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一、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论文文献综述)

李侠,魏德胜,雷军荣,秦军[1](2022)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颅中底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1月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7例颅中底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1例,胆脂瘤1例,脊索瘤1例。术后3 d复查颅脑MRI增强检查显示,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干眼、眼球运动障碍、面瘫、面部疼痛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颈内动脉损伤、脑梗死、偏瘫、失语、脑脊液漏及再出血。术后随访半年,肿瘤全切除6例无复发,次全切除1例无进展。结论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中颅底肿瘤,肿瘤切除彻底,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牟磊,秦军,雷军荣,陈志明,冯驰,杨青平,付锐[2](2021)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为3.0~7.5 cm,7例肿瘤突破中颅底向颞下窝生长,3例肿瘤突入翼颚窝,2例肿瘤向颅后窝侵犯;10例患者的颅中窝、岩尖区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岩骨段,3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和MRI。MRI显示肿瘤切除率100%为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但<100%为次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为部分切除。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均在出院前治愈;术后新发手术同侧面部麻木感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不同程度的手术同侧咬合无力6例。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脊液漏。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7±4.3)个月(6~50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另2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出现新发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除比例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汪成伟[3](2021)在《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是由神经管闭合期外胚层细胞异常移行所导致。颅内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第四脑室、鞍区。起源于中颅底硬膜外并延伸至翼腭窝、颞下窝、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较为罕见。由于其发病率非常低,相关文献报道大多数都是个案报道,人们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高。手术全切是治疗表皮样囊肿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位于中颅底硬膜外的表皮样囊肿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显露困难,还没有标准的手术入路可供选择。此外,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常为颅底内外沟通肿瘤,其手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单一学科手术尤为困难。本研究报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病例,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报道2015-2020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病例,筛选近1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符合入组条件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病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个体化的外科治疗策略。结果我们将文献检索得到的23例患者与本院收集的8例纳入一组,共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1-71岁,平均42.5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13例;视力下降5例;第Ⅲ,Ⅳ,Ⅵ颅神经功能障碍9例;第Ⅴ颅神经功能障碍14例;第Ⅶ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第Ⅷ颅神经功能障碍3例;肢体运动障碍1例;脑脊液漏1例;口腔肿块伴疼痛1例。31例患者中行CT检查者13例:低密度有11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2例;增强CT3例,其中轻度强化2例,不强化1例;表现为骨质受压破坏7例;CTA检查1例,未见肿瘤内有血管分布。31例患者中行MRI检查者27例:T1序列25例,其中低信号16例,混杂信号7例,高信号2例;T2序列24例,其中低信号2例,混杂信号2例,高信号20例;DWI序列15例,均呈高信号;增强MRI20例,其中部分或边缘强化12例,不强化8例;磁共振波谱1例,显示乳酸峰增高;Flair序列1例,呈混杂信号。31例患者中,开颅手术25例,其中中颅窝硬膜外入路22例;内镜手术6例,包括经鼻入路和经唇下-上颌窦入路。31例肿瘤种,全切除的有19例,次全切除的10例。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表皮样囊肿。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6例,未得到改善2例。31例患者中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有23例,出现并发症的3例。除了信息缺失的5例外,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0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良好,KPS评分70100分,平均80分。有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了肿瘤复发,其中3例通过手术切除。结论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是一组罕见的颅底沟通性肿瘤,常表现为头痛和颅神经麻痹症状。CT表现为鞍旁硬膜外边界清楚、以低密度为主的占位性病变,不强化,可累及颞下窝、翼腭窝等颅外结构,局部颅底骨质常呈压迫性改变;磁共振DWI序列为特征性高信号。临床症状明显者首选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颅内为主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可通过中颅窝硬膜外入路切除;以颅外为主、靠近颅底中线区的囊肿使用内镜经鼻-翼突入路;以颅外为主、向侧颅底和翼腭窝生长的表皮样囊肿选择内镜经上颌窦入路。应在保护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切除囊肿及包膜,减少复发的可能性。表皮样囊肿属良性肿瘤,全切后复发率低;次全切除者容易复发,复发后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肖群,刘庆[4](2020)在《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进展》文中认为三叉神经鞘瘤(TSs)是第二大常见的颅内神经鞘瘤,仅次于听神经瘤。TSs起源于第五脑神经的施万细胞,可于一个或多个间隙中生长,生长模式复杂。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成熟和颅底手术入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TSs全切除率低且术后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的历史,使TSs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目前,神经内镜也应用于部分类型TSs的外科治疗中,并获得良好效果。对于不能耐受手术、肿瘤体积小、手术残留肿瘤组织或复发的患者可进行放疗以控制肿瘤生长。

