的影响,并利用优化的反应条件对(PS-PI)8POSS或(PSD-PI)8POSS进行氢化反应,获得了含有饱和脂肪烃软段(HPI)的新型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HPI)8POSS或(PSD-HPI)8POSS。利用1H-NMR、GPC和FT-IR对氢化产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散度进行表征,并与未氢化的星形共聚物进行比较;利用DSC、TGA、拉伸测试和线性黏弹性测试对氢化反应前后弹性体共聚物的性能进行表征。综上所述,本论文利用LAP法高效制备了一类兼含硬段和软段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通过在硬段中引入DPE单元提高其使用上限温度,并采用氢化反应将PI软段转化为饱和脂肪烃链段来改善其耐热性。详细表征了八臂星形弹性体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并初步探究了不同组成对弹性体共聚物膜性能的影响。这类兼含硬段和软段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有望在热塑性弹性体中有潜在的应用。

苗晓丽[8](2020)在《含有呋喃环的生物基共聚酯的合成、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枯竭,同时石油等的大量使用对环境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摆脱对石油、煤炭的依赖,采用新能源逐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实现高分子工业“绿色化”,已成为科研人员共同的目标。近年来,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污染小、可降解、可再生、原料来源丰富等特点,故对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必将会带来一场“绿色”革命。本论文首先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1,4-丁二醇(1,4-BDO)以及低分子量生物基聚酯(PE)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易加工成型的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P(BF-EF)s。P(BF-EF)s的硬段为聚(2,5-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简称PBF;软段为通过四种醇酸单体聚合得到的低分子量生物基共聚酯,简称PEF。研究了软硬段的质量比对所合成的P(BF-EF)s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链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F-EF)s存在两相结构:一相为结晶态的PBF,另一相为无定形态PBF和PEF的混合物。同时,P(BF-EF)s的微相分离主要是由PBF段的结晶引起的;通过调节PEF的含量,可对其热性能、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调控。力学性能表明含有20wt%PE的P(BF-EF)表现出高断裂伸长率(?1100%),低模量(9MPa)和相对较高的拉伸强度(34MPa);此外,P(BF-EF)s对L929细胞显示出低或无细胞毒性。由于P(BF-EF)s具有可再生、热稳定性好、无毒、拉伸性能好等优点,因此有望在生物医学材料中得到应用。本论文进一步以DMFD、1,4-BDO、癸二酸(Se A)和1,4-丁烯二醇(1,4-BEO)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和熔融缩聚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含呋喃环的热致型形状记忆材料(共聚酯PDBSB)。研究了DMFD/Se A的摩尔比对共聚酯PDBSB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链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呋喃环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熔点及结晶能力均先降低后升高,而热稳定性逐渐降低;从聚酯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呋喃环含量的增加,生物基聚酯表现出从韧性塑料到弹性体再到刚性塑料的变化。对可交联半结晶型共聚酯PDBSB来说,可以将其用作形状记忆材料。因此,通过改变DMFD/Se A的摩尔比和样品交联程度,改变共聚酯的熔融温度,进而改变转变温度(Ttrans),共聚酯PDBSB的形状固定率为90%以上,形状回复率约为100%。

宋建强,曾国元,曾晓勇,崔跃龙,彭鹤松,王光硕[9](2019)在《滑石粉在SEBS/PP热塑性弹性体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不同细度的滑石粉作为无机填料,详细研究了滑石粉的引入对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拉伸性能、密度、硬度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并分析了滑石粉颗粒在SEBS/PP热塑性弹性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SEBS/PP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性能和MFR随着滑石粉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密度和硬度随着滑石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从总体上看,所用滑石粉的粒径越小,SEBS/PP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性能越好,MFR越小。当滑石粉的填充质量分数为30%时,SEBS/PP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性能和MFR达到最优,HS–338,HS–538,HS–638和HS–738滑石粉填充改性SEBS/PP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分别为9.89,10.53,10.31,12.69MPa,MFR分别为22.36,20.17,17.27,11.14g/(10min)。

