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每年培训12万渔民

舟山每年培训12万渔民

一、舟山一年培训渔民12万(论文文献综述)

付丽[1](2021)在《海岛渔村妇女角色变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舟山东极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沈丹凤[2](2021)在《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远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环。远洋渔民社会保障对于促进渔民安居乐业、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首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所在地——浙江省舟山市的远洋渔民为研究对象,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公平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首先了解当前舟山市远洋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社会保障现状;其次,从就业保障、养老保障、健康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四个方面剖析现有社会保障供给存在的问题。其中,就业保障方面主要存在用工市场不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明显、转产转业指导缺位、失业保险存在空白等问题;养老保障方面主要存在参保对象覆盖不全、参保资金筹措不足、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健康保障方面主要存在安全救援和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后勤配套保障薄弱、健康保险屏障不结实等问题;救助福利方面主要存在社会救助力度不足、社会福利惠及面小等问题。然后,分别从政策供给、相关主体作用、渔民初始资源禀赋等三个维度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认为完善远洋渔民社会保障,要树立融入型社会保障的理念,注重普惠性与特惠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建立政府托底、组织参与、社会认同的社会支持协同保障机制,从优化就业生态环境、促进养老保障扩面提质、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健全救助福利机制等方面着手。

张镇昌[3](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学界对渔业企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渔业企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渔业企业的历时性研究。渔业企业是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连接鱼产品从渔船到餐桌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渔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的渔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的办法将北海市的渔业企业的发展脉络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以及进入21世纪后这三个时间阶段的不同时期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厘清渔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效能、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并通过梳理同时期国内不同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状况,尝试对北海渔业企业进行评价,提出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为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北海市渔业企业体系在建立后对恢复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却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凸显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逐步发展成熟,开拓了远洋渔业,提升了渔业经济发展质量。改革开放后,渔业企业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传统的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同时期也衍生了新的乡镇渔业企业系统。在这一阶段,暴露出传统渔业企业出现竞争能力下降、涉外渔业事件影响企业发展以及海洋资源衰退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海域国际政治关系与该时期海洋过度捕捞等相关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实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内外的贸易沟通、打开远洋渔业局面、延长渔业产业链和涉足非渔产业,加快构建侨港镇渔业企业体系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21世纪后北海渔业企业有了发展新方向,渔业经济得到转型发展,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新时代下渔业企业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走出去”的时代任务和条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下实现转型升级等发展目标定位,这一时期传统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取而代之成为新时代渔业产业的主角。却也需要面对渔业资源衰退引发的连锁反应、传统企业没落、国家部分渔业政策紧缩下企业转型生产的阵痛和走向国际阻碍重重等问题,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有政府政策措施及落实力度不足和复杂的国内国际存在的社会原因。为突破新时代下的发展障碍,渔业企业自身从多元发展、科技创新、响应“走出去”战略、扩大交流圈、紧贴国家发展政策、回馈社会等六个方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行自我解困。第四部分,分别阐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东海、黄海和渤海这三大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的简要状况,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构建与发展所发挥的社会功用从奠定北海在南海区的渔业地位、带动个体渔民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话语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政策施政、企业内部动力和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共同体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渔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玲婷[4](2021)在《别样的留守:舟山市D区“海嫂”的生活方式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将海员、海运业的社会关注度大大提升,但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海员研究还有待完善,且以往对于海员的研究往往只集中于海员个人,例如海员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很少有研究关注到海员的家庭,尤其是海员的配偶——“海嫂”,这是一个生活方式特殊且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的已婚女性群体,但关于“海嫂”的文献相较于海员更为稀少,导致“海嫂”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及为家庭做出的牺牲都鲜为人知。