李大鹏[5](2020)在《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Schwannoma)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各手术入路的操作要点和优缺点。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并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39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根据sammi影像学分型分为:A型12例,B型12例,C型15例。所有病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36个月均行头部MRI复查。结果:本组39例病例,全切除36例(36/39,92.3%),次全切除3例(3/39,7.7%)。次全切除3例均为C型肿瘤,其中2例为海绵窦区有肿瘤残留,1例为Meckel’s腔有肿瘤残留。2例海绵窦残留肿瘤病例中有1例放疗,此2例病例复查均无明显进展。而Meckel’s腔肿瘤残留病例在2年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我们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详细评估,明确肿瘤的位置、毗邻关系和生长方向等特点,结合术者经验,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对于A型TS,采取经颞下硬膜内入路或经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对于B型TS,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于C型TS,若以中颅窝肿瘤为主体,则采取经颞下(经小脑幕)硬膜内入路或经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对于C型TS,若以后颅窝肿瘤为主体且向海绵窦区侵犯有限时,则采取乙状窦后入路。

白敬民[6](2017)在《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均一期全切肿瘤。其中神经内镜下经上颌窦入路2例,上颌骨掀翻入路12例,中颅底硬膜外入路4例。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脑脊液漏2例,减压性硬膜外血肿者1例,伤口渗血者3例,颅内感染2例,均治愈;未出现上颌骨骨坏死。病理结果示神经鞘瘤,良性者14例,恶性者4例,恶性率为22.2%(4/18);良性者予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恶性者均转放疗科行放射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恶性者死亡1例,复发2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失访;良性者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常瘤体巨大,肿瘤主体于颅内者选择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主体于颅外者选择上颌骨掀翻或颅底内镜手术切除。其恶性率较高,应尽量根治性切除;恶性者术后应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良性肿瘤中,1例分期切除,其余一期全切;恶性肿瘤中,2例次全切除,其余一期全切。A型肿瘤21例,B型肿瘤10例,C型肿瘤3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3例,脑脊液漏者3例,减压后出现硬膜外血肿者2例,颅内感染3例,伤口渗血者3例,肺感染1例,均治愈。病理结果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4例,恶性率为41.2%(14/34)。良性者予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恶性者转至相关科室行放、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2.8个月,恶性者死亡3例,复发5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失访;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可分为3型。A型肿瘤应由颅外入路切除,如上颌骨掀翻入路或内镜下上颌窦入路;B型肿瘤应由颅内入路切除,如中颅底硬膜外入路;C型肿瘤应由颅内、颅外联合入路切除。此类肿瘤恶性率高,恶性者应尽量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综合性治疗,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好,一期全切肿瘤后基本不会复发。

徐硕,于群,鲁艾林,陆小明[7](2017)在《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中上岩斜区;其中包括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6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部分缓解4例。术后2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出现暂时性轻度面瘫,2例面部疼痛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根据个体需要磨除岩骨骨质增加暴露空间,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可通过缓慢释放中颅窝底及环池周围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增加暴露空间,根据Labbe’s静脉位置向前适当调整颞底暴露可降低静脉损伤风险。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适用于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

罗冬冬,彭玉平,彭彪,秦明筠,张训,胡骕,赵海林,李丹[8](2013)在《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经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2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1例,面部感觉麻木加重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不完全麻痹3例。无死亡病例。本组术后出院时KPS评分(77.50±4.63)分,截止随访时(86.25±5.18)分。截止随访时Biglan眼肌功能分级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2例。结论:经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术野显露好,有助于肿瘤切除,减少颅神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冯世宇,卜博,余新光,陈晓雷,张艳阳,赵然,任贺成,孟祥辉,周涛,周定标[9](2013)在《硬膜外入路处理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硬膜外入路切除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采用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为主的三叉神经鞘瘤23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663岁,平均46.2岁。23例患者均采用耳前颞下硬膜外入路,肿瘤向眶内生长的2例行额颞眶颧-硬膜外入路;其余病例均行颧弓-额颞硬膜外入路。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此后如果患者术中有肿瘤残留,每6个月随访复查1次,没有肿瘤残留的患者每812个月随访复查1次。结果患者术后住院天数713 d,平均8.5 d。肿瘤2例来源于眼支,2例来源于上颌支,5例来源于下颌支,14例来源于半月节。肿瘤2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全切除率91.3%。患者随访3个月至4年,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面部麻木症状加重8例,好转10例;面部疼痛3例术后均好转;复视病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均好转;听力障碍1例好转,1例较术前加重。术后新发面部麻木2例,新发颞肌萎缩3例;1例患者2年后复发,行伽马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硬膜外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损伤小、反应小、并发症少,有利于三叉神经、展神经、滑车神经、颈内动脉损伤的保护。