王基班[10](2019)在《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PA1212-b-PTMG的合成》文中研究指明弹性体作为一种优秀的材料,因其广泛的适用范围和优秀性能,被人们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弹性体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三代热塑性弹性体品种多样,聚酰胺弹性体就是其中一种有着优良加工性能的产品。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聚酰胺弹性体合成方法根据合成机理分为二元酸法、异氰酸酯法、阴离子聚合法;又可根据反应步骤为两步法和一步法。本文先合成了PA1212预聚体,然后将其与MDI、PTMG作为反应原料,采用异氰酸酯法合成了新型的PA1212-b-PTMG,并通过调控反应软硬段的分子量合成了六种PA1212-b-PTMG。利用熔融聚合方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PA1212预聚体,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的表征方法测量了产物分子结构,确认合成产物是1,6-己二胺封端PA1212预聚体。通过酸碱滴定法对制得PA1212预聚体的分子量进行测量,发现与预先计算相差不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制得PA1212预聚体的熔点、结晶温度进行测量,发现PA1000、PA1500、PA2000的熔点Tm分别为155℃、167℃、171℃,结晶温度Tc分别为142℃、154℃、158℃。通过测量PA1212预聚体的TG-DTG曲线对预聚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Ti、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Tp、最终热分解温度Tf进行了测量。并对购得PTMG的熔点和结晶温度进行了测定,发现PTMG850的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分别为8℃、-8℃,PTMG2000的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分别为14℃、-6℃。利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确认所制产物的分子结构,产物为PA1212-b-PTMG。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六种PA1212-b-PTMG的软硬段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进行测量,发现软段硬段熔点和结晶温度受到软硬链段分子量共同影响。通过测量PA1212-b-PTMG的TG-DTG曲线,发现所制六种PA1212-b-PTMG起始热分解温度都大于300℃,都有着良好的耐热性。调整不同的MDI、PTMG投入反应摩尔比,发现随着MDI投入量的加大,所制PA1212-b-PTMG会交联,发现PTMG与MDI投入摩尔比为1时,所制PA1212-b-PTMG的相对粘度最大。通过变温偏光显微镜、变温红外光谱、变温XRD的表征手法,探究PA1212-b-PTMG的结晶行为和相结构,发现PA2000和PTMG2000的PA1212-b-PTMG的软段PTMG球晶在37.5℃完全消失,硬段PA1212球晶在166℃完全消失,发现所制得PA1212-b-PTMG存在两相分离的结构。

二、卫生热塑性弹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提纲范文)

(1)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热塑性弹性体
    1.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
        1.2.1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聚合极性化方法
        1.2.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后改性极性化方法
    1.3 极性化SIS弹性体的应用研究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步骤
        2.2.1 环氧化SIS(ESIS)合成
        2.2.2 羟基化SIS(HOSIS)合成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SIS结构研究
    3.2 环氧化SIS(ESIS)合成研究
    3.3 羟基化SIS(HOSIS)合成研究
    3.4 极性化弹性体(ESIS/HOSIS)性能研究
        3.4.1 极性化SIS弹性体热性能研究
        3.4.2 极性化SIS弹性体表面性能研究
        3.4.3 极性化SIS弹性体力学性能研究
        3.4.4 极性化SIS弹性体T-剥离强度研究
        3.4.5 极性化SIS弹性体综合性能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高黏改性沥青及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沥青路面的特点
        1.1.2 多孔沥青路面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1.2.2 多孔沥青路面中沥青结合料的应用现状
        1.2.3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1.2.4 多孔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和耐久性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黏改性沥青的材料设计、性质及影响因素
    2.1 高黏改性沥青的材料设计
        2.1.1 基质沥青的选择
        2.1.2 热塑性弹性体与性质
        2.1.3 增黏剂的选择与机理
        2.1.4 增塑剂的选择与机理
    2.2 高黏改性沥青的性能要求
    2.3 高黏改性沥青的制备
        2.3.1 方案设计
        2.3.2 制备工艺
    2.4 高黏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质
        2.4.1 弹性体的确定
        2.4.2 多指标正交试验结果
    2.5 多目标正交极差因素分析
    2.6 不同高黏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2.7 流变性能及老化机理
        2.7.1 高温流变性及老化作用的影响
        2.7.2 不同高黏改性沥青的老化机理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条件下高黏改性沥青-集料的纳观与宏观黏附性
    3.1 微观与宏观黏附试验设计
        3.1.1 基于AFM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测试
        3.1.2 基于Posi Test AT-A的宏观黏附性能测试
    3.2 基于AFM的形貌特征与纳观力学性能
        3.2.1 不同条件下的形貌特征与粗糙度
        3.2.2 纳观黏附力计算
        3.2.3 杨氏模量的计算
        3.2.4 黏附力与黏附功的转化
    3.3 基于Posi Test AT-A试验的宏观黏附性能
        3.3.1 方法改进后黏附破坏的判断
        3.3.2 老化条件下的黏附破坏
        3.3.3 老化-浸水条件下的黏附破坏
        3.3.4 老化-浸水-低温条件下的黏附破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级配与针片状对PA混合料贯入强度和空隙特征的影响
    4.1 级配理论及骨架嵌挤混合料设计方法
        4.1.1 级配设计的基础理论
        4.1.2 骨架嵌挤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4.2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