相较于其他已婚女性,在海员丈夫长期出海的情况下,“海嫂”在家庭责任、家庭负担以及由此衍生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问题等方面都有着更大的压力,更需要被重视、研究乃至理解,这让“海嫂”的生活方式呈现明显的特殊性。本文旨在以浙江省舟山市D区为例,探究“海嫂”独特的留守生活方式。本文由导论和五章构成。导论部分说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前人研究及述评。第一章论述了“海嫂”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主要从历史发展、自然条件、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概述海员群体的发展,从而凸显“海嫂”群体的逐渐庞大,从侧面为“海嫂”的发展提供资料;第二章详细描述了“海嫂”留守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扮演以及与其他已婚女性不同的留守生活方式;第三章描述了“海嫂”留守生活的孤寂以及“海嫂”、孩子、海员三者的互相牵挂、关心,体现留守生活中幸福温馨的一面;第四章论述了“海嫂”留守生活中的情感困境;第五章从“海嫂”重返职场,参与技能培训,参与选举三方面来体现“海嫂”的成长过程。留守生活艰辛不易,但最终“海嫂”克服困境不断成长,全心全力支持海员工作默默做好后勤,成为海员背后温柔的守护神,呈现一个与其他留守妇女截然不同的乐观的留守群体,她们身上的独特之处可以给其他地区的留守妇女发展提供借鉴,她们努力从家庭场域、社会场域和职业场域中塑造更好的女性角色,改变过去研究中将妇女置于被动客体地位的做法,尝试将其作为研究的主体,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和研究“她们”。本文通过个案访谈了解“海嫂”们灵活就业的真实情景和变化,结合相应的海岛妇女就业政策,也为日后闲置的女性劳动力就业发展和女性自我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资料。

廖海东,张乾通,夏追平[5](2021)在《海岛急救培训方式对渔民掌握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院前急救培训基地综合干预,提高渔民自救互救知识水平,改善态度,提高意愿,为降低院前病死率和伤残率打下基础,增强渔民海上作业的安全保障。方法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19-08/10舟山海岛新区125例渔民作为研究对象。培训前后分别填写相同的调查问卷,以分析渔民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和自我效能感。计量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以率表示,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标准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渔民急救培训的实践结果分析,测试得分从培训前(3.91±1.62)分提升至(8.46±1.46)分,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1,P<0.001);培训前后渔民对急救普及培训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P<0.001);培训前后渔民急救参与意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P<0.001)。结论渔民急救知识基线水平情况调查发现,知识掌握程度不容乐观,通过急救培训中心综合干预,总体提高了渔民的急救知识、自我效能水平和参与意愿。

毕红伟[6](2020)在《基于问卷调查的荣成市渔家民宿经营现状与优化对策》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农村和农业优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村文明和治理有效的总方针政策。由于乡村旅游的全面振兴,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小渔村逐渐成为旅游热点目的地,而以美丽渔村为背景打造的民宿备受旅游者推崇,成为了旅游产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能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对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分析了国内外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渔家民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运用顾客满意度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旅游需求供给理论、重要性——满意度(IPA)等相关理论,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乡村开展渔家民宿的实地调研与访谈,通过荣成市渔家民宿游客调查问卷和荣成市渔家民宿经营业主问卷调查,对游客的人口统计、获取信息的渠道、选择民宿的影响因素和顾客的满意度以及经营的规模、效益、模式等方面进行走访调查。通过SPSS23.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IPA模型对影响游客选择渔家民宿的因素和游客对渔家民宿的满意度和重要性进行了IPA综合分析,明确当前荣成市渔家民宿顾客满意度中各项指标优先完善的级别。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荣成市渔家民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经营的对策,为荣成市渔家民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荣成市渔家民宿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季节性明显,逗留时间短;营销渠道不对称,销售思路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民宿相关培训缺乏;政府指导缺失,协会参与度低;民宿定价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完善。下一步荣成市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对策优化荣成市渔家民宿的发展,例如:淡化季节影响,延长逗留时间;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策略;加强民宿培训,提高业主素养;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协会指导;制定合理价格,完善民宿设施;优化餐饮特色,强化餐饮质量。最后指出未来荣成市渔家民宿朝着更新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思路,注重转型模式的方向发展。

南铭扬[7](2020)在《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经济走向繁荣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的迫切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休闲海钓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的产业兴旺,继而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目前,渔农村发展休闲海钓产业,把产业融合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有利于渔农村产业兴旺,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推波助澜。