胡可明,罗秋红,苏凯,李春宏,李家志[10](2012)在《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分型及手术入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三叉神经鞘瘤位于中颅窝3例,后颅窝2例,中后颅窝7例,颞下窝1例,翼腭窝1例和眼眶1例。影像学特点如下:①肿瘤位于岩尖,Mechel腔扩大,岩尖骨质吸收;②肿瘤位于桥小脑角池,与三叉神经根相连;③肿瘤沿三叉神经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生长;④颞下窝、翼腭窝肿瘤向中颅窝生长,卵圆孔、圆孔扩大;⑤肿瘤位于上直肌与眼眶之间,眶上裂增宽;⑥肿瘤边界清楚,CT呈不均匀等低密度,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5例三叉神经鞘瘤分为6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中后颅窝型7例、颞下窝型1例、翼腭窝型1例和眼眶型1例。依据肿瘤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额颞断颧弓入路3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扩大中颅窝底入路4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2例、乙状窦后和颞下经小脑幕联合入路1例、颞下窝入路1例、翼腭窝入路1例和额眶硬膜外入路1例。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三叉神经鞘瘤的理想方法,依据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为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二、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论文提纲范文)

(1)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典型病例
3 讨论

(3)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5)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三叉神经的解剖
    2.2 TS的定义及分类
    2.3 临床表现
    2.4 影像学表现
    2.5 病理学特征
    2.6 诊断和鉴别诊断
    2.7 各型TS的手术入路及其优缺点
        2.7.1 A型TS的手术入路
        2.7.2 B型TS的手术入路
        2.7.3 C型TS的手术入路
        2.7.4 D型TS的手术入路
    2.8 神经内镜
    2.9 放射治疗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表现
    3.3 影像学检查
    3.4 手术方式
第4章 结果
    4.1 手术效果
    4.2 术后并发症
    4.3 术后随访
第5章 讨论
    5.1 临床特点
    5.2 影像学特点
    5.3 手术治疗
        5.3.1 手术入路适应症、操作要点及优缺点
    5.4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5.4.1 颅内感染
        5.4.2 面部感觉异常出现或加重
        5.4.3 动眼神经麻痹
        5.4.4 听力下降
        5.4.5 面瘫
        5.4.6 复视
        5.4.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5.4.8 颅内出血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影像学及分型
        3 治疗方法
        4 随访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1 解剖基础
        2 临床表现
        3 分型
        4 手术治疗
        5 辅助治疗
        6 结果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影像学及分型
        3 治疗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1 局部解剖
        2 临床特点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肿瘤分型
        5 治疗方法
        6 结果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卜博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吴震教授:

(8)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资料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与随访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3.2 经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的手术要点

(10)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2 分型
    2.3 手术及病理所见
3 讨论

四、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论文参考文献)

  • [1]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J]. 李侠,魏德胜,雷军荣,秦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01)
  • [2]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J]. 牟磊,秦军,雷军荣,陈志明,冯驰,杨青平,付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3)
  • [3]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分析[D]. 汪成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 肖群,刘庆. 中华外科杂志, 2020(08)
  • [5]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D]. 李大鹏. 吉林大学, 2020(08)
  • [6]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D]. 白敬民.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7]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J]. 徐硕,于群,鲁艾林,陆小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02)
  • [8]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J]. 罗冬冬,彭玉平,彭彪,秦明筠,张训,胡骕,赵海林,李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13(24)
  • [9]硬膜外入路处理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J]. 冯世宇,卜博,余新光,陈晓雷,张艳阳,赵然,任贺成,孟祥辉,周涛,周定标. 中华外科杂志, 2013(12)
  • [10]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J]. 胡可明,罗秋红,苏凯,李春宏,李家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12)

标签:;  ;  ;  ;  ;  

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