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关断裂带新活动

黄崖关断裂带新活动

一、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贾超,詹健,车路宽,刘禧超,肖飞[1](2021)在《八仙山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估》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科研学习、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王瑶[2](2017)在《基于MapGis K9平台的天津市北部山区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天津市北部山区位于天津市平原区以北范围,面积755 km2,属蓟州区。目前,蓟州区依托天然的生态环境、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不断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等优势,充分发挥其独特而深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生态新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本区地貌主要以山地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基岩出露,断裂纵横交错,地质资料稀缺,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摸清本区的地质构造,建立天津市北部山区基岩地质三维结构模型,能够为天津市北部地区深处的地质特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蓟州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基础,对促进北部山区经济文化建设、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课题以部市合作项目—《天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依托,全面收集工作区内的基岩地质图件、第四系地质图件、多源钻孔数据等资料,对北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基于mapgis K9平台(天津市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三维地质建模功能,研究得出了适合于基岩出露山区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钻孔数据库,建立全区数字高程模型并在GIS平台下绘制地质剖面,利用交叉剖面人机交互建模的方式搭建了天津市北部山区基岩地质三维结构模型,填补了蓟州区基岩模型空白。地层分布上涵盖第四系、中生界、古生界寒武系、青白口系、蓟县系、长城系等,所建立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基本能反映研究区域内的基岩地层和断裂情况,充实了天津市基岩地质三维结构模型,为其他基岩出露山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案的确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刘振辉[3](2014)在《天津市蓟县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津市蓟县山区在强降雨、持续降雨及外力条件下具有发育突发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地质背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这类灾害在当地共造成805户受灾、45人死亡、伤16人;房屋890间、100余亩农田、100余米水渠,600余株树木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4000余万元。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重要经济、文化、商用功能区建设中开山削坡和部分关闭矿山存在的山体失稳等因素,地质灾害危险性显着增大。要有效防灾、减灾,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首先弄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状况。本文以天津市蓟县山区为研究区,在对17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分析整理基础上,对该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典型灾害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蓟县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其中崩塌隐患点发育106处,占总数的60%,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类型以倾倒式小型崩塌为主;滑坡发育54处,占总数31%,以小型岩质滑坡为主;泥石流发育15处,其发育最少,且以小型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对典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为崩塌形成机理的主控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为主要引发因素,采矿和公路削坡是引发崩塌最普遍的人类活动。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为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强降雨及坡脚开挖是触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地形地貌是泥石流形成的主控因素,强降雨或持续降雨为主要触发因素。

刘国昌[4](1984)在《论活动断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构筑物及农田产生的破坏影响出发,指出了活动断裂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活动断裂的鉴定标志及其活动方式与活动程度;论述了活动断裂的形成机制及一些主要活动断裂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叶定衡,周万源[5](1982)在《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文中研究表明一、基本特征黄崖关断裂带由东、西两条断层组成,展布于兴隆、蓟县之间(图1)。长30余公里,走向北10°—15°东,断面倾向南东;地貌形态一般成沟谷、断崖或山脊鞍部(图2)。东西二盘由震旦亚界地层组成(东盘复背斜核部为前震旦亚界的古老变质岩系)复式背

叶定衡,周万源[6](1982)在《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文中研究指明一、基本特征黄崖关断裂带由东、西两条断层组成,展布于兴隆、蓟县之间(图1)。长30余公里,走向北10°—15°东,断面倾向南东;地貌形态一般成沟谷、断崖或山脊鞍部(图2)。东西二盘由震旦亚界地层组成(东盘复背斜核部为前震旦亚界的古老变质岩系)复式背

叶定衡[7](1980)在《蓟县黄崖关长城形变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7年我队在北京东部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工作中于蓟县北黄崖关东侧的一个山脊鞍部,发现长城因下部断层活动而弯曲变形。这一古老建筑因构造运动发生形变的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乃是首次发现。其在地质、地震、考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介绍我们的初步调研成果,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叶定衡[8](1980)在《蓟县黄崖关长城形变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77年我队在北京东部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工作中于蓟县北黄崖关东侧的一个山脊鞍部,发现长城因下部断层活动而弯曲变形。这一古老建筑因构造运动发生形变的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乃是首次发现。其在地质、地震、考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介绍我们的初步调研成果,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二、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八仙山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1.2 地层构造
    1.3 工程地质条件
        1.3.1 中厚层坚硬石英砂岩中等风化岩组
        1.3.2 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层
    1.4 水文地质条件
    1.5 人类活动
2 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特征
    2.1 地质灾害类型
        2.1.1 崩塌
        2.1.2 滑坡
    2.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2.1 突发性与缓变性地质灾害并存、危害性大
        2.2.2 灾害发生时间及空间上具随机性
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4 防治措施
    4.1 一般防治区防治建议
    4.2 重点防治区防治建议

(2)基于MapGis K9平台的天津市北部山区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第2章 天津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分析
    2.1 天津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概述
    2.2 天津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部山区地质环境背景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2 区域地质概况
    3.3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部山区基岩地质三维建模方案
    4.1 总体思路
    4.2 模型标准地层划分
    4.3 剖面布设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部山区基岩地质三维地质建模
    5.1 平面地质图整饰处理
    5.2 钻孔数据库编制
    5.3 地质剖面的绘制
    5.4 基于交叉折剖面建模
    5.5 成果预期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天津市蓟县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2.2 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研究程度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2.1 自然地理
        2.1.1 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植被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及新构造活动
        2.2.4 水文地质概况
        2.2.5 岩土体工程地质概况
    2.3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3章 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3.1 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
    3.2 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
        3.2.1 地质灾害发育史
        3.2.2 地质灾害灾情
    3.3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3.3.1 崩塌
        3.3.2 滑坡
        3.3.3 泥石流
第4章 蓟县山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4.1 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
        4.1.1 地形地貌
        4.1.2 地层岩性
        4.1.3 地质构造
    4.2 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与诱发因素
        4.2.1 降水
        4.2.3 人类工程活动
第5章 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5.1 典型崩塌
        5.1.1 黄崖关景区环山路崩塌
        5.1.2 府君山西麓崩塌
    5.2 五名山滑坡
        5.2.1 概况
        5.2.2 基本特征
        5.2.3 滑坡形成机理
    5.3 东窝铺泥石流
        5.3.1 概况
        5.3.2 基本特征
        5.3.3 泥石流形成机理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八仙山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估[J]. 贾超,詹健,车路宽,刘禧超,肖飞. 矿产勘查, 2021(11)
  • [2]基于MapGis K9平台的天津市北部山区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与应用[D]. 王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3]天津市蓟县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 刘振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3)
  • [4]论活动断裂[J]. 刘国昌.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84(02)
  • [5]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J]. 叶定衡,周万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1982(00)
  • [6]黄崖关断裂带的新活动[A]. 叶定衡,周万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3), 1982
  • [7]蓟县黄崖关长城形变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J]. 叶定衡.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1980(00)
  • [8]蓟县黄崖关长城形变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A]. 叶定衡.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 1980

标签:;  ;  ;  ;  ;  

黄崖关断裂带新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