当前,浙江省舟山市渔农村正在打造休闲海钓产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渔农村振兴、渔民富裕,并以产业兴旺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论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白沙岛休闲海钓企业化运作模式、秀山岛休闲海钓公园产业链协同模式、东极岛海钓基地为代表的基地化运作模式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当前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在借鉴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优化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现实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当前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初显规模,产业融合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初具雏形,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同的渔农村在实践中形成了“产业+”多维融合、产业链协同、基地化运作等模式。但是,仍存在产业集聚规模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产业发展供需错位和产业保护措施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来自政府、产业、企业等层面的原因。通过进一步借鉴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舟山实际,提出了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1)强化政策引领和支持力度。首先是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其次是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其三是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最后是解决渔民的再就业。(2)促进海钓相关产业融合。要进一步加强海钓基地建设,并强化与赛事经济的融合、与网络经济的融合、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加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3)注重产业与需求对接。主要从延伸产业链条、塑造品牌特色、创新海钓产品等三个方面加强与需求的深度对接。(4)强化海钓企业的主体功能。一是培育休闲海钓企业的“龙头”,二是推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三是推动企业管理集约化。(5)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激活海钓协会的作用。(6)推进休闲海钓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建立休闲海钓产业信息管理平台,规范休闲渔船和渔民的监督管理,结合现有政策切实落实生态保护。

张宇泓[8](2020)在《从原生到自觉:舟山渔民画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舟山渔民画诞生自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农民画发展的第三阶段。舟山渔民画的创作者是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基础训练的业余绘画爱好者,与其他农民画创作一样,他们经过辅导老师组织和培训后,逐渐开始绘画创作。文章将从渔民画作品分析、渔民画创作辅导老师、渔民画创作者研究入手;以艺术创作基本规律为指导,对渔民画创作发展历程、创作动因、创作过程、创作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揭示渔民画创作如何从原生走向自觉;意在阐明渔民画创作的规律性与独特性,并总结渔民画创作给予的启示。具体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提出研究问题,说明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说明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章,利用相关历史文献和第一手调研资料,分析渔民画创作辅导老师及渔民画创作者基本情况;客观呈现渔民画的出现及发展历程,研究时间限定为1983年至2015年。第三章,渔民画创作启蒙阶段研究。以对渔民画创作辅导老师的访谈为主要资料获取手段,整理与总结渔民画创作辅导理念、辅导方法、实践步骤。第四章,渔民画创作初始阶段研究。以渔民画创作原生创造力的内在驱动因素为研究内容。阐述创作灵感背后的海洋生命意识驱动力、创作题材产生背后的泛渔文化影响力、创作审美追求背后的海岛审美风尚影响力。第五章,渔民画创作探索阶段研究。研究渔民画创作绘画语言的图像来源、绘画语言的组织和学习方法,绘画语言形成后呈现的观念及特点。第六章,渔民画创作深入阶段研究。研究渔民画自觉创作形成的特征及原因。第七章,总结从原生到自觉:渔民画创作研究带来的启示。全文梳理了舟山渔民画发生、发展历程。客观呈现渔民画创作从原生状态到自觉创作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影响渔民画自觉创作形成的因素:“海洋情结”是创作主体发挥原生创造力的主导因素;辅导老师的辅导是渔民画创作走向自觉的关键因素;政府为渔民画创作活动的展开提供平台;渔民画作品的传播是渔民画主体坚持创作的主要外部动机。渔民画创作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从创作主体意识出发的创作实践所富有的强大生命力,绘画语言也是基于此而逐渐彰显个人风格。突破了农民画“程式化”创作思维模式和“稚拙”审美价值的思考格局。本研究带来的启示:创作精神植根于生命意识,绘画语言成长于多元融合。

秦锦清[9](2020)在《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作为渔农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海洋教育的开端与重要组成,对丰富海洋教育发展史,完善海洋教育理论,促进海洋水产业的发展,乃至建设海洋强国,都有着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但学界长期以来对海洋水产教育这一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较为贫乏。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历史分析法,对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从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背景、教育实践以及评价启示等方面作了系统分析与研究。清末民初,我国渔权屡屡受到侵犯,急需加强维护;传统渔业面临困境,急需大力变革;海洋水产教育落后,急需培养专门人才。随着清末“癸卯学制”颁布,大力提倡实业教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海洋水产教育应运而兴。其先后经历了诞生(1903-1912)、发展(1912-1922)、完善(1922-1937)和调整(1937-1949)四个主要阶段。为我国沿海地区培养了一批海洋水产专业人才,促进了海洋水产科学观念与技术的传播,并提高了渔民的文化素养与水产技术。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是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主体。本文从宏观层面,梳理其多层次多样化的学制系统;从中观层面梳理其各司其职的学校管理系统;从微观层面梳理其详尽完备的专业课程系统。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是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有机组成,是对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的重要补充。本文对各种非学历教育组织代表性机构及其教育目的、形式、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比较。总体而言,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要效仿外国先进海洋水产教育;二是学校选址布局区域相对均衡;三是学历海洋水产教育体系完备;四是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五是注重海洋水产调查研究与成果出版。当然,受多方因素制约,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也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及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成效不等的问题。