        4.2.1 粗集料级配设计
        4.2.2 细集料级配设计
        4.2.3 合成级配曲线
        4.2.4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4.3 级配类型对贯入强度和空隙特征的影响
        4.3.1 级配类型的选择及性质
        4.3.2 不同级配类型的贯入强度试验
        4.3.3 不同级配类型的空隙分布特征
    4.4 针片状含量对贯入强度和空隙特征的影响
        4.4.1 离散元模拟针片状含量对体积特征的影响
        4.4.2 级配选择及混合料性质
        4.4.3 针片状含量对贯入强度的影响
        4.4.4 针片状含量对空隙特征与接触状态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
    5.1 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5.1.1 温度稳定性评价方法
        5.1.2 耐久性评价方法
    5.2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
        5.2.1 高温稳定性
        5.2.2 低温抗裂性
    5.3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5.3.1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老化处理
        5.3.2 老化-冻融循环对劈裂强度的影响
        5.3.3 老化-冻融循环对磨耗损失的影响
        5.3.4 老化作用对耐疲劳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升技术及适用性
    6.1 改性沥青对稳定性与耐久性的作用
        6.1.1 改性沥青的选择
        6.1.2 改性沥青对温度稳定性的作用
        6.1.3 改性沥青对耐久性的作用
    6.2 工程纤维对稳定性与耐久性的作用
        6.2.1 工程纤维的选择
        6.2.2 工程纤维对温度稳定性的作用
        6.2.3 工程纤维对耐久性的作用
    6.3 工程填料对稳定性与耐久性的作用
        6.3.1 工程填料的选择
        6.3.2 工程填料对温度稳定性的作用
        6.3.3 工程填料对耐久性的作用
    6.4 不同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1.1.1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介绍
        1.1.2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
        1.1.3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市场应用
        1.1.4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1.2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1.2.1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介绍
        1.2.2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1.2.3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发展与应用
    1.3 低密度聚乙烯
        1.3.1 低密度聚乙烯的介绍
        1.3.2 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3.3 低密度聚乙烯的应用研究
    1.4 高分子发泡材料
        1.4.1 高分子发泡材料的简介
        1.4.2 高分子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1.4.3 高分子发泡材料的应用
        1.4.4 高分子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超临界发泡技术
        1.5.1 超临界流体的介绍
        1.5.2 超临界发泡的原理
        1.5.3 超临界发泡的成型方法
        1.5.4 超临界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目的与内容
        1.6.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
        2.2.4 测试仪器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EBS/EVA共混材料的硫化性能分析
        2.3.2 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2.3.3 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
        2.3.4 SEBS/EVA共混发泡材料的往复压缩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EBS/LDPE/SiO_2气凝胶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SEBS/LDPE/SiO_2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
        3.2.4 测试仪器及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发泡条件对SEBS/LDPE密度的影响
        3.3.2 SEBS/LDPE/SiO_2气凝胶的硫化性能
        3.3.3 SEBS/LDPE/SiO_2气凝胶共混发泡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3.3.4 SEBS/LDPE/SiO_2气凝胶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
        3.3.5 SEBS/LDPE/SiO_2气凝胶共混发泡材料的压缩性
        3.3.6 SEBS/LDPE/SiO_2气凝胶共混发泡材料的绝热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EBS/石蜡油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充油SEBS发泡材料的制备
        4.2.4 测试仪器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石蜡油对SEBS硫化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交联剂用量SEBS的发泡性能
        4.3.3 石蜡油对SEBS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石蜡油对SEBS发泡材料微观形貌影响
        4.3.5 石蜡油对SEBS发泡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型TPV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硅橡胶