众所周知,“三渔”问题不仅是当代的社会热点问题,其实也是近现代以来的一个历史问题。近现代许多水产教育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渔业、渔民、渔村问题的见解和思路,对于我们今天从教育和科技的视角解决“三渔”问题仍有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知往鉴今,历史启迪未来。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也留给了我们当代巨大的启示:一是海洋水产教育要主动服务海洋水产业的发展;二是政府要重视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三是学历海洋水产教育要注重实践;四是要高度重视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五是必须保持高度开放性与国际化。因此,认真地研究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仍可为我们解决今日的“三渔”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周扬[10](2020)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作为全球海洋捕捞渔业大国,2019年我国海洋捕捞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海洋捕捞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舟山市作为我国最大的群岛城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效果显着。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和近海过度捕捞的压力,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为研究对象,选取舟山市作为研究案例。文章全面梳理了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70年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运用渔业、经济、统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把近十年来舟山市海洋捕捞产量、捕捞品种、捕捞渔船数量、捕捞渔船功率、捕捞劳动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文献资料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阐述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认为,舟山市地理位置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这是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优势,使得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海洋捕捞渔业安全隐患高、监管难度大、渔民收入低的问题。此外,捕捞海域环境恶化、捕捞作业不合理、转产转业困难、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渔业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国内外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家级群岛新区的建立,以及我国对远洋渔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让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基于以上分析,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会。从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入手,逐步调整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融合。推进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并依靠科技驱动,发展数字渔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执法监管,推进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使海洋捕捞渔业迈向高质量的现代渔业发展轨道。

二、舟山一年培训渔民12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舟山一年培训渔民12万(论文提纲范文)

(2)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远洋渔业
        2.1.2 远洋渔民
        2.1.3 社会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社会公平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 舟山市远洋渔民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现状
    3.1 舟山市远洋渔业概况
    3.2 舟山市远洋渔民生产生活状况
        3.2.1 生产作业风险大
        3.2.2 经济收入不稳定
        3.2.3 转产转业较困难
        3.2.4 社会地位边缘化
    3.3 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现状
        3.3.1 就业保障现状
        3.3.2 养老保障现状
        3.3.3 健康保障现状
        3.3.4 救助福利现状
第四章 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4.1.1 就业保障不到位
        4.1.2 养老保障不健全
        4.1.3 健康保障水平低
        4.1.4 救助福利作用不明显
    4.2 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就业保障机会不均等
        4.2.2 养老保障参与性不高
        4.2.3 健康保障水平与风险等级不匹配
        4.2.4 救助福利保障参与力量不足
第五章 完善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的总体构想
        5.1.1 树立融入型社会保障理念
        5.1.2 注重普惠性和特惠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5.1.3 建立社会支持协同保障机制
    5.2 完善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5.2.1 优化就业生态环境
        5.2.2 促进养老保障扩面提质
        5.2.3 提升健康保障水平
        5.2.4 健全救助福利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渔业企业的研究
        (三)关于国外渔业企业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地调查法
    五、相关问题的必要说明
        (一)渔业企业的概念界定
        (二)选取北海市作为研究点的缘由
        (三)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渔业企业信息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的基础奠定
    一、构建渔业企业体系的必要性
        (一)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
        (三)构建渔业经济体系是重要任务
    二、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构建完善
        (一)水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二)渔船修造体系的构建
        (三)综合性国有海洋捕捞企业的成立与成长
    三、北海渔业企业在渔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用、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渔业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用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三)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的突破
    一、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
        (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二)推动渔民就业,释放生产活力
        (三)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焕发新生活力
    二、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至21 世纪前传统渔业企业的新变化
        (二)形成新的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优势下降
        (二)渔业涉外事件的损失和海洋资源减少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改革管理制度
        (二)加强与国内外的贸易沟通
        (三)开拓远洋捕捞新局面
        (四)渔业产业链延伸和非渔产业拓展的发展实践
        (五)努力建构新兴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一、21 世纪以来渔业企业的历史定位和新形势
        (一)渔业企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
        (二)时代为渔业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催生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二、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特征
        (一)传统企业为时代所淘汰
        (二)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产业的龙头引领
    三、渔业企业在困境中前行
        (一)渔业企业发展中所遇问题
        (二)渔业企业所遇问题的原因
        (三)渔业企业自我解困的主要举措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对北海渔业企业的评价和建议
    一、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情形
        (一)东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
        (二)黄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三)渤海区渔业企业的状况
    二、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区域地位和现实作用
        (一)有利于奠定北海在南海地区渔业地位
        (二)有利于带动个体渔民发展
        (三)有利于维护国家在海洋权益中的话语权
    三、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路径
        (一)政府须加强对渔业企业政策等的支持
        (二)渔业企业自身要提升发展的内力
        (三)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别样的留守:舟山市D区“海嫂”的生活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一)社会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1.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
        2.关于妇女生活方式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
        2.关于妇女生活方式的研究
        3.关于海岛妇女的研究
        (三)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
        (一)生活方式
        (二)“海嫂”
    四、理论工具
    五、研究方法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半结构访谈法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1.内容分析
        2.二次分析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海:“海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一、海员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二、舟山市D区“海嫂”的总体概况
    三、访谈对象概况
第二章 别:“海嫂”留守生活的开启
    一、离别在即的准备工作
        (一)突发的离别
        (二)从心里接受离别
    二、分别后一个人的生活
        (一)亦父亦母的家庭生活
        (二)包揽一切的家族生活
        (三)邻里间的互助
第三章 忆:远洋漂流的情感
    一、藏在生活琐事里的回忆
    二、远洋相隔的牵挂
        (一) “海嫂”对丈夫的思念
        (二)亲子之间的互相思念
第四章 守:献给远洋的情感面临困境
    一、亲子关系淡漠
    二、夫妻关系疏离
    三、难以处理的婆媳矛盾
第五章 护:做你背后温柔的守护神
    一、重返职场做更独立的自己
    二、参与社区生活技能培训
    三、社区选举与社区志愿者活动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三、中文原着
    四、中文译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海岛急救培训方式对渔民掌握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培训方法与内容
        1.2.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渔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2.3 渔民对急救普及培训的态度
    2.4 渔民急救参与意识
3 讨论

(6)基于问卷调查的荣成市渔家民宿经营现状与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渔家民宿的起源
        1.1.2 渔家民宿的振兴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调查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分析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分析
        2.1.2 国内研究分析
    2.2 相关概念
        2.2.1 民宿
        2.2.2 渔家民宿
    2.3 渔家民宿的特征与类型
        2.3.1 渔家民宿的特征
        2.3.2 渔家民宿的类型
    2.4 理论基础
        2.4.1 顾客满意度理论
        2.4.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4.3 旅游需求供给理论
        2.4.4 重要性—满意度(IPA)理论
第3章 荣成市渔家民宿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
    3.1 荣成市渔家民宿发展的条件分析
        3.1.1 区位条件
        3.1.2 经济条件
        3.1.3 市场条件
        3.1.4 资源条件
    3.2 荣成市渔家民宿的发展历程
        3.2.1 渔家民宿的雏形期(2006—2014)
        3.2.2 渔家民宿的孵化期(2015—2017)
        3.2.3 渔家民宿的崛起期(2018—至今)
    3.3 荣成市渔家民宿的现状分析
        3.3.1 荣成市渔家民宿发展总体概况
        3.3.2 荣成市渔家民宿的主要特点
        3.3.3 荣成市渔家民宿的发展类型
第4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荣成市渔家民宿经营情况分析
    4.1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问卷筛选