        1.1.1 硅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1.2 硅橡胶的分类
        1.1.3 硅橡胶的配合与加工
        1.1.3.1 硫化体系
        1.1.3.2 补强体系
        1.1.3.3 助剂
    1.2 热塑性弹性体
        1.2.1 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2.2 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1.2.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结构与性能
        1.2.4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应用
    1.3 动态硫化技术及热塑性硫化胶(TPV)
        1.3.1 TPV的简介
        1.3.2 TPV的微观相态结构
        1.3.3 TPV的类型及应用
        1.3.3.1 通用型TPV材料
        1.3.3.2 特殊用途型TPV材料
        1.3.3.3 生物基TPV材料
        1.3.3.4 TPV基纳米复合材料
    1.4 TPV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因素
        1.4.1 制备方法的影响
        1.4.2 工艺条件的影响
        1.4.3 橡胶相交联程度的影响
        1.4.4 橡胶相和塑料相的性质特征的影响
        1.4.5 橡胶相与塑料相比例的影响
        1.4.6 体系相容性(增容剂)的影响
    1.5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态硫化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PV加工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
        2.1.2 仪器及设备
        2.1.3 实验配方
        2.1.4 试样制备
        2.1.5 分析与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共混温度的影响
        2.2.1.1 共混温度对TPV平衡转矩的影响
        2.2.1.2 共混温度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2 共混转速的影响
        2.2.2.1 共混转速对TPV平衡转矩的影响
        2.2.2.2 共混转速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3 动态硫化时间的影响
        2.2.3.1 动态硫化时间对TPV最终转矩的影响
        2.2.3.2 动态硫化时间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3.3 动态硫化时间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2.2.4 制备方法的影响
        2.2.4.1 制备方法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4.2 制备方法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2.2.4.3 Payne效应
        2.2.5 模压成型温度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6 橡塑比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硫化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PV硫化体系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材料
        3.1.2 仪器及设备
        3.1.3 实验配方
        3.1.4 试样制备
        3.1.5 分析与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3.2.2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回弹性能及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
        3.2.4 过氧化物类型对TPV热稳定性的影响
        3.2.5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3.2.6 DBPH用量对TPV流动性能的影响
        3.2.7 助交联剂
        3.2.7.1 助交联剂对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3.2.7.2 助交联剂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7.3 助交联剂对TPV热稳定性的影响
        3.2.7.4 助交联剂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3.2.8 二段硫化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硫化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PV相容体系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原材料
        4.1.2 仪器及设备
        4.1.3 实验配方
        4.1.4 试样制备
        4.1.5 分析与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4.2.2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回弹性能的影响
        4.2.4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2.5 相容剂种类对TPV热稳定性的影响
        4.2.6 DMA表征TPV的相容性
        4.2.6.1 相容剂的种类对TPV相容性的影响
        4.2.6.2 相容剂的用量对TPV相容性的影响
        4.2.7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4.2.7.1 相容剂的种类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4.2.7.2 相容剂的用量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4.2.8 TPV的重复加工性能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热塑性弹性体
        1.1.1 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发展历程
        1.1.2 TPV的类型
        1.1.3 TPV的应用