        4.1.3 数据分析
        4.1.4 数据来源
    4.2 渔家民宿市场需求分析
        4.2.1 游客年龄与性别
        4.2.2 客源地
        4.2.3 职业
        4.2.4 受教育程度
        4.2.5 月收入水平
        4.2.6 出游时间和停留时间
        4.2.7 获取信息渠道分析
    4.3 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4.3.1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4.3.2 样本变量描述性分析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经营满意度分析
        4.4.1 测评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分析
        4.4.2 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4.4.3 IPA分析
    4.5 经营主体分析
        4.5.1 经营业主学历分析
        4.5.2 经营规模分析
        4.5.3 经营效益分析
        4.5.4 经营方式分析
        4.5.5 经营模式分析
第5章 荣成市渔家民宿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分析
    5.1 荣成市渔家民宿发展的现存问题分析
        5.1.1 季节性明显,逗留时间短
        5.1.2 营销渠道不对称,销售思路待提高
        5.1.3 民宿相关培训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5.1.4 政府引导缺失,协会参与度低
        5.1.5 民宿定价不匹配,基础设施不完善
    5.2 荣成市渔家民宿发展的方向
        5.2.1 更新经营理念
        5.2.2 转变发展思路
        5.2.3 注重转型模式
    5.3 荣成市渔家民宿发展的优化对策
        5.3.1 淡化季节影响,延长逗留时间
        5.3.2 拓展营销渠道,优化营销策略
        5.3.3 加强民宿培训,提高业主素养
        5.3.4 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协会指导
        5.3.5 制定合理价格,完善民宿设施
        5.3.6 优化餐饮特色,强化餐饮质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荣成市渔家民宿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 B 荣成市渔家民宿经营业主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获得的荣誉与学术活动

(7)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简评与启示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渔农村
        2.1.2 休闲海钓
        2.1.3 休闲海钓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现状与模式
    3.1 产业发展条件
        3.1.1 区位地理条件
        3.1.2 海钓资源条件
        3.1.3 旅游资源条件
        3.1.4 海陆交通条件
        3.1.5 政策保障条件
    3.2 产业发展模式
        3.2.1 “产业+”多维融合模式:以白沙岛休闲海钓企业化运作为例
        3.2.2 产业链协同模式:以秀山岛休闲海钓公园为例
        3.2.3 基地化运作模式:以东极岛海钓示范基地建设为例
    3.3 产业发展现状
        3.3.1 产业发展初显规模
        3.3.2 产业融合初步形成
        3.3.3 产业链条初具雏形
        3.3.4 产业效益初见成效
第四章 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主要问题
        4.1.1 产业集聚规模不足
        4.1.2 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4.1.3 产业发展供需错位
        4.1.4 产业保护措施乏力
    4.2 原因分析
        4.2.1 政府层面的原因
        4.2.2 产业层面的原因
        4.2.3 企业层面的原因
第五章 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路径的经验借鉴
    5.1 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5.1.1 美国的“政府支持+行业管理”模式
        5.1.2 日本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模式
        5.1.3 威海的“产业融合+基地运作”模式
        5.1.4 台湾的“政府引领+渔会协同”模式
    5.2 国内外休闲海钓发展路径的经验启示
        5.2.1 规划要坚持科学化和统筹化
        5.2.2 经营要突出产业化和集约化
        5.2.3 管理要加强规范化和法制化
        5.2.4 发展要融入绿色化和持续化
第六章 推动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政策引领和支持力度
        6.1.1 强化产业规划引领
        6.1.2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6.1.3 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6.1.4 推动渔民转产转业
    6.2 促进海钓相关产业融合
        6.2.1 建设可融合的海钓基地
        6.2.2 加强与赛事经济的融合
        6.2.3 加强与网络经济的融合
        6.2.4 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6.2.5 加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
    6.3 注重产业发展与需求对接
        6.3.1 延伸产业链条
        6.3.2 塑造品牌特色
        6.3.3 创新海钓产品
    6.4 强化海钓企业的主体功能
        6.4.1 培育海钓企业“龙头”
        6.4.2 推动企业的强强联合
        6.4.3 推动企业管理集约化
    6.5 激活海钓协会的协同作用
        6.5.1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6.5.2 发挥海钓协会的作用
    6.6 推进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6.6.1 结合现有政策切实落实生态保护
        6.6.2 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6.6.3 建立休闲海钓产业信息管理平台
        6.6.4 规范休闲渔船和渔民的监督管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B 关于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中转产转业渔民的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从原生到自觉:舟山渔民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农民画研究现状
        (二)渔民画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写作框架
第二章 舟山渔民画发展面貌
    一、舟山群岛地理文化概述
    二、舟山渔民画出现的历史契机与发展历程
        (一)舟山渔民画出现的历史契机
        (二)舟山渔民画的发展历程
    三、舟山渔民画的辅导群体与创作主体
        (一)辅导老师基本情况
        (二)创作者基本情况
    小结
第三章 渔民画创作启蒙:渔民画创作的辅导
    一、辅导理念
        (一)突破农民画创作的思维
        (二)尊重创作者的原生创作力
        (三)尊重绘画语言的原生表达
    二、辅导方法
        (一)打开创作者的内心
        (二)找“闪光点”