        1.1.4 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性能及分类
    1.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2.1 TPU的制备
        1.2.2 TPU的结构
        1.2.3 TPU的应用
    1.3 硅橡胶简介
        1.3.1 硅橡胶的分类
        1.3.2 硅橡胶的性质
        1.3.3 硅橡胶的应用
    1.4 功能化填料的研究进展
        1.4.1 导电填料的种类
        1.4.2 阻燃填料的种类及阻燃机理
    1.5 研究课题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目的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动态硫化法制备热塑性塑料/有机硅橡胶共混物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2 热塑性动态硫化橡塑共混物的制备
        2.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力学性能
        2.2.2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微观形貌
        2.2.3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静态水接触角
        2.2.4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的热性能
    2.3 结论
第3章 动态硫化法制备TPU/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及设备
        3.1.2 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弹性体的制备
        3.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基料比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硅橡胶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不同TPU对 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不同加工温度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5 不同交联剂用量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6 不同基料比TPSiV的热性能
        3.2.7 TPSiV的微观形貌
    3.3 结论
第4章 相容剂的合成及其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1.2 相容剂的合成
        4.1.3 实验原理
        4.1.4 TPSiV的制备
        4.1.5 测试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红外分析
        4.2.2 扩链下制备的相容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2.3 无扩链剂下制备相容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2.4 不同相容剂SPU4-4 用量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2.5 不同种相容剂对TPSiV微观形态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导电TPSiV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试剂及设备
        5.1.2 试样的制备
        5.1.3 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导电TPSiV电性能分析
        5.2.2 导电TPSiV力学性能分析
        5.2.3 导电TPSiV耐热性能分析
        5.2.4 导电TPSiV微观形态分析
    5.3 结论
第6章 阻燃TPSiV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6.1.2 试样的制备
        6.1.3 性能测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阻燃TPSiV阻燃性能分析
        6.2.2 阻燃TPSiV力学性能分析
        6.2.3 阻燃TPSiV耐热性分析
        6.2.4 阻燃TPSiV微观形貌分析
    6.3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SIS基热熔压敏胶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的组成
2 SIS基热熔压敏胶的改性研究进展
    2.1 SIS改性
        2.1.1 紫外辐射改性
        2.1.2 SIS接枝改性和环氧化改性
        2.1.3 SIS加氢改性
    2.2 增黏树脂改性
        2.2.1 增黏树脂聚合改性
        2.2.2 增黏树脂接枝和紫外辐射改性
        2.2.3 增黏树脂加氢改性
    2.3 物理共混改性
3 结语

(7)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制备八臂星形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聚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热塑性弹性体
        1.1.2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1.1.3 星形聚合物
        1.1.4 弹性体的氢化改性
    1.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 基于聚苯乙烯-b-聚异戊二烯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1.3.2 基于聚(苯乙烯-co-二苯基乙烯)-b-聚异戊二烯的八臂星形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1.3.3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氢化反应及结构表征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PI)_8POSS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原料与试剂
    2.3 实验部分
        2.3.1 试剂的无水无氧处理
        2.3.2 聚苯乙烯锂活性链(PS-Li)的合成
        2.3.3 聚苯乙烯-b-聚异戊二烯锂活性链(PS-PI-Li)的合成
        2.3.4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PI)_8POSS的合成
        2.3.5 线形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异戊二烯-b-聚苯乙烯(SIS)的合成