        (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四)画外之话
    三、辅导绘画创作的一般步骤
    小结
第四章 渔民画创作初始:原生创作意识的唤醒
    一、海洋生命意识萌发下的创作灵感
        (一)生之艰难下的命运思考
        (二)生之困惑下的敬畏未知
        (三)生之奋斗下的现实拼搏
        (四)生之追求下的生活理想
    二、泛渔文化影响下的创作题材
        (一)渔业生产
        (二)渔民日常
        (三)渔民命运
        (四)鱼类生物
        (五)海岛渔民
    三、海岛审美风尚陶染下的创作审美追求
        (一)壮
        (二)鲜
        (三)游
        (四)信
    小结
第五章 渔民画创作探索:绘画语言的形成
    一、绘画图像的来源
        (一)海洋生物
        (二)人物
        (三)自然景观
        (四)渔业生产资料
        (五)建筑
        (六)祭祀
        (七)节庆、民俗
    二、绘画图像的组织
        (一)原生表达
        (二)融合再造
        (三)重复强化
    三、绘画形式语言的特点及表现
        (一)光与影观念及表现
        (二)空间观念及表现
        (三)形体造型及表现
        (四)色彩语言及表现
    小结
第六章 渔民画创作深入:自觉创作的形成
    一、自觉创作形成的标志
        (一)深层创作动机逐渐占据主导
        (二)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协调统一
        (三)创作表现手段的自觉选用
        (四)创作探索意识的不断加强
    二、自觉创作的个案呈现
        (一)定海区渔民画作者徐重芳
        (二)普陀区渔民画作者郑红飞
        (三)岱山县渔民画作者俞世祥
        (四)嵊泗县渔民画作者马绍洪
    三、自觉创作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渔民画自觉创作形成的内部因素
        (二)影响渔民画自觉创作形成的外部因素
    小结
第七章 从原生到自觉:舟山渔民画创作研究给予的启示
    一、创作精神根植于生命意识
    二、绘画语言生成于多元融合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舟山渔民画大事记
附录二 舟山渔民画代表画家资料统计表
附录三 渔民画作品插图索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文献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基本概念和范围界定
        1.3.1 基本概念
        1.3.2 范围界定
    1.4 文献综述
        1.4.1 研究文献的统计学特征
        1.4.2 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1.4.3 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历史分析法
    1.7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背景及概况
    2.1 中国近现代海洋渔业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2.1.1 全国海洋渔业的环境与资源概述
        2.1.2 沿海各省的海洋渔业资源具体表现
    2.2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兴起的动因
        2.2.1 渔权屡屡受到侵犯,急需加强维护
        2.2.2 传统渔业面临困境,急需大力变革
        2.2.3 海洋水产教育落后,急需专门人才
    2.3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概况
        2.3.1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诞生阶段(1903-1912)
        2.3.2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阶段(1912-1922)
        2.3.3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完善阶段(1922-1937)
        2.3.4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调整阶段(1937-1949)
    2.4 中国近现代沿海各省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
        2.4.1 近现代辽宁省海洋水产教育
        2.4.2 近现代河北省(含天津市)海洋水产教育
        2.4.3 近现代山东省海洋水产教育
        2.4.4 近现代江苏省(含上海市)海洋水产教育
        2.4.5 近现代浙江省海洋水产教育
        2.4.6 近现代福建省海洋水产教育
        2.4.7 近现代广东省海洋水产教育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的实践
    3.1 教育制度的近代化演变与海洋水产教育
        3.1.1 “癸卯学制”与海洋水产教育
        3.1.2 “壬子·癸丑学制”与海洋水产教育
        3.1.3 “壬戌学制”与海洋水产教育
        3.1.4 《职业学校规程》与海洋水产教育
    3.2 海洋水产学校建筑与实习设备
        3.2.1 学校建筑面积与规模
        3.2.2 教学实习设备及场所
    3.3 海洋水产学校的行政管理
        3.3.1 管理组织结构
        3.3.2 学校主要部门及其功能
    3.4 海洋水产学校的学生状况
        3.4.1 入学资格
        3.4.2 招生方式
        3.4.3 学生规模
        3.4.4 学生管理
    3.5 海洋水产学校的专业设置
        3.5.1 “癸卯学制”时期海洋水产专业设置情况
        3.5.2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海洋水产专业设置情况
        3.5.3 “壬戌学制”时期海洋水产专业设置情况
    3.6 海洋水产学校的课程设置
        3.6.1 “癸卯学制”期间海洋水产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3.6.2 “壬子·癸丑学制”期间海洋水产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3.6.3 “壬戌学制”期间海洋水产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3.7 海洋水产学校的实习活动
        3.7.1 海洋水产教育实习课程的发展概况
        3.7.2 海洋水产教育实习活动典型案例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的实践
    4.1 海洋水产业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班
        4.1.1 海洋水产业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班典型案例
        4.1.2 海洋水产业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班的特点
    4.2 渔业技术传习所
        4.2.1 渔业技术传习所典型案例
        4.2.2 渔业技术传习所的特点
    4.3 渔民小学(学堂)
        4.3.1 渔民小学典型案例
        4.3.2 渔民小学的特点
    4.4 海洋水产教育宣传展览会
        4.4.1 海洋水产教育宣传展览会典型案例
        4.4.2 海洋水产教育宣传展览会的特点
    4.5 四种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组织形式的比较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评价与启示
    5.1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特点
        5.1.1 效仿外国先进海洋水产教育
        5.1.2 学校选址布局区域相对均衡
        5.1.3 学历海洋水产教育体系完备