    2.4 测试与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PS-PI)_8POSS及前体聚合物的结构与组成表征
        2.5.2 SIS及前体聚合物的结构与组成表征
        2.5.3 具有不同嵌段比例(PS-PI)_8POSS的性质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D-PI)_8POSS的合成及表征
    3.1 引言
    3.2 原料与试剂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的无水无氧处理
        3.3.2 聚(苯乙烯-co-二苯基乙烯)锂活性链(PSD-Li)的合成
        3.3.3 聚(苯乙烯-co-二苯基乙烯)-b-聚异戊二烯锂(PSD-PI-Li)的合成
        3.3.4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PSD-PI)_8POSS的合成
    3.4 测试与表征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具有不同单体组成的PSD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3.5.2 具有不同组分的(PSD-PI)_8POSS及其前体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氢化反应及其表征
    4.1 引言
    4.2 原料与试剂
    4.3 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的氢化反应
    4.4 测试与表征
    4.5 结果与讨论
        4.5.1 TSH用量对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氢化反应的影响
        4.5.2 反应时间对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氢化反应的影响
        4.5.3 氢化反应前后的八臂星形嵌段共聚物性质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申请专利
致谢

(8)含有呋喃环的生物基共聚酯的合成、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热塑性弹性体
        1.1.1 热塑性弹性体分类
        1.1.2 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
    1.2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
        1.2.1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1.2.2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性能特点
        1.2.3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应用
        1.2.4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研究进展
    1.3 生物基资源
        1.3.1 生物基聚酯分类
        1.3.2 生物基合成单体
    1.4 2,5-呋喃二甲酸
        1.4.1 2,5-呋喃二甲酸的制备
        1.4.2 2,5-呋喃二甲酸基聚酯的研究进展
    1.5 形状记忆聚合物
        1.5.1 热致型SMP
        1.5.2 光致型SMP
        1.5.3 电致型SMP
        1.5.4 化学响应型SMP
        1.5.5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第二章 含呋喃环的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低分子量聚酯的合成
        2.1.4 生物基聚酯弹性体的合成
        2.1.5 测试与表征
    2.2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2.2.1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2.2.2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FTIR谱图
        2.2.3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1HNMR谱图
        2.2.4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13CNMR谱图
        2.2.5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分析
        2.2.6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DSC分析
        2.2.7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XRD分析
        2.2.8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偏光显微分析
        2.2.9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SAXS分析
        2.2.10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DMA分析
        2.2.11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分析
        2.2.12 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细胞毒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有呋喃环的热致型形状记忆聚酯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实施方案
        3.1.4 测试与表征
    3.2 生物基聚酯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3.2.1 聚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3.2.2 聚酯的FTIR谱图
        3.2.3 核磁共振~1HNMR谱图
        3.2.4 聚酯的热稳定性分析
        3.2.5 聚酯的DSC分析
        3.2.6 聚酯的X射线衍射分析
        3.2.7 聚酯的力学性能分析
    3.3 不同DCP含量对生物基聚酯的影响
        3.3.1 不同DCP含量的硫化特性参数分析
        3.3.2 不同DCP含量的生物基形状记忆聚酯力学性能分析
        3.3.3 形状记忆性能表征
        3.3.4 形状记忆聚酯的细胞毒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滑石粉在SEBS/PP热塑性弹性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3 样品制备
    1.4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滑石粉形貌和物理性质
    2.2 滑石粉对SEBS/PP热塑性弹性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2.3 滑石粉对SEBS/PP热塑性弹性体密度的影响
    2.4 滑石粉对SEBS/PP热塑性弹性体硬度的影响
    2.5 滑石粉对SEBS/PP热塑性弹性体MFR的影响
    2.6 SEBS/PP热塑性弹性体冲击断面的SEM分析
3 结论

(10)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PA1212-b-PTMG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弹性体概述
        1.1.1 第一代弹性体—天然橡胶
        1.1.2 第二代弹性体—合成橡胶
        1.1.3 第三代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
    1.2 聚酰胺弹性体简介
        1.2.1 聚酰胺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1.2.2 聚酰胺弹性体的分类与常见合成方法
        1.2.3 聚酰胺弹性体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不同分子量的PA1212预聚体的制备
    2.1 实验仪器及原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原料
    2.2 PA1212预聚体的制备
    2.3 PA1212预聚体的表征
        2.3.1 PA1212预聚体的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2.3.2 PA1212预聚体的核磁氢谱分析
        2.3.3 PA1212预聚体的分子量测定
        2.3.4 不同分子量的PA1212预聚体的DSC测试
        2.3.5 不同分子量PA1212的热失重行为(TG-DTG)分析
        2.3.6 不同分子量PTMG的DSC测试
    2.4 PA1212预聚体的表征结果分析
        2.4.1 PA1212预聚体的红外谱图
        2.4.2 PA1212预聚体的核磁氢谱
        2.4.3 PA1212预聚体的分子量测定
        2.4.4 PA1212预聚体的DSC曲线图
        2.4.5 PA1212预聚体的TG及DTG曲线图
        2.4.6 PTMG的DSC曲线图
    2.5 本章小结
3 PA1212-b-PTMG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3.1 实验仪器及原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原料
    3.2 PA1212-b-PTMG的制备
    3.3 PA1212-b-PTMG的表征
        3.3.1 PA1212-b-PTMG的乙醇萃取抽提实验
        3.3.2 PA1212-b-PTMG的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3.3.3 PA1212-b-PTMG的核磁氢谱分析
        3.3.4 PA1212-b-PTMG的DSC测试
        3.3.5 PA1212-b-PTMG的热失重分析
        3.3.6 PA1212-b-PTMG的溶解测试
        3.3.7 PA1212-b-PTMG的相对粘度测试
        3.3.8 PA1212-b-PTMG的XRD测试
    3.4 PA1212-b-PTMG的表征结果分析
        3.4.1 PA1212-b-PTMG的乙醇萃取实验
        3.4.2 PA1212-b-PTMG的红外吸收光谱
        3.4.3 PA1212-b-PTMG的核磁氢谱分析
        3.4.4 PA1212-b-PTMG的DSC测定
        3.4.5 PA1212-b-PTMG的热失重分析
        3.4.6 PA1212-b-PTMG的溶解情况
        3.4.7 PA1212-b-PTMG的相对粘度测试
        3.4.8 PA1212-b-PTMG的XRD测试分析
        3.4.9 PA1212-b-PTMG的不同投料摩尔比
    3.5 本章小结
4 PA1212-b-PTMG的结晶行为和相分离形态的研究
    4.1 PA1212-b-PTMG的结晶行为和相分离形态的表征方法
        4.1.1 PA1212-b-PTMG的变温偏光显微镜观察
        4.1.2 PA1212-b-PTMG变温红外光谱测量
        4.1.3 PA1212-b-PTMG变温XRD测定
    4.2 PA1212-b-PTMG的结晶行为表征分析
        4.2.1 PA1212-b-PTMG的变温偏光显微镜观察
        4.2.2 PA1212-b-PTMG的变温红外光谱分析
        4.2.3 PA1212-b-PTMG的变温XRD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卫生热塑性弹性体(论文参考文献)

  • [1]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 武晓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高黏改性沥青及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研究[D]. 张正伟. 长安大学, 2021(02)
  • [3]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帅.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型TPV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崔子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5]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D]. 陈阳.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6]SIS基热熔压敏胶改性研究进展[J]. 薛静,冯道硕,王鸣,黄昊飞,刘然升,王晶. 中国胶粘剂, 2020(11)
  • [7]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制备八臂星形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聚物[D]. 王彬. 苏州大学, 2020
  • [8]含有呋喃环的生物基共聚酯的合成、制备与性能研究[D]. 苗晓丽. 沈阳化工大学, 2020(02)
  • [9]滑石粉在SEBS/PP热塑性弹性体中的应用[J]. 宋建强,曾国元,曾晓勇,崔跃龙,彭鹤松,王光硕. 工程塑料应用, 2019(06)
  • [10]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PA1212-b-PTMG的合成[D]. 王基班. 郑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卫生热塑性弹性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