        5.1.4 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5.1.5 注重海洋水产调查研究与成果出版
    5.2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成就与历史意义
        5.2.1 初步建立了海洋水产教育体系
        5.2.2 培养了一批海洋水产专业人才
        5.2.3 促进了海洋水产科学观念与技术传播
        5.2.4 提高了渔民的文化素养与水产技术
    5.3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不足
        5.3.1 政府对海洋水产教育投入不足
        5.3.2 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本土化不够
        5.3.3 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成效不等
    5.4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启示
        5.4.1 海洋水产教育要主动服务产业
        5.4.2 政府要重视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5.4.3 学历海洋水产教育要注重实践
        5.4.4 高度重视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
        5.4.5 必须保持高度开放性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捕捞渔业的概念
        2.1.2 海洋捕捞渔业的特点
        2.1.3 海洋捕捞渔业的分类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公地悲剧理论
第三章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历史
        3.1.1 恢复发展期(1949—1958年)
        3.1.2 曲折发展期(1958—1978年)
        3.1.3 调整发展期(1978—1985年)
        3.1.4 快速发展期(1985—1999年)
        3.1.5 转型发展期(1999年至今)
    3.2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现状
        3.2.1 海洋捕捞产量
        3.2.2 海洋捕捞品种
        3.2.3 海洋捕捞渔业作业量
        3.2.4 海洋捕捞劳动力情况
第四章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SWOT分析
    4.1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优势分析(S)
        4.1.1 地理位置优势
        4.1.2 渔业资源优势
        4.1.3 发展基础优势
        4.1.4 经济发展优势
    4.2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劣势分析(W)
        4.2.1 捕捞渔业安全隐患高
        4.2.2 海洋捕捞监管难度大
        4.2.3 捕捞渔民收入水平低
    4.3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机会分析(O)
        4.3.1 渔业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4.3.2 国内外巨大的消费市场
        4.3.3 国家级群岛新区的建立
        4.3.4 远洋渔业发展的新机遇
    4.4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威胁分析(T)
        4.4.1 捕捞海域环境恶化
        4.4.2 捕捞作业不尽合理
        4.4.3 渔民转产转业困难
        4.4.4 制度、政策待完善
        4.4.5 法律、法规不健全
    4.5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SWOT矩阵分析
        4.5.1 SO增长型战略
        4.5.2 WO扭转型战略
        4.5.3 ST多元化战略
        4.5.4 WT防御型战略
第五章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对策
    5.1 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
        5.1.1 治理海洋污染问题
        5.1.2 科学利用渔业资源
        5.1.3 保护修复海洋环境
        5.1.4 转变渔业发展理念
    5.2 调整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融合
        5.2.1 有序开发远洋渔业
        5.2.2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5.2.3 延长渔业产业链条
    5.3 渔业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5.3.1 转变捕捞作业方式
        5.3.2 适度发展海洋养殖
        5.3.3 培育新型职业渔民
        5.3.4 推进渔民减船转产
    5.4 依靠科技驱动,发展数字渔业
        5.4.1 打造捕捞管理系统
        5.4.2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5.4.3 提升海洋科技水平
    5.5 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执法监管
        5.5.1 科学管理渔船渔具
        5.5.2 完善渔业管理制度
        5.5.3 加强渔业安全监管
        5.5.4 严抓渔业执法检查
    5.6 推进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5.6.1 推进渔业组织建设
        5.6.2 完善渔业相关法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舟山一年培训渔民12万(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岛渔村妇女角色变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舟山东极镇为例[D]. 付丽.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舟山市远洋渔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沈丹凤. 西北大学, 2021
  • [3]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D]. 张镇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别样的留守:舟山市D区“海嫂”的生活方式研究[D]. 王玲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海岛急救培训方式对渔民掌握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J]. 廖海东,张乾通,夏追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21(01)
  • [6]基于问卷调查的荣成市渔家民宿经营现状与优化对策[D]. 毕红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南铭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8]从原生到自觉:舟山渔民画创作研究[D]. 张宇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9]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研究[D]. 秦锦清.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10]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D]. 周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舟山每年培训12万渔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